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6: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第一篇: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其具体表现为:

(1)善用动势:不管是实际的,如波形的墙面或不断变化的喷射状的喷泉:还是含蓄的,如描绘成充满活力或动作显著的人物(不再如古典文艺复兴时的静态表现,而呈现歪斜配置的动感)。力图表现或暗示无穷感:例如伸向地平线的道路,展现无际天空幻觉的壁画,运用变换透视效果使其变得扑朔迷离的镜面手法。

(2)强调光线: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产生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第二篇: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概述

摘要:本文围绕着巴洛克时期的合唱艺术展开论述,分别从音乐历史背景、风格类型及合唱作品代表人物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列举八个代表人物,丰富文章中单一理论与背景的叙述结构。简明地对巴洛克时期的合唱发展进行概述与梳理。

关键词:巴洛克;合唱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历史背景

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主要技术发展是数字低音技术,以及佛罗伦萨的声乐音乐与歌剧中的戏剧风格。此种技术的革新实际亡是当时的管风琴伴奏合顺形式之基础上的发展,或者是从缩略的草稿总谱、或者是以最低音声部的分谱的扩充而成。

这段时期的合唱团队规模通常比较小,其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堂风格的演唱方式;另一种则是室内风格的演唱方式。

伴奏乐器声部的独立,为合唱音乐开拓了新的领域。合咱颂赞歌与代合唱部分的独唱颂赞歌形式相互交替,此种风格形式的最佳作曲家应属奥兰多·吉本斯与亨利·普塞尔。法国作曲家吕利的大经文歌作品,从段落式结构发展成乐章框架。

贾科莫·卡里西米首创清唱剧后,再次将清唱剧的理念扩大为音乐会规模,且通常是以零星的圣经故事为题材。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创作的《弥赛亚》与《出埃及记》,将清唱剧形式发展至顶峰。

现代的合唱协会组织与上百人的合唱团体举办的大型合唱音乐会的想法,其来源乃是亨德尔的《查思多斯颂赞歌》,亨德尔在其《查思多斯颂赞歌》作品里,早已尝试了大型而多样化的演出团队的气势。然而,他的合唱团与乐队编制的比例仍旧与现代的有所区别;例如《加冕颂赞歌》作品的编制为40人的合咱团、160人的乐队。

路德教作曲家们则常常以一种众赞歌为基础,写出有乐队伴奏的康塔塔合唱作品,迪特里希·市克斯特胡德是此种形式的作曲家,而下一代作曲家将康培培按照教会年历,写成套曲结构形式。特里曼曾经为弗兰克夫市写了一部合唱康塔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却为此种形式作出巨大贡献,著有大约两百多部康塔塔、经文歌、受难曲、弥撒作品与圣母颂作品。巴赫将康塔塔作品视为无伴奏的教堂音乐,而没有使用康塔塔这一名词。巴赫的合唱作品通常一个声部内由一名演唱者演唱;即四重唱形式,其中的合唱团声部则为伴唱性质。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类型

16世纪木期的合唱音乐在结构形式、织体与技术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急剧变化带来几十年的转型和不确定期,其中各种古老、保守传统风格与各种新的激进型创新风格同时并存。下面我们列出这几种风格:

保守传统的法兰克一弗莱芒果学派风格仍旧是巴洛克时期的典型代表,此种风格经过帕莱斯特里纳的调整后,继续发扬光大,产生了大量的教堂合唱作品成为当时的一种国际性教堂音乐风格。

新风格包括意大利地个海区域作曲家们所推祟的音乐本能风格,此种风格倾向于自然的旋律和直接的表现,反对法兰克一弗莱芒学派内部严谨“学究式”保守风格。他们认为对位形式影响了唱词的清晰度,影响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另一种新风格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对古代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主张强调非教堂诗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但是此种风格未能大功告成。直到158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一群贵族、诗人和音乐家合伙讨论新的审美原则,并提出新的理念,此种理念才对整个17世纪带来重大影响。

另一种所谓的新风格可追溯到16世纪末期的威尼斯实验性风格。威尼斯实验性风格的作曲家致力于创作双合唱团与复合唱团队的作品,此种类型的作品规模庞大,并且大部分都包括器乐与人声两种出素,以此构成对应式风格;即合奏与合唱团队之间形成对比,由此而产生协奏曲风格。因此,威尼斯实验性风格仪括四大要素:对应、大块、器乐与协奏曲原则。此种风格对17世纪带来巨大影响。

