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2:1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名:黄钟

(建管学院,2007级,工造二班,20071898)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土地税免除,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待遇问题等等无不体现着我党对农民兄弟姐妹的关心。近日我走访了我家乡所在地贵州贵阳清镇市站街镇堰塘坎乡的赵明贵同学家,在其热心的帮助下我详细咨询了他家的收支情况。由于贵州地理环境的限制,他的家庭并不是十 分富裕,他家的情况普遍反映了我家乡附近农村的面貌。

自给自足为主,零工收入为辅。

他的家一共6人,父亲母亲,兄妹3人,还有奶奶。父亲务农,夏种水稻,冬种油菜,粮食问题基本自己自足,一年可以获得近三千元收入。母亲于厂区内作环卫工人,月收入1000元。家中喂有2头猪,鸡数十只,农副产品并不十分充足。由于贵州条件限制,以及农民文化普及程度较低,科技并不十分渗入农民之中,现代化程度趋近于没有,几近保持着原始风貌。土地用房为宅基地,砖瓦平房,64㎡,产权自有,并无出租房屋店面,并无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所以总结如题,自己自足为主,零工收入为辅。

合作医疗使民乐,子女上学仍困难。

合作医疗在当地的开展,使得农村居民看病问题得到改善。赵家五口人参加了合作医疗,最近的一次参加合作医疗出了250元钱。据赵明贵同学称,当地居民普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看病报销医疗费,为农民们提供了极大的好处,人们自然积极参加。当问到他们是否明年愿意继续参加合作医疗时,他理所当然的答到,肯定愿意。但是另一重担,教育问题仍然是他家的一块心病,3兄妹。大哥今年考入贵州商业专科学校,老二赵明贵今年高二,妹妹还在上初中。自然而然的学费变成了父母的重担,大哥一年的学费5500,老二成绩优秀,所在的高中免除了他的学费,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妹妹的学费目前也没有。但是2年后,2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的学费对于他家来说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日常用度求节省,余钱留于困难用。

赵明贵的家并不十分宽敞,一台电视,4张床铺,家电也并不是太多,一家人生活节俭,日常开销并不多,衣着食品开销年仅500元左右,年水电开销占主要支出接近1000元。当我问对他们的生活用度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怪自己喜欢看电视,用电才多的。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政府政策补贴,因此力求节俭,省吃俭用,当面对子女上学等大问题的时候能拿得出钱来。对于一个六口之家来说,无论吃穿住行还是教育医疗,用度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可谓是日常用度求节俭,余钱留于困难用。

交通不便文化低,新农村建设有待进行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006年2月14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但是由于贵州情况特殊,无法全面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从赵同学家的收支情况来看,收入比三年前增加,支出相对减少,乡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越发重视子女教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地区一样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上就是我所做的粗浅的调查,我由衷的希望家乡的农民兄弟姐妹们在党的带领下过上更加幸福安定的生活,促进中国的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农村居民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07/20——2011/7/25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整个调查在乌珠花嘎查广泛进行,在农民提供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完成了本次调查。并在其中选择了三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所提供调查获得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处理。因此调查具备广泛性和准确性。在此,作出此份报告以说明乌珠花嘎查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基本状况。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

调查结果:人均纯1520元。

调查结果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展,标志国家对农业方面愈加的重视,可以这么说:农业是经济、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去我的老家做了一些关于农村现在的收入研究。

对于出出生于农村,一直生活于农村的我说,农村的情况我是非常的清楚。农民的收入影响着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它就是我一切费用的来源,也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农民是一个大的群体,占我国人口的,也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集体,近几年国家政府针对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减免税收、退耕还林、低保、贫困家庭资助等经济补助,今年新增加了孩子多、身体不好、年岁大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助等。从而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一小部分,那么大部分的收入的来源是什么呢?

