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宣春霞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摘 要:连锁经营作为现代商业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在国际上方兴未艾,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对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此研究成果能对太仓市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连锁经营;业态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7文献标识码:A
连锁经营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通过连锁经营,实现流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的营销方式和组织结构,已成为当今世界零售业、饮食服务业重要的经营形式,因而连锁经营被称为“现代流通革命”。发展连锁商业也是我国流通领域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改革,是建立现代流通的客观需求,是商业集约型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连锁经营传入我国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主要业态和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在我国零售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中普遍应用。连锁经营主要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太仓市连锁经营发展十分迅猛,目前连锁范围已经涵盖商贸、餐饮、医药、烟草、成品油、农资等50余种。在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 18106-2004)中规定的17种业态,本市已拥有绝大部分业态种类,包括百货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家居建材商店、仓储式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基本形成了以百货店、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专业店为主体,专卖店、便利店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业态体系。连锁商业的发展,为我市商业的业态增添了新的色彩,促进了我市商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形成了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目前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基本状况
1.连锁商业发展方兴未艾
据不完全统计,太仓市已有连锁商业企业10多家,有各类连锁商业店铺860多个,营业面积逾1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达20多亿元。2006年,全市零售总额达55.5亿元。
2.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加快
连锁龙头企业通过加盟联合和资产运作迅速扩大规模,目前联华(仓建超市)的门店数已达到36家规模,可的便利18家,家家农资162家,华联超市32家,经营区域也已分布于我市各大乡镇,企业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佩佩文具跟世界五百强史泰博牵手后,目前也呈现出迅速扩张之势,现有门店8家。
3.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
太仓的连锁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管理的规范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本土成长起来的连锁企业管理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外地连锁品牌进
驻太仓后,绝大大多数的连锁经营门店都做到了总部统一采购订货、统一配送商品、统一经营决策、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广告促销。总部功能不断完善和加强,与门店的分工逐步明确化、专业化,管理手段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电子计算机,POS机,通讯设备普遍运用于连锁经营公司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运转中,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4.连锁经营业态门类齐全
在我市主要有五类:
(1)超级市场:超级市场以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自助服务为特色,主要经营杂货和食品两大类商品,如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糖酒类,经营商品以食品为主,超级市场作为综合食品店,在货量丰富、品种齐全、相对稳定的价格和重视质量等方面,由于把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太仓较大的连锁超市公司有时代超市、大润发等。此外,随着超级市场的发展,各种类型不断涌现,沃尔玛、南洋广场购特中心等仓储式、会员制、大型综合超级市场即将开展。
(2)便利店(超市):便利店的出现弥补了其他类型商店存在不便。如:营业时间延长,长于超级市场和其他零售店,为追求新的时间带来的方便;选址比超级市场更接近居民住宅区,弥补了空隙,增加了服务网点;在商品品种上,把重点放到超级市场不重视的商品,或者在同种商品中与超级市场不发生竞争的商品上;为特定对象服务,创建自己的服务特色,弥补了市场空隙。目前太仓这样的便利店主要有“仓建(联华)超市”、“可的便利”等。
(3)餐饮连锁:目前太仓餐饮连锁化的发展初步呈现中西式快餐竞争的新格局。全市比较著名的快餐连锁公司有近10家,中式快餐有“永和”、“大娘水饺”等;西式快餐有肯德鸡等,发展速度较块,生意红火。
(4)专卖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太仓市场消费品的产量、花色、品种、规格日益增多,专门经营某一行业商品或某一品种商品的专业连锁店也相应取得迅速发展,行业覆盖面迅速扩大。目前,全市已有食品、服装、针织内衣、衬衫、羊毛衫、家电等各种专卖连锁店200多家,近60个系列等。
(5)其他:目前,太仓的连锁经营正逐步向生活服务业连锁店发展,如洗染、彩扩、修理、家庭服务、搬家、家庭装饰等,进一步促进了连锁业向范围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居民家务劳动社会化和居民生活服务质量。
二、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影响,发展环境尚不宽松。受到的制约主要有三:一是政策环境尚待改善,譬如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条块分割、城乡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亟需得到政策的调控;二是现行税务体制导致连锁经营成本上升过快,绝大多数连锁企业只能把理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店铺,在各地注册成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法人。这种做法不仅使得连锁企业不能在众多的新老店铺、经营效益好与差的店铺之间统算盈亏,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税负,而且每个店铺都是纳税单位,要增设财务人员,进行年检等例行检查,增加了管理环节和管理成本。三是市场监管问题。目前现行的一些市场监管办法,不适应连锁经营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如有些地方几级技术监督、卫生部门都要对商品进行抽检,总部和配送中心检查后,还要检查店铺的商品,这对于统一进货的连锁商店来说显然没有必要。影响了连锁企业扩大经营的积极性。
2.观念落后,规范化水平不高。部分经营者连锁意识比较落后,还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只顾扩张,不计成本。连锁经营层次不高,多数是加盟店,直营店比例低,只实行标识、配送、管理三统一,而最为关键的核算统一不包括在内。这样,总店只起到批发店的作用。部分连锁店成立的基础不过是若干店铺使用同一名称,而实际运作中连集中供货的条件都不具备,特别是从旧体制中转型而建立连锁经营形式的企业,由于在利益方面的冲突,难以实现真正的连锁。店铺过分强调自己的“自主权”,不愿按照总部的规范行事,总部缺乏对市场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不出符合市场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营销方案。这样,不但难以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商品以实现批量大、价格低的连锁优势,更谈不上规范化经营。
