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时间:2019-05-15 14: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关注。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依然存在着阴影。

学生的一切心理问题都要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一切行为均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不客观、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学习与考试的焦虑、缺乏责任心以及存在惰性心理、侥幸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自我感觉优越、不接受否定意见、听不得批评、与老师同学及家长的关系紧张、压抑、自卑、不守时、不适应公益性活动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考试舞弊,甚至会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方面: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学生自出生起就处在压力之中,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学校规定的学业任务外,大多数学生都要接受一至两门甚至更多的特长训练。社会上一些控制不严的暴力、色情、赌博等现象,也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稚嫩心理。

家庭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业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生活上又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一方面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又为获得良好的表面现象而不择手段;还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抚慰,也会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学校方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往往使得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承受失败的打击,而导致学习兴趣淡化,生活情绪消沉。

自身原因:处在“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对自尊、独立的需求与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之间缺乏良好的平衡。

针对学生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学校,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疏导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呢?

1、设立谈心室、悄悄话信箱,配备心理咨询师,倾听学生心声。

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由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如转移情绪、宣泄压力、发泄苦闷、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学生可以在谈心室中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接受心理咨询。

悄悄话信箱十分有利于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当有些话是敏感的或碍于颜面的,信箱可省去暴露真实身份和害羞的忧虑,这种方式可以便 于 老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心理咨询能力的培训。

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形成教师的健康心理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学校所有教师的职责,学校要努力营造全员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这是说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与家庭有直接的联系,学校应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联手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3、开展有意的活动,创建良好的心育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心育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心育环境包括学校的整体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

作为学校而言,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参观、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艺会演等,并以制度的形式保证这些活动能常年正常开展。活动中有意识的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以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观看相关的录象,剖析学生的心理,开展辩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等。

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才能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和关心这一问题。

第二篇:浅析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一中 曹辉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尤其突出,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近年来调查研究活动中了解,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我所在的中学为一所农村中学,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为“留守生”(父母在外务工,学生寄宿在亲戚家中)他们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环境,监护人大多是学生的祖辈,文化层次不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已的后代,许多的家长认为他们不在家没有给孩子们应有的爱,认为让子女穿好吃好就行,用金钱来弥补对子女的爱,结果适得其反,纵容学生乱花钱的习惯,同学的攀比严重,购买MP3,MP4等,上网,打游戏等不良的恶习。在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以学校或老师征收费用为由向家长索要钱财。一位同学说我在过生日的时候发了300多元请同学们吃喝,不过我收到许多同学的礼物,我有好多的好朋友,家长从没有给我过个生日……另外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高于其它同学,加之现在农村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许多学生辍学下海,形成“上学无用论”说什么“就是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我们村的一个没上个学的在南方打工收入也不菲,并且上大学要发费一大批钱”这样造成许多家长有个错误的导向,不支持自已的孩子上学,让其自流,学不好就下来去打工,现在农村的辍学率远高于城市。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学生爱好被抺杀,足球只能放在墙角,明星照只能藏在书柜的最底层,电视也不能看。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四)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五)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在决定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的作用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包括“情商”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即“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它包括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及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也包括了如何理解他人、1接纳他人和被他人理解和接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有的中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环(情绪反应强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六)学生精神压力大,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素质教育的程度进一步加强,但在农村中学或者落后的山区,仍然是“唯分至上”经常的收到同学给我写信说“我这多年第一次感到自已的无能和痛苦,老师我的压力太大了,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七)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学生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中学生反映问题也比较多。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个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八)情感类问题也是困扰当今中学生的问题,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情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理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帅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三篇: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和社会转型的嬗变,这使得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面临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直接和间接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近几年呈现居高不下。对当前中学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意外伤害,有助于落实新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

笔者根据调查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观察分析,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过度焦虑、抑郁等,如果不能及时舒缓,往往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自杀等。

就拿最严重的中学生自杀来说,学生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这些学生选择了一种惊人的方式,给我们敲响了一个个警钟:2013年1月17日晚,“扬州市最好名校”树人学校一16岁初三男生留下4封遗书后,从教学楼5楼跳楼自杀。分析认为,该生学习压力太大,大到生命不能承受的地步。可见中学生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又无法排解,往往会产生意外。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这些极端个例的悲剧,究其原因,从学校的德育角度看,存在德育、智育失衡的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压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本来该德育和智育该协调发展,但在实践中,教师唯分数是从,学校考评也过于看重分数,家庭和社会的

