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5篇)

时间:2019-05-15 13: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

第一篇: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

作者:陈彦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

当下我国的竞技体育正由传统的政府管理向高水平竞技体育多元化管理方向转变。为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国家体委最早于1987年4月发布《通知》文件,首次确立了2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加入了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行列之中,并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目标、角色定位和效益与投入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在运动队管理方面的研究仍有不少欠缺。在下面的文章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浅析如何有效管理高水平运动队。

一、我国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

总体上来说,我国民办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仍处于探索和提高阶段,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对于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模式,虽然具体列出了很多规定,但各个学校在操作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难以有效执行规定中的各项措施,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严重限制了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一)学与训难以合理安排

运动队与职业运动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运动队的队员要面对大量的课业压力。“学训矛盾”是目前运动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在校运动员的全面成长与参与训练的积极性。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没有大量的训练作支撑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运动员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完成学业也是妄谈。在校运动员原有的文化基础普遍偏差,沉重的学习压力将直接影响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落实,也影响着运动员体力的恢复。解决学训矛盾成为摆在提高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面前的一块顽石。

(二)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各地高中应届毕业生中的体育特长生;二是专业运动队退役队员;三是在学校挂学籍的在训运动员。笔者认为,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运动员和体育人才。如果单纯为了在全运会或省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招收“挂名”运动员,则与这个初衷背道而驰。在招生时,应以地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为主,建立系统的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三)教练员队伍建设未能跟上体育发展的步伐

我国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未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而在管理方面对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力度不足、缺少相应的任用激励机制,则恶化了这种情况。

(四)运动与校园文化未能实现良好结合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因其竞技水平较高而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能够带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亦可以在学校举办体育文化节与普通热爱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体育文化节为契机带动整个学校建立一种良好的校园风尚。而现在的状况却是体育与学校生活“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体育活动失去了根基,难以真正提高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

二、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合理安排,解决“学训矛盾”

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学习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措施是完全可以调和的。每位运动员的时间有限,而且根据课程安排,各自的课余时间会有多样的差异,如何做到学习和运动时间之间的合理分配是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建议,将运动员的选课与一般学生课程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学习文化课程、思想教育课程;对运动员的学分实行弹性的管理办法,将运动员完成学分的时间要求比一般学生相对宽裕,个别情况下可以将时间适当延长,给予学生运动员更多完成学业的时间;也可以将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课业完成情况相挂钩,对于训练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分计算时给予适当的比例加成;或者根据赛事的安排,将大量的训练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而平时则以学习为主。

(二)构建系统的培训体制,解决生源问题

在目前的研究中,较为主流的观点是:系统的培训体制更有利于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能有效地解决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所面临的生源问题。这种“一条龙式”的体育生培养模式是将小学、中学和大学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三级训练网络,最终走出一条小学时期打基础、中学时期崭露头角、大学时期拔尖出彩的系统培训体系。在具体实行时,可以尝试建立一种“挂钩”式的层级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某大学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成绩较为突出,便可以与一些具有优秀体育生培养条件的中学建立一种对口输送的合作关系,这些中学则可以专门招收或培养具有某一运动项目特长的体育生;同样,中学也可以与小学之间建立类似的对口合作关系。

这样一来,学生从小到大能够获得一个系统的体育训练环境,更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学校也在这种“一条龙”的培养模式中收获了优质的生源。

(三)增加体育教育投入,提高教练员水平

针对目前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带队教练员教学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要求的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民办学校应当重视对教练员的培养,教练员一样需要不断地进修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重视选拔和培养学校内部具有优秀教练员潜质的年轻教师送到专业的运动队进行锻炼学习与交流,学习最新、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力提拔和重用有水平、有能力的教练员;第二,加快学校内部教练员的更新换代步伐,将具有优秀任教能力的教练员及时派到教学一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教练员,提高学校内部教练员的竞争力度,重点改革体育教练员的考核制度,将训练成绩与绩效相挂钩;第三,灵活采取合同聘任的形式引进短期执教的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在大赛前夕对运动员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帮助运动员完成参赛任务。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要有效提高教练员水平,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采取多渠道的筹资办法是目前主流的观点。积极主动地申请省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局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申请与专业运动队进行联合训练,实现部分训练资源的共享;利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的机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负责运动员的住宿、训练和管理,企业负责各种经费开销,通过赛事为企业进行宣传,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四)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打造学校文化

