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复习题

时间:2019-05-15 12: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用植物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药用植物复习题》。

第一篇:药用植物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地道药材:指在特定的种源,在特定的区域,用特定的加工方法所生产出的疗效良好的优质药材,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2.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就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怀药:源自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其组成成分为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中药因产在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最为珍贵,故被称为怀药。

4.本经:即《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5.GAP: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农业规范”。从广义上讲,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它是以危害预防(HACCP)、良好卫生规范、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改良农场体系为基础,避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外来物质的严重污染和危害。该标准主要涉及大田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畜禽公路运输等农业产业等。

6.土地准备

7.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8.持水量: 某种状态的土壤抵抗重力所能吸持的最大水量。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用于比较土壤的保水能力。土壤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颗粒大小、结构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此数值有关。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持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决定植物有效水的上限值。

9.遮阴处理: 在耐阴的药用植物栽培地上设置荫棚或遮蔽物,使幼苗或植株不受直射光的照射,防止地表温度过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以利于生长环境良好的一项措施。

10.保护地栽培: 保护地栽培就是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方式。简易设施、大棚、温室生产是药用植物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简答

1.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依据哪些因素做到合理施肥?

(1)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就是根据植物营养特点及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期。

(2)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施肥。土壤的性质不同,如土壤结构、化学成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等不同,都会影响施肥效果,所以应根据不同土壤合理施肥。

(3)根据肥料的性质施肥。也就是根据肥料的养分含量、养分形态、养分在水里的溶解度和土壤里的变化施肥

2.简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和间作2深耕细作深耕细作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吸肥能力,使药用植物生长健壮,同时也有直接杀灭病虫的作用。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 4.调节播种期。5.合理施肥 6.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

(三)生物防治:1.以虫治虫 2.微生物治虫 3.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4.性诱剂防治害虫

(四)化学防治

(五)物理机械防治

3.简述硬种皮类药用植物栽培前种子的处理方法。

1.热水烫种方法是用冷水先浸没种子,再用80~90℃的热水边倒边搅拌,使水温达到70~75℃后并保持1~2 min,然后加冷水逐渐降温至20~30℃,再继续浸种。2.机械损伤利用破皮、搓擦等机械方法损伤种皮,使难透水透气的种皮破裂,增强透性,促进萌发。3.化学处理 可用浓度为60%的硫酸浸种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数次并浸泡10 h再播种。

论述题

1试分析现代药用植物栽培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改造药用植物与“转基因恐惧”矛盾吗?请结合各国对转基因的政策分析。

药用生物基因资源及其多样性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由于野生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已构成对传统医药的一种现实的威胁。物种的灭绝意味着这些物种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也随之消失。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优势与最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材品种质量的多样归根结底是由其生物多样性决定的。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药理学实验证据为其阐明临床应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更需要探索形成这些“特殊”生物的本质 — — 遗传物质的特殊性,达到能动地控制其质量和物尽其用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中药现代化。2.2 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需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在发达国家每种栽培的农作物或药用植物,都可以追溯到几代前的母本和父本,所以能够根据需要,改良得到优良品系。如果野生资源已经灭绝,品种改良则无以为本。如霍山石斛,其资源已濒临灭绝,现在需要大面积发展人工栽培,但其种子资源已非常稀少,连寻找几株进行组织培养都非常困难,驯化栽培更是无以论谈。因此,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需要尽可能多地保存现有的物种。2.3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对野生物种的认识和利用仅仅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的野生物种尚未开发、研究和利用。人类只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才有可能对其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才能使其为工业的发展起到持续的输血功能,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一些环境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与增长存在着显著区别。前者指在不增加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改善结构,而后者则增加资源消耗量,要想让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就要强调在发展的同时不伴随自然资源消耗的增长,那也就是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协调发展。3.1 建立中药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学规律的指导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和“减少废物优先”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学。把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中药产业,找到实施中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和技术措施,实现“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 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2 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区,开展野生和半野生抚育 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区,开展建立野生和半野生抚育保护区,对野生或逸为野生的药用动植物辅以适当的人工抚育和中耕、除草、施肥或喂养等管理,人工模拟野外群落,形成半野生状态的资源居群,探索野生药材的生产模式,为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基础。3.3 加强道地性研究和生物技术的运用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濒危药用资源的多渠道、多方法的保护,如离体保护、超低温保护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既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能支持和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例如野生生物人工繁育、珍贵野生动植物药材代用品开发、生态退化区的恢复和重建、生态农业、作物与畜禽品种优质基因的遗传育种、改善和提高生物利用效益的生物工程、海洋生物持续利用与人工养殖等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 加强宣传,健全法制,提高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除了森林的大面积消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这又与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密切相关。目前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应当加大保护宣传的力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使珍惜和保护资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对于中医医师和研究人员,则更应当注重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除了在开方和研究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外,也应当澄清和纠正民间的一些不合理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使用野生动物的偏方和观念,提倡科学就医。另外,应加强对濒危药用野生动

中商网讯近年来,有关转基因生物政策的问题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且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加拿大农业顾问J.Brian Morrissey的报告较为全面地概述了生物技术的前景,同时将目前的国家归纳为以下几类,不同的境况将出台不同的政策。情形1:这些国家急需转基因生物技术并从中受益,因此倾向于使用这些技术,但同时也采取步骤尽最大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

