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

时间:2019-05-15 01: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

第一篇: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高县中学校肖泽财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快,但容易偏激,比较盲目,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中学生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渴望尽快成长融入社会,又力求发展个性标新立异,对周围的世界富有好奇和探索的向往。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有效地读锻炼中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是,在教学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一直被看好,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教师科学指导。

一、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极端:约20%的中学生经常读一些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约30%的学生干脆什么课外书都不看。分析其原因,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虽求知欲强烈,但阅读心理不成熟,往往带有盲目性。在我国青少年中出现的“金庸热”、“还珠格格热”、“卡通热”,都说明阅读倾向存在着某些偏差。

1.无书可读最主要的原因是面对书店里的大量读物,印刷精美,花花绿绿,但内容上很少是为中学生服务的,不少中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东挑西拣,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但藏书量严重不足,藏书陈旧不堪;出版社大量重复出书,价格偏高,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使,出版低质量的读物,影响了学生的购书欲望;报刊杂志缺乏针对中学生的书评和新书介绍,没有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中学生阅读与社会脱节,社会上的热点书,要么不适宜于学生阅读,要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2.不允许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怕他们荒废“学业”,影响中考成绩。一些教师没收的课外读物,有的是应该的,像一些垃圾读物,但像《文化苦旅》、《生命的追问》、《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等也照收不误就不应该了。这种现象不是在陶冶学生的品性,而是在制造文化沙漠。这种惟应试的做法,有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等优良传统,也是中学生阅读的最大危机之所在。

3.没时间读这同样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很难逃脱“题海战术”的围困,从早到晚,学生有做不完的数理化,有应付不完的考试,据某 校学生反映,有时候他们一天要完成20页以上的八开习题,有学生戏称他们是“解题机器”,是“烤(考)鸡(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他们喜欢的课外读物。有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农村中学,高三学生能完整地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只有4%;完整地读过四部以上中国现、当代名家优秀长篇小说的不到7%;完整地读过四部以上外国优秀长篇小说的不足2%。这个比例是令人悲观的,更糟糕的是有些学校甚至达不到这个比例。

4.不会读不用说初中学生,即使是高中学生也还明显地存在不会读书的现象。例如读书不动笔(不作批注、不搞摘录、不做笔记等)、不思考(不会质疑、唯书是信、毫无心得),既不能抓住重点难点,又不能举一反三,深刻领悟,更不能学以致用。这种阅读不仅阅读效果低下,也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淡薄,使中学生阅读陷于尴尬的境地。

二、中学生的阅读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一些家长和老师常常埋怨当代中学生阅读趣味低下,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读那些公认的名著,而宁愿沉迷于“口袋书”和武侠、言情、卡通漫画?有些中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他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非得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却被程式化了。我们很厌烦!”由此可见,中学生不是没有阅读的兴趣,而是这种兴趣被肢解了,被压制了。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找寻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宣传鼓励课外阅读,适当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延伸,都能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开展活动,形成兴趣,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我们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展了“小荷图书银行”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记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并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使他们乐于读书;优化环境,激发兴趣。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校创设了《稻草人》报,在《稻草人》报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创办“班级读书角”,利用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

2.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 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我们在高一年级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优秀的文章在橱窗中集中展出。我们还举办读书会,将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集合起来,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每一次集会我们只需引导他们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他们自己根据主题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上届读书会上讨论了“学习方法”、“环境保护”、“名著阅读”等专题,这些专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议自己投票选出的。他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常常产生思想的火花,也常常互相撞击产生新的灵感。会员们经过讨论写出了小论文,优秀作品将在校刊上发表。他们都感觉收获很大,增强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提高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3.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有一个中学生在网上调查中说:“经典名著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非流行小说可比。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时,我哭得稀里哗啦,比看言情小说感觉爽多了!”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名著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这样的书籍,对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除了开展读书会,在会员中讨论交流读书的乐趣和收获以外,还在广大学生和教师中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真正做到“好书大家看,好书大家评”。有创意的学生还给推荐文稿配上各种各样的背景和插图,其活泼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目光。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随着生理 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一)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

• •

成人感的体现 反抗性的体现

(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

(二)自我意识增强

• • • • • • • • • • • •

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尊心强

(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 一是两面性明显: 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 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

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出好感。与异性的交往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中学生正经历的是第二阶段。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 • • • • • •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一)挫折与适应

• 挫折(frustration)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
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 挫折感指人对挫折的感觉能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时控制自己,使自己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容忍力的
大小与挫折感成反向关系。



