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

时间:2019-05-15 12: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

第一篇: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

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机动车超速行驶,已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车辆速度越快,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越高。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车辆超速是指高于当时路况所允许的安全时速。

超速行驶的危害:一是超速行驶时驾驶人不能全面、正确地感知车内外的变化。确保行车安全,首先是依靠人的感知,如果时间太短促,人就无法感知。如汽车以50公里的时速行驶,0.1秒前进1.39米,车窗外事物一掠而过,而人在视野内感觉一个目标要0.4秒,看清事物平均需一秒钟。如果速度太快就无法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当感知与现场情况接近时,靠经验还能安全驾驶,但在陌生道路行驶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是驾驶员视力随着车速加快而下降,判断车辆前方情况受到限制。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相关,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三是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每超一辆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驶入原路线,就增加了一个交织点;超车时超越车辆一般都占据在中线位置,有的还占据在道路的左边,超速的车越多,与对面来车交会时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此外,车速越快,车距应越大,但超车时车距却不断减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四是超速的车辆加大了自身侧滑的可能性。速度越快的车,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越大,车辆所受的横向力也加大,离心车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急转弯时容易出现车辆侧滑翻车事故,特别是雨雪或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车,车速过快极易发生侧滑。

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预防对策:一是加大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各地车管部门、宣传部门应该加强“五进”宣传力度,教育他们超速行驶的严重危害性,并用大量案例进行宣传,使驾驶员明白开快车、超速行驶是一种不良行为。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教育,促使驾驶员用良好道德观念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开斗气车、不开“英雄”车、不为了利益,急功近利,不讲驾驶道德。真正使广大驾驶人认识到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性,树立良好的驾驶习惯,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强化执法管理力度和密度。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科学安排警力,确保有足够警力参与路面巡逻检查,加大路面行车秩序整治,采取多管齐下和依法严管重罚等措施,从而起到威慑作用。三是发挥科技优势,加大专项投入,提高管理效果。通过配置移动式雷达测速仪,建立固定式电子监控设施等有效设施形成点线结合、动静结合的监控网络,实现对超速行驶车辆全方位的实时捕捉,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达到了治理违法行为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浅谈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人们从无数次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2011年10月19日,公安部召开治理超速、超载、超员及疲劳驾驶电视电话会议,为期五个月的治理“三超一疲劳”全国专项行动从此拉开帷幕。

一、超速行驶的主要危害。

(一)影响驾驶人的视觉。人们的视觉是受大脑直接支配的动感器官,它不具备机械的稳定性。因此,车辆在行驶中,驾驶人的视野、动视力、周边视力都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试,时速在40公里时,驾驶人可以观察到左右90度到100度范围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观察到40度内的物体了。时速在40公里时,一般驾驶人可以看清前方200米以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看清160米以内的物体了。因此,超速行驶使驾驶人的视野变窄、视力减弱,对前方、左右突然出现的险情,难以及时、准确、妥善地进行处理,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驾驶人不能正确感知车内外的变化。行车安全依靠的是人的感知,如果时间太短促,人就无法感知。如汽车以50公里的时速行驶,0.1秒前进1.39米,车窗外事物一掠而过,而人在视野内感觉一个目标要0.4秒,看清事物平均需要1秒钟。如果速度太快就无法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当感知与现场情况接近时,靠经验还能安全驾驶,但在陌生

道路行驶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长时间超车,必然造成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力下降。此外,驾驶人在高速行驶时,不但对所驾车辆速度不能正确判断,而且对行人、非机动车、其他机动车速度也会低估。在超越前车时就易低估对来向车的速度和距离,同时低估要超越前车的相持距离,发现情况往往措施过迟,易发生相撞或刮擦事故。

(四)造成驾驶人采取措施不当。驾驶人在超速行驶中,如果遇到突然意外的情况,心理就会产生极度紧张情绪,手足无措。慌乱之中,根本无暇冷静思考、准确判断,采取紧急措施往往是顾此失彼,交通事故在慌乱的瞬间就发生了。

(五)极易使驾驶人感到疲劳。超速行驶时,驾驶人要集中注意前方动态,不断超车、会车。每次超车、会车都要将注意力由车外转移到车内(操作制动、离合、转向、加速)和检视仪表,车内外情况应接不暇,驾驶人心理能量和重量能量消耗很多,易感到疲劳,时间一久还会瞌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六)车辆制动非安全期延长。车辆的制动距离主要受行车的速度制约。测试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时速分别在40公里和60公里时,同样在距离物体25米处采取紧急措施,制动安全期,时速40公里为21.6米,而时速60公里则为39.1米。也就是说,时速为40公里时,距离物体21.6米以外是安全区,而时速60公里时,距离物体39.1米以外才是安全区。