比如,一些国家感到必须使用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产品才能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对转基因作物预先检测,就如同检测植物材料的外来物一样,以防对国民造成危害。这些风险包括对环境、对农业以及对人类本身的营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事实上,无论如何检测,总有残留的风险存在,因为未来的结果是未知的。毕竟,实验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化,而不是事实本身。

情形2:这些国家并不急于使用转基因产品。

比如,一些国家的国民有充足的食物,他们不喜欢甚至反对转基因食品,也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并且采取步骤尽可能消除一切风险。欧盟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情形3:这些国家并不急需转基因产品,国民有充足的食物;多数国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至少是中立的;依赖国内市场采取步骤来控制风险。美国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情形4:这些国家并不急需转基因产品,国民有充足的食物,但是主要依赖进口,因此采取步骤以控制经济方面的风险。新西兰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90年代以来,公众和科学界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安全性问题的焦点是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诸如毒性、致病性、过敏性以及基因漂移等危害。如:抗虫转基因作物产品中的杀虫蛋白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中的抗性基因是否会转移到病原菌中产生耐抗性的病菌;抗除草剂作物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通过花粉传播给杂草而出现能抵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等。尽管目前并未发现商品化的转基因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靠证据,但其安全性仍然受到怀疑。一些农产品充裕的国家出于市场保护的考虑,不愿放弃转基因作物进口的歧视性政策。

以下将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情况

一、美国

1992年,美国首先制定了“来源于新型植物品种的食品”的法规。1993年,经合组织发表的题为“源于现代生物技术的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一个基因改良品种与普通品种在所分析指标上没有差别,就可被认为是实质等同,没有理由怀疑前者的安全性,也没有理由对各自进行标签。美国是主张不标识的主要国家。三个政府部门:环保署(EPA)、农业部(USDA)及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管理,但管理的种类不尽相同。通常,转基因食用作物必须通过三个部门的安全性评价才能推广。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生物技术公司在每推出一项新的转基因品种之前,应提前四个月到食品药物管理局申报,同时提交相关的研究数据。从申报到批准通常需5个月的时间。对可产生杀虫物质的转基因植物如Bt作物,美国环保署要求确认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农业部下属的动植物检疫局(APHIS)在转基因植物释放之前评价其对生态系统中其他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负责转基因植物的田间测试。食品药物管理局依照“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条例”对即将用作食品和饲料的转基因作物进行管理,其安全性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其他产品要求一致。

二、欧盟

欧盟有两项法规用于转基因生物的管理。一项是1990年4月欧盟理事会颁布实施的90/220法令;另一项是1997年5月15日出台的“新兴食品条例”。90/220法令规定了转基因生物释放的批准程序。申请者必须向转基因生物最先释放的国家的权威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详细说明转基因生物的特点、与环境的可能关系、监控程序、废物处理以及紧急反应的办法。在“新兴食品条例”出台之前,还用于管理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的市场准入。“新兴食品条例”不仅涉及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而且涉及不含转基因生物成分但利用转基因生物体生产的食品。该条例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批准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个关于产品标签的建议。

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受到冷遇。在“新兴食品条例”实施之前,欧盟就批准了1个转基因大豆和2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上市。其中,孟山都的抗农达转基因大豆于1996年4月3日、Novartis的Bt玉米与1997年1月23日获得批准。此后,鉴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疑问,欧盟决定修改90/220法令,预计最早在明年可定稿。在新法规出台之前不大可能批准新的转基因植物。一些欧盟成员国如奥地利、德国、卢森堡已动用90/220法令的第16条(紧急条款),该条款规定成员国在有正当理由时,可撤消曾给予的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的批准。1999年10月22日,欧盟提出转基因生物的混入上限须在1%以下。早在1997年,法国就明确规定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标示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的区别,并对用其加工的食品贴示标签,同时禁止玉米以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德国人造奶油的生产厂家1997年公开宣布,不使用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菜籽生产的油脂加工制造人造奶油;英国政府于1999年3月制定了包括罚金在内的标识法规。从大型超级市场到连锁店,不再销售用进口转基因作物原料加工的食品,而只出售本地原料加工的食品。欧洲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决定从2001年1月起,全部用非转基因作物原料,并使用非转基因饲料生产牛肉的牛奶。

三、巴西

巴西科技部下属的全国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监测,做出纯技术结论;在取得环境部和卫生部同意的情况下,农业部负责颁发转基因品种安全合格证和种植许可证。巴西土地广阔,粮食充足,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生产不够积极。1998年11月巴西农业部长访问日本是称,巴西同意建立绿色有机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中心。

1999年6月举行的巴西五部联席会议(包括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环境部和司法部)建议批准孟山都所申请的5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在巴西的种植,并对其销售及食用进行管制性跟踪调查。但同年7月新任科技部长则宣布重新组织研究上述议定的政策,并将对转基因食品涉及的社会伦理与科学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目前,虽然有阿根廷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通过边境进入巴西,但是政府从未批准转基因大豆的推广;1999年甚至动用联邦警察强迫农民烧毁所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田。即使巴西允许转基因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也可能在一些地方遇到阻力。如南里约格郎德州(大豆产量占巴西大豆总产量的22%)会通过州立法来限制转基因大豆在当地的生产与销售。

四、日本

日本食用油所需的大豆主要依赖进口,以往80%来自美国;大量油菜籽来自加拿大。而美国和加拿大都是转基因产品的主要生产国。1999年在抵制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呼声中,日本油脂行业协会组团前往澳大利亚,寻求转基因菜籽原料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同年11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了贴示标签的规范标准,包括了以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为主要原料的24种产品,并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原料实施分别运输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原料中品种的混入率控制在5%以下。这一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

