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活动与设计测试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设计》期中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20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
1、我国在_______年建立第一所幼儿园。
2、幼儿园课程的四种典型定义为:幼儿园所设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程内涵不可缺少的3个方面是:课程作为________、课程作为________________、课程作为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三次,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50至70年代、_______________。
5、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其中虽然对课程内容和实施划分没有做统一的规定,但划分了五个领域进行举例,这五个领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他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____________。在早期与陈鹤琴一起并称为 “”。
7、《指导纲要》体现的基本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幼儿在园的活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___________、趣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____________、创造性原则、全面渗透性原则。
二、选择题(20')
1、课程具有几种典型的定义,以下不属于的是()
A、学习科目或教材B、培养人的计划C、一切学习活动D、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西方曾出现过许多课程模式和有特点的教育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A、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B、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伊斯科普课程
C、以上两项全是D、只有B选项
3、“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这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A、1979年B、1956年C、1968年D、1988年
4、陈鹤琴将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称为()
A、“五指活动课程”B、“活教育体系”C、“整个教学法”D、“做中教,做中学”
5、“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一直在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这是在遵循什么原则()
A、发展适宜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开放性原则
6、作为带班老师一般要能够制定以下几种工作计划()
A、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
B、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C、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D、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7、以下是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中是属于实践类的是()
A、游戏法B、描述法C、范例法D、演示法
8、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
A、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B、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C、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D、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小结部分、结束部分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手段的是()
A、游戏直观、操作直观B、电化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具直观D、动作直观、实物直观
10、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教育活动评价B、幼儿发展的评价C、教育设施评价D、幼儿听说能力的评价
三、判断分析题(10')
1、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导。
2、健康就是身体无疾病。
四、简答题
1、《指导纲要》中幼儿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什么?(5')
2、幼儿园健康教育一般包括哪些内容?(5')
3、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4、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是什么?它们分别是何时颁布的?(7')
5、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和步骤是什么?(8')
五、设计题
活动设计并写出教学方案,并说明适用年龄与设计意图(从备选题目中任选1个。每题30分)
1、男孩和女孩
2、户外体育活动
3、不能乱吃药
4、散文:月光长廊
5、儿歌:小熊过桥
6、主题谈话“假如我是超人”
附资料:
月光长廊
月亮在空中慢慢飘荡,把亮光撒向大地。
月光下,长廊闪着白光。小老鼠在月色中闭上眼睛,轻轻地吟着诗句:“吱……吱……”
小老鼠的声音沿着长廊飘去,长廊的尽头响起柔和的回声:喵——。
哇,是猫!小老鼠想逃走。
是小猫在月光下跳舞的模样,好像在告诉他:跳吧,跳吧,别惊动了这美丽的梦。突然,“呱!”的一声,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是青蛙在喝彩。
不过青蛙立即止住了——他觉得自己的声音太响了,打破了长廊的安静。
青蛙用小棍子敲着廊柱,廊柱立刻响起叮咚的琴声,小猫和小老鼠伴着琴声跳起舞来。
巡夜的小狗在长廊外看到了这一切。他做了一件平常绝不会做的事:采下一朵玫瑰。月亮
月光下,长廊里,大家盈盈地舞着,那朵玫瑰已经插到了小猫的头上。
早晨,园丁来了,他看见长廊上那么多脚印:“哦,那些小家伙昨天又来捣乱了。”
他不知道,小家伙们昨天玩得多开心呀!
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劳,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人脑的发展与婴幼儿学习
婴幼儿阶段处于脑神经网络形成至成熟的建构期,由此形成个体发展中的关键期。婴幼儿阶段人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良好而积极的教育环境对人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
强调:强化
观察
(二)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
儿童的学习潜能与情感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学习的目标是让儿童更好的感受自己,接纳自己。
强调:接纳
鼓励
挖掘
(三)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体对整个学习情境中失误关系的整体认知与了解。
强调:意义学习
探索学习
激发内驱力
(四)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知识是每个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时间而不断生成的。
强调: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一.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皮亚杰关于知识的分类(1)社会知识(2)物理知识(3)数理逻辑知识 2.皮亚杰的主张
(1)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
(2)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鼓励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
二.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
1.强调知识是由个体建构的,但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2.强调社会交往对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
3.强调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个人活动。
4.强调良好的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他提出“鹰架教学”理论,即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外部支持的过程。(老师提供外部的环境支持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社区、家庭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合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的过程;他也 1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整合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充分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育途径与形成、结合多种领域内容,发挥多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而构成教育活动系统。
(二)生活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当立足于儿童现有生活,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环境,让儿童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
(三)趣味性
学前儿童好奇,好模仿,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活动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充分考虑其趣味性。
(四)动态性
活动目标与内容等,随时随地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调整;活动形式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活动环境表现为不断调整、修改构成与再构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门研究儿童学习和促进儿童学习的应用性学科,是关注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如何为儿童提供学习前的准备、如何引发儿童探索性学习、如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材料、如何合理而科学的介入和调整儿童的学习过程等一系列环节和技术。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点(基本特征)p10~11 1.技术性 2.创造性 3.广泛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一)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儿童发展(二)引发教师思考、选择性为策略(三)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p14~16 1.2.3.4.发展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双主体: 渗透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1)目标的开放、灵活和适时调整。(2)内容的开放、丰富和多元。(3)形
式的开放、多向和灵活。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活动目标的涵义 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它是最为具体的目标,也是各教育领域目标的下为概念。
幼儿园目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幼儿园保教目标(体、智、德、美)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幼儿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了解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
健康领域的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科学领域的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社会领域的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语言领域的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艺术领域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目标体系确立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体现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
3、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帮助。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悲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所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生成性目标
指向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用满足、培养、激发等词表达。
(三)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事先无法预知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目标案例分析)详见第六章
1、可操作性:
2、统一性:
3、整合性:
4、指向性:
5、针对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
(一)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
(二)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
(三)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的主张
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幼儿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4、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一)从兴趣入手
(二)从经验入手
(三)从教材入手
(四)从联系入手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 幼儿园环境的涵义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他是有幼儿园的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认识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P62
(一)全面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二)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使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1、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布置活动的需要。
2、教师要指导幼儿的环境布置活动。
3、教育可引导幼儿欣赏环境布置。
(三)可变性原则:
1、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可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2、不知的环境内容并非固定不变,应随活动主题、节日、季节等变化
而变化。
(四)安全性原则: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经久耐用;设施设备应固定在地上,以免翻到。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P66
(一)行为指向:行为指向的幼儿园,即通过有目的的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如:在洗手间的墙上用图片展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在楼梯上用小脚印提示有而上下楼梯要靠右走等等。
(二)认知指向:认知指向的幼儿园环境,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求知欲望、拓展幼儿知识等为目的的环境创设。
(三)社会化指向:社会化指向的环境,供幼儿、家长、教师、社会公众观察和交流。这类环境布置的目的是构筑互通平台。如:家长公约、家园之窗、为家长优质服务项目、收费公示、幼儿园园讯、师生伙食展示等。
(四)健康指向:健康指向的幼儿园,创设安全、温馨的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五)视觉指向:指向幼儿呈现具有美感的环境。即色彩和谐、形象具体、布局合理、具有美感。
(六)文化指向:实现幼儿园自身的园所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1、室外环境的创设
2、室内环境的创设:(1)教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2)走廊和楼梯的空间环境创设
(3)餐厅、洗手间的环境创设
教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1、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
2、观赏性创作和操作性创设
3、填充式创作和满幅式创作
4、纪录是创作和展览式创作
5、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两个部分,第五章p128什么是儿童观,正确的儿童是怎么样的?)
