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3: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谋生。但是,近年来,在他们为城市作出特殊贡献的同时,由他们滋生出的犯罪问题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物,且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进城务工人员犯罪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最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如何对之有效地加以预防和控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对进城务工人员犯罪问题的成因及其特点、趋势以及解决措施作些粗浅分析。

一、特点及其趋势

自198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放宽限制直至今天,流动人口的规模日益扩大,流动人口中的主体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家在农村,在农闲时节大批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违法犯罪。进城务工人员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及趋势:

1.犯罪率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经查相关报表,自1998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作案一直占象山县刑事发案总数的30%以上。2002年、2003年全县共抓获外来流窜犯罪分子532名,占抓获案犯总数的27%左右。由此可见,进城务工人员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定生活。

2.犯罪低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少年务工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加之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冲动,且父母大多不在身边,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易受社会上不良信息与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法院少年庭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2001年审理的81名少年犯中,50人是少年农民工,占总人数的61%,2002年审理的98名少年犯中,少年农民工为69人,占总人数的71%,2003年审理的86名少年犯中,少年农民工为66人,占总人数的77%。2004年审理的96名少年犯中,少年农民工为76人,占总数的79%。上述数据和比例的上升充分说明了少年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系统工程的一大难题。

3.犯罪手段多样性,情节恶劣,多以共同犯罪为主,暴力性强。

进城务工人员冲动型犯罪多以打架、斗殴为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抢劫、强奸、入户盗窃等暴力性犯罪比例逐年上升,已经愈来愈普遍。于某、张某、王某均系外地来津打工人员,年龄都只有20岁。2005年3月11日晚,3人酒后回暂住地的途中,因于某与过路女工孙某发生纠纷并打了孙某,孙某扬言报复,张某于是从工地厨房里拿来两把菜刀。后孙某带着同乡田某等人来找于某,双方发生厮打,于某遂持菜刀捅向田某,致其主动脉失血导致死亡。张某、王某也分别持菜刀砍伤人。检察机关后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对三人提起公诉。

4.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数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上富足生活。然而,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有限,缺乏劳动技能,他们从事的往往是收入最低、人身安全最无保障、社会地位极低的辛苦工作,这与他们进城务工的期待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产生用不正当手段谋利的冲动,铤而走险,小则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盗窃钱财,重则抢夺、入户盗窃甚至抢劫。2006年3月3日夜,杨某与谢某结伙窜至河东区某居民小区内,爬阳台钻窗入室盗窃居民手机、现金、饰

品等物,经鉴定总价值共计2900余元。近日,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判处谢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5.因感情犯罪开始逐渐普遍,即进城务工人员激情犯罪日趋严重。

“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平时都是非常的安分守己,希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但是,残酷的社会环境,辛苦劳动后却被长期拖欠工资、工伤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经济 的困窘等使他们走投无路,因一时气愤、感情用事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部分人,他们的犯罪行为从法律上说是相当严重的,从感情上说却是最值得同情的一部分人。

二、原因分析

纵观整个进城务工人员的犯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加导致犯罪增加的问题,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及其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客观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差别拉大、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拉大。使具有强烈的谋求财富和成功欲望的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但是,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的往往是城市建设中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且他们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往往被城市人口看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产生羡慕和不公平之感,从而违法犯罪。著名“相对剥夺理论”学者古尔认为:贫富悬殊造成的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正感会导致愤怒情绪和犯罪行为。相对剥夺是行动者对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或群体之所以会有价值期待,是因为其所参照的另一群体的生活状态对其产生了刺激,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他们期待拥有与参照群体一样的生活条件。但如果他们的价值机会无法使之达到这种生活状态,他们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当处于相对剥夺的状态下,一但人们认为用合法的手段不能克服自己的困境时,他就可能运用犯罪在内的手段达到目的。一般而言,在比较稳定的社会中,人们的参照群体是与之地位相近但又不完全等同的另一群体。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因此人们的参照群体只能是与之地位接近的群体,不可能想象农民希望过上帝王将相般的生活。而在今天的转型社会,在新旧体制并存,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旧的平衡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人们普遍处于一种“失范”状态。因而处于不断分化组合之中的各个群体不仅与自己地位较近的群体相比较,而且也把距自己地位较远的群体作为参照物。正如安•肯特所指出的,中国正处于快速的经济社会变迁时期,不同价值体系的碰撞使社会处于失范状态。人们不仅与地位较近的群体比较,而且与地位相距较远的精英群体比较,如政府官员、个体户、明星等等。正是因为转型时期参照群体的泛化,个体或群体往往难以实现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之间的一致,因而感到相对剥夺。相对剥夺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当今转型社会下进城务工人员的犯罪问题。

