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制度

时间:2019-05-15 13:4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考试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考试制度》。

第一篇:古代考试制度

历史: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

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隋唐实行科举制,其进步意义在于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明代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制度;1905年清政府制定了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相同的作用,它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前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政治: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联系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明确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

“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

第二篇:考试制度

金峰学校考场制度

一:考生在考试前1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并对号安静入座。考生除了带必要的文具(如2B/HB铅笔、橡皮、三角板、直尺圆规、圆珠笔、钢笔等)外,禁止携身带计算器及其它由记忆运算功能的电子产品,手机必须保持关机状态。不得携身带与考试有关书籍和稿纸。已带者须集中放在监考人员指定的地方。

二:认真听从监考教师的指导,考生在答卷前必须在试卷、答卷指定位置,认真填涂考号、姓名、班级、等信息。考生不得提前答卷。考生迟到则不延长考试时间,考试过程中不得提前收交试卷、原则上禁止考试过程中离开考场。考生必须等监考老师收完试卷后方可离开座位,已经交卷的考生不得在考场及附近喧哗、交谈或影响其它考场等行为。

三:考场内保持安静、独立思考,考生如遇试卷分发错误或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监考老师当众答复,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老师询问。

四: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严格服从监考老师的管理。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偷看、夹带、抄袭、换卷、代答、传递纸条、替考等,以上等行为均视作舞弊或协同舞弊。对舞弊和不服从监考老师管理、扰乱考场秩序、影响他人考试,视其情节轻重,可给予警告、班内检讨,校内广播通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并对舞弊科目扣减10-100分、直至零分,再视其情节轻重通知家长协助教育。

金峰学校监考制度

为进一步抓考风,促学风,规范监考,推进我校规范化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监考制度:

一、班主任及考场负责人:

离考试1小时前,按照考场考号安排好位置贴好考号,将桌口一律朝前,桌子前后左右之间要尽量拉大距离,教室内要平均分布考生。若是不同年级在同一考场,要尽量做到不同年级交叉安排座位。若没按原则布置好考场,追究考场负责人责任。

二、监考老师:

1.严格遵守和执行考场规则,认真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考前对考生进行必要的考纪教育,保证考试顺利进行,严肃认真维持考试纪律。

2.监考老师在指定地点领卷后,准备好茶水座位等,要提前1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检查桌子摆放是否符合考试要求,按组清点好试卷,做好监考前准备。

3.监考老师必须要求并检查考生对号入座,保持安静。待考生坐定清点人数。有序发放试卷,告知课程考试的注意事项(如试卷张数,是否缺张或缺页等),如考场有缺卷现象或其它问题,等待并报告巡考人员。

4.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不得有如下行为:打瞌睡、玩手机、吸烟、看书报、做题、解释试题内容、判卷、谈笑调侃、擅自离开考场、提前让学生答卷(考试前5分钟内可以分发试卷)、拖延考试时间、或让考生提前交卷。

5.考试终了前15分钟,监考老师应提醒考生注意掌握时间。终了时间一到,即令学生停止答卷,命学生将试卷有序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待老师依次有序收齐试卷或答题卷,收完试卷或答题卷后方可让学生离开座位。

6.监考老师必须清点答题卷与该考场人数是否相符,然后按考号顺序(小号在上大号在下)按要求整理装订(不同年级分开装订)、不得反装漏装,严格密封,密封后经检验合格方可离开装订场所。

7.对因监考老师不负责任而造成学生作弊,改卷中出现雷同卷,导致考试成绩严重失实,对该场监考老师予以我校最严厉的责任追究。对在同科同场考试中巡考领导发现有2次以上学生舞弊行为,但监考老师仍没发现的,对该考场的监考老师予以追究责任。

8.监考老师要认真监考,及时制止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对作弊形成事实的或考场上出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巡考记录人员记录。

9.出卷教师要严格保密试题,不得向学生和老师透露或变相透露试题,不得将存放有考试试卷的电脑或有关物件让学生或相关老师动用。考前,出卷教师认真检查试卷是否有误(如缺页、缺答卷纸、错题等),如有问题及时到各考场纠正。

10.对违反监考和考务制度失职的老师,一次一件少奖励10元。

金峰学校中学部阅卷制度

原则:通过试卷考试力求客观体现学生对所学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力求客观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特作以下规定。

