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随着生理 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一)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
• •
成人感的体现 反抗性的体现
(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
(二)自我意识增强
• • • • • • • • • • • •
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尊心强
(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 一是两面性明显: 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 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
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出好感。与异性的交往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中学生正经历的是第二阶段。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 • • • • • •
•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一)挫折与适应
• 挫折(frustration)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
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 挫折感指人对挫折的感觉能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时控制自己,使自己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容忍力的
大小与挫折感成反向关系。
•
身体因素、思想境界、人格特征:生活阅历、资源条件、动机水平、对挫折的知 觉判断和心理准备状态以及应对方式,都是影响挫折容忍力的重要因素。挫折适应与辅导 挫折适应是指人在碰到挫折情景时,对引起挫折的种种因素,采取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挫折容忍力的方法(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3)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容忍力 2.教会学生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和技术
• • • • •
•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
• • •
• •
(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二)学习问题及辅导
发展性学习辅导 1.发展性学习辅导的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的开发。2.学习辅导的内容(1)学习动机辅导(
想学)(2)学习情绪辅导(乐学)(3)学习能力辅导(会学、巧学)(4)学习行为辅导(学习习惯)特殊学习问题辅导 学校里的学习辅导除了重点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外,对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也不能 掉以轻心。如学习障碍、厌学症、考试焦虑等。这类问题由于个别差别大、程度较一般 问题严重,涉及的辅导与咨询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所以难度较一般辅导大。对这类问 题,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重在发现和识别,一旦确定,轻微的可和家长、学校专业辅导 员、班主任联合起来,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如果问题严重,就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或 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千万不可任其发展。
•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 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 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
•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 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 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 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 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
4.异性交往方面: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 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 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 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 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 人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三)青春期辅导
1、青春期辅导的必要性 青春期,
,又称少年期或“发生期”。它一般指11、12~17、18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
2、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过度关注自我、情绪的两极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
•
性教育与辅导:男女学生的“约会”问题、爱抚和性的尝试、抵御“黄毒”、3、青春期教育--青少年的性教育 • 青春期辅导特别是性教育与性心理辅导对于少年是非常必要的。• 性生理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类性发育的自然规律及其本质,克服在性问题上存 在的神秘感和模糊概念;
• 性心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的各种不同表现,尤其
是异性交往问题;性卫生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性器官的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 性道德教育——启发青少年正确处理学习、恋爱和友谊的关系;努力克制自己的性冲动,
将主要精力放到人生远大目标的追求上;
• 性法律教育——引导青少年划清正常的异性交往与性罪错的界限,增强其在性问题上的
受法观念。
(四)人际交往方面:
•
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
• •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第二篇: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五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年级为中段;
四、五年级为高段。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
(三)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
(四)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转变,一方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大发展,但也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带来很多转变期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逆反
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由于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是与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也有的三年级孩子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时,可能发展成为逆反习惯,即不假思索地与别人唱反调。(2)意志薄弱
小学三年级是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孩子的意志力就受到影响,孩子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志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即解决问题能力高的个体,意志力也高,而解决问题能力低的个体,其意志力水平也比较低。(3)厌学
厌学可以说是可能贯穿于整个学龄期的心理问题。在三年级阶段,除了那些以前积存下来的厌学心理以外,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可能还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由于失落感而产生的厌学心理。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到了三年级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他们的学业分数低了下来,很难再看到那可爱的红勾勾和令人自豪的100分了,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一旦遇到某些事件,便产生厌学、甚至是逃学行为。(4)多动症
有调查发现,儿童多动症、不良习惯和品性障碍在小学三年级表现最突出。
(五)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队员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减少多动症的发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不是盲目简单地训练。事实上,衡量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不是看他行动的早晚,而是看他在该行动的时候能否果断地按事先制定的计划行动。因此,意志的培养不是简单地“挑战极限”、“与自己过不去”,而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心理技能训练。这些技能包括制定合适目标的技能、行动调整技能和克服困难的技能。(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技术,对孩子进行倾听训练,首先要孩子学会尊重说话者,别人的话没说完不能打断。其次要学会多听少讲,要关注说话者的内容,不要将谈话的话题转向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抢着发言。再次,要学会引导别人的话题,把话题引向说话者感兴趣,有话可说的方面,例如,在交谈过程中,学会使用复述、征询、疑问等技术,使谈话内容深入下去。一次成功的谈话,往往不是自己说了多少,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自己通过交谈获得了什么信息。善于交谈的人,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而是那些能引导话题,使谈话得以热烈进行的人。倾听效果与理解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学习倾听技术而不学习理解技术也无法使孩子通过交流扩大见识,了解事物。如果说倾听可以使孩子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刺激的话,那么理解就是使得孩子能理解这些刺激信息的意义,仅有信息刺激而不理解信息意义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过鸭背”一样没有意义。理解训练首先要使孩子学会归纳,总结说话者的主要意思。其次,要使孩子学会向说话者征询。例如,养成询问对方“您的意思是……对吗”,“您是说……我理解对吗?”等的习惯。再次,要使孩子学会通过关联方法获得有关内容的更多信息。与谈话内容关联的信息很多,如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后续发展可能、谈话者的体验等。如果谈论的是一般的信息,则可进一步与谈话者交流其观点、态度,对不同意见的看法等等。通过理解技术的训练,使孩子通过交谈获得有关交谈对象的完整的信息。(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但合作的方式、效果却是中国学生的弱项。
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
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小学三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三篇: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五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年级为中段;
