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谋变寻发展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谋变寻发展
2013年以来,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从为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中寻找出路,一个扎根农村、立足农业、为农服务的供销社合作回到了百姓身边,成为和谐迁西、美丽迁西、实力迁西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谋变
思想做先导
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作为迁西县最老的共有制企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曾一度跌入低谷,陷入困境,也渐渐淡出了乡村居民的视野,淡出了城乡大市场。面对此现状,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人重新寻找定位,从2000年起,利用8年时间,对全系统12家企业进行了内部改制,‚变现资产、变换身份、企业重组‛全系统1800人转换身份,打破了长达50年的铁饭碗,成为社会自然人。
2013年初,在乡镇工作了近30年的张海林任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他深知农民群众在盼什么、在想什么,他提出‚供销合作社只要还有阵地,还有我们供销合作社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大旗就永远不会倒下。‛张海林就此发出了‚为三农服务‛的进军号令。他通过下基层搞调查,访农户问心声,与农民打成一片,带领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为农民供物资,传技术,开展‚农超对接‛组织农民抱团闯市
场,全年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从服务‚三农‛入手,权利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迁西县供销合作社踏上了新的征程。
求变
体系强支撑
服务‚三农‛,扎根城乡,就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此,迁西县社把农资作为经营的重要商品,在商品采购过程中,严把进货质量关,坚持‚四不进、四不销‛原则,即技术不达标、不是优等产品的、不是名牌产品的、小厂家商品不进不销,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资市场,确保农资产品的质量;全面推行连锁配送,积极发挥以农资公司和40家农资连锁店为主的农资供应网络作用,广泛开展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公约、统一宣传、统一市场监督管理‚六统一‛服务,确保农资商品供应充足到位。农忙季节,县农资公司和各农资连锁店出动送货车,积极开展送货到农家、到田间地头的优质服务活动。同时,在固定门店广泛开展延长营业时间、啥时用啥时供、拆整卖零服务。新集镇石庄子村村民白贺青颇有感触地说:‚我家种植的玉米,比往年增产达到20%。县社开展送科技送农资到村,不仅化肥保真,价格便宜,更主要的是通过现场讲解、传授技术,使我们科学用肥实现了增产增收。‛如今,当年的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所不同的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发展
路径,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
本着送科技、送服务上门的原则,迁西县社组织下乡服务小分队,为农民送去鉴别伪劣化肥、科学施肥、使用非碘的危险及科学食用碘盐的科技知识,并现场为农民传授板栗修建、嫁接等技术,尤其‚压冠控高‛修剪法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板栗生产‚大小年‛问题,促进了板栗高产稳产。魏庄村村李荣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县社组织的办板栗的修剪技术培训,使用‘压冠控高’修剪技术后,板栗个粒达了,产量高了,收入增加了,增产达到了20%。‛
与此同时,该社还积极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机板栗生产、科学养鱼、花卉栽培等各类实用性技术培训班50余期,参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深受百姓欢迎。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聘请重庆、秦皇岛等地有机肥厂的展业技术人员,培训板栗有机肥的使用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生产素质。县农合联还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多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产品经纪人、经济管理师、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等培训班,参训了人员达到3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经营者营销水平。
善变
合作打基础
‚合作‛是供销社合作发展基本原则,迁西县社还紧紧抓住‚合作‛二字,密切联系农民和链接城乡市场,积极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方面发展作用。在服务‚三农‛过程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集聚服务合作,创办了《迁西合作经济资训》会刊,建立了迁西农合网,及时传递信息,传授经验,推广产品,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政策、科技、经济信息等服务。同时还发挥网络优势,扶持企业大力拓业务经营,广泛推行电子商务,开展网站销售,扩大营销市场范围。
供销合作社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先后参加廊坊、北京、唐山、玉田及海南、湖南等全国性的‚农企‛、‚农超‛对接展销展示活动,30多家专业合作社,展开12大类、60多个农产品品种,销售总额达40多万元。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张大胡子鲜板栗、板栗仁荣获奖金。同时组织具有标名品的专业合作社进超市洽谈活动,有80多个产品先后打入瑞莎、金客隆、华盛等100多个大、中超市。依托中国迁西栗花节这一品牌,县供销总社还组织专业社三次进京考察,邀请商家来迁现场观摩,通过农超面对面洽谈,最终与北京华联、北辰超市、唐山农产品销售公司达成了5000多万元的产销协议。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迁西县社不断强化品牌建设,积极组织专业社开展讲诚信,创品牌活动,组织栗农走绿色和有机生产之路,先后通过了5万亩板栗、2万亩核桃、2万亩杂粮基地的有机认证。通过产品展示,比质量看优质,比品牌看名优,比包装看精致,已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29个,有5个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有6家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获得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33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市级示范社,2家被评为省级青年示范社,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十佳专业社,该社开发的林菌间作生产模式被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做了详细报道,在全国宣传推广。从而大大提升了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