A.工资性收入

1.农村居民中有少数人是在村委会、乡村教师上班的,他们会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2.外乎打工的人数在在农村是越来越多了。他们每个人每月所得到的报酬是不一样,会在1000——4000不等。有的家庭外出打工的人数不一样,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两个人,有的是全家出去打工的。

B.家庭经营收入

一.农业收入。

1.农民在耕地上生产农产品,就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像是种大豆、玉米、五谷杂粮、土豆等。因为地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水浇地也并不能种水稻。玉米成为了主要播种物。

2.养殖家禽家畜等。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每家每户都有一定数量的家禽家畜。有鸡、鸭、猪、牛、羊、马、驴等。家家户户的养殖情况不一,还会有养殖专业户。他们会看自己家庭情况出售家禽家畜。

3.家里有 有农业先进的机器,如播种机、收割机、割草机等。他们会通过帮别人工作而得到相应的工资。

二.建筑业收入。像我们村,有许多的泥瓦匠,铁木匠,他们一般是在长期为别人修房子和装修房子,他们的收入一般较为稳定,而且收入还不错,就我们这里来说,一个有手艺的人,每天的收入不等有壹佰元整的还有一百五十元整的,因每个人的工作而定。一个月的收入1000——1500不等(当然是要每天都有事情做),如里按每年6个月的满工计算的话,他们一年的收入6000——15000元。

三.运输业收入。在村里有几户人家是有面包车的,他们会做一些拉客的生意,他们会随时的出客,他们的工资会不是固定,范围是在每月500——1500不等。

四.批零贸易饮食业收入。在我们这儿的主要是商店。商店每月平均收入(纯收入)大约是2000左右。每个月的收入是不同的。最低的时候是1000元左右,最高的时候 会到达10000元左右。

五.社会服务业。有理发店,维修家电。理发店的每月平均收入是500元,维修家电的每月平均收入是600。

六.文教卫生业收入。有个人诊所。他们每月的平均收入是1500元。

七. 工业收入。包括出售工业产品收入和工业加工费收入。C.财产性收入。会有外出打工家庭把地部分或全部租出去。他们每年的租金是

D.转移性收入。亲友曾从收入,如果家里有特别的事情的花才会产生的,如孩子考上大学,家里有老人做

寿,在新年,家里有年岁小的孩子,过本命年的等。救济金,贫困家庭的补助金,低保等。E.其他来源收入。如银行借款或个人借款,婚丧嫁娶礼金等。

虽说收入来源很多,但是纯收入并不多。每月的收入会在2500元,在物价上涨的现在,从这里减除生活费等各类型的费用的后,在农民手中所剩余无几。对于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有一下几点建议。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我村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为并没有多余的工作岗位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会经过很长的时间来得以解决。

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再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我村接受教育的书评在小学程度占56.3%,初中教育的占32.6%,受高中教育的占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可以说是零,农业主要是靠经验的以维持,接受过农业先进科技的不到1%。三是思想观念。我村农民思想保守,严重的缺乏进取精神,只要求可以温饱。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78.6%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可以看出,我村的整体素质并不高。

生产力低下,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巨额送礼,有点甚至打来了“选票价格战”,花费大量的钱坐上村长的座位,但是没有太大的作为。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并没有做出贡献。还有在农村项目竞争上不能做到很好,所以失去慢慢改善村子情况的机会。

在养家畜方面没有专业的知识都是在依靠先前的经验。所以在养畜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在有如此众多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它呢?

现下最为严重的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村委可以积极的申请项目,如果在申请到项目之后,做好的话会有一定的收入来改善生活。或者村里组织性的进行农业方面或养畜方面的知识,虽说先前会花费一定的金钱,但是之后会有明显的成绩。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知识对于农民对于先进物的认识了解会变得深刻。思想素质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对接收新鲜的事物比较容易。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解决农民农业产品的销售问题;

多发展养殖方面的农业好手;

第三篇: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原来是一个有穷生产队,是有名的“三多村”,即茅屋多、泥巴路多、荒地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给全队带来了幸福,村民富起来了,2—3层的楼房也盖起来了,水泥路纵横相贯,山青水秀,生机勃勃,是有名的模范致富队和有名的卫生先进队。

关键词:改革开放 勤劳致富 改变穷队面貌 生机勃勃。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日。