身体因素、思想境界、人格特征:生活阅历、资源条件、动机水平、对挫折的知 觉判断和心理准备状态以及应对方式,都是影响挫折容忍力的重要因素。挫折适应与辅导 挫折适应是指人在碰到挫折情景时,对引起挫折的种种因素,采取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挫折容忍力的方法(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3)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容忍力 2.教会学生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和技术

• • • • •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

• • •

• •

(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二)学习问题及辅导

发展性学习辅导 1.发展性学习辅导的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的开发。2.学习辅导的内容(1)学习动机辅导(

想学)(2)学习情绪辅导(乐学)(3)学习能力辅导(会学、巧学)(4)学习行为辅导(学习习惯)特殊学习问题辅导 学校里的学习辅导除了重点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外,对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也不能 掉以轻心。如学习障碍、厌学症、考试焦虑等。这类问题由于个别差别大、程度较一般 问题严重,涉及的辅导与咨询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所以难度较一般辅导大。对这类问 题,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重在发现和识别,一旦确定,轻微的可和家长、学校专业辅导 员、班主任联合起来,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如果问题严重,就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或 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千万不可任其发展。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 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 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 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 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 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 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

4.异性交往方面: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 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 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 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 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 人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三)青春期辅导

1、青春期辅导的必要性 青春期,
,又称少年期或“发生期”。它一般指11、12~17、18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

2、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过度关注自我、情绪的两极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



性教育与辅导:男女学生的“约会”问题、爱抚和性的尝试、抵御“黄毒”、3、青春期教育--青少年的性教育 • 青春期辅导特别是性教育与性心理辅导对于少年是非常必要的。• 性生理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类性发育的自然规律及其本质,克服在性问题上存 在的神秘感和模糊概念;

• 性心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的各种不同表现,尤其
是异性交往问题;性卫生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性器官的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 性道德教育——启发青少年正确处理学习、恋爱和友谊的关系;努力克制自己的性冲动,
将主要精力放到人生远大目标的追求上;

• 性法律教育——引导青少年划清正常的异性交往与性罪错的界限,增强其在性问题上的
受法观念。

(四)人际交往方面:



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

• •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第三篇:中学生 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 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并根据对象的思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这在当前环境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0引言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广,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的类型。本文主要根据文化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并探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对策。

1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中学阶段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阶段,这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渐次成熟,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1.1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思想上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调查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

1.1.1 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91%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有必要,愿意参加。“假如现在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需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有83.14%的学生表示积极主动应征。”但这种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在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同,农村相对于城市就稍差一点。

1.1.2 比较关注社会。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在“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中做出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下岗职工再就业(47%)、腐败现象严重(37%)、农民工问题(31%)。高等学校扩招、家庭收入等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说明中学生对于自己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大事比较关注,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1.1.3 高度认同传统道德。大部分学生都反对“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等典型错误观点。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1.2 调查发现: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2.1 对道德判断存在偏颇。有4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丑恶的仅占12%。有52%的中学生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才好”这一说法。中学生的社会道德观需要积极的引导。

1.2.2 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65%的中学生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利己又不损人”。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提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等主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私自利行为普遍,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视而不见;在学习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的选择竟占了50%左右!

第四篇: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周诚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从大量的测试调研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诸 多表现,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是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和困难走极端;二是少 男少女性困惑;三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四是诱发错罪行为。造成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有多方面:学校 中的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身心疲惫,心理素质发展滞后;教学内容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健康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迷乱;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 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迫在眉睫的现状,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从中学生的心理与行 为特点的实际入手,敏锐地作出反应,研究对策。

一、初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 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初中生心理上最突出 的特殊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 识水平低的矛盾。

1.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已经不需要老师像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指导得那样具体细致了,而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班委会,依靠自己的干部来实现对班集体的领导,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 主人,这不仅可以减轻教育者一定的工作负担,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和提高。

2.初中学生一般都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关系,有 的是领导者,有的是被领导者,在他们共同完成团队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中,锻炼和培养了自己许多良好 的个性品质,如同志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教 育措施。在对待初中生的态度上,不要把他们还当做小学生看待,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些事情要 同他们商量,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又不能把他们当做成熟的青年来看待,要给予他们以关心和正确的指导,使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尚存在的依赖性和冲动性逐渐消失,使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 这一年龄阶段心理上矛盾的各个方面极不稳定、转化迅速、变化多样,所以初中生大都表现出生机勃勃和超常 的敏感性,容易发生突变,故在教育措施和教育方式方法上,都需要注意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循 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对人应有的礼貌与品德。

3.初中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教师应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同时 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观察力的指导,通过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强调观察时 所采取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性,知道观察什么,怎样看待观察到的种种社会 现象,怎样把这些现象与道德原理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条件,这也是使广大学生确立正 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