五、中国

1999年,中国转基因种植面积在30万公顷,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居于第四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我国投入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近20种转基因抗虫、抗病等改良农作物和林木进入田间试验或环境释放阶段。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进入市场的转基因农作物和蔬菜已经达到6种。

1993年12月,国家科委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7月10日,农业部发布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促进我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基因工程产品对人体健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造成危害。2000年8月8 日,中国作为第70个签署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于2000年9月联合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我国生物安全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国家框架方案。下一阶段,国家环保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与完善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相适应的国家监管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并制定和完善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指定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准则,建立管理机构和完善监督机制等,保证将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确保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发展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我国一直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同时尽可能避免对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总结

第一章 概论

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简言之: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

3.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的《诗经》。

4.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

5.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6.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

7.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过程的简称。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8.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

第二章 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 生长

1.生长是一量变的过程。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的过程。

2.根按其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据入土深浅,将其分为浅根系、深根系。

3.根的变态药用植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1)贮藏根(2)气生根(3)支持根(4)寄生根(5)攀缘根(6)水生根

4.植物的茎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而形成。

5.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三者俱全者称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复叶又分为单生复叶(枳壳),三出复叶(半夏)、掌状复叶(三七)、羽状复叶(苦参、皂角、南天竹)。叶在枝上的排列顺序叫叶序。一般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几种。

6.叶片的构造 叶面由上表皮及附属物蜡质或茸毛组成。上表皮以下有栅栏组织,其细胞细长,排列紧密,内含有叶绿体。栅栏组织以下为海绵组织,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气体和水分交换的地方。海绵组织中有维管束经叶柄通至茎部,是输导养分、水分的通道。海绵组织下方为下表皮,在下表皮上有气孔,为叶片和外界交换气体和水分的地方。根外追肥时养分也能从气孔进入,被植物吸收。气孔旁有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应用于叶面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7.叶面积指数(LAI)表示。叶面积指数是指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所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

发育:

1.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2.在雌雄同株植物中,一般是雄花先开,然后是两性花和雄花混合出现,最后是单纯雌花。

3.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一般都具有如下结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称为不完全花。

4.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或开放的次序称为花序。5.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6.传粉是雄蕊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的方式分为:①自花传粉:②异花传粉。③常异花传粉。

7、果实的生长同植物生长“S”形曲线,桃、杏等果实的生长则呈双“S” 形。

8、果实是由子房或与子房相连的附属花器官(花托、花萼、雄蕊、雌蕊等)发育而来。种子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而成。

9.植物发育的理论(主要4种)①成花素假说②开花抑制物假说③碳氮比假说。④阶段发育学说阶段。

10.一个植物体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11.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剪去顶芽,侧芽就可萌发生长。

1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现象:①根深叶茂②“旱生根,湿长苗”。13.大小年现象,也是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所引起的。其原因:①与树体的营养条件有关。果树结实过多时,营养大量消耗于果实上,削弱了当年枝条的生长,使枝条中贮备的养料不足,花芽形成受阻,花芽数减少,发育不良,致使第二年花果数减少,坐果率低,造成产量上的小年。②与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特别是赤霉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花芽的分化。由于大年形成的果实多,种子也就多,种子中产生的赤霉素也多,抑制了树体的花芽分化。

14.极性是指植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在生理上具有的差异性(即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15.再生能力就是指植物体离体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他部分的能力。16.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17.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18.据对光照度的需求不同,通常分为:①阳生植物,②阴生植物,③中间型植物。

19.红光能加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

20.按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①长日植物②短日植物③日中性植物。

21.蒸腾耗水量是指植物的生理需水量,以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22.需水临界期是指药用植物在一生中(一二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23.土壤按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壤土。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24.N是蛋白质、叶绿素和酶的主要成分。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运转和贮藏。

25.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药用植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是Logistic曲线(“S”形曲线)模式。

26.栽培甘草宜在种植后的第三年秋季采收。因为甘草一年生植株的根生长已较长,至秋季长25~80cm,根部直径1.5~12.0mm;栽种后第二年增长最快、增重可为上一年的160%左右;第三年实生根不但重量、长度、直径增长较明显,而且甘草酸(9.48%)、水溶性浸出物(42.86%)均符合药典标准,商品价格也较理想。

27.在采收后干燥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石菖蒲根茎宜采用间断日晒干法或阴凉通风处阴干法,一般不宜用烘干法,日晒干法或阴干法可使挥发油可保持在1.6% 以上,而烘干法(60℃以下)的挥发油最多也只保持1.4%左右。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的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地力与肥料条件,劳力、畜力和机械化条件,技术条件与经济效益大小。

3.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立体种植,立体种养。

4.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连作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5.①忌连作的作物、药用植物:以玄参科的地黄、薯蓣科的山药,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葫芦科的西瓜以及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②耐短期连作作物、药用植物:甘薯、紫云英、菊花、菘蓝等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性属于中等类型。③耐连作作物、药用植物: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莲子、贝母及棉花等作物。

6.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的综合反映,称为土壤耕性。

7.盐碱地土壤耕作:平整土地,客土改良,耕翻,早春耙耱,躲盐巧种(春迟、秋早、夏巧),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

第四章药用植物繁殖与良种繁育

8.植物产生和自身相似的新个体以繁衍后代的过程叫繁殖。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的种子繁殖和无性的营养繁殖两大类。

