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时间:2019-05-12 21: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第一篇: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普遍有一些消极心境,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看法,有许多都持续终生。

要做孩子的人生设计咨询师,就得对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先生将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初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初中生在生理上迅速走向成熟,尤其现在很多孩子无论在身高、体格等方面都出现了所谓“早熟”现象。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也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身心发展很不平衡,使他们经常产生挫折感。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次表现在自我意识高涨与反抗心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自恋”和“逆反”;还表现在初中生的消极心境方面。

林崇德教授指出,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烦恼突然增多。例如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等等;

二是孤独。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

查询QQ聊天记录 www.xiexiebang.com

力去解决,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三是压抑。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许多需求不能满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因为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有时是由于社会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也有时是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而导致失败,因而,初中生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当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几种心境外,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随着初中阶段的过去,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开始趋于稳定和成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生个性的主要特征更加明确,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经常思考一些诸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其次是自我概念的形成。高中生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对于别人眼中的自己非常在意,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看法,有许多都持续终生。而自我形象往往又与学业表现是一致的,彼此相辅相成。当高中生心中有了一个未来“理想自我”的良好形象之后,他就很自然的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第三是自我评价的深化。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第四是价值观的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延缓直接满足的功能,使高中生逐渐地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奋,就像后面我会谈到的所谓“即刻如愿”的思想,比如婴儿都是要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即刻就把尿布尿湿,我们承认他们还很幼稚,并不对他们提出从

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失败者一生当中总是保持着这种要求“即刻满足”的模式,就像农民种地,今天播种不可能明天就收获,同样,今天学习,不可能明天就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需要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的问题。

第五是自治需求表现。林崇德教授认为,高中生的自治需求一是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进入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高中生相对初中生而言,已经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但其实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二是表现在选择职业方面,大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体现出了自主性,他们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做出估价,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在做某些重要决定时,他们也不拒绝接受父母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父母的那种强行安排持反对态度,其实,填什么样的志愿固然十分重要,但比志愿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抉择,并对此负责,而这才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三是表现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由于他们正处在理想主义阶段,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

第二篇: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1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了解中小学个性发展的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培养和训练,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案例展示

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长岛真夫研究了关于班集体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实验是在小学五年级有47名学生的一个班上进行的。挑选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追踪研究这些孩子在班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和性格特征变化的情况。一个学期过后进行测定,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有显著的变化。他们从前一直不被人重视,而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担任一个学期的班级委员之后,班上在第二学期选举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级委员。另外也观察到,这6名委员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统帅性、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诚实性、责任心等特性都有所发展。从对全般学生变化的统计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立的孩子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摘自高玉祥著《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理论阐述

(一)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①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观念的形成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以公正、民主的态度评价学生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最初是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自我观念的影响作用最大,教师对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长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很难为其他过程所取代,教师看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处境是否积极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后进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改变他们的地位和学业成绩,来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及时的批评,对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暗示等,使其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李德伟(1988)发现儿童自我概念与其能力水平显著正相关,角色改变训练可以使自我概念的能力提高。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形式对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式的交往,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感,变批评为动力,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体现在教学中一要发扬教学民主;二要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的回答正确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给予宽容的纠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教师要注意避免与学生交往中出现等级性、歧视性现象,引导他们平等地、合作地交往。通过一些活动课程,如选择性的兴趣活动、保健性的体育活动、实践性的科技小组活动等,使学生在同辈群体的交往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及时得到关于自我的信息反馈,了解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差距,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各自的个性,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和谐竞争,也可以达到各自的自我完善。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理、心理特征以及道德行为的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与人的心理生活及其道德行为表现有很大关系,它对于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观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为此,教育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言行,从上课到完成作业的情况,从对待同学、老师到对待父母、邻居的言行态度,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自我检查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一般来说,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三是从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己。中学生在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质时常常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例如在开学初、其中考试后、学期结束时,分别开展“五个我”的主题班会。开学初让学生自我介绍:“我最喜欢……”、“我害

怕……”、“我的目标是……”、“我的优点是……”、“我的缺点是……”,促使学生相互了解。在学期中和期末则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与退步,用“我觉得最好的是……”、“我学不好……是因为……”、“我在……方面有了进步”、“我在……方面做得不够好”、“我希望……”类似这样的话,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儿童自我情感体验中,归属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自我认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被他人接受的程度,同集体的融合程度,在集体中的位置、参与机会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感。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有寻找归属群体,获得安全、满足和得到情感寄托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会促使个人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鼓励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小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努力,保持和集体目标一致的追求。教师对学生,不论其目前的学习状况如何,都要鼓励他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使学生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找到努力的方向。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动机,确立自我意识的目标,使学生想表现;通过班级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使学生确立自信心,敢表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爱表现。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能自我展示,发展自尊心。