3.资金短缺,规模化水平不高。规模问题是制约太仓连锁商业进一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分店数目不多、分店规模不大,最大的仓建(联华)超市门店数也只有36个,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二是连锁门店的经营面积比较小。太仓超市平均每个门店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由于经营面积的不足导致了太仓超市经营品种少且结构不尽合理,许多超市缺乏体现“一次性购足”特征的主力商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投资大而资金有限。根据一般经验,开设一家500平方米的超市一般需投资250万元,装修费、设备费、商品资金的比例分别是20%、32%、48%左右。要达到盈利的规模数开设15家超市,需要资金3750万,而连锁经营的高成本和低盈利的特征,使得我市的连锁商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也就处于竞争劣势。
4.技术落后,现代配送中心发展不快。国外成功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已经形成采购、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一系列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对降低商品进货成本,降低物流费用,有效地控制质量,减少分店库存,提高经营效率,起到良好的作用。从太仓已建立起来的连锁商业的配送中心来看,无论技术还上设施都比较缺乏,使得转建过来的配送中心实质上等于原来的仓库,功能也仅限于原来仓库的储存、保管上,配送中心必备的分拣设备都没有,根本无法实现配送,统一配送率不高,配送规模较小,配送手段落后,时效性低。这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障碍。
5.信息封闭,连锁商业经营人才不多。现代连锁商业科技含量高,管理难度大,人才缺乏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市连锁商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有的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经营上管理上的需要。另外,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其经营管理较传统商业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连锁经营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相应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职工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业态的发展。
三、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提高我市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引导消费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1.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对我市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连锁经营,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网络化销售连接大批生产者和千家万户的消费者,可以有效衔接产需,是发展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措施;其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优化流通业态结构,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引导促进消费,培育保护内需,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净化市场环境,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强化税收征管,是整顿和规范我们市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治本之策;第四,目前我国已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代理、批发、零售在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限制。发展本地连锁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新形势下我市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举措。
2.进一步出台政策,改善促进连锁经营的外部环境。市政府要尽快出台促进我市连锁经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做好组织协调,并结合实际制定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把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要强化规划,推动连锁店合理布局,应根据居民区、消费水平情况规划该居民区的商业网点,使商业网点在布局、规模、配套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以便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适应居住区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二要简化手续,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工商、卫生、环保、质检、消防等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连锁经营企业设立全资或控股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直接到所设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对连锁经营企业要求设立非企业法人门店和配送中心的,有关部门要予以支持,不得设置障碍。三要统一纳税,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区域发展。对市(地)、县内跨区域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经市(地)、县税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市(地)、县内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使连锁企业门店所在地的财政利益在纳税地点变化后不受影响。四要减少检查,严格收费管理。工商、环保、质检、城管、物价等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推行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严禁向连锁经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
3.进一步加强扶持,积极培育一批本土型的大型连锁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连锁经营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经营主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我市仓建超市、家家农资、史泰博—佩佩等连锁经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发展特许经营网络,尽快实现连锁经营规模化。要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成长性强的连锁经营企业,要鼓励其上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我市自己的连锁企业集团。
4.进一步加强引导,使连锁经营迅速占领我市农村市场。以推动连锁经营业的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地区广大农民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势为中小城镇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相对较低的资金投入和风险也降低了连锁经营的成本。再加上近几年外资连锁企业和国内大中型连锁企业进入三四线城市的不算多,也客观上为我市的乡镇及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缓和的竞争环境。
5.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水平。连锁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既要以一定的规模为基础,又要靠规范的管理来保障。因此,连锁经营要强化管理,全面提高连锁企业的规范化水平。要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连锁经营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提高统一采购的比例,提高商品的适销率和周转速度。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连锁经营企业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加快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广品类管理、电子标牌、防损防盗等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抓紧培养熟悉现代流通规则、方式、管理及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连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
