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运输经济学复习题
铁路运输经济学
复习题
一、下列知识点可出单选题或填空题
1.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和我国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运输业应列入第三产业。2.货物的空间位移.。3.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运输和通信技术。4.运输业的性质与特性决定了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5.从运输方式看,运输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6.第三产可以按其服务功能来划分,如流通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7.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 8.里和吨公里。9.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10.我国能源基地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11.全球交通运输经济发达极有四个。
12.由各级中心城市发出的辐射线的多少与城市大小有
关。一般5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辐射线4---7条。13.经济活动的内容结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14.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15.辐射理论将经济在空间上的发展规律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16.有效的运输需求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二是,有购买能力。17.19世纪后期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18.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首先发生在英国。19.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起始点在某一区域内而终点不在这个区域内的运输需求,称为区域间的运输需求。20.影响消费性旅行需求的最重要因
素是收入水平。21.一般,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名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左右。22.城市居民闲暇
时间可分为每日闲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暇时间、周末、公在一些区间上最高共假日和 带薪假速度已达到期。
23.各种运输方式32.总体而言,我国的基础设施在空间铁路运输的速度低的分布和活动设备于高速公路和航的合理配备及其发空,高于水运和管展变化的状况称为道。
运输布局。33.按照成本计算24.运输政策是影的任务与目的的不响运输供给的重要同,运输成本计算因素。可分为定期成本计25.目前,国际间的算与非定期成本计客运联系基本上依算。
赖于航空运输。34.在运输成本中,26.运输政策对一占比重最大的支出个国家运输业的发是固定资产折旧展产生重大影响,费。
它规定了运输业发35.按专业与生产展的方式、速度、过程的关系,运输规模结构。成本可分为生产费27.运输距离经济,用与管理费用。.是指随着距离延长36.运输服务费属平均成本不断降低于固定支出。的现象。37.军运费、国际联28.运输供给包括运杂项支出和车站运输供给的数量、.及列车旅客服务运输方式、运输布中,直接列入客运局和运输管理体的支出是 制。
车站及列车旅客服29.在网络上的运务。
输密度保持不变的38.条件下,与运输网的时期和一定运量络幅员同比例扩大范围内,不随运量的运输总产出引起增减变化,相对保年平均成本不断下持不变的费用。降的现象指的是运39.成本计算按照输网络幅员经济。内容及范围分,有30.经济总水平是综合运输成本计算 影响运输供给的决与各种单项成本计定性因素,国家或算。地区的经济状况是40.定期成本计算运输供给发展的基的方法计算的换算本条件。
吨公里、货物计费31.通过六次提速,吨公里、旅客人公
里的成本是全路或铁路局的平均数值。41.设置成本科目和项目,首先是以成本按用途分类为基础的。42.成本计算按其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综合运输成本计算与各种单向成本计算。
43.不能移动的固定资产是运输线路。
44.西方国家的利率一般包含了三个因素,即有效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率。
45.通过使用情况记载资料,用统计方法确定该类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的方 法是统计观察
法。
46.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这种能够磨损与其使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47.固定资产有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使用。48.运输业属于量密集型产业。49.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50.在一定的利率条件下,经过几次计息后,现值所产生的新的货币价值叫终值。51.只计本金即资
金原额或初始投资的利息,而产生的利息不再计息的是单利。
52.某人有本金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两年后此人应取回本息为元。53.车是既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又拥有动力的独立运载设备。54.运载设备运用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55.运载设备日运行公里与运载设备总运行公里成正比,与运用中的运载设备数成反比,与全周距成正比,与运载设备周转时间成反比。56.运输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为辆、艘、架。57.于运载设备运行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
58.影响运载设备静载重的主要因素是运载设备类型、货物性质、货物包装状态和装载方法。
59.货车周转时间,不仅是从时间方面表示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指标,而且是运营工作的综合性质量指标。60.运载设备工作
时间利用指标,包括运载设备的运营率和工作率。61.运载设备平均载重量的大小与运输效率和成本直接有关。
10.通常用来表示运输方向不均衡的是回运系数。62.客车运用车数、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指的是工资总额。72.从劳动角度分析,运量的增长变化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73.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有生物特征、主观能动性、主要包含内容: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二是运价形成的方式
82.在生产规模不变时,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所增加的可变成本。83.我国的铁路运输费用包括.基本运价、特殊运价、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92.如果一个新的运输项目成本(投资)已定,运量已定,为了使企业不发生亏损,可以采取提高运价的方法。
93.运输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旨同条件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包括公共设施、公共工程,其中运输设施包括铁道、铁路、车站、港口与航道、机场等。2.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资源的价值就会受到损失,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或损失的价值就叫资金的时间价值。8.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把固定资产磨耗掉的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构成产品成本的一个要素,这一列车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这三个指标里与铁路列车有关的指标有列车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
63.长期运行计划周期有月、季、年。64.在结构工资中,对工作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部分是基础工资。65.人力资源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 66.等级工资制又分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和干部职务等级工资制。67.在我国利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劳动定额始于20世纪 68.规定在单位的时间为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69.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在数量上互为倒数。70.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71.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体职
社会性和资本特性。
74.以现有的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的定额方法是类推比较法。75.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指的是工资总额。76.在平均单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周转量减少,运输收入减少。77.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78.运输价格与运输价值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79.运输业的盈利是指税金和利润。80.运输价值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运输成本。
81.运价形成机制
建设基金和运杂在进行经济管理,费。
另一类旨在进行社84.运输价值中已会管理;或者说,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一类是数量管理,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一类是质量管理。的价值的货币表现94.各种运输方式是运输成本。的运输能力和实际85.运价率随运距运输量在总运输能延长而不断降低,力和运输量中所占超过一定距离的可的比重是指运输结不再降低。构。
86..对货物运输而95..国家实施的投言,运输收入的主
资政策包括两个内要部分是发到作业容,一是国家.直接费(含装卸费)和投资,二是国家引运费,其中装卸费导投资。和运量成正比。96..运输合理化主87.在一定的条件要包括运输布局的下,固定成本与运合理化、运输结构量无关,此时增加合理化和运输组织运量所增加的成本的合理化。只是变动 97.在我国的大多成本部分。数铁路建设、公路88.固定总成本在建设和港口的水下一定产量范围内是.工程建设均是由国固定不变化的。家直接投资。89.与运输距离的98..政策所具有的乘积成正比。特点是权威性、原90.在平均单位收则性、针对性、时入不变的条件下,效性和全面性。周转量减少,运输
二、下列知识点可收入减少。出名词解释 91.运输项目投资1.基础设施:是国巨大,固定成本所家为发展生产和保占比例较大,决定
证生活供应创造共2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运输需求:运输需求就是运输市场需要,及货主或旅客向运输供给部门提出的希望实现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要求。5.运输支出:是为完成客、货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
6.产品成本:就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换言之,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的货币表现。
7.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被利用而产生价值,否则,部分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形成折旧基金,专门用于设备的大修和整体更新。9.本金:现值是指资金的现在瞬时价值,其一般意义是指投资开始或生产开始时货币的价值,又称本金。10.旅客周转量: 运载设备运输的旅客数量与相应的运输里程的乘积。11.标准工资: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在职工工资收入中占主要地位,也是计算支付其他工资形式和劳动待遇的基础。
12.劳动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13.结构工资:是根据工资的不同因素和工资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将工资分成几个部分,分别
确定工资额,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综合反映多元素的特点和作用的一种工资结构。
14.运输平均成本定价理论:是指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运价总收入必(4)运输服务具有综合性和有限性(5)运输服务具有过程性。2.简答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运输经济规律、运输程度(5)性别 6.铁路运输非定期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哪些?(1)支出科目直接计算法(2)运输作业过程分项计算法(3)单位支出分摊法(4)支出率法 7.铁路运输非定期10.运输固定资产损耗的种类有哪些?
