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探民办学校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试探民办学校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巴东神农溪高中 王联荣 朱承敏 焦晓玲
一年一度的湖北省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协会年会又在江城落下了帷幕。如何打造一支民办教育精锐之“师”?怎样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适合民办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仍然是与会民办学校的董事长和校长们倍加关注且普遍头痛的话题。民办学校与教师的雇佣性、生源不足与质量差的劣根性、教师教学成功感的弱化性以及人际关系的松散性,直接危及着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笔者想以近六年的民办教育实践见闻入手,从民办学校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入笔,与民办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们共同交流稳定教师队伍的良策。
一、民办学校教师的五大困惑
1、归属忧虑困惑。随着国家一系列民办学校发展政策的出台和各级党委政府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新举措的出现,从沿海到内部,从东部到西部,吸引了一大批弄潮人跻身民办学校打造自己新天地的教师们。初来乍到,满目新奇,有工作热情,有强烈事业心,有显著工作业绩。可一旦沉浮于民办学校这条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河流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诸多忧虑:在激烈的生源大战接连失败后学校怎么办?学校经营管理不善教师将怎么办?今后养老退休怎么办……尽管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日益健全的各级配套法规,来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公办学校的自我保护功能逐步完善,特别是民办学校生源质量较差、举办者投资办学目的受限、教师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没有公办学校管理体制下教师相对可以依赖的归属感,使他们常常无法把在岗在职的民办学校视作自己的发展归宿,很难满足他们对前途向往和后顾之忧等方面的需求,心存短期意识,稍一烦躁就走人。
2、自身地位困惑。从民办学校的管理现实看,民办学校教师潜意识里认为董事长(或校长)执撑着“生杀”大权,决定了自身的“被雇佣”地位,容易滋生自卑感和被“炒鱿鱼”的危机意识。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服务)对象即民办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有待完备。而学校举办者因受利益驱动,必视学生和家长是铁打的营盘,而教师是“流水的兵”,教师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一些学生及家长从骨子里形成一种优越感,从对教师的经济地位上看不起演化成对教师人格的轻
视。包括“八小时之外”、双休日和节假日,教师往往穷于应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疲于应付学校事务性管理,苦于应付因受非正常因素影响的自身权益保护,好象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难得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洒脱时间和空间,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只能埋头苦干,以致时常心力交瘁。或深思熟虑或一时性起,另寻“养爷处”的念头油然而生,义无反顾地寻找新的人生驿站。
3、工作压力困惑。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生命线,安全事故是高压线,生源数量是起跑线。因此有人说“当一名优秀的民办学校教师更难!”此言有理!民办学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当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要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同家长的沟通能力,还要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民办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人定论为“五分管,五分教”,特别不能一味埋怨学生基础差、不自觉、难管理等等,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去寻找相应学习方法,要在沟通中结合家长的需求去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要先家长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同时,加班加点补课,不能享有正常娱乐休息,是民办学校工作的一大特色。教师要豁达乐观,乐于奉献,注重摆正心态,学会调节,来释放工作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民办学校自身特色,也才有自己立足的空间。工作压力往往让民办学校教师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时常出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4、经济利益困惑。兴旺的民办学校之所以能让众多的教坛精英加盟,说句实在话,很大程度上是优越于公办学校的“薪金”收入让他们怦然心动。但随着近年来公办学校不断加薪,绩效工资逐步落实,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在渐缩小,尤其是公办学校的高福利待遇和综合长远利益优势的驱动,又不得不让已经稳定下来的民办学校教师再次权衡,大多选择“回头是岸”。同时,有的民办学校举办者和主管部门认为: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比公办还要高,工作条件还要好,片面认为劳动程度还要轻,应该知足!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医疗养老保险、奖励表彰等方面的支出,往往坚持能省则省,能节约就节约。殊不知,就是“蝇头小利”往往让老师们感到寒心,“节”丢了人心,“省”散了凝聚力,使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5、人际关系困惑。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大多是招聘合同用工,谁是老板?谁是老板心腹?大家心知肚明,揣摩领导心态投其所好,不乏存在施展非正当生存伎俩的土壤。古人有云:“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女作师友。”民办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殷实家庭,身染富家子弟不良习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需求反差极大,为迎合家长的味口、为保住生源(即学校财源),对孩子的表现可能报喜不报忧,对个别“害群之马”
也只能绥靖怀柔。诸如此类,兼听者方可识得并留住“英才”,偏听者就会“炮制”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有识之士只好愤而远去。
二、走出困惑的五大对策。