4.初中生的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判断和推理比较周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 论,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怀疑一切,有时他们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甚至对人对事容易 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他们思维发展上的这些缺点,是和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 未充分发展有关系。教育者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

育,帮助 他们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

5.初中生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所感染;他们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十分关注,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 大事件也很关心。这时他们的社会情操如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同志友谊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也已经逐 步形成。特别是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道德标准来选择朋友,他们非常重视友谊和社会交往,有时甚 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容易把友谊局限于狭隘的范围,甚至因此而脱离集体,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情 绪和行为,如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互相庇护等。对此,教育者就必须及时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形成正 确的集体舆论,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方面来,引导他们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与抽象思维发展相一致的是,初中生特别崇拜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往往也下决心力图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 品质,但是他们的意志发展还很不够,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有时半途而废,有时功亏一匮。他们对意志的理解也很不全面,表现为蛮干,甚至作出有害自己的事情。因 此,德育工艺学认为,在初中阶段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挫折教 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之所以挫折教育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前述的初中生心理与行为特点,还因 为如果在初中阶段,他们不能具备一定的心理耐挫力,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在高中阶段承受住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乃至影响一生。因此,把挫折教育提前到初中阶段,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教育初中生正确对待挫折,施教者应向他们讲清挫折后的三种反应,即情绪性行为反应(攻击、退化、固执、焦虑、轻生)、心理防卫方式(借口、表同、投射、反向、逃避、冷漠)和积极性行为反应(升华、补偿、正确坚持),使学生认清挫折的关键在“自我”,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我”。其次在此基础上,教育 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丢掉幻想,才能在挫折面前心情坦然。再次,要帮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建立适当的志向水平,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再次帮助学生摆脱挫折 带来的烦恼,如通过个别谈话法、信件谈话法等,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情感共鸣,来制定战胜挫折的方法。此 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他们知道,挫折是一种兴奋剂,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挫折也是

一 种镇静剂,可以使容易头脑发热的初中生冷静下来。当然,有些学生会听不进去,那么你可以耐心等待,当他 遭受挫折之后,就会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也许会感激你,以后也会对你的话加倍注意。

6.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他们既能自觉地评价自己,又力图在任何场合中都表现自己,但为了表现自己是强者,他们有时会出现一些冒险行为,这就要求施教者去关心他们,对他们的评价要恰如其 分,教育他们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 评价和自我教育。此外,还应该看到,初中生的理想也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境性大。他们对理想中 的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这种模仿又带有表面的性质,甚至还可能出现单纯地喜爱某些不重要的个性特 点的倾向,爱屋及乌,如把粗鲁当作勇敢。由于理想在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教者 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认识理想人物的主要的高贵品质,指导他们运用理想范例来进行自我修养,让他们把理想变为现实,把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逐步转化为自己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而对他们的德育训练要 付出更大的劳动。

二、高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教师和周围的人们日益尊重他们对

问题的见解,给予 他们一定的信任,要求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起模范作用,作低年级同学的表率。这个时期学生的智力活动已 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学习兴趣明显分化,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自我教育更加自觉,理想富于现实性,他们的世界 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的情感日益深厚,意志行动带有自觉性。他们对友谊很重视,交朋友要求相互了解,有 共同的志趣,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讲义气,不讲原则,彼此感情 用事。少数男女学生之间产生了所谓最初的爱情,对这个问题不管不问固然不对,但过于敏感地采取神秘主义 的态度也不足取,更不能用压制或行政命令来处理,而应当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从爱护的角度规劝和 说服,让他们了解过早接触“爱情”,既表现出轻率,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将对自己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品 德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还要注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有意 义的课外活动,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的组织活动,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刺激的影响,引导男女学生在丰富的集体 活动中建立正常的集体关系,形成自然交往,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主义,让德育工作赶在“爱情”萌发之前展 开,高中生的心理就完全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在社会交往 中理解他人,在成绩评价和树立典型时激发进取心,增强竞争意识,在热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会和善于在 不同场合从容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责任心、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当然,也应看到,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走 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的时期,因而,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心理 压力最大,心理反应(行为)也最强烈。

1.孤独心理。自以为成熟的高中生,往往自高自大,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而一个劲地抱怨别人不 理解、不体贴,于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便油然而生,心理上的孤立,往往形成孤僻的性格;羞涩、敏感、易怒 交织在一起,在行为上便表现为目的在于引起别人注意的抗拒行为,轻则会违反校规校纪,重则铤而走险,走 上犯罪道路。针对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教育者可以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教育他们尽量多和别人交往,不要 使人际关系淡化和疏远化;教育他们尽量缩小与同学之间的差异,不做超人,也不做怪人;教育他们尽量主动 增进两代人(师生间、父子间)的相互了解;教育学生不要害怕孤独,一个高尚的思想者,可能找不到可以对 话的人,只能向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掘进,这也许正是天才的萌芽。孤独并不等于孤立。