运输固定资产损耗的种类有哪些:运输固定资产损耗包括两种情况:(1)有形损耗:固定资产使用性能或物理性能的损耗,(2)以价值表现效率的指标 13.简述机车公里的构成?
机车公里包括本务机车公里和辅助机车公里。辅助机车公里包括单机公里、重联机车公里、补机公里、定员 2)按工作岗位(或设备)数量定员3)按比例定员4)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17.等级工资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等级工资制由以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一切开支,所以运输平均成本是运价的最低极限。运输总收入在支付运输平均成本后,一般还应提供足以吸引投资的必要利润。
15.清算收入:铁路局根据完成的工作量按铁道部运输收入分配办法结算而取得的运输收入。16.政策:是国家或组织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而精心组织和有意变动的各种手段,是在多种方法中做出的一种选择,是社会或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三、简答: 1.运输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运输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触知性
(2)运输产品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备性
(3)运输服务具有社会必要性和物质属性
需求与供给以及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3.简述运输在空间上地域内部交通区位线的分布规律。
(1)从行政区划的角度,交通区位线构成一种最优树网络。
(2)地域中城市圈是生产要素消费集聚的场所。(3)海港通往经济腹地有交通区位线。
(4)内陆国家与最临近它的其他国家的海港之间存在交通区位线。4.简述运输需求的特征:(1)派生性(2)规律性(3)不平蘅性(4)个别运输需求的异质性(5)部分可替代性 5.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因素有哪些?
(1)职业(2)个人喜好(3)年龄(4)受教育
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的资产有不同有哪些? 的表现形式,有的(1)支出科目直接逐渐变薄,有的磨计算法(2)运输作损断裂。业过程分项计算法(2)无形损耗:无(3)单位支出分摊形损耗包括两种情法(4)支出率法 况,一是资产设备8.经营性运输基础的技术结构和经济设施投资主体,包性能没有变化,但括哪些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1)政府(2)步,生产成本降低,企业(3)外商 造成原有资产的贬(4)事业单位值;二是由于性能(5)个人 更好、生产能力更9.运输固定资产如强的新设备的投入何分类? 使用引起原有设备(1)按其经济用途的经济效能相对降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低而造成的损耗。产和非生产用固定11.简答运载设备资产;
时间的消耗的组(2)按其使用情况成:
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运载设备总时间包资产、未使用固定括营运时间和非营资产和不需要的固运时间。定资产; 营运时间包括运行(3)按其所属关系时间、停泊时间和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其他工作时间。和租入固定资产; 停泊时间包括生产(4)按经济用途结性停泊时间、非生合使用情况分为生产性停泊时间和其产用固定资产、非他原因停泊时间。生产用固定资产、12.评价运载设备租出固定资产、未运用效率指标的使用固定资产、不分类如何? 需要固定资产、固(1)以实物表现效定资产和土地。
率的指标
专用调车机车换算公里、列车调车机车换算公里、机车有火停留换算公里和其他换算公里。14.评价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指标的分类。(1)以实物表现效率的指标(2)以价值表现效率的指标 1)计算运营支出的节约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按支出项目计算工资、燃料、材料等费用节约总额 3)计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节约 15.提高运输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1)合理的报酬(2)提高认识(3)自动化
16.简答定员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定员的原则1)定员必须力求先进合理2)定员不能固定不变3)与劳动计划协调(2)定员的确定方法1)按劳动效率
下要素构成:(1)资标准(2)工资级差(3)等级数目(4)职务工资等级线(5)技术等级标准 18.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价形成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明确运价形成的基础(2)调整和改变运价形成主体(3)转变运价形成方式(4)完善运价形式 19.制定运价的原则有哪些?(1)与运输价值为基础
(2)以运输部门的边际成本作为定价的依据
(3)运价的制定必须为实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任务服务
(4)充分考虑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5)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价关系,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
20.运输政策手段的种类有哪些?
(1)税收和补贴(2)直接投资和提供运输服务或运输基础设施(3)制定有关法规(4)许可证制度(5)直接购买运输服务(6)提供信息服务(7)制定与投入有关的政策(8)而运输进款往往是由货物或旅客发送港站或运输代理、售票代理一次性收缴的。所以,运输进款需要根据各部门或各企业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和成本支出情况进行清算。
加
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均衡,也带来运输成本的增加。5)、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运输的基础设施特性、公益性特性,决定了运输集中到生产线上。
3)、从供求关系角度考察,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交替推拉”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对运输的需求会提出新的要求,仅通过对原有运输方式的挖潜已资源产地的分离;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间的分离等。(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影响运输需求的重要的长远性因素。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蒸汽平是影响消费性旅行的最重要的因素。
(2)闲暇时间
个人原因的旅行,不管是旅游还是探亲访友,需要另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可用于旅行的闲暇时间。城镇开展研究及引导运输业发展 21.运输政策的职能有哪些?(1)运输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合理化(2)运输政策促使运输合理化(3)输政策有利于环境保护
22.简答运量与运输收入之间关系如何?
根据运输收入的构成,在货物种类、运输部门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结构及运输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运输收入主要与运量相关,可以近似地认为运输收入是运量与单位运量价格的乘积,二者成正比例关系。23.简述运输进款清算的必要性?由于运输生产的特殊性,运输生产过程往往是由一个企业内不同的部门、甚至是不同的企业共同完成的,相应的成本也由各部门或企业垫支。
四、下列知识点可出论述题 1.试论述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1)、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运输业不生产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使运输生产资本结构和运输成本结构独具特点,因而提出对其管理的特殊要求。2)、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生产决定流通,本源性需求决定派生性需求,运输需求几乎是所有经济主体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运输产品的同一性决定着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间的可替代性。因此,运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3)、运输供给与需求的不同步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 4)、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
生产企业不仅要考不能适应经济的要虑自身的经济效求,新的运输方式益,更要考虑社会出现和发展起来。经济效益的最大由于运输业的发展化。
是这两个时期交替2.论述怎样从历变化的结果,因此,史、产业史、供求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和经济地理关系呈现出“交替的角度解释交通推拉”的关系。运输与国民经济4)、从经济地理的的关系。
角度考察,运输是1)、从历史的城市和经济布局形角度考察,运输扩成的重要因素 大了市场范围,促3.试论述影响货进了分工和社会化物运输需求的因的实现
素。
发展经济学认货物运输需为,发展的内在机求、是派生需求,制就是必须广义分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工,首先是使企业这一本源需求引起内部分工合理化,的。因此,经济因其次是社会分工合素对货物运输需求理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2)、从产业史的角的。一般,工业发度考察,运输是不达国家第一产业的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比重是10%左右,在任何一种生第二产业的比重是产形态的生产之30%左右,第三产业中,运输都是一种的比重为60%左必不可少的生产要右。
素。任何种类的生(1)经济发展
产都必须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对货地理空间中进行和物运输需求的影响完成,在生产过程是多方面的,如自中都需要将生产中然资源分布不均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衡,生产力布局与
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首先发生在英国。19世纪后期,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开始。(3)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和运输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也会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化。(4)运输网络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运输网的布局和运输能力直接影响对货源的吸引范围和对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5)人口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城市化水平,对货物运输需求有一定影响。4.试论述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
(1)收入水平
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或者说是其家庭的收人水平,往往决定着其旅行消费水平。收入水
居民的时间由五部分构成:工作时间、附加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或称为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又分为每日闲暇时间、周末、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3)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其他因素
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个人喜好、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民族等。
(4)经济发展
(5)人口的增长(6)旅行费用即运输服务价格(7)运输服务质量
安全、迅速、便利的运输服务网将刺激旅客旅行需求,反之,则抑制旅行需求。
(8)其他服务的价格
(9)其他因素5.论述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铁路运输是指
利用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沿铺设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1)优点:(1)铁路运输能力大。(2)铁路运输受气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作,降低采购成本 7.论述评价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指标。1)、载重能力利用指标