2.进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是内在原因。

通过大量分析证明,这些犯罪者多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法制观念淡薄,对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系统的了解。当他们的工资被拖欠、被克扣,被用人单位恶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或者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时,由于不懂法,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

找有关劳动保障和司法部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合法权益,而是往往采取暴力方式,以拳头解决,以致违法犯罪,酿成大错。更令人心寒的是,当他们犯罪被抓获以后,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犯罪,是正当的。这在少年务工人员犯罪中表现得愈为明显。他们大多数是中途辍学或退学走入社会,对社会现实缺乏必要的了解,重“哥们”义气。而且,这些人在学校时接受的法制教育相对贫乏,往往无法辨识何为犯罪,在外受到挫折时极易报复社会。

3.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工作长期滞后。

一是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上立法滞后,对其管理、领导、疏导、服务、教育等社会配套机制不完善,宏观上没有形成总体的把握和控制,使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处于半盲目无序状态,且立法上存在很多漏洞。各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大多仅限于规章、制度以及政策,还未能形成一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的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越来越庞大,其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容忽视,故笔者认为,制定一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打击的相对完善稳定的法律十分迫切,应该尽早提上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日程。二是微观管理工作不到位。各行政职能部门尚未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户籍、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工作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及安排。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基本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思路,采取的是一种“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防范型管理模式,重管理轻服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主体轻客体,过分侧重治安管理和整治打击。譬如公安机关虽然不定期或定期检查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份证、暂住证等,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无身份证、无暂住证的“黑人“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就为进城务工人员犯罪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从而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安全与正常生活。三是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和沟通,各类信息资料、人员力量之间不能互通共享,重复劳动浪费了大量了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原本就微弱的管理力量分散后更加薄弱,在现实管理中更加力不从心,使现有措施难以落实,管理失控。四是从管理部门本身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官僚主义严重,互相推诿,脱离人民群众,;只重管理而忽视服务、保护,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譬如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对进城务工人员缺乏正确公正的对待,在行政执法和接待进城务工务工人员中态度“冷、横、硬、推”,激化新的矛盾,形成新的不稳定的因素。又如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效率不高,使有些案件久拖未决。

4.文化的差异。

现实中,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有不少属于半文盲或文盲,几乎“先天性”地处于社会边缘状态,自身素质很低。在进入城市后,与乡村截然不同的城市文化使得他们无所适从,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猛烈冲击使得他们惶恐不安。一方面他们十分向往城市的生活,愿意接受城市文化,渴望成为“准城市人”,但城市通过各种形式将他们拒于门外,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坚守乡村社会文化观念的惰性,这样,就在进城务工人员身上呈现了一种“文化真空”和不适应性,他们比其他社会成员更易感受到生存和社会的压力,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譬如色情、暴力电视电影,偏离社会规范与道德规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文化冲突带来的直接的危害。

5.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事件是导致抢劫、强奸等刑事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不法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执行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变相解除或恶意终止劳动合同,甚至压根就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规避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带来的责任;有的故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使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工资,面临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有的不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恶劣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和危害到他们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还有的用人者强迫他们超强度、超时限的劳动,甚至体罚或者非法拘禁他们,他们过着罪犯一样的被人监视和看管的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行政执法部门对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在政治、经济、法律上做到一视同仁,而是对他们多方收费、层层盘剥。有的从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出发,不能公正地处理进城务工人员遭受的不法侵害事件。

三、解决措施

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对其犯罪我们应该及早分析,制定相应措施预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1.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其职业技能。可以将进城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定时、专人给他们进行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使其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明白自己的权利,使他们懂得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有理变无理,单纯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针对当前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的现状,除了严格贯彻执行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外,还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城市,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

