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关于开展“6.20”事故案例教育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6.20”事故案例
教育的通知》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单位:
现将路局职教处《关于开展“6.20”事故案例教育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安全设备部及作业管理部门人员记名传达学习,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关于开展“6.20”事故案例教育的通知
各单位:
根据路局7月4日运输生产大交班会议精神,现将“6.20”事故编制成专题案例,各单位要立即开展“一事一教”,组织相关工种、岗位人员认真学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附件:旅客列车漏交调度命令漏写IC卡限速数据
“6.20”铁路交通一般C类事故案例教育
职教处、总工室、运输处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旅客列车漏交调度命令漏写IC卡限速数据
“6.20”铁路交通一般C类事故案例教育
一、事故概况
2011年6月20日,T7次太原站图定23:43分到、23:49分开,实际23:42分到(早点1分),23:46分车站进行车机联控核对调度命令时,发现机车司机没有2011年6月19日10:17分太原局施工调发布的18067号运行揭示命令(内容:石太线太原站至北营站间上行线222km364m至222km164m处施工,6月20日8时00分至7月16日6时00分限速45km/h,7月16日6时00分至7月17日6时00分限速60km/h,7月17日6时00分至7月18日6时00分限速80km/h,以后恢复正常速度),车站值班员交付命令后于23:49分正点开车。
除T7次列车外,存在未交付命令的其它车次还有T41次、Z19次、Z53次、T43次,共5趟客车。经查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记录,太原站核对补交命令后,在限速地段均未超速(以上5趟列车均为西安局西安机务段担当本务的直通列车,机车乘务员太原站不换班,均在北京局北京机务段出勤)。
二、原因分析
㈠北京局
1.调度员不清楚写卡区段列车的具体径路。太中银铁路自2011年1月11日开通以来,T7次等客车就一直由太原站经既有石太上行线的北营、新鸣李站进入太中银铁路运行。机务段调度命令接受、核对、写卡调度员和把关人员均不清楚列车运行径路,是造成漏交调度命令、漏写IC卡限速数据的主要原因,且在接到18067号命令后,盲目认为与实际应写卡的列车无关,只接收、签认,而不核对,缺乏基本的业务技能。
2.违反运行揭示调度命令管理规定。机务段施工、出勤调度员未认真执行《关于重新发布“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规则”的通知》(铁运〔2009〕98号)文件有关“接收、核对、签认及对不符合规定的调度命令,须请求发令单位重新发布”的规定,接收、签认18067号临时限速命令后,未及时向发令单位进行核查,认为太原局发布的18067号调度命令与T7次等列车运行径路无关,盲目将该调度命令视为无效命令,不出示揭挂、不向乘务员传达、不写入IC卡,造成有效的施工慢行限速调度命令漏传、漏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主要原因。
3.专业管理不到位。北京机务段对担负的写卡区段没有明示图,尤其是对复杂的枢纽地区没有进行列车径路的核实。太原铁路局《关于实行2011年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太铁师〔2010〕500号)文件中,虽然在变更T7次等列车运行径路中没有明确经由石太线,但在附件列车运行时刻表中明确T7次等客车经由太原、北营、新鸣李站。北京机务段对此次调图文件没有组织有效的学习培训,致使机务段调度员对负责写卡区段列车运行径路不清楚、不掌握,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㈡太原局
1.技术资料管理存在漏洞。《关于公布太原局管段运输类LKJ数据的通知》(太师电[2011]3号)文件“固定径路列车分叉地点走行方向表”中行别错误,技术资料提报不准、审核不细。铁运[2009]98号文件第41条规定“铁路局总工室将含有“LKJ基础数据”章节的《列车运行图技术资料》,以铁路局文件发布至本铁路局有关部门和相关铁路局,并抄送相关铁路局总工程师室、运输处、电务处、机务处、工务处”,但技术规章管理部门却将《关于公布太原局管段运输类LKJ数据的通知》(太师电[2011]3号)扩大范围发至站段,给站段造成误导。
2.列车运行图技术资料中运行径路线别不完整。《关于实行2011年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太铁师[2010]500号)文件中,变更列车运行径路不完整,存在漏洞,如北京西-西安Z19/20次改经由京广、石太客专、太中、包西线运行,西安局担当,没有将运行径路上涉及的石太线等全部标注。虽然这是一种普遍的传统的做法,主要是为区别2条运行径路以上的交路,标注某次列车主要运行径路,但不适应现行长交路、跨局直通运行、外局异地出勤写卡的实际,为此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正确做法
1.《关于公布太原局管段运输类LKJ数据的通知》文件中“固定径路列车分叉地点走行方向表”中行别应为“上行”,该文件应发布至本铁路局有关部门和相关铁路局,并抄送相关铁路局总工程师室、运输处、电务处、机务处、工务处。
2.《关于实行2011年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文件中,变更列车运行径路应将所涉及的线路标注完整,如北京西-西安Z19/20次改经由京广、石太客专、石太线、太中、包西线运行。
3.机务部门认真核对命令和涉及列车运行的相关信息,正确编制IC卡数据信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4.路局有关LKJ专业管理人员在数据提报及发布前认真核对签认,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规范技术文电发布程序,做到专人负责,一文一人,一文一事,防止错发、漏发,超范围发文。
四、应采取的措施