一:大型考试时,由阅卷组长负责组织在规定的地点和时间内阅好试卷;实行集体流水阅卷,专人总分、专人登分,任何阅卷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由阅卷组长负责考勤;阅卷过程不得撕开封条。

二:阅卷前,相关教师必须做好详细答案,和做好详细的评分标准,报送教务处。

三:试卷批阅并总分后,经学部安排专人检查复核后方能登分,登分后试卷返还给相关教师,若发现有漏登、错登、总分、或批改严重错误的在一天内,及时携试卷告知学部再作处理。禁止任何私自更改试卷分数。

四:实行谁批改谁负责,谁总分谁负责,谁登分谁负责,谁制答案谁负责。批改错误超过2处将予以追责,批改不当超过3处将予以追责,总分或登分错误超过3人将予以追责。阅读理解评分标准必须细化到每一分,严格按评分标准评卷;中学作文按类评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作文比例不得超过0:2:3:5,批改时超出比例部分,按批改不当处理。禁止让学生待批试卷。

五:对在阅卷中无故缺席者一次扣30元,迟到和私假(除丧婚病假)者一次扣10元,阅卷不当一次扣5元。

第三篇:论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目录

论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绪论....................................................................................................2 第一章 考试制度的演变....................................................................3 1.1.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起源及发展..............................................3 1.2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4

1.2.1 前科举时代的考试制度........................................................................................4 1.2.1 科举时代的考试制度与选官制度.........................................................................4 1.2.3近代以来的考试制度...........................................................................................4

1.3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特征.............................................................5 第二章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影响.............................5 2.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文化的影响...........................................5

2.2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6 2.3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影响.............................................................6

第三章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作用......................................................7

3.1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考试制度的影响..............................................................7

3.2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科技的消极影响...........................................8

3.2.1 失去科学的求知精神...........................................................................................8 3.2.2 削弱科学的方法论基础........................................................................................8 3.2.3 割裂科学与技术的联系........................................................................................9

参考文献..............................................................................................11

绪论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经过历史演变,从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最后到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士制。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中国古代科举通过考试的形式表现出国家对人才的期许方面,并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考试。中国古代考试以科举制为典型,以西周为起源,在隋唐得到发展, 北宋时期达到成熟, 最终以科举制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在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文化环境和物质社会的日益发展为科举制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作为封建社会筛选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继而影响到当今中国的社会的很多方面。

第一章 考试制度的演变

1.1.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西周是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实行“选士”制度,这种选士有明确的要求,有简单的程序,有主持考选的各级官员。在文化教育上,西周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学术官守”,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西周社会这种状况造成了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教育。西周的考核制度,在《学记》中有所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

而不反,谓之大成。”在大学期间,第一、三、五、七、九学年定期考核,既要考核德行一面,也要考核道艺一面,达到“大成”,才算合格,结束学业。

两汉时代,我国的考试制度正式建立。汉代的“察举制”,是一承先启后的任官制度,并奠定了后来科举取士的基础。察举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文帝二年(前178 年)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联之不逮”。所谓“察举”,是察其贤能,举以授官。汉代的“察举”,实开后世任官考试制度化的先河。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入仕途径,并得到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4 年,即元光元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正式建立察举制度,当时就设计了众多的察举科目,其中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廉、秀才、明经、博士等。汉武帝增加了孝廉一科,具体规定了人数,这标志着察举制以选官常制的姿态登上了汉朝仕进的舞台;同时,察举的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限于现任官吏的范围扩大到布衣之士。

魏晋是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期,士族地主把持大权,控制仕进之路。为维持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在地主阶级内部“严士庶之别”,于是“九品中正制”选士制度应运而生。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它是由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延康元年(220 年)春,被曹丕采纳施行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置中正。“中正”是官名,郡设小中正,州置大中正。二是品第人物。中正主要负责调研出处相近的学子,掌握其家族源流,调查其过往的档案,对该学子进行定性短评。三是按品授官。中正将品第士人的有关材料造成表册,定期送交司徒,以供吏部选官参考。

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的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最深远的选士制度。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不同于以德取人的汉代“察举制”和以品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科举制自隋朝产生后,经过唐、元、明、清的发展和演变,直到清末1905年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 年。