反映运载设备载重能力利用水平的指标有静载重、载重车船吨(客)位利因素以及与技术和组织有关的因素等。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2)产品的构成特点也(4)在企业人员的使用方面1)激励 2)劳动条件 3)合作与冲突10.论述制定运输政策的目标,反映在哪几个方面。1)、使运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府往往加以干涉,使之趋于平息,并对市场进行整顿。6)、控制外部成本
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可能导致运输活动产生不直接的包括在经营部门决策之内的成(3)铁路运输成本较低。(4)铁路运输的运输速度较快。2)缺点:(1)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时间。
(2)铁路运输中的货损率比较高。(3)铁路运输一般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4)铁路运输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用土地较多。
铁路运输主要适合承担: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也较适合运输散装货物、罐装货物;大批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运输。6.论述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1)降低材料、燃料等物资消耗(2)正确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货损货差(4)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5)加强供应工
用率、空驶率、实载率等。2)、运载设备时间利用指标 运载设备的日运行里程是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载设备时间利用的比较全面的效率指标。3)、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综合指标 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综合指标指的是运载设备的日产量。
4)、牵引设备牵引力利用指标反映牵引设备牵引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列车、船队、挂车的平均总重、编成数(或拖挂率)。5)、牵引设备时间利用指标反映牵引设备时间利用的指标是牵引设备的日运行公里。
8.论述运输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运输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与经济体制有关的因素、与产品特点和构成有关的是影响劳动生产率制定运输政策的重要因素。的首要目标,是使(3)各企业所处的运输业和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的优劣对相适应,这反映在劳动生产率也有不三方面:一是保证同影响。运输供给总量,二(4)技术设备的数是保证运输布局与量增加和质量提经济布局相一致,高,有利于减轻职三是保持合理的运工的劳动强度,提输结构。高劳动生产率。2)、维护消费者权(5)合理的生产组益
织和劳动组织 由于运输业在(6)缺勤率和离职国民经济中的特殊率
地位,政府和广大(7)工作生活质量 的运输服务者都迫(8)提高对劳动生切需要长期稳定的产率的认识.和优质的运输服9.论述人力资源务。
管理的范围。3)、合理配置资源
(1)在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资源录用方面 是政府制定运输政1)职务分析与职务策的又一重要目设计 2)招聘与选标。拔 3)调动和晋升 4)、抑制垄断
4)劳动合同的管理 为了防止运输(2)在企业的人员垄断现象的出现,开发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一定1)培训与教育 2)的运价政策对其进民主管理 3)企业行限制。文化 4)职业管理5)、控制过度竞争
与员工发展 无控制的竞争(3)在企业人员维可能限制提供给顾持方面
客的服务质量,导1)绩效考评 2)薪致运输业不稳定。酬管理 3)交流与因此在市场出现价沟通
格战的情况下,政
本,这时需要政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7)、提供公共商品
由于运输设施的某些项目具有明显的公共商品的特性,无排他性,因而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它们的供应最乐观地看也是不足的。
8)、提供高成本的基础设施
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再加上可能的高风险,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政府参与,许多基础设施就不可能修建。9)、降低交易成本
从理论上讲,自由市场能使产出达到最优化,但这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10)、将运输纳入更广泛的经济政策
运输和土地的利用自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利用市场存在缺陷,人们就会感到运输市场应进行某种程度的协调。
第二篇:铁路运输经济学1
铁路运输经济学
一、下列知识点可出单选题或填空题
1.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和我国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运输业应列入第三产业。2.的空间位移.。
6.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7.辐射理论将经济在空间上的发展规律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1.有效的运输需求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规定了运输业发展的方式、速度、规模结构。
5.运输距离经济,是指随着距离延长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6.运输供给包括运输供给的数量、.运输方式、旅客服务中,直接列入客运的支出是
车站及列车旅客服务。6.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量增减变化,相对保持不变的费用。7.成本计算按照内容及范围分,有综合运输成3.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运输和通信技术。
4.运输业的性质与特性决定了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5.从运输方式看,运输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6.第三产可以按其服务功能来划分,如流通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
7.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
8.运输产品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1.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
2.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3.全球交通运输经济发达极有四个。
4.由各级中心城市发出的辐射线的多少与城市大小有关。一般5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辐射线
5.经济活动的内容结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是,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二是,有购买能力。
2.19世纪后期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
3.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首先发生在英国。
4.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起始点在某一区域内而终点不在这个区域内的运输需求,称为区域间的运输需求。5.影响消费性旅行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
6.一般,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名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可分为每日闲暇时间、周末、公共假日和 带薪假期。
1.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在空间的分布和活动设备的合理配备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称为运输布局。2.运输政策是影响运输供给的重要因素。3.目前,国际间的客运联系基本上依赖于航空运输。
4.运输政策对一个国家运输布局和运输管理体制。
7.在网络上的运输密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与运输网络幅员同比例扩大的运输总产出引起年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指的是运输网络幅员经济。
8.经济总水平是影响运输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运输供给发展的基本条件。
9.通过六次提速,我国铁路旅客列车在一些区间上最高速度已达到250km/h。10.总体而言,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低于高速公路和航空,高于水运和管道。
1.按照成本计算的任务与目的的不同,运输成本计算可分为定期成本计算与非定期成本计算。
2.在运输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支出是固定资产折旧费。
3.按专业与生产过程的关系,运输成本可分为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4.定支出。5.军运费、国际联运杂项支出和车站及列车本计算与各种单项成本计算。
8.定期成本计算的方法计算的换算吨公里、货物计费吨公里、旅客人公里的成本是全路或
铁路局的平均数值。9.设置成本科目和项目,首先是以成本按用途分类为基础的。10.成本计算按其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综合运输成本计算与各种单向成本计算。
1.不能移动的固定资产是运输线路。
2.西方国家的利率一般包含了三个因素,即有效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率。
3.通过使用情况记载资料,用统计方法确定该类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的方法是统计观察法。
4.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这种能够磨损与其使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5.固定资产有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使用。6.运输业属于运量密集型产业。
7.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8.在一定的利率条件
下,经过几次计息后,现值所产生的新的货币价值叫终值。9.只计本金即资金原额或初始投资的利息,而10.通常用来表示运输方法是类推比较法。方向不均衡的是回运12.在一定时期内实际 系数。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11.客车运用车数、列车动报酬总额指的是工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资总额。时增加运量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变动 成本部分。
3.固定总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是.固定不产生的利息不再计息的是单利。
10.某人有本金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两年后此人应取回本息为
1.既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又拥有动力的独立运载设备。2.运载设备运用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运载设备日运行公里与运载设备总运行公里成正比,与运用中的运载设备数成反比,与全周距成正比,与运载设备周转时间成反比。4.运输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为辆、艘、架。5.载设备运行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
6.影响运载设备静载重的主要因素是运载设备类型、货物性质、货物包装状态和装载方法。