另一种新风格是蒙泰威尔第倡导的第二原则性风格,此种风格强调音乐服从于唱词的戏剧表现力,同时也给演唱带来技术难度。

三、巴洛克时期合唱作品代表人物

(一)约翰·赫曼·沙因

约翰·赫曼·沙因(l586一l 630)是德国早期巴洛克作曲家,出生于Grunhain,死于莱比锡。沙因是第一位将意大利风格技术引进德国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也是这段时期技术颇为成熟的作曲家。沙因是第一位吸收单音声部音乐、协奏曲风格与数字低音等意大利巴洛克技术革新的德国作曲家之一,并旦有效地融进德国路德教背景。从未去过德国留学的沙因,却令人信服地掌握了意大利风格。他早期创作的协奏曲风格音乐似乎是建立在大洛多维科·维亚达纳创作的《教堂协奏曲一百首》(Cento conceti ecclesiastici)的模版上。

沙因著有同等数量的教堂合唱作品与世俗合唱作品,世俗合唱作品的唱词均是沙因自编,教堂合唱与世俗合唱除了在功能上区别外,两种作品类的风格也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某些教堂合唱作品运用极其复杂的意大利牧歌技术,以此用于教堂的敬拜仪式,而另外数集世俗合唱作品则包括醉酒歌等非常简洁与幽默的风格。沙因的某些作品,其表现力度类似许茨的音乐。

(二)蒙泰威尔第

大部分蒙泰威尔第的作品均已失传,大约辛存有250部牧歌作品和声部歌曲、五集教堂合唱作品和20首教堂合唱小品。蒙泰威尔第的音乐风格根植于柏拉图的音乐理论;他认为音乐就是出唱词、各种声音与节奏的合成。柏拉图将唱词摆在首位;音乐则处在次要或辅助的地位。然而,蒙泰威尔第认为复调音乐形式均可以对兑柏拉图的理论,蒙泰威尔第并没有怀疑单音音乐的作用,运用传统的单音音乐技术是为了到达新的日的。

(三)亨利·杜蒙合唱作品

相对而言,法国教堂合唱音乐引进持续低音技术比较晚,第一位运用这种技术的法国人是亨利·杜蒙(Henri Dumont 1610—1684)。杜蒙大约在1652年创作的《圣乐经文歌》(Cantica sacra)作品,其中的声部组合为二声部至四声部带乐器伴奏。杜蒙担任皇家教堂音乐总监期间,将经文歌安插在为国王写的低级弥撒作品里。虽然此举均属无奈,但是这些经文歌作品却展尔出协奏曲风格的各种因素,例如乐器与人声结合的多种方式、短小精炼的动机、简短的乐句以及乐队间奏等等典型特征。

(四)亨利·许茨

作为德国音乐的重要人物,亨利·许茨在音乐风格发展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许茨出生在德国的黑森,师从威尼斯的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经文歌与清唱剧是济茨的两种主要作品种类,除了少数牧歌作品和非教堂作品外,许茨其他作品均都是为路德教堂而写。《大卫诗篇》是他的第一集十要作品,这部作品一共26首德语圣经诗篇配乐,其中有些作品为4个合唱团队编制,4个合唱团的声部数量多事21个。所有的作品都有持续低音伴奏。许茨为篇幅较长的圣经诗篇配乐的方式,乃是经文节式,例如诗篇第八篇中的一节或半节经文的配乐均按照下列程序:两个合唱团——第二合唱团——第一合唱团——两个合唱团——第二合唱团——第一合唱团等等。诗篇第121篇的配乐加上独唱,其程序为:女高音独唱——合唱——女中音独唱——合唱——男高音独唱——合唱——男低音独唱——合咱等等。许茨对人声色彩非常感兴趣,喜欢对应式的大规模合唱形式,显然是从加布埃利处学会了这两种威尼斯的风格技术。

(五)瓦西里·波利卡博维奇·季塔夫合唱作品

瓦西里·波利卡博维奇·季塔夫(Vasily Polikarpovich Titov l650—1715)是俄国作曲家,他是所谓的“莫斯科巴洛克风格”的于要人物之一。季塔夫至今仍旧鲜为人知,但是他在生前却非常有名,俄国革命前的音乐家与前苏联音乐学家对季塔夫的评价甚高。

