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

时间:2019-05-14 03: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

第一篇: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

第一章 外感病证

1、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3、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术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汤加石

膏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

4、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气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5、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6、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7、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心系病症

8、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稳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朮甘汤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谈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9、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闭阻: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3)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4)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7)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10、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5)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11、癫病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12、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丸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13、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津—还少丹 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14、厥证 1.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 2.血厥

1)实证:开窍、活血、顺气、降逆-通瘀煎,清开灵注射液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4.暑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清暑益气汤,白虎加人参汤,清开灵注射液,紫雪丹

5.食厥:和中消导-神术散,保和丸 脾胃病症

15、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16、痞满

1)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加连朴饮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加枳术丸 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散

17、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散 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7)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18、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19、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20、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21、泄泻

1)寒湿内盛: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6)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22、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湿重)

4)阴虚痢:养阴合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黄连+理中汤)

23、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阴虚:滋阴通便-增液汤 阳虚:温阳通便-济川煎 肝胆疾病

24、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25、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胄-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黄疸消退后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

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26、积聚 聚证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荆蓬煎丸,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2)气结血瘀: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27、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28、头痛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3)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29、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30、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语言不利: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31、瘿瘤

气郁痰阻:理气解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肝火旺盛: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消肝汤加消瘰丸 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瘀—海藻玉壶汤 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一贯煎 肾系疾病

32、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33、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3)气淋:

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 4)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合导赤散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5)膏淋:

实证:-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膏淋汤

34、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气血津液病证

35、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血行郁滞:活血理气解郁-血府逐瘀汤 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36、血证 1.咯血

2)肝火犯肺:清肝泻热、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3.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4.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37、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盛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38、痰饮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39、消渴

1)上消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补肾、润燥止渴-六味地黄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43、肺癌

1)气血淤滞:桃红四物汤

2)痰湿蕴肺: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3)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生脉饮

44、痹证

1)行痹:宣痹通络、疏风止痛-防风汤阴阳两虚:温阳滋阴、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40、汗证(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 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5)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41、内伤发热

1)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 2)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湿郁发热:利湿清热-三仁汤

4)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5)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7)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贵肾气丸

42、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阴-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2)脾血虚:补脾养血-归脾汤 3)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温通心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蠲痹汤 4)热痹: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白虎桂枝汤 5)顽痹:补肾祛寒、活血通络-补肾祛寒治顽汤 6)气虚血亏:益气养血、活络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 45痉病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温热致痉:清热透络、镇痉止抽-羚麻白虎汤 4)瘀血内阻:益气化瘀、通络止痉-通窍活血汤 5)气血亏虚:益气补血、缓急止痉-圣愈汤 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46、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燥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47、震颤

1)风阳内动:滋阴潜阳-滋生青阳汤 2)髓海不足:添精益髓-龟鹿二仙膏 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八珍汤 4)痰热动风:豁痰熄风-导痰汤

48、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渗湿汤,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第二篇: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总结

第一章 肺系疾病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表湿—羌活胜湿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风寒外束,入里化热—麻杏石甘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阳虚外感—再造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杏苏散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平稳后—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1.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寒饮伏肺,复感客邪—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中气虚弱—补中益气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饮郁化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第二章 心系病证

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心功能不全致浮肿、尿少、端坐呼吸—真武汤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若气虚血瘀—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泻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兼见头晕目眩、遗精盗汗—左归饮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 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三、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燥怒,便秘—当归龙荟丸 心火炽盛: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朱砂安神丸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四、癫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不寐易惊,烦躁不安—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

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2.狂证

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痰火壅盛—礞石滚痰丸,安宫牛黄丸

阳明腑实—小承气汤

心烦不寐—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

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蓄血内结—大黄蛰虫丸

不饥不食—白金丸

3)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心火亢盛—朱砂安神丸

睡不安稳—孔圣枕中丹

五、痫病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六、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肾阴不足—知柏地黄丸+菖蒲 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肝郁化火—转呆汤

风痰瘀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七、厥证

1.气厥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气厥虚证:补气,回阳,醒神-急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后四味回阳饮平时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归脾丸

3.血厥实证:平肝潜阳,理气化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4.血厥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5.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

第三章 脾胃病证

一、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胃脘胀痛而便闭—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

