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学校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教师队伍的管理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目前,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特别是中小型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缺乏主人翁意识,工作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教师结构不合理,导致学校无法生存。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行校长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了解教师心理问题,解决教师实际困难。实行工作民主规范化;对教师实行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管理;难点及对策。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教育在国家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受《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感召,异军突起。尤其在2003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的《民办学校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民办教育便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然而民办教育作为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在最近几年里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民办学校赖以生存的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难题。
一、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难点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民办学校教师多数来自全国各地,一部分老师在原单位停薪留职,随着原单位政策规定和家庭因素的变化,他们有随时返回原单位的可能;一部分离退休教师受年龄和身体的限制,工作周期较短。亦有一部份刚步出校门而加入民办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他(她)们多数只把所任职的学校当作一个暂时的停留单位,随时因各种各样的因素而离开学校。
(二)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期望过高, 缺乏安全感,缺乏主人翁精神,团队 1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除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指导课外活动,还要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研究及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因此,教师期望值会较其他职业要高。每位教师都期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成绩,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他们又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期望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一旦他们遭遇挫折,就会造成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事业感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为合同制关系,所以多数教师也存在教一天算一天的心态,而没一种把学校当成一个大家庭一样来同共努力的精神状态。民办学校的老板行为上表现较急功近利,把老师看作为他们创造利润的工具,因此教师们对学校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
(三)民办教师水平不均衡
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因来自五湖四海,有退休的,有停薪留职的,也有刚步出校门的。有教学经验老到的老一辈的教师,也有新一代新思想新主观却只有理论而无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
(四)学校经费不足,校长钱权分离
民办学校为组织或社会个人独资或合资,在财务问题是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面临着出资人资金周转不灵或抽调资金而使学校的经费不足,无法完善教学环境或在该投入的经费的地方却因受到出资人的干预无法实行,更严重的是无法准时发放工资而导致教师情绪不安等等问题。现在的民办学校校长也大多数受聘于私人老板,他们虽然有管理学校的权利,但缺乏资金管理权,有的甚至连学校所需清洁工具的购置都要报告老板审批。试问这样的民办学校如何能让老师在工资薪酬、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呢?
(五)学校对教师的选聘和培训不合理
民办学校为非公益性教育机构,最终的目的是盈利,那么在选聘教师上会考虑到每位教师的工资等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一个非常实际而又矛盾的问题,好的教师必定要求较高,而校方却不想支付过高的工资,这样的话必定退而求之对工资要求较低的教师。同时民办学校在对教师队伍的再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比较有限的,在职的教师无法受到继续教育,在知识方面补充不充份,无法继续提高教学水平,对总体的教学成果有一定的影响,对民办学校的总体素质也是有影
二、民办教师管理的对策
民办学校要实现教育目标,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行民主规范的管理,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确立教师的归属感
在我国,“民办学校”是近十几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新概念,许多民办学校的教师,总觉得在身份上、感情上、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如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教师低人一等,加上个别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工资薪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和感情沟通上做得不尽人意,使教师的心理受到伤害,让教师没有安全感、稳定感和归属感,因此,民办学校可以参照公办学校,成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成立专门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教研机构和后勤机构,从政治、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关心教师。在管理上,要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二)营造“家庭”的温暖,引导教师的荣誉观。发挥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各自的特长,使其能更好的服务学校
“单位”不能只给教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和激励,而要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每一名教师自己内心要有潜在的动力。教育投资和其投资有显著的不同,因为他生产的产品是“人”,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和道德标准的美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平常的日常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家庭般的温暖,要重视对教师的情感投入,注意调整其人际关系,在管理上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协商。学校除了要关心教师的疾苦之外,还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要信任教师的工作,理解教师心情,要经常跟教师交流,了解影响教师心理情绪的心理因素,掌握教师心理需要、结构和层次,引导教师正确对待需要与现实的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使大家产生一种参与学校决定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要让大家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以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学校而愉悦而自豪,合理的分配布置任务,发挥不同教师各自的特长。检查工作,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和气,表扬时要有理由,批
评时要讲道理,沟通时要注意方法,不要因为工作方法问题,影响学校的工作,影响学校的发展。
