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2: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

第一篇: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方式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①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赤字。

④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可能的选择是:①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或选择,使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

(3)中国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选取的是单一稳定币值的目标。但是,货币政策应选定怎样的目标问题,我国理论界近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观点有:

① 单一目标论。这又可分为两种相当对立的意见。一种是从稳定物价乃至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出发,强调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另一种是从货币是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出发,主张用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保障经济起飞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定物价,即强调经济增长应摆在首位。

② 双重目标论。这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当同时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的要求。强调他们两者的关系是:就稳定货币而言,应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稳定,即在经济发展中求稳定;就经济增长而言,应是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即在稳定中求发展。如果不能兼顾,则两者的要求均不能实现。

③ 多重目标论。鉴于货币政策涉及面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加快,就业和国际收支问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又有人提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方面,即目标不应是双重的,而应是多重的。

第二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No.13 ,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 ry 2010 年第13 期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李 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

有效的标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具有根本性影响,这已经成为财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如何在现

有的经济运行条件下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已成为争论的热点。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已成为我国企业急

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1320230201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管理,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

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具有导向、约束、驱动与评价的功能。财务管理目标是以可计量性、一致性、阶段性和可

持续性为一般特征的:

(1)可计量性: 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可以准确计

量,具有明确、具体、定量化的财务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

(2)一致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经营目标保

持一致。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目标。

(3)阶段性:由于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目标一致,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目

标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形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阶段性特

征。

(4)可持续性:公司财务管理避免经营上只顾眼前,分

配上分光吃光的短期行为,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

够做到长短结合,有效兼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健康、稳定、长期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

2.1“利润最大化”目标模式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性组织,利润代表企业新

创造的财富,是企业存在的直接目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定时间内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贡献也越大。把利润最大化具有明显的优点:

(1)明确的目标性: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员工、管理

层对企业目标都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并达成共识。

(2)极强的审计性:公司的业务情况可以明确的反应在年终会计报表上;对于股份制企业,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

公司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的其是否具有增资扩股、发行新

债券的资格。

(3)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指导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的目的。

但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同时也存在致命

缺陷,如: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入产出关系、收益风险

关系、效益效率关系等等。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利润最大化,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缺乏长期投资,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2.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

股东财富就其本质来说是由股东持有的公司企业的股

票数量或份额和股票上的市场价格共同决定的,在一定程

度上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演化成股票价格最大化。由于其考

虑了风险因素,较利润最大化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

一是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利于期末对管理

者的业绩考核;二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三

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

值。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局限性却也是明显的。

2.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实现投资者

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综合协调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充

分考虑了市场不确定性和资本的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

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且

全面的反映了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和潜在获利能力,更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市场面貌。相比股东财富

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相关者利

益主体进行糅合形成企业这个唯一的主体,在企业价值最

大化的前提下,也必能增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投资价值。

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

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

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3.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

全,财务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

目标,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客观环境对中小

企业的经营理财行为的约束。

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中

小企业的现实选择。中小企业由于受所有制的局限,一般

难以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的形式多为合伙或独资

企业,所有者大多数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所以,中小企

业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生存,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追

求利润最大化,都是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保证企

业生存、发展。

利润最大化虽有缺陷,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既与企

业目标一致(获取利润),符合中小企业客观实际,又是企业

价值最大化的基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质,故是中小企业

目标的首选。

3.2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根据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当前我— 230 —

No.13 ,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 ry 2010 年第13 期

作者简介:咸玉娟,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财务科。

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宜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

之所以选择这一目标,除了“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

化”目标固有的缺陷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发展、获利是首要问题。选择企业财

务管理目标不能违背这一前提。“股东财富最大化”真正反

映了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的资金运转过程和结果,与企

业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2)衡量确定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

考虑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主力军,国有企业股份制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股东财

富最大化”目标符合这一改革方向。

(3)过分强调职工、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不利于上市

公司的规范运作。企业是股东的,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说是

股东行为。职工、债权人与企业是合同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

系有法律进行制约和规范。抛开股东利益,过分强调职工、债

权人以及国家利益,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国有企业

运作模式,这与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背道而驰的。

值得强调的是,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国有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我国