6.进一步加强培训,加快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连锁经营由于其组织形式上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连锁经营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因此,加强连锁经营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培训连锁店专业人才的方法,可采取国外和国内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以国内培训为主,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搞国际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普及连锁经营知识,培养经营人才。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成立连锁经营协会,并在政府的支持下为连锁经营的投资者搭建一个与外界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断更新经营者的连锁经营观念;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内部成立培训机构聘请区外或其他连锁企业有丰富经验的经营管理者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组织连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外面优秀的连锁大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也可引进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普及连锁知识,通过培训一大批懂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连锁经营发展的成功。
7.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连锁经营的生命是商品配送,连锁店的成功基于商品配送的合理化。规模大实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可以自筹资金,建设企业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配送中心的做法,发展社会化配送,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一方面可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使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化;另一方面可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实现商品质量管理的制度化,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调整价格波动,稳定市场供应。因此,建议政府在支持连锁商业过程当中,应重点支持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和实现现代化配送所需要的系统化设施的引进,使其成为合理化商品配送的主力军,促使我市连锁商业效益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敬银,邱艾超.山东省连锁零售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价值工程,2006(3):24-26.[2]张国康,张璐.商业连锁经营物流控制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1-63.[3]李敏.连锁商业经营问题和特点[J].中国统计,2004(8):32-33.[4]张艳润.我国发展连锁经营战略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7-18.Chain-store Operation in Taicang and their Counter
easures
XUAN Chun-xia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mode of business operation, Chain-store operation is just starting to expand in the world today.And also, being a new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t is developing rapidly, healthily and continuously in China.Based on a close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chain stores in Taicang and then offers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s.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will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ain-store operations in Taicang.Key words: chain store;form structure;counter measure.作者简介:宣春霞(1978-),女,河南南阳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第二篇: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零售业在加入WTO以后,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零售业又受到新一轮的考验,连锁经营迈上新的台阶才是我国零售业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零售业 连锁经营 现状 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零售连锁经营业态呈现出多元业态并存的状况,如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等,连锁零售企业无论是门店数还是规模上都迈上了新台阶。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集中度提高
从总体来看,2004年排名的全国前30位的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有4家,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比2003年末增加6家。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大部分经营稳定,成为国内连锁经营的龙头。
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迟早是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融入实践工作的要求很高,这就要要求我们要懂得并且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工作,因此,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并学会结合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显得更重要,学校给予了我们实习的机会,让我们通过实习来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差异,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通过实习,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分析目标顾客购买活动的多样化的多样性差异。
先后换了两份工作,都是属于销售行列,也从中懂得很多,第一、二份都在位于民族共和路口的国贸中心商场从事,饰品、皮具。现在从事的是服装行业,从中明白了许多,1、如何提高成交率
2、对于顾客所提出的异议,如何说解使顾客不要犹豫太多,使其尽快做决定3、顾客是上帝,需要迁就,(对的方面)
4、时刻保持微笑的姿态,不管顾客有没有购买欲望都应该向其介绍,为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5、要多揣摩顾客的心思
最记得有一次,在销售当中好不容易说服一个顾客,后果她居然没有买单,让我很生气,说要了又不去买单,气死我了,有一次,我犯错误了,人家顾客订好了的衣服,半个小时都没有回来取,我就卖给其他顾客了,后来那个顾客回来拿衣服,唉,搞得同事还得向其他店调货,对此深感愧疚。
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受到什么挫折,都要微笑的走下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虽然一路过来碰到很多不开心的事,但还是高傲的抬起头继续往前走,同事另类的眼光,不应该妥协,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其对你刮目相看,(虽然没什么成就),做什么事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社会跟学校不一样,社会是现实的,残酷的,在学校,同学会迁就你,可是在工作上,同事是不会迁就你的,要把自己变得成熟一点,不要耍脾气,人家会说你幼稚,听从上级的安排,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学校跟社会总是会有个过渡期的,自己要学着尽快去适应,而不是一味的选择逃避,害怕面对。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第三篇: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特许经营发展的现状