2.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一方面,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立法,制定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律,明确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从户籍、医疗、住房、教育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切实加强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宏观上对他们形成总体的把握和控制。

另一方面,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做到信息资料及其他人力、物力资源互通、互享,提高效率,减少因重复工作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各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譬如公安机关可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户籍管理网络,对其户籍、住房、从业状态进行系统管理,建档备案。还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主要落脚点和金额主要活动场所经常进行治安检查和整治,及时消除不稳定的因素;民政部门应切实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及其子女教育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预防犯罪的发生。

3.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

我们应该坚决打击犯罪活动,威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犯,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使其他预防犯罪的措施得到很好的实施,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作用。

4.活跃文化,推进文明,文化融合。

注重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构建健康、积极、文明的打工文化氛围,以增强他们对第二故乡的认同和热爱。要通过建立形式多样的文化阵地,丰富进城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以灵活的形式使这些初来咋到的务工人员尽快了解和适应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法律保障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等控制事项,使其接受城市文化;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让

进城务工人员加入进来,推进文明社区建设,增进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形成比较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还应转变一些城市人狭隘的观念,贯彻平等思想,尊重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不歧视,不排斥,团结和善,友爱互助。

我国老一辈的犯罪学家严景耀先生深刻指出:“犯罪与文化的关系深刻而又密切,其密切程度是大多数初学犯罪学的人难以估计到的。”人是文化的载体,犯罪是人的一种行为选择。包括犯罪行为在内的人类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一定的文化模式、文化背景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及其特点。犯罪人之所以选择犯罪行为,体现的正是他在一定文化模式支配下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文化冲突和失衡时期。这种冲突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扩大了人们的规范意识冲突,从而引起个体自我行为的矛盾。文化冲突的结果之一就是诱发犯罪。相互冲突的文化可以分为主文化和异质文化,在社会中处于主流和支配地位的文化就是主文化,而与其相冲突的是异质文化。当个体置身于与其固有文化存在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要么完全接受主文化的支配,要么进行文化抵抗,抵抗的结果必然是被主文化否定,从而使其无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完成人的正常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将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越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行为。所以,推进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使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文化氛围中,对预防和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的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杜绝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等现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首先,有关机关要规范职业介绍机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欺诈等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利益现象的出现;其次,用人单位要遵纪守法,学习《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按时、按额发给务工人员工资,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工具和制度完善配套的劳动安全规程与制度,改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最后,各级行政及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对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欠薪预警预报制度、欠薪保障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设立农民工投诉信箱、投诉电话,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要建立小额诉讼制度,法院对农民工工资等小额诉讼纠纷要即时受案,及时审理,并可利用晚上、休息日开庭,努力用最快、最经济的诉讼方式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建立专门的诉前保全或先予执行法律制度,保护农民工诉讼权益得以落实到位。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司法援助体系,帮助农民工有能力通过司法途径保护其自己的合法权益。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格雷沙姆•赛克斯和戴维•马茨阿在他们的著作《中和技术:一种少年犯罪理论》中指出违法犯罪少年在实施违法犯罪之际,他总是想把这些行为正当化、合法化,这就是中和技术。““中和技术理论”对研究和指导预防进城务工人员犯罪工作有着现实意义。中和技术理论”认为,大多数犯罪人都具有传统的为社会普遍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和态度,而并不完全信奉犯罪的价值观,所以也就不把自己看成是犯罪人。在他们实施非规范性行为之前总是找各种理由来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以消除其内心的罪恶感和内疚感。中和技术包括以下五项技能:⑴否认自己的责任:他们辩解的口号是“我并不是有意这么做的”。少年犯罪人宁可认为自己是行为客体,而不愿承认是行为主体。他只是环境的受害者,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外力逼迫下做出的,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⑵否认有加害于人:他