季塔夫著有200多部教堂合唱作品,以及各种教堂礼拜合唱与合唱协奏曲。他的合唱作品包括三声部短小作品至十二声部或二十四声部的大规模合唱作品。俄罗斯圣咏对季塔夫的写作,产生巨大影响,他曾经写过一部完全以俄岁斯圣咏为基础的礼拜合唱作品。

季塔夫认为唱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唱词均己勾画出音乐的整体结构和旋律线条的形态,其结果就是绘词法的效果。季塔夫的音乐语言基本上是调性型,每个横向进行的旋律线条中,有很多装饰性的动机音型。季塔夫大型合唱作品的织体形态,乃是分组合唱团队的合一,而不是巴洛克时期的威尼斯对应风格。旋律动机变体是另一特点,即旋律线条中的微妙变化,均产生旋律各动机之间的相万衔接,这是俄罗斯圣咏的重要特点,也是复调民歌形式的传统。

(六)亨利·普塞尔

亨利·普塞尔(Henry Purcell l659—1695)是17世纪英国最为杰出的作曲家。普塞尔在其短暂的事业生涯中,写过一部名副其实的歌剧、5部或6部准歌剧、40多部戏剧配乐、大量的非教堂音乐作品、十几部器乐作品、60多部颂赞歌作品,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作品。普塞尔这部《感思赞》作品是英语唱词,大约写于1694年,是一部特别有趣的合唱作品。

英国在巴洛克晚期对教堂合唱音乐持世俗态度,认为合唱音乐主要是吸引一下朝臣们的娱乐活动。普塞尔接受此种肤浅的看法,但是他却通过高超的旋律技术和内在的表现力,创作出超凡脱俗的合唱作品。虽然普塞尔的教堂合唱音乐不够完美,但是他的大部分颂赞歌与感恩赞作品,却是那个年代第一流的合唱作品。

(七)乔治·弗里德里奇·亨德尔

18世纪初,亨德尔创作了一套为11首的颂赞歌作品。这11首颂赞歌作品标志着颂赞歌形式的发展最高峰。亨德尔是在查思多斯公爵教堂担任音乐总监职务时创作的这11首颂赞歌作品,作品的唱词均全部取自于圣经旧约诗篇书,每一部作品的表演形式为一或数个独唱、三声部至五声部合唱、弦乐队与持续低音(偶尔包括长笛、双簧管与小号)。这批查思多斯感恩赞作品是首批英语唱词作品,因此,除了有些唱词的语音语调在写法上有所缺陷外,其他各方面均展尔出亨德尔是一位大师级的作曲家。

(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康塔塔:巴赫是康塔塔最为重要的作家,他著有300多部康塔塔作品,其中幸存下来的只有200首,200首中有180首是教堂康塔塔作品。

弥撒:巴赫在莱比锡市圣·托马斯大教堂与市政府教堂音乐部门担任主任职务期间,也就是1730一1737年这段时间里,创作了4部弥撤作品。这4部弥撤作品实际上是他的康塔塔作品中某些乐章的改编,因为他常常将自己以前写的作品编进新的作品里。然而,改编绝不是简单的调整或换词不换曲的一般性手法。巴赫将四声部合唱段落穿插进器乐间奏里,或者是将咏叹调改成四声部合唱,或者是将合唱部分加长或缩短,使之适合于新的唱词与表现力。对此,巴赫的每一次“改编”,都令人感到作品的焕然一新,改编后的配乐对唱词的表达也非常贴切。

受难曲:根据历史记载,巴赫创作了5部受难曲作品,其中只有两部均幸存下来,《马太受难咖(Passion according to St.Matthew BWV244)、《约翰受难曲》(Passion According to St.John BWV235)。《马太受难曲》仅仅幸存某些部分,初期的完整版本均已失传,很可能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太受难曲》部分乐曲写于1725年;1727年上演了这部作品的出版,巴赫后来几次改编,并分别于1729、1736与1740年代演出。

巴赫的所有受难曲作品均都有四声部和声化的众赞歌旋律,《哦!圣洁受伤的头》是一首有名的受难曲众赞歌,这首简单的四声部和声化乐曲原作是哈斯勒写的一首世俗德国艺术歌曲.巴赫在其《马太受难曲》中重复运用了5次。