所谓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一种方式,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专利和专
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它是特许者利用自己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与他人的资本相结合来扩展经营规模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餐饮、汽车、房地产经营、商业、休闲娱乐、家政、旅馆等服务行业,特许经营已成为主导性的经营模式,其中连锁企业最多的达到两万多家,依靠特许经营方式,这些不起眼的小买卖令不少企业跨入了全球500 强的行列。“麦当劳”、“肯德基” 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就是充分利用了特许经营这个开拓市场的利器,而零售业巨头 “西尔斯”、“沃尔玛” 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得益于特许经营这种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以特许经营最发达的美国为例,1998年其特许经营销售额高达8000 亿美元,占美国零售市场的43 % ,平均每个工作日每8 分钟就有一家新的特许经营店开业,美国人每4 美元开支中至少有1 美元是在特许经营店中消费的。可以说,特许经营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现代营销方式,是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特许经营萌芽于20 世纪80 年代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许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已越来越受到我国商界的认同,尤其是近几年,发展势头有所加快,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1998 年我国特许经营额为200 亿元人民币,只有美国的1/ 400 左右,占我国社会零售总额的015 %左右,与西方特许经营商相比,我国企业的特许经营在经营规模、规范化程度、赢利水平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有着相当的差距,据调查,目前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加盟店数过500个的还没有,绝大多数都在本省、本市发展,跨省市发展还是个别现象,跨国发展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仅有个别的出现了规模效益;而特许经营的规范程度也很低,近30 %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 %多没有运营手册,有加盟和运营手册的企业也没有有效地贯彻与执行,隶属于同一特许商的加盟店常常出现不同的风格,甚至出现百店百面的现象。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特许经营中显得散、乱、差,缺乏竞争力,八年前挺进北京,宣称要 “挑战洋快餐” 的荣华鸡已黯然退出京城,北京的红苹果、河南的红高梁等连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纷纷落马,即便是被公认为国内特许经营很成功的餐饮业老字号 “全聚德”、“东来顺” 在与 “麦当劳”、“肯德基” 等洋名牌的对抗中,也明显处于下风,零售业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华联超市加盟店达455 个,但与加盟店上万家的西方连锁企业相比,也只能是望其项背。
二、我国发展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展特许经营存在着缺乏知名品牌、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法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等许多问题,而这些正是特许经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一)特许经营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高
能进入特许经营的特许方,应该是著名的品牌,有市场性很强的专有技术。从国外经验看,一些特许组织都是在创出品牌知名度,具有成熟的品牌形象后才开始涉足特许经营, “肯德基”在进入中国之前,已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如果没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产品作支撑,没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特许权就毫无使用价
值,也很难吸引到加盟者。而在我国,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知名度低,而且品牌缺乏文化含量和现代化的运作系统,可以说,缺乏独具魅力的品牌和有价值的可转让技术,特许权就很难 “特许” 出去,从而阻碍了特许经营的开展。
(二)认识上的不足
特许经营是特许者与加盟者通过协议组成的分工合作体系,只有双方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才能实现 “双赢”。特许者在收取特许费后,要对加盟者进行指导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百年老店 “西尔斯” 公司不仅向加盟者提供产品配送供应体系、营销技术指导,甚至还在融资、财会方面给予持续帮助, “肯德基” ’、“麦当劳” 都有高质量的加盟手册和可操作的运营手册,并设立学院教授这些手册,为加盟者培养人才;而国内企业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领会特许连锁的精髓,一方面为了打出牌子,扩大影响,大肆兜售特许权赚取授权费,另一方面却疏于对连锁店的指导、服务与管理,许多分店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产品质量低劣,服务不规范,严重影响连锁集团的形象。上海第四羊毛衫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甩卖牌子,将 “蝴蝶” 商标许可给江浙一带二十多家联营企业使用,结果损害了企业的名声。因此,我国特许经营企业首先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特许经营不等于卖牌子,收取授权费不是为了剥削加盟者的血汗,而是要为加盟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加盟者成功。在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下,连锁公司与加盟者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
(三)标准化、自动化程度的差距
在实施特许经营过程中,大批量统一进货和多店铺统一经营,要求商品规格统一、质量稳定,生产工艺高度标准化,以便于连锁系统内统一经营战略、统一价格政策的实施和技术标准的推广运用。特许商是否拥有易于 “繁衍” 的标准化的工业技术,以及其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特许经营扩张的速度和效率。就标准化、自动化水平而言,中外企业差距十分明显,以餐饮业为例, “肯德基” 统一配料,用机器进行流水化生产, “麦当劳” 从产品的配方到火候的掌握都有着严格的量化标准,其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标准制造工艺保证了质量的稳定和口味的纯正,而我国的餐饮企业大多都沿袭过去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制作工艺主要以一带
一、师傅传徒弟的模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制作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低, “繁衍” 速度慢,与特许经营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特许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高级形态,对特许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除了品牌,就是成熟而规范的管理模式了,特许商的管理模式必须是先进的、标准化的,并且可以按照其规范加以推广, “克隆” 出一个个新的加盟店。特许经营并不简单意味着统一的商号、统一的装修、统一的产品等,加盟者得到的不仅仅是商号、产品或技术,更重要的是隐含在这些物质要素之下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它们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探索和积累下来的真正财富,包括企业的经营体系、质量管理、财务运转、商品组合、营销策划、企业文化等各方面。正是这种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高效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对加盟者的吸引力。在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方面,中外企业不在同一档次, “可口可乐” 一开始就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统一配方,统一包装,各地分装,同时有专利制度、股份制度在那里支撑,是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一个完完全全地现代企业,其企业组织理论、治理结构、经营人才培养和企业经营战略已发展到相当精致而有效地地步,先进、高效的管理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因