1、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师幼之间的交往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核心。
(一)师幼互动的作用
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人格等诸方面的发展,以确保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这一育人目标的实现。
《纲要》中关于师幼互动的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即使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是有互动。
2、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
3、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二)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正确的儿童观:
(1)幼儿是独立的、自主的
幼儿具有主动探索以求得发展的特性,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超越成人的预料,教育者应当支持幼儿自主、独立、主动的学习和游戏,是他们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是真实的、感性的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真实而充满童趣的感性世界。教育者应当让幼儿通过真实的情景、真实的生活进行体验性学习,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事实与规律。(3)幼儿是能动的、创造的
幼儿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是互动交流与积极建构的主体。教师应让幼儿在主动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性的表现中实现和体会成功。
2、教育观
(1)正确处理教师权威和儿童权威的关系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身份,承担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保护、引导和一定的教育责任,确立教师的权威有它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有幼儿是独立的、自主的、他们身上蕴含能动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自觉减少权威意识,“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正确处理好教师主体和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活动目标设定、内容方法选择、过程形式思考的主体;幼儿是积极参与与活动并建构相应知识检验主体。
3、教师的教育能力
(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4)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
(一)、幼儿园资源
(二)、教育对象资源
(三)、教师资源
(四)、儿童家庭资源:(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五)、社区资源:(1)社区中自然能资源的利用
(2)社区中人文资源的利用
(3)社区中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
(4)幼儿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名词解释)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运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使幼儿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
2、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
4、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一)自主性
(二)开放性
(三)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探究主体从儿童经验出发
(二)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环境、条件给予支持
(三)探究过程中注意观察、倾听,与其合作交流,为其搭建支架。
(四)探究结果:已形成性评价为主
什么是合作式学习
儿童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育技术。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特点
1、合作式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
2、合作式学习是以合作性互动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活动
3、合作式学习是以共同目标达成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4、合作式学习师以团体成绩为奖励和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
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促进儿童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促进儿童自学、乐学。
3、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是有关系。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1、异质成员的分组
2、给予儿童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必要的活动空间
3、活动所需材料充足、小组成员均有材料可以使用
4、互赖行为的鼓励与支持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情境性
2、亲历性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学习情境的设计:真实性、模拟性、社会性
(二)、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宜性、意义性、挑战性
(三)、活动评价的设计:过程性、持续性、开放性
接受式学习的含义: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建立在意义学习基础上的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幼儿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2、经济一行,便于开展。
接受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确立与把握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内容
(二)遵循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活动手段与形式,拓展儿童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1)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2)灵活处理“抛球”与“接球”的关系(3)灵活处理角色身份(4)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二)主导性原则
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
(三)针对性原则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一)激励式互动策略 含义:指教师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的持续性活动而与幼儿进行的互动行为。
1、情境感染: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感染去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
2、语言催化:教师应当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
3、情感分享:教师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追随式互动策略
含义: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幼儿,在观察分析幼儿的基础上与之展开有效的互动,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
1、环境创设
2、变换调整
3、耐心等待
(三)挑战式互动策略
含义:在“质疑”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平台,就能够进一步的推进幼儿的问题解决和思维发展。
1、问题质疑
2、启发思考
3、推动深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策略
*
(一)观察 含义:指教师借助于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运用一定的方法捕捉发生在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各种信息的过程。意义:
(1)观察时了解幼儿的窗口。(2)观察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如何实施观察:
开始阶段——观察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阶段——解读幼儿学习情况,确立教育活动策略 结束阶段——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后续活动的愿望等
(二)导入
1、激趣导入
2、游戏导入
3、情境导入
4、问题导入
(三)提问
1、启发式提问
2、发散式提问
3、层叠是提问
(四)回应p150:回应的含义,策略:
1、重复
2、反问
3、提炼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含义:
是一个收集教育活动相关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或评价者的立场、观点对活动过程诸要素及活动效果做出衡量、判定或赋予其价值意义的过程。
*对教师“教”的评价
1、统一性
2、整合性
3、针对性
4、操作性
5、指向性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1)(2)(3)(4)适宜性 挑战性 整合性 开放性
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2)有效性
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
(1)(2)(3)(4)相宜性 启发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
通过对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幼儿在各类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兴趣、态度、能力等表现,他对幼儿发展中的真情实录,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反应有二成长的“动画片”
2、组织教育活动的“资源库”
3、架设家园合作的“信息桥”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
1、幼儿的基本情况
2、每月教育活动计划
3、幼儿活动情况记录,包括认知活动,动手能力,艺术活动,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
4、家长对孩子所做的观察记录和家长阅读幼儿成长档案袋后的反馈。
5、幼儿月发展评估。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一般记录方式
(1)、幼儿作品纪录(2)、文字记录(3)、声像资料记录
*对幼儿学习的评价
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幼儿的情感态度
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6、幼儿的学习习惯p158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结合教育内容对儿童肢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行记录和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P154
(一)尊重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全面性原则
(四)情境性原则
(五)个别化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去教活动的设计与指导(Q:请你A:设计和指导全面介绍)
区角活动的基本含义:P204 区角活动是教师提供适宜而丰富的学习活动材料,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区角活动的基本类型
1、“学习性”区角活动:已发展幼儿对客观事物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愿望,培养探索行为,提高探索能力与认知。三个区:生活区、探索区、表达表现区
2、“游戏性”区角活动
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三个区: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 学习型区角活动的设计
一、学习型区角活动内容的设计
1、体现生活性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
2、注重实践性
活动内容能够让幼儿操作和实验
3、结合主题性 活动内容围绕主题活动展开,是集体性学习活动的衍生,是个别化学习活动。
二、学习型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p219
1、丰富性:不同活动内同,投放不同的材料;同一活动内容投放多种材料。
2、层次性: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投放材料的层次不同,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投放的材料层次不同,3、情感性:赋材料于灵性和亲和力,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让他们感到好玩,有趣,从而更自主地投入活动。
4、自然性:最大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作为活动材料
学习型区角活动空间设计
1、自然而流畅
2、立体而生活
学习型区角活动的指导p222
一、对幼儿区角活动情况实施观察
对幼儿区角活动情况进行观察
二、对幼儿区角活动实施间接指导(p226)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的活动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
P237~238
三、对幼儿区角活动实施评价
1、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教师依据活动中观察到的内容,事件,对象等侧重点不同,可进行小组或全班讲评。
2、提点确立的适宜性
选择的提点是重点观察的内容,观察中发现显性问题等,但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选择。
3、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活动的观察知道过程中可逐步构思如何导入,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启发幼儿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教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设计题
1家长资源,让家长参加,2社区资源:把孩子带到社区 年龄阶段,3写设计思路:把活动的优点,对孩子的作用,从学习的角度,特点来设计 4目标:目标的制定是否依照原则
5准备:家长会,机构交流,由谁来做讲解,线路车辆,6活动的步骤:第一步做什么,有什么要求,向孩子做明确的交代,事先提醒孩子,注意事项。
P119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解释侧重点的不同,呈现材料不同
中班角色游戏:娃娃家,剧院,动物园,超市,饮食店,医院
大班角色游戏:气象台,股票市场,电视台,地铁,科学探索,修皮鞋,配钥匙(规则意识强,角色意识强)
小班角色游戏:汽车,娃娃家,和医院,并列主题多个,医院提供材料简单,有角色意识,但意识不强。
同学们:红色部分是上课王老师讲的范围,基本看红色部分就行了!!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活动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科学地设计与幼儿身心特征相匹配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主要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
采用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与类型
2.明确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
3.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采用讲授、观摩、训练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掌握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原则
2.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
采用讲授、训练、模拟操作及实践观摩等教学方法
1.了解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方面发展的特点
2.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3.学会设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教育活动
第四章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
采用讲授、训练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技能
2.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综合运用教育技能的方法
3.掌握新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的策略
四、有关说明
1.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幼教教材的“三学六法”结构已不适应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新需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专门培养、训练幼儿园教师组织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它既包含传统六法(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又增加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等新内容。
2.本课程不仅内容新,时代性强,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首先以讲述为主,用描述性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辅之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设计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既要重视平时的见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的音像资料制作CAI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4.课程的学习应在三学(学前卫生保健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张琳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
1.倪敏主编.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周兢主编.语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慧和主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健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许卓娅主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内容
1.有关理论掌握水平
2.活动方案设计及试讲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方案设计的评价标准:
(1)选题 [5分]
方向明确,主题鲜明。3 分
选题具体,具有实践意义。2 分
(2)活动目标 [5分]
目标清晰,体现教学活动所期待实现的成果。3 分
目标的设定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水平。2 分
(3)活动重点与难点 [4分]
这是体现教育者预测能力的环节。重点与难点可能是同一点,也可能不是同一点。
(4)活动方法 [5分]
所选择的方法要适用于幼儿。3 分
要考虑到大班、中班、小班的不同年龄因素。2 分
(5)活动准备 [2分 ]
要说明本节课需要哪些前期工作或准备的教具等。
(6)活动过程 [25分 ]
要有导入语言的设计。5 分
活动的每一步骤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0 分
(7)活动延伸 [4 分 ]
这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或进一步培养幼儿情操与美感的有益环节,应科学的把握。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中各种类型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不论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还是无计划的、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就教学本身而言,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
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是以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活动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和把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教学活动。
4.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由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是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
6.幼儿园课程:有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广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狭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7.方案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的结构化比一般主题教学更低。组成方案教学课程的一系列方案教学活动,组合成一个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更多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以满足儿童的需要为追求。
8.单元教学活动: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有一系列单元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被称作为“单元”的专题之中。
9.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期盼,也是教育者期盼通过教育活动所达成的成效。
10.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强调“过程”、“表现”和幼儿自主活动,最大限度上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
填空题: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2.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要素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3.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
4.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5.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6.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分为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7.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8.教学活动是教育计划中预定的、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活动。
9.生活活动包括餐点、午睡、盥洗、如厕、入园离园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以大组活动(如班级活动等)、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的方式进行。
判断题: 1.幼儿园课程中包含着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组成成分。
2.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3.一般而言,3~5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5~7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2~13小时的睡眠。
4.午餐过后,要安排幼儿午睡。午睡的时间在夏季和冬季以及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应有差别,一般为2~3小时。
简答题
1.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在假设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3和工作○比较,游戏是一种飞功利性的活动,它更重要过程而非结果,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4游戏伴随儿童愉悦的情趣。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分类?
1按结构化程度分:元结构的活动、低结构化的活动、高结构化的活动和低结构化的活动。○2按学科性质(学习领域性质划分):可以根据编制课程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分成语言教○学活动、计算教学活动、科学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美术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或分成健康教学活动、语言教学活动、科学教学活动、艺术教学活动等。3按组织形式分:大组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个别教学活动等。○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方式?
