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潮剧的艺术特点及发展
浅析潮剧的艺术特点及发展
摘 要:广东潮汕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溯源可追至秦、汉。潮剧是潮汕的主要地方剧种,也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距今400多年历史。潮剧是宋元南戏演变而 来,是南戏的一支,渊远流长,历史悠久,这点学术界已成定论。其婉转的唱腔 和独特的魅力,成为潮汕民间艺术代表。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潮剧也在向 前发展。
关键词:潮剧;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发展道路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明朝开始 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并随潮州人传播到港澳台、上海,以及海 外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与欧美地区,是 中国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之一。潮剧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 一,属元明南戏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一。
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潮剧艺术表现手法 1.潮剧唱腔及语言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潮剧演唱用真声,唱腔以轻婉抒情 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主要是以曲牌 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 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 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 潮剧的特点之一。
潮剧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鲜明的地方色彩;二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三 是生动的形象比喻。艺人在演出过程中,吸收方言俚语,以丰富语言色彩,增强 演出效果的现象。他们传习下来的戏剧语言虽有特色,但大多数偏于粗俗,有 些文人参与编写的,则又偏于深奥,未能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建国后有 不少新人进入潮剧团,促使潮剧的文学品位不断提高。
2.潮剧角色行当
潮剧是以行当的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行当齐全,生、旦、净、丑 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 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譬如扇子功、项衫丑、踢鞋丑,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更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 界享有盛誉。
3.潮剧音乐伴奏乐器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 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潮剧伴奏音乐先后吸收民间锣鼓、古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乐曲和演奏 形式,具有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演奏特点。潮剧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潮剧的 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 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 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 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 等板式。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 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 气氛庄严。
4.潮剧舞台特色
潮剧的舞台特色,古代的文献透露了最早的信息。明嘉靖年间的《荔镜记》 中,每出都有插图,可以看到有建筑物的格局,有点缀的花草木石,有应用的 大小道具,桌椅的使用和位置比较固定,屏风的装置规格化。随着社会生活的 变化,舞台从六柱扩大到九柱、十二柱,台面竹帘改为彩绣,而且以潮绣工艺 图案为装饰。后又出现布画幕景,按剧情变化卷放宫殿、闺阁、厅堂、街道、家室、山水等透视的图景。有的还装置水场、火场、战场等机关活景。吸取话 剧的模式,采用硬景片装置,一戏一景,注重写实。随着科技进步,舞台又进 一步发展幻灯、投影、激光、移动等,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彩。
在潮州音乐专场晚会的舞台设计中,抓住了潮州音乐轻松洗活泼,飘逸清 新,旋律优美、通俗动听,具有独特的潮汕乡村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舞 台中区用一道精致的潮汕金漆木雕台框布景,一幅潮汕农村庭院独有的荷花为 中心图案。较好地烘托了气氛,使景与乐器演奏和谐统一,渲染了地方色彩,突出了晚会主题思想。可见潮剧舞台布景采用地方文化绘画形式,是丝毫不会 有什么单调之感。
5.潮剧戏服
潮剧戏服,是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十分 重视身份区别、官阶区别和等级区别,并反映在服装的式样、颜色和图案花纹 上。潮剧传统的服饰,具有潮绣托底、垫高、呈现立体感的刺绣工艺技法,其 配色对比鲜明,装饰性强,将潮绣的刺绣特点溶入潮剧服饰之中,成为驰名中 外的“潮绣戏服”。
其次,与其他兄弟剧种一样,也实行衣箱规制。所谓衣箱规制,就是全部 戏服以明代的生活服饰为基础,参用其他朝代的一些服饰,按其基本式样,归 为35类左右,这35类,通过图案、色彩的变化,组成100多套常用服饰,适 应于上起秦汉,下至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不同官阶,文武、男女、贫富、老少、番汉等各种人物的穿戴。第三,舞台上的戏服虽然十分重视身份区别,却无寒暑四季之分,不论是 朝官的蟒袍,还是百姓的项衫、短衣,一年四季均可穿戴,并无季之别,这也 是潮剧舞台戏服的一个特点。
建国后,潮剧服饰不断吸收外地剧种的元素。其艺术特色将在继承中不断 创新和丰富。
6.潮剧剧目
潮剧的传统剧目众多,据载已发掘出1300多个。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 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 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 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井边会》、《龙井渡头》、《陈三五娘》等。
二、潮剧的发展 1.形成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本地汉族民间艺术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
昆曲
梆子潮绣等
是一个已有四
结合主要吸收了弋阳腔
潮州音乐
皮黄等特长如潮语
潮州歌册最终形成自己独2.现状
