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

时间:2019-05-15 13: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

第一篇: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

申论范文: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据日本广播协会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8月7日决定取消把国家公务员退休金上调4%的计划,改为阶段性下调13%,以改变公务员的退休金比社会企业平均水平高的现状。根据方案,政府还将公务员提前退休的年龄从原来的50岁降至45岁。(查看该报道)公务员退休金的下调,使官民之间更加平衡,也缩小了行业之间的差距,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基本的分配公平。

如果说,一个人在职之时,因为能力不同,贡献不同,在分配上有所差距应当理解。但退休之后,由财富创造者变成了财富享用者,彼此之间除了行业不同之外,在身份和地位上都完全一样,都名叫“退休人员”,因而在待遇上也应当基本接近,这才符合分配公平的基本原则。若因为之前的职业或行业附带,使退休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分配结构就应当调整,要么提低,要么压高,总归应当大体相当。

而这期间,公务员作为财富的分配者,以及公共事务管理者,应当率先作出表率。相比于企业工作人员,由于公务员本身不创造社会财富,因而在领取高薪上更失去了正当性,有“权力肥私”之嫌,同时也极易因此培育成特权阶级。那么,下调公务员退休金,改变公务员的退休金比企业平均水平高的现状就属于维护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

公务员退休金比企业平均水平高在中国相当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分配鸿沟。在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剪刀差”仍有扩大迹象。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10年的平均年收入为35800元,企业退休人员为22092元,后者与前者之比为1∶

1.62。这种情况几乎是全国状况的缩影。而最关键之处在于,企业职工设立养老保险账户,每月由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8%,进入个人账户,进行养老金的账户积累。与此相对,机关和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并未设立账户,不需要缴费。

多予却少取,少予却多取,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养老金分配的“二元结构”。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一味地调高标准会让养老金负担更加沉重,也将迫使延迟退休等政策出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公务员退休金过高,形成了既得利益群体,也迫使企业退休金必须加快上涨,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压力,同时,也会让养老金双轨制深度固化,改革陷入死结。而日本调低公务员退休金的启示意义在于,调整养老金内部分配结构,实现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变养老金双轨制为单轨制,远比动议延迟退休更具现实意义。

只有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了统一并保证了公平,那么其他政策的实施,包括延迟退休才有合理存在的基础。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对国内养老金分配制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篇:从日本动漫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从日本动漫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摘 要:众所周知,日本对动漫文化的重视与开发由来已久,在发展动漫产业同时,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向世界推广。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实现国际化的思考。

关键词:日本对动漫;本土文化;动画形象日本动漫在国内外的影响

本世纪初,日本文化商人就曾如此放言:“美国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我们应该占据另一半。”面对日本动漫这股冲击波,美国媒体惊呼自己的文化产业遭遇了第二次“偷袭珍珠港”事件了。

日本动漫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确不可小觑。首先,动漫文化给日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俨然成为日本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了。其次,日本动漫扮演着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侵略”角色。毫无疑问,在进行日本动漫制作时,制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日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思维杂糅其中。于是,当他国消费者在消费日本动漫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日本意志”的影响。最后,日本动漫可以给日本形象加分。日本动漫世界里的人物,不管男女老少、忠奸美丑,都具有形象美特质。而这正好使世人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与国民形象有一个善意的感知。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上说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比美国产品能更多更广地渗透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开始追求他们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动漫备受日本政府青睐俨然已经把发展动漫产业带动日本经济发展定为国策。中国本土动画受到动画强国的冲击

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制作强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市场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现萎缩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动画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动画强国进军尚处于萌动时期的中国动画市场,极大地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动画事业,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动画工作者。这批专业人士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扩展了文化视野,尤其是受到西方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对动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换了思维方式。应该说,为开辟中国本土化的动画市场,迎接中华民族化的动画产业明天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然而,正像民众所关注的那样,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当代流行的像米奇、史诺比、凯蒂猫、圣斗士、青春美少女等等,已经成为青

