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和议课之感想

时间:2019-05-15 13:1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课和议课之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课和议课之感想》。

第一篇:观课和议课之感想

在教研活动中,以前的听课和评课 改为现在的观课和议课,虽然只有两字之改,但是意义

非凡。听了陈教授的课,使我感受颇深。听课,强调的是“听”字,好像只用到“耳朵”这

一感觉器官,其实,老师听课,完全不是这样,他会同时用到各个感觉器官,如耳,眼,脑

等等,而观课,就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一教研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观”这一动作同时会用

到各个感觉器官。观,即观察,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我们要听好一堂

课必须用“观”才能真正了解这一堂课。

从另一方面来说,“听”指向声音,而“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

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下面再来谈谈评课和议课吧,以前我们听了老师的公开课,就得进行评课。“评”是对

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你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而“议”,首先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大家来讨论这一堂课,而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

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议”是上课者和听课者的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是话题。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

待帮助的客体,在评课活动中,不论是同行还是非同行,都会指出某处应该如何如何,有时

好像把上课老师看成批评的对象,指出很多不足之处,让上了公开课的老师很不是滋味。因

此,学校一旦有公开课,没人自愿接受这个任务。于是,教研活动便成了一种形式,没有落

到实处。而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以平等的方式,商量的语

气,帮助执教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

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全体老师参与,这既是 “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

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课堂观察的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是呈现观察结果,它实际上是教师对观察研

究过程的总结反思,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议课反对孤立地评价效果和行为,强

调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指点江山与激扬

文字”,也是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发掘问题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建立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改进教学,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

第二篇:走向有效的观课和议课

推荐: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

指导教师管理2012年11月24日 15:23浏览:8741评论:9065

(节选)陈大伟

作者简介: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教授长期不懈地专注于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他提出“观课议课”教研文化,倡导平等、开放的听课评课。这项改革因为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被全国中小学校广泛采纳,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许多中小学邀请陈大伟老师到校进行观课议课的指导。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学校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 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

一、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200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授课的是罗老师,教学内容是《太阳是大家的》。提前半天,我们请罗老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座谈。罗老师说这一首诗歌的感情不容易把握,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希望大家观察和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参与的其他老师也同意把它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

在罗老师准备教学的时候,我们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分解,大家同意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和研究:一是围绕特定主题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诗中蕴涵了哪些情感?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情感是什么?可以落实在哪些文字和段落上”。二是在课中观察和研究特定目标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观察研究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安排了哪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表现了哪些行为。三是观察和研究教学效果,重点观察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诗情的过程、状态和收获。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首先,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其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协商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第三,对主题要进行分解,使主题可观可议。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这一主题分解成教材研究和分析、教学活动观察、教学效果观察三个方面,实际上,对于任何一次课堂教学观察,都可能涉及这三个方面。第四,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因此,观课议课过程中,生成新的议课主题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观课议课鼓励参与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在有了生成的主题以后,在议课时可以先讨论预定的主题,再讨论生成的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主持人要致力于把参与者的精力集中在讨论相对重要和典型的问题上。

2.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在授课老师介绍相关情况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一般不主张用过多的不同意见干扰授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授课老师试图教学创新的时候。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到同学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会能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同学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在建立彼此合作、接纳的相互关系之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可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观课中收集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笔者曾经有这样一次观课活动:

有一位老师上《一只小鸟》公开课。课中,坐在我身边频繁举手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嘟哝了一声:“无聊。”我问他:“什么无聊?”他眼珠一转,想了一想:“这就是无聊的作品。”不对呀!冰心先生的《一只小鸟》明明写得非常感人。这时,我想起他在说这话之前眼珠转了一下,从他眼珠一转中我推断,“无聊的作品”不是他真实的声音。“无聊”另有含义。无聊是指什么呢?

后来想一想,课前,老师给我说,因为临近期末,新课已经上完,另外选文章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加上这次活动有很多校长参加,她不能冒风险,所以要拿一节已经上过的课。看来,这里学生说无聊,并非是说作品本身无聊,而是对已经学过的、已经熟悉的东西再来学习感到无聊。

那为什么他不直接说教学无聊呢?再想一想,我就明白了:学生很爱护他的老师和学校,他不愿意直接说教学无聊。明白了这一点,我同时意识到,他的频频举手只是在配合老师把一节上过的课演个更像一节新授课而已。