为吸取“6.20”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管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LKJ文件编制及发布卡控措施
1.LKJ基础数据严格按《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运用维护规则》(铁运[2009]98号)文件执行“谁提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发谁负责”制度,起草、审核、签发部门层层负责。
2.严格落实文件发布流程。对于较为复杂重要的规章资料建立联审会签制度,由主办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联合审查。
3.原则上应由主办部门发文。如遇综合性文件或上级规定部门发文时,发文部门
要负审查的责任。
4.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发文,不能随意扩大抄送范围。
5.严格文件发布管理,局文、处文都要严格执行发文程序,必须在签发批准后再登记要号,文电管理要有专人负责。
6.发布列车运行图技术资料时,对各次列车运行径路途经各线名称按顺序详细公布,确保相关单位能准确掌握。
7.涉及LKJ单位,要加强对LKJ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编制LKJ资料要建立互控制度。
(二)运行揭示调度命令和“IC卡”管理卡控措施
1.机务系统要严格落实《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规则》和《铁路运输调度规则》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收受调度命令管理、运行揭示管理、IC卡数据编辑及传递管理办法,突出对非本段担当区段的管理。
2.机务段运行揭示台调度员要从乘务员优秀司机中选拔,严把入口关,确保调度员具备较高素质。
3.运行揭示台调度员要经常添乘写卡区段列车,熟知负责写卡区段基本情况,掌握写卡区段列车所经径路和线路上下行运行方向。
4.遇写卡区段发生变化,机务处要加强关键环节业务指导,机务段要细化实施方案,及时指派专人添乘,实地查看列车路径,并与相关单位及时联系沟通,了解情况,编制新交路变化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新图实施写卡区段发生变化时,机务段要分工种、突出岗位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杜绝学习培训和考试“一张卷子”现象。
6.新图实施写卡区段发生变化时,机务段要对有关文件进行认真研究,要重点对复杂枢纽地区列车路径进行核查,绘制写卡区段明示图,便于核对使用。
7.严格落实运行揭示调度命令先核对、后签收的作业程序,必须在确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正确后,方可签收。
8.受令单位要严格执行铁运[2009]98号文件规定的内部复核制度。所有受令单位要迅速判断命令的正确性,防止不确认签收或签收后随意处理。对有异议的调度命令,要及时与发布单位了解情况,不得随意处置。
9.严格落实运行揭示调度命令接收、核对、签认、保存管理制度。机务段调度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作业,要严格执行铁运〔2009〕98号第100条规定,严把命令接收、核对关键。机务段运行揭示台调度员接到有疑问的调度命令时,要立即与有关部门核实,并结合相关技术资料弄清命令内容,确保理解准确、控制有效。坚决杜绝调度命令不核对无误就轻易签收、不查明原因就擅作无效处理的问题。
10.机务段对不涉及写卡区段的无关运行揭示调度命令,向发布单位进行核查确认后可不签收。列车调度员对未签收和已签收并提出有问题的运行揭示调度命令要重新发布,取消命令和重新发布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调度所对未签收的命令必须件件分析,查明原因是扩大范围还是命令错误,并进行严格考核。
11.遇发布错误的运行揭示调度命令,要向发布单位进行核查确认后,请求调度员发布取消命令,重新发布正确的调度命令。
12.车站遇到司机询问有关命令内容的不正常情况,要立即查明是否有调度命令,并及时报告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须查明没有调度员命令的原因并予以答复。
13.机车乘务员遇有线路限速没有调度命令必须明确告诉车站,车站值班员和列车调度员须采取果断措施,对本列及后续列车补交调度命令。
14.遇新图实施及交路变化,机务段要派专人添乘机车,实地查看列车径路,编写新图及交路变化等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要绘制写卡区段明示图,便于有关人员及时核对。
五、事故定责
依据《事规》第十四条C25条以及《2009年下半年LKJ重点工作的安排》(运基信号[2009]534号)文件规定,构成铁路交通一般C类事故。
事故定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主要责任,太原铁路局运输处、总工室重要责任。
第二篇:关于开展事故案例大讨论的通知[范文模版]
关于开展事故案例大讨论的通知
3月份以来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连续发生了几起工伤事故,为了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4月7日安全办公会董事长提出的要求,现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事故案例大讨论”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董事长在3月31日扩大安全办公会议上提出的“查思想、查管理、查漏洞”三查活动要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正规操作,强化联保互保意识,严格标准、规程、措施落实,从源头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杜绝轻伤及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杜绝严重“三违”,确保公司安全生产。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1日