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重视的现象。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发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在动画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多年来,一提到民族化、本土化、中国风格,许多人总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观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然而这种认识在当今动画艺术创作领域又是极具普遍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专门的研究,尤其关注诸如剪纸、年画、刺绣、皮影之类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研究的思路也是从造型艺术语言的角度切入的,但是真正把这些审美因素导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创新就太少了。以动画创作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本土艺术造型语言的塑造创作动画片都比较优秀,但没有沿着此路走下去,更没有创新,所以今天重新提出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大量深入的调研中,我们开始逐步感受到本土艺术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其造型形象有待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本土艺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但如何能化为动画造型形象,使之把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倍受当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创新的动画语言。应该说这一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一个时期以来,艺术界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不是“拿来主义”,就是“虚无主义”,对于艺术创作更是如此,缺乏深入的研讨和现实的分析。动画借鉴传统造型形象有利条件较多,因为几千年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比较恒定,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艺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承传着文化脉络的基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因素。如何把这些无形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适用于动画造型之中,应该说这是振兴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的一大命题。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的确需要有识之士从研究入手,从创作开启,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的形式重新解读,并融入市场之中,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借鉴传统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是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本土文化基因。如果照搬敦煌壁画、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玩具等的具体形象,将无法脱离它自身的功能特点,或许又走入模仿抄袭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在造型的形态、制作工艺、技术加工及传播形式等方面不能形成动画的一个整体,那么动画造型艺术再美也无生存的价值。动画是一个形象化较强文化产业整体,动画形象是其灵魂,动画技术是血脉,是连接艺术与技术因素,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在动画造型形象选择的同时又不可忽视相关因素的制约。我们所主张在本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较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型制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的动画设计者,应该注重审视中国本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的木版年画、木雕、砖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仍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动画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3 中国的动漫产业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奋起直追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事实上,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人文现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比如,美国的迪士尼、芭比娃娃、荷里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多年来,这些文化产品为美国赚取的外汇收入,几乎无一国能匹敌。再比如英国,一位难称重量级的女作家罗琳,竟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刮起了席卷全球的“哈利波特”狂风。显然,这不仅仅是罗琳个人的“金手扫天下”使然,更是体现了西方文化体制的相对健全。凡此种种,都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人文现象是可以创造经济奇迹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相当滞后。就在今年4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透露说,中外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是严重逆差,这个差距比前几年估算的10:1更大。丁伟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观念滞后,国际品牌性的产品缺失,没有建立起国际文化贸易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不完善等4方面原因。这里,不管怎么说,尽快发展文化产业才是硬道理。在此事上,文化市场的决策者,首先应该正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活血生肌。总而言之,看着邻国日本动漫文化的勃勃升起,我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充当文化产业的旁观者了。

第三篇:从程序正义看我国的司法改革

从程序正义看我国的司法改革

刘 远

摘要:针对我国司法制度中重实体而轻程序的倾向,在剖析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正当程序与程序正义联系的基础上,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关键词:程序正义;实体正义;正当程序;司法改革

一、我国司法制度中轻程序的主要弊端

程序正义是民事诉讼的主要价值之一,也是我国当今司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正如谷口安平所说,“程序是法律的心脏”,没有程序正义,再完美的法律都将是一纸空文。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中过多关注的是民事诉讼程序在实现实体正义上的工具价值,而对程序本身的内在价值则重视不够,即我们常说的“重实体而轻程序”。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我国历来是一个重权力、轻权利的权力本位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的集权主义特征突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又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以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个人权利为目的的,以“法治”和“程序制约权力”为基础的现代民主的契机。显然,在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作为国家制度一部分的司法体制必然带有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因此,我们所倡导的“程序保障机制”和“程序制约机制”也就难有栖身之地。对照程序正义的标准,我国司法制度中轻程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现行法律规范存在否定程序内在价值的现象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典和最高法院的适用意见中,存在着许多否定程序内在价值的法律规范。例如,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原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换句话说,即使一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的程度再严重,只要它没有“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也不再做出处理,这显然反映了重实体的立法倾向。与此相对的是,在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如果诉讼程序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判决结果自然归于无效,而不论其是否“正确”。