9.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0.压条繁殖是将母株上的一部分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他的湿润材料包裹,促使枝条的被压部分生根,然后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繁殖比扦插、嫁接容易生根。有普通压条、堆土压条、空中压条三种方法。

11.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均衡作用,自母体割取任何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当条件下插入土、砂或其他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或再生能力,产生新的根、茎,成为独立新植物的一种繁殖方式。

讲课要点

1.影响扦插生根成活的因素:(1)内在因素①植物种类和插条的年龄及部位。②枝条的发育状况。(2)外界因素①扦插基质②温度③水分④氧气⑤光照 2.促进插条生根成活的方法:(1)机械处理①剥皮②纵刻伤③环剥④缢伤(2)黄化处理(3)温水处理(4)加温处理(5)化学药剂(6)生长调节剂。

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1)亲和力。(2)砧木与接穗的生活特性。(3)植物内含物。

4.砧木和接穗的选择(1)砧木的选择与培育。在砧木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守砧木区域化的原则。砧木区域化的原则是就地取材。(2)接穗的选择和贮藏。采穗母树必须是品质优良纯正、性状稳定、经济价值高的植株。

5.“T”形芽接时,砧木一般选用1~2年生茎粗0.5 cm的实生苗。砧木过大,不仅因皮层过厚不便操作,且接后不易成活。方法是在离地面5 cm左右处选光滑无节部位,横切一刀,再从上往下纵切一刀,长约2 cm左右,呈一个“T”形切口。切口深度要切穿皮层,不伤或微伤木质部。随后,将当年新鲜枝作接穗的枝条除去叶片。留有叶柄,用芽接刀削取芽片,芽片要削成盾形,稍带木质部,长 2~3 cm,宽1 cm左右,由上而下将芽片插入砧木切口内,使芽片和砧木皮层紧贴,用麻皮或塑料条绑扎。6.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植株称实生苗。

7.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分为:①短命种子②中命种子③长命种子

8.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1)内因

主要有种皮(或果皮)结构、种子贮藏物、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成熟度等。(2)外因 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化学药品如杀虫剂、杀菌剂等都可降低种子寿命。

9.种子贮藏方法可分为干藏和湿藏两大类。层积法:可在室外挖坑或室内堆积进行,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0~10℃的低温条件。如种子数量多,可在室外选择适当的地点挖坑,其位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坑的大小,根据种子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砂,随后堆放40~50cm厚的混砂种子(砂∶种子=3∶1),种子上面再铺放一层20cm厚的湿砂,最上面覆盖10cm的土,以防止砂子干燥。坑中央要竖插一小捆高粱秆或其他通气物,使坑内种子透气,防止温度升高致种子霉变。如种量少,可在室内堆积,即将种子和3倍量的湿砂混拌后堆积室内(堆积厚度50cm左右),上面可再盖一层15cm厚的湿砂。也可将种子混砂后装在木箱中贮藏。

10.种子净度(又称种子清洁度)是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比。种子净度=(纯净种子重量÷供检种子重量)×100%。

种子饱满度 衡量种子饱满度通常用它的千粒重来表示(以“g”为单位)。11.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12.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1)红四氮唑(TTC)染色法即2,3,5氯化(或溴化)三苯基四氮唑简称四唑或TTC法,其染色原理是根据有生活力种子的胚细胞含有脱氢酶,具有脱氢还原作用,被种子吸收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参与了活细胞的还原作用,故不染色。由此可根据胚的染色情况区分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的种子。2靛红染色法又称洋红染色法。它是根据苯胺染料(靛蓝、酸性苯胺红等)不能渗入活细胞的原生质,因此不染色,死细胞原生质则无此能力,故细胞被染成蓝色。根据染色部位和染色面积的比例大小来判断种子生活力。

13.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种皮限制。豆科植物的种子(如黄芪、甘草)②胚未成熟:后熟是指种子采收后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真正的成熟,才能萌发的过程。③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④次生休眠。

14.种子精选的方法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子消毒:药剂消毒种子分药粉拌种和药水浸种两种方法。

15.播种方法播种方法一般有条播、点播和撒播。大田直播以点播、条播为宜。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播种种子的重量。播种量(g/亩)=[每亩需要苗株数×种子千粒重(g)]/[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1000]

16.移植(1)草本药用植物的移植。先按一定行株距挖穴或沟,然后栽苗。一般多直立或倾斜栽苗。深度以不露出原入土部分,或稍微超过为好。根系要自然伸展,不要卷曲。(2)木本的移植造林。木本药用植物可以零星移植,最好是移植造林,以便于集中管理。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木本定植都采用穴栽,一般每穴只栽1株,穴要挖深,挖大,穴底土要疏松细碎。先覆细土,约为穴深的1/2时,压实,提一提;再覆土填满,压实,最后培土稍高出地面。

17.原原种。指由育种者育出的种子,是育种单位向生产单位提供的纯度、质量最高的种子。

18.原种是指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或由生产原种的单位生产出来的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的种子。通常采用“三圃法”生产原种。在无原原种情况下,由生产单位自己生产原种。这个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在大田中(选择圃)选优良单株在株行圃进行对优良株行比较鉴定在株系圃选择优良株系比较试验在原种圃优系混合生产原种。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1.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研究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变为家种,以及研究将药用植物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新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2.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①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如西洋参。②可以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如天麻、罗汉果、杜仲。③可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控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