(七)影响车辆操作的稳定性。超速行驶会使车辆操作稳定性恶化,特别是在弯道外行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车辆向回转中心外侧滑或倾斜。通过测算证明,在同等条件下,车速提高一倍,其离心力就会增大三倍。过大的离心力会使车辆变得极难驾驶甚至失控。因此,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小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侧滑导致撞车或撞路边物体;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大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造成翻车等交通事故。

(八)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超速行驶,破坏了车辆在特定环境工作中的指数,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同时,超速行驶会使车辆的制动难度系数增大,刹车毂和刹车片之间的摩擦系数也同时增大,这样会自然导致刹车系统的加热、打滑、甚至失灵,造成失控的车辆像脱缰的野马肆意横行。最后,必然是一场惨不忍睹的车毁人亡。

二、治理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对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交警部门要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督促驾校在科目一考试前切实把好初学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经常组织民警到辖区运输单位进行座谈,教育他们不能忽视对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驾驶人明白开快车、超速行驶是一种违法行为,促使驾驶人用法律和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开斗气车、不开“英雄”车,使广大驾驶人认识到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动员全社会遏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首先,交警部门要把住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关,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增设限速标志、减速设施、测速、监控等措施,加强路面查纠巡逻管控,坚决把超速行驶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之中。其次,交通、运输、安监等职能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政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整体合力。第三,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自己的车,管好自己的人,开展经常性的遵章守法教育,使所有驾驶人知道超速行驶的危害,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紧守生命时速,做到不违法、不超速行驶。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针对正在开展的全国治理“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交警部门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要加强对客运企业的宣传。车

管部门要组织民警深入客运企业,组织企业负责人、客运线路负责人、客车驾驶人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通报近期因超速行驶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切实提高客运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乘车群众的防范意识,自觉抵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二要加强主流媒体宣传。要积极协调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积极同广大市民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治理超速行驶的方法和对策,营造全民参与抵制超速行驶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窗口”宣传。要利用车管、事故、交通违法处理室等“窗口”单位,采取摆放图版、悬挂条幅、播放宣传光碟、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超速行驶的危害,提醒广大驾驶人、办事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四要加强社会宣传。要根据“10.19”会议精神,及时收集超速行驶方面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制作成宣传资料或展板,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社区、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超速行驶的危害,扩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效果。

(四)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管理效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级公安交警部门都在积极改进装备、改善民警的执法条件、发挥科技手段在遏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中的作用。交警部门应当投资兴建交通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执勤直观监控,使组织勤务工作更加严密,检查勤务快速高

效。同时,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城市街道、公路及各卡口的行车秩序信息,监控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及时发出处臵指令,防患于未然。通过配臵移动式雷达测速仪,建立固定式电子监控设施等有效设施形成点线结合、动静结合的监控网络,实现对超速行驶车辆全方位的实时捕捉,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达到了治理违法行为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超速行驶屡禁不止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动车因其体重速快在交通肇事时属强势群体,作为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则在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驾驶人违法驾驶则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引发交通肇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对机动车驾驶人违法的治理,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关键一环。那么,怎样才能使超速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治理呢?笔者认为,必须首先找出形成超速违法的原因,其次查清超速违法对道路交通安全形成的危害,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奏效。

一、形成超速违法的原因

1.受利益驱使。由于受目前公路货运运输呈车多货少、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运费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货车车主或驾驶人为多赚钱就多拉快跑,客运车为争客源抢点运行,一旦上路就恨不能让车插上翅膀。

2.受特权思想支配。一些官车和自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有些地位的人及一些公安、司法部门的驾驶人,驾车上路目空一切,逢车必超,以显霸气。

3.心装紧事,急不如快。一些驾驶人自身或乘车人(特别是乘车人系驾驶人的领导或亲人时)为去办急事或在行车途中突接到急事、大事,如家中有人生病、住院等信息时,就开车急不如快、快不如飞。