2·司法独立性受损

司法独立是程序正义的前提,也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我国的现行司法体制下,程序的独立性受到了极大的侵害: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资源的配置上受制于同级地方政府,因而导致“司法权地方化”。由此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丧失了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应有的中立性而沦为保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司法工具,形成了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危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和程序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就法院内部管理而言,由于我国法院的管理方式仍类似于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因而法官在对于个案进行审理时不得不顾及其所在法院的院长及所在庭庭长的意见;并且依照法律规定,疑难、复杂、重大案件还必须经过审委会讨论决定,而法官对于讨论决定的结果也必须绝对服从。这种体制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使整个司法过程贯穿着强烈的行政色彩,法官在司法中难以独立、自主的进行审理,法官的判决也并非完全是自身内心确信的反映,而是演变为长官的意志。

3·公开审判流于形式

公开审判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首先,在我国的大多数案件中,公开的只是审理过程和最后的一纸判决书,但是对于诉讼中最关键部分,也是当事人最关心的部分,即判决的产生过程和合议庭的讨论意见都予以保密,因而使公开审判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其次,在向当事人公布的判决书中,大多只有判决的结果,而缺乏判决的详尽理由及完整的论证过程,这就易于使当事人对于判决结果产生“不服气”的情绪,从而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并且这也不符合现代法治对于程序正义的要求。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我国的民事诉讼在审理期限、审级设置、当事人的地位及法官的选拔等方面也存在着不甚完善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我国程序正义的实现及我国的法制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基于程序正义的改革已经变得十分迫切了。

二、我国司法改革拙见

程序问题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改革的重点。本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了一场以程序为焦点的空前改革——即正当程序革命,它引起了美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原理的深刻变化。在德国,也存在着法律程序化的现象和主张,其中著名的法社会学家卢曼提出了“通过程序获得正当性”这一命题。他指出,在“正当程序”得以实施的前提下,程序过程本身确实能够发挥出给裁判结果以正当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审判程序中,而且在选举程序、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都可以看到。

各国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的改革指明了大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个体的特质往往有限大差异,因此程序正义的建设还需依我国的国情而进行。据

此,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供大家参考:首先,要在观念上摆正程序与实体的关系,克服“轻程序”的观点,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思想,目前尤为迫切的是弘扬程序正义、程序效益等价值,树立民事诉讼的权威。其次,要将程序正义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1·从宪法的高度对程序正义进行根本性的保障,使程序正义得到宪法的确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如果将程序正义写入宪法,一方面可以使人们从观念上加强对程序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被宪法赋予了最高效力的程序正义就可以对抗司法实践中的一切“非正义”,从而使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状况得以缓解。尽管各国学者都认识到应当赋予程序正义以宪法的保障,但在世界各国的宪法中却很少有直接规定程序保障的条文,一般都需要法学家对法条进行学理解释才可以作为程序保障的宪法基础。例如《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的法定程序保障,第32条规定的接受审判的权利,第76条规定的裁判官独立及第78条的身份保障、第82条规定的公开审理都包含有保障程序正义的内容。我国宪法中没有关于程序保障的直接规定,但有一些内容是与程序保障密切相关的。如《宪法》第32条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125条关于公开审理等规定。笔者认为,从彻底解决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角度出发,应将程序正义作为一项内容明确规定在宪法之中,以保障其实现。2·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对民事诉讼规则进行改革

(1)限制法官过大的职权。我国的诉讼模式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职权主义,法官职权过大,并且缺少可行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这种体制使案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依赖当事人的举证和辩论,而是依赖于法官个人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看法(例如,法院可以依职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而随意废弃自身所作的判决)。另一方面,法官的职权过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法官不会滥用这些权力,这对于保证裁判的正义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程序设计中对法官职权进行严格限制和制约是十分必要的。

(2)为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平等的保障。公正的程序就是要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诉讼地位,赋予其平等的攻击和防御的权利,以及要求其在诉讼中平等的承担诉讼义务。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双方当事人公平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作用,并最终对他们的诉讼利益予以充分保障。因此,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无论是一般公民还是政府执法部门,无论是追诉者还是被告人,都只存在诉讼角色的不同,而不存在地位上的高低贵贱之分。