1、目标定位,激发事业心。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选聘教师时首要作出理性的选择是什么样的教师是学校最需要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可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以岗量才,因人适岗,还要适合教师个人发展,力促教师人力资源成本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成正比。为了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来到民办学校的教师,大多能把民办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全新的事业为之奋斗,只要我们能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灿烂的明天,容易激发起教师的事业心。学校自身要做到办学方向正确,奋斗目标明确,用科学的制度和激励的措施,把领导的意图和学校决策变成教师的共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让教师与学校兴衰相依,荣辱与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手使用干部和重用教师,在使用中发现优秀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和教师群体的标兵;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的条件,满足他们贡献才智的愿望和成就事业的需求,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每一个成果凝聚着每一位教师辛勤汗水,每一步发展与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激励教师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真正做到事业留人。
2、科学管理,激发上进心。民办学校教师为渴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竞争理念和民主意识犹为强烈。民办学校要把竞争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入教师管理工作中,提倡在竞争中共同前进,用制度来引导人,用纪律来教育人,用目标来激励人,实现以“事”为本的行政约束向以人为本的自我约束转变。注重把学校的发展内化为教职工认同的理想,把管理纪律内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实现规章制度和教职工的理想、追求、情感的统一。管理者们要把教师当作发展事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增强其参与意识,提供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参与的能力、程度和水平,切实推动学校民主化进程。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稳定,也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评价要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不得以奖惩作为教师晋升、重用、加薪、评奖的唯一依据。学校领导还要及时对教师的成绩做出肯定,让他们经常处于满足感和光荣感中更好的工作。工作评价要立足帮助教师诊断自己专业素养的长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建立学习型学校,督促其自我学习或参加培训,扬长补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使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如果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管理者能够用好“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原理,就能达到让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目标,在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得到了提高。通过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整合整体队伍的实力,最终带来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3、环境和谐,激发愉悦感。为教师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学习深造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是稳住教师的前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宜人的发展环境打造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教师普遍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特别注意社会公平。作为民办学校不仅要有高规格的教学设施和学生食宿场所,以吸引学生,还应不断改善教师办公、生活、住宿条件,包括满足业余爱好和休闲娱乐的设施,来稳住教师。领导身体力行,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榜样带路,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让教师获得充分的心理平衡,倡导健康和谐、团结协作、融洽相处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学校的人际关系充满互敬互重,亲密无间的和谐气氛,使教师能心情舒畅地放手在学校里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上。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要创造适宜教师自我发展的环境,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为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时间保障。为教师职称聘定、人事代理和继续教育包括再就业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争取政策,让他们在“学校发展我发展”的引领下得到实惠。
4、以人为本,激发能动性。
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更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是“人培育人”的事业,学校的管理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的发展”。人的活动实质上就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过程”的周而复始。这就是需要确立教师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设计学校的管理框架,激励教师发挥自身的潜能,在自我不断超越中推动、实现学校的发展。情感激励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民办学校的独特性容易导致教师个人对学校及同事间的情感淡薄,学校的举办者或管理者对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校长应作教师的“主心骨”,让学校成为教师情感的依托处和归属所。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要与教师交流情感,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有申诉的渠道,有发泄的地方;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允许教师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坚持情感留人。工作中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遇到困难时多帮助,主动做老师的贴心人,当教师的“保护神”,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大限度的激发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维护权益,激发积极性。
从管理学的期望理论来透析,民办学校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物