四、五年级为高段。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
(三)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
(四)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转变,一方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大发展,但也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带来很多转变期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逆反
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由于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是与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也有的三年级孩子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时,可能发展成为逆反习惯,即不假思索地与别人唱反调。
(2)意志薄弱
小学三年级是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孩子的意志力就受到影响,孩子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志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即解决问题能力高的个体,意志力也高,而解决问题能力低的个体,其意志力水平也比较低。
(3)厌学
厌学可以说是可能贯穿于整个学龄期的心理问题。在三年级阶段,除了那些以前积存下来的厌学心理以外,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可能还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由于失落感而产生的厌学心理。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到了三年级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他们的学业分数低了下来,很难再看到那可爱的红勾勾和令人自豪的100分了,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一旦遇到某些事件,便产生厌学、甚至是逃学行为。
(4)多动症
有调查发现,儿童多动症、不良习惯和品性障碍在小学三年级表现最突出。
(五)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队员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减少多动症的发生。
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不是盲目简单地训练。事实上,衡量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不是看他行动的早晚,而是看他在该行动的时候能否果断地按事先制定的计划行动。因此,意志的培养不是简单地“挑战极限”、“与自己过不去”,而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心理技能训练。这些技能包括制定合适目标的技能、行动调整技能和克服困难的技能。
(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技术,对孩子进行倾听训练,首先要孩子学会尊重说话者,别人的话没说完不能打断。其次要学会多听少讲,要关注说话者的内容,不要将谈话的话题转向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抢着发言。再次,要学会引导别人的话题,把话题引向说话者感兴趣,有话可说的方面,例如,在交谈过程中,学会使用复述、征询、疑问等技术,使谈话内容深入下去。一次成功的谈话,往往不是自己说了多少,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自己通过交谈获得了什么信息。善于交谈的人,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而是那些能引导话题,使谈话得以热烈进行的人。
倾听效果与理解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学习倾听技术而不学习理解技术也无法使孩子通过交流扩大见识,了解事物。如果说倾听可以使孩子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刺激的话,那么理解就是使得孩子能理解这些刺激信息的意义,仅有信息刺激而不理解信息意义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过鸭背”一样没有意义。理解训练首先要使孩子学会归纳,总结说话者的主要意思。其次,要使孩子学会向说话者征询。例如,养成询问对方“您的意思是……对吗”,“您是说……我理解对吗?”等的习惯。再次,要使孩子学会通过关联方法获得有关内容的更多信息。与谈话内容关联的信息很多,如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后续发展可能、谈话者的体验等。如果谈论的是一般的信息,则可进一步与谈话者交流其观点、态度,对不同意见的看法等等。通过理解技术的训练,使孩子通过交谈获得有关交谈对象的完整的信息。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但合作的方式、效果却是中国学生的弱项。
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
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第四篇: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普遍有一些消极心境,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看法,有许多都持续终生。
要做孩子的人生设计咨询师,就得对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先生将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初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初中生在生理上迅速走向成熟,尤其现在很多孩子无论在身高、体格等方面都出现了所谓“早熟”现象。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也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身心发展很不平衡,使他们经常产生挫折感。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次表现在自我意识高涨与反抗心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自恋”和“逆反”;还表现在初中生的消极心境方面。
林崇德教授指出,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烦恼突然增多。例如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等等;
二是孤独。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
查询QQ聊天记录 www.xiexiebang.com
力去解决,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三是压抑。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许多需求不能满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因为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有时是由于社会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也有时是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而导致失败,因而,初中生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当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几种心境外,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随着初中阶段的过去,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开始趋于稳定和成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生个性的主要特征更加明确,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经常思考一些诸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其次是自我概念的形成。高中生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对于别人眼中的自己非常在意,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看法,有许多都持续终生。而自我形象往往又与学业表现是一致的,彼此相辅相成。当高中生心中有了一个未来“理想自我”的良好形象之后,他就很自然的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第三是自我评价的深化。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第四是价值观的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延缓直接满足的功能,使高中生逐渐地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奋,就像后面我会谈到的所谓“即刻如愿”的思想,比如婴儿都是要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即刻就把尿布尿湿,我们承认他们还很幼稚,并不对他们提出从
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失败者一生当中总是保持着这种要求“即刻满足”的模式,就像农民种地,今天播种不可能明天就收获,同样,今天学习,不可能明天就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需要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的问题。
第五是自治需求表现。林崇德教授认为,高中生的自治需求一是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进入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高中生相对初中生而言,已经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但其实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二是表现在选择职业方面,大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体现出了自主性,他们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做出估价,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在做某些重要决定时,他们也不拒绝接受父母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父母的那种强行安排持反对态度,其实,填什么样的志愿固然十分重要,但比志愿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抉择,并对此负责,而这才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三是表现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由于他们正处在理想主义阶段,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客观成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以及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要想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中学生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动力系统不足。
国外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成就动机模型的学生的特征是不能建立合理的、有意义的目标,不能进行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在学习目的上,厌学中学生有随意性的特点,没有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2、心智活动差。
厌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英语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常抄袭;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严重。
3、自卑心理明显。
不少厌学中学生还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家布鲁门肖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智力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Page 1 of 6
