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
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A)
A.价值
C.供给量 B.需求量 D.供求比例 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B)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A.c
C.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A.可变资本量增加
C.资本周转加快
9.资本集中(A)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C)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B.单个资本量增大 D.平均利润率提高 B.v D.v+m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B)A.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B.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A)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
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A.绝对地租 C.级差地租I
B.垄断地租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A.绝对地租 C.级差地租II
B.级差地租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A.利息和超额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D)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C.发放巨额贷款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C)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C)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B.吸收大量存款 D.万能的垄断者 B.利息和企业利润 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金融寡头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B.国际垄断同盟 D.资本输出
C.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D.工业国之间的分工
23.直接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规律是()A.资本积累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24.判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25.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 C.消费资料
26.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A.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B.自然经济 D.产品经济 B.生产资料 D.社会财富
B.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 D.不断发展公有制形式的要求
27.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 C.为了稳定而进行改革与发展 2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A.体力劳动者创造的 C.社会全体劳动者创造的B.脑力劳动者创造的D.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B.改革优先兼顾发展和稳定 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2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正确处理()A.经济发展与效益、比例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经济发展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关系
30.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A.彻底消灭贫困
B.达到温饱水平
第二篇:海南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
摘要: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及多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海南省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海南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海南经济发展分析海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海南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势,推进新常态经济下海南经济稳健发展。关键词:海南省;经济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省经济发展备受瞩目,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然而,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导向错误,经济定位错误,人才大量流失等原因使得海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却不尽人意。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海南省应当反省和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找出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并作出调整和改善,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海南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于人才流失严重,地区文化落后腐败风气畅行,旅游业发展畸形,房地产绑架当地经济,海南政府没有良好引导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污染严重并物流成本过高六个方面。
(一)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媒体发布的人社部薪酬报告,数据显示,海南工资较低、增速慢并且属于全国各地区工资水平第四梯队。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岛,工资收入别说与第一梯队的北京和上海相比,就是与第三梯队的四川、重庆和福建这些地方,恐怕差距也是很明显的。这使得海南的人员流转速度快,人才流失严重。
(二)地区文化落后腐败风气畅行
海南省原著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路边摊较多但往往不注意卫生,随意丢弃垃圾以致产生抽臭水等某些不良风气盛行,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对于海南的印象,也会影响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本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淳朴渔村,现在却成了处处彰显着腐败的贪官冬令营。变成了欺诈宰客,防不胜防的险地。一个海天盛宴,群魔乱舞,弥漫着拜金主义腐朽文化的臭气。
(三)旅游业发展畸形
海南旅游的商业模式完全限制了海南本土旅游商品的生产和发展。海南政府在扶植本土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上是乏力的,却一直在大力扶植和发展进口的免税商品销售,而且政府全力的支持,媒体大力的吹嘘这种模式能够并不能够提振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房地产绑架当地经济
与全国所有的房地产市场都不同,海南的房产市场的购房者大多数在岛外,较少有本地刚需的支撑,因而容易随风而大起大落,是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相当独特的“海南特色”。所以房地产市场整体的波动对海南房地产的影响将是极大的。而由于海南目前的经济又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由此而对海南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冲击也是极大的。
(五)海南政府没有良好引导农业发展
海南政府并不真正的重视农业,扶助农业,补贴农业,引导农业的发展。海南没有自己的农产品认证系统,没有确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及相应的标准,没有高人一等的,过得硬的品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体系。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有机农业的冷漠不仅会使海南日渐落后,完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还会逐渐的被行业潮流的发展所抛弃。
(六)工业发展污染严重并物流成本过高
工业生产会造成污染,届时海南这得天独厚的一方净土会难以保持其清纯美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过高,海南孤悬海外,市场太小,本地消化的产品难以上规模。而面对全国市场,则原料进省,产品出省。费时费力费钱,造成企业缺乏竞争力。根本很难在市场中立足,更不要说发展和壮大。
二、海南经济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抓住“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契机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南海周边国家(地区)有条件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一带一路”给海南旅游规划中的追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海南岛到南海,从“小南海”到“大南海”,我们应着眼全球竞争力进行南海旅游合作;从南海旅游合作,逐步带动多方面合作,以南海旅游谋取亚洲旅游新发展。