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其依据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是反映幼儿园教育活动性质的很好标准。
2在对高结构化的恩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应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自○上而下”地根据课程编制者预设的而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去评价教育活动是否能有益于达成课程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1)、幼儿会注意倾听别人说话,能听懂日常用语。2)、幼儿会乐于与别人交谈,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幼儿会喜欢聆听、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4)、幼儿会喜欢学认常见的文字。5.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1)、幼儿会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愿意运用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2)、幼儿会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方法。3)、幼儿会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音乐媒介。4)、幼儿会通过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6.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里?(1)、这类教育活动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2)、这类教育活动主要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较少顾及情感、态度和人。(3)、这类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等难以发挥。(4)、这类教育活动难以传递某些知识和技能。7.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初步认识1~10和零烦人含义,认识和会书写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能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活动和加减运算,等等。2)、量、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初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量,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远近、等,会对一些具体事物进行量的比较,能运用一些自然物(如手、臂、棒、绳)对物体进行自然测量。3)、形和数形结合。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征中的数量关系(如大小、宽窄等)。4)、时间和空间。初步认识早晨、晚上、黑夜、今天、昨天、星期、几点钟等时间概念,能区分上下、左右、前后灯空间方位。8.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1)、幼儿会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愿意自由地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2)、幼儿会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和方法。3)、幼儿会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美术媒介。4)、幼儿会通过美术活动,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9.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成? 1)、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学活动是教育计划中预定的、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活动。2)、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的教育活动,主要是由幼儿在幼儿园的饮食、睡眠、盥洗、如厕、入园离园、清洁卫生等日常生活活动。3)、运动。主要包括户内、户外开展体操、器械运动以及利用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等活动。4)其他活动。除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运动等外,幼儿园的活动还有仪式活动、转换活动、亲子活动,等等。
10.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保育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功能,并使之达成平衡。2)、要具有多样性,要动静结合 3)、既要制度化,又要富有弹性。4)、要顾及各种生态条件。
论述题
1.怎样处理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答:(1)、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事物两类教育活动,处理好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实现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事物最优化结合,为的是使幼儿的自我发展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间达成最佳平衡。
(2)、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成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预设的。处理好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是处理好幼儿生成的学习任务与教师预设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有两个不同层面上额意义,其一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层面上讨论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在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层面上讨论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诶关系。
(4)、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层面上讨论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在设计以个教育活动时如何处理好游戏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诶关系。这就是说,处理好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诶关系,取决于,诶个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之间如何根据活动目标达成平衡,即在幼儿生成与教师预设的的学习任务之间达成平衡。平衡或不平衡,取决于多种因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转移。2.试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方式? 答:(1)、在幼儿园教育活动陈述的呈现形式上,一般没有“活动评价“,但是在教育活动设计者的心目中,一定会有评价该活动的标准(或要求)和方法,反映的是教育活动设计者的价值取向。
(2)、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其依据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是反映幼儿园教育活动性质的很好标准。
(3)、在对高结构化的恩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应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自上而下”地根据课程编制者预设的而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去评价教育活动是否能有益于达成课程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4)、运用这种方式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活动设计者常常会仔细分析和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各级目标,以及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教育活动的目标,去评价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5)、者个高结构化的恩教育活动评价,为的是检验教师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幼儿有没有达成教师期望的行为上的而变化。
(6)、教育活动评价的重要性:教育活动评价在甄别教育活动质量的同时,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7)、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功能:
a.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与发现评价要素;
b.评价对幼儿园活动中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案,以及教学方法、教具、环境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教案设计题:(设计意图一定要写)
一、美术活动教案:
(1)、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大海
【活动目标】
1、欣赏海底世界,感受大海的色彩美。
2、会大胆均匀地涂色,学习用波形海棉棒滚印海水的技能。
3、喜欢美术活动,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视频;
2、油画棒、已画有鱼的4开画纸每人一张;
3、波形海绵棒人手一个;
4、蓝色水粉颜料、湿毛巾每桌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海底世界)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色彩美。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有些什么呢?
师:是吗?来看看大海里的鱼和别的鱼有什么不同?(大海里的鱼真美)仔细看看这些鱼是什么颜色的?
总结:大海里鱼有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绿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大海真美啊!
二、引导学习用涂色、波形海绵棒滚印画的技能。
1、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布置一个美丽的大海。老师拍了很多“海底世界”照片,看看这些照片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大海漂亮呢?怎样打扮这些照片?(用蜡笔涂色)
师:这个办法真好,用油画棒均匀地给(jy135幼儿教育 www.xiexiebang.com)鱼儿涂上美丽的颜色。
2、示范用波形海绵棒滚印波浪的方法。
师:(出示已涂完色的画纸,边讲解边示范)看老师已经给照片打扮好了,你觉得还缺少什么?(海水波浪)。
师:是啊!(出示波浪海绵棒)今天老师教你们用海棉棒滚印海水波浪的本领。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噢。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双手抓住小耳朵,颜料里面滚一滚,轻轻放在画纸上,推一推,滚一滚,再推推,再滚滚,波浪波浪出来了。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吧!先给照片用蜡笔打扮,然后再用海棉棒滚印海水波浪。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师:来,把你们的作品都铺在地板上,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大海,互相欣赏吧。(评讲幼儿作品)
师:大海真美啊!走,我们请好朋友过来一起欣赏吧。
(2)、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布老虎
【活动设计】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教材《布老虎》是中班主题《我喜欢的动物》背景下的一个活动。做为一个手工作品的欣赏,我感到可着重引导幼儿对形象、做工、•色彩选择以及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欣赏。基于这样一种理解,考虑到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设计中以欣赏布老虎的造型、色彩、图案之美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欣赏教学中如何挖掘幼儿的想象力方面,则试图实践运用米罗可儿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理解民间手工作品的基础上,以借形想象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
【活动目标】
1、欣赏布老虎造型、色彩、图案之美,感受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的魅力。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尝试参与创作,感受乐趣。
【活动准备】
布老虎实物若干,PPT幼儿操作材料:布小鱼布蝴蝶拼贴图形花片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老虎,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神秘礼物”,让幼儿猜猜,并打开看看,说说。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会有什么用处?
介绍与小结:布老虎是中国特有的,是古时候小朋友的玩具。在古时候,大人希望也相信布老虎能保护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观看PPT和实物,交流、讨论、欣赏布老虎夸张的造型、色彩与图案。
1、PPT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很多布老虎的图片,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布老虎?
(1)提问:有没有发现颜色的秘密?什么颜色最多?还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你觉得怎样?
(2)小结:布老虎身上红色、黄色最多,颜色是一块一块的,而且很鲜艳。
2、PPT从造型角度欣赏布老虎。
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布老虎独特的秘密,那布老虎头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1)布老虎图片和老虎图片对比观察。
(2)提问:布老虎和老虎的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眼睛怎样?嘴巴怎样?
(3)小结:布老虎的头上,眼睛特别大,嘴巴特别大,特别的夸张。
(4)提问:你觉得这样的布老虎怎样?
(5)一起学学可爱、神气、生气勃勃、威武勇猛的布老虎(2只老虎音乐2遍)PPT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
(1)提问:布老虎头上两边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有图形、花草、动物等,头顶上有一个“王”字,(山中之王,林中之王)
(操作PPT)如果从头上中间分开,“王”字一半在左边,一半在右边,图案这边一个或半个,那边一个或半个,两边是相同的,说明什么?说明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
(3)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那身体两边是怎样的?
(4)请小朋友找找、看看布老虎身体两边(jy135幼儿教育 www.xiexiebang.com)有没有相同的图案。
(5)小结:身体两边装饰的图案也是对称的。
4、讨论:你觉得布老虎美吗?美在哪里?你喜欢布老虎吗?
5、总结:布老虎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宝贝,夸张可爱的样子、鲜艳的颜色,特别是用两边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布老虎,让大家越看越美。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要好好的保留并传下去。
三、延伸拓展,体验创作。
1、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象布老虎一样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
(蝴蝶风筝衣服裤子锅碗勺子盆子手帕桌布)师:运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端庄、漂亮,让人们看了舒服,让我们生活变的更美。
2、操作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布玩具,用对称的方法,自己喜欢的的颜色、图案装饰。
第一小组:用对称的方法剪贴、装饰布小鱼。
第二小组:用对称的方法涂画装饰布蝴蝶。
3、晒晒我的布玩具宝贝。
幼儿作品点评与欣赏。
【活动反思】
瑞吉欧有一条著名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老师就是孩子活动中的伙伴、支持者和参与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制作的布老虎PPT、收集的布老虎实物帮孩子搭了一架小梯子,让孩子的眼睛自然而然地越过围墙,看到了古老久远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欣赏布老虎中,通过整体欣赏,帮助幼儿认识了布老虎;分层欣赏: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造型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逐渐让幼儿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其中的自主探索发现、说说唱唱学学,让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
在最后的创作体验环节中,我以米罗可儿借形想象理念为引导,让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即平面布蝴蝶与立体布小鱼的创意活动,将一个载体(布老虎)转换成另一个载体(布蝴蝶、布小鱼),鼓励幼儿即兴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尝试创作中中施展艺术天分,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附资料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因为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布老虎种类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布老虎的色彩斑斓热烈,色度极为饱和,对比强烈。(3)、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蔬菜拼盘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几种蔬菜的切片在圆形或方形盘子上进行图盘造型。
2、能用对称和色彩搭配的方法进行构图。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切片。
2、方形盘子和圆形盘子多个。
【活动过程】
1、用《买菜》歌进入主题。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菜场,看看菜场里都有哪些蔬菜?蔬菜分别是什么颜色?
3、师:蔬菜可以干什么?(吃)对。蔬菜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
师:蔬菜除了吃还可以干什么?
下面老师为大家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们想不想看?闭上眼睛,不许偷看哦!
出示事先做好的蔬菜拼盘小花朵。
师: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小花)
仔细观察,这个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用哪些蔬菜拼的,进行叙说)
师:还想不想看魔术?这次老师变成一(jy135幼儿教育 www.xiexiebang.com)个更漂亮的,想不想看?
出示大公鸡拼盘。
小朋友们看看,这次老师变出了什么?