3.国外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几种主要学说:①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②德国林学家迈依尔气候相似论。③俄罗斯的米丘林“风土驯化理论和方法”,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渐改变原来本性,适应新的条件,达到驯化效果。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④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⑤生态历史分析法。

1.我国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合引种驯化方法

2张春静的顺应与改造相结

贺董保华(1987)的地理生态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方法

3谢孝福的协调统一原则 善安的生境因子分析法4

2、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步骤:①准备阶段种所必需的资料③制定引种计划。

调查引种的种类。②掌握引3.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1)简单引种法(2)复杂引种法①进行实生苗多世代选择。②逐步驯化。

4.引种材料的处理与繁殖(1)繁殖材料的处理①新鲜繁殖体的包装运输。必须给以保湿保鲜。②检疫与消毒处理。(2)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是引种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植物适应性的措施之一。(3)扦插繁殖(4)嫁接

5.幼苗锻炼与培育①幼苗锻炼幼苗,尤其是实生苗,容易适应改变了的新环境。②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节与控制。③逐步迁移与多代连续培育。

6.小环境小气候的选择与建造选择:小环境、小气候还可利用一些与引种植物生态习性相近似的植物作指示植物。有冷杉的地区,标志着环境寒冷、湿润。

7.选择与杂交育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地理种源的选择和变异类型的选择两个方面。

8.1.设施栽培和无土栽培及生物工程在植物引种中的应用。2.无土栽培3.生物工程

9.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对药用植物,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去衡量:①与原产地比较,植株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②没有改变原有的药效成分和含量以及医疗效果。③能够以原有的或常规可行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生产。④引种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第六章

1.草本药用植物的间苗、定苗、补苗。中耕除草与培土以人工除草为主。2.肥水调控施肥技术:①适当灌溉.水肥配合,肥效便会明显提高。②适当深耕。土壤容纳更多水分和肥料,而且也促进根系发达,能提高肥效。③改善光照条件。施肥能够增产的原因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④改善施肥方式。

3.灌溉与排水: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分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

4.打顶和摘蕾是利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人为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重新分配,促进药用部位生长发育协调统一,从而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1.人工授粉:风媒传粉植物(如薏苡)人工辅助授粉及人工授粉方法因植物而有不同。薏苡采用绳子振动植株上部,使花粉飞扬,以便于传粉。砂仁,采用抹粉法。

4.木本药用栽植密度是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的核心。特别是矮化密植和计划密植被认为是以加大栽植密度为中心,对传统的大冠稀植栽培制度的革新和突破。

5.根据药用木本植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特性,合理施用基肥、种肥或进行合理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耕地时,可施用长效肥作基肥。

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1.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从生理机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变现象,称为病害

2.药用植物致病的因素称为病原,病原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洪涝、严寒等不利的环境因素或营养失衡等所致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致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

3.药用植物虫害种类很多,主要为昆虫,其次为螨类、蜗牛、鼠类等。4.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其基本特征是由头、胸、腹三个体段构成。

5.昆虫个体发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由卵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是在卵内完成。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是由卵孵化成幼虫后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1卵

2孵化、生长和蜕皮3变态4羽化和产卵

6.昆虫完成了一个世代的全部经历,称为生活史。

第八章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质量管理

1.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分为根和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全草类、果实和种子类。

2.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 “炮制”。

3.药材干燥的经验鉴别亦很重要。常用的经验鉴别法有:①干燥的药材断面色泽一致,中心与外层无明显的分界线。如果断面色泽不一致,说明药材内部还未干透。断面色泽仍与新鲜时相同,也是未干燥的标志。②干燥的药材相互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是噗噗的闷声,说明尚未干透。一些含糖分较多的药材,干燥后敲击声音并不清脆,则应以其他标准去判定。③干燥的药材质地硬、脆、牙咬、手折都费力。质地柔软的尚未干燥。④果实、种子类药材,用手能轻易插入,感到无阻力,牙咬,或手掐感到较软,都是尚未干透的表现。⑤叶、花、茎或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手搓易成粉末,都是干透的标志。柔软不宜折断、粉碎的,则说明未干透。

4.中药材的包装要求:中药材包装和其他物品包装一样应满足:延长保质期;控制或不带来二次污染;保持原有成分和药效;包装成本要低;增加外观美感;贮藏、搬运方便、安全。同时中药材的包装还应当努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机械化。要求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包装材料、容器的结构造型、承压力以及商品盛放、衬垫、封装方法、检验方法等做到统一规定。无公害中药材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方向,其在内在品质及栽培管理方面比传统中药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无公害中药材的包装除符合上述包装的基本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安全性。包装材料本身要无毒;②可降解性。包装材料,应具有降解性;③可重复利用性。可持续发展;④稳定性。不受周围环境条件影响;也不与被包装药材起任何反应,而改变药材功效;⑤合法性。有关部门批准,并符合有关标准。

5.贮藏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对药材水分含量应经常抽检,以免产生霉变等不良后果。②堆放要整齐,要留有通道、间隔和墙距,以利抽检及空气流动。③不同种类药材应分别堆放,特别是吸湿性强的药材更应分别堆放,以免引起其他药材受潮。各种药材应挂上标签,并在上面注明植物学名、产地、数量、加工方法及等级等。④易碎药材,不能重叠堆放。

第九章

1.药用植物无公害栽培,目的是采用栽培手段调节药用植物与产地环境关系,生产无公害的优质中药材。无公害中药材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材产品。

2.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中药材产地的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中药材产地的灌溉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施肥原则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施肥原则应是: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4.综合防治的策略。即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特别是其中以生物防治为基本手段的无污染新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在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规划期间进行了全国性协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可以有目的地引入、应用到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来。