证券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市场效率低,上市公司运

作不规范,证券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

并不妨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实践中,监管部

门应肯定并积极宣传这一目标所体现的主导思想,将其结

合到市场监管理念当中去,不断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以切实

保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 1 ] 胡程睿.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中国商界,2009 ,(12).[ 2 ] Stephen A.Ross Randolph W.Westerfield.J eff rey J affe.Corpo2

rate Finance.Boston : McGraw2Hill.2005 :7t h Edition.[ 3 ] 金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 2005.[ 4 ] Art hur J Keown.John D Martin.William Petty.David F.Scott.Financial Management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Pearson

Prentice Hall.2005 :10t h Edition.[ 5 ] 欧阳令南.公司财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6 ] 杨兴全,张海.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 ,(8).[ 7 ] 袁吉春.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中国商界,2009 ,(9).[8 ] 周锦榕.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C].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

讨论文集,2006.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探析

———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咸玉娟

(肥城矿业集团公白庄煤矿,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首先介绍了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了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着眼点,然后提出了基于成本控制的煤炭企业价值链优化的措施:改进煤炭供应链,提高配煤作业效率,提高检查作业效率,优化人

力资源配置和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价值链;煤炭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1320231202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已经由传统的成本

管理思想,发展到了现代成本管理思想。比如煤炭企业要

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煤炭,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论能源市场改革

如何实施,只有生产成本低、成本控制好的煤炭企业,才能

在能源体制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价值链分析的方法

关注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将企业的实际作业过程

看作价值形成的过程,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与优化,能

从更大的范围来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成本。在此背景下,结

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对其价值链进行分析,并从价值链的优

化入手对其成本进行持续性的控制和降低,具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

1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的能源生产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

制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严重。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

1.1成本管理思想落后世纪以前煤炭企业主要是在主管部门指令的基础 上,对能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以 保证能源、燃料、生产费用总定额的完成。同时,煤炭企业 的管理者,其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生存观念比较淡薄,只重 视生产不注重经营、只重视安全性轻视效益。职工的思想 也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仍然只注重生产的安全性,对自己从 事的工作对企业的成本和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1.2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不当

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煤炭企业只注重核算煤炭产品

生产过程的成本,而忽视对其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 忽视物资供应过程的成本控制,每年随燃料费、材料费及修 理费流失的数额相当惊人;设备维修管理封闭保守,维修类 型多,重维修、轻维护,维修队伍庞大、分工过细、人员技能 单一,维修效率低。同时煤炭企业仅仅将自身核算的成本 数据与年前编制的成本数据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不能从深 — 231 —__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选择中介目标时的局限性如何体现[范文模版]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通常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可控性,即 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密切的联动性,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操作工具有 效地调节和控制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二是可测性,即中介目标易于测量,有关部门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进行定量分析;三是相关性,即所选择的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调控中介目标能有效地影响最终目标,并且明确地显示货币政策倾向;四是抗干扰 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从而 可能因此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所以应该选择那些受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优点为:一是可测性强。中央银行可 随时观察市场利率的水平及其结构。二是可控性强。利率这一经济变量明显具有管理上的优势。通常中央银行可直接变动再贴现率来改变利率水平,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再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势。另外,凯恩斯主义也认为,中央银行可以确定利率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变化来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供给。因而,不仅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而且也能够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货币供应。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原因。三是相关性强。一方面,利率对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更直接,因为它直接影响信贷、投资、消费和储蓄等经济因素,对实现货币政策宏观目标的作用也就更为直接;另 一方面,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资本市场获得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实际经济发展过程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广泛,而证券市场 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极为敏感。所以调控利率能够有效地影响资本市场,进而 影响实际经济过程。当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有其缺点,在本文的最后还要详细地加以论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主要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货币供应量作为内生变量与经济周期同向变动,而作为政策变量则是与经济周期逆向变动。因此政策性影响和非政策性影响 一般来说比较易于区分。其主要缺点:一是可控性较差。近年来货币供给的 内生性越来越强,中央银行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是可测性较差。近年来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而导 致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越来越差。三是相关性较差。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 供给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稳定,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相关性这一指标。如果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则货币需求的变动会立即 导致利率的大幅波动,如图所示。

中央银行以货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如果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那么当货币需求发生变动时必须改变货币供 应量才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如图所示。