素;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起步于以前的私营家庭作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就落后于西方,解放后又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等阶段,客观地讲,并没有经过现代市场经济的洗礼,也没有建立起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何以向加盟者推广?
(五)经营者合同、契约意识差,法律制度不完备
特许经营系统的双赢是通过合同的形式予以保证、通过规章制度予以维持的,而这方面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人治与法制方面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企业在法制环境中成长,完备的特许经营法和知识产权法为其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诞生在以人情义理为纽带的义理社会的中国名牌企业长期实行礼治、人治,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不注重商标注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而法律制度不完备、执法力度欠缺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张小泉” 满街走、“王麻子” 满天飞,令特许商和加盟者叫苦不迭。我国在特许经营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至今只有 1997 年原国内贸易部颁发的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除此以外,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特许经营进行规范,而受文化传统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合同、契约意识淡薄,单方面毁约、侵权、泄露商业秘密的事件经常出现,有的受许方在学到特许方的专有技术或经营诀窍后,在利益的驱使下脱离特许方的控制,自立门户,甚至出售特许技术,这一切都使得特许方在进行特许经营时顾虑重重,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最大障碍。
(六)硬件设施落后
特许经营中连锁店分布广泛,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这对商品的及时运输和信息的迅速传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0 年代连锁店在世界范围内再度兴旺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条件的落后也是我国特许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配送中心的建设。只有建立先进有效的配送中心,才能实现统一采购、集中管理货物,及时满足加盟店的需求,体现规模效益。在西方国家,运输网四通八达,运输服务迅捷及时,特许经营总部和各加盟店又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这是他们特许经营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我国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设施在特许经营中尚未推广使用,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不能及时实现信息沟通,严重制约了特许经营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宣传,加强理论指导,提高人们对特许经营的认识
虽然特许经营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十分盛行,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必须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媒体报道,举办展览会、研讨会、培训班,介绍相关理论和知识,让更多的企业和经营者了解特许经营的实质、特征及其优越性,促进他们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对此积极引导,理论界加强研究,企业界大胆尝试,使特许经营成为促进企业成长、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扶植名牌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
现代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特许经营企业说到底是一个创造名牌、经营名牌的企业,它许可的就是较高的商誉、独特的品牌、服务及技术或者专利,竞争者难以完全模仿。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自己拥有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名牌和可供别人利用的 “无形资产”,对此政府应制订有关的优惠政策。对已有的老字号、特色店、名牌企业要鼓励发展特许经营,充分实现他们的无形资产价值。
(三)推进企业现代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特许经营是特许者向加盟者出售经营理念的体系,对加盟者而言,持许企业行之有效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意味着较高的技术屏障和强大地市场影响力,而这些正是投资者们梦寐以求的竞争法宝,仅凭一个商标、几件产品或者某项专利就能长久地发展特许经营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当企业已经磨练出一套独特而成功的经营理念时才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许经营事业。此外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也直接制约着特许经营的成败和扩张的效率。因此企业应苦练内功,吸收先进的营销理念,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特色,同时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将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程序和统一规范导入经营管理,为加盟店提供统一的经营管理标准。
(四)加强行业管理,合理引导,逐步推进
国家及各省市的连锁经营协会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做好指导工作,包括引进和吸收国际特许经营的技术和经验,组织连锁、特许专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全国及全球特许经营发展的信息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协调工作,包括通过行规进行行业自律,制订特许经营行业发展规划。对于特许经营,既要大力鼓励,又要避免一哄而上,要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先选择重点领域(如餐饮、服务行业)和重点地区发展,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领域和其他地区。
(五)健全培训体系,造就行业专门人才
特许经营有赖于精通此道的专门人才,人才培训是特许经营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印,向正规教育渗透,在经济类的大学或专业中,强化特许经营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的内部培训。通过健全培训体系,不断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特许经营方式的专门人才,如市场研究、战略规划、广告及营销、财会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制订和完善特许经营的有关法律制度,是维护加盟双方合法权益,保证特许经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在特许经营的发展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特许经营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如 《特许经营管理法》、《特许经营关系法》 等,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法制环境,杜绝单方毁约、抢注商标、泄露商业机密、利用特许经营进行欺诈等现象,使知识产权得到切实有效地保护,保障特许经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印州、刘赛中 《加入 WTO与中国特许经营》 [J ]1 《商业经济文荟》 2000年3期。