(二)加强地区文化及卫生建设
加强地区文化及卫生建设,树立良好的市风市貌。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良好市风市貌建设的宣传力度,并建立相应的机制监督并辅助。弘扬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健全法规制度,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科学合理有效运行。
(三)发展市场化房地产业,使百姓受益
发展市场化房地产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即房地产投资资金的证券化。这种模式使得房地产开发的巨额资金不必完全依赖银行,而是依靠市场广大投资者的参与使得房地产开发资本得到持续的,大量的供给。可以使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享受到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普通百姓不必有百万千万的资金,假设您仅有一万元钱,也可以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并从中长期受益。
(四)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是海南农业的根本出路。希望海南相关的政府部门早些认清这一发展趋势,早些提出海南整体有机农业区的发展规划。“有机农业岛”可以同时促进和融合海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综合发展,也是海南工业化的又一个选项,前途无量。政府应当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的支持和扩大有机农业生产区,逐步减少和禁止剧毒农药的使用,销售和进岛。大力的发展酵素和有机肥,生物农药,---,逐步将海南建成整体的有机农业区。
(五)海南应凭借地理优势振兴工业和经济发展
政府应利用海南长期日照大力发展和支持太阳能发电。如今南海风云举世瞩目,三沙设市首当其冲,海南应当借此东风,振兴自己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加工业和运输业,东南亚的资源十分丰富且大多尚未开发,海南距东南亚最近,开通东南亚各港口至海南八所港的海上黄金运输通道,将大量的矿产经过海南八所港集散、加工,再分运至各中国内地港口,可以形成一个产值极高,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条。
第三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温州民营经济形成了“五个结合”的鲜明特点:
一是与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结合在一起。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不小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早在改革开放初的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当时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的农民购销员有10多万人,把温州的商品推向全国各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市场网络并举、本地市场与在外市场并存、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二是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区域经济。改革初期,温州10万推销大军架通了温州产品与各地市场的桥梁,现在160多万在全国各地、10多万在港澳台地区、30多万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大部分从事营销活动。全国县以上的地方几乎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温州市场网络的“节点”多,覆盖面广,运作迅速,触角敏锐,成本低廉,竞争力非常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温州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
三是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目前,柳市电器、桥头纽扣、永中阀门、塘下汽车配件以及市区服装、打火机、灯具、鞋革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块状经济。这种区域性规模经济,使温州民营企业下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是与温州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农村小城镇的崛.1978年温州只有18个建造镇,目前已发展到140多个。1984年苍南县农民在鳌江口几个渔村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迹。龙港、柳市、永中等一批经济强镇脱颖而出,这些镇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发展后劲强,形成了企业股份化、生产专业化、建设规范化、人口外农化的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建制镇的人口已占全市的6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市的8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市的50%以上。
五是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温州南宋以来便是商贸集居的地方,有悠久的经商传统。温州商人具有独特素质,是因为区域文化的影响,温州文化是一种有别于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区域商业文化。温州自古有过大移民,有着移民文化的基因。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敢闯敢冒的温州人,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州人具有“自主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负重品格、风险观念、经商能力”,特别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温州
人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温州文化和温州精神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2、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对温州经济形成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温州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制度的突破。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家族制,但企业做大以后,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缺陷,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民营企业仅仅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企业要想走出温州,要想实现跨越性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由之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明确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像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一批企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是组织的突破。注重党团组织建设是温州民营企业的又一大亮点,神力、天正等企业集团的党团组织活动都开展得很有特色。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能够生机勃勃、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支部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所谈到的:党支部的建立一是树立了企业的正气;二是党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企业团队精神。党支部带来的最大财富是“稳住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三是市场的突破。“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应有市场”。为什么市场特别钟情温州人?这无疑是得益于温州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发达的营销手段。目前,温州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足见温州企业家对创品牌的重视。品牌效应,是温州特有的行业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手段选择越发显得重要。百万购销员遍布全国各地专业市场曾是温州企业的骄傲。在网络时代来临的今天,网上销售成为了温州企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又再次走到了市场前列。
“温州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1、明确指导思想,从战略上把民营经济的发展摆上位置。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总目标,根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推进人的现代化这三个战略重点的要求,从过去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转向数量与质量并举,更注重质的提高,逐步实现技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不断营造新的先发性优势,真正从战略上将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位置。温州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在量的扩张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非公有经济的充分发展,经济就难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民营经济必将成为策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这一点,对我们重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温州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登记平等、税赋平等、规费平等、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和服务平等”,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步入有序、平等竞争的环境。我市的民营企业同样存在贷款难、办事