在这里,仅仅是“听”,我们就只知道一个“无聊”的声音。通过询问,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眼神观察,再联系上课的背景,我们就可能更接近学生的内心真实。通过对学生真实声音的解读,我们不仅知道了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再吃嚼过的馍,而且体会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善良,从而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了教师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生做真人的道德责任。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同时需要一定的话语结构约束。在福柯笔下,人是被话语控制的主体,话语结构具有规训和约束人的思想、精神乃至身体的力量。就我们看来,“看而不说,道义何在”的话语要求强调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责任。“假如你来教,你会怎么处理”的提问和质询不仅约束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立场,而且要求参与者对自己表达的意见必须认真思考和掂量。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雷玲副校长给笔者说过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在二年级的涉及心理健康内容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布置了一项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参与十分积极和热情。活动结束,授课老师说要发五角星评价和奖励积极参与的同学们,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老师只给靠近讲台的前面的五位同学发了五角星。当老师停止发放五角星的时候,雷校长发现一些同学显得很失望,有的还叹了气。

问题和困惑是教学案例的核心要素。在上述故事中,如果把结论封闭起来,雷校长可以说:“你只发给那几个同学,又不说明原因,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但这样的故事没有了疑惑,也就没有了讨论的可能,它就不成为议课的案例。如果不是把结论封闭起来,而是发现开放的需要讨论的问题,这个故事可能就有了这样的困惑和问题:“为什么只发五位同学?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样就预留了他人发言的空间,并有了由此展开对话的可能。这样,观课中准备案例就不能仅仅准备故事,而且需要准备问题和困惑。正是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及对问题和困惑的多种认识和理解,才使案例教学(这里的议课)具有魅力和价值。

三、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以上述教学案例为例,雷校长与授课教师这样展开了案例讨论(议课):

雷(讲述课堂中的这个教学故事、此处略):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只给五位同学发五角星呢?

授课老师:当我给第三个同学发五角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所以发了五个以后立即就停止了。

雷:你考虑到了时间,也很好。现在请你想一想:其他没有得到五角星同学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这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他们也参与得很好啊。

授课老师:对于公平感的问题,我倒是没有考虑到。学生有感到不公平的表现吗? 雷:我觉得有(描述学生表现。此处略)。

授课老师:一方面是不能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公平,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意见呢?

雷: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是否有必要发五角星?如果有必要发,发多少?然后我们来思考如何发?

授课老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因为这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在乎外在的奖励。对于低龄儿童,这些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雷:我也同意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外在奖励的方法。那发多少呢?以什么标准发呢?

授课老师:就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我也觉得应该都发,因为大家表现都很好。主要问题是时间不够。你看,我的时间本来就超了。雷:能不能在什么地方节省时间?

授课老师:节省时间我也考虑过,看起来可能性不大。雷:那能不能删掉一些环节呢?

授课老师:我想一想„„这些环节都重要啊。只发五位真的会出现不公平的问题吗?是不是非得都发呢?

雷:我看法是,这本来就是一节关于心理健康内容的课,总不能在这样的课上再给学生留下不公平的阴影。

授课老师:我明白了。下来以后我再认真想一想教学设计,看能够删掉什么环节。雷:关于公平感的问题,我还在想,给那五位同学发五角星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给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给他们奖励呢?

授课老师:给第一个同学时我说了原因,给后面几个的时候,一忙起来,我就忘了。

雷:其实公平感是在付出和所得的对比中产生的。如果没有被奖励的理由就得到了奖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而得到奖励的同学又不知道老师奖励的是什么,不明白以后应该坚持什么。这样,奖励也就可能失去了作用。授课老师:雷校长,我明白了,我以后要更加注意评价语的引导作用。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火烫伤”,并因此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在杜威那里,经验意味着经历和建立联系。有效议课以认识联系中理解教学,发现可能,改进教学。

首先,议课要认识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系。议课不是简单地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把参与者背后的价值观念、教育假设通过询问置于前台作为讨论对象,在对话中建立教师“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的联系,认识其间的关系。它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其次,是通过议课发现新的可能,探讨教学创新。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议课时,“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的话语结构是为了探讨新的可能,而“假如我来教„„”的意义则在于:你拿出了你的“煮鸡蛋”,我再说说怎么“煎鸡蛋”„„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可能性的空间里,行走在多种可能的道路上。人生可能性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人生自由的增加;拓展和控制可能性的过程是提升人的自由能力的过程。在教师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可能的教学选择以后,教师将享有更大的专业创造自由,并由此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为期一个多月的远程研修接近尾声了,虽然研修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却如同一场绵绵的春雨,滋养着我的心灵,洗礼着我的头脑,也指导着我的实践。细细品味这研修历程,我的心灵由迷茫走向明朗,由浮躁走向沉稳,由慌乱走向从容,我期待的教育幸福也慢慢地向我敞开了大门。