(三)丰富“学校”的内涵,满足教师的成就欲,及教师的选聘与继续教育 对人的管理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报之以利还不行,还要能使之以梦。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这样的教师。学校是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地方,同样,也是培养教师的基地。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渴望收获成功的经历和快乐,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满足,教师当然不能例外,特别是年轻教师希望通过努力,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所有这些要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帮助,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管理者在教师成长的经费和情感上舍得投入,在招聘和使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学校的价值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要建立教师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培训,走出去,走进来,还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建立教师的晋级、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促进和帮助教师成长,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学校的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实现学校领导班子结构的合理化;建立独立的财务体系
合理的学校领导班子和独立的财务体系可以保证民办学校的经费和管理方面正常的运转,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更好改善教育环境、教师福利,使学校在建全的财务体系中正常的运转。
资金一直是民办教育办学的瓶颈问题,有不少不错的学校最后毁在了缺钱上。可以通过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按工作业绩兑现奖金。在用人上坚持“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职称看实绩,不惟过去看现在”的原则。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拼搏精神,优化了教师资源的配置。如果每个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能用心的做到这些,我们民办学校的教师一定会多一点奉献之心,多一点感动之情,多一点融合之意,多一点家庭之爱,我们的民办教育会越办越好,为中国的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乐平.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教育与管理,2001(07).[2]陈言.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市场化特点[J].教育与管理,2000(04):30,31.[3]郭明飞.关于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4]陈国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因应对策[J].江西教育教研,2004(09):21,23.[5]高鹏.民办教师“感觉不好”原因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4-4-13.[6]方亮.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M].长城出版社,1999.[7]钟述.民办教育的机遇、困难、对策[J].广西教育,2003(15).[8]晓月.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北京教育,2000(10):32,33.[9] 冯铁山.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误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13).[10] 楼世洲、徐勇.民办学校教师权益的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00(06).
第二篇: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张旭文
[内容摘要]坪山新区的教育一直是深圳教育的洼地,换言之,坪山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学位占了坪山新区一半的民办教育,跟别的大区的差距非常明显,分析得出,造成这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管理。坪山新区将打造成深圳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地,这一定位对坪山的民办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历史使命,我认真分析了坪山新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并研究相应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学校 教师管理 困境 对策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民办学校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便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坪山新区的大部分民办学校,就是在这个大潮流中出现的。然而民办学校作为坪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难题。
一、坪山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坪山新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中小学十二所,其中市一级学校有五所,其余的七所为区一级学校,十二所学校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五所,纯小学有七所。校园校舍良莠不齐,除了秀新学校是原公办学校的旧址和龙翔学校是按照省一级标准建造的学校外,其它都是工厂或者其它建筑改造成学校,硬件的不足是造成坪山新区民办教育水平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的问题,即教师管理的问题。最近两年,市区两级政府对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政府发放到坪山新区民办教师手中的从教津贴款340万元左右,2014年,新区民办教师得到的从教津贴款400万元左右,政府的积极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新区民办教师,但不能彻底解决民办教师的管理问题。
二、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管理的困难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偏大
坪山新区的十二所民办学校共有专业教师692人,根据新区教育科的统计数据,2012年教师的年流动率超过了30%,2013年实施“深圳市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补助后,这一数据下降到了18%左右,教师队伍虽然变得更稳定了,但相对于公办学校,这个数据还是超大的,反映出新区民办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太大。坪山民办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一部分老师在老家单位停薪留职,随着原单位政策规定和家庭因素的变化,他们有随时返回原单位的可能;一部分离退休教师受年龄和身体的限制,工作周期较短,身体状况随时不能胜任繁杂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刚步出校门而加入民办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他们多数只把坪山新区民办学校当作一个跳板,随时可能离开学校,进入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公办学校代课或者考公务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有的学校的平均工资只有2800元左右,与深圳市2014年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3750元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坪山新区经济发展较其他区落后,经济的落后,带来的是薪酬的偏低。2014年深圳发布的信息显示,深圳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为3750元,而坪山
新区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仅为3250元,整整相差了500元。作为盈利性的民办学校,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就考虑了教师的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一个非常实际而又矛盾的问题,优秀的教师必定要求较高,而校方却给不出高工资,这样的话必定退而求之对工资要求较低的教师,这样一来,坪山的民办学校想招到特别突出的教师,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招到的都是其它区的民办学校不要的老师或者是刚毕业、毫无教学经验或者是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相对于深圳公办教师本科化的同时,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本科率只有25%且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也只有92%,这样的学历及持证率,如何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平?坪山所有的民办学校在对教师队伍的再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比较有限的,仅仅依靠新区教科研中心对青年教师的个别培训,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新区的现状是:大部分民办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补充不充分,继续教育断断续续,使得他们无法继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的后果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年年如此或者略有下降,坪山民办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停滞不前,就像公共事业局夏雷局长的一句比喻:补助得越多,成绩下降得越大,民办教育就像一只没用的母鸡,只吃米,不下蛋!
