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高三语文针对训练之诗歌鉴赏语言练习题
2014届高三语文针对训练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练习题
(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吕渭老①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①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1)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度大庾岭①
(清)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②徂:消逝。
(1)赏析本诗首联中“孤”字的妙处。
第二篇:2014届高三语文针对训练之诗歌鉴赏语言练习题答案(范文)
2014届高三语文针对训练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练习题
(一)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2.参考答案:(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3.参考答案:(1)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渲染紧张的氛围,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4、参考答案:(1)①孤独;②双关,既指山岭孤高,也指自己的孤独;③奠定感情基调,统领全诗。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练习题
(二)1.参考答案: “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2.参看答案:(1)静,既是写夜阑而静,也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宫禁之幽深与冷清。
3.参考答案:(1)①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②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4.参考答案:(1)上片中的“白”字与下片中的“黑”字遥相呼应,都是从视觉上来写作者的心情的。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白”字尽写作者的怕见;下片的“黑”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者内心的悲凉,无论是色泽还是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5.。答:(1)“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语言
诗歌鉴赏之语言
第一讲诗歌的语言种类
诗歌的语言从内容上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四类。
1、意象语言
诸如菊、松、燕、雁、云、雨等出现作者笔端,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借以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语言。(见上章附表)
2、情感语言
它可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显性语言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毫不隐讳,直接抒情,如“哭”“笑”“哀”“悲”等;隐性语言则委婉含蓄,引而不发或引而待发,如“冷”“凉”“凋”“荒”等。
例: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⑴,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⑵,何年致此身。[1]
注:⑴灞(bà)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⑵郊扉:犹郊居。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作品鉴赏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的首句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第二句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3、象征语言
有些诗句作者赋予它表面语义之外的另一种特定的语义,或全诗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某些人生思考。以说理诗居多。
例:观书有感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特定称谓语言
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称谓性的语言,来特指某种特定的语义。在古诗文中运用很普遍。指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特定称谓、典故。(参照“意象”)
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0、幽默讽刺。指诗歌创作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诗歌举隅: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歌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第四篇: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一、古诗词鉴赏(10分)(11江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链接】: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2005黑龙江吉林广西卷)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江苏南京2012一模)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注]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五、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二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
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
六、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三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4)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①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②③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②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第五篇: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婉约-----隽永-----朴素自然----屈原— 王安石— 李商隐— 李清照— 陆游——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王维—— 辛弃疾—— 杜牧—— 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例题1 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 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 之态,用 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步骤三,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 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 形象。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第三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步骤一)这种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分水岭 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3分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