1.2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 1.2.1 前科举时代的考试制度

在前科举时代,考试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处于要考量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诞生,后世的叫法是“考试经业”。史料显示最早关于考试的记载是在西周时代,《礼记·学记》有记载,那时的国学就已经有初步的考试制度。

考试制度在汉朝迎来了一次发展。汉代考试机制渐趋成熟,包括入学考试、单科升级考试到结业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仕途与俸禄与考试成绩紧密联系。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将考试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途径写入国家章程,考试一次也最早出现在此。

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学生接受的教育已经从宏观综合类向比较细微的学科分化,考核制度也更加完善。

1.2.1 科举时代的考试制度与选官制度

自从科举制从国家层面实施以来,仕途与教育就密不可分了。在这种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知识,同时其学业水平也决定仕途。科举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递制度,也是一种选拔制度。科举制初创于隋朝,在唐朝迎来发展和完善,在清朝终结其命运,在历史舞台上活跃1300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首次设置了进士科,是科举制产生的里程碑,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大门。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及考试制度发展的一个巅峰,前朝的科举制度在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初唐国子监建立了定期的日常考试制度,有旬试、月试、季试、岁试、毕业考试,同时确定了三年大比制度,这是考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宋代的发展表现为“乡、省、殿”的三层选拔考试成为稳固制度。宋朝的考试还出现了“积分法”,这一出现在后来的元朝和明朝进一步发展成为积分制,即以积分作为考量成绩的手段,标志着考试制度中出现了定量评价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宋朝颁布《太学令》,建立了一套全面而完整的太学考试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元朝采用的积分制给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明朝和清朝前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备,比起前代有着很大的进步。首先在国子监也贯彻落实积分制,另外国子监的学生也需要到各个机关亲身实习。这种制度强调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起闭门造车式的苦读有着质的飞跃。1905年清政府制定了新学制,在中国实行了1 300 年之久的科举制宣告废除,这标志着封建旧教育在形式上宣告结束。

1.2.3近代以来的考试制度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派的斗争中,对教育的改革有很大的促进,民国初年公布了教育改革令,新学制于此建立起来。有关自然科学的科目加入到了考试当中。这段时期的五四运动直到新学制的诞生,从内容和形式上,很多都借鉴了美国式的教育。文革

之前,新中国则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考试制度。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1.3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特征

综观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第一个特征是在历史进程中走向制度化。考试制度创设目的是为了国家取士,这个制度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历经了初制度阶段、准制度阶段以及制度化阶段,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制度演变史。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是考试内容不断多元化,方式日益多样化。先秦时期的国家取士,主要依靠相关官吏,乃至天子的亲自考察,这种取士制度无论内容还是手段,都显得单一,而且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及至汉代,方式日呈多样,除了主流的察举制,还有皇帝直接征召、私人举荐、察举等。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在考试内容上较察举制更为丰富。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第三个特征是考试制度内部的纠错机制相对薄弱。一套良好的制度在于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得到纠正。中国古代考试在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上表现并不完善,如汉代的察举制,实行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权门把持察举权力的弊病,即使历经几百年,也得不到纠正。这种情况在科举制度上再次出现,明初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使科举制迅速走向僵化,被八股文规训出来的学子,知识结构单

一、思想僵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构成严重危害。直至晚清,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统治当局才痛下决心废止科举制。然而,中华文明却错过了多少发展机遇。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第四个特征是考试权力不断趋于集中。国家级选拔考试由原先的国家社会共同行使,过渡到由国家单独行使。无论是先秦时期的选士制度,还是汉代察举制,或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先由地方推举人才,再由官方考核任命,这表明社会和国家在共同行使考试权。及至科举制,国家以开科取士的方式将考试权全部收归朝廷,从此国家独占考试权。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第五个特征是与教育制度、社会政治系统形成互动关系。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呈现双向互动、双向强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教育内容决定考试内容的设定,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观影响考试评价体系。考试事关人生的前程,考试制度一旦确定之后将使整个制度起到“指挥棒”般的反向影响。

考试制度也对社会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既是国家取士的手段,也是精英流动的方式。尤其科举制实行之后,这种相对客观公正的科举取士方式,使精英流动更显活跃,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维稳的重要制度因素。

第二章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影响 2.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在科举制盛行时期,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及价值观取向受到了很大影响。科举制度中体现出来的“学而优则仕”、“能者居之”反映了古代学子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与向往,希望通过考

