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笔记9

时间:2019-05-15 12: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内科笔记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内科笔记9》。

第一篇:中医内科笔记9

第七节 中风

一、定义: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涡斜等症状

二、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论述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唐宋以前:认为“内虚邪中”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王履:“真中风”、“类中风”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李中梓:“闭证、脱证”

4、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5、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

三、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有关。

2、病理因素有虚、火、气、血、风、痰六端。

3、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4、病理类型分中经络和中脏腑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中经络、中脏腑;中脏腑之闭证、脱证;闭证当辨阳闭、阴闭

(二)治疗原则: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闭证,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要救阴回阳固脱;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三)分型论治: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证: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证:镇肝息风汤

(2)中脏腑

1、闭证

31/51

1.1痰热腑实证:桃仁承气汤

1.2痰火瘀闭证:羚角钩藤汤

1.3痰浊瘀闭证:涤痰汤;见戴阳证者,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2、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合生脉散

(3)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解语丹

2、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第八节 瘿病

一、定义: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二、源流::《庄子.德充符》有瘿的病名

三、病因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三)分型论治:

1、气郁痰阻证: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证: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证: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证: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第九节 疟疾

一、定义:

二、源流:

三、病因病机: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32/51

(二)治疗要点:袪邪截疟

(三)分型论治: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热瘴:清瘴汤;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何人饮

加:耳鸣、耳聋

一、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治肝胆从实,治脾肾从虚,上宜清疏,中宜升补,下宜滋降。

(三)辨证论治:

1、肝胆火盛证: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证:温胆汤;痰多胸闷大便不畅,用礞石滚痰丸

3、风热上扰证:银翘散

4、肾精亏虚证:耳聋左慈丸;肾亏复为外风所乘,下虚上实,可合用本事地黄汤;肾阳不足,下肢清冷,阳痿腰酸,可用贞元饮送服黑锡丹;肾精不足,肝热内郁,用滋水清肝饮。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一、定义: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以伴有胸水、腹水。

二、源流:

1、《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 水”。水肿的治疗,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2、《金匮要略》张仲景称为水气,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治法。

3、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上倡导温脾暖肾,开创了补法。

33/514、《仁斋直指方》创活血利水法。

5、《医学入门》提出疮毒导致水肿的说法。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2、病理因素有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3、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

4、病理基础以阳气虚损为主。

5、病理转化以阳转阴、实转虚为主,虚中夹实临床多见。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三)分型论治: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用猪苓汤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节 淋证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源流:

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2、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3、《诸病源候论》概括了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论述了石淋的成因。34/514、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5、《景岳全书》认为寒热虚实都有,完善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三、病因病机:

1、病位: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2、基本病理: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3、病理变化:热淋: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血淋: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石淋:湿热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湿热阻滞,脂液不循常道;气淋:肝气郁滞,气火郁于膀胱;劳淋:久淋伤正,湿热留恋

4、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湿热、气滞;虚证——脾肾不足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三)分型论治: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3、血淋:小蓟饮子;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用知柏地黄丸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解分清饮;脾肾两虚,气不固摄,膏淋汤;偏于脾虚中气下陷,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用七味都气汤;偏于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

6、劳淋:无比山药丸;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第三节 癃闭

一、定义: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因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致。癃: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慢。闭: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欲解不能,病势较急暴。

二、源流:

1、“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篇》:

第二篇:中医内科讲稿笔记-肺系总论

各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概述

一、主要证候及病机要点

生理——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

降为顺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

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

1.肺气亏虚

病因——①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②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气之生化不足

主要脉证——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极易感冒,恶风形寒,自汗,咳嗽无力,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2.肺阴亏耗

病因——痨虫蚀肺,久咳久喘→气血亏耗;燥热之邪犯肺→耗伤肺阴

主要脉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

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寒邪犯肺

病因——气候寒冷,衣着单薄;贪凉饮冷→寒邪犯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溪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身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4.邪热乘肺

病因——外感风热,寒郁化热→邪热蕴肺,痰热内积,肺失清肃

主要脉证——咳嗽,痰黄或黄白相兼,痰量一般不多,或鼻塞流黄涕,或恶风 身热,咽喉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5.痰浊阻肺

病因——感受外邪;喘咳日久→肺不布津,聚为痰湿;脾气素虚→聚湿成痰,上 渍于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多粘稠,色白或灰白,胸满憋闷,气息急促,喉中痰鸣有

声,甚至倚息不能平卧,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濡滑

二、治疗要点

1.宣降肺气

肺病症的基本病机——肺失宣降——故宣降肺气为肺病症的治疗要点。

(1)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症宜酸收——外邪犯肺—宜辛散外邪;肺气上逆—宜苦泄以肃降肺气(平咳喘);久咳久喘耗散肺气,损及肺体—宜用酸收以补其肺体,敛其耗散之气。《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2)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宣肺药物多轻清,以达疏界解、宣畅之功—轻宣肺气法—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恶燥—治宜辛平甘润,以使肺气自降,清肃之令得行。