们辩解的口号是“我并没有伤害什么人”。少年犯罪人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没有任何人因为他们的行为而遭受不幸,他们的行为是正当的。⑶否认有被害人:他辩解的口号是“我是被他们制造出来的”。少年犯罪人不认为自己对被害人实施的行为是违法的,而是认为被害人应该受到报复和惩罚。与自己的行为相比,对方才是不道德的,自己才是受害者。例如,攻击拖欠工资的老板,对女性的猥亵行为等。他们认为这些人故意挑起事端,所以应当受到攻击。⑷向非难者非难:其辩解的口号是“什么人都跟我过不去”。少年犯罪人认为所有谴责自己的人都是伪君子,戴假面具的恶人。他们把指责的矛头指向别人的心理过程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⑸呼唤更高的忠诚:他辩解的理由是“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即他们认为他们的行为不是为了自己二十为了朋友,为了忠于哥们义气,这是种更高的忠诚,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值得赞扬的。这时青少年对整个社会要求的破坏,被一个人以忠诚和顺从的名义对小集团所做的一切中和了。

所以,杜绝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等现象,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对预防和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6.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内。

在不少地方,只要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买房或者签订了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能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或者可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有资金在城市买房,所以,这样并不能完全很好的保障他们的利益。人对未来有希望,心才会安定下来,社会也才能安宁。因此,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也能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自觉以城市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推动社会和谐的建立,遏制进城务工人员犯罪。

进城务工人员是社会中一个庞大的不容忽视的群体,研究其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形成学校、社会、政府、个人四位一体的有效预防体系,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望解决这个大问题。

第二篇:进城务工人员现状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陆续涌入城市,进入二、三产业就业,逐步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阶层,并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趁着过年这些务工人员基本在家,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闽清县池园镇“三个代表”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进城务工人员现状”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0年2月3日、4日、5日,实践队的3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深入闽清县池园镇池园村、井后村,对有进城务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入户30家,随机调查20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经统计结果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目前以初中居多,约占总数的46.0%,小学、高中次之,仅有2.0%的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是大学。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76.0%的务工人员知道当前国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并有46.0%的务工人员认为该政策促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当然,仍有24.0%的务工人员认为该政策尚未落到实处,他们仍然受到有别于当地民众的不平等待遇。对于他们子女的就学情况,还有很大一部分(约34.0%)的受调查者的子女都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即使是有,相较于当地居民的子女,入学手续繁琐、费用高。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劳动合同签定不规范,基本条款普遍缺失,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2.0 %,对有关工资支付办法、工作时间、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主要项目都普遍没有填写,即使是

1有填写,它的履约率也较低。有的企业劳动关系双方采取议工议价,大量的企业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只是“口头协议”,有的甚至连口头协议都没有,尤其是在个体私营和服务行业中,绝大多数的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的企业主为追求利润,不愿意增加生产成本给进城务工人员参保,有的还把商业意外伤害保险混同工伤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几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2、工资水平偏低,工作时间普遍超时

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从事大多是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岗位,因而工资水平也普遍较低,有的不得不靠加班加点才能多挣些钱。而且在工作时间上,许多非公企业都没有周末,每天工作时间通常都不只8小时。再有,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性大,并且他们普遍存在自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例如:工资拖欠、劳动时间随意延长、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工伤事故等。

3、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没有保障

许多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辍学的较多。根据《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受教育的权利是法律明确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它的实质是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没有贵贱之分,他们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都无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设置更高的门槛。我记得其中一位受调查者说:我们并无奢望,只想孩子能够平等获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也这么难实现。现实在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们子女的心中深深烙下了自己是农村人的印记,使得他们很难在都市里找到一块生活和心灵的栖身之地。

三、意见和建议

1、建立完善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劳动合同制,规范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我认为各省市政府在深入实施《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规的同时,还要抓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实施细则,要求一切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都要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普遍较低的问题,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用工单位要按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应得到纠正。还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损害人身健康等问题。

同时,政府要抓紧出台《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要高度重视做好保障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要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起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有效机制。

2、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国《宪法》、《教育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范畴,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入学或幼儿园就读的,应以固定居住地就近入托入学为原则,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切实做到有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权益。

3、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

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刚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协作精神以及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都市建设要求上有较大差距,而且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决定了必须有“外力”来帮助他们,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从社会层面上,有关部门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计划,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还有,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开设《劳动保护》、《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工会基础知识》、《党的基础知识》等课程,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劳动保护、党的知识、法律知识和工会知识的教育,改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维权意识和应变能力,增强自觉依靠工会组织和志愿加入工会组织的意识。