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些心理症状在职高学生中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精确度,使得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力感和不良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还发现,许多厌学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上常表现为内向、情绪不稳定甚至强精神质型的特征。内向型学生孤独缄默、好幻想、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型学生则显得冲动、难以自制、焦虑、紧张,往往又抑郁、多疑;强精神质型学生以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等。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阻,使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人格类型来看,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的厌学学生人格类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学生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极其疲惫,常常有注意力弱化和分心现象。在应付困难时,常引起智力活动效率的下降。这些会使得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容易陷入涣散状态。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剖析出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客观成因。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过多的社会诱惑导致中学生厌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复杂的转型期。虽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没有主导我们的社会,但是崇尚金钱、物欲横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诱惑力不断增多。
1、金钱有强大的诱惑力。
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面临着就业危机。这种氛围会影响到一些自卑的中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社会竞争力,进而认为读书对他们没有作用,不如早点出来挣钱。急功近利的思想让不少中学生放弃学业早早走进社会。
2、互联网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据我们调查报告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学生热衷于上网。本来发达的互联网可以提供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但是不少中学生却陷入了它的负面效应。有的学生可以彻夜上网,沉迷于聊天交友,甚至沉迷于黄色不良信息。
3、成人化生活有强大的诱惑力。
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严重。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中学生有这种行为。特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对中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人头涌动的酒吧,你可以看到不少中学生在那里疯狂地放纵自己。社会存在太多的诱惑,不断冲击着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灵。中学生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他们思想冲突、忧虑、好奇等情绪的反应,继而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发生。
(二)粗放的家庭管理导致中学生厌学。
据我们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学生的家长有百分之四十八处于低学历水平,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文盲。从他们的职业分布看,大多数的家庭收入较低,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少学生的家庭管理出于放任自流状态。从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不少家长已经对子女表示失望,孩子来上学只是找个安身之地,不违法乱纪就行了;也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要求不高,孩子能念到高中对他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家长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更谈不上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在这种粗放的家庭管理模式下,一些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家长约束,在加上他们不成熟的心智状态,很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导致对学习兴趣的丧失。
(三)刻板的学校教育导致中学生厌学。
我们的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好多年,但是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很多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在应试机制下,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学习上产生难以应付的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教材的陈旧和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陈旧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厌学。其实,我们的使用教材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一些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枯燥的内容只能让学生越离越远。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年复一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另外,个别老师对基础欠佳的中学生缺乏耐心,常对学生冷眼相看,这对本来就自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咨询,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因此,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结合学生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学生心理、人格发展状况。学校可根据师资力量和水平选择其中合适的量表对学生进行普查,以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广大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心理素质教育看成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我校全体老师已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培训,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我,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4)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作为重点。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源。学校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应和克服、矫治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
(二)建构和谐学校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建构和谐的教育环境,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对防治学生的厌学心理,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营造情境关怀,克服学生自卑。
教师要积极营造、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宽容的心接纳这些学生,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教师还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2、提供厌学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在一篇《成功的习惯》演说中指出,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实,不少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和厌学心理同样的强烈。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越来越消沉,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长,经常提供给他们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演唱比赛、体育竞赛、技能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中学生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他们体验感到成功的喜悦。
3、建构灵活的学生评价体系。
考试测验是我们教育传统的评价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独辟蹊径,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加大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总结。我相信是能够找到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体系的。
(三)建构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转变家长的教育态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的家长应改变粗放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多点关心,少点放任,多点耐心,少点责骂。亲情是个润滑剂,可以拉近家长和厌学学生的心理距离。学校在改变家长观念上要担负起责任,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双方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或放任型的管教方式,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四)建构和谐社会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社会是个复杂的群体,存在过多的诱惑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也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新闻舆论部门、执法监督部门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学校也要加强与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的联系,净化学校周围环境,尽可能地减少社会诱惑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及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张向葵,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
②《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杨平,《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第7期; ③《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王良,《上海教育》1999年10月;
④《中学生心理学》主编:林崇德,王耘,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年11月;
⑤《消除逆反心理培养师生情感》,王春燕、张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⑥《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