(三)坪山民办教师缺乏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工作,除了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尤其是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级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民办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为合同制关系,而且大部分民办学校缺乏激励措施,所以多数教师也存在教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没把学校当成一个大家庭来同共努力。民办学校的管理制度上,也缺乏对老师的人性化关怀,尤其是学校举办者是对教育一窍不通或者是开工厂的,常常把教师的管理等同于工厂对工人的管理,对老师苛刻至极,把老师看作是为他们创造利润的工具,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校不存好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
(四)师德师风水平存在问题
在坪山民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常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把教师职业与其他普通职业等同起来,经常把自己在民办学校工作看作“打工者”,工作缺乏激情,缺乏斗志;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关心、要求不严格,不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教学上把上课作为一种差使,不研究、不落实,不面向全体学生、不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没有认真履行教师应尽的职责。
2、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行为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不以为然,总把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要求等同于对普通公民的一般要求。有的教师不注意师表形象,过份追求时尚,语言行为不文明、不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不健康影响,3、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区分不清,过分强调自身的权利,自行降低履行义务的标准,使职业行为得不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有的教师认为“他人享有的我必须享有”,却忽略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业规范,权利与自由是有一定限度这一事实。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接打电话、办私事,收受学生、家长的钱物,利用职务之便找家长办私事,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4、有的教师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生和家长反映最强烈的师德问题有:,对学生不一视同仁,不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总训斥学生,动辄体罚学生,不与学生沟通、交流少。
5、部分教师的外表形象、行为举止与社会公认的教师形象不符,不能以身作则,说不该说的话,上课发牢骚,不维持课堂纪律,烫金发、戴耳环、涂血口、留(涂)长指甲,穿背心上课等。
二、坪山民办教师管理的对策
坪山新区的民办教育处于全市教育发展的洼地,民办教育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坪山新区发展的高定位极不适应。针对坪山新区出现的上述问题,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规范、扶持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师稳定及发展
民办教师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坪山新区的教育教学,但是作为一个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民办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们弥补了政府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坪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解决了大部分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大大的减轻了公办学校的学位压力,在建构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坪山新区要努力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的力度,努力缩小公、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的差异,最好能做到同工同酬,让公平、优质的教育惠及坪山的每一个孩子,让辖区居民共享坪山新区的发展成果。在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方面,我觉得有两个途径可以相辅相成,同时进行:首先,新区的补助可以适当加强,在市级“从教津贴”的基础上,可以设立区级“从教津贴”,这样,民办教师的政府补助可以从现在的人均600元/月,提升到1200元/月;其次,新区政府可以强制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当年深圳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发放工资。这样,坪山新区民办教师的薪酬待遇就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招到一批有经验、高水平的教师。
(二)多方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只有新区教科研的教师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新区必须要求民办学校自行组织教师的继续教育,才能做出较好的效果。很多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希望通过努力,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坪山新区,这种机会比较少,每学期教科研会组织这样的继续教育,但有名额限制,这就需要学校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培训,走出去,走进来,还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建立教师的晋级、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促进和帮助教师成长,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学校的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加强民办学校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1、责任意识
民办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所以,教师的责任意识,对道德责任的承担等对教育义务的践行意义重大。
2、合作意识
作为民办教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一个成功团队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共同的目标和严格有效的纪律规范。
3、敬业意识
敬业是做好任何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敬业意识是指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忠诚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职业伦理观念。民办教师具有敬业心和奉献精神,才能以主人翁姿态面对自己的工作。
4、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指标,同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标尺。
5、服务意识
坪山新区的发展要求民办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老师就是服务者”的思想。
“主人翁”精神是一种神圣的精神,它要求民办教师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自己的自豪感、自信心及迸发出的巨大热情去创造奇迹。民办教师要“以校为家”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统一思想,为坪山的教
育添砖加瓦。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灵魂的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1、整章建制,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革创新。民办学校家长教育的期望值高,对教师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摈弃庸俗的师德形象,选一个让家长放心的老师。民办学校要从师德建设抓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实际,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先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强化培训、督察,让师德教育成为民办学校常规管理内容,常抓常新。民办学校要把教师师德教育作为德育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能。每年寒暑假教师校本培训,师德教育是必修课,强化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学校对行政干部、班主任、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新调入老师及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训做出具体规划,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活动设计等多种形式实施培训。