《马太受难曲》的表演形式均为两个合唱团、独唱组、两个同样编制的管弦乐队、两架管风琴。这是一部庞大的作品,其演出时间长达约4个小时。《马太受难曲》是一部有戏剧表现力的作品,它在许多方面颇像歌剧。

清唱剧:1734—1735年,巴赫创作了3部多乐章作品,并是将这几部作品标题为《圣诞节清唱剧》(Oratorium tempore nativitatis Christi BWV248)。然而,这几部作品实际上是他在模仿早期写的康塔塔,他仅仅增加了一些新的音乐材料而己。由于这几郎作品的唱词均出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信内容,因此,这几部作品乃是路德教堂历史见证剧形式与天主教堂受欢曲形式的混合体。

第三篇: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论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对巴洛克艺术的分析与认识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 xxx

摘要: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以天主教为主的一些国家里,并不是当时欧洲唯一的艺术风格。应该把17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看的多元化一些,并且是相互渗透的,当时与巴洛克艺术并存的还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与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巴洛克艺术既不是中世纪艺术的翻版,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延续和衰落,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它拥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对前一种艺术的反叛,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对黑暗中世纪神权艺术的反叛,而巴洛克艺术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反叛。且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后会在音乐、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平衡、安祥、含蓄、严谨、节制,并且富有理性及逻辑性的。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克制与平静、平衡与适中,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这与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也有关联。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巴洛克艺术是动态的、标新立异的,喜欢追求无限及非完整性,追求感官刺激,强调光线的对比,并且敢于将各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混合在了一起。

关键词:巴洛克 ;艺术风格; 宗教 ;建筑 ;绘画 ;文艺复兴

在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里,有一种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是当时贵族和艺术家们竞相追逐的时尚,它就是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这个名称的由来,学术上较有影响的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巴洛克一词出于意大利语Barocco,有奇特、古怪、变形等含义;也有人认为,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不圆的珠子。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巴洛克艺术在当时还有一些别的名称,如独特的、狂想的、古怪的、创新的、现代的等等,不过这些名称并未流传下来。现在这个名称出现于十八世纪,是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意,即奇特、古怪,这无非是与古典艺术相对而言的。早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就曾受到当时古典主义理论家的贬抑和攻击。古典主义理论家贝洛里可能是第一个向巴洛克艺术发起攻击的人,他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近代,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较为公正的看法。

1.巴洛克艺术与宗教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意大利,后扩散到整个欧洲,尤其是天主教流行的国家。其后又随着宗教的传播,其影响与安吉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我国圆明园里就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建筑师就是从法国和意大利来的传教士们。

巴洛克艺术之所以能长生在意大利,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自从商路转移以后,意大利再也不能享受过路贸易的好处,毛纺工业开始衰落。加上国内**,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商品经济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经济不仅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走了回头路,即资本转向土地,从而使封建贵族的实力得到抬头的机会城市市民的民主势力相对减弱。当时主宰意大利的最大力量是教皇,从16世纪下半期起,1534年,西班牙人依·罗耀拉创立耶稣会,并在1540年经教皇保罗三世正式批准,从而成为维护天主教权威的急先锋。从1545年起,断断续续的共开了十八年的特兰托宗教会议,其主题突出了宗教改革的内容。为了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们开列了大批禁书的目录,并在各地开办神学院,加强对神铺的培训。为了巩固宗教统治,试图消除文艺复兴带来的所有影响,打击一切新的思想和观念,并企图利用一切手段包括艺术这一工具来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而巴洛克艺术就成为教会所看重的一个工具。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为宗教界发明的,但它为宗教所利用。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地,那里自然也成了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和中心。

还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6世纪下半期米开朗琪罗和丁托莱托的作品中,就已显露出巴洛克风格的端倪,而这种传统影响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2.巴洛克的建筑艺术

在巴洛克的艺术中,最能体现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它的建筑。巴洛克建筑风格曾风靡欧洲,意大利的罗马是这种建筑艺术的中心。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意大利出现大约是在1580年到1610年间,首先在罗马露头。罗马的耶稣会堂被认为是第一个巴洛克式的建筑,这个会堂是由维尼奥拉(G·Vignola,1507-1573)和波尔塔(G·della Porta,约1540-1602)共同设计建造的。1568年维尼奥拉设计了会堂的平面图,正门的立面是波尔塔在1575年设计的。平面图是拉丁十字形的,两侧有忏悔室,中室很宽敞。祭坛上面是一圆顶,光线来自这个圆顶上面,十分充足。立面分为两层,皆装饰着成对称的扁平柱子,柱子很华丽。这个会堂为后来的巴洛克建筑播下了种子。