[2 ]李树 《特许经营:现状与对策》 [J ]1 《企业经济》 2000年9期。
[3 ]胡卓红 《特许经营的魅力、风险及其规避》 [J ]1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年7期。
[4 ]高杰 《特许经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J ]1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年3期。
[5 ]唐畅 《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制约因素分析》 [J ]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年5期。
第四篇: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
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
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校综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更是能受到政府下发的奖学金奖励。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体制改革。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已形成了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取消了私立高等学校,形成了仅由政府举办高等学校的单一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等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滨海学院20年来的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师“退休”。而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也是一大隐患。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
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大师范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增加对博硕类教师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完善教育者的文化和道德修养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2、公平效率方面
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方面
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眼高手低;其次,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
解艾兰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 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本文即围绕此报告,针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展开。
一、中国品牌发展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 21%,投入 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 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
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 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 3%,88% 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 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
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 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7.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认识不一
在选择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首选统计显示:34%的企业认为成为国际品牌企业最关键因素是“拥有完整的全球品牌规划”,24%的企业认为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18%的企业认为是“拥有一支良好的管理团队”,15%的企业认为是“具有全球意识的总裁”,还有 9%的企业未表态。
8.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延伸成为最受关注问题
品牌延伸的方式比较多,调查显示:41%的企业选择“一牌多品”策略,29%的企业选择“主副品牌”策略,9%的企业选择“一品多牌”策略,还有 21%的企业选择了其他策略。
9.广告宣传是中国企业提升企业品牌的首选方式
(1)广告宣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中国的很多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基础往往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据调查,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每年维护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是通过公益活动或赞助,这说明当前中国企业是在做产品品牌推广,而不是在做企业品牌推广,很多企业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2)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2.35%的企业选择广告宣传,47.06%的企业选择公益活动,50%的企业选择展览展示,35.3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
二、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品牌国际化发展是必要的,但对品牌的认识不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感到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家们认为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很多企业家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对品牌国际化研究不足,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够,多数人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做品牌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与他们无关。因此很多企业在认识上就缺乏品牌经 营和品牌战略规划意识,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
2.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具体执行差距甚大 通过企业品牌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知名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战略规划,但具体执行的效果与规划差距甚大,原因主要有 4点:(1)CEO的品牌意识停留于形式;(2)缺少品牌的专业 人才;(3)品牌负责人的地位不高;(4)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
3.品牌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品牌经理有名无实
当前我国专业品牌人才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上基本是空白,没有品牌管理专业,另外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部,但往往是做样子,壮门面,品牌部的经理多数是为企业老总们写报告的文书,在品牌战略和发展上没有发言权,企业品牌部的经理有名无实。
4.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品牌弱国。一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外来技术;二是不愿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认为研发投入风险太大,有可能难以收回成 本,再说周期比较长,很难短时间见到效益。在本次被调查的重点企业中,我们发现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1.0%-1.5%,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 3%-5%的水平;我们缺乏像微软、三星、SONY这样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
三、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值得重点分析和关注。