5.持续农业是当代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

6.设施农业是指具有一定的设施条件,能在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7.无土栽培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常用于药材生产的有以下几种形式:营养液培养(水培)技术、砂培技术、有机质培养技术等。

水培一次性投资大,用电多,肥料费用较高,营养液的配置与管理要求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机质培养相对投资较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较简单,同时也可生产优质药材。

8.应用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快速繁殖、资源保护应用

(一)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药用植物的脱病毒、快繁、保存和纯化。①稀缺或急需药用植物良种的快速繁殖 ②杂种一代及基因工程植株的快速繁殖 ③濒危植株的快速繁殖 ④带病药用植株的脱毒

(二)建立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

9.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国际农业机构纷纷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1)以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大力发展灌溉、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领先的节水滴灌技术并实现了全国普及,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水淡化也是以色列水资源开发领域发展迅速的高技术产业。重视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培育优良作物和禽畜品种。特别是培育良种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成果显著。在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温室种植方面,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软件,对温室的施水、施肥、气温及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成功探索取决于以色列始终坚持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通过科研+人才+生产的紧密链接,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

(2)农业发展的丰厚人文基础,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的传统。爱农务农的社会风气。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

(3)政策支持下的法制农业促进以色列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法制建设,其中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色列政府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中法律的作用,倡导依法治水、依法治地、依法处理农业中的各类问题。法制农业在今日的以色列已成为现实。

第三篇:药用植物简介

药用植物学

1.藻类植物

植物名称:紫菜

化学成分:25-35 %的粗蛋白,和50 %的糖

功效:清肺热,散瘿瘤,软坚化痰,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主治:瘰疬,瘿瘤,甲状腺肿大,咳嗽吐臭痰水肿,淋病,脚气。

2.菌类植物

植物名称:天麻

化学成分:天麻素,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主治:镇痛,镇静,抗惊厥,降低血压,明目增智的作用

3.地衣植物

植物名称:石梅衣

化学成分:含有棕榈酸、油酸、地衣酸、硬酯酸、山萮酸、荔枝素,3,5一

二羟基甲苯等。

功效:养血,明目,清热解毒,止崩漏,利尿,补肾,壮筋骨。主治:治感冒,未成熟热,搏热,咳嗽,“赫依”热。

4.苔藓植物

植物名称:地钱

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联苄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等,黄酮

类化合物以芹菜素、木犀草素及其甙为主。

功效:解毒,祛瘀,生肌。

主治:外用治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臁疮,癣

5.蕨类植物

植物名称:石松

化学成分: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

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6.裸子植物

植物名称:金钱松

化学成分:含二萜类、二萜葡萄糖甙、酚类、鞣质及色素 功效:抗菌消炎、止血等功效,主治:治疗疥癣瘙痒、抗生育和抑制肝癌细胞活性

第四篇: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植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类利用药用植物的历史渊远流长。今天,尽管科学家已经能够利用化学方法研制品类繁多的药品,但开发利用植物药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却有增无减。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种类丰富,体内所含的有效成分形形色色,具有开发新药的巨大潜力;既可以从中直接发现新药源;又可以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等技技术发明新药。

中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在5000种以上,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再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进一步导致药用植物资源的匮乏。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共收载了388种国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其中有药用价值的约100余种,在中国历史上就已赫赫有名的人参、天麻、黄连、黄芪、杜仲、厚朴、巴戟天、平贝母、肉苁蓉等,均位列其中。

迄今,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中,有不少名贵药材如人参、黄连等生产周期很长,如果以常规方法育种或育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另有一些药用植物如贝母(Ftitillaria spp.)、番红花(Crocus sativus)等,因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导致发展速度很慢且生产成本增加。还有一些药用植物,如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等,则因病毒危害导致退化,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于是,积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技术,使有限的资源为人类永续利用迫在眉睫。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具有不受地区、季节与气候限制,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势,同时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生长速度要比植物正常生长速度快,接近于分生组织的生长速度,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繁殖药用植物种苗,或者利用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手段直接生产药物便随之日益发展。

目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试管微繁生产大量种苗以满足药用植物人工栽培的需要;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的大量培养,从细胞或培养基直接提取药物,或通过生物转化、酶促反应生产药物。

我国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64年,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1983年,全国第一届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讨论会召开,届时全国已有30多个单位,100余人从事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其中以广西药物所的罗汉果快速繁殖,山东大学生物系与荷泽地区中药材试验站的怀地黄去病毒研究和中国药科大学人参工业化生产的中间试验为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自此,我国药用植物的组培研究迅速发展。1986年,由我国科学工作者编写的有关专著《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问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组织培养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如培养方法已从固体、液体、悬浮培养,深层大罐发酵发展到液体连续培养;培养材料也从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胚、果实、种子等组织或器官,这些器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冠瘿组织,一直发展到目前的细胞。

近40年来我国经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的药用植物已有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白芨(Bletilla striata)、番红花、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绞股蓝(Cynostemma pentaphyllum)、苦丁茶(Ilex kudingcha)、南洋金花(Datura metel)、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等100余种,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