仔细观察大公鸡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用哪些蔬菜做的,先拼什么后拼什么,色彩的搭配如羽毛有几层,先铺哪一层,等方面进行叙说)
4、下面老师示范做一个彩色蝴蝶拼盘。
因为做的是蝴蝶拼盘,所以我们要把蝴蝶放在盘子的最中间。我用生姜切成一半作为蝴蝶的身体,拿出一个橙黄色的胡萝卜放在身体的一边,再拿出一个一样的啊胡萝卜放在身体的另一边,因为我们做的是花蝴蝶所以我们把蝴蝶的翅膀上再配上一个其他颜色的蔬菜,这样显的颜色比较鲜艳更加漂亮。下面我们用韭菜做蝴蝶的触角,瞧一只花蝴蝶做好了。但是盘子的边边上显的很单调,不是很好看,我们给盘子的边边上放一些蔬菜,我们这里选择黄瓜作为盘子的花边,再在绿色的黄瓜上放上一些红色的西红柿切片,红色配绿色这样才显得更加鲜艳。好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拼盘做好了。
5、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做蔬菜拼盘吗?(想)
好,下面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或是模仿老师的作品,一起动手做做吧!
6、幼儿自己动手,教师在旁指导。
7、举办《蔬菜拼盘》展览,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从颜色、方位评价同伴的作品。请客人老师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音乐活动教案
(1)、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蝴蝶真美丽
【活动目标】
1、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长音、短音。
2、感受乐句。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蝴蝶图片、各种颜色的花的图片、纱巾、课本、挂图。
乐器准备:三角铁,木鱼。
音乐准备:歌曲《美丽的蝴蝶》。
【活动过程】
一、配合图卡讲述故事“毛毛虫变蝴蝶”。
1、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出故事,当故事讲到‘毛毛虫从涌出来’时,教师配合三角铁敲长音。故事讲到‘毛毛虫的头、翅膀伸出来时’,配合木鱼敲短音。
2、引导幼儿饰演毛毛虫,特别强调‘长音’与‘短音’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结尾处毛毛虫变成蝴蝶在教室里自由飞翔。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今天这只蝴蝶来到了这里邀请小朋友和她一样的飞,蝴蝶是怎样飞的呢?听听看哦,这次蝴蝶是这样飞的。”教师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2、“我们来听听这首歌。他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吸花蜜。”教师和幼儿一起说歌词。
3、“今天来了一只黄色的蝴蝶他要去吸花蜜,你看他是怎样飞起来的。他也是刚刚从毛毛虫变蝴蝶的,所以他飞得比较慢。当他学会飞了以后他就会飞得比较快。我们要一起去吸花蜜了,你看我是到哪里去吸花蜜的,我要找一朵很漂亮的花。”教师用纱巾表演。
三、幼儿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饰演蝴蝶,并配合歌曲,在每一乐句的句尾处飞至花卡片旁并暂停。
结束:小蝴蝶们我们一起去外面采花蜜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的,孩子们在家里带来了妈妈的纱巾,在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环节,特别可爱、也非常的投入,孩子们会听声音伸出胳膊、深处腿,伸出头,最后直到身体从“棉被”里挣脱出来,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孩子们好兴奋,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感受音色和旋律的美,乐在其中„„
(2)、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蜗牛和黄鹂鸟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蜗牛的特征,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诙谐幽默的情感。
2、通过倾听范唱,感知地方童谣的特色,把我“阿”字重叠的表现手法,学习演唱歌曲。
3、对地方童谣有兴趣,初步感受小蜗牛坚定的信念。
【活动准备】
小蜗牛,小鸟图片各一个、长长得葡萄藤、紫色的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讲故事,感知歌曲的背景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
2、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小蜗牛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葡萄树和小蜗牛是好朋友,它邀请小蜗牛去他家吃葡萄,当葡萄藤刚长出绿色的嫩芽的时候,小蜗(jy135幼儿教育 www.xiexiebang.com)牛就背着重重的壳出发了,他一步一步的沿着葡萄藤向上爬,猜一猜,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有一首歌会告诉我们答案的,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幼儿倾听歌曲)
2、老师出示图,你听到歌里说了什么?小蜗牛遇见了谁?它对蜗牛说了什么?小蜗牛听了黄鹂鸟的话,是怎么回答的?你觉得黄鹂鸟怎样?
三、学习歌曲。
1、下面我们再来听听歌曲,找找这首歌什么地方比较好玩,找找什么地方跟我们以前唱的歌不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唱?
2、告诉幼儿这是一首台湾童谣,幼儿说一说这首歌什么地方比较好玩,找找什么地方跟我们以前唱的歌不一样?
3、带领幼儿唱一唱富有地方特色的“阿”字。
4、看图片完整的演唱歌曲。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6、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唱。
7、想一想,小蜗牛爬到葡萄藤上时,葡萄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
8、老师在葡萄藤上添画一串一串的葡萄。
9、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四、音乐活动:摘葡萄。
1、小蜗牛爬上葡萄藤终于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葡萄藤上的葡萄又大又多,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摘葡萄吧。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摘葡萄:藤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葡萄,身体健康多快乐。(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打击乐活动:采蘑菇的小姑娘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和节奏选用恰当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2、能够按指挥的手势正确的进行乐器演奏,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动准备】
图谱、伴奏带、乐器图片三张、乐器若干样(碰铃、圆鼓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请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待会告诉老师,你听完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提问。
师:歌曲放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欢快、活泼、高兴)
二、出示图谱。
1、教师哼唱歌曲一遍。
2、教师提问: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哪一些身体动作来为这张图谱打节奏?(拍手、拍肩、抖手、跺脚)
3、教师边哼唱音乐边演示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
5、分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jy135幼儿教育 www.xiexiebang.com)来表示图谱。
三、分配、出示乐器。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看看这几个图案,你觉得用哪些乐器来配合适?
2、徒手练习(教师哼唱,幼儿跟教师一起做动作)
3、分组徒手练习。
四、打击乐演奏。
1、教师带领幼儿用乐器演奏2遍。
2、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演奏(先徒手练习一遍)。
3、用乐器演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说一说参与打击乐演奏的感觉,请幼儿回到班级继续演奏。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复习资料 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学科领域活动:是指按照学科的逻辑组织的活动,活动往往以某一学科的经验为主,也可能兼顾其他学科的经验.各学科的活动之间往往前后联系,相互衔接
主题活动:主题是围绕某一事件或现象所组织的综合性活动.活动按照时间或现象本身的逻辑展开,会涉及多个领域的经验
经验活动:是指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经验确定相应的活动区域和操作材料,引发儿童的探索,交往和表达,从而使儿童获得相应经验的活动
3.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涵的理解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3.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生活性和游戏性 3.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和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 1.明确教育理念 2.确定活动目标 3.确定内容和方法 4.确定环节 5.确定延伸活动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经验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得到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也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2.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程序 1.把握幼儿的状态 2.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 4.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评估活动的成效
3.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 1.主动活动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注重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 4.注重个别差异原则 二章—幼儿园学科活动设计
(一)幼儿园学科活动概述 1.幼儿园领域活动的形成原因 1.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虽然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不同,但很多国家在幼儿园课程中都采用了领域课程的方式
2.继承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 陈鹤琴,五指山活动内容 3.参考我国幼儿园教育研究的成功经验 2.幼儿园学科活动的概念
学科活动是指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教育内容,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方式
3.幼儿园领域活动的概念
领域活动是根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者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
4.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特点 1.内容分科 2.系统性 3.计划性
(二)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变革 1.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综合化
幼儿的学习是以生活中的直接知识和经验为对象的,而生活知识和经验具有综合的特点
2.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生活化
以往的学科活动的弊端之一是其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幼儿生活之间的关系,幼儿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在生活中碰不到的事物,但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
3.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弹性化 学科活动具有计划性的特点,这个特点有助于幼儿园有条不紊的安排教育工作,但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教育计划未必完全符合幼儿园实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活动的计划就需要根据教育过程中的情况做出调整,以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 1.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分层细化
活动目标是对幼儿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而预计获得的发展的表述.在学科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2.幼儿园学科教育内容的并列和递进分解
在学科活动设计中,一般都是先有活动目标,再根据目标来选择内容材料。围绕活动目标,内容的组织有两种思路,一是教育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基本是同一个,这个内容在不同的教育步骤中由浅入深,逐步递进;二是教育活动的不同步骤中的内容各不相同,这些内容围绕同一个话题相互并列,分步进行
三章—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概述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定义
主题: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研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幼儿园主题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和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
2.主题活动的结构 1.中心话题
中心话题是主题活动围绕的核心,幼儿的各种学习都是由该中心引发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主题扩展出的活动都是对该主题及其所含现
象、事件、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这使得整个活动就像是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系列探究.3.主题活动的主要特点
1.主题活动反对分科设课,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
2.主题活动是灵活开放的.一方面,主题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主题可以持续一个学期,有的主题则只可进行一个星期,另一方面,一个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是开放的
4.主题活动的局限
1.活动内容的学科体系化不足 2.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 5.主题活动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对达成学期教育目标的贡献进行 2.适宜性原则
主题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考虑本园的教育资源和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 3.均衡性原则
均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应注意五大领域的均衡,并兼顾不同实施途径和形式的均衡
4.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即时调整或生成活动内容预留可能
5.有机整合原则
有机整合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主题下各具体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
(二)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 1.主题网络的含义
主题网络就是记录主题活动开展线索的网状结构,其作用是反映主题内核与各层次扩展链的关系,理清主题开展的基本思路,以便有序组织主题活动.2.一般性目标
是指对某一范围内全体幼儿发展的预期结果,《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领域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年龄段目标等都属于这里所说的一般性目标
3.主题的四个基本来源 1.学科或领域
2.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 3.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 4.文学作品 4.如何选择主题
