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

时间:2019-05-15 13: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

第一篇:《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

《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

嘉靖版

嘉靖《浙江通志》创修于嘉靖三十年,嘉靖四十年成书,同年刊行。由浙江总督胡宗宪修,武进薛应旂总理纂辑,后人称“薛志”,是官修省志的创始。

康熙版

康熙二十二年,由浙江总督赵士麟、巡抚王国安倡议续修通志,仅数月成书。仅五十卷,首一卷,次年付刻成书。

雍正版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是迄今为止浙江省体例最完整的一部省志。全志分54门280卷,《四库总目提要》称该志“视他志体例特善”。此志自清雍正九年(1731)开局编纂,先后四任浙江总督主其事,至雍正十三年(1735)历时五年成书。乾隆元年(1736),总督嵇曾筠具表进呈朝廷,《四库全书》据此原刊本予以收录。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历来被称为佳志,然而,该志自成书以来,虽经多次印行,但或为线装刻本,或为原文影印,没有适应当今阅读习惯的标点横排本问世,极不便于志书的流行普及和使用,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也就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新世纪之初,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人力财力,经两年的艰苦努力,于2001年12月,将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首次简体横排,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标点本以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1934)影印本《浙江通志》为底本,参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予以标点。为便于读者检索,本标点本还编制了标点本目录(分为分卷目录和分册目录两部分)及索引,并分别单独成册,置于志书首尾。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历史学家和现代地方志编纂工作者深入发掘这一座资料丰富、信息翔实的大宝藏极为有利。而且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它也为浙江省各级政府官员了解地方历史,认识国情、省情、县情提供指南。目前,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

省开展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并使之形成系列,以保存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服务当今,传之后世。

全书约800万字,采用大32开本,分15册装帧,定价1800元。读者订阅可与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联系,电话(0571)87053198。

民国第一版

民国《浙江续修通志稿》。1914年春,浙江设立通志局编修通志,聘沈曾植为总编纂。分类与雍正志同,300余册,均未付梓。

民国第二版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1942年,浙江省政府筹备重修《浙江通志》,聘余绍宋为主任委员,后由浙图重抄,装订为125册,今准备重新标点印行。

第二篇:质量技术监督局通志

质量技术监督局通志

(1985——2011)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70年代末的度量衡检定到90年代中期技术监督的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到2000年以后的计量、标准化、质量、特种设备、食品安全、检验检定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实现了质的跨越。

计量监督与标准化

从80年代中后期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后,逐步开展计量建档工作,到90年代结束杆秤时代,到2000年后的节能减排和标准化验收、认证,使得计量监督与标准化实现了量到质的转变。

行政执法与质量监督

90年代灵石县质量工作真正展开,采取宣传、培训、打假、三措并举的方式,范围从计量器具、食品、食品标签、烟酒拓展到小作坊、农资、建材、工业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真正体现了监督与执法的法律效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机构

机构的合理设置,职能的转变,使灵石县质监局更好的服务群众与企业。

特种设备

通过培训、排查、处罚、取缔等各种手段,将隐患排除,确保安全第一。

第三篇:交通志材料

交通志材料

一、水运市场管理

浠黄两县区黄砂生产经营联合办公。1997年10月8日,经浠水县、黄州区两县政府同意,成立黄砂资源管理委员会,由矿产、航管、国税、地税、工商、黄砂公司等单位组成,对黄砂生产经营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票据、统一结算、统一收税(费)。管委会在巴河、兰溪两港设立联合收税(费)专班,合署办公、征收的税(费)按比例分成。

198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水路营业性运输企业、个人实行开业许可审批制度,营运船舶办理《船舶营业运输证》持证经营。《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开始纳入营运管理。

1988年全县三户交通专业水运企业、15户社会水运企业及175户个体联户进行了宣传,补办全部企业及部分个体联户《水路运输许可证》98户,补办204艘船舶的《船舶营运证》。

1989年7月21日实施《湖北省水路运输管理实施办法》,各地加大了运输管理力度,仍有大量“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存在,至1996年,我县“三无”船舶通过各级政府及航务、港监部门集中行动,进行打击和整顿才逐步消除,全县1996年持有《水路运输许可证》226户,持有《船舶营业运输证》船舶344艘。

1997年9月28日开始实施《湖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了航务、港监部门依法管理可实施强制措施,对营运船舶管理措施明显加强,船舶经营户及船舶拥有量不断增加,至2007年持有《水路运输许可证》经营户达332户,持有《船舶营运证》船舶408艘。