3、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师德典型。民办学校每年要认真进行教师考核,师德考核是必要条件。每年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学生、家长和老师公认的“学生喜欢的老师”、“家长最放心的老师”、“校长特别奖励”,被评选的先进,师德优秀是首要条件。
4、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学校内部、学校外部(行政、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民办学校通过面向家长公开师德承诺,设立举报电话、师德举报箱,召开家长会等途径,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师德工作,自觉维护教师的社会形象,维护学校的社会信誉。其次是建立培育机制和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师德建设考核评估。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师工作重要指标,纳入
晋级晋职、评先选优等重要内容;“师德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师德考核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年终奖按60%发放。
5、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如上班不抽烟,酒后不进教室;和学生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就餐一起排队,不剩饭菜等。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坪山新区的民办教师要从待遇、继续教育、主人翁精神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四大方面去提高,新区教育科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民办教师的管理,促使他们发展,为坪山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商场物业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商场物业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场物业大量出现,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商场物业规模大,综合性强,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较高,这决定了商场物业管理有许多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物业管理方案,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重协调各方关系,加强环境管理,做好物业经营,创造优雅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从而树立商场的美好形象,吸引大批的优质客户资源,以保证商场更好的经营和发展。
关键词:商场;物业管理;难点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68-02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场物业大量出现,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场是指聚集在一个或相连的几个建筑物内的各种商店所组成的市场,是指一种私有但为公众提供商品、服务、设施和场地的用所。目前商场物业普遍特点是规模大,综合性较强,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较高,这决定了商场物业管理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的住宅物业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异,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场物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场的经营和发展,决定着商业项目的成败。商场物业管理对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提供较好的生活、购物、娱乐休闲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等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的商场物业起步较晚,物业管理经验不足,并且商场客流量大、服务活动繁多、结构功能设备复杂,管理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因而存在许多难点。商场物业管理的难点分析
1.1 服务群体构成复杂,流动性大
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群体相对稳定,就是业主和少数租户。而商场物业的服务群体构成复杂,包括商场的经营者、租户、消费群体等,综合性强。并且商场的服务群体流动性大,尤其在节假日及大型活动期间,商场内客流量大,给商场的物业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
1.2 环境舒适度要求标准高
住宅小区物业环境主要要求干净整洁,设施规划合理,绿化美观等。而商场更重视的是商业氛围,不单单要求硬件设施,在软环境方面要求也较高。商场要求宽敞明亮,舒适整洁,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空气质量、优美的音乐,适宜的灯光,赏心悦目的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等,这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3 设备设施复杂,维护管理要求严格
住宅物业的设备设施主要有水暖电、电梯、消防及监控设施等,智能化程度不高,使用频率较低,维护管理难度较小。而商场物业建筑规模大,设施设备种类复杂繁多,并且智能化程度较高,主要包括电梯、供电、空调、监控、收银、安全、交通管理、消防系统等。这些设施设备服务群体广,运行时间长,使用频率高,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商家的正常经营活动,影响客户的消费心理,进而影响商业项目的整体运营。因而在维护管理上要求十分严格。
1.4 消防、安全、车辆等物业环境管理要求高
由于商场内有大量的流动群体,并且有较多较复杂的设备设施,与住宅相比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容易出现偷盗抢劫、拥挤踩踏事件;日常设备运行管理使用不当或消费者忽视,易出现火灾问题;商场的停车管理不当,易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人身安全问题。商场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后期问题处理也较困难,损失相对较大。因而商场的安全管理是商场物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1.5 商业活动多,组织协调管理难度大
商场物业管理具有经营性、公众性、服务性等特征,不同于住宅物业的服务性。商场的物业管理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业主,还有大量的顾客这个公众群体。商场物业管理是为商业经营服务的,其管理活动自然应配合商家各种形式的商业活动,而住宅物业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商业活动涉及装修管理、广告管理、促销活动、物流服务等方面,商场的物业管理是多元化的,涉及群体众多,包括政府、供应商、配送商、业主、顾客等,因而商场物业管理中协调组织管理难度大。解决商场物业管理难点的对策
2.1 制定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物业管理方案
由于商场物业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不能像住宅物业一样采用较单一的管理方式,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方案。针对商场的规模、地理位置、经营特点、消费群体等制定人员服务、设备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环境管理、大型活动组织策划等方案。商场管理应制定应急预案,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于缺乏管理而造成混乱,使人员不能及时疏散,设备不能安全运行,进而造成更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2 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商场物业服务面对的人群复杂,数量多,而且服务群体的素质和需求各不相同,此外商场的智能化程度也较高,因而在物业管理上难度较大,对商场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求商场物业管理人员综合文化素质高、形象气质好、专业知识强,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商场经营管理经验,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能较好的处理各方面关系。此外商场物业管理还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如专业的设备工程师,专业的营销策划人员等。