质需求,提高教师期望值,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绩效。民办学校董事长或校长的利益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应该是一致的。稳定教师特别是留住优秀教师,坚持待遇留人尤为重要,不仅要兑现招聘教师时的承诺,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与福利政策,有条例,有规章,一切按章办事,不搞随意性;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鼓励好的优的,约束劣的差的,不搞平均分配;竭尽全力办理医疗养老保险,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积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多管齐下,使教师感到领导对自己是看重的是关心的,有难可依,有优可靠,创设温馨环境,把集体的温暖送到每个教师及家属的心中。当他们的的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当他们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整合力、战斗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走出民办教师的困惑,稳定教师队伍,是目前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旋律。事业留人是前提,情感留人基础,待遇留人是关键,管理留人是手段,环境留人是条件。稳住了教师就是贮备了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才资源。稳住了队伍就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保障。只要我们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和管理者能按教育规律办学,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教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就能真正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师队伍,民办学校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工作中的困惑与对策
工作中的困惑与对策 什玲中心校 黄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也有着许多的困惑。尤其是班级中的差生。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这个班一共有49名学生,24个男生,25个女生,从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情况来看,差生很多,有的学生在月考中甚至考了0分,有的考了几分,更多的是考二十几分,差生很多,49个学生,差生就有三十几个,这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没遇见过的。真是头疼!我很困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差生?难道是本学期分班的时候差生都集中到这来了吗?如王佳思,最简单的拼音都不会读;王燕佳,不愿意开口读书,也不会读;黄依婷、林晓晴上课总是不听讲,拼音不会,很多字不会写,不会读;高志利上课爱搞小动作;王智涛、黄晓觉有厌学的现象等等;这还是个别的,还有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推一下就动一下。真是有点不明白,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难道生活环境好了,孩子也不爱读书了吗?难道家长都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未来了吗?我要如何让他们有所改变呢?打?骂?奚落?不管不顾?这些都不可取,经验证明,用这些方法来对待这些学困生,显然是不行的,是会适得其反的。经过认真的思索,我觉得应该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来改变他们,一﹑爱心。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的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向上。高志利,爱捣乱,上课不听课,小动作多,作业也懒得写。考试才考了二十多分。有一次,他因为和班上的一个学生吵架,被同学讨厌,不和他玩,他生气了就追打全班的学生,学生来报告,说:“老师,高志利发疯了,到处乱打人。”我忙上去看,见他坐在凳子上哭。要是在平常,我肯定会呵斥他一顿,可是,看到他坐在凳子上伤心地哭泣时,我的心软了,我上前去摸摸他的头,轻声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同学们不愿跟他玩,又爱说他,所以他才要追打别人。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批评了其它的学生,也对高志利同学进行了一番轻声细语教育,也许是我不大声骂他,也许是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不管怎样,经过这件事,我发现他在逐步的改变中,现在上课也少捣乱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由此,我更坚定了,面对差生,我们不是只有责骂、讨厌,更多的是应该给予爱给他。
二﹑赞美。
除了爱心,我们在面对差生时还要给予赞美。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其实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学生,尤其需要。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心灵,吸引着孩子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差生面对最多的是老师的批评,所以批评多了,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认为没人喜欢他们,于是就变本加厉的更不学习,更爱惹是生非,反正他们觉得做的好老师也不会表扬,做的不好老师依然批评。因此,在批评多了仍无效的情况下,我决定少批评他们,注意观察他们的闪光点,一有丁点的进步马上不吝啬表扬,当然表扬也不要太泛滥,适可而止。现在,有些差生已开始有点改变,能按时的完成作业,在学习方面,也能够自觉。
三﹑耐心。
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面对差生,我们最缺乏的是耐心。曾经我也对差生失去耐心,认为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反正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会不会照样升学,我呢,照样领我的工资,过我的日子。可是,反过来一想,要是我的孩子以后也是差生,也碰上有我这种想法的教师,那该怎么办呀?所以,我们要给予差生更多的耐心,要多多的辅导他们,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作用,教师的爱心、赞美只有长期坚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世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现在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开启学生心灵钥匙的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困生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化为优等生的,这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我会将爱心、赞美、耐心始终贯彻到教学中去。认真的去履行教师的责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第三篇:新教师困惑及对策
新教师困惑及对策
每年幼儿园都会来一批新教师为了使每一位新教师成长更快幼儿园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如师徒结对、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交流、新教师困惑解答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新老教师相互交流工作体会探讨教学疑难发挥同事间的学习与指导作用而且还给每个新教师一个缓解工作焦虑、解决教育难题的好契机这样能让每个新教师尽快地体验工作着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新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困惑一】我是一名新教师虽然有理论知识但没有工作经验。我发现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各个环节中幼儿对我提出的要求总是不明白很随心所欲怎样做到让小班的一日生活常规井然有序