食积化热成燥—大承气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肝胃郁热—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加黄连、吴茱萸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嘈杂反酸—左金丸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胃脘冷痛—加理中丸

形寒肢冷—附子理中汤

二、痞满

1、实痞

1)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 脾虚便溏—枳实消痞丸

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加减

痰湿盛、胀满甚—合用半夏厚朴汤

痰湿郁久化热—黄连温胆汤

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2、虚痞

1)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 阳虚明显:合理中丸

湿浊内蕴:香砂六君子汤 2)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减

三、呕吐

1、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呕吐酸水—加左金丸

2、虚证

1)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

四、噎膈

1)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 2)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加减

3)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吐物酸热—竹叶石膏汤 4)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加减

五、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腑气不通—合小承气汤

胸膈烦热、便秘—凉膈散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气逆痰阻—旋覆代赭汤

瘀血内结—血府逐瘀汤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止呃-理中汤

5)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六、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大便不通—大黄附子汤痛雷鸣—附子粳米汤

内外皆寒--乌头桂枝汤

肝脉寒滞--暖肝煎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寒热往来—大柴胡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较轻—保和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气滞腹泻—痛泻要方

阴囊寒疝—天台乌药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兼寒象—膈下逐淤汤

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腹中切 大寒,肢冷—大建中汤

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

大肠虚寒—温脾汤

中气大虚—补中益气汤、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七、泄泻 1.暴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外感寒湿—纯阳正气丸

湿邪偏重—胃苓汤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夏暑—新加香薷饮六一散 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食积重—枳实导滞丸

2、久泻

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阴寒内盛—理中丸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2)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脐腹冷痛—附子理中丸

滑脱不禁,虚坐努责—真人养脏汤

寒热错杂—乌梅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八、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食积化热—枳实导滞丸

兼表证—荆防败毒散

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热毒入营血—犀角地黄汤、紫雪丹

暴痢致脱—独参汤、参附汤、参麦注射液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暑天—藿香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黄连+理中汤)脾阳虚极—温脾汤

肾阳虚衰—四神丸

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

寒热错杂—乌梅丸

九、便秘 实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郁怒伤肝—更衣丸

燥热不甚—青麟丸

痞满燥实坚—大承气汤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2、虚秘

1)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气息低微—生脉散

肢倦腰酸—大补元煎 2)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阴血已复,便仍干燥—五仁丸

3)阴虚:滋阴通便—增液汤

胃阴不足—益胃汤

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

阴亏燥结—增液承气汤 4)阳虚:温阳通便—济川煎

第四章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正气未衰—鳖甲煎丸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黄疸 1.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减 动风抽搐—羚羊角粉或紫雪丹 2.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胁下瘕结—硝石矾石散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三、积聚

积笑柴疏膈六化八聚木逍磨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木逍)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磨)2.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笑柴疏)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隔六)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化八)

四、鼓胀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胃柴)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实)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中满茵)

腹部胀急殊甚—舟车丸

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调)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济生附理)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六一)7)变证:大出血: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昏迷:清热豁痰,开窍息风-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

五、头痛

头川芎羌麻加半元通 1.外感

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

巅顶头痛—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蒿本

少阴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便秘—黄连上清丸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2.内伤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麻)

2)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3)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4)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元)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通)

六、眩晕

晕归天左半窍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清阳不升—补中益气汤

2)风热头痛: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

痰郁化热—黄连温胆汤

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七、中风

中真天镇闭羚痰附脉遂补镇天言解地涡牵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真)

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镇)2.中脏腑

(一)闭证

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阳闭: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羚)

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清开灵,醒脑静

3)阴闭: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痰)

可另用苏合香丸

戴阳证—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二)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附脉)3.恢复期

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和地黄饮子

八、瘿病

瘿四海海藻栀消天一

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瘀-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阴虚火旺—二冬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第五章 肾系病证

一、水肿

肿越术麻连五味五皮胃苓凿实济武桃五 1.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越术)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五皮胃苓)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凿)腹满不减—己椒苈黄丸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实)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散 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济武)

形寒肢冷—右归丸

肾阴虚—左归丸

正气日衰,复感外邪—越婢汤 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桃五)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济生肾气丸