1989年水路货物运价,实行国家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长江货物运价(基准一级货物运价)标准宜昌葛州坝以下为航行基价0.0349元/吨公里,停泊基价2.20元。如巴河至武汉黄砂运价为7.09元/吨,实际运价只有4.50元/吨左右,长江旅客运价实行国家指导价。兰溪—黄石票价2.00元,散花—黄石0.70元。1990年湖北省货运价格进行了调整,宜昌葛州坝以下航行基价为0.0425元/吨公里,停泊基价为3.10元,巴河—武汉黄砂基准运价9.05元/吨,实际运价仍保持在4.50元/吨左右,长江客运票价兰溪—黄石3.00元,散花—黄石2.00元。1993年、1995年水路客货运价又分别进行了调整,计划内按政府指导价,计划外按市场调节价,1995年宜昌葛州坝以下货运航行基价调整为0.055元/吨公里,停泊基价调整为5.00元,巴河—武汉黄砂基准运价为12.70元/吨公里,而实际运价也只有5.00元左右。旅客运价继续执行国家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散花—黄石1.50元,兰溪—黄石5.00元。2000年湖北省水运价格重新规范,确定政府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管理形式,长江中、下游费率不变。散花—黄石客票价2.00元,兰溪客运取消。至2004年除特定时期、特定货物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客货运价全面放开,根据市场自主定价,客运价格实行报备制。

浠水河、巴水河黄砂由地方政府牵头从1996年起,实行产销特定价(包括挖砂、税费),1996年为4.00元/吨,1997年4.50元/吨、5.00元/吨,直到2007年逐步经由5.50元/吨、6.00元/吨、7.00元/吨、8.00元/吨、9.80元/吨、11.00元/吨,达到15.00元/吨。

1988年至1995年,我县水路交通规费由航务、港监部门统一征收,1996年至2007年实行由县“黄砂联办”统一征收分配与航务、港监部门自征相结合的方式。水路客货附加费从1992年3月1日开征至1998年取消。

二、船舶管理

(一)、船舶检验登记

1993年2月14日前,船舶检验主要依据1963年10月7日公布的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章程》及相关规范和规程未进行的,1993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第109号),以后的检验法律依据是第109号令及相关船舶检验规范和规程。

(二)、船舶的营运检验及发证

1、营运检验按船舶登记的船籍港实行属地管辖;

2、根据船舶的船长和主机功率实行分级管理,我县船检站目前的检验业务范围为船长60米以下,主机总功率176千瓦以下;

3、程序为:船主提出申请,检验机构受理,派员登船实施检验(存在影响安全航行缺陷时应整改后复查),检验合格后签发检验证书。

(三)、新建及扩建船舶的报审

1、图纸技术资料的圾审批;

2、由有建造资质的船厂向船厂所在地船检机构提出申请。

(四)、船舶的编号

船舶的船名以前由船舶检验机构授予,从2000年我县船舶登记启动后,由船舶登记机构(海事部门)授予。

三、船员管理

船员一直由市地方海事局统一培训考试及发证。

四、水上运输安全管理

据1992年统计,本籍船舶发生事故2起,损失14800元,死亡1人,沉船1艘。船舶安全面99.6%,每总吨经济损失为2.07元。持证船员:驾驶部741人,轮机部580人。

1993年:船舶总量590艘,80840载货吨,2956客位,26748千瓦。渡口总量:59处,渡船失修停渡13处,现有46处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55个村。渡船总量:52艘,2715客位,523千瓦。渡工总量:87人

2007年:船舶总量619艘,148316总吨,159735载货吨,51733千瓦。列管渡口26处,其中安全监管渡口23处,渡船27只,232.6千瓦,488客位,分布全县11个乡镇(场)。

黄冈地区巴河水系航务港监联合办公成立。1997年4月1日,经地区航务局、港监处同意,“黄冈地区巴河水系航务港监联合办公室”成立。“联办”由浠水县航务、港监所巴河站、黄州市航务、港监所长孙堤站组成。两站人员行政隶属关系及工资关系及工资不变。“联办”负责进出巴河水域从事运输船舶的安全监督和海事处理,运政和航行检查签证,“三无”船舶查处,各项规费的征收和查漏补征工作,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票据、统一收费,从而避免了一河两县市在航务、港监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强化了规费征收。

1997年6月12日,戴家洲村和江中村农民邓继发、袁令清(无船员证书)非法驾驶一艘15马力、12吨的“三无”机驳船,装载兰溪镇兰溪村13名村民及蔬菜,冒雾航行至黄石大桥水域与1号白航标相撞,导致船只翻沉,15人全部落水,幸得黄石市多家单位及时援救,其中11人获救,4人(3男1女,其中一家2人)失踪,下落不明。