进城务工人员是离家的游子,他们就犹如一叶孤舟,在人潮的洪流中漂泊,遭受着城里人的不公正对待,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闪烁耀眼的霓虹灯,他们的内心一片茫然,于是对家的思念与眷恋,对家的期盼与依赖,成为慰藉他们心灵的港湾。“家”,成了他们生命的灵魂和梦牵情系的伊甸园。

如今进城务工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每一座繁华都市里几乎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房都凝结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汗水,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影响改变着城里人的生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天生的“将军”,没有天生的“士兵”,进城务工人员希冀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融入都市社会为何如此之难?所以,我认为各级政府应该要切实贯彻并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项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权

利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权利。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问卷编号尊敬的乡亲们:

您们好!我们是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现状,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希望有更多的政策能够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感谢您们的配合!

1、您家中有___口人,进城务工的有___个。

2、您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A工厂工人B公司职员

C营业员D自由职业者 E 其他

3、您的月工资大概是多少?

A <1000元B 1000-2000元C 2000-5000元D 5000元以上

4、您在外的住房情况如何?

A极差B一般C好D极好

5、您觉得当地的政府是否切实关心进城务工人员? A很关心B一般C不关心

6、您的文化水平是?

A小学以下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专F大学

7、您家目前的生活情况如何?

A很好B一般C不怎么好

8、您知道现在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些政策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但是不太清楚

9、您对这些政策的看法是?

A很好,保证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B基本生活能够有保障

C尚未落到实处,仍然存在不平等对待的现象

10、您子女的就学情况怎样?

A和当地的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

B有接受义务教育,只是进校的手续很繁琐,费用很贵,用时太长 C没有接受义务教育

11、您有参保社会保险吗?A有B没有

12、您有和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吗?A有B没有

祝您工作顺利,全家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第三篇: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是指基本的法律法规、市民文明素养、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第三条进城务工人员是指由我区农村和我区行政区域外来市区各类用人单位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时间一般为4-6个学时,教材、师资由区劳动保障局统一编印、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市民行为守则;

(三)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职业危害预防常识;

(四)职业指导、求职和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应注意的事项;

(五)维权的方法;

(六)城市生活知识。

第五条按照网格化工作的要求,对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实施教育。本着方便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的原则,应根据用人单位生产安排情况,采取上门、轮流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为免费培训,不得向进城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条根据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情况,适时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第四篇: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调查方案

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调查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本次大范围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状况,尤其要了解农民工市民化在区域上的差异,进而研究造成差异化的原因,为各地制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二、关于调查对象

1、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农民工,即指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具有农村户籍的一个社会阶层。不包括考上正规大学但没有将户口转到城市的大学毕业生。

2、调查员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要注意行业、年龄等的均衡分布,即每一行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调查对象至少要达到20%,每一年龄段(年龄分为两段,即以40岁为分界线)的的调查对象至少要达到40%。

3、调查对象为生活和工作于以下样本城市的农民工,其他城市的农民工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内。

三、关于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以地理区域作为调查地点划分标准:

一线省会城市:

东部及南部:广州、苏州

中部:武汉、长沙

西部:昆明、西安

北部:天津、沈阳

城乡统筹试验区:重庆、成都

湖北省二线城市:宜昌、襄阳、孝感、黄石、荆州

四、关于调查费用

1、本次调查以份为单位计算费用,每份问卷的费用为5元。

2、计算费用的问卷必须是有效问卷,即要符合课题组对问卷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为问卷要填完整,内容要真实、可靠,切忌随意填写。

第五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五年级二班

为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下载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犯罪的新趋势及其法律思考[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2.7-9.3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肖秀莲 一、案例评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并随之......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是不容忽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受教育机会不均、受教育质量堪忧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的制约和资源......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

    拱星墩村社区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兰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村......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范文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条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失业证明

    失 业 证 明 我村村民住 于年 月至工作,月收入返乡,现失业在家。特此证明 ,性别,现年岁,家 ,身份证号码 ,本人年月在省(市) 县(区)从事 元,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因 核实人签字:村委......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2016.65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

    进城务工人员现状问卷调查[范文]

    附件:进城务工人员现状问卷调查尊敬的同志:您好!我是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学生。为了丰富大学生暑假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的深化《毛......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人、财、物大流动所带来的“副产品”,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