1.主题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有关,以某一个领域的内容为主,围绕一个核心,把这个学科或领域中于核心相关的内容组织在一起
2.在社会生活时间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应以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为主.只有与幼儿相关的主题,才能真正引发幼儿的兴趣
同上3题 5.主题网络的类型
概念式主题网络图是以中心话题所蕴含的关键概念为节点展开的网络
活动式主题网络图是以围绕主题能进行的各种活动为节点展开的网络
6.主题命名的要求
1.好的主题名称应当具体、明了、富有童趣
2.主题名称要尽量体现对幼儿发展预期的定位和活动的主要侧面 7.确定主题目标的考虑因素 1.相应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目标 2.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幼儿在不同领域内的学习需求 8.确定主题的依据 1.必要性(考虑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否值得进行一个主题活动)2.可能性
(考虑该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等)3.可行性
(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是否能够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9.主题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拼盘”现象
2.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建构的关系 3.巧妙控制主题活动的容量
四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
广义: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所有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双边活动 狭义: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或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教学的性质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 2.幼儿园教学具有浅显性 3.幼儿园教学具有游戏性 4.幼儿园教学具有活动性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1.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同一时间内专门组织和直接指导全班幼儿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
2.小组教学活动
(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不同小组幼儿专门实施教育的教学活动)
3.个别教学活动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一两名幼儿实施教育的活动)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
1.帮助幼儿将零散经验系统化,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弥补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的不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生活质量.(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活动名称的类型
一类:教学活动名称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滚动,夏天像个绿娃娃,溜溜哥,认识单双数)
两类:教学活动旨在说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有趣的游戏或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活动目标的含义
教学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应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目标
3.教学活动目标领域 是指预期幼儿学习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行为领域.4.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表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它指向的是教学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
表现性目标:不指定儿童从学习情境,问题或任务中学到什么,并较多使用在欣赏或艺术活动中的目标
5.教学活动准备的内容及含义 <1>物质准备 1.材料准备 教具 和 学具
教具是指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解、说明、演示教学活动内容时使用的用具和材料,如挂图,实物,图片,模型,课件以及设备等
学具是指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操作、摆弄、观察、佩戴等的各种用具和材料,如实物、图片、工具、实验器材、图书、文具、体育用品和头饰等
2.空间准备
活动空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幼儿园活动的环境或背景.空间准备包括场地准备和座位编排等方面.6.教学活动环节的构成 7.教学导入的方式 1.经验回顾导入 2.问题情境导入 3.欣赏导入 4.直接导入 8.教学结束的方式 1.自然结束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幼儿认知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最后自然地收尾)
2.总结归纳
(教师在结束时对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或核心问题进行精辟的总结或概述,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印象)
3.游戏表演
(活动结束时,幼儿一般会比较疲劳,因此可以用游戏、表演的方式把结束部分组织得生动活泼一点)
4.展示分享
(在活动的结尾处,教师可以请幼儿展示,交流作品,彼此分享,交流经验,这样有助于扩展每位幼儿的经验,将活动推向高潮)
9.设计教学活动名称的基本要求
1.活动名称切忌牛头不对马嘴,既不反映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也不反映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要做的事情或游戏
2.活动名称不宜过大,应有明确的活动指向性,例如“竹子”就不适宜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名称 10.三种目标取向的优缺点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表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它指向的是教学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表现性目标:
不指定儿童从学习情境,问题或任务中学到什么并较多使用在欣赏或艺术活动中的目标.11.活动材料准备应考虑的因素
1.活动材料应具有目标指向性,即活动材料应为活动目标的达成服务
2.活动材料应具有层次性,即活动材料应体现对幼儿能力挑战的层次性
3.活动材料应具有充足性,即活动材料的数量应能满足幼儿使用的需要
12.各种座位编排方式的优缺点
马蹄型座位排列形式:呈U型,幼儿依次而坐,教师处于U字缺口的对面
半圆型座位排列形式:幼儿依次围成半圆形,教师位于圆心对面的位置 圆型座位排列形式:幼儿依次围成圆形,教师位于圆心或圆边的某个点上方块型座位排列形式:幼儿分组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一般六名幼儿小组
秧田型座位排列形式:教师将幼儿分成几横排座,幼儿与幼儿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一致面向教师
马蹄型、半圆型、圆型座位佩列形式
优点: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信息交流方便、相互间目光接触频率高,有利于全班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气氛的形成
缺点:人数受到限制,而且可能会增加教学活动中问题行为发生的机会,不利于教师控制全班幼儿的行为
方块型座位编排方式
优点:有利于幼儿之间进行较深度的交流,在需要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这种排列形式
缺点:这种座位的排列形式不利于管理幼儿的行为 秧田型座位
优点:封闭性的,便于教师观察和管理全班幼儿的行为,易于系统讲授,但不利于形成民主的对话氛围,不利于开展充分的互动交流,也不利于后排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3.教学活动基本部分设计的要求 1.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2.活动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提供感知、操作、体验、交往等机会
3.活动过程的设计要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参与 14.设计教学延伸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教师应考虑到各类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综合利用各类活动实现教育目标.各类互动之间理想的关系是有机结合、动态生成的关系.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地,教学活动后幼儿已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可以在其他活动中运用巩固,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也可以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亲自活动中继续探索解决,因此,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幼儿学习某方面内容的结束,有些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学习某方面内容的导引,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幼儿的学习延伸扩展到其他活动中去,使各类活动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1.教师教学组织的行为种类
2.提问的类型 1.感知记忆型问题
(要求幼儿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识别眼前的实物、图片和音像等内容载体,或再认、回忆已有相关经验)
2.理解型问题
(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复杂认知加工,理解蕴含在内容要素之间的深层联系)3.应用型问题
(要求幼儿对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任务情境)4.创造型问题
(要求幼儿将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形成一个独特新颖的答案或方案)
5.评价型问题
(要求幼儿对内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3.教师教学体态的含义
教师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等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语、头语、眼语、表情语言、空间语言等方面
4.教学体态的类型
教学体态语的类型主要包括 眼神、表情、手势、距离、外表 5.观察的意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预先设计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并撰写教案.但作为教学对象的幼儿是不完全可控的,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常常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预设得再完备,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执行教学计划.作为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否能够领悟、理解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所反映的内在的认知冲突,兴趣和需求,是教师“借助幼儿跑过来的球”,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也是教师评估教学行为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的基础
6.提问的意义
1.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交流对话的重要手段 2.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7.提问的策略 1.提问的对象
.要依据提问的目的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回答对象 1.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2.胆小孤僻的回答简单的,胆大能干的回答教难的问题 避免以惩罚为目的来确定提问对象
2.提问的方式.问题的表述要清晰,句子简短,用词准确 3.提问的内容
1.教师提问的类型应多样化,尤其应增加中、高认知参与水平的问题
2.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有一定的序列 3.教师要善用追问
1.澄清型追问是指可以使幼儿对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或重新表述,以便能够决定其恰当性或正确性
2.诱发型追问是指在得到幼儿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理解的回答之后,再提出探询性问题来诱发新的信息 3.重新定向型追问是指幼儿回答不正确的情况下,教师使用探询性问题委婉地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向,使之进入更有创造性的阶段
4.候答时间
候答时间与问题本身同样重要.教师应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候答时间过短,会造成一种教师催促幼儿回答的紧张气氛,不利于幼儿主动思考
8.回应的策略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情境中,教师具有不同的回应策略
1.重复.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加重语气,重复幼儿的回答,以示向回答问题的幼儿表示肯定,同时向全班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其他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
2.总结.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总结幼儿的回答.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3.扩展.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时,教师扩展,补充幼儿的回答
4.澄清.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回答正确但用词不够准确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澄清回答
5.追问.引导幼儿做进一步思考
6.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做出明确的肯定或表扬 9.教师教学体态的作用与要求 1.适宜的体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体态语言将幼儿视听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传递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刺激幼儿的感官,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情境性、丰富性等特点
要求: 1.自然得体
教师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等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教学的不同内容等表现得恰如其分,自然、得体,切忌矫揉造作、装腔作势.2.协调
教学体态协调有两层意思:
第一.各种体态语言协调一致,即眼语,手语,表情表达的意图要一致,否则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第二.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一致 具体要求:
1.教学眼神语言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教学眼神语言是指教师通过眼神的神态变化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体态语言
基本要求:亲切、自然,覆盖面广,以鼓励为主.切忌目光呆滞,游移不定;避免耷拉眼皮,眼光看天花板或窗外以及把目光锁定在几位幼儿身上等 2.教学表情语言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表情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脸部和嘴部肌肉的运动传达或辅助传达教学信息的体态语言
基本要求:表情丰富、适度、自然、切忌面无表情 3.教学手势语言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教学手势语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用手或胳膊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言,一般用在突出重点或难点、表达关键词语或重要意图时.4.教学距离语言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距离语言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交往时教师所处的角度和空间位置
