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1:3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

第一篇: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

语文教学日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地学习着教学理论,转变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学生个性特点,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探讨,我们对语文课改仍然不能适应,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连贯的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困惑一: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在?

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高涨。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

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

胆的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第二篇:新课改给语文带来什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新课改,我发言的题目是“新课改给语文带来了什么”。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一道最独特、最亮丽的风景线。语文是直接关乎生命的。语文天生就是浪漫的。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语文的路有多长,人类的路就有多长。语文教育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因为能否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现了一国公民的基本素养。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提起语文,就让人心痛,这恐怕是绝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语文教育,让人充满了忧思。现在,新课改来了,它会带来语文教育的春天吗?这是值得期待的。它给语文带来了什么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下面谈到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新课改带来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比如说新的教材观。现在我们用的人教版教材容量大、内容多。高一上学期要上完必修1、2两个模块(两册)的内容,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上完必修3、4、5和选修1A、1B五个模块的内容,高三上校本课程1C(学校自主选修的课程)和高考复习。这就相当于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以传统经验和方法,那肯定“教”不完高中新教材,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学”不完。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尝试“用教材教”。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一种工具,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我们要用好、用活教材,要敢于对教材作创造性地处理。象科学地、合理地、艺术性地删减、整合、拓展相关内容;跨越单元或年级的界限,进行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对比阅读;将名著选读内容和课内教学或者写作联系起来等等。又比如说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改倡导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争论到底是“人文性”第一,还是“工具性”第一,我觉得这很无聊,这些抽象概念的争论与纠缠,应该交给那些语文专家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心智的启发、审美的愉悦其中任何一点就足够了。如果因为课改而生怕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没有人文性,那是很滑稽的。另外,还有许多诸如教学的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符号学习、交往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反思学习等不同学习类型的研究之类,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客观地说,现在对新课改语文教学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整个社会也似乎对语文新课改特别关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对语文新课标的各种批评甚至非议,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是信心不足,有的甚至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这些可以理解。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对新课改至少要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有争议的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新课改实行之后就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如同置身于寂寞的荒原”,既无赞和又无反对,那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国自有改革始,非流血无以成功。当然,我们不必为新课改流血,但为它付出心血却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新课改,我们可以“悲观”,但不能没有“理想”。

第二,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可以这么说,新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如果不想在课改中裹足不前,不想在课改中无所适从,那么,你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超人”。你要是一个有高度的课程实施者,一个有深度的课程资源开发者,一个有精度的课程策略选择者,一个有力度的课堂生成组织者。你还要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设计师,一个博学善辩的主持人,一个眼光独到的鉴赏家,一个民主平等的参与者。语文教师不但要是“专家”,而且要是“杂家”,更要是“艺术家”。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如此之多,综合素养的要求是如此之高,怎么办?通过新课改的培训,我有这样的认识。首先要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著名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能有很多老师已经把这句话送给了学生,其实它也适合老师自己,而语文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当教师将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使之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动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引发学习的地方,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创造充满诗意的校园。” 语文新课标上说“读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教师不但自己要读书,还要把引导学生读书作为自己的职责。当教师将自己读书的喜悦、读书的体验、读书的收获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燃起对读书的渴望,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倡导学生读书,首先自己要做