4.争强好胜,开斗气车。一些驾驶人,特别是年青驾驶人在驾车行驶中当有车超过时,就感觉心里不服气、脸上无光彩,为争一口气而强超强会,在公路上展开汽车方程大赛。

5.心无主见,受人纵容。有些驾驶人受不住乘车人“试试你的车好坏,看它究竟跑多快”、“他超你、你就赶,说啥也得超过他”等语言的挑逗、纵容就高变档、大油门,来个能跑多快就多快。

二、超速违法的危害

1.速高惯性大,如遇突发情况刹车来不及。超速行驶,车的惯性大,如遇紧急情况时车随惯性闯、刹车距离长,易发事故。

2.高度疲劳,易发故障。机动车长期超速运行,发动机及传动结构部位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极易发生故障,一旦机动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出事。

3.影响驾驶人视力,超速行驶造成驾驶人视力下降。有实验表明当汽车时速达到72公里时,视力为1.2的驾驶人将会下降到0.7,驾驶人视力受到影响,突发情况难发现,增加了肇事机率。

4.容易侧翻碰撞,加重事故损失。另据实验证明,车速增加一倍,转弯时车辆的离心力增加两倍,冲击力增加一倍,机动车超速行驶不仅极易发生侧翻、追尾事故,且会加重事故损失程度。

三、治理超速违法的措施

一是提高对治理超速违法重要意义的认识。超速违法,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影响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其肇事率之高,对人民群众及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亲民爱民之情把治理超速违法作为当前交管工作的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治理,且务求实效。

二是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普及力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机动车超速违章的处罚标准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上述法律条文,我们不仅要在机动车驾驶人中进行宣传,而且还要在车主、各级领导、机动车驾驶人的亲属及广大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儒皆知。驾驶人自觉守法不超速,领导家属、车主提醒驾驶人遵法不超速,靠自觉、提醒与监督进而有效控制超速违法。

三是用超速违法而引发的肇事量,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血淋林的数字和重特大典型案例,来教育警示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让他们打消超速念头,摆正生命与效益,损失与效率的关系,自觉不超速,努力保安全。

四是要严格执法。对超速违法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用足法律高限处罚,使广大驾驶人想超而怯步。

五是要增加对路面监控装备的投入,以监控装备的高科技化来提高监控水平。如各路口的电子警察,主干线的车速自动监控装置的配备使用,会大大提高监控到位、发现纠正及时、处之有据的执法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超速违法、减少道路交通肇事、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王 农

“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是我们做好驾驶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此笔者就酒后驾驶带来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谈几点粗略的建议。

一、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酒后驾驶历来都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但专项整治收效不明显。许多驾驶员风声一过,仍然我行我素,明知酒后驾车危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还是挺而走险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法律对惩治酒后驾车和酒后驾车肇事偏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酒后驾驶是罪与非罪概念,因酒后驾车而被投入监狱的并不稀奇。相反,在我国酒后驾驶车还存在违章或违法之争,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即使醉酒驾车也只能“扣证、罚款、拘留”。

(二)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仍淡薄。在日常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交通警察千方百计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送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但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群众对交通安全法规了解甚少,对人的交通行为如何规定的确不知道,许多群众只知道不能闯红灯走路,驾驶机动车靠右边行走,根本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饮酒驾驶机动车暂扣3个月以下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的规定,交通参与者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无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主观上的自我纵容心理,不怕被处罚。一是某些社会地位较高,关系网较广的人,持有特权思想。觉得自己社会地位高,就算是真的被抓住,也能找人“摆平”。二是部分有钱人自恃财大气粗,交友广泛,不怕被罚款,只图一个痛快。三是部分人认为自己技术好,酒量大,不会出事,也不会被交警部门抓住。四是驾车大多在晚上,执勤民警下班了,不易被查处。

二、充分认识酒后驾驶的危害

(一)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地自信。

(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剌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三)视觉模糊。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辩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少,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四)心态不正常。在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明显迟钝而引发交通事故。

(五)易疲劳。饮酒后由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而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在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三、对酒后驾驶的治理对策

(一)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当然是义不容辞,而且我们也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仅靠交警一个部门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各级人民政府、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要把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当成第一要务来抓好,因为交通是大家的,每一个,不管处于社会何阶层,他也是一名交通参与者。我们公安机关有“五条禁令”,对工作期间饮酒处罚严厉,但其他机关与部门呢,就没有这种义务?如果每一个部门都把酒后驾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新闻媒体把酒后驾驶的危害性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就能一定程度降低酒后驾驶率。