摘要:“做有幸福感的教师”是所有老师共同的心愿。在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深入学校指导老师分散研修磨课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磨课,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老师的个性和表达欲望;磨课,可以磨砺老师科学的问题意识;磨课,可以培养老师们强烈的团队意识;磨课,可以砥砺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磨课,可以让老师们把握教育艺术的真谛;磨课,可以提高老师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引领老师驶入质性发展的快车道;磨课,让老师触摸和感觉到了理想课堂、理想教师和理想教研的模样,孩子们幸福了,老师的幸福感也便从心底深处油然而生。所以,磨课,是通往幸福教育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幸福,磨课,问题意识,课堂文化团队合作,教学艺术 :“研修、磨课,真得让我们感觉到了“精品课”的艰辛和不易,但是,现在,我用三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感觉,第一句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句话,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激情,求索,真诚,碰撞,和而不同,厚德博学,始终是我们这次跟踪指导活动上课、观课和研讨的主旋律,从老师们一张张由疑惑到欣悦的脸庞,一次次不约而同的掌声,可以洞见老师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学术热情。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当老师们内心深处潜在的热情和智慧被唤醒,被激发,被引导,那么学习和钻研就变成了老师们内在的生命需求和乐趣,而不再是外在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篇: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和议课

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和议课

通过学习观看陈教授的讲座,让我对观课和议课有很多新的理解,如何让观课议课不再成为“形式”“尴尬”“遗憾”的代名词,让观课和评课活动能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我认为做到以下方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要从“观课”入手。观课是议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观课不务实、不科学,那么议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议课就很难做到有效,建设性意见就很难出现。因此,观好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观好课呢?要当好课堂的参与者这个角色,要明确观课者不是裁判,不是评委,而是课堂的参与者,只有全方位的融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为议课提供真实的研究案例。

二、如何做到有效观课

1、观课与听课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去收集课堂信息。了解他的思路和动机、价值目标,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要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进行换位思考 “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要设身处境,全方位理解。要消除心理隔阂和障碍,要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要面向事实,共同探讨,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不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能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要抛弃成见。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一定要注意表述的语气、态度等。

第四篇:观课感想

观摩《寓言两则》一课的感想

齐敏

2014年4月1日星期二,我有幸观摩了金汇实验学校二年级语文新基础课——《寓言两则》。通过这节课的观摩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1、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课前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从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字词教学的落实点、课件的制作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2、精心组织教学

从老师授课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后小结、布置作业,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课堂练习过程中,他始终站在讲台下,和学生达成一片,循循善诱,反复引导,并且始终面带鼓励的笑容。王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完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教态尤其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这堂新基础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弥补自身的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三模观课感想

三模观课感想

    作者:万继红 单位:单县第五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01 11:04 浏览量:112 2015年高三三模开始时,受学校领导委托,有我和本组一名老师有幸参加了在寿光市举行的山东菏泽高中地理学科高考研讨听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首先了解到全市各县区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情况,特别是听了来自不同县区的优秀地理教师的3节不同内容的课尤其让我受益非浅。来自各县区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特别是那些有多年地理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我从3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身感自己的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3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在讲“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时,巧妙地利用了最近的热点问题“渤海水西调入疆”,让学生展开辩论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次听课活动,大部分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潍坊市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对其他要素有何影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同时也是是本节课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着三个问题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课件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敗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课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辅助手段。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言、课件、表演等手段营造学习探究的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自主、主动的借助学习工具教材、课件学习,课堂真正的会变成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学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通过这次外出学习,从教学理念上,从教法设计上对我启发很大。我会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过了汪鹏老师《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课堂实录,总体上感觉本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无论是从汪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是汪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都显示出功底特别深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一、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汪鹏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设计成以下探究问题,让学生探究与思考:

1.一般来说,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稀少,其原因是什么? 2.热带雨林及热带干旱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呈什么特点,为什么?

4.矿产资源的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是从什么时候显著增强的? 这些问题学生因为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是是本节课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着三个问题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对知识掌握的也就比较牢固。

二、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课件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敗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 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课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辅助手段。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 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言、课件、表演等手段营造学习探究的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自主、主动的借助学习工具教材、课件学习,课堂真正的会变成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学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汪鹏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全程都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整节课显得非常紧凑,内容联系密切,过渡也比较自然,课堂的效果应该也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该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掌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实际是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理念的差异等还在制约着我们现在及至未来的课堂教学。.曲老师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说理透彻逻辑科学清楚,表现出了较高的学科素养。

2.教学手段先进,把抽象的地理原理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3.知识的切入点巧妙。“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知识模块的教学,从空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这一物理知识入手,课前找准了知识的难点与疑点,所以先让学生复习空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为学生学习热力环流做好知识储备。如果再深入一步,讲清楚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温度、海拔、大气运动),对理解气压高低变化会有很大帮助。4.知识应用选取的材料好。.“热力环流”知识的应用选取了“军港之夜”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海陆风的形成,“火烧上方谷”让学生理解暴雨的成因。这些材料的选取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如果再让学生发挥一下:通过你的观察,还发现有哪些热力环流现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挥,应该效果更好。