(3)教育学生自爱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自爱就是喜欢自己、悦纳自己。自爱比自知更难,它可以解释为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爱惜、保护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与荣誉,这都是自爱的表现。教育学生自爱,首先要尊重他们,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调整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同时耐心委婉地要求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使之在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满足。

3.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有人研究(肖晓滢,1991)指出,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有三个方面:动作、运动的控制,情绪、情感的控制以及认识活动的控制。对学生进行自我控制教育主要是后两个方面。

(1)创造良好的师生、同伴互动情境。教师既为儿童提供行为指导,也是儿童的模仿对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保持一致性,并注意自己言行一致,让学生处于准则、要求一致的情境。同时行为的要求应基于学生认知、行为发展的水平,使学生理解并知道如何达到要求,奖惩的使用着眼于发展学生内在的动力性。这两种互动的结合,可共同促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2)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维持注意的认知策略。缺乏自我控制的儿童在活动中往往显得冲动,难以完成行为调节。研究表明,通过想象,自我暗示等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我调节行为的提高。教育中可采用这些方法来指导或训练儿童,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以维持各种行为调节中所需的注意力。

(3)对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教育

自我调节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中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学习及行为提出任务,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控。

自我调节表现了学生的自觉性、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身的成长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从而获得最佳的成长环境。在自我调节教育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在学习、活动、性格发展等实践方面,增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我调控能力。例如,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指导,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学习的自觉性,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育者首先可以通过询问如下问题安排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主观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①自己是否会主动安排学习,是否经常在等教师的安排?

②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固定的学习地点?能否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③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是否预习,如何预习?课堂听课是否听懂还是注意记忆?能否将重点内容记下来,能否找到重点问题?是否来得及记笔记?课后是否复习,如何复习,是背、抄、默还是比较、归纳、总结?遇到困难或问题立即请他人帮助还是自己钻研、独立完成,有没有经常抄袭作业?是否像重视书面作业那样重视口头作业?注重平时学习还是注重突击?④是否学会自我评价,还是只依靠教师打成绩,如果得了高分或低分是否情绪波动?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在上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开始引导中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首先和中学生一起弄清他们需要调整的一些学习问题,然后让他们独立安排学习计划,初期要定时检查监督执行,慢慢过渡到中学生自我奖赏。通过这些步骤使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得到

训练。

(4)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使他们由教育的客体变成教育的主体。

任何一种教育,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配合,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如果只是在教师、成人的要求和阻止下,才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那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失败的教育。优良的品德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牢固地形成。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提醒的方法进行自我监督,逐步养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我教育的习惯。

(二)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性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塑造起着定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塑造学生性格的自觉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使学生的良好性格塑造成型,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师生双方都有塑造性格的高度自觉性。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包括各种人际交往,都具有塑造性格的作用,没有单独的、特殊的塑造性格的途径。虽然教育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可以出现正面的和负面的两种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具有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意识。同时也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具有明确的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意识,首先要帮助中学生定准自己的“音”,也就是让中学生自觉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自觉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和不足,这是自我调节、控制和塑造自我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应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不良的性格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好的性格特征、战胜不良的性格特征,从而激发中学生改善自己个性弱点的决心。同时还要帮助中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疏导、自我锻炼。