基本要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走动自然大方,切忌刻意走动或装腔作势、定位少、走动过频
5.教学外表语言的含义及其要求
教学外表语言是通过教师服饰和打扮来辅助传递教学信息和影响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的外表是教师内在精神风貌、修养和对幼儿、对自己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表现
基本要求:整洁、端庄,富有生气、协调、美观,有个人风格.五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区域活动概述 1.区域活动的定义 区域活动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将可利用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其中幼儿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样化学习经验的活动类型.2.探索性区域
探索性区域主要是对实物的操作活动,其目的偏重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世界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意愿、行为与能力.3.表现性区域
表现性区域是指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引导下,利用区域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活动的区域类型
4.运动性区域
运动性区域是指专供幼儿进行大肌肉动作活动的区域,一般设在户外
5.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拥有较高的活动自主权)2.个性化
(和教学活动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会要求所有幼儿同时学习相同的内容,而是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供幼儿自由选择和操作探索)
3.以间接指导为主(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需要成人协助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操作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营造心理氛围,搭配活动同伴,调整活动时间等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与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师幼频繁的直接接触不同,教师的指导一般是通过对某种媒介的控制得以实现的,因此具有显而易见的间接性)
6.常见的探索性区域 1.生活区
生活区旨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能力和一定的服务他人的社会性能力,有利于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基本动作发展,有益于其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2.语言区
语言区的主要目标在于发展幼儿母语接受、理解、表达的能力,协助其养成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初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等
3.益智区
益智区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概念的区域
4.发现区
发现区旨在呵护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嗅闻、品尝、聆听等感受各种物质,物品,并通过一定操作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物质性质、工具方法、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5.种养区 种养区为幼儿接触自然提供了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科学精神与态度的培养,有助于幼儿获得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还让幼儿在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怀
7.常见的表现性区域 1.角色区
角色区即角色扮演区,是以满足幼儿角色扮演游戏需要为主要目标,兼具幼儿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功能的区域 2.建构区
建构区也称结构游戏区,是为满足幼儿从事搭建、结构活动需求而建立的区域,其发展价值在于发展幼儿的形体感知能力、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判断能力
3.表演区
表演区是幼儿进行戏剧、歌舞表演的活动区域 4.美工区
幼儿在美工区能够发展利用色彩、线条、形状、立体造型灯方式个性化地表现其经验和情感的意愿和能力,熟悉各种美工材料的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8.常见的运动性区域 1.固定器械区
固定器械区是放置那些固定的大型运动器械的区域,幼儿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联系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基本动作、一般放置有攀爬架、秋千、跷跷板、话题、荡木等设备.2.可移动器械区
是根据活动需要可以随时放置那些幼儿能够移动的运动材料的场地
3.自然游戏区
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不同于中小学的操场,它要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因此“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社会领域学习资料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邹晓燕* 【摘要】要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质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活动目标、形式、内容和材料,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体验、提问、讨论环节的把握,从而使社会教育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设计;组织;质量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以致影响社会教育的效果。笔者深入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思路不清,导致社会教育的效果较差,没有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社会教育的特点,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也不太恰当。二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对体验、讨论等环节的组织存在一些问题,削弱了社会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探讨教师在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质量。
一、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容易在目标设计和形式、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遇到困难。因此,为了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对目标、形式、内容、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周密设计。
1.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师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特别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以便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真正做到思路清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
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有机统一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三者有机结合。例如,大班的 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活动目标应该包括引导幼儿理解残疾人的痛苦,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社会情感);让幼儿了解不同残疾人遇到的困难及其特殊需要(社会认知);初步掌握为不同残疾人提供帮助的方式并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社会行为)。
(2)目标明确具体
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同伴交往、道德、品质及情绪情感等。要想把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落到实处,教师在设定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了解一些社会性领域的基本概念,从而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具体化,以求有的放矢,提高社会教育质量。例如,在设计面向大班幼儿的关于合作的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对“合作”这个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合作是什么?合作最本质的特征2个人以上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彼此协助地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哪些个人品质?无疑,倾听、讨论、配合等都是必需的。教师经过分析,对“合作”的本质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目标设计时就有可能更加明确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合适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幼儿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的愿望(社会情感),引导幼儿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社会认知),引导幼儿尝试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学习倾听、发表意见、适当坚持和妥协(社会行为)。
(3)把握好重难点
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还要与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本班幼儿的个体需要相匹配。例如,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活动目标时,小班和中班的教育重难点应该落在情感体验及养成助人意识方面,大班的重难点则应该是在社会认知方面,即了解不同类型残疾人的不同需要,以便用合适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又如,在设计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合作”的目标时,因为大班幼儿的合作愿望已经比较强烈,尝试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也不太难,但是在如何与人沟通方面还有一定困难。所以活动的重难点应该放在社会行为方面,即要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沟通技能。
第2 / 6页
2.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社会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材料时要时刻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与活动目标相匹配,是否能很好地达成活动目标。如果与目标脱离,教育形式再花哨,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设计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合作”时,考虑到合作本身的特征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活动形式上可以选择生活活动,也可以选择游戏活动,也就是说,既可以让幼儿通过共同完成一项实际生活任务去学习合作,如打扫、种植等,也可以通过一起开展适合的游戏活动来学习合作。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则要特别考虑活动的难度。如果活动过于简单,幼儿不需要相互协商就能独自完成,那将很难体现合作的本质特征,不利于达成活动目标。因此,如果两三个幼儿一组开展活动,选择让幼儿共同完成一项积木搭建任务比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游戏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吹泡泡游戏很可能演变成大家围成一圈各吹各的,不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
有些社会教育活动,一旦活动形式确定了,那活动材料也就基本确定了。比如,选择以搭建构游戏的形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合作”,那活动材料无非是插片积木或木制积木等。有些社会教育活动则不然。即使确定了活动形式,教师也需要精心选择活动材料。原则上说,活动材料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难度。
二、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
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如果某个环节把握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到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应该密切注意活动流程,观察各个环节的活动是否有利于达到活动目标,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节奏是否流畅紧凑,各个环节间的过渡是否顺畅自然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使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体验和讨论相结合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常用方法。然而,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在体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验不到位,即在幼儿还没有充分体验的时候活动已经草草收场,或者说只有一小部分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精髓,而其他大部分幼儿尚没有体验到。在讨论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比较空洞,使讨论流于形式,许多幼儿游离于讨论活动之外。
第3 / 6页
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应该对以下几点进行深入思考。1.体验
体验是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社会教育活动的推进,体验的程度要不断加深。在体验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上,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体验的目的和时间,即在预设时间里进行的体验活动是否有利于达成体验的目的。教师要确保每个,至少是大部分幼儿能获得完整的实践体验。因此,虽然有时候用于体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教师事先的预期,但由于有些幼儿还没有完成活动,教师要随机延长体验时间,以求达到体验目的。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要避免预定时间一到就将体验活动草草收场,以致许多幼儿尚未来得及深入体验。例如,让幼儿戴上眼罩体验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不便时,有的幼儿因为动手能力差,还没戴上眼罩开始体验,教师就宣布体验活动结束了,这样肯定达不到体验的目的。教师应该通过日常活动中的观察积累,对幼儿完成体验活动的时间有个基本估计,从而保证体验活动的时间设计更合理。教师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时间安排。教师在体验环节的巡回观察指导也很重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不但可以准确把握体验的时间,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适当指导。
2.提问