三、讨论范围:
公司各单位安管人员、班队长、所有员工
四、活动方式
活动分三个层面进行,即安管人员大讨论、班队长大讨论、员工大讨论。各单位由党支部书记、区长组织,讨论前要统一学习公司下发的近期发生的6起工伤事故。机关部室相关人员到包保单位与员工面对面开展大讨论活动,营造氛围。
五、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望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认真落实,确保实效。
2、各单位要分组进行讨论,人人发言,人人提合理化建议,人人谈感想,明确违章后果,全面树立正规操作意识。要建立讨论本,做好记录。
3.通过讨论,要把安全隐患排查出来,自找差距,互找不足,制定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4、通过讨论,要在思想上确实树立安全理念,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发生,寻找存在差距、弥补不足、完善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正规操作行为养成。
第三篇:转专业通知
关于做好2012级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
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字号:更新日期:2013年01月09日 科室:教务科阅读:1218 大 中 次 小]各系(部):
根据《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教务发[2010]17号)有关规定,2012级学生转专业申请工作安排在本学期末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学生入学后,一般不允许转专业,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因特殊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生采取个人自愿申报、所在系(部)推荐并公示、教务处统一审核、学院审批的办法进行。
二、申报工作
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申请报名的基础上、按照申请条件确定拟转专业人选。申请人选应在系(部)内公示,公示期满(不少于三天)无异议的,方可向教务处申报。各专业的申报比例不超过本专业一年级人数的3%。
三、申请资格
1、全日制一年级在校本、专科生;
2、无违反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行为;
3、入校后各门考核课程的初修成绩全部合格,且平均学分绩点在3.5以上(由转出系部负责审核)。
四、申请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1、学生确有专长,本人申请并提供有效证明,经学校考核证实,确认其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现某种疾病,经学校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实其不适宜在现专业继续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它专业继续学习。
(二)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超过一年者;
2、不同录取批次、跨学历层次、跨学科门类者;
3、专升本、对口专业、“3+2”分段制学生;
4、定向生、委托培养生等指导性计划学生;
5、应作退学处理者;
6、班级人数过多或过少,不符合编班规定的;(班级编制:本科30人,专科40人)
7、无其它正当理由的。
五、工作程序
转专业的申请、推荐等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1、各系(部)在本学期期末受理学生转专业申请。拟转专业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系(部)提出转专业申请,申请表格式《洛阳理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申请表》(见附表1)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可在附件或学校网页“教务在线”的“下载中心” 下载打印。经所在系(部)按照申请资格审核后,主管教学主任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由转入系(部)主管教学主任签署意见后,由学生原所在系(部)教务员汇总报送教务处审核;
2、期末考试结束后各系(部)审核转专业学生成绩,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进行汇总,并填写转专业学生汇总表(见附表2),连同学生转专业申请表一并提交教务处审核;
3、教务处对申请转专业学生进行汇总,会同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主管教学院长后,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4、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一周,教务处负责将审议通过的转专业学生名单在本院范围发文予以公布,同时办理学生转入、转出手续,学生在第一周内办理完转专业手续,否则视为放弃。教务处及时将其学籍异动情况上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六、转专业学生的学籍、成绩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取得转入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后方能毕业,短缺的课程由学生选择重修,学院不再专门为其开设课程;
2、转专业前已修完的课程,与转入专业相同或相近、其学分与要求等于或高于转入专业要求的,可互相替代,但需提交《转专业学生课程免修申请表》(见附表3),经现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务处长同意,方可免修;其余成绩合格的专业课,可以根据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为公共任选课;
