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泥企业领导参观辽源金刚水泥生产现场
水泥企业领导参观辽源金刚水泥生产现场
零距离接触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
7月26日上午,“东方测控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现场观摩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喜来登酒店召开。下午,长春闷热的午后未能降低参加本次观摩会的嘉宾对于辽源金刚水泥生产现场的向往。那是国内唯一在其两条5000t/d的生产线分别使用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现场,它创造了一个难得的舞台,这个舞台上东方测控得以与国外知名产品同台竞技。东方测控不负众望,自主研发的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以生料KH值合格率80%,超出国外产品8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赢得了众人的认可。本次参观辽源金刚水泥生产现场,便是让水泥企业嘉宾能够零距离地感受到东方测控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的巨大魅力。
参会嘉宾在包董事长的陪同下前往辽源渭津金刚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现场参观,辽源渭津金刚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力接待了参观团。在控制室,辽源渭津金刚水泥总调度长冯良仁和二段段长包俊峰介绍了分析仪的使用情况。一组组历史数据再次证实了,在石灰石外购无均化的条件下,应用东方测控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的生产线生料KH合格率提高了40%以上的使用效果。参观过程中,东方测控安排了互动沟通的环节,让水泥企业嘉宾所有的疑虑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眼见为实,本次现场参观活动提供了一个全面、真实展现东方测控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的机会,也让更多的水泥企业了解到了民族高科技产品的真正实力。东方测控愿以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为依托,在水泥行业中打造更多的样板工程,为民族水泥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局召开《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宣贯会议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我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决定从2007年1月开始,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开展陶瓷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开展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规范化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辖区内所有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的陶瓷生产企业和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辖区内所有持证生产的水泥企业。(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列为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依法关闭或因产业结构调整短期内即将关闭的企业暂不列入本次工作范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对《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 规范化管理标准》和《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的学习培训;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完善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监管部门-1-的有效监管。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为使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认真把好安全评估工作质量,准确客观地反映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真正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各地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参加评估单位。各有关市2006年12月上报的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均参加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水泥企业在2005年初普查的梅州市72家、东莞市46家、韶关市32家、湛江市21家、河源市16家、茂名市12家、阳江市6家、汕头市4家、珠海市2家水泥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逐一核实,确定这次评估的企业名单,并于2007年1月25日前上报省安监局。
2、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各有关市安监局要分别组织辖区内确定参加评估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参与评估工作的中介机构负责人等参加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开展陶瓷、水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掌握标准和方法。此项工作于2007年1月底前完成。
3、组织宣传教育培训。为推动企业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2007年1月开始,各有关市安监局在当地分别组织举办由安全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市、县(区)安全监管局业务科(股)长,中介机构评估人员,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分管安
全生产工作的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有关部门、单位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企业要参照安监部门安排学习的内容,认真组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参加人员熟练掌握标准的内容要求及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做好评估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此项工作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
(二)企业评估阶段
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企业自评工作机构,依照《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进行企业内部自评,认真查漏补缺。企业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对发现有重大危险源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做到边评边改,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企业自查评估报告。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服务,完成企业的评估报告。企业自查评估报告或中介机构完成的评估报告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所在地的县(区)安监局。
(三)审核验收阶段
县(区)安监局接到企业评估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人员进行报告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符合要求的报市安监局审核,2007年10月31日前各市安监局要组织专家人员完成对各县(区)上报企业评估报告的审核工作,并组织专家按一定比例对评估企业进行现场抽查验收。对市、县(区)审核和抽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评估报告要责令企业限期完成修改工作。2007年11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一式四份,其中:二份经审核、验收合格的分别由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存档。市安监局汇总后将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上报省安监局;一份由企业保管备查;一份由中介评估机构留存。
三、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
对参加评估的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的原则。本次评估结果按四个等级进行分类,依次为:好、一般、差、不合格,分别以A、B、C、D四类等级来表示。企业的评估结果,各级安全监管局要建立管理工作档案。对评估等级达到A类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自律,达到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对B类企业,要在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对C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改正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提高到A类或B类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对不进行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安全监管局报请同级政
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关闭。对D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达到A类或B类企业档次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以予关闭。
