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12: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第一篇: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

(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虽然他本人有所意识,但他并未真正摆脱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牢笼。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学还在襁褓之中,化学也进展不大,加以费尔巴哈本人所过的离群索居的生活,这种局限也就在所难免了。

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理论到了社会领域就停滞不前了。费尔巴哈彻底的打破了黑格尔的理论并抛弃了它。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彻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当作唯心主义的呓语和唯心主义一起抛弃了。这种把小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做法,最终使他无法从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领域。因此,费尔巴哈的哲学处于对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对社会历史的唯心主义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中。正如恩格斯所说:“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或者用费尔巴哈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但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自然界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说所说的“人”是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德国古典哲学渐渐走向末路。所以这时,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他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主义观点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并将其加以深化。

(二)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写了一本《费尔巴哈论纲》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马克思所要构建的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否定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截然不同。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历史观作为“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理论前提”并将其作为其理论制定过程中逻辑方法的“一个出发点”。他又从费尔巴哈唯物论那里找到灵感,他曾说“要特别注意的是修好唯物主义哲学的上层, 也就是说, 他们所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种把费尔巴哈的下半截的唯物主义与上半截的唯物主义统一起来的唯物主义, 列宁称之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经常有人误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过是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从自然观移植到了历史观而已, 这样的错误认识主要源于对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的建构根基---实践观的忽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物质指的是可以感知的实体, 仅存在于没有人和人类社会的纯自在的自然界。

然而,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构建的物质已不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所能理解的物质实体, 而是实践物质。它不仅指自然存在物, 也指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即社会形态。实践物质由于实践观的引入, 不仅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还是可知的, 同时也是辩证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正是由于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 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才从根本上划清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受到人们物质生产的制约, 即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因而马克思说“:意识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 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随着人们物质生产的发展,意识也不断变化着,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 在改变自己的这个观点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总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三)结语

费尔巴哈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提出了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 他肯定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它唯物地阐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张直观的反映论。

但是费尔巴哈也有他明显的缺点。比如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同时全

盘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人本学对人的理解也仅仅是抽象的自然人。在社会的领域,他又不自觉的成为了唯心主义者,他甚至试图建立一种无神的宗教来宣扬所谓的“超阶级的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点的扬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继承了其唯物论的合理观点,而且做到了超越,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此,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态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旧唯物主义转化到了新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正式建立了起来。

第二篇: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在辩证的学习中进步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认为这是一本充满深刻批判和犀利观点的论作,看完全书更是对恩格斯的睿智和激情相当佩服。恩格斯流畅的文笔、严谨的逻辑、客观的立场,让阅读的过程增添了不少乐趣;平实而细致,严谨又犀利的笔锋,也让我领略了论辩之美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和思想魅力。

一、对全书的背景了解和总体概括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经过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发展到顶峰,形成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正是他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唯心主义历史阶段,随之诞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书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恩格斯通过对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的批判,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的认同与肯定,以及通过区分“现实性”与“现存”,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一革命性命题。

书中四个章节分别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辩证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分析,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并且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对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分析,先分析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再分析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唯心主义实质,最后分析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以及机械唯物主义的剖析,着重阐述了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以及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学习以及对费尔巴哈的一点看法

在这部以黑格尔以来德国哲学的演变为脉络的著作中,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以前我对唯物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并不太清楚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于是我又自己找了一些资料,认真了解学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以及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恩格斯在本书中的定义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些定义和理论在中学的政治课上都学过,但是同学们的理解程度就各不相同了。就我的理解而言,其实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简单的事例说明。打个比方,同样面对一个物体,唯心主义者看到了会认为因为我在这里看到它,所以这个物体才存在于此;而唯物主义者却认为这个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才看得到它。

再具体说说对唯物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唯物主义分为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就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不说两者的好坏之分,我认为这只是唯物主义思想正常发展的阶段。费尔巴哈的理论相对于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还是有很大进步的。“费尔巴哈所增加的唯物主义的东西,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这点我非常赞同。哲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唯物主义的进步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契机的,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和突破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物质和世界的看法。

但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确立了物质存在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观念。但是,他抛弃黑格尔唯心论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他的唯物主义缺乏辩证的分析,变得机械。“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他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情本身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但是,“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对于黑格尔的思想,他没有批判地克服与辩论,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