7.货车周转时间,不仅是从时间方面表示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指标,而且是运营工作的综合性质量指标。8.运载设备工作时间利用指标,包括运载设备的运营率和工作率。9.运载设备平均载重量的大小与运输效率和成本直接有关。这三个指标里与铁路列车有关的指标有列车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12.长期运行计划周期有月、季、年。1.在结构工资中,对工作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部分是基础工资。2.人力资源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3.等级工资制又分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和干部职务等级工资制。4.在我国利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劳动定额始于 5.规定在单位的时间为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6.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在数量上互为倒数。7.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8.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指的是工资总额。9.从劳动角度分析,运量的增长变化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10.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有生物特征、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和资本特性。11.以现有的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的定额13.在平均单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周转量减少,运输收入减少。14.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1.运输价格与运输价值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运输业的盈利是指税金和利润。3.运输价值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运输成本。4.运价形成机制主要包含内容: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二是运价形成的方式 5.在生产规模不变时,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所增加的可变成本。6.我国的铁路运输费用包括.基本运价、特殊运价、建设基金和运杂费。7.运输价值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运输成本。8.运价率随运距延长而不断降低,超过一定距离的可不再降低。1.对货物运输而言,运输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发到作业费(含装卸费)和运费,其中装卸费和运量成正比。2.在一定的条件下,固定成本与运量无关,此变化的。
4.运输收入和运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成正比。5.在平均单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周转量减少,运输收入减少。6.运输项目投资巨大,固定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决定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9.如果一个新的运输项目成本(投资)已定,运量已定,为了使企业不发生亏损,可以采取提高运价的方法。1.运输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旨在进行经济管理,另一类旨在进行社会管理;或者说,一类是数量管理,一类是质量管理。
2.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和实际运输量在总运输能力和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是指运输结构。
3.国家实施的投资政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国家.直接投资,二是国家引导投资。
4.运输合理化主要包括运输布局的合理化、运输结构合理化和运输组织的合理化。
5.在我国的大多数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和港口的水下工程建设均是由国家直接投资。6.政策所具有的特点是权威性、原则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二、下列知识点可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概念:基础设施:是国家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包括公共设施、费集聚的场所。(3)海港通往经济腹地有交通区位线。(4)内陆国家与最临近它的其他国家的海港之间存在交通区位线。
1.概念:运输需求:运输需求就是运输市场
4、简答:铁路运输非定期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支出科目直接计算法(2)运输作业过程分项计算法(3)单位支出分摊法(4)支出率法
需要的固定资产;(3)按其所属关系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4)按经济用途结合使用情况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公共工程,其中运输设施包括铁道、铁路、车站、港口与航道、机场等。
2.简答:运输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运输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触知性(2)运输产品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备性(3)运输服务具有社会必要性和物质属性(4)运输服务具有综合性和有限性(5)运输服务具有过程性。3.简答:简答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运输经济规律、运输需求与供给以及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1.概念: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
2.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3.简答:简述运输在空间上地域内部交通区位线的分布规律。(1)从行政区划的角度,交通区位线构成一种最优树网络。(2)地域中城市圈是生产要素消需要,及货主或旅客向运输供给部门提出的希望实现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要求。2.简答:简述运输需求的特征:(1)派生性(2)规律性(3)不平蘅性(4)个别运输需求的异质性(5)部分可替代性
3.简答: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因素有哪些?(1)职业(2)个人喜好(3)年龄(4)受教育程度(5)性别
1、概念:运输支出:是为完成客、货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
2、概念:产品成本:就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换言之,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的货币表现。
3、简答:铁路运输非定期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哪些?(1)支出科目直接计算法(2)运输作业过程分项计算法(3)单位支出分摊法(4)支出率法
1、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被利用而产生价值,否则,资源的价值就会受到损失,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或损失的价值就叫资金的时间价值。
2、概念: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把固定资产磨耗掉的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构成产品成本的一个要素,这一部分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形成折旧基金,专门用于设备的大修和整体更新。
3、概念:本金:现值是指资金的现在瞬时价值,其一般意义是指投资开始或生产开始时货币的价值,又称本金。
4、简答:经营性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包括哪些内容?
(1)政府(2)企业(3)外商(4)事业单位(5)个人
5、简答:运输固定资产如何分类?
(1)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2)按其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要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和土地。
6.运输固定资产损耗的种类有哪些?
运输固定资产损耗的种类有哪些:运输固定资产损耗包括两种情况:
(1)有形损耗:固定资产使用性能或物理性能的损耗,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逐渐变薄,有的磨损断裂。
(2)无形损耗:无形损耗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资产设备的技术结构和经济性能没有变化,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降低,造成原有资产的贬值;二是由于性能更好、生产能力更强的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引起原有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造成的损耗。
1、概念:旅客周转量: 运载设备运输的旅客数量与相应的运输里程的乘积。
2、简答:简答运载设备时间的消耗的组成:运载设备总时间包括营运时间和非营运时间。营运时间包括运行时间、停泊时间和其他工作时间。停泊时间包
括生产性停泊时间、非生产性停泊时间和其他原因停泊时间。
3、简答:评价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指标的分类如何?(1)以实物
3、概念:结构工资:是根据工资的不同因素和工资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将工资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确定工资额,以体现“按劳分配”
2、简答: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价形成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明确运价形成的基础(2)调整和改往是由一个企业内不同的部门、甚至是不同的企业共同完成的,相应的成本也由各部门或企业垫支。而运输进款往往是由货物或旅表现效率的指标(2)以价值表现效率的指标
4、简答:简述机车公里的构成?
机车公里包括本务机车公里和辅助机车公里。
辅助机车公里包括单机公里、重联机车公里、补机公里、专用调车机车换算公里、列车调车机车换算公里、机车有火停留换算公里和其他换算公里。
5、评价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指标的分类。(1)以实物表现效率的指标(2)以价值表现效率的指标
1)计算运营支出的节约和运输成本的降低2)按支出项目计算工资、燃料、材料等费用节约总额
3)计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节约
1、概念:标准工资: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在职工工资收入中占主要地位,也是计算支付其他工资形式和劳动待遇的基础。
2、概念:劳动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的基本要求,综合反映多元素的特点和作用的一种工资结构。
4、简答:提高运输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
(1)合理的报酬(2)提高认识(3)自动化
5、简答:简答定员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1)定员的原则1)定员必须力求先进合理2)定员不能固定不变3)与劳动计划协调(2)定员的确定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 2)按工作岗位(或设备)数量定员3)按比例定员4)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6、简答:等级工资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等级工资制由以下要素构成:
(1)资标准(2)工资级差(3)等级数目(4)职务工资等级线(5)技术等级标准
1、概念:运输平均成本定价理论:是指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运价总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一切开支,所以运输平均成本是运价的最低极限。运输总收入在支付运输平均成本后,一般还应提供足以吸引投资的必要利润。变运价形成主体
(3)转变运价形成方式(4)完善运价形式
3、简答:制定运价的原则有哪些?
(1)与运输价值为基础(2)以运输部门的边际成本作为定价的依据(3)运价的制定必须为实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任务服务(4)充分考虑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5)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价关系,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
1、概念:清算收入:铁路局根据完成的工作量按铁道部运输收入分配办法结算而取得的运输收入。
2、简答:简答运量与运输收入之间关系如何?