(一)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993 年我国中央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并于 1996 年起 采用货币供应量 M1 和 M2 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1998 年我国彻底放弃了信贷规模管理,改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多年来我 国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并未表明该政策目标具有充分的有效性。具体表现 在三个方面: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再贴现 等。一般来说,被赋予货币政策工具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就有能力依靠公开市 场操作的灵活性来控制基础货币。而在我国,固定汇率制度、邮政储蓄制度 和货币当局所承担的财政责任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1)银行部门的行为。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银行也开始了企业化改革,这表明银行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在作出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成本、收益和风 险因素。银行根据自己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来调节自身的行为,改变 了过去的货币派生机制,最终影响了货币供应。(2)公众的行为。公众主要通过货币需求的变动来影响货币供应。公众 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收入成正比,预防性货币需求和利率成反比,和预期收 入变动的方差成正比。最近几年,由于收入增长不稳定,使得公众交易性货 币需求很不稳定。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公众预期收人的稳定性下降,这样,预防性货币需求也就随之增加;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因近年来利率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导致货币乘数很不稳定。货币供应等于基础货币乘以 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即使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 币,但控制货币供应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2.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可测性是指中介目标变量必须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被测量到。具体到货币供应量,是指哪些资产或者负债应 该分别被包含在 Mo、M1和 M2 中,以及 Mo、M1和 M2 事隔多久才能被测量出来。定义货币的方法有两种: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定义货币的理论方法 专注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据此确定货币指标中应包括哪些资产或负 债。随着金融开放程度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费国的金融创新会越来越多,并且目前已经出现了这一趋势。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会使各层次之间的 货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货币的统计口径也会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理论方 法不能明确地确定哪些资产应被包括在货币指标中。经验方法是指从实证的 角度来定义货币,也就是说在决定哪些资产应该被包括在货币中时,要看哪 一个货币指标能够最好地预测那些被认为应当由货币来说明的经济变量的动态。例如,哪一个货币指标可以最好地预测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等 等。但是,在某一段时期能够很好地预测经济活动的货币指标,在另一个时 期未必如意,而且预测经济增长率的指标并不能很好地预测通货膨胀率。也 就是说,货币供应量本身应包括哪些资产或负债尚不明确,它作为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的可测性便不尽如人意,从而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很大的 难度。3.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不稳定。我们利用季度数,运用协 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我国1985 年第 1 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样本期间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之间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 1994年第 1 季度至2 7 年第 4 季度之间不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二是在整个样本期内 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 M1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三是在整个样本期内M 2 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 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自 1994年以来 M2 对通货膨胀不存在格兰杰意 义上的因果关系,即 M2的变动不足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四是在整个样本期内M2 对实际 GDP 增长率不存在因果关系;五是 盹与通货膨胀、实际 GDP 之间的短期关系存在着不稳定性。所以,政策结 论是目前在我国货币供应量 M1和M2都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以及与国民经济 的相关性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重新确定。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但是,即使将来我国利率的生成机制主要为市场机制,如果中央银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它在控制利率的波动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效 果方面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它们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的。这 些因素主要包括: 1.中央银行获得利率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理论上,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的利率,应该是金融市场中出现资金借贷时各种利率的加权平均数。但 是,中央银行能够获得的利率信息非常有限,其公布的利率还没有包括其他 一些事实上的借款成本(如借款的手续 ∞ ∞ 费、保留一定的补偿性余额所导致的 利率上扬、银行对企业的各种限制、信用分配存在的程度等)。同时,即使 中央银行掌握了各种利率水平的信息,加权平均利率也十分难以计算(如不 同年份的利率水平的加权问题)。2.利率政策对利率结构的影响。从利率结构的角度看,长期利率是影响 投资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主要是短期利率,而短期利率的变动导致长期利率变动的过程比较缓慢、复杂,这必然会制约 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发挥。3.利率与经济周期同向变动,中央银行难以判断其政策效果。作为内生 的经济变量,利率与经济周期同向变动。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利率随着 资金需求的增加而提高;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利率随着资金需求的下降 而降低。但是作为政策性变量,利率也应与经济周期同向变动:经济过度繁 荣,利率水平应提高;经济衰退,利率水平应降低。所以,利率作为内生变 量和政策变量很难加以区分。在经济过热时,为了抑制总需求,中央银行应 该制定一个高水平的利率目标。但如果经济过程本身将利率推向了这一高 度,作为一个内生经济变量,它是难以直接起到抑制总需求的作用的。在经济衰退时,为了剌激总需求,中央银行应该制定一个较低水平的利率目标。但如果经济过程本身将利率拉向了这一低水平,作为一个内生的经济变量,它也难以起到剌激总需求的作用的。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明确 地判断其政策操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4.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利率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在实施 货币政策时,利率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就是中央银行能够通过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引导利率向预定的调控目标移动,即增加货币供应以引 导利率的下降,减少货币供应以引导利率的上升。但是,从实际的情况看,货币数量变动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或者说在即期和较长时期内的效果是不一致的。从终极效果看,较高的利率、较多的货币供应量是能够同时存在的。具体说来,中央银行通过特定的政策工具加速增加货币供应量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这会进一步导致支出增加,剌激价格上涨,从而增 加借贷需求,反而促使利率的上升;反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下降时,开 始会使利率上升,但是这也会导致支出减少、价格下滑,从而形成推动利率 下降的市场力量。从实际政策效果看,20 世纪60年代的瑞士和德国货币数 量和价格上涨缓慢,其利率也十分低;而同期的巴西、智利和韩国,货币数量和价格上涨均很快,其利率也十分高。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已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说势在必行。但是实施的过程必须谨慎,必须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而且改革也应配套进行。