(3)减少、消除诉讼程序中的行政色彩。如前所述,行政运作方式与诉讼程序从根本上说是矛盾的,只要在诉讼中采用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和指挥方式,许多正义的诉讼程序就不可

能进行。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修改有关由院长发动再审的不合理规定,限制审委会的职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规则来防止本法院内部的庭长、院长以及法院的法官对本法院以及下级法院的合议庭或独任庭的审判活动进行干预。此外,在对于裁判质量的保障方面应当通过程序和制度的完善,努力实现裁判的正义,而不应该通过对法官的行政制裁来解决问题。

(4)充分体现程序的及时终结性。正如前述所说,效率原则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无休止进行的程序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也违反了程序正义及诉讼的固有规律。因此在民事诉讼中,我们要尽可能将程序简化,以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从提高效率角度实现程序正义。3·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推动我国程序正义的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司法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对我国的影响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我国的司法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公平、透明、独立、统一和准确”原则已然为我国的程序正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非歧视性待遇原则的要求。该项原则实行“内外无别”、平等对待国内外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及“内外相等”、平等对待所有外国企业产品的普遍最惠国待遇原则。该原则要求我国法院严守中立,保持同等的司法距离,平等适用法律,消除差别待遇,公平对待国内外一切当事人,同时要求我们更新传统的司法理念,将“中立”扩大到世界范围内。

(2)透明度原则的要求。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方必须予以公布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令及条例等。GATT第10条规定:成员方有效实施的„„以及关于影响进出口货物的销售、运输、分配、保险、仓储、检验、展览、加工或使用的法令、条例与一般援用的司法判例及行政决定,都应迅速公布,以使各成员方政府及贸易商熟悉。同时,世贸组织专门评审机构对成员各方的贸易政策定期轮流评审。由此可见,WTO的透明度原则及贸易审查机制的客体包括司法裁判。所以,入世后,我国法院的重要裁决将会受到各世贸成员国的监督,其质量要求的高标准自然不言而喻。除此之外,透明度原则还对于司法解释的公开、庭审程序的公开以及判决程序的公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有关程序正义的理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具复杂性,并且随着两大法系的融合以及现代法学研究的深入,其理论必将不断发展,所以,对于程序正义的理论不是一篇或几篇论文所能涵盖的。但是之所以落脚于该论题,笔者是希望通过对于程序正义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够对我国现在仍旧根深蒂固的“重实体轻程序”的观点予以反击,并且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程序正义的改革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曹建明。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3]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中国诉讼法学精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王盼。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5]毕玉谦。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章武生。程序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的关键[J]。中国法学,2003(1)。

[9]于东辉。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与司法改革[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6)。

[10]尹友中。论司法改革的程序公正[J]。行政与法,2001(2)。

[11]蔡彰。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J]。当代法学,2000(6

第四篇:从日本配网建设看我国配电网的发展

从日本配网建设看我国配电网的发展 刘勇 韩文

摘要:讨论了日本电网供电可靠性及配电网的建设情况,推广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九州在提高配电设备质量的同时,通过对配电网事故的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等自动管理,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配电网建设建设的几点看法

日本电网按照电压等级分为:500kV、220kV、66 kV、22 kV、6.6 kV和100V几级,其中前三种为输电网,后三种为配电网。日本在1950年代开始配电网的研究与建设,目前已将配电技术实用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全年售电量为81690亿kWh,最大负荷为16567万kW,而1999年全年日本的平均停电时间仅为3分钟/户。我国以上海为例,1999年的平均停电时间为7小时24分钟/户,由此可见,我们与其差距是很大的。