【对策一】1.以“妈妈”的形象引起幼儿的亲近感。小班的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种特别的依恋感和亲近感所以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特征用妈妈的口吻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如谈话时“我们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自己的妈妈老师妈妈是小朋友幼儿园里的妈妈我也会向你们的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关心你们老师妈妈肚子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有好多好玩的游戏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领你们想跟老师妈新教师困惑及对策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范晓莉在散步时说“今天老师妈妈带你们去散步你们都是老师妈妈的好宝宝你们可要一个跟好一个千万不能走丢。宝宝们在散步的路途中可要睁大眼睛等会把你看到的来告诉老师妈妈。”这样幼儿就能很好地记住教师的要求也便于幼儿把依恋情感转移到教师身上产生亲近的感觉能为建立规则意识打下基础。2.以“动物”的形象引起幼儿的追随感。动物卡通是每个幼儿都很喜欢的形象让幼儿跟着动物的形象来学学、做做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每天幼儿早晨来园时像大白鹅一样向老师和小朋友点头问好我们教幼儿在活动室走路时要学小花猫轻轻的上课时要学长颈鹿脖子伸得长长的吃饭时要学大老虎一样大口大口吃……让动物的形象吸引幼儿的兴趣产生追随的感觉规则就在无意间逐渐形成。3.以“生活化”的游戏引起幼儿的愉悦感。生活化的游戏在成人和幼儿的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把生活化的游戏融入小班的幼儿相信肯定有不小的收获。如每次让小班的幼儿在户外集合时幼儿总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还不听教师的口令。教师利用交通红绿灯的游戏让幼儿看着教师手里的红绿灯来驾驶自己的小汽车排队集合这样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形成规则意识。教育是无痕的规则的建立也应该是无痕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轻松接受乐于执行也才能让规则散发永远的魅力。
【困惑二】我们小班有个幼儿在集体活动时特别好动在椅子上坐不住总喜欢和其他幼儿打打闹闹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让他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变得专注点
【对策二】1.用“真心”的爱来激起幼儿。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幼儿总是会得到教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的幼儿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接近那些调皮的幼儿多关注他们摸一下他们的头给他们一个会意的微笑鼓励他们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2.用“精彩”的活动激发幼儿。调皮的幼儿都很好动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的刺激所以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调整一些精彩的教学活动。如小班很多的手指儿歌游戏如《开火车》、《骑大马》再加上教师夸大的教学体态肯定会吸引调皮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用座位的形式来拉进幼儿与教师的交流空间。在教室座位的安排上矮者坐前、高者坐后这似乎是一种习惯。如果让调皮的幼儿也前排就坐来更多地享受教师的私人空间使他们相互搭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提高最终以达到教育教学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陈贤彬
十月中旬,有幸到上海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近距离走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江苏吴江的薛法根老师的《素描作文》;杭州拱墅区张祖庆老师的《图片作文》;河南濮阳的武凤霞老师的《活动作文》;南京的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上海的贾志敏老师上的《想象作文》;杭州的王崧舟老师《诗意作文》。回来之后,结合之前语文教研组做的一个调查:在常态作文教学中,你会遇到那些困惑?针对老师存在的主要的困惑,回顾我这次听课的内容,在专家的课堂实录和讲座中向大家举例、截取,做一个如实陈述。
第一类困惑:
1、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情境,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2、怎样创设学生的生活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思路狭窄,无话可话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主编李振村老师在总评中所讲的话中有一句这样说道的:作文课要营造一个故事场,我们要把作文课变成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这个故事场中留下情感。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说、愿说、敢说、有的可说的场景,引领着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浓郁的情趣中进行作文训练,就像在说故事、讲故事、谈故事一样。
比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素描作文课本课,开始,通过提问:桌子上放着什么?学生回答:水和沙子。老师觉得学生的表达不清,老师就引导学生说清楚,是一杯水还是一满杯水?于是薛老师设计的围绕着水和沙子的故事场就要开始了,薛老师围绕着杯子里的水、沙子、石子这三个事物,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杯子,水溢出。
2、把两块石头放在盛满沙子的杯子里。
3、先把石子放在空杯子里,再把沙子倒入装满石子的杯子里,最后再把水倒入。
学生们也在老师创设的这一个个的情景中进行观察、交流、探讨、思考、再加上薛老师充满智慧、睿智的引导和个性化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薛老师课堂的民主、有趣调动了学生说话的乐趣,使学生在这个故事场中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感受。
王菘舟老师的“诗意作文”,是一节虚拟的亲情测试课。王老师先让学生写下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然后一步一步让学生划去一个,直至全部划去。而在每划去一个时,特别注重心灵感受的交流,通过王老师激情性的语言诱导,使学生在这虚拟的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挣扎,去努力,把自己完全融于这个爱的抉择的世界中,也正是因为创设了这样一个亲情抉择的意境,才让学生有话可言表,有情要表达,有一种非写不可的创作的欲望。
张祖庆老师的图片作文是单幅看图作文,是我们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在温哥华街头,一群鸭子过马路”,是我常态作文中可借鉴的。首先,张老师出示几张有关杭州西湖野鸭子的新闻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出示温哥华鸭子过马路的图片,围绕这幅图片猜想可能发生的故事等环节的设计,正是李振村所说的作文课要营造一个故事场这一说法的真实体现。
这种故事场或生活情境,生活体验也可在课前做好准备,如在写人物时,事先对人物进行接触采访;在动物时,事先饲养观察,写观察日记等,习作教学进行“前作文”指导。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如:四上第四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习作前一个月布置了这样三项任务:
1、观察体验,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学好,选择合适的小动物来饲养。
2、写观察日记: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期间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
3、交流,与同伴交流饲养体会。这样进行“前作文”指导,故事场的吸引更大,学生应该有话可说,而且各有各的体会。
第二类困惑:
1、要不要写法指导,需不需要范文„„
2、进行写法指导,学生会不会停留在固定的作文套路里拔不出来;过细的指导,会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写作方法可以无痕渗透吗?
