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

时间:2019-05-15 13: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

第一篇: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

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

某县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度执行每月72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一吸收残疾人就业企业(符合税法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项条件)全年吸收残疾人就业平均人数为20人,支付工资总额168000元,平均每人每月700元,全年实现应纳增值税税额590000元(假定税款未缴纳,下同),企业因吸收残疾人就业申请退还增值税1036800元(即征即退,下同),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发现:企业申请退还的增值税数额虽然低于税法规定可按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最低工资6倍的标准,但申请的退税额平均每个残疾人已达到51840元(1036800÷20=51840),不但超过了每人每年35000元最高限额、计算基础超过实际发放平均工资20元(1036800÷6÷20÷12-700=20),申请的退税总额也超过全年实际实现的增值税税款446800元(1036800-590000=446800),因此,告知该企业只能申请退还增值税590000元。其计算依据和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法定应退还增值税的最高限额。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

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企业实际安置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增值税的限额,可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000元。因此,该企业全年吸收20名残疾人就业可申请退还的增值税最高限额为35000×20=700000元。

第二,确定在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应退还增值税的最高限额。

根据财税[2007]92号文件第一条和第九条规定,确定吸收残疾人就业企业实际应退还的增值税税额除受每人每年不超过35000元的限制外,还受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实际支付额的限制,即:当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额的6倍超过35000元时按35000元确定应退还的最高限额,达不到35000元的按实际达到的数确定最高限额。该企业全年实际支付残疾人的工资总额为168000元,平均每人每月700元,低于省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20元,但全年平均的6倍为50400元(700×12×6=50400),大于法定平均每人应退还的最高限额35000元,因此,该企业实际应退还的最高限额仍为700000元(35000×20=700000)。假设该企业实际支付残疾人年平均工资的6倍小于35000元时,其实际应退还的最高限额就小于700000元了。

第三,确定在实现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低于按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支付额计算的扣除限额时实际应退还的增值税数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67号)第三条第(一)项规定,本年度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年度退税限额的,以本年度应纳税额为限;本年度应纳税额不足退还的,不得结转以后年度退还。该企业全年实现应纳增值税税额590000元,小于按前述两种方法计算的扣除限额,因此,最终只能退还增值税590000元。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除受上述扣除限额政策的约束外,根据财税[2007]92号文件和国税发

[2007]6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吸收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单位今后在享受这一增值税退税政策时至少应注意两点:

一是实际安置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在一个年度内累计三个月未达到要求时将取消次年度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二是如果发现纳税人涉嫌采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为残疾人不缴或少缴规定的社会保险、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方法骗取税收优惠政策或一证多用、虚构财税[2007]92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其他条件时,一经查证属实,其在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年度内实际享受到的退税款全额追缴入库,在三年内取消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并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篇: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税收优惠政策

“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条件

1、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2、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可同时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和增值税/营业税税收优惠

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不得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

3、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4、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5、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注:经认定的符合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单位,应按月计算实际安置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本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暂停其本月相应的税收优惠。在一个内累计三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次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允许将精神残疾人员计入残疾人人数享受规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工疗机构等适合安置精神残疾人就业的单位。

二、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相关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

1、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2、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额不足退还的,可在本(指纳税,下同)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退还。

3、上述增值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生产销售消费税应税货物和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包括商品批发和零售)以及销售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取得的收入。

单位应当分别核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4、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三、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相关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减征营业税的办法。

1、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

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2、主管地税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减征,但不得从以前月份已交营业税中退还。

3、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提供广告业劳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

单位应当分别核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

4、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注:涉及须分别核算和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兼营行为,企业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一经选定,一个会计内不得变更。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

1、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和以后均不得扣除。亏损单位不适用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

单位在执行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办法的同时,可以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对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资料来源: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政策执行的时间: 2007年7月1日起

2、《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

第三篇: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即征即退操作规程

湖北省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即征即退操作规程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以下简称纳税人),是指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除不需要或可不经上述部门认定的单位外),主管国税机关审批,安置残疾人符合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条件的各类所有制单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纳税人(除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外)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后,均可申请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一)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建立有考勤管理制度;

(二)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

(三)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下简称“四险”)等社会保险;

(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上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将精神残疾人员计入残疾人人数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工疗机构等适合安置精神残疾人就业的单位。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即可申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五条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纳税人生产销售消费税应税货物和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包括商品批发和零售)以及销售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取得的收入。