为使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参考借鉴其他行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拟于2007的1月在潮州市枫溪区开展试点工作,选择2至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全省推广。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各有关水泥生产企业:
中水协字[2005]019号
关于请求解决水泥企业生产用煤困难的报告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针对目前水泥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用煤存在价格上涨、质量下降、运输困难等问题,我会发文(中水协字[2005]015号)对会员单位生产用煤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函调。现将“水泥用煤调研报告”报上(见附件)。
根据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水泥工业下半年经济运行质量不容乐观。最新统计显示,1~5月份水泥产量3.63亿吨,同比增长6.06%;销售收入877.84亿元,同比增长7.30%;利润7.13亿元,同比减少55.69亿元,下降幅度为88.65%。产量和销售收入增长,利润大幅下降,大多数企业对下半年水泥市场抱悲观态度。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费用已占80%左右,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给水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提高我国8省市区的煤炭资源税额,煤炭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目前这种局面若持续下去,将危机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水泥企业的困难,我会建议:
1、煤炭的质量要从源头抓起,确立煤炭质量与生产安全的等同地位,加强监督和检查。安全和质量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在煤炭供应不紧张时期,有些企业按煤炭的热值付费。建议制定按煤质论价的法规和实施细则。
3、整顿煤市,严厉打击和制裁煤炭掺假、囤积哄抬煤价、运输环节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
4、实行扶优扶强政策,保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泥集团用煤的数量、质量及合理的价格,并提供运输方便。
5、减少煤炭的出口,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会恳请国家发改委对目前水泥企业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附件:
1、水泥企业用煤调查报告
2、湖南省水泥生产用煤情况调查(湘水协字[2005]004号)
中国水泥协会 二○○五年六月十五日
抄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第四篇:《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5、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序:
一套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水泥,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磨制成等三个工序。
(1)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水泥磨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水泥磨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水泥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水泥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煅烧
煅烧熟料的水泥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立窑已被回转窑所取代,但在当前中国水泥工业中,立窑仍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建材技术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厂应用机械化立窑,逐步取代普通立窑。
②回转窑:
窑筒体卧置(略带斜度,约为3%),并能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35%左右)的湿法窑。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粉磨: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近年来,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的举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
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水泥生产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化验室根
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水泥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
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窑布料器将生料球布于窑内不同位置进行煅烧,烧出的熟料经卸料管、鳞板机送至熟料破碎机进行破碎,由化验室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熟料的化学、物理分析。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及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机分别进行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磨出的水泥经斗式提升机提入3个水泥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的均化。经提升机送入2个水泥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水泥生产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因为石灰石是生产过程中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出来之后的颗粒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4、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
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5、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原料及配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
水泥生产原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
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
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
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
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
(1)硅质校正原料
含
80%以上
(2)铝质校正原料
含
30%以上
(3)铁质校正原料
含
50%以上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超细粉碎机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
(1)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
(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或少出废石。
(3)可以放宽矿山开采的质量和控要求,降低矿山的开采成本。
(4)对黏湿物料适应性强。
(5)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也可以在堆场内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行配料,使其成为预配料堆场,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
(6)自动化程度高。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工作原理:
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磨盘转动,物料通过锁风喂料装置经下料溜子落到磨盘中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磨盘边缘交受到磨辊的辗压粉磨,粉碎后的物料从磨盘的边缘溢出,被来自喷嘴高速向上的热气流带起烘干,根据气流速度的不同,部分物料被气流带到高效选粉机内,粗粉经分离后返回到磨盘上,重新粉磨;细粉则随气流出磨,在系统收尘装置中收集下来,即为产品。没有被热气流带起的粗颗粒物料,溢出磨盘后被外循环的斗式提升机喂入选粉机,粗颗粒落回磨盘,再次挤压粉磨。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均化原理:
采用空气搅拌,重力作用,产生“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充分混合。利用不同的流化空气,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工作原理:
预热器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回转窑和分解炉排出的废气余热加热生料,使生料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气固间的换热效率,实现整个煅烧系统的优质、高产、低消耗,必需具备气固分散均匀、换热迅速和高效分离三个功能。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4、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
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