从60年代开始的我国传统药材离体培养和试管繁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经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生产用于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构相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一号”和“宁杞二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通过组织培养成功的药用植物至少有200种。增养的药用植物从常见的到珍稀濒危植物、民族植物,如云南黑节草、延龄草、高山红景天,藏药——川西獐芽菜、莪术、水母雪莲、星花乡线菊、溪黄草、玉叶金花、辽东葱木等。从生产常用药的植物到具有抗癌、抗病毒等有效成分的植物,如红豆杉、艾黄杨、狼毒、大戟属、长春花、米仔兰、狗牙花和香榧等。

第五篇: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研究

药用植物的利用研究

摘要:药用植物的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要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就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应根据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开发利用。同时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可持续。通过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的综述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并指出重视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药用植物,存在问题,生态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

建国63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著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

经过4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包括9933种和1213种下单位),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中药大辞典》(1977年)《新华本草纲要》(3卷)(1988年)、《中国本草图录》(12卷)(1988一1997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中国中药区划》(1995年)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 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主要的有防风、龙胆、柴胡、甘草、辽细辛、五味子、半夏、山茱萸、何首乌、天麻等,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余种,重要的有颠茄、丁香、毛花洋地黄、古柯、安息香、大风子等。这些药用植物的引种成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了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用药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引种驯化理论宝库。

1.3 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对全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5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植物分类与化学分类原理,找出萝芙木,取代了进口降压药利血平;根据《本草纲目》关于青蒿(黄花蒿治疟记载,从该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野生薯蓣的活性成分,生产了治冠心病药“地奥心血康”,其年产值 1992年近1.3亿元;此外在罗布麻、沙棘、灵芝、绞股蓝、芦基、西洋参、天麻、三

七、千层塔等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上述可以看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家底清查”和“重要资源开发”,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植物药品和产品提出了“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更高要求,其核心就是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这也就必然涉及药用植物资源中的“道地性”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构成了当前及今后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急待解决的问题。

2.药用植物资源当前利用形势

2.1 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

尽管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药材种类如此丰富,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中药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芝、人参等被称为能起死回生的仙药现在已逐步退化。古代有名的“上当人参”主要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他的发现和利用均早于东北人参,其药用价值也优于东北人参,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数代人掠夺性的采挖,在明代就已绝迹,现存只有东北人参这一品种。自从发现了红豆杉能提取治癌的药物紫杉醇以后,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的野生紫杉属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上百年的大树被扒

下树皮制成粗提物销到国外,甚至连小树也被锯掉制成碗、茶杯、酒杯或汤勺,而人们只知道能治癌、防癌,根本不知道紫杉醇在树木上不是活性的。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的数据说明,中药资源的危机已经来临,有近30多种药材已处于濒临灭绝。

2.2 药材的退化

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以及传说中的中药材,往往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白蛇传》中的灵芝、史料记载中的贡品“上当人参”等,都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而为什么古时代的作用明显呢? 一方面是经过加工的夸大疗效,而野生资源的枯竭也是重要原因。中药往往是某种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野生品种最为有效。随着生态的破坏和人类掠夺性采挖,许多野生品种已经绝迹,往往正品被某些近缘物种所取代,有些取代品种甚至不属于同属同科,只是俗名叫法一样罢了。在中药材五加皮的使用中,习惯上同属的刺五加、无梗五加也做五加皮用,但近代五加皮已经绝迹,到20世纪70年代,市场上的五加皮已被萝藦科的杠柳根皮取代,而正品五加皮从此绝迹。

3.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1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全国建立了300 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五味子、防风和龙胆保护区。保护区内实现了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结合,对资源紧张的药材采取“轮采轮育、边采边育、封山育药”等措施,加强资源管理,恢复和提高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对一些生长条件特殊、生产力或繁殖力较低的野生濒危物种,产区可就地建立繁育基地,研究其生长习性,模拟其生长条件,逐步实现人工种植。如川贝母、肉苁蓉、绞股蓝、冬虫夏草等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已取得一定进展。此外,我国已建成杭州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四川南川药用植物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植物园等,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前大部分的野生药用资源都生长在保护区内,而它们又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可持续的利用好这些资源,首先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参与,要改变把村民视为破坏资源的主体的主观意识,认同村民是资源管理的主要力量,与村民一道制定野生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方案,指导村民进行科学采集、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让社区老百姓参与进去,打破社区和保护区的二元结构,共建和谐、可持续、共赢的局面。二是要积极想办法帮助社区群众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子,帮助社区群众提高收入,使群众从“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扶助活动可以缓和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社区也在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接受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野生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方面需要协调、配套。野生药用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整个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开整个自然资源而独立存在,它也是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基础,要改变目前野生资源源头管理与发、利用、加工和产品销售管理脱节的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林业和保护机构都要纳入到这一管理系统中;二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避免政出多门所出现的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三是要制定对野生药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制度,使野生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野生资源的破坏者受到制裁、野生资源的使用者受到约束。

通过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达到人工再生性优质种源,并形成社会生产力后,可有效地保护我国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栽培药材仅占常用中药材品种的30% 左右,因此,中药材引种驯化和人工种植还有相当大的潜力,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使一些濒危、稀有的野生中药资源实现人工替代,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缓解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由于人工种植的适宜区主要是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人工抚育基地和规范化示范基地时,要结合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一定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2 发展规范化栽培和药用植物综合研究

实现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大力发展规范化栽培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