2.3 注重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商场物业管理涉及的群体之间关系复杂。首先是物业服务企业与商场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物业是为商场经营管理者服务的,应尽力配合协助商场的各种经营活动;其次是物业服务人员和商户之间的关系,商户要缴纳物业费租赁费,物业要对商户进行必要的安全装修管理,提供便利的经营环境和便捷的服务;第三是物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和供水供电、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要积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避免停水、停电、违规等问题影响商场正常的经营活动;第四是物业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经营者、商户、顾客之间的关系,给顾客提供舒适便捷的环境,处理好商户和顾客、顾客和顾客之间的矛盾纠纷;此外,物业还应积极联系供应商、经销商等,为商场的经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购物环境。
第四篇: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地籍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摘要: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地籍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根据从事国土管理的多年经验,总结当前地籍管理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应对的办法。
关键词:
地籍管理;现状;难点;应对办法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地籍管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对地籍管理工作来说,认真分析当前地籍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性地做好地籍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市地籍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成绩显著。一是城镇土地登记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工作起步,土地产权管理意识得到强化。截止2009年底,国有土地登记发证约为1.8万本;城镇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累计已达37多万本;以土地抵押登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他项权利登记发证工作开展顺利;土地产权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调处了大量土地权属争议。二是土地调查进展重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以城镇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市5个办事处、18个乡镇的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并已建立了数据库。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土部验收。三是土地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土地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深入。我市充分利用每年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实时监测土地变化情况,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违法用地;同时利用卫片辅助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我市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建库,在每年变更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对土地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分类、整理、统计和分析,掌握我市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现行地籍管理工作难点问题
2.1 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不统一。按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这表明,林地、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登记发证不适用《土地管理法》,而适用其他法律,具体工作由相关部门(如林业部门)负责,这一点也与地籍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原则不一致。
2.2 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我市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乡镇国土所,人员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专人承办。另外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知识不精,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经验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还有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2.3 地籍管理先进技术推广不够,地籍管理现代化手段不高。地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地籍调查、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管理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地籍调查中的遥感、航测、数字化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对于地籍工作人员来说,除必须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外,还应具备地籍测量知识、计算机、土地登记等技术。
2.4 地籍成果社会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目前我市地籍管理形成的各种成果,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能广泛共享,社会利用率较低。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不够健全,尚不能进行网上查询和异地查询。这与市场对土地登记信息日益强烈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当前国内有些地区出现的一些企业提供虚假土地权证,进行多重抵押、多重担保的恶劣骗贷案件,土地登记信息联网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具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2.5 地籍管理基础与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就目前地籍
基础数据业务来看,按照城镇数字国土的要求还有差距。地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历史遗留问题还比较多,有些基础数据还没有及时变更,地籍数据的现势性还比较差,按照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按照数字国土的要求来看还比较远。
2.6 地籍管理基础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任务完成还很艰巨。“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土地登记基础差、权属纠纷较多、地籍测量几乎还是盲区,农牧民产权意识淡薄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地籍管理工作要如何围绕政府的中心去工作,如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权益服务。3 对策探讨
3.1 确立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发证统一制度。应将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的林地、水面、滩涂相关权利登记、统计发证职权划归土地管理部门,以实现地籍管理利用的统一规划。首先建议国家要建立土地登记法律体系。其次,在建立土地登记法律制度体系方面。做到土地登记的权利内涵统一、登记程序统一、登记机关统一和法律依据统一。保障土地登记在法律方面的支撑。
