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0: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第一篇: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训练五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倒爷 俘虏/掳掠 非难/难免 ......

B.蜕化/褪色 蹉跎/嗟叹 果脯/胸脯 ......

C.炽热/炙烤 诀别/联袂 创伤/开创 ......

D.歼灭/悭吝 犒劳/蒿草 押解/解差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广州珠江西堤码头勇救落水青年陈永标而壮烈牺牲的武警英雄郑益龙在面对他人危难时,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大爱、至善。那份对道义的耿耿忠诚,是不容臵喙的。从落水者跌入江中,到被郑益龙跳江抱住的瞬息之间都体现了他对救死扶伤的义无反顾的人品,我们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的事迹感动了南粤,感动了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字也会像其他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刻进人们的心底。

A.耿耿忠诚B.不容置喙

C.义无反顾D.肃然起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发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D.著名作家梁晓声依然以执着的态度,直面转型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痼疾,字里行间灌注着作家深沉的“醒世”“忧世”“劝世”。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____________,无论如何斗转星移,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④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⑤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④①②D.⑤③①②④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三、古代诗歌阅读(21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 该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

(1)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蝶恋花

陆 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

②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 ①本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①鹧鸪天·化度寺作

②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③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注] ①化度寺:杭州一寺院名。②红衣:指莲花。③阊门:苏州西门,吴文英早年居于苏州。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栖鸦常带夕阳还”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梦窄,水天宽”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解析] A.dào/dǎo,lǔ,nàn/nán;B.tuì,cuō/jiē,fǔ/ pú;C.chì/zhì,jué/mèi,chuāng/chuàng;D.jiān/qiān,kào/hāo,jiè。

2.B [解析] B.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应该用“不容置疑”。

3.C [解析] A.搭配不当,“发扬”应改为“发展”;B.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宾语残缺,“灌注”缺中心语“之心”。

4.C [解析] 和画横线前的“不仅”能够连贯的是⑤和①,但因为①句后有“这种感觉”,前文没有照应的语言,所以只能是⑤,在语意上接⑤中的“永恒的普世价值”后的只能是③,然后④中谈的“心理状态”和③紧密相接,④中的“不但”和①中的“还”连接紧密,②中“这种奇妙感觉”与①中的“这种感觉”相照应。

5.(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3)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4)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6.(1)树干高大,枝叶繁茂,(1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2)词人通过长夜漫漫,孤枕难以成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2分)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去国怀乡之情。(2分)

[诗词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像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7.(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后,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诗词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离开南郑入蜀以后所写的。上片写对南郑戎马生活的怀念,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开头一句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第二句承前启后,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

下片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含有想归隐江湖的意思。“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抱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中的“悔”字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用“悔”字表现得更婉转。

8.(1)表达了作者怀乡思归的孤寂之情。(1分)通过描绘化度寺傍晚所见的夕阳余晖、归鸦等景致,营造出凄凉感伤的氛围,并且以“鸦归”反衬人“未归”,增添了作者怀乡思归的孤寂之情。(2分)

(2)“窄”写梦之短促,与水天“宽”形成鲜明对照,家乡天长、水远,而乡梦更加显得短暂。(2分)通过虚实结合和对比手法,突出了思念家乡而又有家难归的惆怅之情。(2分)

[诗词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上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表达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一句中,“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帖:“生”字把“凉”归功于“月”,使月色倍觉怡人。这两句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的情景,又像两幅画。

下片“乡梦窄,水天宽”中“窄”字写梦,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也表惆怅之情。“吴鸿好为传归信”,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

全词以写景为主,使要表达的情味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神韵悠远。

第二篇:诗歌鉴赏常见基础知识

诗歌鉴赏常见人物形象

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附录:常见诗歌物象

(1)明月——引发离情别绪,抒发思亲思乡之愁。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杨柳——哀伤离别,思念亲人。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与“留”谐音,赠柳即有相留之意。诗中表达作者不忍离别的伤感之情。(3)衰草、枯叶——渲染萧索、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忧伤愁苦的心情。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松、菊、梅——坚贞高洁,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质 A、松:意志坚强、不向权贵低头