调查对象: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村民。

调查背景: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正在崛起。农业也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内容:细古塘生产队总户数12户;总人口56人;其中按年龄分60岁以上共10人;40——59岁20人;男的23人,女的33人;其中学生共17人;未入学共3人。

健康状况调查:原来这个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又不发达,是一个较穷困的生产队。居住条件差。土砖茅屋多,生活环境差。生活水平低,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摘掉“穷困”的帽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有的外出“跑生意”;有的外出当上了“小包头”;有的外出打工。也致富了,使这个生产队也改变了面貌。

1居住条件也改变了。队里原来有个姓周的人家,一家三代、六口人,挤在三间茅屋里,真是“三个合一”:堂屋和卧室和合一,猪舍和灶屋合一,两代人挤在一间屋里。而现在呢,却大变特变了。旧茅屋也拆掉了,在原地基上建成两层楼六间大屋,外搭柴房和猪舍等等。堂堂皇皇,屋的外墙都贴上了瓷片,既美观又卫生。真的有点像城市里的“小别墅”和“小洋房”一样。这个队过去那种茅草盖顶土砖墙,烟熏得黑黑的、矮塌塌的房子也是没有了。全队是十二户,家家也有新房。

2交通条件改变了。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改变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全队积资,修建了水泥路,路成网状,又宽又扎实,可走摩托又走汽车。路把各家大门也连了起来,一直修到村外,直通十公里外的小镇。交通的发展,使全村人们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既方便又轻松又好。

3生活环境也改变了:他们积资修渠,打井引水,封山育林。这样:山青了,水秀了。过去喝地塘泥巴水,现在喝井水了,既清又甜,水源也没有污染了。

4医疗卫生条件变了。过去看病难,买药难,上医院更是难上加难了。如今大不同了。前年,本队有个黄阿公,他患上了白内瘴病,到城里去看病,正碰上医院搞“光明行动”,真是幸运,黄阿公只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没花一份医疗费,便把眼病治好。黄阿公高兴极了,逢人便说:“我家两代人,时代不同,际遇不同”。原来黄阿公的父亲也是得了眼病,但无钱医治。眼睁睁变成了光眼瞎子,也丧失了劳动力。

如今,队里也搞上了医保了,政府对医疗费有了很大补助。村民们再也不靠土方、偏方治病了。有小病的上卫生院,有大病的就往城里中心医院送。

以上综合所述,全体村民的身体素质也渐渐提高了,健康状况也显著大的变化,劳动力也增强了。

当然,这个村的村民健康状况,也不是没有忧患的。如有一位老人,不幸患上了癌症逝世;还有几位老年人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老年病,这与平时缺少检查,有病未能早治、及时治有关。可见,保证身体健康,与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人认为病是命运不好,病灾是命里注定的。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医药贵,看病难,难支付,打一针要支付几十上百元,贵的吓人,有些力量不足的户头,就更难以对付突发事故。

这些问题,还需要也进一步解决,但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生活也进一步富裕,生活素质也进一步提高来解决。1

文佶,女,1992生,湖南湘潭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系1009班,电话***,电子邮件:wenji424330@123.cn

第四篇:长兴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

关于长兴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建立,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由于人口众多、财力不足等原因而发展较慢,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医疗保障不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水平很低,养老等问题开始凸现。现阶段我省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有什么样的期望?带着这些问题,我又是从事农办管理,所以对本县农村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利用工作的时间对长兴县各村镇乡等180户农村住户进行了直接问卷调查。

一、调查概况和结果分析

1.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农户超过七成,乡镇医疗机构相对健全。调查显示,调查乡镇中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占乡镇总户数的76.7%,其中91.9%农户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参保农村居民人均享受的医疗补助来看,各乡镇差异较大。2004年,有的乡镇人均只有10元,有的乡镇人均有上百元。从农村的医疗机构和农民拥有的医疗资源看,被调查乡镇共拥有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医院)22个,每个乡镇平均拥有2.4个,最少的1多的有6个;拥有农村合作医疗点和其他医疗点共201个,平均每个乡镇22.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4人均每千人拥有1.8人。