全县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现场会在巴河港召开。2000年6月24日,县政府在巴河港召开了全县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现场会,现场拆解“三无”船舶2艘,参加会议的有省、市人民政府、省交通厅、省航务港监局、市交通局领导以及市航务局和黄石、鄂州、武汉、咸宁、襄樊等地港监部门、省6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2年5月7日23时左右,浠水县巴河镇马骑山村左绪恒所有的“三无”船舶114号机驳拖一驳,满载共同砂由巴河驶往武汉港,途中行至长江阳逻水首牧鹅洲白浮下400米水域乱水区时,船队发生倾斜断缆后翻沉,船上6人全部落水,1人获救,造成5人失踪,船舶沉没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

2002年5月7日23时左右,浠水县巴河镇马骑山村左绪恒所有的“三无”船舶114号机驳拖一驳,满载共同砂由巴河驶往武汉港,途中行至长江阳逻水首牧鹅洲白浮下400米水域乱水区时,船队发生倾斜断缆后翻沉,船上6人全部落水,1人获救,造成5人失踪,船舶沉没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

五、水运规费征管

1988年1月起,执行省修改和补充的《价规》,同时停止执行原鄂价工字(83)第126号文件颁布的《湖北省水路货物运价规则》,但继续执行同文颁布的《湖北省客运运价规定及计算办法》。港务费:省物价局、交通厅鄂交运[1990]第310号《湖北省港口费收规则》执行时间:1990年11月1日。

1、船舶港务费:每净吨0.35元,每千瓦0.48元;

2、停泊费:码头、趸船每净吨每日0.07元,每千瓦每日0.10元,浮简:每净吨每日0.03元,每千瓦每日0.04元;

3、货物港务费:以“W”计费的货物每吨0.50元,以“M”计费的货物每计费吨0.25元。

省交通厅物价局文件鄂交运(1993)38号《关于调整湖北省港口费收标准的通知》。执行时间:1993年3月1日。

1、船舶港务费:每净吨0.55元,每千瓦0.75元;

2、停泊费:码头趸船,每净吨每日0.12元,每千瓦每日0.16元。浮简:每净吨每日0.05元,每千瓦每日0.07元;

3、货物港务费:以“W”每计费吨0.80元,2006年调整为每计费吨1.00元,以“M”计费的货物每计费吨0.40元。

货物附加费:省财政厅、物价局、交通厅文件鄂交财(1991)217号《关于开征水陆货物运输附加费的通知》。从1992年1月1日起征收水陆货物运输附加费,每吨公里0.004元货物附加费,1998年停止征收。

航养费:省人民政府鄂政发[1993年9号关于印发《湖北省航道养护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征收标准:

1、按费率计征:长江干线按营运收入总额6%,航行于长江干线以外按8%。

2、按费额计征:每月每总吨位4.5元。1993年1月1日起执行。

水路运输管理费:按交运字[1990]136号、鄂价费字[1992]217号、财预[2003]470号规定执行。

1、按费率:营运收入1.6%。

2、按费额:机动船2.50元/千瓦月,非机动船0.60元/号月。

航政费:按价费字[1992]191号,财预[2003]470号之规定执行。

六、航道

我县有巴河、浠河两条季节性内河航道以及白莲河库区航道。根据交通部交基发[1994]1145号文以及湖北省计划委员会、交通厅鄂交计字[1995]0279号要求,黄冈市交通局成立了航道定级工作专班,收集、整理了航道的普查资料,并按要求施测了河流横断面,收集和分析了河流水位特征值,走访调查了港区、河流腹地的经济运量,矿产资源分布开采,航运现状研究了水系区域规划,水电规划等成果,论证确定2030年巴水河巴河口至上巴河公路大桥为Ⅳ(3)级航道,浠水河浠水县城至河口为Ⅳ(3)级航道。根据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交水发[1998]659号《关于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的精神,巴水上巴河至巴河口32.5公里为IV航道,浠水城关至兰溪20.5公里为IV航道。省交通厅鄂交基[1998]669号《关于发布湖北省Ⅷ、Ⅸ级航道的通知》,浠水白莲河水库库区40公里航线为Ⅷ级航道。到2007年,巴河航道延伸至大广北高速公路巴河大桥(巴河镇马岗村)下游1公里处,航道里程21公里。航道通过能力达3000万吨。

1989年通航印证:新航道较原航道缩短3.44公里,按实际运行船舶概算,总计少耗燃料200余吨;整治段的航宽,由原30米扩至50米;最小曲度半径,由原174米增至300米,提高了安全系数,至1988年末基本无事故(原为事故多发段);最低通航水位为黄海基面10.9,通航期由原来6个月延至9个月,增运黄砂逾100万吨,直接增收200余万元;河口至西阳河15公里春水深1米能上能下,航宽50米以上,河口吊坎完全消失。