3、转专业后学生的学费按转入专业入学当年的收费标准收取。
附件:
附表
2、转专业学生汇总表.doc
附表
3、转专业学生课程免修申请表.doc
注:各系受理转出申请时间:2013年1月10日—11日,转入系部受理时间:2013年1月14日—16日;系(部)公示时间:2013年1月17—19日;系(部)汇总报送时间:2013年1月26日;学院公布发文时间:下学期开学第1周。
教务处
第四篇:——转发性通知
〔范例2〕转发性通知
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国务院关于加强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的通知》(国发〔2000〕25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务必把这次清理整顿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各级清理整顿工作由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配合协助工作。各部门必须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级政府予以监督、指导。
二、抓住重点,全面清理。从现在起至今年年底,各地要对从事出入境中介活动的机构(含留学、劳务、就业等中介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清查时要重点了解以下内容:中介机构的数量以及各中介机构的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员工人数、收费标准、注册资本、资格认定书、违法违规等情况,其中领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有多少家,无证照非法经营的有多少家,超范围经营的有多少家。清理整顿的重点地区是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江门、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市。通过清查,对问题严重的中介机构的法人代表和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清理整顿,依法打击、取缔一批问题严重的中介机构,净化我省出入境中介市场。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未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之前,暂不受理审核新出入境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及经营许可变更申请。对清理后的出入境中介机构,各地应加强宏观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规范其中介行为,使出入境中介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在清理整顿期间,要抓住典型案件依法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介适时予以曝光,以震慑不法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全省清理整顿出入境中介机构工作在今年底前结束,各地于12月15日前将清理整顿情况及时上报省公安厅、工商局。由省公安厅、工商局于2000年12月20日前汇总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转发性通知
转发性通知范文
转发性通知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
转发性通知范文一: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
《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9号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部、中发办、人事部、财政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通过改革得到稳定和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予以重视并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对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非法拍卖、转租、侵占、平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财产,随意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安排非专业人员等做法,要立即予以纠正,以保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
转发性通知范文二: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的通知》
陕政办发〔1997〕4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7〕28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目前,非法倒买倒卖人民币的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破坏了人民币的信誉。为加强对人民币的管理,打击非法买卖人民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特作如下通知:
一、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包括纪念币,下同);经营已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
五、对在中国境内非法买卖外国货币的,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