根据运输收入的构成,在货物种类、运输部门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结构及运输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运输收入主要与运量相关,可以近似地认为运输收入是运量与单位运量价格的乘积,二者成正比例关系。
3、简答:简述运输进款清算的必要性?由于运输生产的特殊性,运输生产过程往客发送港站或运输代理、售票代理一次性收缴的。所以,运输进款需要根据各部门或各企业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和成本支出情况进行清算。
1、概念:政策:是国家或组织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而精心组织和有意变动的各种手段,是在多种方法中做出的一种选择,是社会或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2、简答:运输政策手段的种类有哪些?(1)税收和补贴(2)直接投资和提供运输服务或运输基础设施(3)制定有关法规(4)许可证制度
(5)直接购买运输服务(6)提供信息服务(7)制定与投入有关的政策(8)开展研究及引导运输业发展
3、简答:运输政策的职能有哪些?(1)运输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合理化(2)运输政策促使运输合理化(3)输政策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下列知识点可出论述题
1.试论述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1)、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运输业不生产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使运输生产资本结构和运输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的内在机制就是必须广义分工,首先是使企业内部分工合理化,其次是社会分工合理化。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0%左右。(1)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货物运输需求的影响是多方面是影响消费性旅行的最重要的因素。(2)闲暇时间个人原因的旅行,不管是旅游还是探亲访友,成本结构独具特点,因而提出对其管理的特殊要求。2)、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生产决定流通,本源性需求决定派生性需求,运输需求几乎是所有经济主体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运输产品的同一性决定着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间的可替代性。因此,运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3)、运输供给与需求的不同步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4)、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加
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均衡,也带来运输成本的增加。5)、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运输的基础设施特性、公益性特性,决定了运输生产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论述怎样从历史、产业史、供求关系和经济地理的角度解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1)、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社会化的实现 2)、从产业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在任何一种生产形态的生产之中,运输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任何种类的生产都必须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和完成,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将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集中到生产线上。3)、从供求关系角度考察,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交替推拉”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对运输的需求会提出新的要求,仅通过对原有运输方式的挖潜已不能适应经济的要求,新的运输方式出现和发展起来。由于运输业的发展是这两个时期交替变化的结果,因此,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呈现出“交替推拉”的关系。4)、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察,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1.试论述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
货物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是由社会经济活动这一本源需求引起的。因此,经济因素对货物运输需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工业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是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是30%的,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间的分离等。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影响运输需求的重要的长远性因素。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首先发生在英国。19世纪后期,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开始。
(3)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和运输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也会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化。(4)运输网络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运输网的布局和运输能力直接影响对货源的吸引范围和对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5)人口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城市化水平,对货物运输需求有一定影响。2.试论述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1)收入水平
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或者说是其家庭的收人水平,往往决定着其旅行消费水平。收入水平需要另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可用于旅行的闲暇时间。城镇居民的时间由五部分构成:工作时间、附加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或称为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又分为每日闲暇时间、周末、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3)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其他因素
影响个人事务旅行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个人喜好、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民族等。(4)经济发展
(5)人口的增长(6)旅行费用即运输服务价格
(7)运输服务质量 安全、迅速、便利的运输服务网将刺激旅客旅行需求,反之,则抑制旅行需求。
(8)其他服务的价格(9)其他因素
1、论述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铁路运输是指利用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沿铺设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1)优点:(1)铁路运输能力大。(2)铁路运输受气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3)铁路运输成本较低。(4)铁路运输的运输
速度较快。2)缺点:(1)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时间。(2)铁路运输中的货损率比较高。
(3)铁路运输一般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综合指标指的是运载设备的日产量。
4)、牵引设备牵引力利用指标
反映牵引设备牵引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列车、船队、挂车的平均总重、编成数(或拖挂升 4)劳动合同的管理(2)在企业的人员开发方面1)培训与教育 2)民主管理 3)企业文化 4)职业管理与员工发展(3)在企业人员维持方面1)绩效考评 2)薪酬管理 往加以干涉,使之趋于平息,并对市场进行整顿。
6)、控制外部成本 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可能导致运输活动产生不直接的包括在经营部门决策之内的成输。(4)铁路运输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用土地较多。
铁路运输主要适合承担: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也较适合运输散装货物、罐装货物;大批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运输。
1、论述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1)降低材料、燃料等物资消耗(2)正确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货损货差(4)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5)加强供应工作,降低采购成本
1、论述评价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指标。
1)、载重能力利用指标 反映运载设备载重能力利用水平的指标有静载重、载重车船吨(客)位利用率、空驶率、实载率等。2)、运载设备时间利用指标
运载设备的日运行里程是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载设备时间利用的比较全面的效率指标。3)、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综合指标
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率)。
5)、牵引设备时间利用指标
反映牵引设备时间利用的指标是牵引设备的日运行公里。
1、论述运输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运输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与经济体制有关的因素、与产品特点和构成有关的因素以及与技术和组织有关的因素等。(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2)产品的构成特点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各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也有不同影响。(4)技术设备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5)合理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6)缺勤率和离职率(7)工作生活质量(8)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认识.2、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1)在企业人员的录用方面1)职务分析与职务设计 2)招聘与选拔 3)调动和晋3)交流与沟通
(4)在企业人员的使用方面1)激励 2)劳动条件 3)合作与冲突
1、论述制定运输政策的目标,反映在哪几个方面。
1)、使运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制定运输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使运输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反映在三方面:一是保证运输供给总量,二是保证运输布局与经济布局相一致,三是保持合理的运输结构。
2)、维护消费者权益 由于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和广大的运输服务者都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和优质的运输服务。3)、合理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是政府制定运输政策的又一重要目标。4)、抑制垄断
为了防止运输垄断现象的出现,政府需要制定一定的运价政策对其进行限制。5)、控制过度竞争 无控制的竞争可能限制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质量,导致运输业不稳定。因此在市场出现价格战的情况下,政府往
本,这时需要政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7)、提供公共商品 由于运输设施的某些项目具有明显的公共商品的特性,无排他性,因而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它们的供应最乐观地看也是不足的。8)、提供高成本的基础设施
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再加上可能的高风险,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政府参与,许多基础设施就不可能修建。
9)、降低交易成本 从理论上讲,自由市场能使产出达到最优化,但这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10)、将运输纳入更广泛的经济政策
运输和土地的利用自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利用市场存在缺陷,人们就会感到运输市场应进行某种程度的协调。
第三篇:《技术经济学》复习题
《技术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科学技术经济的实质及表现形式。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区别。
4、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5、设备的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
6、差额投资回收期是如何计算的?使用的条件是什么?
7、资金的单利与复利的区别。
8、什么是内部收益率?怎样进行计算?
9、如何理解等值、现值和终值?
10、什么是可行性研究的财务评价?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怎样计算净年值?如何使用净年值进行方案的评价?
12、设备的最佳经济界限。
13、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二、计算题
1、李光现在借款20000元,第10年末一次还清本利和。若利率为5%和10%
时,按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各为多少?
2、某设备购置投资为60000元,其使用成本第一年为20000元,以后每年比上一年递增5000元,求该设备的最佳更新期。(假设利率和残值均为零)
3、购置一台汽车,价值16万元,每年驾驶员工资、油料、养路费总计为14万元,维修费10000元,年收入24万元,设社会贴现率为12%,7年汽车报废,第三年末大修一次,费用30000元,残值20000元,试问该车主是否能赢利?
4、拟建项目,第一年初投资1000万元,第二年初投资2000万元,第三年初投资1500万元,从第三年起连续8年每年可获净收入1450万元。若期末残值忽略不计,最低希望收益率为12%,试计算净现值,并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5、一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采用分期投资,第一年投资30万元,第二年投资50万元,第三年投资120万元,投资收益率为10%,求该项目到第10年末的本利和。
三、论述题
1、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进行价值工程分析的意义。
4、进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时,为什么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什么意义?