第四篇:货币政策

09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变多年来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为投资提供资本,为拉动消费增加资金,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力保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促进物价稳定(不通缩)、经济增长。

1月6日闭幕的央行工作会议奠定了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尤其是会议强调要大力发挥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的作用,释放出将执行旨在扩大信贷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适当增加信贷投放总量的信贷政策信号。

事实上,通过担保公司融资、集资,地下钱庄放贷,乃至高利贷、私人借贷等民间融资,一直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融资以应急用。央行肯定地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民间金融获得民间资本,甚至可以公开通过以前不允许或不鼓励的渠道借来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渠道,缓解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紧缺的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的,货币政策涉及银行利率的调节,现阶段,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国家降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国民消费和减轻大中企业的贷款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口锐减,因此要不断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保八,拉动内需,等都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的目的!也是今年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

效果: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19元。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泡沫、资产质量等风险。

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 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进一步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开展。

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5月6日,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平衡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5月14日和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批准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银行(中国)两家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40亿元和30亿元。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6次例会决定,对福建等12个省(区、市)辖内3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27亿元。

5月27日,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登记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9]78号),明晰贸易信贷登记管理职责,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稳定外需。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9日,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0号,公布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范试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防范相关业务风险,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7月3日,为贯彻落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银发〔2009〕212号)。

7月13日,为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有关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事宜,便于试点企业和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汇综发〔2009〕90号)。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

8月5日,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4号,明确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债条件,规范两类机构的发债行为。

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7次例会决定,对辽宁省辖内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额度为4亿元,对四川等9个省(区、市)辖内2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5亿元。

9月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9〕284号),要求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三季度例会。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二司。

11月11日,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11日,为促进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的合理竞争,进一步提升我国个人兑换服务的整体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9]54号)。

11月1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8次例会决定,对四川等11个省(区、市)辖内22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40亿元。

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386号),提出金融业要保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合理的资金需求,着力扩大内需、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完)

第五篇: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难点汇总11—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一、何谓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五、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三、直接信用控制 其手段有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四、间接信用指导 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中国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四、利率指标

五、货币供应量

六、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四、“复归”与“启而不动”

五、“软着陆”

下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要有哪些(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最终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第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

    当前货币政策不足、目标、工具及发展方向

    当前货币政策分析 当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涌现的逆转以及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率将涌现必定程度的回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将有所缓和......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五篇)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中央银行学作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 摘要:金融危机已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 1929 年经济大危机至今,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呈现出频率高,危害大的特点。货币政策的调整在应......

    4-3货币政策

    端午节前的几天,中国的银行同业拆息率开始突然上升。虽然拆息率似乎已经见顶,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银行表示他们将审慎处理因信贷快速扩张而带来的流动资产风险,这场风险已经......

    货币政策专题

    我国货币政策浅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

    目标市场选择详细教案

    《市场细分》 教 学 详 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目标市场的含义、对细分市场进行评价的因素以及5种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了解到正确的目标市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