利用竞技体育特有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带动整个学校形成一种能吃苦忍耐、刻苦勤奋的良好风尚。校团委、学工处和体育部等相关的学校行政部门要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我国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措施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作为一线教练员,我们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辅助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霍琳.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2]刘同众.地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3]王光军,马小平.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三篇: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知识管理策略研究2007-02-10 16:46:40

□ 作者: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赵永光

内容摘要: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知识管理就是要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扩散和交流知识、高效率地利用知识,使知识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知识管理要注重培养知识创新和转化的人才,保护组织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管

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管理。

确立知识资产价值观

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国有企业在内,对知识资产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重忽视知识资

产。这一点无论从企业投入结构来看,还是从企业利益分配结构来看,都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树立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任何优势,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入而已。因此,在我国普及知识管理的知识,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创新的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资产的归属,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还不够,还要增强知识资产转化的能力。这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环境

知识的载体包括两种,各种软硬设备和信息知识资料和掌握了知识的人才。前者是显性化或可编码知识的载体,后者是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双重动态载体。人才个体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创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养、引入和留住人才,并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知识管理战略的

重要一环。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源并不是个体知识资源的简单集合。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组织必须具备在组织内部传播知识的能力,使个体知识能够为整个组织所共享,才能形成组织的整体优势,保持整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组织应该促使知识在内部扩散。

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隐性知识是一系列关于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具有思想继承性和知识从浅到深的纵向联系,即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员愿意将其知识传授给他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别,隐性知识也远不如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第三者获取。作为组织,必须有目的地对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掌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扩散必须克服三个障碍:信息和隐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优势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丧失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优势,因此,具有隐性

知识的个体可能不愿意扩散他的知识;与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认识不到作为无形资产的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不愿意投入精力或资本去争取那些虽然十分重要,但自己没有认识到其价值的知识;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可能会在没有给付的情况下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累的个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见,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促使组织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共有的环境。例如,让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组织的任务设计;工作人员在不同部门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门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门,提高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效果;其次是对拥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人给予最高的承认,这种承认既有物质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

自己的知识传播给适当的人,是自己的责任。

营造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环境来讲,政府应该创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在价值认同上,在分配机制上,在资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上,都要向创新倾斜。作为一个组织,应特别注意营造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内部环境: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在这方面,建立一种组织知识评估机制,对知识对组织业绩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一个组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鼓励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对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确实很重要。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得到成员的充分认可,组织成员才会

有归属感,主人感,才能为组织的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聪明才智。建立良好的交流条件,使员工之间能够具有充分交流的机会,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员工在组织内的交流机会很少。缺乏交流场所和交流气氛,是国内各种组织的弊病。我们更加重视政治学习,轻视员工对组织内部事务的讨论。在一个非民主的氛围下,决策的完全不透明性使得成员难以对组织表现出忠诚,知识和信息扩散必然缺乏基础。

经常让员工分析组织内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要使员工理解本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差别,认同组织的管理。这是建立组织隐性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培育和产生知识专门人才的组织应是充满关爱的组织,它应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与失败。这是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心帮助的组织文化所必须的。过去企

业管理强调科学管理,将对人的管理,看成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机器部件。这种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它抹煞了人的主动创造性和能动性。后来的行为科学注意到人的需要与行为的层次性,并据此开发了管理的新理论,改变了科学管理的死板性。但是到了知识经济阶段,人们的情感需要日益上升,知识创新具有相当的情感成分,因此,知识管理需要更多的情感管理和交流,情商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词汇,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

建立高素质知识管理专家队伍

培养知识管理的专家队伍,尽快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应该像对待传统产业中的技术管理一样,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创新型组织应该建立知识管理机构,至少是扩大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负责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职责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和研究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分析哪些