2.在集体活动中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学校集体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像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义务感这些良好的性格特征只有在良好的集体生活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集体,如班级、团队、组织,把它看做是陶冶学生性格的熔炉。例如,通过形成正确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塑造学生自制、守纪律、坚强、勇敢、奉献的性格。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改变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来培养性格,如长期在集体中地位低的同学,很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自信。同时,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也增加了学生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增进了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培养良好性格的必由之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主张学校里应该有生产过程,甚至是最简单的、最没有什么价值、最枯燥的也可以,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真正性格——生产集体成员的真正性格(如珍惜劳动成果、有责任心、坚持性)才能够成长起来。”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不过这种成果并不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所以,他又说:“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平行的教育,……只能成为一种不起作用的过程,不会有积极有用的结果。”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好逸恶劳,怕苦畏难,依赖别人,自私、任性、冷漠等性格缺陷,从劳动实践入手,并紧密结合有关事例的教育,去进行矫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关心,从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社会现象,不断培养中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社会、理解和体验社会的社会意识。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的教育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如何帮助他们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是个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1.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通俗性、商业性、消遣性的影视书刊、歌舞、时装等等流行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和发展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网络、影视片以及各种文化思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观念和行为参照系统。这些文化潮流,一方面代表了新的、快速的文化节奏,以创新、务实的风格突破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推进传统观念的转变,它可以调节人们情绪,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求知欲,但流行文化自身的特点,即文化格调不高,思想内容贫乏肤浅,会使学生想象力的聚集点偏离科学艺术,而更多地注意于情节。一个抽样调查表明,城市中学生对武打、侦探、神话类小说、影视最感兴趣,分别占他们所接受信息的69.3%和73.2%。这些情况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个性扩张和暴力行为激增。从青少年罪犯的供词中看,有超过50%的人是模仿电视作案的。现实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科学与迷信、美与丑、善与恶同时并存,这对于历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确实难以鉴别。教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懂得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力,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健康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面对着社会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的冲击与震荡,学校与教育者要以主动的态度来迎接开放的社会文化冲击,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去影响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从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包括流行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向学生普及科学、艺术知识,以积极的选择性代替不良的盲目性与从众性,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形成科学的鉴别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的在每个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如文学创作比赛、歌舞比赛、体育竞技比赛等,满足学生娱乐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这些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价值观的教育

第三篇:青春期男孩的性心理特点解读

青春期男孩的性心理特点

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对许多家长来说,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最困扰家长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性发育问题了。如何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是每个父母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成长规律:

1、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阴茎是男性的性行为器官,青春期前一般不会超过5厘米,大约在12---13岁长得较快,之青春期末可至12厘米左右。

伴随着生殖器官发育,雄性激素促使男孩第二性征的出现,毛发的变化最为突出,最早出现的是阴毛,平均在11—12岁,腋毛在阴毛长出后一至一年半出现,喉结在12岁左右出现,所以自13岁左右男孩就进入“变声期”。

男孩青春期发育的大致顺序:睾丸、阴茎、阴毛、腋毛、胡须、喉结、变声等,这只是通常规律,每个男孩的发育也有差异。

2、遗精是青春期男孩最重要的事件。首次遗精年龄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都正常,一般每隔十天半月会有一次遗精。遗精是青春期男孩性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对男孩性心理影响最大的事件

3、性发育有很大个体差异,晚熟男孩容易承受心理压力。晚熟男孩可能到16---17岁左右才开始发育,晚熟男孩相较于其他男孩来说身材矮小,易被同伴欺负和排斥,社交方面常感到自卑。

4、性好奇和性冲动是青春期男孩重要的性心理特征。性好奇是生殖器官发育及第二性征出现才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向知道身体变化是怎么回事,也想探索异性的身体变化情况,对异性产生好感,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重视异性的评价。

性冲动也是性心理发展的产物,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信息都可能引起性冲动。

5、性冲动可能导致青春期男孩出现手淫现象。手淫又称为自慰,是指用手或借助其他物体刺激生殖器官而获得性快感的一种行为。男孩手淫次数一般比女孩多,偶尔手淫对身体没什么影响,手淫是一种合理地满足性冲动、解除性紧张的方式。

过度手淫是有害的,对男孩来说,频繁手淫会造成阳痿早泄,严重的会对前列腺造成损伤,引起慢性前列腺炎。过度手淫还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6、青春期性教育有助于缓解性压力和性心理问题。在青春期,如果缺乏家庭性教育,孩子容易对性发育产生神秘感、压抑感和罪恶感,导致性意识困惑和行为失当等问题。养育策略:

1、青春期性教育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最方便、最有效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2、帮助青春期男孩面对由遗精引起的性心理问题。当男孩接近青春发育期时,可以由父亲向男孩讲述一般性知识,让男孩认识到遗精是正常生理现象,不要有心理负担,当男孩首次遗精后,爸爸可以带孩子出去庆祝下,用男人的方式跟儿子聊聊。

母亲要注意,青春期男孩遗精会受环境影响,被子太厚、太重或太暖和,裤子太紧,使外生殖器受压和摩擦,会导致遗精次数增加。

3、理性看待孩子的手淫,不要粗暴制止。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手淫是一种缓解性紧张和性压力的方式,作为家长,发现孩子有手淫现象时,不能武断制止与呵斥,更不能不管不问,任其自然。