好读书之人。其次要反思。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有其独特魅力和个性特征的,而反思的价值恰恰在于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反思成为他自己。教学反思的内容,大致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反思、对教学常规的反思和对教学习惯的反思等几方面。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所说的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如果能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学鲁迅先生自我剖析,二是以人为镜知得失,三是勤写反思日记或总结(有时三言两语就可以了)。我自己曾做过这种尝试,比如在讲诗歌鉴赏提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时……(上课举例时最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或者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要多用、擅用比喻的方式);在给高一实验班新生做报告时,我想引导学生去接触古今中外的大师……(上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甚至要有意识地备点幽默);在上《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给学生介绍徐志摩时……(借名人的故事,哪怕是爱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符合新课标的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要创新。《新课标》把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民族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语文课堂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它在让学生感受语文浪漫和美丽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快乐。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大胆实行“拿来主义”。我记得在给学生讲《我有一个梦想》时,课后附有英语原文,我就通过向英语老师借“牛津”查询,搞清楚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然后上网找到马丁的原声演讲反复听,最后我终于可以很流利地读英语原文,当我在课堂上表演时,学生感到很惊奇,说老师,看不出你的英语读得真好啊,其实他们哪能里晓得我就只这篇才读得那么好呢?后来我就告诉学生,让他们比较一下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同一个句子用文学的语言和口语表达会有何不同,如果用古文甚至方言来表达会有何不同。如果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尝试,我想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出现,当时我并没有在这上面花时间,不过至少我激发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一点思考。现在有很多语文老师都在用多媒体上课,将音乐、美术和影视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有时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我们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让学生看看教学影片,让学生谈谈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小说的语言刻画和影片的画面反映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试着写影评,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帮助。另外,可不可以凭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创新引导学生实现由阅读的趋利向审美的过渡;还有,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可不可以开设“语文信息课”呢?我们老师从教参、网络上获取的很多信息,学生同样都可以从网上获得。我们可以布置一课或者一个单元的目标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并做好记录,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我想,只要老师指导监督到位,学生定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创新和“钓鱼”一样,都是向内使劲,是要通过智慧和勇气来实现的。(邹主任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钓鱼杂谈》,他谈到“钓鱼是向内使劲,属于隐的范畴”我在这里借用一下。)当然,创新离不开和谐、民主、自由的外部环境。给教师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隐性要求。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应该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强制;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疑虑;多一点自由,少一点“不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这种人性化、人文化的管理,对于维护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让教师从经验和反思中迅速成长起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管课程改革是改教材还是改教法,它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我们自身,课程改革即自我新生。

第三,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困惑,我们对此感受非常深刻。在湖北省新课改暑期培训专家视频答疑时,从众多老师的提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里,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改革的瓶颈--高考。蛇有七寸,事有要害;中国的教育,高考是第一。高考导向未变而推进课改,课改是无奈的、尴尬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高考和课改对立起来。目前,大学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在变化,自主招生还会扩大。自主招生最适合那种知识面比较宽,头脑比较灵活,整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从这意义上来说,我们也要支持课改,让学生更灵活、更主动的学习。实际上,应试能力强也是一个学生整体素质高的体现之一。有人说,应试教育数湖北搞得最好,我要说,湖北要数钟祥一中搞得最好。大家都搞应试,我们搞得最好,大家都搞课改,我们一样可以搞得最好!我觉得,在当前“课改与高考并存,挑战共机遇齐飞”的形势下,我们可以“胸怀课改,眼观高考”,争取“鱼与熊掌兼得”。我们已经走在新课改的路上了,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把握机遇,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博爱的胸怀、开拓的双手化一路风雨如歌,在布满荆棘的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祝愿大家在课改的路上、以后的教学生活中健康快乐,收获幸福!谢谢大家!

第三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反思与对策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反思与对策

语文教学一直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改以迅猛之势高速运行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在教改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种种困惑。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我终于发现:语文教师只有本身具备了

良好素质,才能从容面对教改,走出困惑,走向成熟。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实践新课标理念,却因此产生了种种困惑:

(一)当学生已经形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学习习惯,我该怎么办?新学期伊始,我带七年级语文。开始教第一课€€€€《忆读书》。我试着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读过许多书,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悟与体会,你能表述一下吗?”让我惊奇的是,除了空气在流动,学生们面面相觑,默默无语。而我,仿佛置身于无人的旷野:没有“对话”,没有“共享”;只有静默,只有冷场。是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聆听,忽然改变,当然会不知所措。当一种习惯竟可以变成一种学习方式时,我不仅困惑,而且无奈。