3.2 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实人员,特别是各分局地籍管理人员,各分局要有专人与市局地籍处对接;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地籍管理人员地籍业务的培训,同时地籍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切实做到法律通、政策熟、业务精。三是要加强作风培养。培养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地籍管理各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3 加强专业技术运用,实现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扩大现代科技在地籍管理工作的应用,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在地籍管理方面的转化。首先,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上,要加快遥感、航测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登记地籍调查中的运用,提高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地籍管理的土地登记方面统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件、属性资料和档案一体化。对土地登记调查和土地登记结果资料统一实行微机发证。其次,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和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利用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人员的土地登记业务能力;利用土地登记代理制度来吸引社会力量,提高土地登记技术和工作效率,使地籍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3.4 把事务性、技术性工作推向市场,理顺地籍管理职能。地籍测量、土地调查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可以交给市场、社会和事业单位。建立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对节省国土资源部门土地登记工作资金、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土地登记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建设,对于解决住房土地登记的人才、经费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保证地籍管理社会化、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5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实现地籍资料的现实性。只有不断利用现代化技术更新地籍基础资料,始终保持地籍基础资料的现势性。才能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保障作用,才能长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
第五篇:《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实施方案
《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实施方案
十中课题组(执笔:毛波 梅绍友)
一、课题的提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近几年,随着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公办教师进入民办学校,由于民办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着运行机制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欠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教师聘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我们对市内部分民办学校教师进行了症状自评问卷(SCL-90)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障碍:
——76%的民办学校教师觉得压力比较大甚至很大。而在调查教师“面临的压力”时,所有教师无一例外地提到“工作没有稳定性,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
——有4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水平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82%的教师认为在民办学校工作成就感低甚至没有成就感。
——86%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82%的教师感觉压力来自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81%的教师觉得在民办学校不快乐。
——多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宁愿自己默默承受,致使压力堆积在心,而最终通过其他主观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有相当部分教师反映睡眠不好、午休时无法入睡。
——民办学校与教师间松散的聘任关系、学校与教师间不平等的地位,使得教师无法与学校的命运休戚与共。许多教师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甚至有教师感觉未来是毫无希望的。
由此看出,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在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之际,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之时,研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对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拟以南充市各民办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价值
(一)决策价值
了解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探求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适用于民办教师成长的方式,为学校董事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民办学校教师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理论价值
目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在该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查阅国内有关资料,规范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对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缺乏系统研究。有人统计,近10年来国内学术期刊上与教师心理健康有关的实证性研究论文不足30篇,有关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就更少了。其中以心理量表为工具的测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约占50%,且测量工具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修订的SCL-90,而有关因素分析的仅为20%左右。也就是说进行单一水平测试的较多,而把重点放在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是很少的。因此,开展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实践价值
1、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学校成败的重要因素。民办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公办学校转入,他们能否在新的体制下和新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稳定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是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特点,摸索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规律,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探索民办学校教师的成长方式对于民办学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办好民办学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也关系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影响。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也是教师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同时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
(2)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种劳动方式极易使教师形成压力过大、思想紧张、情绪抑郁等心理问题。而民办学校的的患有神经症,有的人格上有问题。
史普里(Shipley,1961)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美国一般人口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人口中则高达1/3。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学校教师部分的调查报告认为,大概有15%~20%的教师对于完成班级工作显得体魄不够健康。希克斯(F.R.Hicks,1934)在他所著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中认为,有17%的教师是过分的神经质,11%是精神失常。
根据美国有关教师不适应症的研究,600名抽检者中,17.5%的教师患过度神经质或神经病,10.5%患有神经障碍症。5010名抽检者中,37.5%持续性苦恼。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241名抽检者中,22.5%需要精神卫生援助,15.4%因适应症而影响授课。205名富有经验的教师中,8.8%处于需要进行心理诊治的不适应状态中。
根据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on,NEA)的估计,美国现职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有40%的教师表明在届龄退休之际会提前离职。1976年9月号的教师杂志(1nstractorMagazine)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30万读者填答,从9000多份问卷中(大部分是小学教师)发现,84%的填答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至少会因有关压力或紧张的疾病而失去一些工作日。杜汉姆(J.Dunham,1976)调查发现,今日的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适应更为严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