在17世纪中叶,最有个性的巴洛克建筑家是博罗米尼(F·Borromini,1599-1667)。他是一位建筑家的儿子。据说博罗米尼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工地上当过石匠。他性格古怪,不是权贵,为人倔强。他不参加竞赛,也不与别人合作,更不带徒弟。临死前,他把自己的设计手稿全部付之一炬,自杀身亡。他在建筑上寻求独特的语言,探索新的手法,力求每件作品绝不雷同,常用蜡及粘土做模型,以研究建筑物的构图及明暗变化。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圣卡洛教堂(1636-1640)。这座教堂的平面图是椭圆形的,它立面分为两层,没有清楚的分界线,上下两层相互交错在一起。波动的水平线曲折起伏,节奏十分紧张,明暗变化复杂。整个立面,装饰繁多,有看不完的细部,可以把它比作一部音节复杂的交响乐章。无怪乎这个教堂的主持曾说:“这样的教堂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圣卡洛教堂可能是博罗米尼那复杂而悲伤心灵的反照,在一定程度上也曲折的反映了17世纪这个骚动不安的时代。

与博罗米尼同时代的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不仅是天才的雕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他的作品大都是结构严谨,不商夸张,颇有气派。贝尼尼当过教廷的总建筑师,曾受教皇委托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约1656-1667)。这个广场也是椭圆形的,很大,约有三公顷半,中间有一方尖塔,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他与一个小梯形广场相连接。倾斜的梯形广场就像个舞台,用于教皇作弥撒。大广场可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两侧有巨大的柱廊采用了气势雄浑的塔斯干柱式。每排有四根巨柱,共有柱子284根,柱子上边还有165个雕像。柱廊的柱与柱之间,相互掩映,造成复杂的明暗效果。这是贝尼尼的一件成功之作,它一的缺陷是,当人们站在广场上不能完全看到大教堂那华美的圆顶,这一点是它在设计时未曾料及的。

中后期的巴洛克建筑家还有瓜里尼、尤瓦拉、隆盖娜、瓦为杰里等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

3.巴洛克绘画艺术

巴洛克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天花板方面。科尔托纳(P·de Cortona,1596-1669)是17世纪绘画中最走红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多面手,既是建筑家又是画家。早年在家乡学习艺术大约在1612年前后来到罗马,受到了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克雷乔等人的影响。这些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对于他创作宏大华丽的天顶画帮助颇多。他也去过弗罗伦萨,威尼斯,并在那里作画,但主要创作在罗马。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以巴尔贝里尼宫的天顶画尤为精彩。这幅天顶画是歌颂巴尔贝利尼家族而作,画面宏大,空间开阔。人们仰视天顶时,之间在天宫里,蓝天白云,人物在飞翔,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激情,使观赏者引起无穷的幻想。他的天顶画大都采用了宗教或神话题材,很少有现实生活的内容,所描绘的场面具有神秘、奇幻的色彩。天顶画的色彩非常艳丽,证明他是色彩方面的高手。

在巴洛克画家行列中,还应提及焦尔达诺、高里和波佐。其中焦尔达诺是巴洛克后期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4.1.巴洛克艺术的华丽性。由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孤儿力求好话只能是他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教皇还是王公贵族,孤儿力求豪华之能是他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教皇还是王公贵族,他们为了宣扬宗教或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享乐主义生活,在财务开支上从来都是不吝惜的。正因为如此巴洛克的建筑、绘画、雕刻都显得十分壮观豪华。为了表现这种奢华的风格,他们在建筑和雕刻上不惜使用贵重材料,如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子等。这个时期的教皇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对尘世的享乐主义东西不会也不想拒绝了。因此说教皇已不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美术作品中一些希腊、罗马、的爱情故事也能被他们接受,并且还是此类作品的积极支持者和收藏者。

4.2.巴洛克艺术的浪漫性。巴洛克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巴洛克的绘画和雕刻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它的建筑也表现了建筑师们丰富多变的构思,如喷水池的水流不规则的喷向四周,不让人知道水源藏在何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巴洛克绘画大师鲁本斯的作品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学习的典范。