(二)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查酒后驾驶行为。公安交警部门要对辖区内因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找出规律,确定整治的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区域。根据事故分析研判结果,科学合理安排勤务,加大重点时段和路段的巡逻密度。根据易发生酒后驾车的重点部位,如饭店、餐馆、酒吧、娱乐场所周边道路严密部署警力,采取定点查纠与流动巡逻的方式,坚持做到每天中午、晚上必查,加大对路面管控力度,确保在酒后驾车未上路之前就进行管控,减少其对社会构成的危害。对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的规定,对酒后驾车的驾驶人做到处罚到位,对醉酒驾车的一律拘留和暂扣驾驶证,一年内因醉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下的,一律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三)加大查处力度,实施责任追究。各级交警部门要积极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目前较先进、证据易固定的酒精测试仪等先进科技装备,利用科技手段严查酒后驾驶违法行为。

(四)对被查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有工作单位的要及时将其饮酒驾车的违法行为以书面形式抄告其单位,督促单位配合教育。实现行政的、经济的双重处罚与管理,减少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建立举报监督制度。要本着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发现酒后驾驶行为,立即举报,并落实奖励制度和为举报人民保密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使酒的驾车的陋习时时处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尽可能减少酒后驾车行为发生,以达到杜绝酒后驾驶而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雾霾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雾霾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不少地区频繁出现,尤其是在京津等大城市,雾霾天气在冬季节几乎成为常态,雾霾发生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远远高于欧美城市以及城郊地区,因此,雾霾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综合阐述公众热议的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危害,并根据中国国情,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出防治对策。【关键词】雾霾 成因 危害 治理对策

1.雾霾的概念以及雾霾的成因

1.1 雾霾的概念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水昆的水气凝结物[1]。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标硒麦、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雾和霾的混合物引起的恶劣天气被称为雾霾天气[2-3]。

1.2 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其源头多种多样,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是烧煤和燃油。以北京为例,2003-2004 年 PM2.5 主要来源为土壤尘、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海洋气溶胶及钢铁工业生产污染等[4]。2013 年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研究显示,PM2.5主要有 6 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5]。下面探讨我国城市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1.2.1 自然因素

当大气活动偏弱,风速小甚至静风,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时,极易使空气中的灰尘、硫氧及碳氢化合物等和水汽颗粒大量积聚,导致冬季雾霾天气尤其严重;在此特别提出的是大气稳定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地面为上升,由于温度的作用,靠近地面的空气密度比上空的小,轻的空气在下,重的空气在上,在温度和重力的作用,形成空气对流,是大气处于一种对流的不稳定状态,此时,污染物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稀释。但是,当对流层总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变得极为稳定,使得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无法形成对流或者对流能力减弱,低空 污染加剧。另一方面,部分季节水汽溶胶背景浓度高,空气相对湿度大,干细颗粒迅速膨胀,也催生了雾霾天气。

1.2.2 社会因素

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虽然大力推广天然气和沼气等清洁能源,但其相对比例仍然较低,一次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同时由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周边农村并未实现集中供热,低于15m的排放源形成了低矮的面源,与静风,逆温等共同作用,形成叠加污染物排放高峰;加之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密集,冬季很多家庭仍用煤炉进行取暖,加重了入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工业废气

煤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O2、SO2、NOX、烟尘、粉尘,不完全燃烧时还可能产生有毒的CO。大量的的气体和水汽混合后,笼罩在城市的上空,使这些污染气体不能扩散,就形成严严重的雾霾。近年来,我国重工业仍在高速发展,而且工业能耗高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改进,因而,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和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废气和粉尘等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机动车的增加

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气温降低,大量的尾气排放更易聚集加剧污染。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是PM2.5的一个主要来源。

扬尘污染

由于地域和气候原因,为提高施工进度,城市建设在临近冬季时仍在进行。取暖、道路改造、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进行,施工场地和部分车辆未采取有效的防尘和渣土散落防治措施,此外,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分布有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各种途径造成的大量地面尘导致严重的扬尘污染,而且显示尚无好转迹象,大气颗粒物种的扬尘比重很大,如上海市研究结果,在总悬浮颗粒物中,扬尘的分担率达到60%以上[6]。

秸秆焚烧

目前,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仍以初级焚烧为主,由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农民使用收割机收割完毕后,秸秆被粉碎,由于设备的初期投入高、使用率低和资金回收慢等因素,农民不愿意购买相应的技术设备对废弃秸秆进行打捆后出售或综合利用,只能对秸秆进行焚烧处理,既浪费了资源也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气质量的恶化[7]。