在当代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根据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戏曲演出早已开始缩减,而且很严重,戏曲面临着生存危机。
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潮剧也不例外,虽然潮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生命力,但
是,目前潮剧的发展现状非常不乐观,传统戏院的衰退与减少给潮剧带来了严峻 的考验。
当今社会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社会,城市文化的气息越来越浓,传统的戏院开
始减少,城市文化充斥着传统文化,城市文化具有多元性,其中包括现代的流行
音乐,各种KTV,网络会馆,电影院,咖啡厅音乐厅等等。这些娱乐形式的出
现与快速的发展,直接导致传统潮剧的衰退,戏院也就受到了冷落与废弃。特别
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宁愿在家休息看电视,通过网络,报纸等接受新鲜事
物,也不愿意去传统的戏院看一看潮剧。这样长期以来,潮剧就会在当地出现不
景气现象,城市中的传统戏院就会陷入萧条的景象中,因此表演潮剧的演员也就
无法靠表演而生存,渐渐的就放弃的潮剧的表演,另谋出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者汇报演出,潮剧剧团很少在传统戏院演出了。传统戏剧的
主要观众是老年人,但是这些人群并不是现代活动的主要消费者,尤其是票价上
涨的时候,来看潮剧的观众更是少之又少,上座率不高直接影响着剧团的生存,根本无法盈利,这样就导致了传统戏院逐渐的变成现代娱乐场所,导致了传统戏
院的减少与衰退,演出剧团的成员也就纷纷离开了传统戏院,寻找其他的演出机
会。
三、潮剧的未来发展道路
通过对潮剧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把潮剧继续发扬下去,还是要以
广场戏为主,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出发,这种广场戏是一种优良的习俗,它的存在
价值是不可姑息的,所作出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可低估的,甚至可以说潮剧正是因
为在广场戏中的演绎,才赢取了农村观众的喜爱与支持。大量的事实也能证明,潮剧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靠民俗吃饭,这样也就造就了广场戏发张的势
态与定局。以广场戏为主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潮剧运作的水平,不能停留
在现有的水平上。潮剧剧团作为团体演出必须进行改革与修整,不论是体制改革
还是管理改革,都要提高演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艺术修养以及艺术创新能力,提高演员的专业演出水平,只有这样,潮剧才能健康向前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抛
弃。
1.调整演出方式
潮剧一定要为大众服务,必须更好的迎合观众,要遵循观众的习惯与欣赏水
平能力,一台完整的潮剧不单单是演员的演出,还包括演出素材的选择、演出内 容、演出的节奏与篇幅、演员的台词、演员的服装、舞台的效果与演出场地等等。
潮剧发展到现在以广场戏为主的转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改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演出对象变了,观众的需要也完全不一样,因此,潮剧剧团在演出的时候,就应
该在演出的剧目以及演出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迎合观
众的需要。
2.提高剧目质量
提高潮剧演出的质量,打造精品演出。要创造一些既能在传统戏院演出,还
能在广场演出的精品剧目,这样可以提高潮剧剧团演出的竞争力,通常来说,每
天演出广场戏,需要的剧目量非常的大,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潮剧演出剧目都
是对其他剧种的剧本改编而来,在改变和创新这些剧目的同时,应该保持原剧本 的原有味道与风格,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样就会使得剧目的质量更上一层
楼。潮剧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
3.培养优秀的专业的潮剧演员
培养优秀的潮剧演员是潮剧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戏曲的
发展史都证明了,要想保持原有戏曲的兴盛不衰,除了拥有观众和精品剧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进行演出的专业的、优秀的演员。优秀的演员可以保持潮剧 的向前发展,因此,培养出色专业的演员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通过潮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历史,及对现状的分析与未来发展的创新道
路,介绍了有“南国奇葩”之美誉的潮剧艺术。潮剧艺术是文化发展与交流的枢
纽,它的发展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探索潮剧向前发展道路的脚步应该加快。我们
要认清潮剧艺术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
改革,让传统艺术潮剧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祯,王馗.中国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与多样化发展.文汇报,2008-07-13
[2] 广东省艺术创作研究室.潮剧的源流.潮剧研究资料选
[3] 沈湘渠.潮剧有危险吗? ——关于潮剧的思考两题.广东艺术,2009,(1).[4]赵曙明,潮剧舞台布景与艺术特色 《潮剧大观园》 2001
Olivia Jun
第二篇:浅析马克吐温艺术特点
An Analysis of Mark Twain’s Humor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1.Introduction
1.1 Mark Twain and Running for Governor
Mark Twain,pseudonym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spent his early life in the river town of Hannibal, Missouri,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Mississippi.Before the Civil War, crowds of people arrived at the town before heading for the west.When he was twelve, his father died, and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printer.His schooling was brief.At seventeen he left home and traveled in the southwest and west for the next fifteen years, working first as a traveling printer, then as a Mississippi River pilot, and as a miner, mine speculator and journalist in Nevada.It was in Nevada that he first used the pen name, “Mark Twain”, which spoke of his love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his river life.