知识已经存在于组织内部,哪些知识组织内没有但可以从组织外获得,哪些知识需要进行新的研究才能获得;对已经有的知识,应该分类理清是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发明的,它是如何保持下来和进一步创新的。这是寻求知识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加快知识发展必经途径;严格控制信息和知识外流,并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知识通过专利或内部严格的保密措施等加以保护。尤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防止核心人才外流,因为人才外流是组织隐性知识外流最主要的渠道;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知识创新人员,尤其是关系到组织核心隐性技术的人员的招聘、选择、培训、工作评价和制定分配政策等工作时,要有知识管理人员参与评估和考察;为组织各部门之间建立知识沟通与传播渠道,负责内部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使用。在这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自身也要提高知识素质,拓宽知识领域。也许他们并不需要

在各领域内都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但需要知道每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规划和实施组织知识库,决定组织内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知识管理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国外也只有少数大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设立了知识主管机构或知识主管人员。因此,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托马斯•h•达文波特等.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第四篇:提高基层人民代表大会质量研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事务这一本质要求,一切重大事项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并监督实施。组织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一年至少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地方规格最高、作用最大、意义深远的大会,其目的就是“绘宏图、议大事”。但应该看到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在个别乡镇存在着“会议从简、时间从短、审议从轻”的现象,这势必导致会议质量问题。因此,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操作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大胆探索,实现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本人认为需要从会前“三步曲”、会中把“三关”、会后“三落实”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会前“三步曲”

首先,人民代表在会前要广泛联系选民。人民代表大会能否开成一个高质量的会,充分听民言、集民智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广泛联系选民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代表脱离选民,就是丧失民意,失去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克服代表脱离选民,或与选民联系甚少的现象,把广泛联系选民作为提高会议质量的重要前提。

其次,重大事项搞好会前调研。人代会召开前乡镇人大主席团应根据重要问题做好对重大事项的调查,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深化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了解其真实情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重大事项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三,严把“三个报告”的质量关。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乡镇财政工作报告”是乡镇人代会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报告的质量高低,关系到人代会的质量高低,要克服一人写稿、一人定稿、会上念稿的做法。这三个报告中涉及的主要工作目标、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和落实的措施等重大问题,必须提请乡镇几大班子研究,征求乡镇机关部门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意见,做到报告的内容实在和可操作,成绩讲够、问题讲透、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使报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提高报告的质量。

二、会中把“三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何把大事办好,必须把握以下“三关”:

第一,时间保障关。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没有具体规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实际操作的时间一般为5—7天,可以保障大会各项任务的完成;而乡镇有的一天时间,确切讲是4—5个小时就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和任务,时间太短,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质量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克服以忙为由从简、以中心工作多为由从简、以经济困难为由从简的倾向,做到时间不能少、程序不能减、内容不能砍,这样才能既圆满又合法。笔者认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确保2天为宜。

第二,充分讨论关。通过充分讨论可以广纳民意、掌握民情、听取呼声、集中民智;通过充分的讨论可以明辨是非、理清重大经济发展思路;不能讨论走过场,会议搞形式,甚至把一年一次人代会当作例行公事,简单对待,讨论三言两语,简化讨论程序。要通过代表的积极谏言献策,把人民群众的意识意愿通过人代会上升为基层的大政方针,让代表的谏言产生“惠民效应”,这样,人代会才有“合力”,才有质量。

第三,科学决策关。决策民主化是人代会的基石,决策科学化是人代会的落脚点。人代会上的重大事项是事关一方人民生存发展和脱贫奔小康之大计。因此,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克服草率决策和盲目决策的倾向;二是要克服重选举轻审议和轻决策的倾向。选举无疑是人代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关注的大事,但是认真审议和提出科学的决策方案仍然是人代会的重要内容,仍然是百姓关注的大事。科学决策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

三、会后“三落实”