压力都落在学生稚嫩的肩上,考试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崩溃,从而做出极端的举动。在德育内容上,心理教育严重不足。虽然来近年来中学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程,但大都流于形式,所谓的心理咨询室既缺乏专业人士,又没有学生咨询,形同虚设。学校缺乏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再加上一些学校管理不善,有一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上分析,中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弱,出现了心理问题,由于个性等种种原因,不去寻求帮助,而是采取悲观的方式来自己了结等。此外还有家庭关系,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亲情冷漠也是诱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矫治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不当教育有关。因此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水平,乃是当务之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仅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注重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课堂中去,存进各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整合,并将之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运用到个别学生的转化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

教师也要不断进修,大力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更好的教育方法和专业知识和能力,落实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

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同时要转变育人观念,不要把分数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还要重视对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现在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现在较大,一些教师往往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及时排查,并采取治疗等措施,让一些有心理疾患的教师及时整改和矫治,防止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影响学生。

2.培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

就目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仍有很大的不足。城乡差距存在,导致心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中学普遍缺乏专业的、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是有也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要对现在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大力向农村中学倾斜,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财政拨款上予以大力倾斜,以尽快缩短与城市中学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3.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心理教育教育课程,开全开足,杜绝被别的学科挤占的错误现象。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配合班主任开展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以及品德问题生、思想问题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并给以格外关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而且迫切,但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防止意外,不仅仅是学校的职

责,还需要社会、家庭等予以配合,它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并采取以上措施,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人说:“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专研人员曾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两所完全中学的264名教师(其中16位校级领导)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盯住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学校的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副课”,每周两节被简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填在课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兼而不专”,这些“兼而不专”的教师,又往往是半路出家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全班、全校)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

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性格、气质、能力的浅显知识,跨越青春期误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社会人际交流及自我训练,自我调节方法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那么,对中学生生理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及广西的少数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一切为了升学;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

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师资保证。要千方百计向所有处于教育第一线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依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通过校长培训及教师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特别要培训那些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在建立、形成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模仿性、盲从性和易变性。正因为这样,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在时刻盯着你。”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曾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也表明,一名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

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开辟多种渠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教师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另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总之,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地落到实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五篇: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及其教育对策

史以宁

沭阳银河学校

邮编:223600 摘要: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多少人信奉诚信?这种现状对中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深思。

诚信是现代人文明人的名片和通行证。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很重要的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缺失 社会根源 对策

《三国演义》中关公义薄云天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成为美谈;而现代社会中一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行为则让人扼腕、令人切齿,这说明世人从内心深处是渴望诚信、呼唤诚信的,然而,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多少人信奉诚信?这种现状对中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深思。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许多中小学生远离了诚信,时常撒谎,欺骗老师、欺骗家长。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果他们的诚信道德底线被突破了,那么对国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难以想象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根本上找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采取相应对策,那么造成中小学生远离诚信的社会根源到底有哪些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度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难坚守自己的许诺,做到真正的诚信。第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的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畦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造成了青少年缺乏诚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是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及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缺乏责任感,而且在举止言行方面缺乏诚信,这样就是必然影响到孩子。比如说,这家长要是赌博、行骗,他的孩子一定不诚实。社会实践证明,十有八九的不诚实孩子,家长都有不良的习性。