进行反应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5、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6、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
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
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Fe2O3
2~6%。
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
(1)
石灰质原料:
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CaO的主要来源。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一吨熟料约需1.4~1.5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80%左右。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
品位
CaO(%)
MgO(%)
R2O(%)
SO3(%)
燧石或石英(%)
一级品
>48
<2.5
<1.0
<1.0
<4.0
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
(2)粘土质原料:
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为AI2O3,少量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2O3、Fe2O3的主要来源。粘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一吨熟料约需0.3~0.4吨粘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11~17%。
粘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
品位
硅酸率
铁率
MgO(%)
R2O(%)
SO3(%)
塑性指数
一级品
2.7~3.5
1.5~3.5
<3.0
<4.0
<2.0
>12
二级品
2.0~2.7或3.5~4.0
不限
<3.0
<4.0
<2.0
>12
一般情况下SiO2含量60~67%,AI2O3含量14~18%。
(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分
①
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熟料中要求MgO<5%,原料中要求MgO<3%。
②
碱含量(K2O、Na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水泥熟料中要求R2O<1.3%,原料中要求R2O<4%。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③
P2O5: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P2O5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当水泥熟料中P2O5含量在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P2O5含量应限制。
④
TiO2: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当TiO2含量达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3%时,水泥强度就要降低。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TiO2<2.0%。
3.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
(1)校正原料雷蒙磨
①
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Fe2O3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
②
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SiO2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
③
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AI2O3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
校正原料的质量要求
硅质原料
硅
率
SiO2(%)
R2O(%)
>4.0
70~90
<4.0
铁质原料
Fe2O3>40%
铝质原料
AI2O3>30%
(2)
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掺加量3~5%。
4.工业废渣的利用
①
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CaO、SiO2为主。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
②
电石渣:以CaO为主。可替代部分石灰石生产水泥。对辊破
③
煤矸石:以SiO2、AI2O3为主。可替代粘土生产水泥。
④
粉煤灰:以SiO2、AI2O3为主。可替代粘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材料。
⑤
石煤:以SiO2、AI2O3为主。可作不粘土质原料,也可作燃料。
窗体底端
—
END
—
第五篇:水泥生产管理知识
水泥企业生产管理知识
10.1 概述 10.2 技术管理 10.2.1 新产品试制管理 10.2.2 工艺管理 10.2.3 标准化管理 10.2.4 技术改造 10.3 生产管理
10.3.1 生产管理的概念和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0.3.2 生产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10.3.3 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对班组实施规范管理
10.3.3.1合理制订和实施班组目标
10.3.3.2 加强班组生产管理,制订好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 10.3.3.3 搞好班组的经济核算,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10.3.4 设备管理的原则和任务 复习思考题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
10.1概述
企业生产管理是有关企业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我们在这里只讲狭义的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准备、及生产调度与控制等。
企业生产管理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里只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是劳动协作的产物,可以定义为: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说,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和涉及处部的经营活动;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合理地利用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从实践上看,企业管理的要素包括人员、资金、设备、物料、方法、市场和工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生产和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只有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10.2技术管理
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生产过程的劳动手段、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是人们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它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管理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产品的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基本活动。现代化的生产是科学技术的体现和 1
应用,只有抓住了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才能生出合格的工业产品,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来完成。也就是说,技术管理体制的任务,从总体上讲,是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在满足社会需求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新产品试制的管理;工艺管理;标准化管理;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管理。
10.2.1 新产品试制管理
⑴ 新产品的概念
新产品是新种类工业产品的简称,指与老产品相比较,在产品结构、性能、材质、技术指标、规格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工业产品。新产品分为全国性新产品、地区性新产品和工业企业新产品三种类型。全国性新产品系指国内首次试制的产品;地区性新产品和工业企业新产品是指那些国内已有生产,但为了满足需要,由本地区或本企业第一次试制生产的产品。根据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性能的特点,新产品又可分为全新产品和改进型新产品。全新产品是指那些从未生产过的,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性能有突破性提高的,或能满足特殊需要的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是指那些经过技术改造的老产品,它在技术性能上应有显著提高,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或能适应新用途的新产品。
⑵ 新产品试制管理的工作任务
新产品试制包括全新产品的试制和老产品的改造。任何工业产品都有它的寿命周期。寿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产品进入一衰退阶段,销售量大幅度下降,产品就无利可图甚至造成亏损,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由另一种产品代替,这就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工业企业一定要重视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日益扩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效果。这就是新产品试制管理的工作任务。