日本按地区由九个供电公司提供电力服务,由于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他们在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方面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日本九州电力与东京电力公司都基本实现了中压馈线的自动化。但是,东京区内人口密度大,自然环境相对稳定,东京电力公司因此强调设备的预防维护,在配电网建设中主要着眼于以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投入提高供电质量。而作为日本第四大电力公司九州电力的配电网主要以架空线为主,地下电缆只占不到4%比例,并且由于地处日本最南端,经常受到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压配电网事故多,1999年由于台风、雷电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配电网事故共266次,占全年配电网事故的43%。公司认为受地理限制,自然灾害导致的线路故障再所难免,因此应该在事故后的故障处理和供电恢复上花工夫,推广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提高配电设备质量的同时,通过对配电网事故的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等自动管理,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以下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力公司的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统:

公司名称

纽约

旧金山

洛杉基

东京

九州

香港中电

每户年停电时间

9.4 min

市区: 5min 城郊: 60~90 min

60~90min min min min

我们看到:以现有的技术和规模而言,日本九州的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是最先进的代表,可以作为我们建设的一个参考。

1.配电自动化效果显著

九州地处日本的南部,总面积为42000km2,人口为1300万,整个电力公司分为八个供电区,由85个供电营业所管理。供电用户超过800万户,这个用电量占日本的10%。1999售电量731亿度,最大负荷1432万kW,总的说来,其规模比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容量小一些。

九州电力配电网22 kV主要用于工厂和大型楼宇的供电,6.6 kV主要用于住宅区和小型工厂的供电。公司6.6 kV配电线16.3万km,柱上变压器81万台,配电线开关12万台。全公司80多个供电营业所平均控制1500个开关。福冈市是九州政治、文化中心,福冈市区供电营业所负责全市供电管理。此营业所下属16个变电站,与相邻营业所的6个变电站相连,有22kV、6.6 kV两种配电电压系统营业所控制室可以控制6.6 kV开关5000多台。

九州电力公司在1950年代开始配电自动化建设,1970年代完成了全部约500处变电站远方信息的收集,1994年实现了对全部开关的远方控制,到2000年为止共完成77个供电营业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造,并预计在2002年完成全部电力公司配电营业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入改造。

九州电力公司在重视配电自动化的同时,也注重配电设备的投入。公司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保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工作:一方面减少事故的发生,包括加强了设备对雷电、盐尘、台风的抵抗能力;提高了设备的电气绝缘水平,在运行方面也加强了对设备的在线监视和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包括加强配电网的结构、环网供电、增加开关数量,提供应急送电能力等。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实现配电自动化。

根据记录数据显示,九州电力公司从1985年开始在配电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此时配电网的停电时间是18分/年户,1994年实现全公司负荷开关的100%远方控制后,到1999年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公司配电网的停电时间保持在1~2分/年户水平。用户的停电次数也从1985年的0.32次/年户降到1995年以后的0.02~0.03次/年户。可见:配电自动化提高了系统的自动恢复能力,对用户因事故而引起的停电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用户供电的可靠性。

从九州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效果看,配电网供电质量的提高建立在全网自动化系统实施的基础上。以福冈营业所5000多个可控开关为例,其自动化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常规设计的想象。就我国已经见诸报道的各个配电自动化的试点与实施系统规模看,最大的仅100多个可控负荷开关和断路器。我省的各大城市对供电的需求应该与福冈具有可比拟性,按照福冈市的配电自动化规模,数目巨大的控制点,加上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在配电网的系统规划上必须十分慎重,必须考虑因为大容量控制开关而带来的通讯网络的可靠性、通讯容量的冗余度、远方控制的实时性问题,因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复杂性而导致网络故障识别的可信性、负荷转移及供电恢复时网架结构的可行性等。由此得出:目前已经实现的国内部分试点工程,在我省今后的配电网规划中只能够作为参考,而不能以此为蓝本照搬照套。

九州电力公司配电的建设经历的时间长,但效果明显,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九州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系统开发方,参与了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研制,并根据公司的运行经验和使用要求,对系统进行了量身定做和不断完善。因此,一个稳定、持续的系统维护队伍,在配电网建设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国内部分配电网的试点工作中,采用了交钥匙的建设方式,虽然业主比较省事,但由于配电网涉及的东西太多,系统的建设肯定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由此会带来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各方面的脱节,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的。2.可靠的供电设备与完善的配电网结构是配电自动化实施的基础