二、淋证

淋正韦小蓟沉萆薢无比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热毒弥漫三焦—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苇)神疲乏力—补中益气汤 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阴不足—知柏地黄丸

脾虚气不摄血—归脾汤 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萆薢)脾肾两虚—膏淋汤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

三、癃闭

癃膏正清肺沉抵中春济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正)

口舌生疮—导赤散

湿热久恋下焦—滋肾通关丸

湿热蕴结三焦—黄连温胆汤 2)肺热壅盛: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清肺)尿赤灼热—八正散 3)肝郁气滞: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沉)

严重者-合用六磨汤 4)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抵)

5)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中春)气虚及阴—参苓白术散

脾虚及肾—济生肾气丸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济)

精血俱亏—香茸丸

肾阳衰惫--《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附:关格

1脾肾阳虚 湿浊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水气凌心—己椒苈黄丸

尿少—滋肾通关丸

2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肝息风-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微 邪陷心包:温阳固脱,豁痰开窍-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郁柴逍厚甘归天六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柴)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逍)肝火犯胃—左金丸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厚)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喘促气逆—五磨饮子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归)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天六)心肾不交—交泰丸

二、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杏)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血量多—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

(四)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十)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气损及阳—柏叶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槐榆)

便血日久,营阴已亏—清脏汤或脏连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归)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黄土)

(六)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无比)

(七)紫斑(衄血)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十)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腰膝酸软—六味地黄丸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归)

三、痰饮

痰苓小甘半悬柴枳椒枣香附沙泻溢支龙匮苓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瘀-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3.溢饮

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肺气虚—苓甘五味姜辛汤

饮多寒少,无表证—葶苈大枣泻肺汤 2)脾肾阳虚:温脾补肾,已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脐下悸,吐涎沫—五苓散

四、消渴

渴消玉七味六匮

(一)上消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消)

肺热津亏,气阴两伤—玉泉丸或二冬汤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玉)或白虎加人参汤

大便秘结—增液承气汤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七味)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六)烦渴,头痛—生脉散

阴竭阳旺—参附龙牡汤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匮)

(四)伴有瘀血

降糖活血方

(五)并发症

1)白内障、雀盲、耳聋—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2)疮毒痈疽—五味消毒饮

五、自汗、盗汗

汗桂芪屏归脾归六龙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半身或局部—甘麦大枣汤 2)心血不足:养血补心-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火热不甚—麦味地黄丸

4)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热势不盛—四妙丸

六、内伤发热

内热骨归补匮丹逍连和府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骨)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归)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补)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匮)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丹逍)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连和)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府)

七、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兼养精血-右归丸

遗精—金锁固精丸

命门火衰—四神丸

阳虚水泛—五苓散

八、癌病

脑瘤

痰瘀阻窍: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风毒上扰: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

肺癌

瘀阻肺络: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胸闷,喘咳甚—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毒热: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肺肾同病—右归丸 大肠癌 湿热郁毒: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

瘀毒内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淤汤

脾肾两亏:温阳益精-大补元煎

下利清谷,腰酸膝冷—四神丸

肝肾阴虚: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

肾癌、膀胱癌

湿热蕴毒: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脾肾两虚: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畏寒肢冷—附子理中汤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肝癌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汤

湿热聚毒: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

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消肿-四君子汤合五皮饮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化瘀软坚-一贯煎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一、痹证

痹防乌薏虎桂宣双合补荣 1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关节肿大,化热—芍药桂枝知母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乌)(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

久痹风寒湿不显—蠲痹汤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加味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

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双合)

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日久,气血不足—独活寄生汤

二、痉证

痉羌羚虎增清营导四定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刚痉:解肌发汗—葛根汤

柔痉:和营养津—栝楼桂枝汤

湿热偏盛—三仁汤 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神昏痉厥—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至宝丹(开窍醒神)紫雪丹(息风镇静)3阳明热盛: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热邪伤津无腹实—白虎加人参汤

4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三、痿证

痿燥妙参补虎潜圣还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燥)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妙)

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参补)

脾虚湿盛或肥人多痰—六君子汤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热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右归丸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肌肤甲错—大黄蛰虫丸

四、颤证

颤天肝导羚人养龟定地黄

1风阳内动:镇肝熄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2痰热风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填精补髓,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5阳气虚衰: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