(1)对现实具有高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情感;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三)本课题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根据民办学校教师心理特点,本课题组特提出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1、善于适应
适应能力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对变动环境的适应程度。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是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2、耐受力强
耐受力是指对精神刺激的承受力或抵抗力。它与人的神经类型及活动特点、气质类型有密切的联系,但更与人的生活信念、意志品质力及认识和评价水平有关。
3、善与人处
乐于与人交往,既对别人施与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因而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关系;与人相处积极的态度(如尊重、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
4、调控情绪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5、自尊自制
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既能有所为,又能有所不为,只要是好的就主动去做,只要是坏的就自我克制,纵有引诱也不为之所动。
6、乐于工作
能把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工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还应接受实践检验,在研究中修正完善。
四、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内部管理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从社会的角度审视,由于我国民办学校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民办教育办学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因而在民办学校教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运行机制难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还没有区分不同性质和不同职务教师的法律地位和劳动关系,不能很好地激励有潜力的教师的进取和竞争精神,从而造成心理懈怠、消极应付。
2、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欠健全
我国公办学校教师享受的是“准公务员”性质的社会保障待遇,一般而言,是稳定的、长期的。在封闭式的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的保障全系于学校和政府,教师一旦离开公办学校,其身份立刻改变,即使他几年后重新回校,其社会保障也难以延续。由于民办学校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办学校有差距,体制不完善,使得许多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顾虑重重,心理负担加重。
3、社会认可度不高
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出台,但社会仍然对民办学校存在一些歧视,使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一些制约,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也受到许多限制。同行、家长、学生对民办学校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等也是民办学校教师心理负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审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过分地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社会仍然以升学和教学成绩来评价民办学校,学校也就产生了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把教师按教学成绩排队。有的民办学校在管理
方面更绝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制”。在“淘汰”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这怎能不使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呢?竞争使民办学校失去了整体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导致同事之间人际紧张,致使民办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现在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很多民办学校更是如此。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不完善的考核制度不仅是产生民办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还严重地干扰了他们工作的大方向,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3、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民办学校的教师都想尽心尽力地工作,并希望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成立了督导室、考评办之类的部门,专门有庞大的机构负责对教师考核。学校不同于工厂,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无法去准确计量的。所以,那些用“学科权重系数”和“工作量计算公式”来量化教师工作量,人为地制造学科间的差别的作法,必然导致部分学科教师心理不平衡。
4、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自身原因
从教师的自身角度审视,主要原因有:
1、强烈的危机感
民办学校教师大多来自公立学校,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本身在性质上存在着极大差异,在管理制度上更存在着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初入民办学校的教师心中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学校“民办”的性质使得教师心中充满了漂泊的“无根感”,而工作的不稳定性又使教师在校找不到归属感,对未来产生了危机感。
2、极低的成就感
民办学校的企业化管理,使得决策管理者们为眼前的利益、为与公办校争生源,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致使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学习无兴趣,同时由于家庭教养不当等原因,造成孩子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个性。如意志力脆弱、以自我为中心、对爱的感受能力不足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极大的阻力,相当部分教师表示在民办学校才华及能力无法施展。付出大量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成就感也就无从获得。
3、超强工作的压迫感
民办学校的决策者们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给教师制定高目标,要求在升学考中以三流、四流的学生生源与重点学校的学生竞争,而要想在办学质量上超过公办学校,惟有在制度上强化教职工的工作行为,加快教师的工作节奏,用各种考核、奖惩制度来让教师快马加鞭,穷追猛赶。
学校领导追求高升学率,往往忽略了给教师创造一个较宽松的氛围,鲜少组织教师的娱乐活动。高强度的工作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休息时间,属于教师自己的时间较少。而且,民办学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独自一人离家在外,生活单调枯燥,超强工作的压迫感更不易摆脱。
4、人际交往的紧张感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连接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由于民办学校的特殊性,教师们在与领导、同事交往中小心翼翼。在与家长交往中,由于不少家长忙于经商,对孩子缺乏应有的爱与关心,同时民办学校高额的收费使得家长对学校、教师有了高期望值,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教师。家庭教育的不配合或无法配合,给教师的教育及教学工作带来困难,也使教师在与家长打交道时,言行上还得小心谨慎。
五、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受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但需要明确的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本人三个方面分别采取对策。
(一)社会:解决问题要“实”
1、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来抓。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对一些学校“学生咨询室”进行功能扩充,使之既可以面向学生也可以面向教师;在有关宣传媒介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并编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项内容;以办教师“夏令营”或“冬令营”的形式,分期分批对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进行特殊的培训。