难等情况,温州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要坚决贯彻省委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3、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温州对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导和树立典型,逐步实行科学管理;对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其走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温州的经验证明,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与其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分不开的。联系中山的实际,一些过去曾在全国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后来败下阵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保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4、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温州的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科学进步,发展优势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探索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有效机制,从劳动密集产业与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握手”、开发实施入手,把项目选择、技术入股、资金投入、股份转让等方面融为一体,探索一条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子。
二是注重品牌效应,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学习温州那样,致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推动传统产业集群,集中资本,创建品牌,加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要重视科技型职业经理人的培育,输送一批在职的经营管理者出国、出境学习培训,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提供中介服务。
第四篇: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美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美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美德。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发扬光大。联合国专门把10月31日设立为“勤俭日”,也就是提醒并要求人们在新世纪仍然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克服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今天,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能参加这次美德阳光少年星级勤俭节约评选,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我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榜样。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节约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是这样做的:早晨穿衣洗漱时间八分钟,早餐时间十五分钟,而且还放英语听。这样早餐和听英语同时进行,很节省时间。每天放学,第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作业,然后我看看课外书。能多看就多看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知道对于我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早晨帮助妈妈做早餐等等,我会在惭惭长大的过程中,学做这一切。
二节约每一滴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个日子是提醒公众要珍惜水资源。我是这样做的:刷牙用一个小牙杯,放三分之一的水来刷牙。洗脸时,水龙头放到最小的水流,而且,打肥皂时,把水龙头关掉。我有个想法,每家冲厕所的水量比较大,而且用的都是好水,能不能把这个冲厕所的管道改成用过的二次水呢?或者从江河湖里直接引的水来冲,不用过滤好的水冲,该多省呀!
三节约每一度电。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座小型发电站。我是这样做的: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我家的灯,永远是能开一盏,决不开两盏。
四节约每一粒粮食。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现在,“光盘行动”影响也越来越大,就餐时按需点餐、餐后打包的观念被更多人接受。我们学校也在开展“光盘行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响应号召。我是这样做的:所盛的饭全部吃完,一粒也不剩。
五爱护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我是这样做的: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整洁归整,摆放合理。书和本干净且完整无损,从来不撕纸。认真写,认真记。家里的生活用品以及家俱等,我从来都没有损坏过,更没有乱涂乱画过。从小到现在,妈妈说,都是这样。
六不攀比吃穿、不乱花钱、不浪费东西。我是这样做的:穿衣干净整洁,妈妈给我穿什么,我就穿什么,不挑剔。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都让妈妈存上了,一分都没动过。平时的家里的硬币,我都放到储蓄罐里了,现在已经有三个储蓄罐了。
七低碳环保。我是这样做的:每天和妈妈步行去学校,从来不坐车,这样既能低碳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通过这次“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我的家庭要成为践行“勤俭节约”的排头兵、我要成为“勤俭节约”的宣传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体现为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价值的尊重。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长此以往下去,我们就传承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愿我和我的同学能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发大,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做贡献,愿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在走向深入。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三大,一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段历程,从实践上看,是整顿调整时期,从理论上看,是总结改革经验时期,以便确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新一轮改革潮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也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作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标志中
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要注重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2007年10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系统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以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概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2008年2月,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一)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实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二)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思想障碍。(三)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四)改革的实施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五)以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促进开放。(六)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七)要把破除旧体制与创建新体制结合起来,即改制与建制相结合,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改革成果。(八)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