五、腰痛

腰甘苓妙身痛左右归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久病,体弱-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阳虚者,温补肾阳,偏阴虚者,温补肾阴-右归丸 左归丸

相火偏亢—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虚劳,阴虚内热—杜仲丸

无明显阴阳偏盛—青娥丸

房劳过度—河车大造丸、补髓丹

第八章

常见急症

一、脱证

1.气脱:益气固脱—独参汤

参脉、黄芪注射液 2.阴脱:救阴固脱—生脉散 3.阳脱:回阳救逆—参附汤

二、神昏

1.邪毒内闭:清热化痰,开闭醒神—菖蒲郁金汤 2.虚证(脱证)

1)亡阴证:救阴敛阳,固脱醒神—冯氏全真一气汤 2)亡阳证:回阳固脱—陶氏回阳急救汤

3.内闭外脱:开窍通闭,回阳固脱—回阳救逆汤

三、猝死

1.阴虚证:益气救阴—生脉散 2.阳虚证: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

3.实证:豁痰化瘀解毒,开窍醒神—菖蒲郁金汤

七、急性酒精中毒

1.实证:和中解毒—甘草泻心汤

2.虚证:回阳救逆—四逆汤合四君子汤

第三篇: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总结秘题(范文)

第一章 外感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外感发热

三、湿阻

1.湿困脾胃: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中阻:清热化湿-连朴饮 3.脾虚湿滞:健脾化湿-香砂六君子汤

四、痢疾(严氏济生方)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湿重)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黄连+理中汤)

五、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温阳达邪、和解表里-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二章 肺病证

一、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三、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气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四、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癌

1)气血淤滞:桃红四物汤

2)痰湿蕴肺: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3)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生脉饮 第三章 心脑病证

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三、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四、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五、不寐(失眠)1.实证

1)心火炽盛: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朱砂安神丸 2)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3)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六味地黄丸合黄莲阿胶汤

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六、痴呆

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八、癫病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九、狂病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一、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二、痞满

三、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停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机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6)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四、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五、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六、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七、、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八、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第五章 肝胆病证

一、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三、胆胀

四、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五、肝癌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一、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二、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3)气淋:

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 4)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合导赤散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5)膏淋:

实证:-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膏淋汤

三、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四、关格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血行郁滞:活血理气解郁-血府逐瘀汤 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心阴亏虚:滋阴补血,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4)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二、血证

1.咯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热、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3.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4.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三、汗证(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 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5)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四、消渴

1)上消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补肾、润燥止渴-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阴、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五、内伤发热

1)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 2)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湿郁发热:利湿清热-三仁汤

4)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5)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7)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贵肾气丸

六、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阴-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2)脾血虚:补脾养血-归脾汤 3)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温通心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七、积聚 1.聚证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2.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荆蓬煎丸,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2)气结血瘀: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八、厥证 1.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 2.血厥

1)实证:开窍、活血、顺气、降逆-通瘀煎,清开灵注射液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4.暑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清暑益气汤,白虎加人参汤,清开灵注射液,紫雪丹

5.食厥:和中消导-神术散,保和丸

九、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一、头痛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2.内伤头痛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气血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通窍化瘀-通窍活血汤

二、痹证

1)行痹:宣痹通络、疏风止痛-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蠲痹汤 4)热痹: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白虎桂枝汤

5)顽痹:补肾祛寒、活血通络-补肾祛寒治顽汤

6)气虚血亏:益气养血、活络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

三、痉病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温热致痉:清热透络、镇痉止抽-羚麻白虎汤 4)瘀血内阻:益气化瘀、通络止痉-通窍活血汤 5)气血亏虚:益气补血、缓急止痉-圣愈汤 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四、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燥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五、震颤

1)风阳内动:滋阴潜阳-滋生青阳汤 2)髓海不足:添精益髓-龟鹿二仙膏 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八珍汤 4)痰热动风:豁痰熄风-导痰汤

六、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渗湿汤,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第四篇:内科主治医师总结

内科主治医师总结

本人于1997年毕业进入临床,xx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总结如下: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晋升评审,使自己的业务工作更上一层楼,做一个优秀的内科医生。

第五篇: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 点 考试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一、阴阳五行学说

?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

二、藏象

?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1

?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六)肾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

(七)胆 胆的生理功能 1 ?