教师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类。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封闭式问题则有固定答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尽量多提开放式问题,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递进性,不断启发幼儿深入思考。例如,在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幼儿盲人看不见时心里会怎么想,这时候盲人最想要什么,你想想应该怎样帮助盲人等递进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盲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盲人提供帮助。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考虑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提出问题,比如合作的好处是什么,不合作会怎么样等,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清晰认识问题,避免认知混淆。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力于顺利达成活动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与活动目标的适配性问题。
第4 / 6页
3.讨论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讨论具有重要价值。幼儿通过体验活动而产生的对事物的情感和看法都可以通过与人讨论的方式加以表达。可以说,讨论环节直接影响着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然而,目前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总是以几个幼儿回答教师的问题结束,大多数幼儿游离于讨论之外,致使活动秩序混乱,教学节奏松散,没有成效。笔者认为,讨论应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大的团体来说,小团体更有利于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儿童在小团体中更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意见,自发进行讨论。〔2〕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讨论时应该注意分组。一般来说,小班幼儿以2人一组为宜,中班、大班可以3~4人一组。虽然对小班幼儿来说讨论较难进行,但教师可以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讨论意识和参与讨论的能力。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能力强弱搭配。
讨论应该是以先小组后全体的方式进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发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讨论效果。集体发言对象的选择很关键。目前,教师在选择发言对象时往往是随机点名,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回答基本雷同。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观点有代表性的幼儿发言。所谓代表性就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回观察,倾听每个小组的发言,然后选择适宜的发言对象。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体讨论,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也要随时观察,表扬注意倾听的幼儿,并对个别幼儿给予指导。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发生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协商解决问题,可以让幼儿讨论每种方法的利与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种沟通能力的培养虽然难度较大,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此要多加注意,以便为幼儿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在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承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负责任表现在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方方面面。设计中的负责任就是要认真设计每个环节,选择适宜的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组织中的负责任既表现在教师的语言上,要让幼儿听到又要让幼儿听懂;也表现在对各个活
第5 / 6页
动环节的处理上,保证每个活动环节都不走过场,能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兼具幼儿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功能的区域 2.建构区
建构区也称结构游戏区,是为满足幼儿从事搭建、结构活动需求而建立的区域,其发展价值在于发展幼儿的形体感知能力、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判断能力
3.表演区
表演区是幼儿进行戏剧、歌舞表演的活动区域 4.美工区
幼儿在美工区能够发展利用色彩、线条、形状、立体造型灯方式个性化地表现其经验和情感的意愿和能力,熟悉各种美工材料的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8.常见的运动性区域 1.固定器械区 固定器械区是放置那些固定的大型运动器械的区域,幼儿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联系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基本动作、一般放置有攀爬架、秋千、跷跷板、话题、荡木等设备.2.可移动器械区
是根据活动需要可以随时放置那些幼儿能够移动的运动材料的场地
3.自然游戏区
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不同于中小学的操场,它要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因此“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9.区域活动的价值
1.区域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行动的目的性和对行为的控制能力 2.区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4.区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设计 1.区域规则
区域规则是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2.全面性原则的含义
全面性原则是指区域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开设蕴含不同发展功能的区域,以期借助区域活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3.活动性原则的含义 活动性原则是指活动区域的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幼儿的摆弄、操作、探究、实验、创造、表演的需求
4.生活化原则的含义
生活性原则是指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源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5.动态化原则的含义
动态化原则是指区域设置不是一劳永逸,教师必须根据影响区域活动开展的因素,灵活增减或调整区域.6.区域规则的作用 7.区域规则的类型 8.全面性原则的注意方面 9.贯彻动态化原则的着眼点
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调整区域 2.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调整区域 3.根据正在开展的主题调整区域 4.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调整区域 5.根据可利用的资源调整区域 10.贯彻效益性原则的策略
效益型原则是指所开设的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要充足,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但又不能造成闲置和浪费,要为区域活动的开设创造最大的效益
1.轮流开设区域
(将拟开设的区域进行统一整合,按每个月的教育重点有计划地开
设,实现一学期内区域开设的全面性)2.联合开设区域
(年级组分工合作,各班开设不同的区域,供本年级所有班级使用,以实现平行班之间的区域资源共享)
3.开设公共区域
(借助走廊、楼梯间、空闲房间等地开设公共区域,供空间位置临近的班级共同使用)
11.常见区域的教育价值 详情请见P120页
12.规划区域布局的基本要求
确定好拟开设的区域后,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区域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域的规划就是教师根据活动需要,结合室内外场地条件,对各区域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进行安排.一般来说,规划区域布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界限分明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界限应分明,教师可以用矮柜、架子、围栏、画线等对区域进行分割,也可以用图画、符号等标示出来)
2.动静分开
(为了避免一类区域活动对另一类区域活动的干扰,需要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和较为吵闹的区域分来,如应将阅读区和建构区分开)
3.开放适度(每个区域既要有相对封闭的空间,又应与其他区域之间保持适度开放)
4.相邻相近
(不同区域内活动之间的联系程度疏密有别.“菜市场”“饭店”)5.保障安全
(区域活动时,幼儿分散在各个区域之中进行活动,若教师在空间规划时稍不细致,就可能发生危险)
6.巧妙拓展
(不要将区域局限于活动室内,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闲置场地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地设置区域)
13.区域材料投放的注意问题
材料投放是指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各活动区的特点、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向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借以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指导.1.材料的安全性
(投放材料首先要保证安全,一切活动材料、玩具都应安全、卫生、无毒)
2.材料的丰富性
(教师应根据区域内容投放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保证幼儿能选择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3.材料的层次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区域活动的重要功能,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当关照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层次性)
4.材料的可探索性
(教师投放的区域材料应蕴含着幼儿感兴趣且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多投放低结构性的原始材料和半成品,因为低结构性材料能够一物多用,满足幼儿多方面探索的需要)
5.材料的易得性
(区域活动材料不是越贵越有价值,且和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的投入相对较大,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不得不考虑成本.)
14.区域背景环境创设
从物理空间来看,区域背景环境包括区域背景墙面、区域分隔物和空间立体吊挂.区域背景环境不单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是教师间接指导的重要途径和同伴分享交流的重要媒介,高质量的区域背景环境还能与幼儿较好地互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发展.15.常见区域的环境创设要求/在进行区域背景环境创设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区域背景环境的教育功能
1.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支持幼儿持续探索 3.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提示幼儿进行自我教育 4.利用区域背景环境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 要求: 1.语言区
语言区的活动内容可以涵盖阅读、创作、视听、语言游戏、交谈等内容
2.益智区
益智区的环境四周要避免喧闹、嘈杂,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力求简洁,可利用一些分类摆放的篮筐、盒子或盘子
3.表演区
表演区需要的空间相对较大,以满足摆放道具、服装、布景、表演和观看的需要
4.建构区
为了便于幼儿搭建,建构区的场地应宽阔而开放,环境周围不要放置桌椅等阻碍行走、搭建积木的物体,一般需远离通行要道
5.美工区
美工区的地点选择通常可靠近洗手间或水台,以便于清洗.16.区域活动规则的作用、常见的活动规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需注意以下的问题.作用:
1.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则 2.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常见的活动规则: 1.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事关所有幼儿的基本规则 2.活动中事关多数幼儿的规则 3.活动中事关个别幼儿的规则 问题:
1.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规则不是对幼儿行为的简单限制或管束,更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管理的手段,其根本意图时为了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区域活动规则切忌沦为幼儿被迫服从的纪律条款,更不能制定那些剥夺幼儿活动机会的所谓规则)
2.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
(只有那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有能力遵守的规则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其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因此规则应当征得该班级幼儿的认可,符合大多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3.要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
(制定规则的过程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加之规则是班级每位幼儿的事情,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体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性,因此区域规则的建立不应成为教师下达的规定,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制定和修整工作,以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4.要以多种形式呈现规则,提醒幼儿
(规则制定好后,除口头告诉幼儿外,教师还应以多种形式提醒幼儿)
(三)区域活动的组织 1.介入式指导 介入式指导是教师通过介入幼儿活动进行指导的方法.按照介入方式可以将介入式指导分为3种:
1.平行介入式指导
指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2.交叉介入式指导
指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3.垂直介入式指导
指教师以老师的身份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2.非介入式指导
非介入式指导是教师在不直接介入幼儿活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区域活动的关键因素实现对活动指导的方法.常见的非介入式指导如下:
1.经验支持:当幼儿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无法进行某项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提供获得相应经验的机会.2.材料支持:通过投入新材料或对所投放材料的数量、难度等进行调整,实现对幼儿活动的支持
3.时间支持:通过调整、缩短或延长区域活动时间,实现对幼儿活动的支持.4.空间支持:通过调整区域的布局、位置、面积、环境布置等对区域活动进行支持 5.同伴支持: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高度的合作精神,他们常常可以从同伴哪里学到以前不会的本领,得到解决问题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促成幼儿间的互动打到活动指导的目的
6.心理支持:通过营造安全、积极的心理氛围支持幼儿的探索和游戏
7.技能支持:有时幼儿会因为对某些操作技能不熟练而影响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可通过提供练习该项技能的机会支持幼儿克服困难.3.区域活动的观察类型
依据教师观察到的人群覆盖情况: 全面观察、部分观察和个别观察
依据教师观察时的身份,区域活动的观察类型: 旁观式观察、参与式观察 4.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
观察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常见方式有文字记录、作品记录、图片记录和影像记录.5.回顾评价的教育价值