2.重视养老院(或敬老院、福利院,下同)建设,但模小,享受养老保障金的老年人极为有限。被调查乡镇共拥有养老院10个,其中8个养老院是政府出资建设,2个分别是集体出资和股份制。平均每个养老院拥有95个床位,收养57位老人;其中有一家只有17个床位。2004年,已符合条件领取养老保障金人数有3255人,调查乡镇老年人④总数的5.7%,人均每月领取金额为165.8元。享受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有4777人,占调查乡镇总人口的1.1%,人均每月领取金额60.5元

3.农村居民有多种期盼。我们选择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病就医方面,农村居民最希望的是能够享受到低廉实惠的医疗服务,这部分农户有97户,占调查户的56.1%;选择最希望有医疗保险和方便就医的农户分别有58户和18户,分别占调查户的33.5%和10.4%。二是养老保障方面,有98户,占被调查户56.3%的农户回答他们最希望的是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收入;有71户农户回答,老来能得到子女的照顾是他们最希望的。

4.被征地农户的就业安置和养老保障情况。调查中发现各地解决被征地农户的养老保障政策各不一样,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由村集体出资参加县统筹的失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但有的被征地农户反映,虽然缴纳了几千元的失土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金给有关部门,但至今没有拿到相应的具有法律效应的相关凭证;也有不少地方只是给了征地补偿费,养老保障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二、基本评价

1.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步较早,但有待加强和完善。据有关资料,我省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四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份之一,至目前已有92%的农村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有66%的农业人口参保。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调查乡镇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户数占总户数的70.5%,并已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各地的具体实施政策不尽相同,不管方式如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已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就医压力和费用支出,缓减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但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不足,意识不强。有的农户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不愿参加;有的农户因为平时家人身体较好,很少生病,存有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必要参保;也有些农户只肯在村里拿出钱来贴补了才愿参保。

2.目前养老基本有保障,但将面临较多问题。据调查,我省农村住户中有70%以上的家庭因有兄弟姐妹多人或收入尚可,现有老人能较好地得到家人的照顾;有一成左右的农村住户因经济比较宽裕等原因,有条件能请人上门专门顾老人;少部分打算送老人去养老院的农户,也是因为看中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老人自己也想去。因此就目前来说,我省因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前列,人均负担老人数较少,养老基本有保障。但将面临较多问题。目前,我省社会养老机构总体偏少,又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现有的部分民间养老机构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生存、发展等多重困难。全省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总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每进一人,乡镇、村要出一定的补贴,而农村居民则认为进养老院要多出费用,宁愿留在家里,而且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社会压力问题。

3.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但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从调查结果看,180户调查户在本地企业或外出(出乡镇)就业的人员有2阮人;比在家务农的人数多16人,纯农户只有12户,务农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10%。但从收入比例来看,农村居民在养老等社会保幛方面的收人很少,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说明我省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还很低,受益的面包很小。

三、几点建议

1.突出医疗保障重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

疗互助共济制度。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目前我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重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二是要科学制定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具体规定,既要防止因为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也要防止因为放得过松发生透支;三是要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让农村居民看得起病。同时,要合理规划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做到合作医疗、卫生保健、卫生服务三位一体,使其各自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未雨绸缪,及早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纳入一政府议事日程。据有关资料,我省目前65岁以上老年入口已占总人口的13%,农村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4.97岁,预测到2030年前后,我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5%左右。因此,一对夫妻供养四位或者更多老人的家庭比例将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家庭的出现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老年人对社会的依存度日益提高。如果仍然传承现有的养儿防老方式,一代又一代的独生子女将无法承受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因此应及早采取对策,将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尽早列入政府议程。农村养老在继续保持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发展社会救助体系、鼓励社会福利和商业保险发展的同时,我省应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提供渠道。发展和完善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经济发达的县(市、区)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较快的地方以积极稳妥的方法先行实施;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担责任,政府要提供政策扶持,如利息补偿,免税等;对特殊群体在缴费环节予以适度补贴。我省各地已在探索一些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和办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对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要大力宣传并采取措施加于积极推广。