2.扶正祛邪

(1)邪气雍遏于肺,肺失宣肃—祛邪—宣肺、肃肺、清肺、泻肺、化痰、降逆;(2)肺之阴伤气耗,肺不主气——扶正——补肺、敛肺、温肺、润肺。(3)整体治疗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对肺进行间接补泻法:虚症——补脾(补母)以益肺(补子)即培土生金法;滋肾(补子)以益肺(补母)即金水相生法。实证——泻肝以治疗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泻表安里——通过泻大肠(通腑),使肺热或痰浊从大肠下泻以治肺实证。

3.重视调护

(1)避风寒,防外感——寒暖适宜,随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服;(2)病室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3)患者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烟雾,戒烟;(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醇酒厚味生冷。

第三篇:中医内科宣传材料

一、中医药简介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优势:

1.“治病求本” 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 2.简、便、廉、验,绿色环保; 3.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4.中医治病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许多外用治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食疗等自然疗法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5.中医治病不仅防病于未然,更注重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

二、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中的优势病种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哮喘等疾病。

2.循环系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悸、心律不齐等疾病。3.消化系统: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黄疸、便秘、腹泻、呕吐、呃逆、腹胀等疾病。

4.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衰竭、水肿、遗精、阳痿等疾病。

5.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疾病。

6.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脂血症、肥胖症、口干等疾病。

7.神经精神科疾病: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抑郁、面瘫、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肢麻、耳鸣等疾病。

8.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腰痛、关节痛等疾病。

9.功能性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肠道激惹综合征、习惯性便秘、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10.大病初愈:对大病初愈后的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失眠、厌食、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不适的调理。

三、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见于《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古人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很多疾病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在治未病方面充分体现中医优势。通过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病手段,来进行体质辨识,及时发现体内存在潜在发病信息,确定有效的养生保健措施,从而矫正体质偏差,使其朝健康方向转变。

第四篇:中医内科总结

中医内科近期工作总结及12月份工作计划

展望已将到来的2014年,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呼图壁县中医医院今年经过大量前期建设准备工作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运营,通过这一个月以来工作的开展,我们既感到了压力和困难,但更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现将中医内科、一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以期鞭策自己!

一、内科工作开展情况:

1、内科逐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门诊就诊235人次。内科收住院病人7人,内科出院人数2人。

2、科室严格执行医疗安全制度,落实科室三级查房制度,完善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将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中医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3、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尽量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如为病人提供一次性杯子,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下楼,为失眠的病人提供荞麦皮低枕,严格执行国家节本医药政策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让病人感受到“公开透明、诚信服务”。

4、积极配合治未病中心下基层开展义诊活动,发放宣传单,进行健康教育,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医院的就诊人次。

二、内科开展工作需要协调的问题:

1、我科的特点是涉及学科较广,疑难病人较多,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也医院制造经济增长点,希望院领导在医疗设备的配置上给予我科大力的支持,如微量泵、输液泵,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及尿微量蛋白测定仪、配备足浴盆治疗头晕、失眠病人。

2、检验科便常规、凝血五项现仍不能开展,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3、望尽快推行医生工作站,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就诊。提高收费透明度,提供快捷费用结算服务,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4、望院领导酌情考虑聘请名老中医实现业务技术上“传、帮、带”,积极

发扬中医药传统。形势在发展,医院在前进,我科涉及多学科、多病种、技术上需要我们去攻克、去掌握、去提高,希望能有选择性组织科内人员的参加省内外各种新技术短期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全科诊疗服务水平。

三.12月工作计划:

1、加强环节病历和终末病历质控 , 组织全科认真学习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做好医患沟通及随访工作

2、加强三基训练,打好基本功,加强政治和法律法规学习并作好记录,资料归档完整;努力学习十四项核心制度,切实作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具体措施是要进一步降低用药成本比例,拓展服务范围,向服务要效益,向医疗挖潜要效益。

4、加强人文关怀,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积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医生护士少坐办公室,多深入病房,多问病人及家属询问意见和要求,将可能发生的摩擦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5、继续配合治未病中心下基层义诊活动,提高我院的知晓率,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呼图壁县中医医院还处于发展期,面临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勤奋、正直、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院领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医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将以巨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呼图壁县中医医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五篇:中医内科实习总结

本人于2007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这时他看另一个患者),望,闻,问,切,自己来一遍,再自己开个方,跟老师的比一下。幸亏老师看得很慢,我有足够时间做这些。当抄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方,我渐渐明白了这位老师的思路和用方习惯,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也被他采纳了。我感觉我突然进步了很多,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下载中医内科笔记9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内科笔记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内科常见病总结

    中医执业常见病证类证鉴别 一、感冒 【类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相似。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内科学学习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

    中医内科实习大纲

    中医内科实习大纲 一、实习时间 共8周,门诊4周,病房4周。 二、目的要求 加强中医内科临床训练,进一步掌握好中医内科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较熟练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

    中医内科护理病历

    《护理管理学》考试要求护理管理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期望学生除了通过听讲课视频学习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外,更期望学生能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积极主动去思考管理学原理......

    七版中医内科总结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

    中医内科总结2

    中医内科速记 一、感冒: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 1.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2.风热感冒:银翘散 银翘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