出路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健康一大部分依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为切实保护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如下工作: 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但很多濒危稀缺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经很少,其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每一种来源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我们不能再走开发→资源破坏→濒危→保护→栽培的老路,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目前这两种植物已开始大量种植,缓解了药源危机。一些重要的产自国外的药用植物也已在中国引种成功,如西洋参、白豆蔻、马钱子、丁香、番泻叶及非洲萝芙木等。目前中国的药用植物栽培正在经历一场革命。GAP即将颁布实施,近100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已启动。栽培药用植物正在走向规范化和产业化,将为国内外的天然药物及相关产品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绿色原料。美国的植物药产业指南,欧洲的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GAP,日本的药用植物栽培指针和汉方药GMP也都高度重视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所有这些都将保证全世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从事药用植物综合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三个相辅相成,相互配套的研究方向和体系:从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药用植物栽培。多年来承担了国家研究课题200余项。其中的“西洋参大面积农田栽培技术研究”、“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及质量研究”、“八百种药用植物种子生理的研究”、“沙棘资源利用及系列产品开发”、“天麻种子与真菌共生萌发生长机理和纯菌种伴播技术研究”、“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等获自然科学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成果奖,40余项成果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级成果奖。发表论文上千篇,主持编写了《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药用真菌学》、《中国天麻栽培学》、《质谱学》等专著30余部(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设有生药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为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我们承担了全国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的研究工作,以及甘草、麻黄、黄芪、党参、远志、柴胡、枸杞、板蓝根、白芍、桔梗、款冬花、黄芩等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引导药用植物研究所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栽培的应用基础为重点,倡导原创性探索,加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努力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知识与技术保证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加大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的力度,力争建立国家级中药材资源与栽培研究中心,成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保存、中药材标本保存、绿色中药材认证、野生药材资源状况动态监测、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力量。

3.3 药用植物资源“地道性”与质量控制评价

“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药材的货真质优,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至今仍然对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使之在指导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第二个命题。

对于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是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深入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引种栽培、成分分析等),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研究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议用居群生态学和居群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上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使研究从药材来源于生物这一本质入手,从而更接近道地药材的本质。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和科学内涵,对于开发和利用优质高效的药用植物资源,指导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已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并设立了生物组,专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受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生长年限、贮藏和加工方法等随机因素的影响。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即使同一品种,因采收时间不同,其化学成分含量也有不同。尤其增加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难度的是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很复杂,包括其赖以防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以及无效成分,并且有效成分只对某一种疾病为有效,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辅助成分甚至是无效成分。因此,如何解决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将是搞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第三命题。

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应建立在化学成分协同作用而产生传统疗效的基础上,不把各药用植物所含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该药用植物的种属和临床疗效全面相关。克服这个缺点要依靠科技进步。目前,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就是运用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技术,以中药的传统形态学鉴定为线索,以重视药味协同作用的中药复方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阶段用计算机科学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反映其疗效的药理作用相关以确定有效成分及其权重,而在常规应用阶段则仅用各有效化学成分的整体做质量控制指标。现已比较成功地对黄芩、厚朴、龙胆、威灵仙、大黄、人参、牡丹皮等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相信这一方法能成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法定方法。

3.4 中药的现代化与保健

开发研制1种新的药物,西医需根据临床发现的病症特征、研究发病原因、查找治病的根原对病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然后根据病原体的基因链组成,寻找打破其基因链的方法,再去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某种另外成分的化学制品,破坏病原,达到以菌治菌或以某种化学成分抑制另1种化学成分的过程。因此,西医绝大部分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而中医的中药已经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试验,而且确实有效,唯一的工作就是中药的配方,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找出来,在理论上与西药接轨,达到国际标准。但传统的东西也很复杂,特别是对某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容易测定,而对几种中药配方混合后的有效成分的分析很难被国际认定,因此中药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中药,如绿豆汤、菊花茶去火、黑豆明目、山楂生津开胃,有些饭店酒楼的药膳,止血、消炎、去火、滋补、止泻、排毒等举不胜举,中药与保健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市场上的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在回顾自然呼声的推动下,很多人在心理上的认识存在误区,盲目的选择保健食品,甚至把保健品当成治疗药物或包治百病,这都是不正确的。要根据的身体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选用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而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或盲目滥买滥用。

4.总结语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之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资源,现有有记载的药用植物11146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研究的特点,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由于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过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因此保护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迫在眉睫,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卫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J ].2004,(05).[2]彭勇,肖培根.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3]陈士林等.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中国中药, 2005,(15).[4]王年鹤,袁昌齐,吕晔等.药用植物稀有濒危程度评价标准的讨论[J ].中国中药杂志,1992.

下载药用植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用植物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

    药用植物栽培 第一章 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药材......

    药用植物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

    2014年全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 《用心管理药田》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

    药用植物生态学2013期末考试题

    10级2013年药用植物生态学期末考试题讲师:刘学周一、名词 生理干旱环境种群生态型 二、填空 1. 土壤水分分为自由水和束缚水,自由水有----和-----,束缚水有----和---- 2. 动态......

    2013中科院药用植物考验题

    2013中科院药用植物考验题: 一:名词解释:1相对生长率,2支持根,3复种,4道地性,5分株繁殖,6种子生活力,7生物产量,8复杂引种法,9无公害中药才,10药用植物 二:简答 1什么叫土壤耕性及影响其......

    药用植物栽培学综合实验书

    《药用植物栽培学各论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一)、花类(菊花)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1)选地 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排水良好的农田均可栽培。但以地势高爽......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大全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 程惠珍 (中国医科院药植所)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概念及意义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三、中药材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 四、对本学科中、近期......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告 2001年 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经外经贸部批准,现予......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李义明08级生物技术200806044024 前言: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和分布进行了概括,论述了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药用植物的概况与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