(八)胃 胃的生理功能 1 ?

(九)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 1

?

(十)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

(十二)三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

(十三)脑 脑的生理功能 1 ?

(十四)女子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1

(二)气

1.气的生成 1 2.气的生理功能 1 3.气的运动 1 4.气的分类 1

(三)血

1.血的生成 1 2.血的运行 1 3.血的生理功能 1

(四)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津液的生理功能 1

(五)神 神的生成与功能 1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 1 2.血为气母 1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1 2.气能行津 1 3.气能摄津 1 4.津能生气 1 5.津能载气 1

(八)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血同源 1 2.津血同源 1

?

(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1 2.精能化气 1 3.精气化神 1 4.神驭精气 1

四、经络

?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1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 ?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

?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1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1 2.运输渗灌作用 1 3.感应传导作用 1 4.调节作用 1 ?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1 2.指导疾病的诊断 1 3.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五、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

(二)疠气 1.疠气的致病特点 1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 ?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1 2.饮食不洁 1 3.饮食偏嗜 1

(五)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 1 2.过度安逸 1 ?

(六)痰饮 1.痰饮的形成 1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 ?

(七)瘀血

1.瘀血的形成 1 2.瘀血的致病特点 1 3.瘀血的病证特点 1 ?

(八)先天因素 1.胎弱 1 2.胎毒 1

?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1 2.体质与发病 1 3.精神状态与发病 1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1 2.徐发 1 3.伏发 1 4.继发 1 5.复发 1 6.合病与并病 1

七、病机

?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

?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 2.阴阳偏衰 1 3.阴阳互损 1 4.阴阳格拒 1 5.阴阳亡失

1(三)气的失常 1.气虚 1 2.气滞 1 3.气逆 1 4.气陷 1 5.气闭气脱 1

?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1 2.血行失常 1 3.血热 1

?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1 2.气虚血瘀 1 3.气不摄血 1 4.气随血脱 1 5.气血两虚 1

?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

(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1 2.气随津脱 1 3.津枯血燥 1 4.津亏血瘀 1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1 2.寒从中生 1 3.湿浊内生 1 4.津伤化燥 1 5.火热内生

?

(九)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概念 1 2.病位传变 1 3.病性转化 1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八、防治原则

?

(一)预防 1.未病先防 1 2.既病防变 1

?

(二)治则 1.正治与反治 1 2.治标与治本 1 3.扶正与祛邪 1 4.调整阴阳 1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 6.三因制宜 1 ? ? 内经

?

一、气·阴阳·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 ?

二、藏象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1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1 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1 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 1 ??

三、病机

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 1 2.“百病生于

?气”的发病学观点 1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 4.病机十九条 1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1 ? ?

四、病证

? 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1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 1 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1 ?

五、诊法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 1 ? ?

六、论治

1.正治法与反治法 1 2.因势利导治则 1 ?

七、养生

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 1 2.养生原则及意义 1 ? ? 伤寒论

?

一、太阳病辨证论治

?

(一)太阳病本证 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 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 ?

(二)太阳病变证 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1 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 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 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 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 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 1 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 ?1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

?

(一)阳明病本证 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1 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1 ?

(二)阳明病变证 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1 ?

?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

?

(一)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1 ?

(二)少阳病兼变证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1 ??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 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1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少阴病本证 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1 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1

(二)少阴病兼变证 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1 2.疑似证(四逆散证)1

六、厥阴病辨证论治 厥阴病本证 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1 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1 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1 ? ?

七、霍乱病辨证论治 霍乱病辨治 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1

?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瘥后劳复证 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1 ? ?金匮要略

?

一、痉湿暍病篇

(一)痉病证治 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1

(二)湿病证治 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1 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1

?

二、中风历节病篇 历节病证治 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1 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1 ?

三、血痹虚劳病篇

?

(一)血痹证治 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 ?

(二)虚劳病证治 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 ? ?温病学

?

一、温热类温病

?

(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5.热盛动风证治(羚角钩藤汤)1 6.血分证治(犀角地黄汤)1 7.真阴耗竭证治(加减复脉汤)1 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1 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1 ? ?

二、湿热类温病

?