3.规范土地征用补偿,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近几年来,土地征用的焦点矛盾主要集中在补偿标准和再就业上。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提高征用地补偿标准,确保保障资金的落实和一定的保障水平,并避免同一地区应征用的用途不同而产生补偿差别而引起群体反响,甚至上访等现象。二是要完善补偿费发放办法,适当统一补偿办法,改变现阶段不少乡镇、村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三是要做好失地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和再就业等后续工作。各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对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就业培训等工作。在制定农村养老保险方案时应考虑征地补偿费一次性充抵缴纳养老基金的衔接问题。四是要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

第五篇: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拿钱私了——32.5%

4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很强——20%

B一般——72%

C不强——18%

5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关系密切——55.8%

B关系不大——35.82%

C没关系——8.33%

6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严格遵守——47.5%

B大部分遵守——28.3%

C有时会——14.12%

D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大体知道——48.8&

C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D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

8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马上制止——4.82%

B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帮忙——16.9%

C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

写借条给您吗?

A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

B应当写——16.48%

C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大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大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委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大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大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是合法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根本改进,有些地区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研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据了解,新农村建设后农民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行此次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以调研问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100分问卷中,回收率为76 %,其中有效率为65%,其中年龄分布比较平衡。于此可见,此次调研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随着各界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开始加强,农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情在处理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足。小组在安义石鼻镇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第三,权利意识淡薄。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

第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第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当地居民掌握法律法规数量明显不足。大部分居民民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的法律法规仅在10种以下,对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认知水平不均衡且带有明显的选择性。法律认知不足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法律遵守,居民不遵守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大多数居民认为不遵守法律的原因是不懂法,尤其是在居民维权意识比较强烈的情况下,法律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现在安义县石鼻镇在接受调研的人群中学历在高中以上的仅为23.85%,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第二,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第三,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第四,当地居民能用到的法律途径很少,当地居民的遇到问题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够找那些途径以获得帮助,他们(他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只能想到向政府求助。

三、解决方案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远远不足。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做一个现代农民。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新模式是关键我国目前的普法教育,是指政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目的在于让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确立法律信仰,这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所取得成效低于预期值。因此,首先要从发展的视角搞清楚现阶段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普法,提高农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要加大投入,突破陈旧的普法方式,搞好法律援助,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传上来,提高农民对法律的深层认识。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民都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政府应对村委会工作制度进行法制改革,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的老人孩子应采取一些针对的方式。

对提高老人法律意识来说,一是开展全面性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橱窗,黑板报、法律咨询等为老年人开展法律服务,帮助老人排疑解难;二是为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对有残疾或行下不便的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能及时满足老年人法律方面的需求;三是为老年人发放《法律服务手册》及工作人员联系卡,通过此项工作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法律需求,将有援助需求进便于及时联系;四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题咨询活动。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咨询活动,回答了老年人关心的老年婚姻、遗产继承、赡养纠纷、分家析产、拆迁安置及遗嘱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消除了老年人心中心疑惑。

而对于提高儿童来法律意识来说,一是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二是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传及相关的主题教育。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安排,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制教育专门课程;三是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可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四五普法期间,力争将所有中小学法制课老师轮训一遍。有条件的中学要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3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交流,全面建设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拿钱私了32.5%

4、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很强20%

b、一般72%

c、不强18%

5、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a、关系密切55.8%

b、关系不35.82%

c、没关系8.33%

6、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严格遵守47.5%

b、部分遵守28.3%

c、有时会14.12%

d、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体知道48。8&

c、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d、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

8、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马上制止4。82%

b、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忙16.9%

c、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

a、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

b、应当写16。48%

c、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曙,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农村,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法律的宣传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抒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4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功能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村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文字的浅显易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因为采用了当场收回式,所以80份问卷全部收回。

2.访谈的基本情况

有些问题的设计旨在确定被调查农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识水平及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从而得出国家进行普法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测试结果,来观察知识水平是否对于农民接受法律意识有促进作用。有几个题的设计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农民的法律理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个阶层的居民较之从前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表现为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