第四,商品经济对传统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冲击。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白猫黑猫理论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似乎社会对人的评价就是看个人能不能赚钱,能赚钱的就是英雄,不能赚钱的就是狗熊。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人只注 1 重结果,不问过程,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做假帐、假破产、假出口、假证书„„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有假文凭,文艺界有假唱,体育界有假球黑哨„„连政府部门都有作假,有些地方领导为了在任政绩,虚报产量产值、财政收入,统计做假屡有发生。他们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爱子之心无可厚非,江湖险恶亦是事实,生活中确有诚信者受屈,狡诈者获利的事情,于是“要诚信,更要金钱”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第五,现代传媒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传媒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具体表现在手法的多样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其中反映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的内容很多,而这类题材,不管编剧和导演采用什么手法,为达到什么目的,但他的负面效应都是存在的,且影响很大,我们成人看这样的影视可能会有些警醒和借鉴作用,而处在生长期发育期的广大中学生就未必见得看到这些,他们或许只会看到其中的糟粕,或者有意无意的就会重蹈剧中反面人物的覆辙。就像当年国产大片《少林寺》本身是想弘扬一种武学精神和爱国思想,结果片子放过以后,全国不少地方有不少青强少年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他们完全不顾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另外,那些打黑、打假的影片里面也有很多糟粕,学生看了以后往往对这些东西情有独钟,且经常会竞相效尤。第六,自身认识的错位

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有的甚至还认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

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

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笔者曾听到一位中学教师说的一件事。期中考试后他在课堂上分析试卷。课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他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你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移花接木亦属常有之事。在一些学校科技节创造发明成果展示中总有几件作品是由学生家长代刀的或在市场上买来的最新产品,贴上学生的名字,就是他的杰作了。学校为了多出成果、多拿奖牌也就默认了。

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碰到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作业不交、上课经常讲废话等,找他谈话,对老师的批评他“虚心接受,保证改正”。然而,一星期还未过,老毛病又重犯。

诚信是现代文明人的名片和通行证。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很重要的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一、提高对诚信教育的认识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我国自古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产生了。所谓“人无信不立”。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树立诚 2 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二是诚信道德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狼来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孩提时已深入人心,懂得说谎的危害。中小学课本中应多加些有关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从成长开始就受到诚信意识的熏陶,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二、利用政治思想课对广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来看,“经济常识”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内容。人类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大生产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诚实、信用。法治与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以诚信为题,收集经济生活中正反两方面事例,在政治课上演讲、交流,课后写心得体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

中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础。我校把中学生理财活动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把它作为诚信教育的一个抓手,让学生在亲身理财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我校理财活动追求的不是学生有多少钱存入银行,增值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在亲身理财过程中悟出些道理来。我们要求高二年级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每个学生记“家庭消费日记帐”,每天把一笔笔消费的内容、金额按消费结构分类记好,到一定阶段统计家庭“恩格尔系数”。再如,成立理财兴趣小组,为小组每位成员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让他们学会存钱、取钱、挂失、修改密码、利率计算及ATM机、POS机的使用。在个人理财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这就是银行信用资本的积累。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感悟到信用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在教育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网上寻找市场经济不讲诚信,自食苦果的事例。潮汕地区,疯狂的出口骗税、恶意的逃蔽债务,使这里一度沦为信用恶化的“重灾区”。全国19个省市向下属企业发出通知,提出不和汕头人往来生意,致使该地区经济严重倒退。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四、诚信道德教育方法应多样,形式要活泼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此外,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向学校提合理化建议,设立“班级信箱”、“校长信箱”等,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良好效果。还要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校内墙壁、橱窗可张贴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黑板报内容也要经常体现这方面内容,教师更要成为诚实守信的榜样,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五、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着手,持之以恒

龙永图先生在2001年APEC会议上讲到一则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见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她。记者替他妈妈进去找,发现小男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在外等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龙永图把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称之为诚信意识,从细小的事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生活学习中有些事因为很细小,人们不重视它,而失去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有些班级做得很有特色,为班级每位学生设立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 3 到、考试作弊等行为,班主任老师记录在册,一年内凡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第越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考试作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决不能言而无信。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同时又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示范作用。在目前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而使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加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掩盖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

2011年7月20日星期二

下载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三.提升当代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榜样选树的标准,整合榜样教育资源 1、体现真实性,符合人性的社会性复杂性 真实性是榜样树立的首要标准。选树榜样时,力戒将榜样......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

    中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

    中学生的心理调节及其对策

    中学生的心理调节及其对策 初一2班 颜君波 一、教学目的: 1、中学生中的学习紧张、压抑、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心理反应。 2、活动,使学生学习心理的自主调节......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 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 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调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王建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开场白) 1、选题的原因:“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为了不......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当代国际以经济和综合国力较量为主的竞争态势显然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