浠水系大别山南麓边缘地区通达长江的主要航道。主流经英山县腹地、罗田县及浠水县中部,其中浠水县境内流域面积约占水系流域面积1/3。

1989年5月,经英山县水电部门实际勘测查明,源出英山县茅坪河上源分水处名仰天锅,海拔1526米,呈东北西南流向。于鸡鸣河(又名鸡儿河)入境流贯中部,至兰溪港注入长江,全长168.9公里,属长江干流北岸水系,6级河流.境内长76公里,流域面积892平方公里,约占该水系流域面积1/3。

浠水河特征与巴水河同。支流源短(5公里以上34条),域区降雨量集中(5~7月约占全年的60%),河水暴落,洪枯流量倍比超万。洪灾:清代平均每13年1次,民国时期平均6年1次,其中民国20年(1931)特大洪灾中,县城 街道行船,全河船牌毁损难计。建国后,因白莲河水库蓄洪,平均每年泄洪1次,船牌基本无损。

兰溪河口至六神港11公里,至浠水县城24.5公里,至花凉亭29.5公里,至腊梅河33公里,至毕家冲39公里,至关口42.5公里,至蔡家河49.5公里,至城隍港55公里,至白莲河60公里,至古河港67公里,至仁圣寺71公里,至鸡鸣河76公里,至鸡鸣河内口80。5公里,至瓦寺前91公里,至独山尖97公里;至英山县城98公里。以上为浠水河主流航道里程,支汊季节性航程略。

到2007年,黄砂开采到青苔,但基本水源不足,仍靠江汛倒灌通航,年通航期不足半年,五月中旬至十月上旬。航道通过能力可达1000万吨,洪水季节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

七、港口 我县有巴河、兰溪、散花三座港口。2002年4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9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发[2002]16号文件通知,原长航双重领导的港务局下放地方,港务局所管理码头由地方港航部门管理。

1、巴河港

1988年,巴河港区岸线,内河上起上巴河公路大桥,下至巴河口,全长36公里,三级航道21公里;长江上起巴河口河道中心线,下止巴河镇伍州村新港闸,全长9.9公里。码头9座,11个泊位,其中靠泊能力1000吨级5座,500吨级2座。斜坡码头5座,自然坡岸码头4座。货运码头6座,客运码头1座,取水码头1座,修船码头1座。2007年,在使用的货运码头有内河2座码头,外江4座黄砂码头库砂未出口,码头闲臵,客运码头停用。作业区总计水域面积24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2万平方米,货场面积1.5万平方米。装卸起重机械1台,最大起重能力5吨。

****年八月黄冈地区行署计委以黄地计交字[1989]182号文批复,《关于巴河港综合码头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的批复》,改造工程总投资控制在100万元以内,修建斜坡道长90米,6米宽,实体挡土墙加固抬高120米长,工程预算总投资为99.72万元。该工程于一九九0年十一月开工,次年三月竣工。

2、兰溪港 1988年,兰溪港长江段上起巴河镇伍州村新港闸,下止回风矶,全长12.2公里。浠河上起关口镇,下止兰溪河口,其中浠水二桥至兰溪河口,全长23公里,航道定级为四级。港区共有码头14座,15个泊位,其中靠泊能力2000吨级9座,1000吨级2座,500吨级3座。斜坡码头8座,直立码头2座,自然坡岸码头4座。货运码头12座,客运码头2座。占用长江岸线876米,内河岸线110米。2007年,在使用的货运码头有8座,闲臵未用4座,2座客运码头停用。装卸作业线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有3条,为石油码头、化肥码头、铁砂码头,最大起重能力5吨。作业区总计水域面积38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5万平方米,仓库6215平方米,货场1.13万平方米。

兰溪铁砂综合码头扩建工程是根据黄冈地区行政公署计划委员会黄地计字[1991]

33、456号及黄地交[1991]

37、150号等文件精神建设。建设规模为:码头泊位一个,年吞吐量为80万吨,停靠船型1000-1500吨级,工程建设投资85.5万元(省地计划补助60万元,实际拨款55万元,其余资金为企业自筹)。该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元月七日动工,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完工。

兰溪煤炭码头扩建工程是根据黄地交[1995]88号《关于浠水县兰溪煤炭码头扩建工程设计的批复》精神建设,码头规模为靠泊1000吨级船舶1个,年吞吐量 20 万吨,码头结构型式采用实体斜坡道浮码头,批准概算为153.62万元,地区货附费补助40万元,省航务局补助20万元,地方自筹83.62万元。该工程在原兰溪装卸运输公司专为浠水氮肥厂设立的专用生产泊位上扩建。工程于九五年十二月底正式开工,九六年七月初试行投产。新建斜坡道长35米,宽5米,配套囤船一艘24×7×1.9m,刚引桥一座12×3×1m,堆场5000㎡,皮带机宽600mm长170m。