在供销社组织的引导下,全国发展各类专业社达到107家,入社社员达到2万户,组件了全国第一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帮助老区村发展专业社10家,产品覆盖率达到100%,为帮助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办不了、办不好的事,使农民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全县专业合作社销售各种农产品达到5.1亿元。农民们高兴地说:‚供销合作社还姓农,为农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第二篇:合作社发展思路
涟水县依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发展思路与规划
至涟水县农工部:
我们年轻人想创业,但是创业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机遇。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选择了农业。2008年9月份开始,我们对国内多省农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我们先后在安徽阜阳,亳州,凤阳、山东济宁,菏泽、河北保定、北京周围、河南项城、商丘、信阳、湖南益阳、岳阳、长沙、广东东莞、江苏灌云、沛县等地区进行蹲点了解考察,对养殖业、种植业进行了认真学习、分析与研究,并亲自参与进去与农户同吃同住,共同劳动。通过渠道对荷兰(郁金香栽培、销售)、泰国(农民大米种植、销售)以及美国(农场)的农业模式及管理进行了解。
我们慢慢摸索适合我们的农业发展思路寻找机遇。
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乡村密集,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乡镇农业经济实体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现代市场条件下产品竞争。农业生产资料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宣传涉及环节多。个体农民观念保守,信息、技术获取渠道单一,产品数量有限,在整个农业经济链条中处于最低层,且没有主动权的地位。农户只有通过横向合作才能有出路。
农村不缺土地,不缺人,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竞争观念。风险不在市场,风险在农村落后的保守观念。农村的保守观念与城市激烈的市场竞争观念之间的巨大落差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机遇。
我们结合国内目前的现实状况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用我们年轻人的执着与热情来摸索我们的模式。
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思路是:组织农户、服务农户、民主管理(培育农户观念意识)、人人平等,合作种植,共富共赢。
我们的试点操作原则是:按部就班,精确积极管理(减少试点期间的风险)。我们的路线是:土地种植互助合作(零散农户独自种植)与土地种植股份合作(土地按要求大面积整合)。
我们的心态是:实干获取信任,交流去除偏见。
一、土地种植互助合作
以身作则,深入农户家里交流沟通,宣传合作精神,培养合作社带头人,引导农户自愿入社,让更多的农作物种植户入社。
农业生产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如何能购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是每一位农户年年思考的问题,却又无法撼动农资市场销售法则。主要原因是农户多,不团结,没有合作意识。对于农资生产厂家来说,如何让农户直观的、科学使用自己的农资,让农户切实信任自己的农资质量,占有稳定的市场,是每一家农资企业负责人的愿望。当下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模式,被代理商绑架,利润是中间商的唯一目的。
了解市场,就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市场。我们首先筛选信誉好,生产工艺技术先进的企业,去洽谈合作。我们所接触的企业,都非常认可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将代理商的角色彻底抛弃,我们做农户与厂家的纽带,通过打造农业生产服务,来服务企业与农户。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农户提供优质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其次我们整合厂家的生产资料使用技术,整合社会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最后统一收购农户间种植生产出来的粮食(粮食质量上,统一种植管理完全比个体农户不规范单独种植出来的质量好),卖出好价格,让所有合作成员受益。
与企业合作,直接向农户提供服务。与农户合作,直接面对市场销售。这就是我们合作社最基本的发展思路。农户越多,市场越大,不论是对企业、对农户、还是对我们合作社都是好事,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我们进行市场采购的话语权和论价资本。
农资企业保质量、合作社保技术服务,农户种植保产量、保安全。
涟水县原农业局副局长薛辉云老师与河网老农技站长助力我社发展,协助我们做农户思想工作。
二、土地种植股份合作
土地种植股份合作是我社发展的最终目的。现实中,年轻人多数离乡在外工作、学习,丧失农作物种植技能,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逐年老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关系已经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已经迫切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粮食安全与目前农业生产模式的矛盾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阶段。稳定是农村发展的必要前提,求稳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求稳怕变,又要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合作社必须以其独特的位置来带领老百姓从容面对市场的挑战,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落后,不拖后腿。市场是平等的,农村有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的位置。不论工业还是服务业,都离不开农业,离不开粮食生产。