4.3.巴洛克艺术的激情性。巴洛克艺术作品总是充满激情的,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作品上往往反映了作者感情上的内心世界——悲伤、欢乐、神秘、恐惧等。巴洛克艺术不仅外形让人激动,它的内容也是骚动不安的。这种骚动不安与激情有的是和宗教有关,有的与当时**不宁的局势有关。

4.4.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性。即它在内容上是充满激情的,而它的外在形式则强调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物都似乎是一瞬间的闪光,它在不停的运动着,有着复杂的旋律和节奏感。例如,建筑物大量使用曲线,建筑平面大量使用椭圆形的,这都是为了强调一种力的作用和动的效果。在巴洛克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是它那强烈明暗对比,而光线的复杂变化更加强了事物的动感和不稳定性。

4.5.巴洛克艺术的空间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平面的,而巴洛克艺术则非常注重表现空间和立体感。一幅画依靠光来造型,追求一种深度感。建筑与雕塑品也是这样,强调层次与深度,尽量打破平面感。这种突破平面强调空间的观念,不单为巴洛克艺术家所特有,卡拉瓦乔和他的追随者们也是如此。

4.6.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十分强调综合的特点,而且有多种综合的形式。一种是建筑和雕刻、绘画的综合,例如,在一座建筑上有着大量雕刻和天顶画作为装饰。,彼此的关系密不可分。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综合,如柱子、墙壁、门窗、圆顶等的综合。此外,巴洛克建筑特别讲究与周围建筑的综合,如与广场、街道、花园、喷泉等的有机联系,而这样的联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则是不多见的。巴洛克建筑物是开放式的,这时的教堂及社会住宅全部都面向大街,不再处于孤立割裂的状态。谈到综合,就不能忽视巴洛克美术和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联系,而这往往为人们所忽略。

4.7.巴洛克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巴洛克艺术与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在作品的题材方面,一般多表现殉教、幻觉、神秘的故事和情节。在一些巴洛克建筑物的天顶画上面,艺术家热衷于描绘天国的场面,霞光万道,云雾缭绕,神祗在上,天使们飞翔期间等等,好像是在召唤人世间的上男信女。在这一点上,巴洛克教堂雨中世纪教堂的作用上是一样的,都企图把人们的理想引向对宗教的崇拜。巴洛克艺术并未放弃神话题材,不过从比重上看,宗教题材还是占有主要地位。

4.8.巴洛克艺术有一定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这也是巴洛克艺术非常主要的缺陷之一。这种倾向连最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和鲁本斯都不可避免。当然他们终究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又和现实生活有着曲折的联系,这是他们的价值所在。有些巴洛克艺术家,过分超凡脱俗,远离现实生活,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作用已不明显了,人的形体如花问一样被点缀其间。这种抹杀人的形象,轻视人的内心活动,在巴洛克艺术重视常见现象。

概括起来,巴洛克艺术大致具有以上八大特点。当然,各国的巴洛克艺术还有其本民族的一些特点。

5.对巴洛克艺术的认识

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以天主教为主的一些国家里。有些人片面的把巴洛克艺术认为是17世纪唯一的风格,像卡拉瓦乔、普桑、维拉斯贵枝等人都划在巴洛克艺术的范畴中就较为牵强了。应该把17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看的多元化一些,并且是相互渗透的,当时与巴洛克艺术并存的还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与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巴洛克艺术既不是中世纪艺术的翻版,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延续和衰落,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它拥有独特的艺术地位。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对前一种艺术的反叛,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对黑暗中世纪神权艺术的反叛,而巴洛克艺术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反叛。且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后会在音乐、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平衡、安祥、含蓄、严谨、节制,并且富有理性及逻辑性的。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克制与平静、平衡与适中,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这与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也有关联。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巴洛克艺术是动态的、标新立异的,喜欢追求无限及非完整性,追求感官刺激,强调光线的对比,并且敢于将各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混合在了一起。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巴洛克的艺术思想去征服人心,笼络信众。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同时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可以说是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芬克斯坦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对巴洛克艺术的评价较为中肯,他写到:“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了一种由宗教改革所激发的反动运动,企图是艺术重新首先成为神学的奴仆,同时也是最有钱的豪尚和专制宫廷的仆从”。

参考资料:[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 [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法)德比奇,徐庆平译 [M];海南出版社

[3](法)H·丹纳 张伟 沈耀峰译 [M];当代世界出版社

第四篇:辉煌华丽的巴洛克艺术教案

辉煌华丽的巴洛克艺术

设计者:市三女中祝倩

徐轶轮

【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门涵盖美术、音乐、文学、戏剧与舞蹈的综合学科。这需要教师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大学院校进行这样的综合性艺术教师的培养,这对艺术学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怎样可以既开展艺术学科教学又可以准确的进行艺术学科教学而不回避教师自身的弱项呢?