2.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现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准确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评估与分析。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3)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权利意识才刚刚苏醒。首先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人们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权利的主张范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诉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已习惯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救济方式。近年来,关于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知识产权

等案件的数量增长也表明了权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意识、民法和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弱于实体法意识等。

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问题的具体策略

1.坚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顾的乡村普法历史,我们发现,乡村普法是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下运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导型模式,即国家组织人员、资金开展普法,调动农民的学法积极性,引导农民逐渐习惯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这其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说法、新闻调查、解释新法等形式,缩短农村与外界的时空与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农民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过调查显示被调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整体看来有一定的提高,但个别看来还是十分淡薄的,这就表明有关部门普法的工作做的还有不足之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因此,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进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识得的到加强,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真正把农村这一块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5

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二、产生的原因

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的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

三、针对以上的现象,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或是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号召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枯燥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编写好宣传材料,最好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电视短片,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6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体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点也将从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基础向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转变。城乡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具有直接参与的特点。

这次我以隆尧县城及其所辖下的毛尔寨村作为缩影点。通过对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的调查,了解现今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隆尧县城乡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识,减少法盲。通过这次调查,使得法律知识得到普及,隆尧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进而使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此推动隆尧县的法制化发展的进程,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绝多数居民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

与以前相比,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现实生活,相当一部分居民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了解不够全面,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居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有的人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而有些人“以暴制暴”。在抽样调查中,设问“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时,回答“经常”的占29.5%,回答“很少”的占。5%,回答“没有”的占6%。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很少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映我国城乡居民法律意识薄弱。在回答“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占9.5%,回答“用武力解决”的占33%,回答“通过关系解决”的占38%,回答“感觉很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的占19.5%。由此可见,居民很少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法制化过程中,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对自己权益合法的维护,又影响自己对法律的遵守。在调查中,我发现居民的法律知识很匮乏,绝多数居民表示对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不了解,而且也很少主动去了解法律知识,在“你对我国法律体系了解吗?”这一个问题中,选择“非常了解”的占5。5%,选择“一般般(了解不全面的)”的占67%,证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完善,法律意识也慢慢地深入到城乡居民的心里。然而选择“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7.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些人对我国法律体系一无所知,试问居民法律知识匮乏,对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确,怎么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2、居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的普法力度的增强,借助现代各种传媒手段,法律知识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相应的居民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居民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化。从“你一般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法律知识?”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我了解到,通过媒体(电视、报纸杂刊、互联网)的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比例是71.5%,通过通过阅读法律的书籍的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比例是9.5%,通过和亲朋好友聊天的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比例是11.5%,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比例是7。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媒体已经成了居民了解法律的主要工具,居民通过看电视、报纸杂刊,上网能够迅速获取国家的法律动态,但是这也从侧面映出当地居民了解法律的途径呈现单一化。居民获取法律知识途径狭窄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丰富。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隆尧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城乡居民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实施。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法制化的国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在调查中,我发现文化水平低的居民要比文化水平高的居民法律意识弱、法律知识少。其次,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居民喜欢通过参加法律宣传活动来学习法律知识。

这样也就增加了居民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也希望司法机构能够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让“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我国法制化的进程。

三、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既加强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既培养了我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兴趣,又提高了我今后融入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助我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是很少的,法律意识也很淡薄。所以我以后的努力方向就是不仅要学好我的专业知识,还要更多地去了解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这次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城乡居民法律意识以及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下载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居民收支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生活状 况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 否又快又好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中国海洋......

    2014年1-5月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

    2014年1-5月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京郊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状况1-5月份,平谷区农村居......

    2014年1-4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

    2014年1-4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 2014年前四月大兴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962元,同比增长9.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21元,同比增长11.5%。一、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6% 前......

    农民收支调查报告大全

    农民收入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 一、收入方面 1、 主要来源:农业种植收入为25%,外出务工收入为60%,其他收入15% 2、 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

    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苏仙统计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1 更新时间:2010-7-15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小】 热 随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广大......

    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有效实施,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养老出现弱化的倾向,农村居民养老成为一......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以安义县石鼻镇居民为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

    关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实践主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 时间8月1日—8月15日 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