5、怎样进行互斥方案和独立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答:科学技术的经济实质是生产力;其表现形式为:硬科学技术向生产过程的转化;软科学技术向生产过程的转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技术没有阶级性,技术具有历史继承性。
2、答: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提出问题(生产什么、用什么生产、在何处生产、用什么方法生产)、调查研究(市场品种、原料路线、厂区厂址、工艺路线)、拟定方案(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厂址选择、工艺技术路线、建设周期)、全面规划(物料流程、人员配备、组织机构、建设进度)、分析计算(投资与成本、现金流量与利润、资金筹措与运用)、项目评价(经济效果、社会效果)。
3、答:静态指标是指在进行项目的财务经济评价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在评价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在评价结果上科学性不是太合理。动态指标则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充分考虑到资金在使用中的成本,更有利于科学合理的作出项目的财务评价,选出最优的方案。
4、答: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技术经济预测的作用。
5、答:设备的有形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处于闲置状态岁发生的实体性的磨损。设备的无形磨损是指由于非自然力作用和非使用所引起的机器设备价值上的一种损失。
6、差额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产量相同时,;
当产量不相同时,当计算差额投资回收期时,必须是投资一大一小,成本一小一大时才能计算。
7、答:单利是指在计息期内只对本金计算利息,而对所获得的利息不计入本金计算利息;复利是指不仅对本金计算利息,所获得的利息也要计入本金计算利息。单利没有考虑利息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复利考虑了资金利息的时间价值。
8、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的净现值为0时的收益率,一般采用插值法来计算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及过程。
9等值、现值和终值都是资金时间价值中的一些概念。;等值是指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相同的时间价值;现值是指把将来的一笔金额换算成与之相等的较早时点的金额即资金现在的瞬时价值,;终值是指把某一时点上的金额换算成以后某个时点的等值的金额;可以通过等值的概念将现值转化成将来某一时点上的终值。
10、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建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计算项目的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能力,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项目的风险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11、净年值是指把不同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分别折算为每一等额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再求代数和。净年值最大的方案相对最优,12、设备的经济界限是指当设备的年总费用达到最低时所对应的年限就是设备的最佳经济寿命期
13、可行性研究的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评价与决策
二、计算题(40分)
1、单利分别为:20000(1+10*8%)=36000;20000(1+10*10%)=40000
复利分别为:20000(F/P,8%,10)=43178;20000(F/P,10%,10)=518742、3、-16+9(P/A,12%,7)+2(P/F,12%,7)-3(P/F,12%,3)=1701元
4、-1000-2000(P/F,12%,1)-1500(P/F,12%,2)+1450(P/A,12%,8)(P/F,12%,2)=234.255、三、论述题
1、答: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一定的情况下,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在另一种情况下,技术也推动科学的发展,而且他们之间相互推动不受空间的限制。科学和技术都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是潜在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后才能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技术是连接科学与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任何现代的科学,都是以现代的技术作为手段的科学,任何现代技术也都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2、答:技术进步的概念,经济增长的概念;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的改进;技术进步可以不断的开发和开拓生产资源,增加资源的供应量;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答:价值工程的定义;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为产品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提高项目或企业的经济效益;克服只重视本领域的问题而忽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寻找替代的原材料等。
4、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意义: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的风险性。
5、答:独立方案是指作为评价对象的各个方案的现金流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何一个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的决策。互斥方案则是指方案之间存在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关系。;在进行互斥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时,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即进行绝对经济效果检验;二是考察哪个方案相对最优,只有在众多互斥方案中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才可以只进行相对效果检验。而独立方案只需要分别计算每个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再对不同方案的指标结果进行比较即可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 2.完全理性 3.交易费用 4.市场型交易费用 5.产权 6.私有产权 7.共有产权 8.完全契约 9.不完全契约 10.不完全契约 11.道德风险12.逆向选择 13.剩余索取权 14.剩余控制权 15.公司治理 16.正式制度 17.非正式制度 18.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交易费用的性质
3.科斯第一定理
4.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案例分析题略
试题结构:
一、5个名词解释
二、4个判断说明三、三个简答题四、一个论述和两个案例分析
第五篇: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也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公共经济学是要解决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在行为逻辑上差异明显的机制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臵。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1)对市场失灵的分析(市场缺陷)。(2)市场缺陷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3)对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4)对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5)对政府预算问题的研究。(6)对公共支出问题的研究。
(7)对公共收入问题的研究。(8)对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如何?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配臵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的商品交换,第二,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第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第四,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臵方式,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价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经济运行。市场机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市场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准。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发挥其配臵资源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中心,几乎包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可以说一切都是由政府来管的,经济活动是“本位”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和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政府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为此必须重新调整政府的职能。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有三方面内容:(1)政府应当退出生产经营领域;(2)彻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审批制度,转而以维护和监督规则的实施为主要职责;(3)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中的某些功能。
3、法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如何?
(1)联系:法学为政府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市场经济是在法的框架下运行,“规则”的建立及其权威性是市场经济有效和高效运行的基础。
(2)区别:“法”的秩序是强制的,“市场”的秩序是自发的,市场秩序必须借助“法”的秩序来维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多是通过法律手段实施。
4、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1(1)研究主题一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臵问题。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基点和重点也是放在微观分析上,它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的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资源配臵最优化的组成部分。
(2)研究方法一致。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需求与供给及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等也在公共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答案
2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微观经济学认为它所要研究决定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该主体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生产和消费,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优化资源配臵的研究目的同样适用于公共经济学。此外,公共经济学广泛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均衡分析、边际效用分析、供求理论等。
5、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如何?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五个基本方面组成。而公共经济学界定的政府的职能和经济行为包括配臵、稳定和分配三方面,其中,配臵功能强调的是公共部门内外资源的有效配臵;稳定功能强调的是税收、公共支出以及国债的利用,以实现对经济的短期需求管理,从宏观角度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全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分配功能强调的是运用公共权力在社会的每个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这三大功能恰恰与宏观经济学所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6、公共经济学与行政管理学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1)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可以借助政治学的框架进行分析。(2)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行为认识的深入,经济学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参考答案
2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均涉及管理的研究,而管理研究的目的都是要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获取特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干预,以及主管经济部门的增多,使国家行政管理具有更多的经济职能。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都是从政治学派生出来的,行政管理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
7、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学习公共经济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转型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在这其中,公共经济更是凸显出其战略意义,一系列公共经济问题亟待去研究、回答和解决。比如,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如何定位?当前中国政府的规模是太大了还好似太小了?政府职能应如何进行转变,其行为方式应如何进行调整?国有企业的边界应如何界定?为什么行政管理费用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什么当前中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严重不足以至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如果政府的资金有限的话,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哪方面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意味着要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多地关注于公共经济领域的发展,政府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
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学习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专门论及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强调要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大格局下,公共经济将会全面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8、如何理解资源最优配臵的涵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臵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1)效率原则。这体现在帕累托最优状态,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臵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要达到某种产品的有效生产,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总的净社会收益非负;二是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收益最大化。当配臵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的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SR=MSC。这样,可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经济效率。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经济效率可以自发地得到实现。(2)公平原则。一般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基尼系数是衡量公平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3)稳定原则。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四个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9、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要达到某种产品的有效生产,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总的净社会收益非负;二是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收益最大化。当配臵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的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SR=MSC。这样,可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经济效率。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经济效率可以自发地得到实现。
10、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
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方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配臵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的特点:(1)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的商品交换,是人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强买强卖,通过非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其他经济主体的劳动。(2)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4)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1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基本特征?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其特征:(1)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并且规模都很小,无力通过自己的买卖活动影响市场价格,因而都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2)产品同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把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看作完全可以用另一个生产者的产品来替代,或者说,在买者看来,买哪家的产品都一样;对卖者来说,都不能因自己的商品具有特色而提高价格。在所有生产者的产品卖价相同时,消费者购买哪个生产者的产品完全是随机的。(3)进出自由。完全竞争市场意味着不存在任何法律的、社会的或资金的障碍以阻止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这意味着在长时期内,生产要素可随着需求的变化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4)信息充分。在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假定为对于有关市场的信息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不仅掌握市场上现在出现的情况,而且也了解市场今后会发生的情况。
12、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有狭义和广义的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对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等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不完全;(2)信息不完全;(3)竞争失效;(4)公共物品问题。市场本身无力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5)宏观性问题。表现为市场总供求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宏观经济总量失灵;(6)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7)社会公平分配问题。表现为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1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1)创造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并监督实施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法律制度;二是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地发挥作用;三是促进市场体系发育。(2)配臵资源,提供公共物品。一是建立和维护国防和社会治安安全的系统;二是建设、管理和维护市政工程系统;三是修建和维护公共交通系统;四是建立和发展邮政通信系统;五是建立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前沿学科和有战略意义发明的科研机构;六是发展公共文化娱乐事业。(3)消除外部效应。一是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外部效应的产生;二是通过直接的管理来限制消极外部效应的产出;三是当私人成本与私人利益的均衡值同社会成本与社会利益的均衡值不一致时,政府在必要时可采取某种适当的措施来贯彻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目标。(4)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运用政权的力量,以政府的经济行为,通过税收形式,来参与社会的收入再分配,以使社会最终的分配结果,能够符合政府和公众所追求的社会公正的目标。同时,建立从全社会角度统筹规划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5)调节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与合理分工。一方面,推动资源向特定区位倾斜,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推进落后地区与新兴地区的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体上包含如下内容:(1)社会主义条件下
1的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臵的基础;(2)正确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
15、公共产品有哪些基本特征?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应如何进行改革提供?