针对这个的问题,本校的音美教师有这样的设想:音乐和美术老师一起进行艺术课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各自所长将多门类艺术特点都讲清辨透,更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找到各门类艺术的相通之处。

《辉煌华丽的巴洛克艺术》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本课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巴洛克风格相关艺术的研究探讨从而了解在相同历史时期下,各门类艺术发展的共同点。本课是美术与音乐的首次合作,接下来还计划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及音乐剧这些章节上进行合作教学。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巴洛克艺术无疑都是欧洲乃至人类文明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它是影响欧洲最深远的一种艺术风格,尤其在音乐方面奠定了欧洲音乐发展的基础。

本课中,音乐和美术教师将在雕塑、绘画、建筑与室内装饰和音乐上进行分析与探究,引领学生欣赏巴洛克艺术、辨析巴洛克风格、感受巴洛克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辨析相同艺术风格的不同艺术门类作品,感受巴洛克艺术风格的魅力,从而能更深刻感悟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体会相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门类的异曲同工之妙。

2.引领学生在欣赏相同艺术风格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辨析其特点并能归纳总结风格特征。

3.学会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拓展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欣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不同门类艺术作品,探讨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及其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

了解巴洛克音乐——“赋格”的内涵并能辨别赋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巴洛克的涵义?(最初的涵义?现在的定义?)

2.介绍巴洛克艺术形成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时期后的艺术风格),并请学生设想在文艺复兴的积淀上,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走向。(教师提供关键词,学生进行选择)

说明:

任何艺术风格的出现与发展一定和它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直观的理解艺术风格的走向及特点。

二、欣赏与实践

1.出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绘画和建筑装饰作品,提问:这些作品的共同点?(直线?曲线?水平线?对角线?静止?运动?)

2.美术教师介绍巴洛克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和作品并总结特点: 1)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妮》。2)鲁本斯的《劫掠吕西普斯的女儿》 3)凡尔赛宫的镜厅

3.根据介绍的巴洛克美术作品特点请学生辨别以下哪些美术作品具有巴洛克特征?

4.总结巴洛克艺术特点: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说明:

通过巴洛克风格美术作品的赏析,学生可以对巴洛克艺术特点有了视觉上的感观和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音乐作品分析奠定基础。

5.提问:根据巴洛克美术作品的特点,辨别哪首音乐作品更有巴洛克气息,为什么?

6.介绍巴洛克时期音乐代表人物:音乐之父巴赫。

7.聆听巴赫管风琴作品《g小调赋格》提问:管风琴的与众不同之处?(从音色、演奏技巧及对音响效果的感受上分析)

8.介绍赋格的含义并引领学生深入辨析赋格的魅力与特点。1)赋格的含义。

2)赋格的创作手法之一:模进 3)再次欣赏《g小调赋格》并辨析

a)主题出现的顺序?(按声部排列)b)听到几个声部?

c)谈谈欣赏后感受?(引领到巴洛克风格特征)4)小结

9.根据赋格的特点辨析音乐 1)谁的作品? 2)是赋格吗?

3)听到主题出现请举手示意。

10.请学生小结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用关键词)说明:

以上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巴洛克艺术代表性人物巴赫及其作品、擅长演奏的乐器和创作手法的介绍和赏析,一方面让学生对于巴洛克音乐的一些专业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巴洛克风格音乐的理解和辨别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巴洛克艺术的认知,体会到了同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是相通的,是紧密相连的。