“Mark Twain” was always a welcome river call meaning “two fathoms” and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was deep enough for safe passage.In Nevada, he dreamed of striking it rich, but failed.Instead he supported himself by newspaper reporting, specializing in humorous feature stories.With the publication of his Jumping Frog story, now known as The Notorious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the pen name “Mark Twain” soon attracted the national attention.In 1867, he traveled to Europe and the Holy Land —Palestine.The journey resulted in The Innocents Abroad(1869)which soon became a best seller.On February 2, 1870, he married a wealthy eastern lady, Olivia Langdon, thus beginning thirty-four years of loving and extraordinarily close companionship.In 1872, his second book Roughing It, which recounted his experiences in Nevada, was published.The family settled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where Mark Twain met Charles Dudley Warner and William Dean Howells, the most influential literary
critic of the day.Then he finished another work, The Gilded Age(1874)with Warner.Mark Twain’s first real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and its sequel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helped him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America has ever produced.Mark Twain’s later life was plagued by business disappointments and the deathsof loved ones, his oldest daughter, his wife and his youngest daughter.His works became even more sarcastic.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1889)was an attack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1900),which made troubled inquiries into the nature of man himself, was probably the best of his powerful pessimistic tales.The famous Chinese writer Lu Xun once said that: “Not only Mark Twain’s works make people laugh, but also his pen name.”(Lu Xun, 2006: 179)As a matter of fact, Mark Twain does use humor to make readers laugh with tears.A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critical realism and famous short story writer, Mark Twain is good at humor, and almost all of his works are full of humor.His humorous language, special writing style and writing skill have attracted th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 American, his position as “The Lincol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s unshakeable.Mark Twain’s short stories are full of special humor and intelligent language.His western-based humor and slangy words had broke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 literature and dug a bright new road of American literature.Running for Governor is from Mark Twain’s early works.It was written in 1870, five years 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In 1865, the war came to an end.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pardoned a part of revolting slave owners and absurdly proposed “equality principle” to accept southern rebels to rejoin the federal states.At the same time, the northern speculators, the south slave owners, the infamous three-K party raged rampantly.Under the pressure of American people’s fight, the U.S.Congress pass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and announced a black civil rights bill;enacted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However, writing on paper is one thing, the actual line is another.Running for Governor is produced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第三篇:家乡的潮剧
家乡的潮剧
我的家乡——美丽的汕头,一提起汕头,不禁联想到了丰富多彩的潮文化:香气怡人的潮汕功夫茶,美味可口的潮汕小吃,更有韵味独特的潮剧……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第一缕阳光时,总能听到爷爷奶奶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潮剧的选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随着鸟语花香,在大街上散步,时不时总看见一些中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台收音机旁,边听边哼唱着潮剧。可见潮剧在潮汕的中老年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潮剧却无法“掳获”青少年儿童的“芳心”,深受广大中老年人青睐的潮剧,为何无法得到青少年儿童的认可呢?