(二)如何把握课堂的“放”与“收”?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又一困惑。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遇到了“放开”之后,无法“回收”的情况。在教学“三味书屋”部分时,我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三味书屋,一一再现书屋的陈设。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三味‟指什么?为什么要叫三味书屋?”一瞬间我目瞪口呆,十分紧张,不知如何接这个“烫手山芋”。更有学生提议:“老师,我们也来上对课吧?”不禁让我汗流浃背,不仅因为腹内草莽,而且是

课堂放开之后,学生扯得野了,我无法收场。真是既惭愧又困惑。

(三)在进行“综合性学生€€作文€€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我有不知如何操作,难以驾驭之惑。新型的“综合性学习€€作文€€口语交际”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的作文训练课。它集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表达、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于一体,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三维一体”,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怎样于无痕处使语文的三个维度达到和谐统一?且综合性学习课涵养面广,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关于追“星”、戏曲、探险、民间采风、动物世界、古典诗词……真可谓包罗万象。每当上这种课时,我总是十分惶恐,不知如何把

握各个环节,也只有照本宣科,机械教学了。

(四)新课改下的文言文应该怎么教?我始终十分困惑。以前的文言文教学大抵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全文,反复强调重点的字、词、句的用法后,教学即可宣告结束。这与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背道而驰。我在教学中发现,文言文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淀,而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会不会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三峡》的教学之中。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形下,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句,品读课文,自译了课文。我也设置了一个创造性问题:学习了《三峡》后,你被它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你准备哪个季节前往?请说出你这样选择的理由。学生们多元化的解答也令人满意,整节课在轻松、自主、快乐中结束。可问题是在课后出现的。课余,我问学生,“清荣峻茂”是什么意思?关上书本,几乎无人说清。再问其他的文言句子,也是一知半解。我不禁困惑:

新课改后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呢?

面对新教改中出现的种种困惑,我们该如何起步呢?我认为:首要的是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我们才能从容面对教改、面

对困惑、走出困惑。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认真领会新课标内涵,实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重形式或重内容上左右摇摆,由此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反复拉锯角力。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如《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以便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的内涵。我发现,既不能重“工具性”,轻“人文性”;也不能重“人文性”,轻“工具性”。二者

应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苦练教学基本功。为了驾驭课堂时能收放自如,从教学设计、板书到教学语言,我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揣摩。尤其注意在语言表述上下功夫,力求生动优雅、明朗亲切,能启迪学生思维,拨动学习的心弦。为此我专门研究了于漪、魏书生等名家的课堂实录,用心揣摩和领悟他们的语言艺术。此外,我还经常观看中央十台播出的《百家讲坛》,欣赏大师们奉献的一场场文学盛宴,努力从大师们的语言中汲取养分,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得到了提高。

(三)坚持业务自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提高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我认为,“活”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那么,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是十分必要了。因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满满的“一桶水”。我开始广泛地阅读哲学文化著作,积极与同行交流思想,探讨文化现象,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我总是坚持课后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遗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对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会在接受之后,融入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具有个性的魅力。

(四)提高审美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能敏锐地发现美,出色地鉴赏美、评价美,而且必须能把发现、体验、鉴赏的美合乎语文审美教育规律地传达出来,形成语文教学美。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改发展的必然。我开始学习美学理论,对美的本质、美的基本特征、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等理论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我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欣赏活动,广泛接触五彩缤纷的艺术形式,敞开心扉去接受艺术的熏陶,竭尽全力去吸取艺术的营养。我开始懂得,各类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渗透极为显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就是这个道理。我通过学习美学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之后,才能教学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学生推向自主的平台,也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参与者。

我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激活学生自主意识。课堂上,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且这种双边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先吟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创设情景,让学生沉醉在春的美妙之中。然后要求他们把浮现于脑际的画面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再与课文相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们兴致高涨,觉得“我能行”、“我很棒”。一扫往日的沉寂,开始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学生的自主意识复苏,我也成了快乐的引导者。