2.雾霾的危害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们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和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雾霾主要引发的是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但从国内研究来看,可信论据较少,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 2013 年 10 月 17 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8]。

其次,雾霾对天气与气候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雾霾覆盖在近地面,是太阳的辐射量降低,导致城市的光照不住;排放到空气中的卫衣,具有凝结核的左右,当有降水条件与之配合时,就会促使酸雨的形成;此外,持续的雾霾天汇会严重影响交通。如地方航班延误甚至取消,高速公路封闭,交通事故增多,海上交通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雾霾引起的“雾闪”导致铁路临时停车或者延误时间频发。

3.雾霾天气的控制对策

3.1 对于政府

要推进环保改革,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制,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者,依法处置重度污染企业。制定保护绿地的对策,减少我国的裸地面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摆脱以GDP论英雄的观念,加大投入,鼓励发展我国的绿色产业和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度;另外我国还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积极的向国外借鉴经验,对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让老百姓能够得到最新最详细的天气状况。同时提醒市民如何应对雾霾天气,避免因雾霾天气的加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尤其是身体健康。

3.2 对于工厂、企业、建筑工地

工厂、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环保生产,节能减排,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开发高效的脱硫、除尘等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或者降低CO、CO2、粉尘、烟尘、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以防雾霾天气加重。建筑工地必须全封闭施工,场地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裸露场地应该采取绿化措施。施工现场要排至洒水设备,专人洒水降尘。施工建筑垃圾清运必须密闭运输。加强对建筑垃圾堆放的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做到科学规划,合法倾倒,安全处理,真正从源头上降低建筑垃圾对城市大气的污染,防治扬尘、灰尘等颗粒悬浮物在空气中沉积,加剧雾霾天气。

3.3 对于民众

民众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积极减排,少开车、多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购买节能车,真正实现绿色出行。

4.结语 近两年,城市雾霾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治理雾霾一项需要尝试坚持的工作。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简单分析了城市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同时根据我过的国情,从政府、工厂工地和民众三方面对城市雾霾的治理进行简单分析,关于城市雾霾其他方面的研究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雾霾的发生会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姚丽华.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 戴丽.治理雾霆需先了解雾霆[A].节能与环保,2013.[3]吴兑.霆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日」.环境化学,2008.[4]徐敬,丁国安,颜鹏,等.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及来源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8(5),2007:645-653.[5] Zhang R., Jing J., Tao J., et al.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Beijing: seasonal perspective[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3, 7053-7054 2013,doi:10.5194/acp-13-7053-2013.[6]张全.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10-12.[7]雷芬,王晓云,杨丽芳 雾霾天气产生原因分析 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HO.Outdoor air pollution a leading environmental cause of cancer deaths [EB/OL].Available at http://ww w.iarc.fr/en/media-centre/pr/2013/index.php.March 17, 2014.4

下载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商业贿赂的特征危害及治理对策

    浅析商业贿赂的特征危害及治理对策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蔓延,直接危害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毒化社会风气,滋生腐败......

    关于商业贿赂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表象商业贿赂是一种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

    网络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普及,我们很大的一部分生活融入到网络中,我们在网上购物、获取信息、咨询、娱乐等。网络同时也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迅捷、及时、简......

    PM2.5的危害及治理方案

    PM2.5的危害及治理方案 魏小东 2012110663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艺专业 2012级12班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 PM2. 5对人类健康的威......

    浅析潜规则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专题

    理论征文 浅析潜规则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社会转型期内,腐败现象在政府高压严打下仍然呈现多发态势,引发政府及学者对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展开新一轮的广泛研究、探......

    初中生厌学危害及家庭对策

    初中生厌学危害及家庭对策 贾琰 深入到金店中学,我看到和任何学校一样每个班级中有同学上课积极认真,成绩优秀,也有同学趴窝于课桌上,百无聊赖,生怕老师提问。和老师们交流后,对这......

    赌博的现状、危害及对策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兴利除弊,革除陋习,大力禁赌,使赌博陋习一度在中华大地上绝迹。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赌博罪”,《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了对一般......

    高中生抽烟的危害及对策

    高中生吸烟的危害及其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已为人类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吸烟行为作为危害人类健康五大恶习之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在众多烟民中,青少年吸烟者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