(一)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 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

?

(二)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1.湿温病初发证治(三仁汤、藿朴夏苓汤)1 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1 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原法)1 4.湿热中阻证治(?王氏连朴饮)1 5.湿热蕴毒证治(甘露消毒丹)1 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丹)1 7.暑湿郁阻少阳证治(蒿芩清胆汤)1 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三石汤)1 9.余湿留恋证治(薛氏五叶芦根汤)1

三、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普济消毒饮)1 2.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凉营清气汤)1 ? ?中药学

一、中药的产地 产地 主要道地药材 1

二、中药炮制 炮制目的与方法 1.炮制目的 1 2.常用炮制方法 1

三、药性理论

(一)四气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二)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三)升降浮沉 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1 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四)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四)归经 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五)毒性 1.毒性的含义 1 2.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1 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 4.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 5.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

四、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一)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意义 1 2.配伍的内容 1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 2.妊娠用药禁忌 1 3.证候用药禁忌 1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确定剂量的因素 1

(二)用法 1.特殊煎法 1 2.服药法 1

六、解表药

(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2.解表药的功效 1 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 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七、清热药

(一)概述 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清热药的功效 1 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 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六)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八、泻下药

(一)概述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2.泻下药的功效 1 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九、祛风湿药

(一)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祛风湿药的功效 1 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化湿药

(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湿药的功效 1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一、利水渗湿药

(一)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二、温里药

(一)概述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 2.温里药的功效 1 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三、理气药

(一)概述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理气药的功效 1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大腹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四、消食药

(一)概述 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消食药的功效 1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五、驱虫药

(一)概述 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 2.驱虫药的功效 1 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 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 ?

十六、止血药

(一)概述 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2.止血药的功效 1 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 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凉血止血药 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化瘀止血药 三

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七、活血化瘀药

(一)概述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刘寄奴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破血消癥药 莪术、棱、水蛭、斑蝥、穿山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十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述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九、安神药

?

(一)概述 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2.安神药的功效 1 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 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

二十、平肝息风药

(一)概述 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 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一、开窍药

(一)概述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 2开窍药的功效 1 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 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二

十二、补虚药

(一)概述 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2.补虚药的功效 1 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 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二)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

十二、补虚药

(三)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韭菜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二

十三、收涩药

(一)概述 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2.收涩药的功效 1 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 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椿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

十四、涌吐药

(一)概述 1.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1 2.涌吐药的功效 1 3.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1 4.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常山、瓜蒂、胆矾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

十五、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1 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 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1 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六、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1 2.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1 3.拔毒化腐

?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 4.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方剂学

一、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 2.常用治法 1 1.方剂配伍的目的 1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方剂的组方原则 1 3.方剂的变化形式 1

(三)常用剂型 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二、解表剂

(一)概述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辛温解表 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 1 2.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4.香苏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5.正柴胡饮的组方原理 1

(三)辛凉解表 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3.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 1 4.升麻葛根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扶正解表 1.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苏饮的鉴别应用 1 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加减葳蕤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银翘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泻下剂

(一)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1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寒下 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 1 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3.大陷胸汤的组方原理 1

(三)温下 1.温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大黄附子汤的鉴别应用 1 2.三物备急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下 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仁丸的鉴别应用 1 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1

(五)逐水 1.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应用注意事项 1 2.舟车丸的组方原理 1

(六)攻补兼施 1.黄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新加黄龙汤的鉴别应用 1 2.增液承气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和解剂

(一)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3.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三)调和肝脾 1.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 1 3.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四)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五、清热剂

(一)概述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清气分热 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清营凉血 1.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清瘟败毒饮的组方原理 1 3.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 4.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银翘散的鉴别应用 1 5.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味消毒饮的鉴别应用 1

(五)清脏腑热 1.导赤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心莲子饮的鉴别应用 1 2.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龙荟丸的鉴别应用 1 3.左金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龙胆泻肝汤的鉴别应用 1 4.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泻黄散的鉴别应用 1 5.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 6.泻白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7.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 8.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 9.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1

(六)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骨散的鉴别应用 1 2.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

六、祛暑剂

(一)概述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祛暑利湿 1.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2.桂苓甘露饮的组方原理 1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七、温里剂