2.自卑心理。高中生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害怕失败、缺乏信心和生理缺陷,实际上也是心理耐挫力低的一 种表现,故挫折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惧怕心理。惧怕可以说是人类情绪之冠,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甚至会影响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进程。高中学生的惧怕心理在一个人的受教育阶段,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学生群体来说,优生惧 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差生感到前途无望;就学生个体来说,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记忆力的突然 衰退,惧怕父母的期望落空;而复习时的紧张,考试时的失常,都是惧怕的结果。一旦惧怕惯了,就往往形成 性格上过于胆怯和羞涩,从而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也常常会表现为随大流,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由于惧怕,这类学生往往会采取自我中心的态度,表现为易 于顶撞、冒犯和侵害他人的不良行为。教育者应该耐心疏导,首先协助他们采取行动疗法,实践证明,这是消 除惧怕心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学生怕在大庭广众下讲话,就帮助他下定决心,提供机会,坚持练习在众人面 前讲话的本领。其次,教育学生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比如,对惧怕记忆力衰退的学生,就要为他提供有关记 忆力方面的知识和增强与恢复记忆力的方法。德育工艺学始终认为,品德教育与智育是相辅相成,而不是截然 分开的。

4.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比较错综复杂的混合心理,它往往指向于周围熟识的人。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老师的宠爱,优越的家庭,都可能引发高中生的嫉妒之心,他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 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在行为上可能会对对方加以恶意中 伤;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杀人等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教育学生摆脱这种恶劣情感,最好是告诉他们,正视自己的差距,然后扬长避短,去发现和开拓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潜能,帮助他们达观一些,冷静地对待事态的发展,不要成为感情的俘虏,才能从病态的自尊心中解放出来。

(责任编辑 刘守旗)*

第五篇: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负面影响,使中学生犯罪骤增,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花季少年,处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时期,小小年纪的他们为什么会干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违法犯罪事情,中学生犯罪有何特点,其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是广大法律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据对某区二000年青少年犯罪调查,在23名青少年犯罪中有8名是在校中学生,占35%。中学生犯罪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侵犯公私财产罪为最多。少数中学生不思进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吃高档、穿名牌,玩新奇,出手阔绰,父母给的零花钱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水准”,于是伸出贼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犯罪低龄化。少数中学生法制观念淡漠,年龄越小,对问题的思考越缺乏理性,在坏人的利诱唆使下易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据某地破获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十多人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仅十七岁,大部分年龄在十四、五岁。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模仿力极强。现在以破案为素材的影视片充斥影坛,有的影视片为了追求真实,对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公安人员的侦破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这对少数“颇有心计”的中学生影响极大,他们模仿影片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技术。四是犯罪学生中好生和后进生都有。有的中学生在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家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但在社会上却扮演着另一种不光彩的角色,多起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实例中不乏所谓的“好学生”。五是相互勾结,结伙作案,涉案人员多。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断乳期,极力想摆脱父母、教师的管束。他们好交朋友,江湖义气重,彼此间称兄道弟,拉帮结派,团伙犯罪呈上升趋势。六是性犯罪占有一定比例。现在的中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期普遍提前,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健康的性知识指导,受不良书刊、录相的影响,为满足好奇心和生理需求,往往采取利诱或暴力的手段实施性侵害。在中学生犯罪中,性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中学生犯罪特点,剖析其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就客观原因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社会的不良诱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极少数不法分子制黄贩黄,黄色音像书刊和黄色网页开始泛滥,地摊文学比比皆是,对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腐蚀很大。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上滋生的少数食利阶层和新贵的高消费生活对中学生的吸引力相当大。据调查某地区破获的一个疯狂盗窃作案团伙,作案人员全是14~18周岁的中学生,他们晚上结伙作案,白天泡歌舞厅、坐咖啡馆、上网吧,俨然一副阔少的模样。