同其它戏曲一样,潮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通过唱、做、念、打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潮剧不像电视剧一样有实物表演,只是纯粹的通过虚拟的基本手法来表现生活。一声声潮剧清音,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人们心际。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人们心头。
戏曲是一本书,它积淀着我们祖辈文明的印迹;戏曲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诗,它蕴蓄着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潮剧亦复如是。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流行文化已占据了广大人民的主流地位,中国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潮剧正一步步走向衰落。
潮剧要怎样成为时尚?潮剧要怎样发扬光大?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剧应该学会与时俱进!如果以为地追求传统,不颠覆以往的风格,走时尚潮流的路线,恐怕,不久的将来便会销声匿迹。其实,潮剧可以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添加一些流行元素:如改编成漫画、动画片„流行歌曲……
让潮剧成为一种时尚,需要创意,需要恒心,更需要齐心协力。我坚信,在潮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股潮剧狂潮即将“来袭”!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功夫茶
喝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后必做的事情之一,我家当然也不例外了。
好像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喝功夫茶就成了我家必不可少的事情。吃过晚饭后,爸爸便会泡起茶,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享受天伦之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爸爸泡茶的时候,爱喝茶的奶奶却没喝几杯,喝完茶后奶奶还急匆匆的样子跑到房间里,不知道去干什么.后来爸爸便要每天晚上泡水仙茶,但是每一次的行动都被我阻止,奶奶在这个时候都会说:“算了,算了,还是泡铁观音吧.我也挺喜欢铁观音的清香的.”爸爸只好无奈地听奶奶的话,泡铁观音茶.这时我便会得意洋洋.有一次,奶奶让爸爸泡铁观音,爸爸皱起眉头说: “妈,那你的胃……”奶奶摆摆手,表示不再让爸爸说下去,爸爸只好闭嘴.这一次,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兴,反而心中增添了一丝沉重,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奶奶不想让我知道.可究竟是什么事呢?我正在想着的时候,爸爸和奶奶在房间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我凑上去听, “妈,要不我跟孩子说你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吧.” “不用了,孩子喜欢喝铁观音茶就泡铁观音茶吧.我的胃没事儿.”哦,原来奶奶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呀.奶奶为了我而喝那不适合她的胃的铁观音,奶奶为了我都这样做了,我可不能太自私啊!
从那以后,吃过晚饭我都坚持要喝水仙茶.从那以后,奶奶也不再喝那么几杯了.从那以后,奶奶也不用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了.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人还是吃过晚饭后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其中的快乐.
第四篇:用潮剧造句
【注音】: chao ju
【意思】:流行于广东潮安、汕头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腔调上还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传统。
潮剧造句:
1、潮剧由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闻名于世。
2、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3、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等。
4、潮剧孕育于潮汕文化,用潮州方言演唱、以潮州音乐伴奏,是极富潮汕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
5、历史上,潮剧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6、独具韵味的潮剧唱腔清丽,做工细腻,深受人们喜爱,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
7、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
8、泰国潮剧源于中国。
9、论及表现主题多与潮州地方戏潮剧相关,故可见戏曲人物的脚色与身段;
第五篇:大足石刻艺术特点
浅析大足石刻艺术特点
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刘彦辰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大足石刻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因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足石刻与云冈、龙门、敦煌齐名,其艺术特点却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大足石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造像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
首先是佛教、道教和儒教的题材在大足石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三教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和平共处,在教派关系上也不像唐以前那样互相斗争为主,而是以互相融合为主。此时的三教在各自的造像中也掺杂了外教的思想,同时各教派内部的不同宗派更是相互融合,其背景在造像中皆有反映。对于造像背后的宗教思想下节将详细论述。此外,大足石刻中也有很多关于现实的生活细节的雕刻,如石篆山的《鲁班出工图》等。由此可见,大足石刻是多种宗教、多个