⑶ 新产品试制管理的工作内容
工业企业进行新产品试制,从确定产品开发方向到组织实施,最后试制完成,需要从社会调查着手,解决许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问题,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包括:
① 预先研究; ② 设计性试制;
③ 生产性试制;鉴定产品定型和市场开发等阶段。⑷ 新产品的科研试验和设计准备工作
新产品的试制一般有自行研制、技术引进,或两者相结合等三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都要经过实验。科研试验一般有两个步骤,即实验室试验和中间试验。中间实验是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工艺路线和数据,通过中间试验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是工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过程。
设计准备工作试制从明确产品设计任务开始到确定产品具体结构为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组织 2
工作可以概括为建立设计机构责任制、建立技术经济责任制和严格执行技术文件和图纸的审查制度等三个方面。
⑸ 新产品的工艺准备工作
新产品工艺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产品设计的工艺分析和审查、制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⑹ 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工艺准备工作完成后,则进入新产品试制过程,是正式成批生产前的必要准备阶段。
小批量试制完成后要认真做好鉴定工作。对新产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做出全面评价,以确定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成批大量生产。
新产品鉴定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国家、部门、企业的技术标准;检查零部件和成品的质量、评价产品的一般性能、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环境性能、工艺性能及对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等。
10.2.2 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是指对企业工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总称,其内容包括: ⑴ 编制工艺管理规程
工艺管理规程是指导产品制造的主要工艺文件。制定工艺管理规程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工具和动力消耗;同时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提供依据。
⑵ 工艺装备的管理工作
对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的组织管理称为工艺装备的管理。它分为前期管理和日常管理。⑶ 技术情报工作
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情报工作主要是为本企业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一般应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⑷ 工艺文件的管理
必须加强对工艺文件的管理工作,其任务主要是要保证工艺文件的完整、统一,合理制订,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
10.2.3 标准化管理
实行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
① 标准化是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科学依据。② 标准化是组织装备化生产的可靠技术基础。
③ 标准化能够从技术上保证产品高质量、低消耗短周期、低成本从而使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④ 标准化是改造旧设备、发展新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企业标准化中,技术标准是核心和主体,它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基本依据。管理标准(各种管理制度、规定等)是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企业标准化的任务,是制定和贯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和专业化生产、改善经营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必须注意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贯彻执行要注意采用先进技术,以促进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0.2.4 技术改造
⑴ 技术改造的意义
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在内涵上扩大再生产,具有投资少、时间短、收效快和效益多等优越性。同时,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实现我国企业现代化,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的迫切需要,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的一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举措。
⑵ 技术改造的原则
① 坚持技术进步,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要注重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不能搞“小而全”、“大而全”、单纯扩大生产规模,靠“厂内外延”扩大生产;
②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当的先进技术;
③ 必须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充分运用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④ 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技术改造的目标; ⑤ 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10.3 生产管理
10.3.1生产管理的概念和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生产管理是有关企业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广义的生产管理是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产、供、销等过程的管理,即从原燃材料、设备、动力、劳动力进厂,经过产品需求预测、产品设计、试制、投产、检验、包装、核算、财务,直至产品出厂和信息反馈等全过程的管理。狭义的生产管理只局限于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准备、生产作业核算以及生产调度等日常生产管理工作。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生产要素有效地转换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其在工业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 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工业企业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基本活动,加强生产管理能保证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管理基础。
② 生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生产目标的实现情况,既决定于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又与其它经营目标等的实现有关。加强生产 4
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③ 生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决策并确保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企业有正常的生产秩序,可使企业领导者从日常生产事务性工作中抽出更多精力,着重抓经营决策,为实现经营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10.3.2 生产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⑴ 生产管理的内容
生产管理的内容按其职能划分,可分为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准备与生产控制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 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组织的统一。生产过程组织就是合理组织产品生产 过程各阶段、各工序在空间上的协调和衔接。在此基础上的劳动过程组织则是正确处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的关系。因此,他们既不是固定不变的,又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 生产计划:生产管理中的生产计划、试制生产计划(品种计划、质量计划、产量产值计划和生 产进度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以及保证生产计划实现的技术组织措施。
③ 生产准备:生产准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工艺技术准备、人力准备、物料与能源准备以 及设备完好运转准备(设备的维护与修理工作)。这些准备工作是正常生产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生产的根本保证,所以准备工作必须先行。