配电系统涉及的范围广,规模大,而且用电环境、用电设备及用电系统的运行水平不同,导致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各不一样。在日本,提高配电线供电可靠性是从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的:

(一)预防维护体制:

主要强调提高设备对异常电压(雷电过电压或开关过电压)、异常电流(过负荷或短路)、以及异常环境(盐害、灰尘、气体、台风及水灾)的耐受水平,制订用电设备合理的运行、维护和监测制度,加强对设备老化、破损的检查,预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二)事故维修体制:

主要强调在事故发生后的故障处理能力,包括电网双重化、故障点快速定位、故障隔离、健全用电区间的恢复供电,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提供应急电源。

在九州配电网中的设备可靠性是相当高的,同样以1999年配电网事故的统计信息表明:1999年因设备不良造成的高压配电线事故占全年总事故的8%。配电系统用到了大量的柱上开关和控制器,以开关为例,全部采用了耐盐全封闭SF6式开关。在我国,由于制造方面的原因,设备免维护水平低,以1999年统计资料表明,因维护设备而停电的次数占计划停电检修次数的60%,平均使每户每年多停电5.5小时。由此可见运行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配电网运行水平的高低。

在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基础上,保证供电质量是配电系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这是以完善配电网结构为前提的。

配电网建设的首要问题在于网络的规划。合理的网络结构和电源布局才能实现配电系统负荷的可靠转移和网络潮流的合理调度,保障配电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并降低供电网线损。否则,空有一个内容丰富的配电管理系统是不能达到配电自动化的目的的。在此方面,日本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在实际系统推广使用。

日本22kV等级配电网主要用于构成配电主干网,一种情况采用3回线并行布置互为备用的SNW地下电缆供电方式,用于城区1000kW以上用户密集地区或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重点用户和高科技企业;另一种情况采用箱式变电站供电方式,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远距离送电以改善电压质量并降低线损。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在日本东京市中心地区的配电网也开始采用此电压等级供电,其他部分地区则在研究11kV供电的可能性问题。在接线形式上,此电压等级的电缆系统中性点采用了小电阻接地的方式。

日本6.6kV为通用配电方式,平均每条线路的供电长度为2.32kM,一般而言,单台配变的平均容量为34.8kVA,而线路每公里接挂的配变约10.3台,每台配变拥有低压线路的长度约98米,每台配变的供电户数为8.5户,这种采用了就近直接通过小容量的配电变压器接入用户端的接线方式降低了配电网线损。同时,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此电压等级的接线采用了3相3线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网络结构上,日本采用了3分段4连接的环网供电方式。配电网故障时,配电线被分割成3部分,各部分可以分别从相连的其他配电线上进行负荷转送,保证了配电线N-1的转送能力。

对于配电网的供电方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辐射树枝装结构,基本上处于“一台开关管一线,一条馈线供一片”的状态,由此导致我国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大,无功补偿不足。有数据显示:以国电公司当前的状态,配电网平均每条线路的供电长度为4~12kM,单台配变的平均容量为282kVA,而线路每公里接挂的配变约3.8台,每台配变拥有低压线路的长度约400~1200米,每台配变的供电户数为200~400户。

此次全国范围的城市、农村电网,其目的便包括降低配电网线损,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的连续性,因此,国内部分专家在对我国配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可行的配电网结构,其立足点在于保证N-1情况下,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例如目前典型的“手拉手”接线带分段开关模式、三分段三连接的接线方式、环网接线方式、4´6网络接线方式等。但对于日本的SNW和三分段四连接的网络接线对我国配电网的满足程度的研究的报道不多,由于这些方式在日本已经推广普及,并在多个电力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先例,特别是他们小容量、多布点、短距离的配电模式,比较适合我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对供电系统的需求,可以为我们今后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做一些参考和借鉴。