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B、菊:隐逸、坚强、高洁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梅:意志坚强、不向权贵低头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有暗香来。”

(5)梧桐、杜鹃、猿鸣——凄凉悲伤的象征 A、梧桐:悲凉孤寂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用梧桐和细雨烘托了作者寂寞悲凉的心境。B、杜鹃:悲伤、哀怨、思乡

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猿鸣:悲伤、哀怨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6)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离愁。或代替书信

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在古代诗歌中往往以特别的景物传达固定的情意。比如:

(1)寒蝉的悲凉凄厉——身世悲惨,鹧鸪的别绪离愁——思念友人,长亭折柳——送别友人

(2)故乡月——思乡,松风山月——隐逸,中秋圆月——相思情苦(3)江湖 扁舟 月落 乌啼——羁旅愁苦

(4)风雨 落花 双燕 孤飞 重阁 玉枕——闺怨情

(5)梦后 酒醒 烟柳 断肠 寒雨 斜阳 残烛 啼鹃——悲欢离合之情(6)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

语言风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时间的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

10、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三篇: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

板块一 鉴赏“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準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 ①本诗作于约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③清渭,指渭水。(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

(2)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得极妙。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②“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表现出诗人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慈姥矶 何 逊①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 ①何逊(?—518)南朝梁诗人。今山东郯城人。

★(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合”“浮”两字用得传神。“合”字写出了近岸被江沙包围的景象,“浮”字写出了远处山峰连绵、烟雾漂浮缭绕的景象,两字都用动词,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富有动感,因此形象传神。

(2)表现了思乡之情。诗人傍晚送友人,看到江畔夕阳、暮霭沉沉的景象,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当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自己却不能回归,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思乡的悲哀之中。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瀑 布 [宋]石延年

飞势挂岳顶,何时向此倾? 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万丈寒云湿,千岩暑气清。沧浪不足羡,就此濯尘缨。①

【注】 ①语出《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屈原遂去,不复与言。”后用“濯缨”指避世隐居。(1)全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颔联写瀑布,所用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请举两例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此地雄浑遒丽的瀑布、清凉幽雅的环境的钟爱之情,以及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挂:点明了瀑布所处位置极高,瀑布之水从山顶直下,整体美妙入画。倾:写出了瀑布水量极为充沛,水势峻急,极为壮美。垂:写出了瀑布之水来势高远、柔美、流丽。落:极写瀑布声响充盈天地,景象雄奇壮阔。

板块二 鉴赏“炼句”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炼字的角度:“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②修辞的角度: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②尝面③收新茧。

【注】 ①夷犹:犹豫迟疑。②看看:即将。③面: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1)简要分析“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旨是否相同?请概括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将画舫拟人化,它为“湾百转”而迟疑犹豫、行动缓慢,其实是写作者在船中的心情,把船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流连美景不急于行舟的情感。“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如此美景,令人喜爱留连。由此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对远近并不在意的心情,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2)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但这首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和农事的井然有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陆游的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的盛情和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蕴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板块三 品味语言风格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

(2)①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语言

诗歌鉴赏之语言

第一讲诗歌的语言种类

诗歌的语言从内容上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四类。

1、意象语言

诸如菊、松、燕、雁、云、雨等出现作者笔端,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借以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语言。(见上章附表)

2、情感语言

它可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显性语言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毫不隐讳,直接抒情,如“哭”“笑”“哀”“悲”等;隐性语言则委婉含蓄,引而不发或引而待发,如“冷”“凉”“凋”“荒”等。

例: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⑴,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⑵,何年致此身。[1]

注:⑴灞(bà)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⑵郊扉:犹郊居。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作品鉴赏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的首句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第二句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3、象征语言

有些诗句作者赋予它表面语义之外的另一种特定的语义,或全诗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某些人生思考。以说理诗居多。