1.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 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40%,销售额超过 50%。而与此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 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 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 50%以上,在中国即使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海外销售额也不到 10亿美金,也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2.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据报道,中国遭遇反倾销投诉最多,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家电、打火机等。出口的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商标被抢注、专利被侵权等坏消息不断,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到底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有何差距呢?
国际知名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1)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获得尽可能多的专利。(2)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3)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互相配合,为跨国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而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水平低,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组织等,导致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交更多的学费。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体现就是品牌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品牌,不仅仅需要去创建它,也需要精心的去保护她,最有力的保障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在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差距
美国营销专家挪利拉(Larrylight)在分析二十一世纪营销趋势时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此一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有关如何发展、强化、防卫与管理业务的一种远景..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多了。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因素就是做好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永远与时俱进,保持着品牌年轻化的状态。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靠策划方案、靠点子就能发家,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就卖得好,所以比较注重短期的销售行为,而对品牌的长期建设和维护却比较短见。比如脑白金,在广告方面或者是营销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当我们除了听到“送礼就送脑白金”外,实在是看不到他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做成什么样的品牌。一句话,品牌缺少内涵。
四、中国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1.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专业的品牌人才培育机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设立品牌专业,很多品牌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或者是半路出家衍生出来的,即使是海归派和国际专业品牌公司的品牌人才,由于对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是水土不服。品牌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建议从政府的角度鼓励和在政策上支持高等院校开办品牌专业课程,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联合办学推动中国 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2)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要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和华人团体等相关机构的作用,建立起联合实体,每年不定期介绍世界各国的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让我们的企 业更多地了解细分市场。在国内,要不定期的组织企业(特别是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成功的经验,组织交流活动,并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企业实地考察国外市场。在政策上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要制定国家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争取在未来 5-10年创建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
(3)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从知识产权上来保护中国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要创建世界品牌,必须要受到保护。只有保护了才不会被 侵犯,这几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在知识产权方面落伍,吃了不少哑巴亏,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从国家的角度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普及工作。首先从国内的市场环境中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第二,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辅导和培训;第三,介绍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4)取消以政府为主的评审机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品牌”的认可到底是由评审机构决定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来决定呢?我们认为,企业品牌的好坏是由市场、消费者决定的,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模式。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和为企业提 供服务的职能,不能充当裁判的角色,政府可以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监管;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企业奖励,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5)国家应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西班牙的“烧鞋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去中国的产品因为价格低,质量差而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这几年经 过市场洗礼,中国企业逐渐成熟起来,中国鞋不仅仅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质量和款式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同行。这样势必造成中国鞋要进入高端市场,在款式、质量、价格的优势下,当地鞋业难以招架中国鞋的冲击,造成了市场萎靡,从而导致上述“烧鞋事件”。