第六条纳税人在申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资格时,应填写《税务认定审批确认表》,向办税服务厅报送,同时报送下列材料:

(一)按规定需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纳税人,出具上述部门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二)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三)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的“四险”缴费记录;

(四)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的工资凭证;

(五)纳税人在职职工及残疾人名册,残疾人身份证和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复印件;

(六)主管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只需报送上述第五款、第六款资料。

第七条办税服务厅应审核纳税人报送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资料不全的,要求纳税人补报。资料齐全的,将有关资料2个工作日内移交税政管理部门。

第八条税政管理部门在收到办税服务厅移送的申请资料后,应对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作书面审核确认,对有疑点的单位应派两名或两名以上税务人员进行实地核实。

第九条税政管理部门应在4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报分管领导审批,分管领导应在2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

第十条税政管理部门应在分管领导审批完毕后,2个工作日内将签署审批意见的《税务认定审批确认表》及其附列资料传递给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应及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并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纳税人领取相关资料。

对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税政管理部门应将该单位安置残疾人相关信息录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

第十一条纳税人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应当自情况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办税服务厅提交申请,并报送变更后的单位在职职工及残疾人名册(在增减人员名单前作标识),残疾人身份证和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复印件。

办税服务厅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料传递税政管理部门,税政管理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登记相关变更信息。

第十二条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意见的次月起,随纳税申报一并书面申请退、减增值税。

第十三条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应退增值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月应退增值税额=纳税人本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国税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退还增值税的具体限额÷12

本月已交增值税不足退还的,可在本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退还。本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本应纳税额为限;本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核定的退税限额为限。纳税人本应纳税额不足退还的,不得结转以后退还。

第十四条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限额,由县(区)级国税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县(区)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第十五条纳税人办理增值税退税时,应向办税服务厅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报送下列资料:

(一)《湖北省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即征即退申请审批表》(见附件);

(二)当月入库增值税的相关凭证及复印件;

(三)当月变动的职工名册及残疾人名册;

(四)当月为残疾人员缴纳“四险”等社会保险凭证及复印件;

(五)当月残疾人职工工资表及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签字盖章的代发工资清单(复印件);

(六)主管国税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只需报送上述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第六款资料。

第十六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企业申请办理退税,应实施先评估后退税。

办税服务厅应对纳税人报送的退税资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核。资料不全的,要求补报;资料齐全的,将有关资料2个工作日内移交税源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税收管理员按纳税评估的要求采集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筛选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进行核查或实施纳税评估,签署意见,报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

税收管理员在筛选计算时,选取本期销售额环比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同比变动率及增值税税负率作为筛选计算是否异常的指标,如本期销售额环比变动率和本期销售额累计同比变动率其中一个指标上下波动超过20%,或增值税税负率与本地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幅度超过10%的,均应列为筛选指标异常户,转入纳税评估工作程序。

本期销售额环比变动率=(本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销售额-上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销售额)÷上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销售额×100%。

本期累计销售额同比变动率=(本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累计销售额-去年同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累计销售额)÷去年同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累计销售额×100%。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应纳税额÷本期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销售额×100%。

第十八条确定核查的企业,税收管理员应按《税收管理员流转税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核查并填报核查工作报告。核查中发现纳税人存在问题的,转入纳税评估程序。无异常的,填报相关资料,报税政管理部门审核。税收管理员应重点对纳税人以下情况进行核查:

(一)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否达到25%以上(含25%),安置的残疾人人数是否在10人以上(含10人);

(二)与残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情况;

(三)为残疾人员缴纳“四险”等社会保险情况;

(四)残疾人员工资卡(存折)办理及发放情况;

(五)报送资料的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六)残疾人与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是否相符;

(七)查询退税期残疾人的上岗考勤记录;

(八)是否将生产销售应征消费税货物、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和委托外单位加工货物实现的增值税用于申请退税;

(九)与部分残疾人进行约谈,了解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四险”缴纳等情况。

对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的真伪问题,应分别提请当地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审核认定。

对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重点审核上述第一款、第五款、第六款、第八款情况。

第十九条确定纳税评估的企业,税收管理员或工作专班应按照案头分析、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案头分析要根据第三方信息和企业财务相关报表分析确定疑点,根据疑点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约谈,通过约谈不能排除疑点的,进行实地核查。纳税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形成《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并报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署意见。