3、散花港

上起回风矶,下止茅山闸,全长18.5公里。作业区总计水域面积16.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2万平方米,货场3500平方米。码头4个,其中货运码头2座,客运码头2座,均为斜坡,靠泊能力2000吨级2座,1000吨级2座。占用长江岸线470米。目前,1座客运码头、1座货运码头停用。散花港在黄石长江大桥开通前以汽渡、客渡为主,少量货运,年吞吐量5万吨以下。黄石长江大桥开通后汽渡停渡,少量客渡。2006年,货物吞吐量为3.2万吨,客运量40万人次。

码头建设。散花综合码头于一九九四年申请立项,同年九月获原黄冈地区计委黄地计交字[1994]216号文批复,建设规模为年吞吐量20万吨,靠泊1000吨级船舶泊位一个,采用实体斜坡道浮码头结构,批准总投资25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9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工程于一九九六年三月正式动工,九七年十二月正式生产,完成斜坡道长145米,翻堤公路80米,建成堆场3500平方米,配备囤船一艘37.5×10.5×2.7米。

一、船舶管理 1、1988年-1992年共检验机动船舶225艘,1900吨位,18000马力。2、1993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09号令),至年末,全县共检验了船舶120艘,15000吨位,5760马力。3、1994年-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09号令),共检验520艘,7800吨,15600马力。4、1998年–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09号令),共检验1148艘,262200吨,64800马力。5、2004年-2007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09号令),共检验1520艘,456000吨,94240马力。6、1998年-2003年,巴河港船籍营运检验885艘,兰溪港船籍营运检验180艘,散花港船籍营运检验75艘。7、2004年-2007年,全县检验船长60米以下,主机总功率176马力(千瓦)以下1520艘船只。

8、新建及改、扩建船舶报审

1988年,审查图纸 套,制造检验4艘,1989年-1995年对造船厂家实行生产技术认可制度。船检机构对境内各造船厂检验认可结果如何,分等级如何,1996-2002年,全县检验新、改、扩建船舶

二、船员管理

(一)、补充1989-2006年期间的船员培训资料。

1、何年至何年

三、水上运输安全管理

1、《实行船舶进出签证》,补充1988年-2007年进出港船舶实行签证,全县有签证点等方面的资料,分年份、阶段各记述下来,要情况、措施、数据。

2、《实行有证上岗》,营运船舶,须经检验合格并得航行证书后始准许出港,对船长、驾长、技术人员实行有证上岗制度。补充1988年-2007年这方面资料、数据。

第四篇:浅探浙江历代名人的名字文化

浅探浙江历代名人的名字文化

摘要:本文以浙江古代、近代及现代的97位文化名人人名为考察对象,从名字字数、名字特殊用字、名字寓意三个角度作出分析。我们发现:浙江名人的人名向三字格发展,名字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意蕴。

关键词:名人人名、特殊用字、意蕴

一、引言

“名人”首先应该是有名字的人,现在的“名字”在古时候只相当于名,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字,只有那些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才有这个资格。名字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等信息。我们以浙江97位名人(百度搜索“浙江古代名人”和“浙江近现代名人”筛选而得)的名字为对象,分析其中的一些规律并作出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名人的常见用名是笔名,如:“鲁迅”、“矛盾”,我们考察时分别记为“周树人”、“沈雁冰”。有些名人有原名,后来又改了名字,如:“郁达夫”原名“郁文”,“夏衍”原名“夏乃熙”,我们以后用名字为研究对象。有个别名人有多个名字,我们采用最常用的,如:章太炎,初名学乘,后更名绛,后又改名炳麟。

二、单字名和双字名

单字名就是用一个字命的名,如“吴平”的“平”就是单字。双字名就是用两个字命的名,如“邵飘萍”的“飘萍”就是双字。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古代的人名中有26例为单字名,如“陈亮”、“范钦”、“高明”;30例为双字名。近现代中只有两例单字名,其余均为双字名,如“余秋雨”、“周信芳”、“范文澜”。由此可知,人名的用字向双字化发展,单名逐渐消失。我们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可以解释此种现象。

(一)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人们不太注重名字,随便有个称呼就是了。尤其是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下层民众,没有正式名字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即使到了近现代,我们还是会发现没有完整名字的人。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但也是社会现实的反应。然而,随着民主、科学、平等的观念深入大众,人们对于名字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尤其是那些有了受教育机会的人,总是要有一个正式名字的。正是这样,有确定名字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普遍使用单字名,而我们的姓又使用的比较集中,[1]最常见的100个姓氏总计约占汉族人口的87%。这样,势必导致大量的重名现象。

(二)人口的增加

我们看一下汉代以来,浙江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2]西汉元始2年(公元2年)约有55万人。唐天宝元年(742年),人口达到436万。北宋祟宁元年(1102年),人口可能在600万人以上。明初洪武26年(1393年)有1049万人。乾隆41年(1776年),人口超过两千万。鸦片战争时期,人口为2700多万。20世纪30年代,人口达5588万。由此可以看出,浙江人口的历史发展状况。人口越来越多,为了避免重名,人们倾向于选择双字名。