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让我社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位置,清晰的告诉我们的发展方向。目前我社有众多农户和土地,把土地进行资本作价,农户根据自己土地数量持股,种植成本再进行股权量化,由合作公司出资,这样就形成了 土地+资金 的完整种植模式。合作社作为第三方,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的农业种植生产队伍:计划一批、执行种植一批、收获交付一批。
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计划经济在农民心中依然根深蒂固,不良商贩在农村欺骗老百姓给商业诚信问题留下阴影。农业文化的求稳心态,完全用市场理念开发农村,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目前环境还不是很理想,个别农户还是瞻前顾后,影响整体农户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公平的合作原则,由农户自愿选择分配模式。
第一种分配方法:保底加权法
在现有条件下对农户有个保底承诺,设定一条标准线,在标准线内让农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农户必须放弃一部分分配权力,安标准线外,农户可参加二次分配,但是分配比例相应减少。目前的方法是:一年两季作物,年总产1800斤作为标准线。1800斤内,不论收获多少,农户确保得700斤粮食,超过1800斤以上部分,农户得30%。这样就可以解决农户收入增长问题,让农户在合作中逐渐在利益中了解市场。
薛辉云老师在河网花桥大队部向农户讲解水稻病虫防治
第二种分配方法:股权分配法
农户土地按亩计算操作。其中土地占70%股权;种植成本占30%股权。土地与种植成本为共同资产,互不侵占。年收获后,扣除种植成本,土地依然属于农户,净利部分按照股权多少分配。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薛辉云老师在我社土地种植股份合作试验田查看苗情
我社所有的操作均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前期试点阶段没有去找行政干部组织洽谈,完全是以合作社名义到农村深入与农户交流后,达成的协议进行试点的。因为涉及的操作层面多,人员多,所以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来完善这个模式。
农业生产环节中,自然因素制约很大。我们第一批试点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的问题。2014年4月份,我们与河网花桥村达成土地股份试点协议,种植水稻试点。按照计划育苗、种植顺利完成,但是关键时刻农业用水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地块严重缺水。其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河有水,却无法调水上岸。有水田块,农户满意度达到我们预期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对农户前后观念的变化,我们深信,我社完全可以做到我们预期的任务计划。
目前我社农户已有五百多户,结合农户家庭小青菜自给自足的现实,我社计划组织农家小菜园工程。组织利用农户门前三分菜园,把农户吃不完的蔬菜统一收购往南京输送,整体论证工作已接近尾声。通过建立销售渠道,我社的主产粮与杂粮的销售出路就会多条选择。投入成本小,社会效益可观。
涟水县依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4年8月28号
第三篇:河北省发展分析
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本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邢台、邯郸素称“冀南棉海”。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本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河北还是我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唐山秦皇岛是主要中心。本省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主要煤矿有开滦、井陉、峰峰等多处,产品部分输出国外。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组成了河北南网,还参加组成京津唐电力网(即河北北网,含省内的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秦皇岛及京津)。传统手工业品有曲阳石雕、马鞍、易水砚等。2008年全省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18.1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年初收入计划的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6.2亿元,同比增长12.5%,超过年初收入预算5%。2009年,全省税收收入完成839.3亿元,同比增长12.1%,超过年初收入预算1%,主要是营业税和其他地方税超收;非税收入完成226.9亿元,同比增长14.2%,超过年初收入预算22.7%。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70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第四篇:河北省邢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河北省邢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2013年07月24日来源:河北省邢台市工商局
受中央鼓励扶持农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河北邢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户,同比增长277.45%,新增出资总额193927.70万元,同比增长536.33%。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23户,同比增长72.37%;出资总额652502.17万元,同比增长155.84%。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有的准入门槛低、出资方式活等特点,吸引了广大涉农企业、社团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上半年,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户,平均每个工作日登记10户,居各类市场主体发展速度之首。