三、课后拓展

继续了解巴洛克艺术的其他成就,如:巴洛克室内装饰和服饰的研究、歌剧的崛起、弦乐器的蓬勃发展以及音乐家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对后世的影响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酝酿了很久,主要是在思考音乐与美术到底从哪个结合点入手,既可以讲清各自艺术领域的特点又可以自然地相互关联,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需要音乐美术老师不断地探讨与研究。还有一点比较困扰的是到底对于专业知识讲到什么深度为止,会不会太深奥反而让学生困惑?例如:“赋格”是音乐中十分复杂且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带而过,不会深究。但在这节课中,赋格是巴洛克音乐很重要的音乐描绘手法,如果学生可以理解透彻,那就可以很清晰的辨析出巴洛克音乐特征,更可以清晰地理解巴洛克美术与音乐之间的相通之处。所以教师想了很多方法来尽量讲浅但讲清、讲透。事实也证明,学生喜欢听一些比较深奥的艺术专业知识,毕竟是高中生,理解力也很好,所以效果也很好。对于赋格她们不仅理解而且还喜欢上了,这无疑也提升了学生的欣赏眼光和审美情趣,让教师很欣慰,同时也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的将类似的知识技能传授下去。

第五篇:浅析马克吐温艺术特点

An Analysis of Mark Twain’s Humor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1.Introduction

1.1 Mark Twain and Running for Governor

Mark Twain,pseudonym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spent his early life in the river town of Hannibal, Missouri,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Mississippi.Before the Civil War, crowds of people arrived at the town before heading for the west.When he was twelve, his father died, and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printer.His schooling was brief.At seventeen he left home and traveled in the southwest and west for the next fifteen years, working first as a traveling printer, then as a Mississippi River pilot, and as a miner, mine speculator and journalist in Nevada.It was in Nevada that he first used the pen name, “Mark Twain”, which spoke of his love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his river life.“Mark Twain” was always a welcome river call meaning “two fathoms” and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was deep enough for safe passage.In Nevada, he dreamed of striking it rich, but failed.Instead he supported himself by newspaper reporting, specializing in humorous feature stories.With the publication of his Jumping Frog story, now known as The Notorious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the pen name “Mark Twain” soon attracted the national attention.In 1867, he traveled to Europe and the Holy Land —Palestine.The journey resulted in The Innocents Abroad(1869)which soon became a best seller.On February 2, 1870, he married a wealthy eastern lady, Olivia Langdon, thus beginning thirty-four years of loving and extraordinarily close companionship.In 1872, his second book Roughing It, which recounted his experiences in Nevada, was published.The family settled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where Mark Twain met Charles Dudley Warner and William Dean Howells, the most influential literary

critic of the day.Then he finished another work, The Gilded Age(1874)with Warner.Mark Twain’s first real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and its sequel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helped him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America has ever produced.Mark Twain’s later life was plagued by business disappointments and the deathsof loved ones, his oldest daughter, his wife and his youngest daughter.His works became even more sarcastic.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1889)was an attack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1900),which made troubled inquiries into the nature of man himself, was probably the best of his powerful pessimistic tales.The famous Chinese writer Lu Xun once said that: “Not only Mark Twain’s works make people laugh, but also his pen name.”(Lu Xun, 2006: 179)As a matter of fact, Mark Twain does use humor to make readers laugh with tears.A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critical realism and famous short story writer, Mark Twain is good at humor, and almost all of his works are full of humor.His humorous language, special writing style and writing skill have attracted th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 American, his position as “The Lincol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s unshakeable.Mark Twain’s short stories are full of special humor and intelligent language.His western-based humor and slangy words had broke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 literature and dug a bright new road of American literature.Running for Governor is from Mark Twain’s early works.It was written in 1870, five years 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In 1865, the war came to an end.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pardoned a part of revolting slave owners and absurdly proposed “equality principle” to accept southern rebels to rejoin the federal states.At the same time, the northern speculators, the south slave owners, the infamous three-K party raged rampantly.Under the pressure of American people’s fight, the U.S.Congress pass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and announced a black civil rights bill;enacted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However, writing on paper is one thing, the actual line is another.Running for Governor is produced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下载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洛克音乐教案[精选]

    我所工作的学校是工科学院,学生音乐基础理论薄弱,我思考主要从音乐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入手,拓展学生的音乐方面的知识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巴洛克时期音乐 教学目标: 1、......

    巴洛克艺术展观后感

    巴洛克艺术展观后感 这学期选择了油画鉴赏这一门选修课,虽然我不是美术绘画专业的,但是通过实践以及自己的初次绘画,还是在课中学习到了很多。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主要从......

    古典主义、巴洛克教案

    古典主义、巴洛克教案 一、导课。 1、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

    大足石刻艺术特点范文合集

    浅析大足石刻艺术特点 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刘彦辰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

    音乐鉴赏分析——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5世纪中叶到1600就是 “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09-08 15:50 来源: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 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