为了更加形象,我们将浙江省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绘图如下:

(三)“字”的消失

在古代,名人是有“字”的,如:黄宗羲,字太冲;王羲之,字逸少。即使在近现代,也仍然有人用“字”,如周树人,字豫才。只是,[3]五四前后,“一名主义”推行,人们逐渐不再用“字”。“字”通常是有两个字组成的。以前,平辈之间通常用对方的“字”,或后加“兄”,或前加姓来称呼。而“字”的消失,将给人们在对那些单字名的平辈的称呼上带来困难,直呼其姓名,显得不够尊重;单单是叫一个名字,不符合汉语双音节的发音习惯,很不顺畅。如:沈括,直接称“沈括”,显得生分,态度傲慢。称“括”,很不舒畅。如果称呼双字名的人,单称名,不用姓,既显得亲切、友好,又在发音上顺畅。如:称戴望舒为“望舒”,称黄宾虹为“宾虹”,都是十分恰当的。因此,双字名的繁荣发展就成为一种趋势。

三、特殊用字

我们在考察人名的时候发现名字中有一些特殊的用字,有些字有着一定的意义,有些没有意义。我们归结为三类:

(一)蕴含家族、宗族思想

宗族、家族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人们总是希望后代能够光宗耀祖、振兴家业。直到现在,每逢春节,北方同宗的男人还会相聚一次。这与在古代宗法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宗族组织形式有关。“株连九族”的惩治制度也让人们重视对同宗后代家族观念的培养。体现这一思想的字有“祖”、“宗”、“家”。如:“黄宗羲”、“吕祖谦”、“全祖望”、“朱家骅”。意在提醒其不要忘记祖宗,要有家族、宗族观念,为家族争光添彩。但是,从我们考察的语料来看,近现代使用此类字的例子已经很少了,只见到“朱家骅”一例。这可能与社会发展进步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政治渐趋民主,经济渐趋繁荣,生活渐趋富裕,人对人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宗族观念开始淡化。

(二)蕴含出生次第

出生的先后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权。在家庭内部,父母年老之后,也是由长子主管家中事务,协调各方关系。兄弟要尊重、听从兄长。名字中表示次第的有“伯”、“仲”、“叔”、“季”,这些是较为常见的。如“俞平伯”、“李叔同”、“高季琳”。此外,“赵孟頫”、“沙孟海”、中的“孟”也表示次第。“孟”有“排行第一”的意思。

(三)无意义用字

[4]有一些人名中有一字是没有意义的语助词或附添词,如“之”、“施”、“设”、“式”、“斯”、“不”、“思”等。用得最多的是“之”与“不”。前者如晋之介之推,朗之“舟之侨”,虞之“官之奇”,郑之“佚之狐”、“烛之武”等。后者如秦之“吕不韦”,韩之“申不害”,晋之“韩不信”,魏之“乘不仁”等。这里的“不”只起附加作用,如同江浙沪一带取名喜欢加“阿”字,成为倪阿毛、张阿宝、林阿仁、沈阿虎一样,将“不”、“阿”去掉也可。在语料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没有意思的字,如“万斯同”、“王羲之”、“李之藻”中的“斯”、“之”。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我们没有在近现代名人中发现带有无意义用字的例子。为什么古人名字里会使用没有意义的字呢?我们认为,大概是名字向三字格靠拢的缘故。无意义字起到是是填充“空位”的作用。由于这个作用完全可以由其他字来替代,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无意义字在名字中逐渐走向消亡,其功能由有意义字代替。

四、人名的意蕴

在起名字上,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师傅或者其他长辈起的,自己一直用着。一是自己不怎么满意,后来更改的。长辈起的名字一般都寄托着他们的某种愿望或标记着出生境况。自己更改的名字往往蕴含着某种志向或追求。总得看来,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关乎人品

人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如此,古时更是如此。“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就是一种对人品要求很高的具体体现。孔子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教育名言,如:“言必信,行必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也常说“雁过留名,人过留声”。我们从人名中也可以看出名人或者名人的前辈对人品的重视。如“吕留良”,我们可以理解为“要留下美好的名声”,要想留下好名声必然要做一个好人,具有良好的品质。又如:“王守仁”,“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我们可以理解为“希望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再如“沈括”,“括”在古汉语里有“宽容”的意思,就是希望其做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二)关乎人身