(二)合理把握教学中的“放”与“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我深钻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放”与“引”的关系。“放”不是漫无目的放鸭子,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实践、发现、发展的空间。我努力做到:凡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就先“放”了一下:让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之后,说说自己的发现、欣赏的美句美段或感悟出的道理。有个学生就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父亲会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已经做好了”?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但没有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是位中国父亲,他会怎么说?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个学生脱口而出,他会十分恼火地说,你怎么跑那上面去了?别动!我抱你下来!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精彩极了。通过比较,同学们不仅弄懂了美国父亲话语里的潜台词,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甚至开始探讨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这样才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因喜欢而学,因学而发现,因发现而感受学习的快乐。课堂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我真正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三)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要教会学生质疑,就要让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对书本知识和老师所讲大胆质疑。我在教《木兰诗》时,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诗中所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不可信。理由是木兰的一双小脚,晚上洗脚时会露出来。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对他予以表扬,最后,我们一起查阅有关资料,解答了疑问。要教会学生质疑,我们要先鼓励,后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在质疑中得到锻炼,我也体会到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快乐。

(四)把语文学习的外延延伸为生活的外延,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这种延伸,贯穿课内与课外。我在课内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真切更丰富的人生。领悟语文之美,生活之美。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课外阅读。因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报刊杂志,都承载着各种社会生活信息。并让学生学会观察,练就一双慧眼,学做有心人,积累生活阅历。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双慧眼,学生才能感受到人灵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对未来充满热烈憧憬和乐观、正直的期待;才能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或是春花,或是秋月;或是鸣蝉,或是冷雪……生活之美,语文之美在学生的笔端尽情流淌。记得有篇作文的题目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题旨精妙地阐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我十分担心学生能否把握主旨,结果是学生们的一篇篇精美作文,演绎出了精彩的生活、精致的语文……我也体会到作为参与者的成功与喜悦。

经历这些艰难的探索与实践,我惊喜地发现:我终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光明的、灿烂的。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王连明

摘自:《古浪县第三中学》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们“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员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们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基础差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认识音标,不懂有关音标的基本常识,最终导致不会拼读单词;无法记忆课文,无法培养语感。口语、听力较差----不能听懂基本的课堂用语,不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达;在习作中,经常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偶尔会出现汉语拼音;在一次考试中出现My parents xinkude weiwozhen money.令我们瞠目结舌。词汇量掌握的较少,对一些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的词汇仍然不是很熟悉。

二、学生的自觉学习性不高

学生刚进入高中生活,由于在初中阶段死拼活拼才考上高中,在思想上有“放松”的感觉,学习是被动的。例如:每周的习题巩固作业,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还有一部分以抄答案来应付。更有人放弃学习英语。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面对突然扩充的词汇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采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还有一部分学生采用机械记忆。然而,更多的学生则表现出来的是无所适从。因为对音标的掌握很差,往往是第一天记下,第二天就全忘了,从而感觉自己下了很多功夫,但成绩不见一点提高。灰心丧气。

四、教材设计较旧教材难度提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曾一度感觉到新教材不适合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中的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如: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 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必修l Unit1Anne’s Best Friend)。2)词汇量增加,复杂词汇出现的次数增加,如:vocabulary(必修2 Unit2),volunteer等。3)个别对话设置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Cultural Relics(必修2 Unit1),Theme Park(必修4 Unit5)。4)教材的容量较大。课时紧张,无法有效开展活动。

五、缺少多媒体设备,无法直观形象的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效率低下

班额过大,个别学生无法顾及,有些活动无法开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教师自身水平问题

由于教师平时疲于教学任务,缺少交流机会,造成教师综合能力较差,英语思维也被禁锢。我们无法进行全英语教学,而且这也不符合实际。我们还是提倡:use Chinese if necessary.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