试获取人生自由和尊严的良好愿望。这反映了古代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最直接的影响。科举制度这种暗含的社会公平的思想,给众多古代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以才晋身的机会。科举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引导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广大知识分子通过数年寒窗苦读而博取功名。

中国古代考试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开始, 就以学儒通经作为进选人才的标准, 把儒学思想纳入选官制度。如何对诸多儒学派别进行取舍?起初,考试制度的设置和要求是依据统治阶级的意愿进行的,然后再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化筛选,考试成绩进行针对性引导,评价体系进行目的性扭曲,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另外,考试设计者利用“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通过设立相对应的人才选拔标准、对考试结果的有目的性宣传,利用考试主体的优势地位,将儒家思想有力地传播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促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往儒家思想倾斜。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不仅有物质的现代化还有文化的现代化,也只有两方面都具备了,才能建立和谐社会。要想促进文化现代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强化考试的文化功能。

2.2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项选官体制,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在于防止并遏制贵族专权,有力地打击了世袭贵族的利益,对统治阶级的基层控制有很大的好处,抵制了卖官鬻爵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很多种选官制度,世袭制、任子制、察举制等比较常见,这些制度中均缺乏实际可操作的细则。这样的巨大缺陷,缩减了选官的范围,选举中出现的任人唯亲,裙带风等现象,皆是这种体制下人的主观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尸位素餐者不在少数。长此以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困境屡屡发生。科举考试相对于这些制度有着天然的优势,容易联想到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公务员考试,它是教育与仕途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选拔从政人才。自从科举制在中国被废除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官员选拔制度的真空。在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建立的时候,主要借鉴了欧美的经验,却忽视了本国的国情需要,纵然欧美的选官制度已经臻于完善,但文官制度来源于中国科举制的事实却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当思考如何建设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时候,科举制的深度挖掘都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考试选拔官员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现在公务员体制下的种种弊端,但考试的难度以及对人才选拔的隐形标准,可以从根源上优化从政人员的基本素质。

考试制度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巨大,尤其公务员岗位,我们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价值的做法,结合国情,不断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从政人才。

2.3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逐步成熟以及其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导向,客观上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科举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举所需经费直接由国家分拨专款,数量庞大,此笔费用涵盖广泛,在政府开支中占到很大的比重。类似制作试卷、管理考务、考官的外派费用、赏赐物品、奖励优异等,这笔费用相当可观。第二,因为你考试的兴起而带动的一系列经济圈的繁荣,是考试经济的最大贡献。印刷业在这里首当其冲。在近世以前,中文文献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任何语言的文献,不妨推测,这和科举带动印刷业应有

莫大关系。在重大考试来临之际,商家们迎来了一次大商机,周边的房地产事业和租赁事业,以及考试所需用品,皆有余钱可赚。科举经济还远不止这些,众多酒店旅馆的建立、演戏等活动带动了房地产、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如今,应该重视考试的经济功能,实现考试经济的繁荣。

第一,考试为社会经济各部门选拔所需人才。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形成,各行各业都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录自己所需的各类各层次人才。尤其是面试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考试方法。面试不仅能对应试者的知识储备进行检测,更重要的是对其现场的反应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查特别有效。通过考试选拔大量的人才来为社会服务,必然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考试作为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查和督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经济部门要在竞争中生存,除了扩大再生产之外,还要注意在职员工的素质提高和在职培训,并通过考试手段来检验培训的成果。

第三,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对人们的要求也随之变化。“人们为了拥有一份职业,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以达到新的标准。考试成为现代经济生产中衡量人才的尺度,它引导人们去追随现代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试激励着人们积极进取,不断地适应和创造新的经济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第四,考试有助于调整各部门之间的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使得经济能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五,考试促进了与此相关的产业蓬勃发展。诸如出版、印刷、发行、培训、咨询等行业围绕考试忙得不亦乐乎。考试书店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大学和文化社区附近,考试书店更是举目皆是。考试经济中最大的赢家恐怕是出版商和书店。在门类齐全的考试书店里,书架的摆设很有讲究,一进入书店大门,什么书映入你的眼帘,摆在最显眼的地方,那么此类书必是复习迎考的畅销书。