作为一个普遍的倾向,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寿命久远。道教所宣扬的“长生不老”思想使无数人为之求索。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例外。在唐朝,服“仙丹”死亡的皇帝有: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等六个,中毒的皇帝还不算。李雪慧(2008)。这当然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长辈也总是希望后代有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这在名字中都有所体现。如“潘天寿”,“天寿”可以理解为“与天同寿”,是起名者表达希望其寿命长的愿望。再如“袁康”,“康”既是“平安健康”的意思,是长辈对后代体质的关怀与祈愿。

(三)关乎志向

在这个方面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长辈对于后代的勉励,一是起名人对自己志向的流露。前者如“周树人”,可以理解为勉励其“做一个有建树的人”。再如“周邦彦”,“邦”意为“国家”,“彦”意为“有才能的人”。合起来就是希望其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后者如“陶行知”,“行知”意为“知从行来”,表达了陶行知注重实践的理念和在实干中寻找真理的追求。再如“李渔”,原名“李仙侣”,“渔”可以理解为“渔民、打鱼”,表达了其远离官场世俗,亲近自然的隐士志趣。

此外,人名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寓意。且情况较为复杂。蕴含着身份、出生背景、敬仰贤达等多重意义。如“李适”,“适”音同“括”,在古代汉语中有嫡长子的意思,这就是用来表明身份。“刘松年”,我们认为,“松年”应该是“经济宽裕的年月”,应该是寓意其出生时的境况。“马一浮”,我们认为这与他对佛教的兴趣有关。马一浮早年曾研究过佛学,切曾用“一佛”为字。“浮”应当是“浮屠”之“浮”,有“佛”的意思。章太炎,初名“学乘”,“太”是对长辈的尊称。“炎”指的是“顾炎武”。章太炎钦佩顾炎武的民族气节和“明道救世”的思想,因此改名“太炎”。

五、结语

通过对浙江历史名人人名的考察分析,我们认为,人们在取名中的宗族观念大大减弱,使用无意义字的情况也渐趋消失。但是,在名字中寄托美好愿望的情感依然强烈。对人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们的起名动因,发现命名的一些普遍规律,进而对人名的命名行为作出指导,提出一些人名规范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雪慧等.中国皇帝全传[M].北京:中国华侨.2008.[2] 王泉根:华夏姓名面面观.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3] 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浙江人物简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On the Name of Zhejing's celebrities Abstract: We have a research of 97 cultural celebrities's name, who is in Zhejiang's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and we analyse them from three points:word number, special words and implied meanings.We found that the name words is becoming three,and it implys some kinds of meanings.Key Words: celebrities's name, special words, implied meanings

[1] 陈昌来 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299.[2] 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上册)武汉:华东师范大学.1984,133-137.[3] 王泉根:华夏姓名面面观.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69.[4] 王泉根:华夏姓名面面观.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96.

第五篇: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姓可考的文状元约有600名,武状元约有170名,其中属于山东籍的文科状元有36人,武状元15人,而在这些文武状元中,属于今天潍坊市辖域内的文武状元则各有7人和2人。

潍坊最早的状元是北宋的苏德祥,他于赵匡胤建隆4年(公元963年)夺得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状元桂冠。苏德祥中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右补阙;其工诗文,但传世不多,《宋诗纪事》有载。苏德祥的父亲为后汉丞相苏禹珪。《资治通鉴》卷286记载:“(苏)禹珪,密州人也。”《潍坊古今人物》说,苏禹珪,高密人。宋时高密属密州管辖,苏禹珪应为密州高密人。由上可知,苏德祥的籍贯也应为密州或密州之高密,然而《中国状元全传》中则说,苏德祥为青州益都人,即今青州市人,不知依据何在。

潍坊的第二位状元是青州市郑母镇人王曾。王曾(978~1038),字孝先,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夺魁。王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创造了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迹。王曾入仕后曾两度拜相,并封为沂国公,是宋朝著名宰相。欧阳修称其“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其篆碑曰“旌贤之碑”,并改其乡为“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始。

张唐卿(《宋史》卷443误作为“孙唐卿”),字希元,青州人,少有奇才,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殿试高中第一,成为潍坊的第三名状元。张唐卿折桂后历任将作监丞,陕州通判。张唐卿以孝闻名,也因孝而亡。1037年其在为父办理丧事时,悲痛过度,吐血而死。对于张唐卿的籍贯,有的文章中写为山东淄州(淄川)。史载,张唐卿年轻时与淄州通判韩琦关系甚密,但不足以说明籍贯为淄川。