④ 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它的控制范围包括生产组织、生产 准备和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它的控制内容有:生产进度、产品质量、机物料消耗、生产费用以及库存和资金占用等方面的控制。生产控制是完善生产组织,完成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和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对于生产经营型企业来讲,生产控制要着重于事前控制(预防性控制)。
⑵ 生产管理的任务
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资和资金,而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需要的产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生产管理基本任务的实现,生产管理的具体任务如下:
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需定产,以产促销保证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② 全面完成企业计划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③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组织劳动力。④ 加强物资管理,充分有效的利用物资和能源。⑤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10.3.3 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对班组实施规范管理
班组是劳动组织的一种形式,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与协作需要进行的一种基本生产工作单 5
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加强班组管理。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班组管理中要注意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对班组实施规范化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0.3.3.1合理制订和实施班组目标 制订班组目标应遵循这样一些原则:(1)全面性
班组目标要以服从企业、车间(部门)目标为前提,全面考虑班组工作的各个方面。(2)针对性
班组目标要针对其重要程度分别列入,适当安排。要注重目标的激励作用,使目标能够激发班组每个成员的工作欲望,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
(3)先进可行性
班组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它应高于本身的能力,既要防止高不可攀,又不能轻而易举达到,尽量要发挥目标的动员作用,刺激大家的进取心和达到目标后的“满足感”。(4)数量适中性
各项目标应尽可能定量化,时间明确,便于考核和评价。
班组目标在实施中的管理十分重要。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定期检查对照,以便纠正偏差和掌握进度,实行总体控制。
10.3.3.2 加强班组生产管理,制订好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
班组生产作业计划是以车间(工段)生产计划为依据,结合班组能力的核算和综合平衡进行制订的。它必须适应和满足车间(工段)生产计划对本班组的具体要求,要起到组织职工完成生产计划,组织班组实现均衡生产,提高班组计划管理水平,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班组经济效果,为车间、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的作用。
(1)班组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分为生产准备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两部分
做好生产准备是搞好生产管理的前提。它包括:测算班组生产能力;做好计划的落实工作;健全班组的工作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是完成班组作业计划的关键。它包括:抓进度,加强调度;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加强工序控制;抓衔接,组织均衡生产。(2)班组的质量管理
班组的质量管理,是以班组为主体,班组所从事的生产与工作为对象,从中找出影响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各种主观因素,并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加以控制与管理。做好班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②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努力掌握科学方法;
③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④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办事,掌握质量信息反馈。(3)班组的技术管理
班组技术管理工作是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其任务是:逐步完善与巩固班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严格按照图纸、按照工艺、按照技术标准生产;组织技术攻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消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按照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要求,制订班组加强技术管理和落实技术管理工作的一些实施细则,经过车间(部门)或技术业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班组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① 贯彻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 ② 组织技术攻关;
③ 学习技术知识,组织操作比赛; ④ 保管好技术文件;
⑤ 搞好环境卫生,进行文明生产。
10.3.3.3 搞好班组的经济核算,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班组经济核算是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对提高劳 动生产率,获取班组最佳经济效益,为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组经济核算一般包括生产成果和生产消耗两个方面。生产成果指完成产量、质量和节约额;生产消耗包括原辅材料、能源、工具等消耗,工时利用、设备开动台时等统计。班组经济核算的指标应该好算易懂,易被掌握,要能反映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便于逐日和按月进行分析,能提醒职工注意增产节约,争取较大的经济成果。
在进行班组经济核算时必须注意进行班组经济活动分析。定期进行班组经济活动的分析工作,是揭露、分析、解决班组经济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好办法。通过分析,可以让大家清楚了解在核算中哪些是成绩,哪些是不足、哪些节约,哪些浪费,可以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齐心协力,目标一致,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班组的文明生产是指班组的成员要严格执行各种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创造一文明整洁的生产环境。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职工的精神风貌。
班组安全文明生产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 ①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工艺操作规程; ② 环境整洁优美,人人讲究卫生; ③ 工作操作标准化,生产有秩序;
④ 工位器具整齐,物品堆放整齐; ⑤ 工作场地整洁,光线明亮。色彩调和;
⑥ 发扬风格,做好为下一班或下道工序的服务工作。
10.3.4 设备管理的原则和任务
⑴ 设备管理重要性
设备是水泥制造的重要工具,是生产经营的根本。设备管理一般指设备的生产运行管理和设备的事故管理,它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为依据,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技术措施,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全过程控制的群体行为科学活动。抓好设备的运行管理,可预防某些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延长使用寿命,直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抓好设备的事故管理,能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⑵ 设备管理的原则
树立预防优先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运行状态的监测,加强设备的预防性检查,做好日常维护和预防性计划修理,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减少意外停机。一般情况下,维护和计划检修相辅相成,坚强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⑶ 设备管理的任务
① 认真贯彻国家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设备管理条例、规程、办法、制度,制定适合本厂生产实际的实施细则;推行有效的设备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② 建立健全本厂的设备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
③ 抓好设备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定严格的岗位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的分类管理。
④ 严格做好设备的事故管理,坚持安全生产。
⑤ 重视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档案管理,有条件的工厂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练习题
1.生产管理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什么?
3.如何在班组中认真贯彻各项质量标准? 4.怎样结合本岗位实际,对设备做到分类管理? 5.设备管理的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