首先,去书店挑一两本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儿子;再买几条干净舒适的内裤放在床头,给孩子留个纸条,告诉儿子你很关心他、理解他,叮嘱他要注意身体之类话。其次,找一个合适时间和儿子沟通,可以由爸爸跟孩子进行交流,和孩子探讨青春期性萌动的原因,告诉孩子,即使手淫了,只要注意卫生,不迷恋其中,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都是可以理解的。

再者告诉孩子运动是最好的释放压力和愉悦身心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打球、跑步,多培养孩子积极的兴趣爱好。

4、储备青春期知识,不回避跟孩子谈性。在讲解性知识的时候,要明明白白、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他应知道的性知识,坦然跟孩子聊。

如果孩子不喜欢这种直接交谈方式,可以准备基本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书。不管是直接跟孩子讲解还是给孩子买书,或是通过书信、纸条等方式,家长都必须在面对性教育时坦坦荡荡。

5、对性发育较晚的男孩,减轻其心理负担,保证营养和睡眠促进发育。

春期女孩的性心理特点

吾家有女初长成,作为父母,感到欣慰同时必定也忧思重重。青春期女孩的父母需要知道如何对女儿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她学会保护自己。成长规律:

1、性生理发育带来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进入青春期后,生长突然增快,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开始于9---13岁,从第二性征出现到月经初潮为青春早期(9---12岁),第二性征和性器官的发育主要表现在青春中期(12---16岁),16---20岁为青春晚期,此时月经规律,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发展。

女孩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中,首先是乳房的发育。随后出现阴毛和腋毛,骨盆增宽,音调变高,皮下脂肪尤其是胸、肩、臀部脂肪沉积明显增多。

2、乳房发育是女孩青春期来临的最早标志。大多数女孩在月经初潮前,大约9---14岁乳房开始发育。

3、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女孩性生理发育的重要事件。初潮年龄约在10---16岁,初潮对女孩来说是一件喜事,说明孩子告别童年,慢慢长大,一些女孩会出现经期痛经现象,并可能伴有腰酸背痛、呕吐腹泻等。

4、性意识觉醒使女孩从“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作用下,女性的体态和曲线美开始显现,女孩在别人尤其是异性面前变得羞涩腼腆,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开始被异性吸引。青春期女孩比男孩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更敏感,很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爱美心理突出,在意别人的评价。养育策略:

1、帮助女孩正确认识乳房发育,了解乳房保健知识。对于乳房发育较早的女孩,妈妈要在乳房发育初期告诉她,乳房发育是她长大的标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让她乐于接受乳房膨胀的事实。此外,妈妈应该告诉女儿一些乳房保健的知识,帮助女儿爱护乳房,保护好自己,乳房刚开始发育时,不宜过早佩戴胸罩,充分发育后可开始佩戴胸罩,松紧要适当。

2、帮助女孩做好初潮准备,注意经期卫生,做好经期保护。要对女儿讲清楚,月经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不要思想压力,妈妈可以把自己初潮的情况和感觉讲给孩子听,让她在精神上放松,给女儿做示范怎样做经期护理,学会怎样料理月经来潮。经期应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清洗外阴,经期不要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

3、正确对待体态美,不可盲目减肥。青春期女孩很在意自己的体态,容易因为稍稍肥胖就自卑,盲目减肥。、告诉女儿,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机体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对营养需求增多,所以,多吃点没关系

如果女儿因为自己的身体受到同伴不友好的评价,告诉孩子,用其他方面的优秀证明自己。另外,可以跟女儿一起制定运动计划,锻炼身体,在保证健康基础上消耗过多的脂肪。

4、提高青春期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女孩一些具体的自我保护方法。首先家长要告诉女孩在与异性交往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早恋的女孩,家长要告诉孩子坚守自己的底线,面对男孩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要”。

其次,教孩子一些外面自我保护的办法。(1)外出要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取得家长同意不可在别人家过夜。(2)在外面,不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物,谨防有麻醉药物。

(3)不要单独或少数几个女生一起到偏僻的地方,也不能单独跟男孩到偏僻之处。(4)坚决不能在无大人陪同之下,单独到男孩或成年男子家里。(5)当有男性要求或建议一起看色情录像或书刊杂志,要坚决说不。(6)独自在家,注意关门,不让陌生人进屋,无论对方有何理由,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7)让女孩明白什么是性侵犯,告诉女孩自己的身体任何人都不能抚摸,受到侵犯应向信赖的成年人或警察求助。