我们需要强化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曾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1)国家外语政策;2)学生来源与素质;3)教材质量;4)学习环境与条件;5)教师素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解决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七、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以下几种情况:缺乏(1)活动设计,冲淡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2)课堂活动表演化,质疑问题显得苍白,水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思考必须是有价值的思考,在合作过程中,不管什么都要讨论,好像只有这样,才是新课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综上所述,导致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很高。同时,还产生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课堂有睡觉现象,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产生了不良影响。总之,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进行了下面的尝试。

1、针对学生基础差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点去做: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怕学英语。比如:容许学生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夹带汉语。2)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领读单词,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语言知识。

3)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学过的,尤其是刚学的词汇进行语言表达,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汇的理解。4)在习作训练课上,尽量给学生布置对其来说较为熟悉的话题作文。同时,引导他们对话题进行分析,定下文章的大致框架。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列出与该话题有关的词汇。最后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连句,并组篇。5)加强音标学习。

2、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l)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引入竞争机制。3)在作业布置上,以切近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4)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力度,以查促学。5)用学分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和荣誉感。效果颇佳。

3、针对学生不能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他们:1)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渗透有关学习策略,比如:根据语境猜测词义,归纳总结用法相似的词汇。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4、针对教材难度提升,以及学生基础差的状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l)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利用。2)针对教材中有关文章句子长且难的情况,先将这样的内容在泛读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分析与讲解,以排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3)针对有些话题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我会在学生学习之前,先给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4)针对词汇量增加,较难词汇出现次数较多的情况,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进行有选择的掌握。

5、集体备课,提高效益。

不要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每周两节课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依据分工,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查找资料,网上查询,课件的制作。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集体讨沦、分析,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

6、经常进行听课、说课和教法研讨讲座活动。

这一类活动能够为教师们解惑答疑,帮助他们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可请名师、专家进行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教案进行再创造,并写好每节课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并做工好评课和指导工作。让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地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使高中英语课堂动起来。

7、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谈心。与学生有较好的沟通,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取得更好的成绩,放下自己的身分,抛弃所谓的面子,像赵丰生老师一样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学生心目中的朋友。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许多问题,我们都进行了努力地尝试,但是至今仍有一问题没有得到更为理想的解决:即课时分配与教材内容多的问题。希望与各位老师进行探讨,以求得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摘要】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上帝,课件“一枝独秀”。为此,我们应该让文本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困惑;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 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

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1.语文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

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非语文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双基很受冷落。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教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

生的视觉疲劳。教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3.学生成了上帝。

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滥用表扬。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怎样提高?有些老师还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也无从可知。 4.课件“一枝独秀”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如果我们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也将大大削弱。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师生也失去了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很多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5.要解决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让文本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从一个

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重复性回答。对于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或重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有些老师评价说:“重复的不要说。”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能真诚的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一句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教师还可以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淳朴。

多媒体的运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一张嘴巴”的不足,多媒体手段只能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必须摒弃“不怕多用,只怕不用”的原则。这里提倡的是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媒体教学,要让多媒体手段恰倒好处地发挥作用。

下载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对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论文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农村和农民在我国人口占据比例较高的现状,农村中小学课改的成与败,对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关系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摘要】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

    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困惑和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困惑和对策 增城市第一中学巫淑凡 2004年开始,广东纳入国家高中新课改实验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了多年。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高一到高三,政治......

    工作中的困惑与对策

    工作中的困惑与对策 什玲中心校 黄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也有着许多的困惑。尤其是班级中的差生。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这个班......

    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惑与对策

    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惑与对策 万海玲[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兰西二中王萍转眼间,我市初中全面推广使用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教材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

    新课改带来新生机

    新课改带来新生机——新亚中学高中课改工作小结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我们蓦然间意识到: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

    高中英语在新课改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五篇范例)

    高中英语在新课改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们“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员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