首先思考:吴忠豪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改革》中指出的问题——作文目标的两种价值取向: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实用文体写作为主,还是以文学创作为目标。或者说是我们培养的是今后走上社会的实用人才还是以文学创作为主的作家。
接着吴忠豪教授指出:“新思路作文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与策略。”作文还是有法可依,有径可寻的,让学生掌握一点写作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薛老师的素描作文告诉学生“写好作文要用好四个宝贝:用眼睛观察,也就是眼力观察力;会听听力:动脑想思考力;还有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学会修改,修改能力”。
孙双金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同桌互相修改环节,要求学生画出同桌的好句子,并说出理由,当学生充分谈完后,老师总是不失时机的准确的概括性的做一个小结,告诉学生,这个同学这样写的好处以及他所使用的写作的方法,比如:有个学生认为同桌引用的贝多芬的名言他很喜欢,觉得特好。孙老师也及时的给与了这样的评价,引用贝多芬的话恰当,用得贴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用。还用这个学生的用词准确,这是一种联想,这是一种排比,如果增加一些描写就更好了等等,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渗透。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作文课中讲到作文的奥秘不再写,在于听,文章要有祥有略,当学生讲到划去亲人的名子时我手中的笔在摇晃,手中的笔好像变成了一把刀子时,老师点评这是一种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笔来衬托自己害怕、痛苦、悲痛的感情。
张祖庆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常规写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故事。也可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称来写(巡警、鸭妈妈、落水小鸭),出示两篇范文:第一篇:鸭子妈妈的角度:《累并快乐着》;第二篇:鸭子的角度来写:《有妈的鸭子像块宝》,看完说说异同,最后学生再分工:有写鸭子妈妈的、有写鸭子一的、有写落水鸭子的、还有写巡警的,这样分角度,分角色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不会是千篇一律的。
还有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指出,他有八大写法训练要点,在办300多期的《评价周刊》时逐一落实。
第三类困惑:
1、怎样引导学生把单幅画的内容写丰富?
2、看图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我这里重现张祖庆老师的《看图作文》过程,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出示杭州西湖野鸭图。
在出示单幅图(温哥华街头鸭子妈妈带领小鸭子过马路图)之前,先出示系列杭州西湖上的鸭子妈妈和鸭孩子的图片。引导说话,创设故事场。
二、出示温哥华街头鸭子妈妈带领小鸭子过马路图 引导学生思考:记者就拍这一幅图片,还会拍什么图片?
三、出示自制卡通图。
1、A、鸭子郊游图。B、鸭子落入下水道。C、鸭子妈妈向巡警求救。D、一个下水道图。E、鸭子得救了。
2、思考,哪一幅图最有趣。生:鸭子向巡警求救。
3、如果你是鸭子,你会怎样向鸭子求救。
4、学生表演,三只小鸭子和老师。学生思考如何表演。老师和同学到幕后准备。
5、师生表演,在你们的脑子当中,求救会是怎样的版本?
6、继续看,哪一幅图最有趣。
生:救的过程最有趣(些图末画出,就只有一个下水道的
7、展开头脑风暴。巡警是怎样艰难营救?巡警想出了什么办法营救鸭子?营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样克服困难营救成功的?
8、还有哪一张是最有趣?