人代会上提出了各项奋斗目标,这仅仅是一个方向,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闭会后去认真完成,做到会后“三落实”。一是认真落实人代会的各项决议,自上而下贯彻人代会精神,细化各项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实现从形式会议向务实求实会议的转变。二是认真落实代表建议案的办理,把事关全局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解决好,给人民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通过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推动全局工作,达到取信于代表、诚信于民。三是认真落实实事的办理,实事是人代会的灵魂,老百姓非常关注,要克服口号式会议,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质量的高低,科学决策是前提,落实到位是核心。要高质量完成人代会的任务,目标看措施、措施看效果、效果看监督,只有监督到位、监督到边,才能更好地完成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提高基层人代会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形成阅读期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读中有惑,探究解疑,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自学的能力,张扬个性差异,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积极性;阅读个性化;阅读能力;阅读质量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为之困惑,也为此不懈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整合以往的经验,如今有了点滴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策略。

一、利用阅读期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如,在教学《检阅》一课时,我通过声音中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博莱克:

师:看,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

……

师: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那就让我们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

师:你不仅看到了,而且还听到了。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

生:(齐声)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我听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称赞!

2.入情入境,激发期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当读者能入情入境得感受文本角色时,其阅读期待便能激发,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当然,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3.提问质疑,诱发好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当学生围绕自己的疑惑展开阅读时,学习就更有动力,更有目标了。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请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提出:“什么是‘名堂’? ”“谁玩出了名堂?”“他是怎么玩的?”“他玩出了什么名堂?”等问题,学生们为了了解知识,便会积极地投入阅读。而往往这样的阅读效率比起老师直接告知答案要有效得多。

二、提倡多元朗读,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之前的自读感悟阶段和之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孰不知前者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后者是学生对课文的零零碎碎的理解的整合和深化。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

1.自读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拿到一个文本,就要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如在执教《找骆驼》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当学生能零零碎碎地了解大概时,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商人的疑惑画出来。围绕商人的“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一问,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正因为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2.精读感悟

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通过精读,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学生通过初读自悟后,我问:秋天的图画,美在何处?学生几乎都将思维停留在了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上。于是我追问:谁使秋天这样美丽?为什么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美丽的秋天?几个问题,便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色彩丰富、瓜果飘香,更感悟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之美。有了感悟,再读文章,情感也更美了。

3.诵读表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学生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看了薛瑞萍老师的《我们二年级了》,当中的《狐狸和乌鸦》的课例让我很感动,自己也上过本课,却不知孩子们的感情可以如此丰富。学生之所以能如此深入地体会乌鸦的内心感受,除了之前对文本的阅读外,更取决于之后的有感情地诵读与表达。当师生在此环节中一边读,一边表达出各自的感受时,表达得越多,感悟地也越加深入,甚至于有了新层次的理解,之后再去读文本时,情感也就自然更进一步了。

三、张扬个性差异,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可见,不同的人都会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其独特的感受。

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说说“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扩散,有的说:“春雨是蓝色的,因为天空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有的说:“春雨是粉色的,因为桃花是粉色的,粉玫瑰也是粉色的。”有一个孩子显得很激动,他说:“春雨是无色的,因为水是透明的嘛!”很多学生笑了,我也只是笑笑,没有否定,毕竟这是事实呀!可能是孩子们看我没说什么,便胆子更大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春雨是亮晶晶的,他可以把树叶洗的干干净净,我喜欢春雨!”他说的多好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春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草地上的是绿色,落在油菜花上的是黄色,落在杜鹃丛中的是红色。”……无论是书本还是老师,都不应控制学生的思维,反而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如此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文蓉.“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2]薛瑞萍.《我们二年级了》

[3]王崧舟.《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4]《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5]杨奕.《语文教学通讯》,2007第5期

下载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民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质量策略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1.分析当前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十分重要,而我国目前对于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医药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从事医药工程项目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课题组 执笔:许建生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

    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同仁回小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货车质量的研究

    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货车质量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和标准也......

    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作为一家拥有多个壹级施工资质的国有施工企业,我们不论是在施资力量上还是在人才储备上相比于其它施工企业并不处于劣势。然而这几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