纳税评估有补缴税款的,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填报相关资料,报税政管理部门审核。纳税评估无问题的,报税政管理部门审核。

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虚开、虚抵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或纳税人不接受纳税评估结果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税源管理部门的计算筛选、核查、纳税评估等工作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条税政管理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对税源管理部门报送的即征即退资料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工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上报资料是否完整、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符合规定的签署意见报分管税政的领导审批。不符合规定的,退税源管理部门重新评估或核查。

税政部门分管领导对税政管理部门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批,审批结果转交税政管理部门存档,税政管理部门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办税服务大厅录入CTAIS后,计统部门办理退税手续。

第二十一条主管国税机关应逐月计算纳税人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及其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当月比例未达到25%或者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少于10人的,不得退还当月税款。

第二十二条纳税人应将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优惠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分别核算,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纳税人新安置残疾人员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四险”的次月起计算,其他职工从录用的次月起计算;安置的残疾人员和其他职工减少的,从减少当月计算。

第二十四条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不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取消其退税资格,追缴其不符合退税条件期间已退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纳税人采用一证多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为残疾人不缴或少缴规定的社会保险、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方法骗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主管国税机关应当追缴骗取的税款,并取消其自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起3年内申请享受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优惠政策资格。

第二十六条主管国税机关应在每年1月底前完成纳税人上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的清算。发现不符合退税条件的,应取消其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资格。每年3月底前应将清算情况逐级上报至省局货物和劳务税处。

纳税人一个内累计3个月安置残疾人比例未达到25%或者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少于10人的,取消其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资格。

第二十七条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与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信息交换机制。

第二十八条本规程由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规程自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企业免征增值税

优惠政策

享受主体

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企业免征增值税

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

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其提供的优惠内容

应税服务3年内免征增值税。

1.安置的随军家属必须占企业总人数的60%(含)以上,并有军(含)以上政治和后勤机关出具的证明;

享受条件

2.随军家属必须有师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可以表明其身份的证明; 3.每一名随军家属可以享受一次免税政策。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政策依据

〔2016〕36号)

第五篇:施工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

施工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一、施工企业营改增进程简述: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税【2011】110号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1号文《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该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营改增试点地区为上海市,试点行业为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

财税【2011】110号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主要税制安排中也明确规定,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建筑业适用11%税率,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算方法。

2012年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税【2012】71号文《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从2012年8月1日起到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营改增试点地区扩大,试点行业不变。

2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税【2013】37号文《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附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营改增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行业纳入广播影视服务。

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税【2013】106号文《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营改增试点行业扩大到铁路运输和邮政业。

2014年4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税【2014】43号文《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6月1日起电信业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营改增试点行业扩大到电信业。

按照国务院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的部署,今年下半年是实施营改增试点的收官阶段,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二、施工企业营改增衔接阶段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

(一)在建项目营业税应税业务和增值税应税业务的划分问题:

营改增试点时,施工企业应对所有营业税应税业务进行清理,足额计提应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及时上交入库。具体做法是,对已竣工交付工程,按照决算造价和100%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费用,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对转结平其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账户下的余额;对在建工程,按照完工进度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对转结平其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账户下的余额,尚未完成的工作量属于增值税应税业务范畴,可以视同一个新项目继续核算其成本和费用,并按《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确认收入;及时向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缴纳应交未交的营业税金和附加,向建设单位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

问题是已竣工交付未决算工程,其营业税应税业务金额已经固化,可以以未来的决算金额为准,时间上应该也可以与税务主管部门协商,但施工企业计算出来的在建工程营业税应税业务金额如何能够得到税务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双重认可?

(二)纳税地点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分布地域广,跨县市经营行为十分普遍,企业组织架构一般设臵为公司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两级,但是分公司属于非法人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的专业资质证书,只能以公司总部的名义对外承揽施工任务、签订施工合同。项目(部)所在地虽然跨县市,但仍由公司总部直接管理的,可以不设立分公司。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关于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规定:

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开具证明的,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营改增试点后施工企业跨县市承接项目,设立分公司的,应在分公司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申报纳税;没有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向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申报纳税;未开具证明的,应当向项目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申报纳税,未向项目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申报纳税的,由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补征税款。

问题是目前很多项目所在地税务主管部门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本部门的税款征收任务,要求已经设立分公司的、应在分公司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统一申报交纳营业税的施工企业也出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在项目所在地申报纳税,导致这些施工企业的纳税地点众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营改增试点后这些施工企业是否可以在分公司所在地统一申报交纳增值税?