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消费的完全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2)完全非竞争性。即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或质量。
政府以什么方式来供给公共产品,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对能力原则和受益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原则一般是指“谁有能力负担,谁就应当付费”的公共费用分摊原则。所谓受益原则是指“谁受益,谁付款”的财政原则,它是从利益原则转化而来的。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具体采取何种政策,既要考虑到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历史习惯,又要充分考虑公民的承受能力和消费倾向,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
16、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标志是什么?
公共产品能否得到充分供应对经济运行与发展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但公共产品并非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物品,其充分供应与否对经济社会能否正常运行,减少非生产性耗费,对经济资源的流动与配臵,对消费者福利及技术创新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即为供需平衡,其实现的标志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MSR=……=MSC,即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17、混合产品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有效供给各有什么特点?
混合产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它既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又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主要有两种类型:(1)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是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所谓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如政府对过度拥挤的公路不得不通过收费来加以限制,这使公路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它不再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但也不是私人产品,成为一种混合产品。(2)在价格上排他的公共产品也可能成为混合产品。所谓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不是完全免费的公办学校和医院即有代表性。
两种类型有效供给的特点:(1)拥挤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在技术上实现排他。因此,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2)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但其生产或消费很可能会产生外部效应,而且是正的外部效应。这类物品或服务,如果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由此而带来的正的外部效应,必须由政府给予补贴,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供给不足。如果由公共部门直接出资经营,往往也需通过市场上的销售渠道,利用市场价格机制。无偿供给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混合产品既能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但私人提供混合产品常常难以实现政府需要的积极外部效应,所以大量的混合产品或由政府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或通过政府的必要补贴让私人部门来提供,并将受益与收费结合起来,这使混合产品的提供能更有效地实现公共支出的目的,又能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18、试析克服外部负效应的主要方法。
(1)通过市场机制来矫正。方法有三:第一,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第二,产权与科斯定理。所谓产权,通常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科斯定理是指只要产权已明晰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臵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定理表明,只要产权界定明确,不论是谁拥有,外部性问题便能解决,公共部门不必干预。第三,社会制裁。实际上反映的是道德的作用,即依赖社会道德规范自动起作用,从而阻止会带来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
(2)通过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相对于私人部门的矫正来说,政府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办法来矫正其外部效应,一般较常用的措施有:第一,是罚款或课征税收。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效率损失。第二,是发放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第三,是政府规制。政府规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第四,是法律措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律措施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
19、什么叫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公共选择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的前提条件是:(1)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2)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3)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20、对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21、何谓利益集团?其存在的理由及活动方式是什么?
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利益集团的意义多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在于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途径来理解现实;其二在于利益集团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以及它对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意义。第二种意义上,对利益集团给予了正面评价,它甚至进入政治变革的路径认识中:这个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围绕公共政策博弈,并形成博弈规则,宪政民主也就产生了。
在中国,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贿赂即利用金钱、美色及其他有价物券“买通”相关决策者。这是目前中国非法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重要手段,且形式隐蔽,“暗箱”操作。(2)个人关系网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这是中国各类利益集团,包括合法利益集团,最常用、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方式。(3)说服即采用书信、电话电报、递交研究报告乃至直接造访等方式,对相关决策者进行劝说。(4)求助于“精英人物”即让本集团中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成员或集团内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成员,代表本集团的意愿,直接有效地接近相关决策者,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或者以人大、政协提案的形式,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直接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体系。(5)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这是目前中国合法利益集团较常用的影响方式。(6)借助媒体呼吁,通过舆论间接向政府施加压力,即向当地(外地、甚至境外)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主动提供信息,请求其向社会广泛公开之,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民众的关注、支持或同情,从而对相关决策者形成强大压力,使本集团所面临的问题,被提上决策日程或重新考虑。(7)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8)施压性集体行动。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在政府机关及主管部门门前聚集、静坐、请愿,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非法举行集会游行,围堵和冲击党政机关、甚至打伤政府工作人员等。(9)参与或操纵选举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客观进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基层民主的发展,以及党内民主的逐步推进,不同利益集团已经开始有可能通过民主选举等合法程序,参与地方的政治博弈。这将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往往并非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也未必沿用上述影响方式的一种或多种。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向地方政府机关捐款、捐赠交通、通讯工具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某些公益性利益集团,也可能运用物质性资助等方式,宣传自己的理念,以影响政府决策。
22、什么叫寻租?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寻租?