回顾评价的教育价值在于他是对活动的总结.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较为完整地按顺序回忆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其内部语言的发展;幼儿要向他人讲明白自己的操作、感受、疑问等.有助于其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其聆听能力、评价能力的发展 促进了他们借助言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6.回顾评价的内容 7.对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指导 1.创设丰富的环境,供幼儿选择 2.尊重幼儿选择意愿,不过度干预
3.带领幼儿熟悉所选区域、操作材料,了解其中开展的活动 4.制定一些必要的选择区域的规则 5.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指导 8.对幼儿制定计划的指导
幼儿选定区域后,应对在区域中拟进行的活动做一个大致规划.这样可减少幼儿在区域中活动的盲目性,增加计划性
1.没有明确计划的幼儿
这类幼儿规划行动的能力较弱,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是协助其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并规划目标达成的行动步骤
2.每天制定相同计划的幼儿
这类幼儿可能是兴趣点单一,也可能是缺乏制定新计划的经验,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激发他的其他兴趣点,或丰富他从事其他活动的经验
3.同时制定多个计划的幼儿
这类幼儿兴趣过于广泛,专注力不足,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要求并鼓励其认真完成一项活动
4.无法完成计划的幼儿
这类幼儿制定的计划往往超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分解或调整计划,降低任务难度
9.区域活动的观察方法 10.区域活动观察评估的内容 11.观察记录的常用方式 12.教师介入式指导的方式 介入式指导和非介入式指导 13.教师非介入式指导的种类
经验支持 材料支持 时间支持 空间支持 同伴支持 心理支持 技能支持
14.收拾整理环节的指导
收拾整体是活动结束后,幼儿对使用过的材料和环境进行归位、整理、打扫的环节.首先,幼儿要收拾自己用过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其次.幼儿在整理材料时,需要进行分类、排序、摆放等,有利于培养空间秩序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劳动,环境变得整洁了,从而认识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养成爱劳动、有自信的心理品质
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事先整理 2.全体参与 3.分工合作 4.教会方法 5.事后激励
15.组织回顾评价的注意事项 1.扩大评价主体,让幼儿多参与评价 2.把握评价方向,让评价促进发展 3.分层指导评价,让幼儿均有收货 4.应用评价方法,让幼儿乐于参与评价 第六章 —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概述 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涵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餐点、洗、喝水、睡眠、如厕、离园等环节的活动
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1.可以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2.可以提高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可以渗透性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指导 4.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各生活环节的设计与组织 1.入园环节的内容与意义/设计与组织策略
内容:相互问候、晨检、幼儿自我服务或为班级服务、成人相互交流幼儿的情况等 意义:入园活动蕴含着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安抚幼儿情绪与家园沟通等价值
设计与组织策略:
1.幼儿入园时,首先会在园门口遇见安保人员.安保人员要在不影响执行保安任务的情况下,主动热情的回应幼儿
2.入园后,幼儿要接受保健人员的晨间检查.保健老师要对幼儿进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了解幼儿当天的健康情况,做好身体不适幼儿的用药登记,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检查
3.进入班级后,教师和保育员都在班级迎接幼儿.大多数幼儿会主动与教师和保育员问好,教师和保育员应面带微笑地交出每位幼儿的名字,与他们亲切问候.进班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为幼儿安排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为班级服务的工作.小班幼儿入院后,可以完成为自己搬椅子,擦椅子、挂毛巾、取放杯子等事情
4.园长也应抽空亲自参与晨间接待,主动与幼儿及其家长问候,观察幼儿与家长的整体状态,向家长们传递幼儿园尊重幼儿及家长的理念.2.餐点环节的内容与意义/设计与组织策略
内容:餐点环节主要包含了早餐、午餐、上下午的水果和点心环节等.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同时,幼儿进餐环节也蕴含着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小肌肉动作等多方面发展的机会.设计与组织策略: 1.餐前准备的设计与组织
餐前准备阶段,教师要组织幼儿洗手,指导中、大班值日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和为幼儿分发餐具、饭菜的工作,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或指导幼儿向大家介绍饭菜,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2.进餐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1.进餐过程中,要考虑幼儿平时的进食量、两餐间的活动量及身体状况等因素,为幼儿盛适量的饭》要遵循少盛勤添的原则,让幼儿有自信心轻松吃完所剩的饭菜
2.进餐过程中不应过分追求进餐速度 3.不宜过分强调安静,一味要求幼儿不许说话 4.养成自主进餐意识
5.了解挑食、偏食的个别幼儿,查明原因,帮助幼儿解决 6.鼓励幼儿自主取餐,提醒幼儿端平慢走 3.餐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进餐结束后,教师指导幼儿将食物残渣倒入垃圾桶,将餐具分类放在指定位置
2.指导幼儿进行饭后漱口、擦嘴、洗手,渐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3.请先吃完饭的幼儿安静的离开就餐区,不影响或催促其他幼儿进餐 4.指导值日生进行桌面、地面的卫生清理工作 5.组织幼儿进行餐后散步、户外观察等安静活动
3.午睡的意义/设计与组织策略
意义:
1.使疲劳的细胞得到休息,保护脑神经细胞免于过度疲劳二损坏,体力也逐渐得到恢复
2.幼儿期是肌体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睡眠状态下的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
睡眠问题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学习状态 设计与组织策略: 1.睡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安排幼儿散步,如厕,不宜带领幼儿进行剧烈运动和容易兴奋的活动 准备午睡时,指导幼儿脱衣服,整齐叠好,并摆放在固定位置 安全考虑,小物件教师保管好
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给幼儿讲述简短的故事或儿歌 2.睡眠中的关怀和帮助
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噩梦,扭动身体 3.起床整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播放音乐 穿好衣服
依赖性较强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循序渐进的完成穿衣过程 4.盥洗活动的目标、方法和意义/设计与组织策略
1.洗手教育的意义、方法和目标
意义:洗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最高,幼儿在园一天洗手次数常常多达10次以上.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方法: 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互进行 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首大拇指旋转搓擦,交互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个手掌心旋转搓擦,交互进行 6.搓洗手腕,交互进行.目标:通过洗手教育帮助幼儿理解洗手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养成接触食物前,大小便后、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 洗手时要节约用水,掌握通过控制水龙头开关的角度调节水量的技巧
漱口教育的意义、方法和目标
1.漱口是利用液体含漱从而清洁口腔的方法,一般用于饭后.饭后漱口可以将刚刚附着在牙齿表面尚未被细菌发酵的食物残渣冲掉,减少龋齿等牙病发生的机会
方法:将水含入口中,把头仰起漱15秒左右,吐出水来,然后再重复一遍.目标:通过漱口教育,应帮助幼儿理解漱口与牙齿健康的关系,掌握
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和吃甜食后及时漱口的习惯.盥洗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1.通过动作示范和口头讲解,交给婴幼儿正确的洗手、漱口和洗脸的方法.2.通过儿歌、歌曲等方式帮助幼儿牢记正确的洗手、漱口和洗脸的方法
3.可以再盥洗室墙壁上适宜的高度贴出正确盥洗的步骤图,提醒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漱口和洗脸
4.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盥洗与身体健康的意义
5.对幼儿提出与其年龄相适宜的盥洗要求 6.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7.针对幼儿盥洗时喜欢嬉水打闹的现象,教师可以再科学区投放玩水材料
5.喝水活动的意义与目标/设计与组织策略
意义:水在人体中有着运输,补充营养和参与机体各种代谢的作用,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幼儿每天的喝水量是否适宜,会直接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所以,培养幼儿科学喝水,主动喝水的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标:通过喝水环节,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喝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喝水的要求,学会有序排队,正确使用杯子喝水,同时也要帮
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设计与组织策略:
1.喝水的种类:幼儿应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冰水,不喝生水 2.喝水的时机:1.定时喝水 2.随渴随喝
1.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水至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喝水的重要性和不科学喝水的后果
2.教师要将定时喝水与自主喝水相结合
3.教师要向幼儿讲解示范正确接水、端水和喝水的方法
4.为了有序组织幼儿喝水,避免喝水时拥挤,教师可以划出等待区、接水区和喝水区、让幼儿轮流有序独立接水,培养幼儿有序喝水的常规
5.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细致周到地帮助和提醒幼儿
6.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7.主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及喝水量,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幼儿养成科学喝水的习惯.6.如厕活动的意义与目标/设计与组织策略
意义:通过如厕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如厕方法,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进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自信心和自主性
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人为何会产生大小便,及时排便对身体健康的好处,知道正确的如厕行为
设计与组织策略: 1.解决幼儿如厕的认识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如厕教育与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幼儿理解正常如厕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解决幼儿如厕的心理问题
1)幼儿不慎尿到或拉到裤子上,教师不要呵斥,要轻声细语 2)幼儿每一个细小的改变,教师一定要及时肯定他,同时让幼儿明白教师很喜欢帮助他们
3)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温馨、和谐的氛围.3.解决幼儿如厕技术问题 1)教给幼儿穿脱裤子 2)养成独立穿、脱衣服的习惯 3)买方便穿、脱的衣服 解决整理衣服的问题
1)通过示范和语言讲解告诉幼儿整理衣服的方法 2)通过儿歌记忆整理衣服的顺序 3)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整理衣服的方法
4)在厕所里安装镜子,帮助幼儿自己检查衣服真理的情况 如厕的规则问题:
1)教师请幼儿讨论,参与制定规则,并以图示的方式记下大家共同制定的厕所公约,以示提醒
2)对于在园憋便、不愿到厕所如厕的个别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扮演游戏中的角色,照顾娃娃如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技能并养成习惯.4.解决幼儿如厕的意识和习惯问题 5.解决幼儿如厕的家园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7.过渡环节的内涵及意义/存在的问题/消极等待现象的原因/设计与组织策略
内涵:过渡环节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由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之间的过渡安排.意义:
1)教育组织的角度来看:一日生活各项活动对环境、材料等的要求不同,活动转换客观赏要求教师需要一段时间收拾整理上一活动现场,为下一互动做好准备
2)幼儿身心参与规律来看:幼儿不可能长时间对某一对象或某一类活动保持注意,其身体需要动静交替,心理需要在教师主导和幼儿自主之间交替
3)用系统的眼光来看:一日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若过渡环节安排不当,不仅会影响过渡环节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幼儿在其他环节中 的身心参与情况和活动质量 存在的问题:
1.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依然存在
幼儿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无所事事,处于专门等待下一环节的状态.处于安全考虑,教师往往改而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由自由放任变为消极控制,让幼儿在过渡阶段练习控制自己的行为,要求幼儿不说话、不打闹、安静等待
2.教师组织的紧凑丰富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新问题
尽量较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过渡环节出现消极等待现象的原因.1.过多的集体活动 2.过多细碎的作息时间 设计与组织策略:
1.整合活动环节,将一些小块的活动时间合并,使活动之间相互融合,增加作息时间的弹性化,避免由于活动频繁转换带来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集体行动
2.在必要的过渡等待时间,教师可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减少消极等待
3.过渡环节也应允许幼儿有自由交往、自由活动的机会,允许幼儿有时无所事事
4.过渡环节具体如何安排,应充分考虑前后活动的性质和幼儿需要 8.离园环节的意义与目标/设计与组织策略 意义:离园环节可以粗略地反映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质量,反映教师的专业态度和专业能力.同时,离园环节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
目标:
(1)保持一种稳定、愉悦的情绪等待家长来接(2)乐于自己整理仪表、喜欢干净和整洁
(3)学习管理自己的物品,并能有顺序地整理和摆放(4)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园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5)离园时,会将玩具、材料、椅子等收放整齐、归位、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6)主动与教师和小朋友道别
(7)跟随家长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 设计与组织策略:
离园活动是幼儿离园前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安排一些自主性强,形式多样、时间可长可短的活动,如区域自选活动、自主阅读活动、总结评价活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整理活动等.教师可以开放多个区域,让幼儿自选活动
家园沟通也是教师在幼儿离园环节重要的工作.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设计与组织离园活动的重点不同: 1.在小班的离园环节,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在整理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