2、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努力达到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和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的目的。
3、教育主管部门应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
(二)学校:关心教师要“细”
1、树立民主平等观点。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努力改善干群关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
2、有效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要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3、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口服心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4、尽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学校要控制教师工作量,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
5、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
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6、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教师:自我调节要‘勤”
1、通过学习、内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职业的感情,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注意为人师表,扮演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以便能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懂得尊重学生和接纳学生,消除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改善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4、培养养花、书画、集邮、下棋、旅游等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以此舒缓紧张的神经和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六、研究目标与策略
(一)研究目标
1、以心理健康理论为指导,摸清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找到有心理问题的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特征。
2、进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制定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教师心理健康理论研究,寻找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4、探索维护和促进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5、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教师健全人格,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促使教师工作上自信、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二)研究策略
1、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摸清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确立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特征,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了解与验证有心理障碍的教师的分布情况。
2、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结合文献研究,研究制定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对策。
3、采用新时代特征为取向的研究策略。
以新时代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为依据,确立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七、研究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内容
(1)采用问卷测量调查手段,了解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重点了解民办学校教师有哪些心理障碍。
(2)分析研究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重点研究有心理障碍的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特征。
(3)分析研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与教书育人的关系。重点研究心理障碍对教书育人的影响。
2、民办学校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1)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人格的塑造。重点研究塑造教师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2)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重点研究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南充市民办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本市民办学校1500名教师组成样本,其中高中教师500名,初中教师400名,小学教师500,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100名。
2、方法与工具
(1)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法。运用精神卫生界临床常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测试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评定项目,其中包括思维、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内容,能全面反映被试心理和行为全貌。量表采取五级评分制:无该症状反应的评1分;轻度评2分;中度评3分;偏重评4分;严重评5分。问卷回收后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整理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料,进行定性研究,提取研究信息。
(三)研究步骤与阶段目标任务
1、准备阶段(2004年1月——6月)
(1)选题与论证;
(2)制定研究方案;
(3)课题申报立项;
(4)做好课题问卷等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研究阶段(2004年7月——2005年12月)
(1)开展“教师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作好调查情况的统计;
(2)对不同类型教师进行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研究,摸清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3)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制定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4)探索维护和促进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5)撰写出阶段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06年1月——5月)
(1)完成课题报告(含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
(2)整理研究成果,规范研究资料;
(3)做好课题结题鉴定准备,接受结题鉴定;
(4)做好课题成果评奖申报工作。
(四)最终成果形式
1、编著出版《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专著;
2、撰写《课题研究成果集》(含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
八、研究的组织机构
(一)课题指导
周 林 王真东 游季浦 吴志伟 罗丰志 何建国
(二)课题研究组
组长:蒲兴勇
副组长:陈祥林 毛 波
组 员:
蒲兴勇(南充十中校长 中学特级教师)
陈祥林(南充十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毛 波(南充十中教科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邓 科(南充十中德育部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任 强(南充十中教务处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彭小波(南充十中督导室主任 中学特级教师)
贺承德(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中学特级教师)
梅绍友(南充十中语文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鄢承力(南充十中政治教研组长 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