第三章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作用

3.1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现代考试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始终朝着公正效率的方向改进,而这是目前中国考试制度建设需待完善之处。公正和效率是衡量考试制度的核心因素。所谓公正,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应试者平等地享有考试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现象。所谓效率,应从二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是考试的设置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确保优秀人才的选拔。其次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考试成本。当前中国的考试制度在公正和效率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某区在招考公务员时明确限定报考条件为本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直系亲属。任何级别的公务员招考,都应该公平、公正地面向每一个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某区的做法是变相的特权制,重温了古代“把持取士”的旧病,既违反了法规,也与考试的公正、公平精神相悖。

目前的一些考试,在考试的设置上也凸现出诸多问题。一般来说,考试的设置必须适合人才优选原则,特定的人才选拔要用特定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去考评,要不然就会出现负面效应。如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不管是什么岗位,不管考生是什么专业,由全国统一试题,统一答案。可许多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知识。用这种不分岗位不分科,大锅煮百菜式的考试招聘,学子们即使有幸入岗,也只能尽已力而不能尽其才。显然,这种人才选

拔方式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再如历史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实行全国统考,不仅公共课试题全国统一,专业课也同样是全国统一试题。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极其强调学生的思想个性,这种考试安排,与真正选拔历史学科的人才是背道而驰的。

在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演变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考试权力的监督制约。但目前考试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对考试权力的有效制约,使许多职能部门利用手中职权,滥设考试,滥发证书,导致考试泛滥成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除学历考试之外,全国性的各种类别的证书考试就有几百种之多,种类繁多的行业性、地方性考试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同一项目的考试,比如计算机技术证书考试、英语证书考试等就有许多种,分别由不同部门组织。这种滥考滥设严重地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中国古代考试注重法治,从严治考,处罚严厉,如清朝对作弊者就用《大清律例》惩罚。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考试法,当下所沿用的考规和处罚规定又很不健全。这给考试执法增加了一定难度,从而导致在处理考试违规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其次,法出多门,执行标准不一。各地各部门都有相关的考试规章,导致考试违规处罚标准不一,严重地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3.2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对科技的消极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与完善标志的科举制度, 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巧合性地完成了历史对接,他们默契地把儒家思想推向了文化的风口浪尖,不约而同地将其选定为意识形态的代表。然而当儒家思想主宰了中国文化的导向之后,对科技的进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2.1 失去科学的求知精神

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损科技进步中所需的求知精神的培养。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古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博取功名,而并非是对于知识本身的追求,古人主动通过学习的过程,来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所以古人学习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更在于对人生观的提升与思考。

在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意识形态统治地位日益被强化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在于通过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然科学从教育的根本上被抹杀,并且以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防止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还突出人的自省活动,并且主张将自然界万物人格化,赋予其人格化的思想。儒家所主张的格物致知,即以“格物”的内省手段来证明已被先验确定了的“知”或“理”的正确性, 而不是为了“兀然存心於一草一木、器用之间”。照此说法,世间的一切道理均可以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那么就根本无需去钻研自然科学的规律。因此,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科举考试就局限在了儒家经典及其相关著作的狭窄范围内。考试选拔制度所带来的扭曲的认识论和人才观,极大地扼杀了自然科学的幼苗。

3.2.2 削弱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整体论述的倾向强于具体分析,对事件的论证强调定性评价而非辩证讨论,这种看待

问题的局限心理,削弱了科学分析中所需要的方法论。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与个人心理的相互关系,从辩证的角度来讲,单一倾向于寻求辩证的统一,擅长进行归纳概括之类的统一描述,往往以统观概述见著,譬如君权、王权、天下和内外的概念等,与对应的官僚体制匹配,加上考试环境的宣传,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高峰。作为中国哲学的三大命题, 天人合一认为人己物我是同属一体的存在, 人与天、心与物是息息相关的统一体, 人可通过道德修养去契悟自然宇宙的奥秘, 即“查身以知天”。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支持下, 古代成文法规考试过分强调天与人的统一, 淡漠天人二分观, 因而每届科考必考经义、策论,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五经正义, 经典译文等书, 虽无甚新颖发明, 择微言而申大义, 亦甚可观”。儒家文化重整体综合与定性判断的思维方式, 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辉煌与灿烂, 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但其轻具体分析和