第二是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家长的自身品行、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归纳起来有这样五种情形:一是家庭残缺型。父母离婚,家庭变故,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严重。二是溺爱型。现在十多岁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隔代亲现象十分普遍,娇生惯养,宠爱袒护,使得“小皇帝”在家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蛮横撒泼,行为粗暴过激,做出令父母痛心疾首的事。前不久报刊上登载的一个初中学生杀害亲生父母的血案就是例证。三是粗暴型。有少数家长信奉棍棒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供他(她)吃饭穿衣,供他(她)上学念书,我想怎样教育就怎样教育,别人管不着,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或是出气筒,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棍棒教育的结果使得部分孩子整天精神紧张,唯恐哪天挨棒子,对家庭失去了依恋;另一部分孩子则由原来棍棒下的逆来顺受变得麻木不仁,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破罐子破摔,甚至离家出走。四是不良影响型。少数父母自身品行不端,生活不检点,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反面典型。五是放任型。有的父母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做生意赚钱,或是打麻将赌钱,难得能和孩子打个照面,用他们的话说对孩子教育是“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有人甚至信奉“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放任自流。以上列举的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应当引起家长的警觉。第三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受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为首”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眼睛只盯住文化好的少数尖子学生,对后进生的管理缺乏应有的措施和耐心,有的甚至歧弃或放弃后进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就事论事,不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或者干脆将后进生推向社会,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暴自弃,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上面提到的中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只是外因,中学生犯罪的内因即主观原因是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生理与心理上缺乏协调发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生长很快,发育普遍提前,十四、五岁就长成大人的身材了,然而与他们大人身材的外表相矛盾的是心理发展的滞后和不成熟,心理脆弱表现在言行上偏激,易冲动,做事欠考虑不计后果。第二是思想上缺乏严格的纪律、道德和法律约束,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譬如有的中学生在校不守纪律,在社会上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为满足膨胀的私欲,铤而走险,走上了偷窃道路,一次得手,欲罢不能,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第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缺乏辨析是非的能力。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置身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中学生受自身文化修养、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常常为一些假象所迷惑,而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对积极向上的东西消极抵抗,对消极的东西却趋之若骛,吸收很快,譬如有个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少年彭德怀》,电影刚开始,学生就纷纷退场,后来班主任老师跟踪寻查,发现电影院附近录像厅、游戏机室、台球室和网吧里全是学生。再如据报载某校一名优等生,一次在从家返校的汽车上,搭识了几个“谈得来”的陌生人,当陌生人了解了他是孤身一人到校时,撕下了“和气”的面具,开口向他“借”钱,他只得将家长给的生活费全部“奉上”,以免得吃拳头。第四是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应有的准则。有的中学生在社会上忘记了自己的学生身份,沾上了江湖习气,拉帮结派组成团伙,爱慕虚荣,为了满足吃、穿、乐,不惜铤而走险,有的偷盗摩托车“潇洒走一回”,有的“顺手牵羊”盗得钱包,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学生犯罪日益增多的现象应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家庭和学校应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中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

就社会来说,公、检、法机关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应打击制黄贩黄犯罪活动,净化音像报刊市场,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坚决落实学校周围200

米内不准设游戏机的规定等,确实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就学校来说,成立法制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首,重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歧弃、放弃后进生,开设心理健康和性心理讲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就家庭来说,首先父母要致力于建立稳定和睦的良好家庭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社会、家庭侵蚀较大,家庭破裂或家庭重组,有的父母得到解脱,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其次,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关键一环,家长的言行端正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首要条件,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子择友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低,交友不慎往往就会铸成大错,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根本条件。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整天生活在花坛锦簇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有的中学生年龄不大,烟龄不短,有的已是数次“进宫”。“桑树条子从小育”,防微杜渐,应是做父母必须牢牢记住的。再次,家庭同学校配合做好中学生心理、性知识教育并注意孩子同异性交往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条件。教师、家长要做育人的有心人,要善于察言观色,防微杜渐。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兴趣变化、生活规律变化,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的渠道要畅通,不要等有了问题才做“消防队员”。

综上所述,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管齐下,认真分析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和成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形成教育的合力,相信中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就会收到成效,中学生犯罪现象就会逐步减少

下载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 敏感性; (2) 独立性; (3) 稳定性; (4) 深刻性。......

    怎样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怎样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作文是用文字书写灵魂,倾诉情感,每一个字必经“千锤百炼”。而现在许多学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知其所云;或是寥寥数字,......

    怎样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怎样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不少学生对写作文很头疼,真正有兴趣的同学不是很多.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兴趣培养和写法指导.下面把我的一些具体做......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课标、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

    中学生作文指导之我见

    中学生作文指导之我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特点与指导[共5篇]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园早期阅读是指通过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幼儿思维、想象、语言、个性、习惯等的有效教......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特点与指导(精选5篇)

    浅议幼儿绘画的指导 【摘要】:绘画是儿童画重要形式之一,在学龄前期,儿童绘画经历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画最富有创造性与独特韵味,充满童心......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普遍有一些消极心境,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