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试题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试题
一、填空:
1、血液净化室清洁区包括、、;污染区包括。
2、、、不得复用透析器。
3、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 进行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应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4、感染患者使用的 和 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
5、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浓度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浓度的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6、
第二篇: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参见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章节。
(二)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三)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四)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五)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六)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七)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二、治疗前准备
(一)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二)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透析器复用患者应同时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三)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对乙肝和丙肝患者作明确标识。
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一)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于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工作服。
(二)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三)医务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四)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五)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
四、工作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见附录。在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二)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四)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五)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五、治疗物品转运
(一)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二)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三)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四)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六、透析机消毒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七、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三)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
(四)透析器复用的具体操作规程参照《透析器复用及质量控制》章节。
(五)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八、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九、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十、感染控制监测
(一)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二)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暴露于乙肝或丙肝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三)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一)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二)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三)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 或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十二、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第二篇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范 第一章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目前透析水处理系统分为二类,一类为单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另一类为双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一)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完成。
(二)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三)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
1、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 次。一般每年更换1 次。
2、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 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 次。
3、树脂软化器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 年更换1 次。
4、再生装置其再生周期为每2 天再生1 次。
5、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μm,一般2 个月更换1 次。
6、反渗透膜每2~3 年更换1 次。
(四)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一)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
(二)纯水的pH 值应维持在5~7 的正常范围。
(三)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四)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五)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参考2008 年美国AAMI 标准(见表1.1)。表1.1 血液透析用水允许的化学污染物的最大浓度 污染物允许最大的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2(0.1mEq/L)镁4(0.3mEq/L)钠70(3.0mEq/L)钾8(0.2mEq/L)氟0.2 氯(自由态)0.5 氯胺0.1 硝酸盐2.0 硫酸盐100.0 铜0.1 钡0.1 锌0.1 铝0.01 砷0.005 铅0.005 银0.005 镉0.001 铬0.014 硒0.09 汞0.0002 锑0.006 铍0.0004 铊0.002 24
第三篇: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防治交叉感染,特别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传播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达到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性疾病传播目的。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1、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和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2、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4、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5、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6、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7、HIV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二、治疗前准备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1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透析器复用患者应同时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3、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对乙肝和丙肝患者作明确标识。
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1、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在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2、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3、工作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4、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5、处理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和护目镜。
四、工作人员手卫生
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3、工作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
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
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五、治疗物品转运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4、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六、透析机消毒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
毒方法参照不同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进行。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七、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1、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3、乙肝患者、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4、透析器/血滤器复用的具体操作规程参照《透析器复用及质量控制》内容。
5、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八、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2、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3、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九、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垃圾按我院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十、感染控制监测
1、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2、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怀疑可能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其后1~3月应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3、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1、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2、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
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感染监控科备案。
(3)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建议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月再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十二、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血液净化科
2014年7月制定
第四篇:血液净化科分级护理标准
血液净化科分级护理标准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确定并实施的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3)实施血液灌流(HP)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4)实施血浆置换(PE)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机器的各项指标及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监测CRRT机的压力变化(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方案(3)根据医嘱,准确配置置换液