(三)进项税额抵扣地点问题:

企业办税人员在明确了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同时,还要掌握具体的纳税期限,在纳税期限期满后15日内及时申报纳税,计算应纳税额时应抵扣当期的进项税额。

问题是营改增试点后施工企业跨县市承接项目,在该地区设立了分公司的,如不能在分公司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统一申报纳税,而在该地区不同的税务主管部门辖区内承接了项目的,可能会出现项目所在地税务主管部门在审核应纳税额、抵扣进项税额时发生“为什么不到其他部门抵扣的”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

(四)甲供材料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甲供材料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钢材、商品混凝土等大宗建筑材料上,进项抵扣税率均为17%。从甲方(建设方)的角度来看,施工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抵扣税率只有11%,甲供材料越多获得的进项抵扣税额就越多,增值税税负就越低。

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营业税应税业务应包括甲供材料的价款在内。

问题是营改增试点后,甲供材料是否只能由施工企业列入进项抵扣,还是视同施工企业向甲方购买材料由甲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施工企业增值税会计科目设臵:

营改增试点时,施工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臵“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等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并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臵“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交纳税款”、“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九个专栏(三级明细科目)。

“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增值税。

“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人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已交纳的增值税额。企业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销项税额的,用红字登记。

“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为了分别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欠交增值税款和待抵扣增值税款的情况,确保企业及时足额上交增值税,避免企业出现企业用以前月份欠交增值税抵扣以后月份未抵扣的增值税的情况,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臵“未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月份终了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三级明细科目)转入的当月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当月交纳当月的增值税,仍然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核算;当月交纳以前各期未交的增值税,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核算。

四、施工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举例(假设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纳税期限为1个月):

1、月初,企业购入钢材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额102万元,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6,00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0.00

2、月初,企业收购废旧物资一批,实际支付价款200万元,已验收入库,款项已支付。该废旧物资的进项税额=200×13%=26(万元)

借:原材料

1,7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6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00

3、月中,企业领用月初购入的钢材100万元用于企业办公楼建设项目。

借:在建工程

1,17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00.00

原材料

1,000,000.00

4、月底,企业报送当月已完工作量1000万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后均予以确认。

借:应收账款

11,10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00,000.00

工程结算

10,000,000.00

5、月底,企业到项目所在地税务主管部门缴纳增值税,向建设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1000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100,00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00.00

6、月底,建设单位支付款项555万元,其中工程进度款500万元,增值税5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550,000.00

贷:应收账款

5,550,000.00

7、月底,企业根据完工进度计算并确认收入1000万元,费用850万元,毛利15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8,500,000.00 工程施工-毛利

1,50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0.00

8、月底,企业编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各专栏余额表(金额单位:元),结转当月未交增值税或多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10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100,000.00 结转当月多交的增值税后,企业编制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各专栏余额表如下(金额单位:元):

9、“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当月余额为借方111万元,即计算应纳税额时出现了当月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情况,根据税法规定,当月不足抵扣的进项税额部分可以在下月继续抵扣。如果“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当月余额在贷方,应在次月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等。

10、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抵减增值税额的会计处理。企业购入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按期计提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企业发生的技术维护费,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以上会计核算方法举例,只是列举了施工企业一般纳税人最简化了增值税涉税会计事项,施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五、施工企业营改增试点后的注意事项:

营改增试点后,施工企业面临的票据管理、纳税申报、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检查时违规处罚和账务调整、纳税筹划等方面的变化都很大,财务人员应该多学、勤问、多练,尽快掌握新知识、适应新要求,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团队对企业进行专题辅导。

营改增试点后,施工企业的原在建项目营业税应税业务的收入确认情况应在当期会计报表附注中作适当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设臵的九个专栏(三级明细科目)余额的核销途径没有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余额必将越来越大。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增值税的日常会计核算时,应为每个项目的销项税额等专栏建立台账,逐笔序时登记,在不影响试算平衡的前提下对专栏余额定期核销。

另外,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十分严格,刑法中涉税事项犯罪主要有危害税收征收管理罪,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虚开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出售发票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等。营改增后试点后,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一定要对法律和规则心存敬畏,切勿以身试法。

下载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安置残疾人有关增值税退还数额的确定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