例:观书有感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特定称谓语言

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称谓性的语言,来特指某种特定的语义。在古诗文中运用很普遍。指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特定称谓、典故。(参照“意象”)

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0、幽默讽刺。指诗歌创作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诗歌举隅: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歌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第五篇: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类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 事近[注]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注】 本词写于作者五十四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映”“蓑”二字的巧妙之处。

解析:“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蓑”字勾连“新绿”,新颖别致。

答案:“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忧”。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都体现了“忧”。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 下 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第二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沉眠。第三句写酒醉醒后已是深夜。第四句“赏”字,既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故本诗的“诗眼”为“醉”字。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将其拟人化,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态,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解析: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增强韵律和表达效果等。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答案:这两个叠音词的使用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厂的样子。同时,叠音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炼句类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注]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 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监。

请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以诗中的重要语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分析后可知,因“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故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①情景交融。“急雪脊令相并影”,表面写大雪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实则比喻兄弟患难与共。“脊令相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惊风鸿雁不成行”,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比喻兄弟离散。“急雪”和“惊风”,写前路的**险阻,也暗指经历的沧桑岁月。诗人以鸟喻人,语意双关。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 陆 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注]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注】 九环宝带:指佩带此种“宝带”的权贵。

诗人对于“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一句颇为得意,请赏析此句。答案:运用比喻,化虚为实。酒能消愁常见,诗人却以雪喻愁,以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为比喻,生动形象。用“雪”把“愁”与“酒”连接起来,更显新奇。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 江 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

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 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三、语言风格类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而是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含蓄;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题组二 综合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答案:“随”即“跟随”,此处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喜悦、自得之情。“着”即“附着”,此处写斜阳照山树,既映出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的盎然,又含蓄地表现出人行山中愉悦的精神状态。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墨 萱 图 [元]王 冕

灿灿萱草花①,罗生北堂②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注】 ①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②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1)简要分析诗中萱草花这一意象的特征。

解析:先根据诗句说出“萱草花”的外部特点,再结合整首诗找出它的比喻义“母爱”。

答案:①萱草花,光彩耀眼,在南风的吹拂下默默地吐露着芳华,有忘忧之意。②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

★(2)结合全诗赏析“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解析:赏析要从手法和表达效果(情感)两方面来考虑,“举头”是细节描写,“愧听”属于心理描写。结合整首诗从母爱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手法:细节描写,“仰望云林”;心理描写或直接抒情,“愧听鸟语”。②情感: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3.(2016·洛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夜歌 三更月①

[宋]贺 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 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月夜庭院思妇图:三更之夜,月色皎洁,中庭梨花在月色的辉映下更加洁白,闺中少妇,思念游子,夜不能寐,听到杜鹃声声哀啼,更是情不能胜,哀伤不已,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闺中少妇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

★(2)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作者赋予无情的陇上之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似乎它们也为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所感动,发出呜咽哀鸣之声。作者融情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闺中少妇与恋人离别后,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4.(2016·中山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 马 塍[注] [宋]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1)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或说: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日三首(其二)高 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②。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 ①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②蛩:蟋蟀。螿(jiāng):蝉。★(1)本诗首句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试分析“衔”字的神韵。

答案:“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无形的秋具体化(或形象化)了;仿佛是长长短短的小草伸长脖子衔住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后两句。

答案:后两句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曲曲弯弯地爬过墙头,好像是去殷勤慰问邻家。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作者满腔的感激之情(或对村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载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训练5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板块一 炼字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寒 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

    诗歌鉴赏训练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是他的友人。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推荐五篇]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 一、诗歌的表现手法1、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用典、烘托、抑扬、照应、铺垫、衬托、白描、象征、寄寓、以景结情、即景......

    诗歌鉴赏5(教师)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 王安石— 李商隐— 李清照— 陆游—— 杜甫—— 白居易......

    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讲课用) 热身练习: 下列诗词中黑体的字各有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

    诗歌鉴赏之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之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吉振峰 2015年3月31日 16:59 经典题例(一)炼字题 1、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