(一)概述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 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温中祛寒 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1 3.吴茱萸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左金丸的鉴别应用 1

(三)回阳救逆 1.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 1 2.回阳救急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应用 1 3.阳和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仙方活命饮的鉴别应用 1

八、补益剂

(一)概述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补气 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1 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 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5.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桂枝汤的鉴别应用 1 6.完带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三)补血

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 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四)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1 2.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 1 3.泰山磐石散的组方原理 1

(五)补阴 1.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应用 1 3.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4.左归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应用 1

(六)补阳 1.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右归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肾气丸的鉴别应用 1

(七)阴阳双补

1.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 2.龟鹿二仙胶的组方原理 1 3.七宝美髯丹的组方原理 1

九、固涩剂

(一)概述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1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风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敛肺止咳 九仙散的组方原理 1

(四)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芍药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涩肠固脱 2.四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痛泻要方的鉴别应用 1

(五)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 1 2.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缩泉丸的鉴别应用 1

(六)固崩止带 1.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 2.固经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固冲汤的鉴别应用 1 3.易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完带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安神剂

(一)概述 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1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2.珍珠母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磁朱丸的鉴别应用 1

(三)滋养安神 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 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柏子养心丸的鉴别应用 1 3.甘麦大枣汤的组方原理 1

十一、开窍剂

(一)概述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1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凉开 1.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 1 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1

(三)温开 1.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 2.紫金锭的组方原理 1

十二、理气剂

(一)概述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1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行气 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鉴别应用 1 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1 4.厚朴温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1 5.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橘核丸的鉴别应用 1 6.暖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一贯煎的鉴别应用 1

(三)降气 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1 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吴茱萸汤的鉴别应用 1 4.橘皮竹茹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丁香柿蒂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三、理血剂

(一)概述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下瘀血汤的鉴别应用 1 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 1 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 1 5.七厘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活络效灵丹的鉴别应用 1 6.温经汤的组方原理 1 7.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 1 8.失笑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金铃子散的鉴别应用 1 9.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鳖甲煎丸的鉴别应用 1

(三)止血 1.十灰散的组方原理 1 2.咳血方的组方原理 1 3.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导赤散的鉴别应用 1 4槐花散的组方原理 1 5.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1

(二)疏散外风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地黄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牵正散的组方原理 1 4.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 5.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 1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紫雪的鉴别应用 1 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建瓴汤的鉴别应用 1 3.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4.大定风珠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甲复脉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五、治燥剂

(一)概述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一)轻宣外燥 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 2.桑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3.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杏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滋阴润燥 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1 3.益胃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液汤的鉴别应用 1 4.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咳血方的鉴别应用 1 5.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 1

十六、祛湿剂

(一)概述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和胃 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香薷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1 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仁汤的鉴别应用 1 5.连朴饮的组方原理 1 6.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7.当归拈痛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利水渗湿 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猪苓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苓散的鉴别应用 1 3.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风散的鉴别应用 1 4.五皮散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湿 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 1 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诊断 1 4.萆薢分清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螵蛸散的鉴别应用 1

(六)祛风胜湿 1.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1 2.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 ?

十八、消食剂

(一)概述 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1 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消食化滞 1.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1 2.枳实导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木香槟榔丸的鉴别应用 1

(三)健脾消食 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1

十九、驱虫剂

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1

下载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内科总结

    中医内科近期工作总结及12月份工作计划展望已将到来的2014年,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呼图壁县中医医院今年经过大量前期建设准备工作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运营,通过这一个月以来......

    内科主治医师年度个人总结

    内科主治医师年度个人总结(精选5篇) 内科主治医师年度个人总结(精选5篇)1 回首过去在医学事业中的努力,实在是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充实和自豪,今年的工作在医院领导的与同事们的帮助......

    括了最新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

    括了最新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

    七版中医内科总结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

    中医内科实习总结

    本人于2007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

    中医内科常见病总结

    中医执业常见病证类证鉴别 一、感冒 【类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相似。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

    中医内科总结2

    中医内科速记 一、感冒: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 1.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2.风热感冒:银翘散 银翘散主......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范文

    1.淋巴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B.发热 C.贫血 D.体重减轻 E.肝脾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淋巴瘤是淋巴组织恶性增殖性疾病,因此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