这让我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无论是思想还是知识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去思考。对于别人的理论,甚至是敌人的理论也不能全面打到,一味批判,认真发现说不定能有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而对于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的观点,也不能全权接纳,完全拥护,也要想一想是否有弊端;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老师的思想和观点,如果不加思考全盘接受,是很机械的,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通过学习唯物主义的思想,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些哲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思考,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付诸实践。辩证地看待问题,也辩证地学习不同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篇: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有感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这部著作完成于1886年,距今已130多年了。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著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 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黑格尔并没有这样清楚地做出如上的阐述。这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因为‘体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对这些结构,直到现在他的渺小的敌人还在发出如此可怕的喊叫”。由于唯心主义的保守性,黑格尔不可能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彻底的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费尔巴哈则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真理主义,回到感性主义。虽然,费尔巴哈“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情本身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但其自然观确实是唯物主义的,然而他却也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因而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三是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恩格斯在分析了黑格尔哲 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和不足后,在第四章用大量的篇幅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基本原理。首先,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改造,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肯定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三个伟大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前提。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现实的、普遍的联系,从而证明世界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并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首先发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还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指出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后,同时指出国家、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四是领略了恩格斯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的缜密逻辑、科学方法。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时,从分析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按照黑格尔哲学自身的逻辑,推演出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成了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黑格尔哲学保守性的一面昭然若揭。然而,恩格斯并没有因此将黑格尔哲学全盘否定,而是批判地吸收了其革命性的一面即辩证法思想,并阐明了对待黑格尔哲学的应有态度。他指出,“这些结构仅仅是它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的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着充分的价值”。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时,恩格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谈起,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分析、对世界不可知论和庸俗唯物主义等的驳斥,最终指出费尔巴哈“下半截是 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纵观整个分析过程,完全是逻辑推理、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结论的形成可谓水到渠成。这些认识方法、分析方法是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和系统学习的。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总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静下心来读原文、学原著,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费尔巴哈论》,不仅要掌握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更要学习他历史地、联系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认识方法和“扬弃”、重构的研究方法。一是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这些历史伟人在他们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指导当时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推动了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认识也就同样具有历史局限性。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足新形势、适应新要求、研究新情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把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中发展,也必须在发展中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说明,必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而今,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三是要学会用批判吸收的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关键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细落实,研究、分析、解决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个问题,需要运用“批判吸收”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既不能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一味强调发挥“新三会”的作用,全盘抛弃了过去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成功做法,也不能重新回到党委负责制、以党代政、党委与经营班子错位的老路上去,而应当贯彻十九大和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摒弃现代企业制度中与我国国情“水土不服”的内容、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那种陈旧的、低效的领导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组织真正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经过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发展到顶峰,形成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正是他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唯心主义历史阶段,随之诞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恩格斯通过对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的批判,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的认同与肯定,以及通过区分“现实性”与“现存”,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一革命性命题。

在这部以黑格尔以来德国哲学的演变为脉络的著作中,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以前我对唯物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并不太清楚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于是我又自己找了一些资料,认真了解学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以及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恩格斯在本书中的定义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些定义和理论在中学的政治课上都学过,但是同学们的理解程度就各不相同了。就我的理解而言,其实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简单的事例说明。打个比方,同样面对一个物体,唯心主义者看到了会认为因为我在这里看到它,所以这个物体才存在于此;而唯物主义者却认为这个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才看得到它。

它系统的反映了1848年革命前德国的哲学发展状况,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和衰落,费尔巴哈的崛起。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在自然界领域采取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哲学史上的大事都是作为1848年政治崩溃的的哲学基础的。因此,恩格斯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很好的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费尔巴哈论》系统阐述了现代唯物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以及其基本精神。

第五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被辩证法“毒害”?你真的了解辩证法吗?