5、支持女孩与异性适当交往。与异性的正常交往是青春期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告诉女儿要举止大方得体,亲切善良,不要过分冷淡或羞怯,也不可过分随便或轻浮。当孩子喜欢上一个异性时,其实是孩子改变的最佳时机,因为孩子会极力在这个异性前表现出好的形象,此时是家长做青春期教育的最好时机。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候,总留恋这一花季。

第五篇: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成功,新浪网便迅速成立了新闻专题“嫦娥工程——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提供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flash、3D动画在内的各种报道形式,让读者能够最快获取到最详尽具体的信息。随后,在专题中不断增加和更新内容,包括有“最新消息”、“视频专题”、“精彩图集”、“热点聚焦”、“航天科普”等诸多栏目。除了对事件的新闻报道之外,该专题还设置了“嘉宾访谈”和“分析评论”等栏目,从各个方面来评述这一个事件发生后的各方面看法,甚至还提供大量的航天科普知识等。同时,除了每条新闻后可以附带评论外,新浪网还在该专题中专门设置了“网友互动”一栏供受众反馈信息。这种“三位一体”报道方式的运用,充分结合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对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思考

我国网络新闻专题伴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而显现出了多个特点,但是如何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定层面上的探讨。

(一)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新技术进行创新

网络新技术是影响网络专题发展的重大因素。网络新技术作为网络专题的表现手段,能更好地反映专题的内容。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中纸质媒体只有版面有限的文字和图片、广播电视媒体只有时间段有限的声音和视频,网络媒体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它除了有无限的网络传播空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传播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之外,它还有着flash、模拟动画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将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会运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当中。

(二)统筹联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

自从网络媒体出现以来,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目前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直接采访权,这就造成了其信息来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强大,即: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

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1>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由于统筹联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之上。

在统筹联动的基础上,网络新闻专题还要进一步加强品牌战略实施。面对几乎相同的信息来源,要让自己脱颖而出便要依靠鲜明独特定位下的品牌战略实施。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其品牌的铸造要与本媒体思想的一贯性。这样,才能在统筹联动中找对品牌战略实施的方向。

(三)网络新闻专题要注重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单纯的将新闻报道在网络媒介上进行“堆砌”,而应该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着重增强策划意识,提升新闻专题的竞争力。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要求能够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网络新闻资源,办出网站特色,提供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策划。能够作为专题来进行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具有重大意义,或是在社会当中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网络媒体在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上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对于专题选题的策划,应根据新闻事件性质的不同来灵活应对。一方面,对应急性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其他媒体报道后形成热点的事件等,需要网络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长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工作重点、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等问题也需要大力的关注。

其次,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策划。数字时代,新闻依然是“内容为王”。然而,在今天获得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

最后,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结构的安排。报道结构的设计创新是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最好方式。优秀的结构形式设计能提升内容的价值。网页中,新闻专题结构设计遵循的是“平面+立体思维”。即网页设计可以借鉴传统的报纸版面形式,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起来,遵循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放在页面的左上角,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但能充分表达编辑意图,而且能帮助网民分清主次,以便尽快获得重要信息。运用文字、色彩、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后产生的综合美感会给受众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网页设计与报纸版面设计不同,还需考虑超链接的设计。

此外,使用小标题,用突出的字体、颜色来强调重点核心内容,把插图、图表从内容中抽取出来等方式的运用也有助于引起受众的注意。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参考文献:

①②季桂林:《网络新闻专题探析》[J].《军事记者》,2001(3)。

③戴晓蓉:《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方式探析》[J].《实践论坛》,2005(5)。

作者:□ 湖南 陈 燕

下载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便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了。在系统的教学活动影响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渐提高。集体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活动领域,......

    浅析IT运维发展及其特点

    浅析IT运维发展及其特点 IT运维发展步伐 互联网从出现之时就注定是一场决定性的革命。在中国,仅仅十年时间,互联网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普及范围之广、技术更新之快、应用......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未来将进入更多家庭。这几年,随着人民的环保养生意识增强,家用净水器作为一种净水电器,正以健康用水、卫生饮水的口号逐步走入中国家庭......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 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

    我国广告业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企业不再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经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 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汽车逐渐大众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二是国家扶持部分汽车工业。 三是汽车服务行业蒸蒸日上。 职位......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不足与完善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步入为大众化,我国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慢慢显现出来。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