5.课堂容量大了一点,我觉着这节课只讲“热力环流”就可以,“风”可以一节课讲。这样学生自由发挥活动的时间会更多,不像这节课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一节课老师不停地讲、不停地问,学生思考讨论的是时间少了,课堂节奏有点快。

今天观看了泰安长城中学刘兴华老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课,收获颇多:

一、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设计了活动的目的,评价标准,活动结果评价,有效地控制和把握了课堂。按照教学预设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微课:《闪电是自然资源吗》《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石油》《新能源的开发》分别在课前、课上、课后放映。

2、案例选取:重点内容处理设计了两个案例素材

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石油资源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但生活中经常接触,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石油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若果我们失去了,会对现今社会发生的变化。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充实有效,能够为本节课服务,而且通过资料的获取理解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森林资源的开发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设置的,内容简单易懂,而且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应用,便于操作,学生还对森林资源减少画出了因果关联图,明确清晰。

二、教学环节:

精心整合了课本、网络等教学资源,其中地理图片的选取较为成功。通过预设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克服难点,生成相关知识。本课教与学的互动性强,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一直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所以,学生不仅获取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地理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三、学生活动:

学生学习状态表现为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合作意识强、探究层次深。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点拨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究新的问题,知识生成水到渠成。乐于参加学习活动,成功调动手、脑、口等感官参与学习,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质疑地理问题,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尤其是开拓、创造性的见解,获得成功的喜悦。

虽然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课,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教师的承转语言有点生涩,课堂语言锤炼度不够;有些题目设置过难,学生存在夹生问题等。通过《交通运输方式》一节课的观看,我有以下的感受:

1、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所生活的区域为平台,通过以日照港的发展、日照飞机场建设和青日连高铁建设作为案例,为学生提供部分可供探究的资料;在课前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日照市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的情况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本土信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注意知识的迁移,最后以南昆铁路为案例,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日照市交通运输方式和日照港口布局条件)贯穿始终,从实践活动出发,最后又回归到实践活动之中,进而形成知识、技能、情感的良性循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2、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提高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也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理教学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思维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了提问法和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答案和归纳分析,最终获得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得以升华,但也要认识到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师所提供的资料也有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学生获得典型的、系统性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材料,也要以生活案例作为补充,二者应互为补充,方能相得益彰,增加地理教学的魅力。

刘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学生不是机械地思考回答,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刘老师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使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圆桌式的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学生角色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看,今天的同学不仅会分析,还都有板书;听,小组同学们讨论的头头是道。教师舍弃了自然资源的共同性的单一阐述,将教材中的土地资源与人类条目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分析解释自然资源的的分类及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适当,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刘老师没有包办代替,满堂灌。给学生造成一个聊天的机会,学生们注意同学的表情,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刘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让每个小组都动起来,积极的鼓励他们,没有感情用事,对学生实行大面积的教学。比如课堂里不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是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利用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利用了甘肃的实际资源分析,从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室外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大舞台。

希望刘老师放下手中的教案,对驾驭课堂会更运用自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是容易的事,做起来很难,向刘老师学习。教无定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下载观课和议课之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课和议课之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课感想[精选合集]

    观摩《多边形的外角和》一课的感想 王昌堂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我有幸观摩了南营中学王立军老师参加联片教研教学能手评选所上的一节数学课——《多边形的外角和》。通过这......

    中医药保健课之感想

    中医药保健课之感想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短短八个课时的选修课上虽然所涉猎的中医知识不足九牛一毛,但着实受益颇多。 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指人体的生理、病理......

    上散打课之感想

    上散打课之感想 起初是出于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和为了强身健体,更是有自卫防身的想法,所以我选择了散打。这也便意味着将要在以后十五周内闻鸡起舞,这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最大磨砺。......

    初识微课之感想(五篇)

    初识“微课”之感想近日,广大青年教师们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制作,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我个人对微课的感觉,一直是懵懂又好奇的。下面将这一个月的接触......

    体育课之毽球课感想

    体育课之毽球课感想 张泽英13281150 斗转星移,时光仿佛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这学期,我很荣幸的选到了毽球作为我的体育课项目。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训练,我对于毽球课的......

    小学英语教学能手评选观课感想

    山东省第六届英语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心得 东平县新湖中心小学 唐平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共听了二十几节来自全省各地的省教学能手的......

    《格尔尼卡》观课感想

    《格尔尼卡》观课感想通过观看《格尔尼卡》一课,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观察,可以看出这节课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方面还是课堂教学中,都体现出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能够做到面向全......

    语文课堂大赛观课感想范文合集

    朴质的语文课的回归 观“第四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有幸参加“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场语文界的“豪门盛宴”。 活动之初主办方安排了两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