定量实证的天然思维缺陷, 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弱化了中国古代理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3.2.3 割裂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注重科学中比较实用的技术,却忽视科学本身,导致中国古代科技一直没有从经验论的困境中走出。当然,儒家思想并没有完全扼杀科学的发展,对在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事项中,比如农业科技、算学、天文历法、建筑水利、医学等, 都有相应的支持性言论。《九章算术》关于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实用计算246道应用题,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和实际生产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科举制发展到了唐朝, 明算、明书、明法等就安排在了考试里。科举以其考试方的优势地位,突出了实用性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总管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几乎九成的实用技术都是关于关于医药、建筑、冶金和治水等。然而,过于注重科学技术的实用部分,忽视科学本身,其结果就是基础研究严重滞后,纵然实用技术发展很快,但不是长远之计。自然科学的研究往往只能游离于表面的现象,却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内涵。

偏重科技实用性的严重后果还有,使得科学与技术分道扬镳。考试制度的规定,科技发展越来越淡出学子的视野,使得科学的进步主要依赖于民间个体的钻研,技术的传承主要依赖工匠的经验积累、师徒教授和个人的聪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所以工匠的人文修养普遍低下,没有办法将实用性的技术进行系统科学的归纳总结,诉诸文字,以供后人学习,更谈不上从事专门的研究和科技开发,形成科学理论和科技产业。科学、技术之间密不可分,二者的分离,意味着技术只能停留在个人经验的范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传承机制,其直接后果是,许多成就很高的技术随着能工巧匠的死亡而湮没。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卢明德.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0(3)[3]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4]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高飞,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简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6]孙中山.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C],孙中山全集(第5 卷)[M],北京中华书局,[7]崔改梅.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利弊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8]吴莉,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报,2005(5)[9]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黄留珠.创新与流弊:千年科举制度面面观[J].学术月刊,2005(11)

1985.

第四篇:学校考试制度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学校考试制度

1、每次考试,命题、监考、阅卷、登分、统计,均确保无作弊行为。否则予以重罚。

2、学部组织的考试,试卷由学部请外校骨干老师出题,确保试卷不泄密和难易适当,以比较准确地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部组织的考试,一律由非任课老师监考。考场上,纪律严明,学生不作弊。必要时,让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提高水平。

4、学部组织的考试,由非任课老师阅卷、登分并统计成绩。

5、要控制学部组织的考试次数。

6、每次考试后,学部、任课老师做好质量分析。学部要开好总结大会,表扬学习好的同学和质量高的班级,不断调动师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7、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严肃处理,必要时开除;对考试作弊的教师给予辞退;对失职或者泄密的领导、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直至辞退。

8、平时,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时,也要确保学生不抄袭。

9、校长对各学部组织的考试认真督查,列入对学部的考核。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制度

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中央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

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地方考试有资格考试和招录考试两种,例如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就是一种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公务员资格证书,考生可凭此资格证在北京市、区、县等具体机关的招录,有的需要再参加具体部门的一些考试,有的直接面试考核。其他地方公务员考试采用的是招录考试的方式,考生选择职位报名参加考试,考上后就直接录取为该部门的公务员,和中央公务员程序一样。

下载古代考试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考试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年级考试制度

    年级考试制度 1.考前所有学生清理桌面上书本,桌子反放,备好文具和草稿纸,考前二十分钟方可离开教室,考后二十分钟要进教室复习下一门学科,考中不上厕所、不借文具,并且要把答案写在......

    学校考试制度

    学校考试制度 学校考试制度1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考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作为检查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是必要的。通过考试有利于教......

    学校考试制度)

    小满镇中心学校 考试安排 教学控制管理是深入到教学过程内部以管理有效性为目标的一种管理。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它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石家庄市复兴中学考试制度

    石家庄市复兴中学考试纪律 1、各科考试考生须听从监考教师指导,严肃认真参加考试。 2、考生考前作好充分准备,准时进入考场,按规定座位入座。 3、考桌上只准放必需的文具,如钢笔......

    论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论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公务人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自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宣布在我国建立和推......

    考试制度(最终5篇)

    黑龙江育林电脑美术教育中心------考试管理制度 考试制度: 一、考生提前15分钟进入考室,并坐在监考教师指定的位置上。 二、考试期间关闭所有通讯工具,有振铃或铃声出现均按作......

    考试制度(合集5篇)

    小学考试管理制度 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巩固阶段性教学成果,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提升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考......

    学校各类考试制度

    小满镇中心学校 教学检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检测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