二是个体规模大。上半年,新增的12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达193927.70万元,平均户出资额达到152.46万元。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911户,占总户数的43.21%,其中:100—500万元的1550户,500—1000万元的267户,1000万元—1亿元的94户。
三是经营领域宽。基本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业、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信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农产品运输、储存为辅的合作社产业链条。
四是参与对象广。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达12796户,既有农民成员,又有非农民成员,还有企业单位。从成员数量看,50人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85户,占96.88%;50--100人的74户;100—500人的59户;500—1000人的3户;1000人以上的2户。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分局多措并举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良性发展
2013年07月03日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商局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赛罕区分局立足工商职能,积极引导农民走产业合作道路,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优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举措。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支持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提供各项便民惠农举措。向申请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咨询、受理、告知、审查、发照等事务一站式服务,提前介入,主动上门,现场办照,对名称核准、章程起草、申请材料等进行全程指导,本着简便易行、方便农户、服务发展的原则,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帮扶。开春时节,联系农业技术部门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组织培训,效果良好。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形式规模经营。支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使用权作价出资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分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6户,入社成员总数1334人,出资总额13027.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6%、18%、22%。培育涉农行业协会4个,指导农、企签约订单合同约120份。
三是解决融资困难,增强经营活力。重点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积极联系银行,通过“银企对接”平台,向银行择优推荐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同时综合运用信用评价、合同帮扶等职能,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信用担保、质押融资等融资渠道。积极与赛罕区政府协调,给予宝丽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政策、资金支持。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助推营销潜能。积极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商标+农户”、“合作社+自办企业+商标+基地+农户”等商标带动模式,加大涉农产品商标注册和涉农龙头企业著名、驰名商标争创力度。建立商标资料库,定期联系,密切关注,适时发展。目前,“连威”小金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连威”小金瓜已申报地理标志商标。
五是畅通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牵线助推农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学校和机关食堂
等的产销对接,鼓励发展订单蔬菜,社区超市直销等形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路,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走进各大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对昌祺生态养殖合作社协调区政府给予设立屠宰基地,以解决屠宰难和销售难问题。
福建漳州漳浦县局推行“五联”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06月15日来源:福建省漳州市工商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目前,该县已形成水果、水产、花卉、蔬菜、畜牧、食用菌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漳浦县工商局积极推行“五联”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2家,注册资金3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已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致富。
合作社主要创办模式:一是联户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二是联市营销,与国内外大型超市实行“农超对接”。三是联银融资,在省内首创花农互助贷款、钢制渔船合作贷款,开发投放海产养殖、淡水养殖、蔬菜种植等合作基金担保贷款产品。四是联智创牌,成立“漳浦县品牌协会”,引导知名企业、地理商标企业进驻,提升漳浦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五是联动服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站,推行信息咨询、市场开发、企业融资、招商引资、项目促进、生产经营、政策培训等便农服务。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