师:最后一幅也最有趣,蕴藏着很多道理。
张老师把一幅展开,变成多个画面,把最关键的一幅画空缺,充分让学生想象,这样学生写出来作文各有精彩,不会千篇一律。
这次研讨会给我一大感受:文章不厌百回改。
如: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革命》中指出:“多改”强于“多写”,他的学生为了能上班级的《评价周刊》,周一晨读时间,学生互改作文,初选录用到终改录用之间的修改要经过几次修改,输入电脑过程的修改,样报的修改,四人小组修改,这一系列主动、自主、合作的修改,不管是修改人或被修改人,都是一个“习作”的过程。
薛法根老师:让学生完成作文后上台朗读,教师在一旁有针对性的指点改。这种当堂性的修改让学生明白了怎么改,为什么要这样改,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孙双金老师:让同桌交换用不同色彩的笔修改,并把好的部分划出来欣赏。要求学生说出你为什么划了这种话,好在哪里,还让作者讲出,你为什么用上这个词语、句子。让学生明确了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贾志敏老师更是注重:他在让听写想象作文的开头,在听写时就注重把字写好写对。在点评课上,出示例子:“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与学生共同改出其中七处错误。还举了姚明把“什么时候回美国?”改成“什么时候去美国?”等例子。最后,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改作文中。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一个字的正确使用,一句话的正确表达,一篇文章的合理结构,他都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这充分看出贾老师引导学生的修改是细致的、严谨的。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彬县范公中学 孙凤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因此,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面对新课程,我感到了压力和困惑:
困惑一: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现象,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一定的能力发展是以一定知识的积累为载体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让学生学习知识的量?
困惑二:“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由此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按新的教学设计完成进度有困难。
困惑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困惑四: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高考命题是“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其难度远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如何在重基础的高考指挥棒下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出炉,无疑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怎样树立新课改理念呢?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环节。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此,在课堂上要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
一、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与书本对话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亲历文本,对话教材,对教材进行独立性的带自我意识的阅读、分析,并在全身心的体验品味中获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见解,把书本中的问题读出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历史的矛盾问题能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把问题从书本中读出来——能对文本做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讲授必修3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时,通过下列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①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②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了解孔子,假如派您去帮助他,您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③请列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以合作转变角色,探究新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情境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情境设置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诱惑力”,而以“问题”的形式来精心创设情境,既利于引起学生的悬念,还利于挖掘教材中的情理,情趣,情志来激发学生的情思,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欲罢不能”。
1、让学生来感悟历史
每节课拿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感悟历史(感悟的内容包括所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也可以结合现实谈谈对历史的新认识)。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在上一节课定出下一节的中心发言人,一般为1人,我们称之为既定发言人。这一位发言人要求到讲台上来发言,并且鼓励脱稿演讲。一轮后,要求人人脱稿发言,同时还定出随机发言人,即每节课上教师随意抽出1—2名同学发言,这几个同学是不确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就做到了重点和全面兼顾,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2、复现历史情景的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例如,我在讲授“明清的徽商与晋商”时,我就采用了情景复现教学模式。上课开始后,打开多媒体教学课件,屏幕出现徽园图片数幅,推出字幕“走近徽州”,然后深情地讲道:如果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那首吟诵徽州的千古绝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勾起我们对徽州山水的神往,那仅仅是表象,真正令我们惊叹的是徽商。(放映有关徽州的短片)只要你一踏进徽州,那些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拔地而起的牌坊以及书院、徽雕、徽戏、新安画派……更多的人文景观和艺术奇葩,汇成了一个神秘的徽州神话。是什么力量在皖南一个偏僻的山区创造出如此璀璨的文化,这与徽商密不可分。徽商成为徽州文化的酵母与动力。每当我们惊羡徽州文化的时候,我们不禁对徽商、“骆驼商”由衷地赞叹。是他们走出徽州让世人知道了徽州,让徽州了解了世界,又精心建造了徽州,从仅存的这一批批文化瑰宝折射出的它的辉煌历史,润泽当代,惠及子孙,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商帮做得到的,乃至世界各国的商人也望尘莫及,他们的贡献彪炳千秋。
3、角色体验课
学生,喜欢模仿和表演,我们尊重学生的这种爱好和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在人物类的教学中,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们引导学生编写了历史课本剧《商鞅舌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对此情境的创设得非常投入,似乎有“百家争鸣”的阵势,通过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愉悦、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感知、感悟历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历史探究活动课
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的课型,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必要延伸,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等显著特点,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也是引导学生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