布坎南把寻租定义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寻租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寻租产生是因为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干预,认为只要政府行动主要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和财产,那么市场过程就支配经济行为,并且保护出现的任何租金将因竞争性的进入而消失。但是,如果政府行为大大超出由最低的或保护性的状态所规定的限度,逐渐干预市场调节,那么租金以及寻租活动必将继续存在。
对寻租和腐败问题的治理应标本兼治,具体对策如下: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博采众长,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现行的党政干部选拨任用制度。
(2)行政机构与人员即要有相对稳定性,又不能长期保持不变,经常属于的高速和更新是必要的。
(3)大力推进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尝试;有偿辞职和引咎辞职制。
(4)公共生产缩小到必要限度内。标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公共服务设施,两种就业需求——竞争与保有的自然均衡。
(5)将竞争机制和聘用制度引入政府部门,完善民主程序,加强民间团体的参政议政职能等。
(6)高薪养廉,使国家公务员队伍能留得住人才,又不至于冒以身试法的危险。
23、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1)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是政府机构改革艰难的核心动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事实上存在着“能进、能上、能高”而“难出、难下、难低”的干部用人制度,缺乏竞争的动力与压力,也没有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干部只上不下,只升不降,到年限就提拔,遇机会就升级,政府机构有条件就升格,开口子就增加职数,机关变成解决就业和待遇的福地,致使干部队伍和机构迅速膨胀。
(2)政府职能不断呈放大状扩张是政府机构改革困难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党政职能交叉、政企不分,许多本应由党或企业管理的职能被政府所取代,导致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势必相应增设一些机构,从而使机构进一步膨胀。由于我国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还不高,随着行政主体的地位、影响和权能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被不断地进行简单的切割划分和调剂配臵,越切越细,越分越乱,切出来的“新”部分越来越多,职能越来越被人为放大,对设立新机构、增加新人员以便加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3)绩效评价机制不科学和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是政府机构改革困难的隐性原因。多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只看产出,不看投入”。这种政府政绩评价机制极易造成某些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盲目地扩设机构、增加人员。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现象,就是这种政绩评价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另外,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如官本位思想,缺乏人才流动与限任选任观念等,都是造成政府机构改革困难的原因。
(4)缺乏对政府有效制约监督的各项配套机制是政府改革艰难的外在动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系统的行为常采取行政命令方式,以撤换领导来制约和保证政府系统有序运行,这种方式常伴有主观的随意和感情的冲动。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缺乏公正严肃的约束机制。机构编制没有法律依据,缺乏硬约束、硬保障,机构改革缺乏硬配套支持,这就使得机构膨胀问题在软环境、软约束中可以自由地延续泛滥。财政拨付与支持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随意增加,“僧”多则“粥”多,“僧”少则“粥”少,人浮于事仅对行政效率有影响,对部门利益
则丝毫没有损害。由于没有通过财政硬约束来限制人员和机构的增加,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增编、增员的冲动和可能。干部选拔任免缺乏制度保障,没有竞争的动力和压力,没有切实保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5)政府自身利益追求的膨胀与约束的无力是政府机构改革艰难的又一原因。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组织,一旦被人们理性地设计出来,就会成为控制人、支配人的东西,具有天然自我膨胀的倾向。政府行为是按个人成本收益原则来计算的,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这样每个政府官员都存在一种谋求特殊利益的冲动,为保持官位、升职、发财,必然培植亲信,选用自己的人,造成机关人员膨胀。政府官员为了保证下属单位工作顺利,会尽最大可能争取保险系数,即加大投入维系更大储备。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由上级任命,要赢得上级的认可,就必须完成上级的指示,满足上级的愿望,这就迫使政府官员有着强烈的数量冲动:更大的机构规模、更大的管辖范围、更高的社会指标、更多的财政收入。
此外,社会的转型、现代化建设等要求政府系统不断加大调控能力。全球性的民主化发展会不断拓展政府边界,拓宽政府职能。因此,政府增长、机构膨胀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客观的一面,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具有世界性的趋势。
24、西方文官制度的优点和缺陷何在?该制度对我国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有何借鉴意义?
西方文官制度的优点:(1)法制化。西方各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文官的法定地位、权力、责任,权利、义务。文官行使权利、执行任务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他的职位、地位、待遇依法受到保障,非因违法失职不受免职、停职等处分。(2)实行功绩制。体现了“任人唯贤”和“奖优罚劣”。它包括两方面: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论功行赏。(3)用人重知识化、专业化。(4)规定“政治中立”,实行职务常任。西方各国都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公职(要担任,就要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并规定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随内阁而进退”,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5)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分类、统一管理、智力开发、动机诱导等。(6)讲求职业道德。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对外以官方代表的身份出现,要求他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对此,各国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一般包括依法行事、廉洁奉公、遵守纪律、严守机密、不得兼职等。
西方文官制度的缺陷:(1)政府行政效率较私营企业低;(2)机械式工作方式和通常论资排辈的晋升方式往往压抑人才;(3)文官弄权,不负责任,往往使政务官左右为难;(4)有权势的文官集团在社会上形成了受到特别保护的利益集团。
该制度对我国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权力导向型”的行政理念,树立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行政管理新理念。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权力本位 ”走向“能力本位”是改革的重要使命。
(二)健全体制。(1)从“法制”、“人治”走向法治。(2)尽快完善公务员法律法规。
(3)试行政府雇员制。
(三)完善运行机制。(1)在“选”人方面,用好的制度选人用人。(2)在“用”人方面,尽快完善公务员任期制、竞争上岗制、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度、工资制度、晋升制度和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建立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3)在“训”人方面,用好的方式培训人,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建设。(4)在“退”人方面,一是严格考核制度,为真正贯彻辞退制度扫清障碍。二是严肃公务的纪律,对严重违纪者,坚决予以撤职直至开除,绝不姑息养奸。三是完善公务员待业保险制度,合理解决被辞退人员的出路与待遇问题。四是研究和明确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等退休条件,特别是高级公务员的退休问题。
(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25、什么是政府失灵?如何评价西方的“三权分立”与所谓民主政治?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了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紊乱,从而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臵。
对西方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评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强调,在国家政治架构中,立法、司法、行政部门应实行三权分立,目的是使三个机构互相制衡、互相监督,使各个部门在权力制衡和监督中达到政治行为的高效与廉洁。这种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是:一方面通过政治架构各机构的权力制约关系,不让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避免独裁政治的产生;另一方面发挥各政治架构成员的政治才能,使政治架构制定和实施的政策,都是通过全面的考虑,充分反映了国家和广大社会成员根本利益,杜绝政策的危害性。这种权力制衡机制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独裁政治和腐败政治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机制却随着各政治力量(指各政治架构成员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政党)间关系的变化而失去制衡和监督的效能。其一,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同资产阶级多党制溶为一体。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其二,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总统也好,首相也好,议员也好,大法官也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或代表人物。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其三,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特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往往造成几个权力机关各说一套,多个声音,造成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这是西方国家普通民众对政治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
26、结合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际,阐述我国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历程。
以民主化为基础,以科学化为主导,以法治化作保障,是我国政府决策优化发展的重要成就和集中反映,其最终目的是推进政治安定团结、社会公平正义和资源的高效配臵。
(一)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逐步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办理的行政事项,尤其是与群众利益密切事项,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政务公开提供了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新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在政策出台之前通过媒体公示、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保证群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二是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三是官方和非官方政策研究组织逐渐参与决策过程,促使政府决策“谋”与“断”相对分工,这是现代政府决策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在决策系统中,充分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目前,我国政府基本上形成了由情报信息、参谋咨询、决策中枢、决策监控、执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现代政府决策机制,这些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决策链。作为决策中枢的政府首脑机关进行方案选择,也基本遵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订多个方案、抉择最优方案、追踪决策等环节和过程。政府决策组织体制和程序的科学化,克服了传统决策中领导专断的弊端,决策实行集体领导、重视专家学者意见和民众意见,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随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经验决策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和工具,如德尔菲预测法、博弈论、系统分析法、数学分析法、模拟实验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等,极大提高了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三)政府决策的法治化框架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决策的法治化框架初步形成。一是决策权力配臵的规范化,实现决策权依法有据。改革开放后,中央高度集权状况逐渐改变,下级地方政府获得了较大的自主决策空间;长期以来党管一切、党政不分的状况也有所改变,党委、人大和政府三者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逐渐形成有机配合的领导核心。依法执政要求党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活动,处理好党政关系和议政关系,实现三者决策权限、职责和范围的规范化。这意味着我国行政决策权力,从理念和制度层面都开始统一并得到保障。二是政府决策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目前政府出台政策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公开和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制定体系基本形成。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实施行政决策的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听取意见制度、合法性论证制度、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后,各级政府大力推进行政决策制度化建设。三是强化对决策权力的监督,对决策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逐渐建立。2006年,国务院对建立行政问责制进行了积极探索,问责方式由“上级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特别是对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行政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决策问责使决策者更为慎重用权、慎重决策。
27、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践,说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今后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社会公平直接关系国家政权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要重视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使之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维护司法公正。保证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司法公正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方向。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第五,坚决反对腐败。反腐倡廉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重点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已经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人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利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财政中的“三公”经费。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的内容具体到项。我们要坚决惩治腐败,按照法律对于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要严厉予以惩处,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