(4)根据患者各种化验结果,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随时调整治疗方案(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血液净化管路的护理,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书写血液净化记录单,严格床头交接班
3、专科服务项目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管路凝血情况(2)每小时记录一次治疗参数、生命体征(3)及时补充肝素溶液(4)及时配置置换液及更换(5)及时倒空废液袋(6)及时更换管路及滤器(7)熟练迅速地解除报警
(8)做好血管通路的观察及护理(9)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
(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4)视觉功能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5)血钾≥5.5mmol/l或血钾≤3.5mmol/l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每小时巡视患者,询问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透析机的各项参数
(2)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方案、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血液透析管路护理(5)严密观察血管通路情况,及时准确书写血液净化记录单
3、专科服务项目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抬高床头(2)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做好预防压疮、跌倒、坠床的护理
(3)做好有特殊需求患者的生活护理如进食、排便及更衣(4)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5)做好体外循环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6)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7)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二)、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病情相对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自理情况协助进行部分生活护理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3、专科服务项目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协助部分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完成如进食、排便等活动(3)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4)做好体外循环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5)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6)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三)、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做好患者安全管理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专科护理项目
(1)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2)做好体外循环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3)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第五篇: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2.检测项目: 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3.原理:
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中大小决定的。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4.仪器: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型号:BC-2600。5.试剂: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
7.6 观察仪器测定结果及直方图,必要时应手工计数及白细胞分类。7.7 审核结果,打印报告。
8.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用于对仪器法结果可疑时的复核)8.1 镜检标准
8.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
8.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 8.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
8.1.4 WBC≥20×10^9/L或≤2.0×10^9/L;
8.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 8.1.6 单核细胞≥15%;
8.1.7 嗜酸性粒细胞≥10%; 8.1.8 嗜碱性粒细胞≥3% 8.1.9 PLT>500×10^9/L或<60×10^9/L; 8.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 8.2 镜检步骤
8.2.1 血涂片的制备
8.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µ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8.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8.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8.2.2 血涂片的染色
8.2.2.1 染色试剂:瑞氏染色液。8.2.2.2 染色步骤
a.用蜡笔在血膜两头画线,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b.加瑞氏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染色约1分钟。c.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分钟。d.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8.2.2.3 镜检观察要求
a.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b.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8.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
a.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
b.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
c.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
d.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e.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9.参考区间
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静脉血标本仪器法)测定项目男
女
WBC(×10^9/L)
3.5~9.5
3.5~9.5 Neut(×10^9/L)
1.8~6.3
1.8~6.3 Lymph(×10^9/L)
1.1~3.2
1.1~3.2 Neut%
40~75
40~75 Lymph%
20~50
20~50 RBC(×10^12/L)
4.3~5.8
3.8~5.1
Hb(g/L)
130~175
115~150 HCT(%)
0.40~0.50
0.35~0.45 MCV(fl)
82~100
82~100 MCH(pg)
27~34
27~34 MCHC(g/L)
316~354
316-354 PLT(×10^9/L)
125~350
125~350 10.危急值 测定项目≤≥
WBC(×10^9/L)
1.0
Hb(g/L)
180 PLT(×10^9/L)
600 11.临床意义
11.1 白细胞计数:
11.1.1 生理性变化:白细胞计数结果有明显的生理性波动,如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时偏高;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期明显高于成人。11.1.2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11.1.2.1 急生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扁桃体炎、阑尾炎)
11.1.2.2 某些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1.1.2.3 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11.1.2.4 急性大出血 11.1.2.5 白血病
11.1.2.6 恶性肿瘤:肝癌、胃癌、肺癌等。11.1.3
病理性减少,见于:
11.1.3.1 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11.1.3.2 某些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肝炎等。11.1.3.3 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11.1.3.4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巨幼细胞贫血等。11.1.3.5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AIDS等。11.1.3.6 脾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1.3.7 肿瘤化疗、放疗及某些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等)反应等。
11.2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1.3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11.4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1.4.1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11.4.2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11.5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血液浓缩情况;减低可见于贫血。11.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6.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11.6.2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11.6.3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6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11.7 MCV、MCH、MCHC:这三个参数通常都用于各型贫血的诊断,具体应用如下表: 贫血类型
MCV(82~100)
MCH(27~34)MCHC(316~354)
常见原因及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慢性炎症、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 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
11.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
11.9 MPV:研究表明MPV的大小与PLT的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故在分析MPV的临床意义时应结合PLT的变化来考虑。
11.9.1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9.2 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骨髓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
11.9.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常增高。
12.0 PCT的临床应用报道尚少。在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PCT常增大。12.1 PDW的增大可能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倍体数增大等有关,其临床应用尚较少。12.注意事项:
12.1 采血时,加入到抗凝管后,应注意充分混匀,避免血液凝固。混匀时,动作要轻,避免血液有形成分破坏。
12.2 样本测定前,应注意充分混匀,方法如下:①将血样瓶口朝上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动作要连贯。②颠倒小瓶,使瓶口朝下,将血样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③重复①和②步骤8次。④轻轻颠倒混匀1分钟左右。12.3 为保证结果准确性,应做好仪器的保养和校准(见保养和校准程序)。12.4 仪器有报警提示或直方图有异常时,应进行手工方法复查。当WBC>1O.O X10^9/L或<3.0X10^9/L时,应推片瑞氏染色,镜下复查白细胞分类、形态。当RBC<3.0X10^9/L或PLT<50x10^9/L时,应进行手工方法镜检复查。12.5 建议使用仪器配套的试剂。
12.6 样本应在采血后2分钟至4小时内检测完成。
12.7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适当,lml血液用1.5-2.0mg的EDTA-K2抗凝。
12.8 MID包括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幼稚细胞;当MXD>13%时,应推片瑞氏染色,镜下复查白细胞分类、形态。12.9失控处理:当出现失控现象时,按失控处理程序,寻找失控原因,并扣留该批检测结果,待查明失控原因并排除后重测样本,然后才发出报告。13.参考文献 11.1尚红、王毓
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临验操作规程(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