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价格冲击了当地的制鞋行业形成的,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烧鞋事件”绝不可能是第一次,也绝对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市场竞争也许是残酷的,但如果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烧鞋事件”太多,势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应该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能够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和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针对企业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树立全球品牌战略意识,具体操作与规划同步进行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很强的品牌意识,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上去认识企业的品牌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不能与当初设立品牌战略规划脱节。我们研究发现多数企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制定的东西往往与实际操作脱节,很多企业家在谈品牌建设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品牌建设和品牌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认真了解品牌,认识品牌,做好自己的品牌,培育企业的全员品牌意识。
(2)做好品牌战略规划,慎重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很多企业面临着多元化品牌的困扰。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同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国际上更谈不上竞争,包括海尔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导性品牌方面都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做好多元化的品牌成为我们中国企业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家们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行业不行我们在别的行业同样挣钱,短短几年所有的行业都做过,可是到头来没有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做死掉了。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多元化战略的同时要考虑到进入别的行业的高风险系数,是否具有运作品牌的优势。
(3)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水平,建立畅通的国际销售渠道 要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领导产品,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走的是先占领国内市场,进行初级的原始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沉淀,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为国际知名厂商贴牌生产(OEM),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经销商部分销售自己的品牌,再等待时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这样 的弊处在于培养国际品牌的路走得很长。国外品牌的扩张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收购,联合利华、宝洁公司在全世界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牌子,如果都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路子,就要走很长的时间,那么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知名品牌了。因此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的品牌运作模式是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4)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学习国际品牌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强企业本土化经营与管理理念。
我国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近几年中国确实有很多企业走出去了,但很多企业是前脚出去,后脚跟不上,归根结底是本土战略没有做好。在德国,中国也有不少企业跟进投资,但由于管理方面用人不当,经验不足,没有充分运用当地的人才,导致企业投资血本无归。在本土化研究方面,应该说中国企业接触的最早,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性企业都在实行本土化战略,而且运作的非常成功,我们要走出去的企业为什么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呢?说直白一点,在国外发展需要企业家们的勇气和大气,这样我们才能借用本地人才为企业创造奇迹。
(5)树立企业全球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先条件是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很明确知道我们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在树立全球品牌意识的同时,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许多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为了夺回自己的商标不得不在境外打起官司,有的企业由于被抢注的比较厉害,甚至更换自己的标志,为此付出高昂代价。所以,建议更多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注意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6)深层次发掘和挖掘自己独有的精髓,理解自己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时候,往往遇到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和企业的管理滞后的矛盾,很多企业在这种战略转型的时候,很难把握方向。但是把原有的东西和根基全部推翻,重新来过,这就像建房子一样动摇了根基,房子就有随时倒塌的可能。中国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肯定有它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如果我们轻易地去否定它,一味的迎合新的市场游戏规则,那么我们的企业将很难有所作为。“麦当劳”卖了那么多年的汉堡,有没有人说他老的不成形了?戴尔的直销模式和安利的传销模式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品牌。他们的品牌运作模式,很多世界性公司和研究人员分析过,可是能有几家模仿他们的运作模式而发展壮大起来呢?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这就说明,每个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别人都学不到的东西,是企业独有的东西,也就是企业独有的精髓,即核心价值。因此我们的企业如果抓住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再发扬光大,未必不会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
3.针对品牌机构的对策建议
(1)建立行业自律原则,共同推动品牌建设环境目前我国各种学会、协会很多,鱼龙混杂,致使企业上当受骗的多,得到帮助的少。建议品牌机构建立自律原则,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办实事;本身是做品牌的机构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机构、相关协会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开展专业的品牌培训,推动品牌的理论研究,加大品牌的深层次普及工作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专家就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品牌培训工作,在行业领域培养更多的品牌专业人士,提升企业品牌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企业比较关注利润,很多企业认为研究理论性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建议行业协会带头加大理论研究,为中国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整个行业品牌的普及工作。
综上所述,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预祝我国的企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