花了两周半的时间专注阅读本书,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晦涩,但恩格斯的思想和阐述逻辑却清晰得很。一方面,自幼被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出于此书,读起它来有种正本清源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本书写得十分清晰和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源流和变更之所在写得清清楚楚。文章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回忆起中学时期,政治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已知结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创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个文本序言第四段所说的“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与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与其说《费尔巴哈论》是一场哲学界的公开“撕逼”,更不如说是恩格斯为了阐述马恩思想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联系和区别,“顺便”批判施达克的一篇文章。恩格斯试图用这个文本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已经“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如此陌生”的德国古典哲学相区分开来,纠正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揭露资产阶级试图打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阴谋。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恩格斯的叙述逻辑是首先开门见山承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中的正确成分,重点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即科学、历史、思想永远不会到达一个绝对完美的顶点,是不断发展的。旧的被新的取代,糟粕被先进取代是历史必然。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被宣告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矛盾;其次他在体系上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比在方法上多得多,即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最后一点,因为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当时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界作为唯一现实的东西,更有利于青年的反宗教活动,因此黑格尔哲学被革命青年抛弃。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被反宗教青年割弃,费尔巴哈决定转向思考唯物主义,因此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与马恩同诞生于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部分,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两年前,网上疯狂地流传一篇题为《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的文章,对中国人信奉的“辩证法”及其功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辩证地看问题”实乃诡辩术与捣糨糊术,这种“辩证法把中国人害苦了”。一些网民认为该文的批判有理有据,因此对之倍加推崇。但是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知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这就好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物质的抽象意义一样,不是物质的具体表现,而是物质的思维概念本身。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老师、家长教导“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我们被要求无条件的承认一切事物都兼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比如说三年级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我们分析男同学小A把班上女同学弄哭了的这一事件。每个人都被点名站起来说自己的观点,只有其中一个认为“男女同学都有错误,男生的错误在于说话太毒,太蛮横;女生的错误在于太娇气,抗挫折能力太差。”,当时老师大大地赞扬了这位“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同学。现在,在经历了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哲学教育之后,我回想看当时的场景,觉得把那成为马恩的辩证法就很可笑了。当时小学老师犯了和《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一样的错误,就是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

辩证法绝对不是一种相对主义,不是没有原则的灵活性,不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那样的辩证法真的只是某些人荒谬的逻辑。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上是一种否定性辩证法,正如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中谈到他在《资本论》所运用的辩证方法时说:“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而辩证法大家黑格尔的那句所谓“存在即是合理”更是被无数人疯狂错误引用和误解,实际上,黑格尔的原话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里的合理可以理解为合规律性,而区别于情理,即合情的合目的性。现存不等于现实,现实的东西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而现存的东西,未必有存在的必然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到,“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这个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他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是从一个动态的角度理解黑格尔的话,所以现存的,都必然走向灭亡。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仿佛把马恩哲学思想的核心又思考和学习了一遍。读一遍肯定不够,读一遍想得太浅,看得不清楚。这是一本可以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惊喜的书。

第二部分:

《费尔巴哈论》之框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结合分析

马恩的哲学思想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中的合理成分,并且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扬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系统认识和全面评价黑格尔哲学及其命运,包括黑格尔哲学的表面和深层内涵,原理和方法论,历史地位和内在矛盾,提出救出黑格尔哲学新内容的任务。在文章第一部分,恩格斯写到:“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这里体现了马恩的思想肯定和汲取了黑格尔哲学关于发展观的内容,即人的一切思维和活动都没有最终性质。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内容的发展观里面强调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文章中关于真理的论述:“这种辩证哲学(黑格尔辩证法)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节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内容中认为真理是相对性指人们再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首先,真理反应的对象是有限度的,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制约;其次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都只能是相对正确,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真理内容的正确成分。[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发展观、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恩格斯在书中又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且澄清马克思是如何从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中得到启发,又是怎么样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成分,最后形成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的科学。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把物质的概念肤浅化、庸俗化;第二个错误是不能把世界上的物质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观点坚持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正确思路,但是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同时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费尔巴哈、辩证法、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

最后,文章阐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以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待社会和历史,把本质上是革命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恩格斯在前三个部分的适当地方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在第一部分已经提出了一项历史性任务:“批判地消灭黑格尔哲学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的任务;在第二部分又提出,要“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在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 “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 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因此,这第四部分就是要概括地阐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和基本点: 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以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待社会和历史;二是如何把本质上是革命的辩证法建立在现代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门课上学到的物质的第一性;对立统一规律;联系观与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科学观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革命性、创新提出的思想结晶,指导着我们以正确的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小结:根据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的永恒性,我们目前所学习到的马克思思想可能会在实践中被丰富和发展。但是真理是永恒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琢磨和学习。

下载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