派系、多种思想下的造像,内容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二、构思布局巧妙
大足石窟依山而凿,无论是北山还是宝顶山的造像都是在勘察了地形后统一规划,然后再开凿的。设计者将石刻与周围的一山一水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借景发挥,山峦溪泉均在艺术家的构思之中,溶为一炉。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结果,因此这里的石刻都比较有创意,构图布局与其它地方造像不同。这是我国雕塑史上一次统一指挥总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大型集体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的发展。同时,由于提前规划,图纸在大足石刻中至为重要,反映在造像作品中,可见雕塑和绘画的关系在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三、艺术形象生动
大足的佛和菩萨被塑造成具有人情味和鲜明性格特征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使人们耳闻目睹的事件在石刻中得以体现,人们乞求的愿望找得到对应的对象。原本冷冰冰的石头之所以会给人有血有肉的感觉,是因为雕刻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词汇,雕刻家用动态的线条表现了人物的冷暖悲喜。同时,借助想象和夸张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例如千手千眼观音。这一时期的主题造像已经完全从僵硬的姿势中解放出来,由威严肃穆的表情转变为面带笑容的颜面,从天上来到了人间。菩萨的形象变化最大,脸庞已从丰腴变为
清秀,双肩瘦削,体态婀娜,身体的裸露部分减少,衣饰已经全部汉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审美心理的共同情趣。
四、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和特有的蜀乡情趣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也是宗教艺术的生活化,从宝顶山石壁上的佛和菩萨以至鬼神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还能直接了解到宋代社会家庭和人物风貌,整体造像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牧牛图》中牧童和牛的各种动态情节十分质朴生动,牧童性格天真活泼,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表现教义方面却也仍不逊色。大足造像的主体佛教造像反映的多是伪经或中国僧人着述的内容。因为从理论依据上已经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在造像中艺术家又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创作,那么生活气息在大足石刻中得到充分反映就是宗教艺术发展的必然了。
五、风格技法多样
由于大足石刻延续时间比较长,即使同一时期艺术家也并非来自同一个地方,因此同一个地方的石刻的内容和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就大足石刻整体而言,其丰富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北山的心神车窟和宝顶的圆觉洞,前者简洁,无背景,刀法刚劲,阴线较多,后者富丽,运用粗犷的写意山水风格作为背景,衬托细致柔美的菩萨,刀法圆润,追求质感,近乎泥塑效果。
单从北山的造像,我们可以看出大足的风格发展,唐朝的面形丰润,俏丽庄严,气质雄浑,薄衣服饰;后蜀的小巧玲珑,童颜丰肌,衣饰浅刻,仪容俊美,璎珞成串;宋代的除继承唐代风格,又有新发展,浮雕衣饰,璎珞飘带复杂细致;明清的粗犷近俗。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综合因素的产物。大足石刻造像在历史上的出现,是与中国政治中心向南流动的历史变迁潮流密切相关的。大足石刻在雕刻技术方面,人物形象重视解剖比例,衣饰器具质感强烈,刀法洗练,线条流畅,细腻精巧,浑然天成,兼具雕塑与绘画之妙,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具有东方民族所特有的文雅、娴静、内秀美的特征。
六、雕刻图文并茂
佛教发展至唐朝,佛经变文得到极大范围和数量的流传,这是佛教的新发展,也是与儒道斗争的需要和进一步宣 传教义的手段。变文从文学角度与绘画角度的变相图互为补充,把佛教在更大意义的信众的认识中的形象和其理想信仰对象融合。造像在早期只是参考变文,或是造像旁雕刻变文,但是发展到后期造像两者的关系便融合了。把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宝顶摩崖石刻,在石窟艺术中是少见的,通俗的立体绘画(浮雕)和易懂的文辞说明成为大足石刻艺术的又一特征。同时,这一特征也可以看作是“信仰性佛教”对佛教艺术史的贡献,即民众的要求在左右宗教造像的发展。
图文并茂的形象之所以成为佛教晚期石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和唐朝以后士大夫推崇佛教文化有关。正是由于信众的范围扩大并泛化以及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字在大足石刻中较多,同时也和图像结合较为紧密。
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大型的摩崖或窟龛石刻,要涉及许多艺术创作以外的工程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艺术家们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与艺术相结合,寓技术于艺术之中。对水和光与造像关系的处理,大足石刻可以称得上是技术中有艺术,艺术中有技术。
大佛湾第29号窟圆觉洞的设计者为了避免窟顶的滴水对洞窟造成破坏,巧妙设计融合环境学、美学,利用水的特点设计了洞窟的排水设施。叮咚滴水经过壁上雕刻的龙的脊背,滴入猴子托的钵盂,从而流入暗沟,其巧妙与长信宫灯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洞窟的采光利用洞口上方所开的天窗,使洞内显得明暗相映、朦胧神秘。第5号窟华严三圣龛的三尊佛像的雕凿完美的体现了力学原理,特别是文殊 菩萨手托八百余斤重的宝塔历千年而不坠,很好的利用了袈裟的支撑作用。
大足石刻的艺术特点既有时代性,也有地域性,大足石刻体现的是一个历史时期众多艺术家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