金、元两朝潍坊无一人中得状元。到明朝,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登科者以南方人居多。有明一带,在90名状元中,北方人仅占12名,而潍坊籍又占其二。其一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高中进士第一的临朐人马愉,其二为以状元卷闻名天下的青州人赵秉忠。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宣德 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后按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入内阁,参与机务,后再升礼部右侍郎。明朝状元入阁者十一人,马愉为其中之一.马愉病故后,明英宗诏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明朝赠官兼职,自马愉始。《明史》称马愉为正宽厚,仁慈为怀,不媚权贵,谦守自守。马愉亦擅辞章、诗文,著有《澹轩集》。受状元影响,马氏后人中文人辈出,在潍坊文苑占重要一席。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青州郑母镇人,与宋朝状元王曾同一故里。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25岁的赵秉忠高中状元。30岁时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典试江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栋梁之材。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朝政日非,赵秉忠上书乞归故里,终得熹宗同意,晋礼部尚书,致仕还乡。赵秉忠虽贵为尚书大员,但官修正史对他几乎没什么记载。《明史》中仅仅以一语“赐赵秉忠等进士及第”而带过。1983年,赵秉忠的后人将珍藏了三百八十多年的赵秉忠状元的殿试卷献给了国家,一时在史学界、新闻界引起轰动。我国历代“状元卷”遗传至今的,仅有赵秉忠这一份,这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赵秉忠终因他的状元卷而扬名今天。

与明代一样,清代潍坊也出过两名状元,都是在光绪一朝,且都出自潍县南关一条名叫新巷子的胡同。这两名状元一是曹鸿勋,家在巷子道南:另一名叫王寿彭,家住巷子路北。两状元府,南北相对,传为佳话,而这条长只百米的陋巷,也成了闻名遐迩的“状元胡同”。

曹鸿勋(1846~1910),字仲铭,在光绪二年(1876年)为庆祝光绪皇帝承嗣大位的恩科考试中以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云南永昌知府,湖南布政使及陕西巡抚等。曹鸿勋居官清廉,有耿直之风。其擅长书法,为当时书法名家。

王寿彭(1875~1929),字次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殿试一甲一名入翰林院,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名状元。1905年他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宪政,后任湖北提学使。辛亥革命后,王寿彭归北,曾充任过黎元洪总统府秘书。1925年出任军阀张宗昌统治下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一职,并与次年成立山东省第一所公立大学—山东大学,他兼任校长。1928年王寿彭辞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去天津外国租界当了寓公,次年病死。王寿彭虽到日本考察过宪政,接受过一些维新思想,但始终不忘自己是封建科举状元,因而思想上也就保守陈旧。王寿彭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在潍坊亦留下不少墨迹。

潍坊除了出过上述七名文状元外,还出过两名武状元。一名是青州人丁殿宁,其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夺得武科状元。丁殿宁生平事迹不祥,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另一名武状元是昌邑人宋占魁。宋占魁(1845~1906),原名兆发,字捷臣,出身贫寒,自幼习武。光绪十二年(1886年),宋占魁赴京应武科考试,夺得头筹。慈禧太后亲赐花翎,并赐名占魁,封为御前头等侍卫。1895年宋占魁任太原总兵。后因主张武力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满,终因报国无门,抑郁成疾,于1906年病逝太原。宋占魁一介武夫,虽考取庄园,但识字不多,为解决这一遗憾,宋占魁拜师从书法开始练习识字。他颇有灵气,学书一点就通。至今昌邑市博物馆还收藏者他写的龙、虎、寿等几幅飞白书书法精品墨迹。

注:以上是潍坊本土状元,另还有定居潍坊获得状元的外乡人数人.

下载《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通志》历代版本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代诗歌精选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汉魏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蔡琰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

    40历代文代会

    历次文代会介绍●1949年6月30日至7月28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当时称北平)召开,7月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主席为郭沫若,副主席为茅盾......

    历代画论小结

    郎绍君《傅抱石谈艺录·序言》 传统画论是在总结作画体会、写作画史、收藏著录、课徒传授和品位鉴赏过程中产生的。晋代以降,有思想力和鉴赏力的中国士人逐渐成为画坛主将,所......

    历代名著名录

    历代名著名录 先秦名著1 国风雅颂诗序毛诗故训传毛诗传笺诗谱毛诗正义诗总闻诗集传先秦名著2 诗缉诗经通论毛诗后笺毛诗传笺通释诗毛氏传疏诗古微诗经原始诗三家义集疏诗经......

    历代战书目录

    中国战书--历代战争文书赏析 内容提要 作者 目录讨敌书 厘列劣迹布告天下 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 檄武氏惑主篡国举敬业清妖义旗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拔茅......

    历代山水诗选

    汉魏六朝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数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游斜川(并......

    历代旅游诗词选

    历代旅游诗词选 文天祥在《指南录》中有一首题为《泰州》的诗: 予至海陵问程,趋通州凡三百里河道、北与寇出没其间,真畏途也。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安徽省志地方交通志编写工作汇报

    《安徽省志.地方交通志》编写工作汇报省交通厅《安徽省志.地方交通志》(1986-2005)的编写工作在省交通厅史志编审委员会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厅编史办和各责任编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