但也应该指出:虽然我国配电网10kV系统还主要以架空线为主,但部分城市供电地区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和地下电缆的改造,导致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容电流太大而无法自然熄弧,10kV系统的接地方式以逐渐由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转向中性经小电阻或消弧接地的模式,消弧接地模式因其技术的优势,已逐渐被用户接受而成为主要的系统接线方式,但由此产生了单相接点时故障回路的识别和定位困难。

3.配电自动化的通讯

日本对配电自动化的通讯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在目前的配电系统中确定了几种主要的通讯模式,包括:基于FSK技术的音频电缆通讯方式(PC)、中压配电载波方式(RC),高速配电载波通讯方式(SS)和光纤通讯等。

日本在1970年代开始配电载波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应用的研究,包括RC和SS两种方式,但由于此种通讯方式在6kV配电网系统通讯时容易受到噪音干扰且传输速率不高。随着配网环路可控开关数目的增加,此方式因传输信号的速率不高而导致控制延时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配网中使用的不多,且主要用于农村配网。19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扩大实施PC方式的通讯网络。目前日本配网系统主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数据通讯。与配电载波相比,这种通讯方式的可靠性较高。但在运行中,3秒控制时间内网络可连接的控制对象仍不超过230台。这种方式仅用于对负荷开关的遥控是可行的,如果需要实现对负荷开关处用电情况的实时监视,则受到传输容量小的限制,特别是当配网规模大,连接接点多时,其通讯能力有限,必须借助其他手段。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配电网采用光纤是符合技术潮流的理想选择,因为光纤网络可传输的数据容量大,而且光纤与音频电缆通讯在通讯主干网建设的投资相差不大,问题只在低压用户接入部分的投资差别。

由于日本配电网技术开展并成型的比较早,因此在技术上相对比较老化,特别是在通讯方式的处理上,有许多地方的看法仅作为我们今后设计和规划的参考。结合九州电力系统运行与目前技术看,在不超过3000个控制点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采用配电载波可以满足要求,但存在数据信息容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折衷处理,规模再大,次方式就不适合了。随新技术的发展,在新规划发展的系统中,音频电缆的通讯方式发展前景不大,光纤和配电载波应该是构成配电系统通讯网络的首选的两种方式,条件许可或配电网设计规模大时,应先考虑用光纤通讯方式。对于通讯网络费用大而产生的投资、收益问题,可以在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上做工作,例如:实现配电自动化、自动抄表、电力公司对用户的事项通知、用户对电力信息的反馈等。

4.配电自动化的系统构成

九州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变电站远方数据采集系统(SV / TM)、配电网远程控制主站、配电系统网络接线与实时数据显示屏、相关高压系统网络接线与实时数据显示屏、配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面向工矿企业等大功率用户的自动抄表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此外,为了支援由于台风影响而造成大规模停电时的修复作业,还开发及导入了气象情报系统,以监视台风、雷电等灾害的发生,并检测空气中的盐份含量。

配电线路全部采用自动开关,为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城市区域采用了音频电缆的脉冲编码(Pulse Code)方式,郊区采用扩频(Spectrum Spread)技术的配电载波对开关远程控制。到1999年为止对线路中使用的开关全部实现了遥控化。

配电网自动化的核心是基于通用计算机工作站的配电线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除变电站、高压线路、负荷开关、高电压用户等设备以及图表数据库以外,还具有故障、操作、维护和负荷记录等功能。其具体内容包括:

配网监测:实时显示配网设备状态和负荷信息。根据断路器状态确定配电区间受电状况。

变电站监测:实时显示变电站各电气设备状态与测量信息。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运行值班员。信息包括馈线断路器(FCB)的状态、继电器动作情况、配电馈线电流及电压

远程操作:允许运行值班员在电网运行图上遥控选定的断路器。

故障复原:测出供电网或变电站上故障点,对供电中断的正常地段进行自动复原,并通知运行值班员。全部操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不须运行值班员介入。

事件记录:记录设备状态的改变、故障及与操作的时间与内容。

在线修改:根据配电网和变电站设备的安装、调整或拆除计划,在实时在线处理的时候,通过调整数据库调整图纸的设备的数据。

配网图显示:基于地理信息(GIS)的配电网自动绘图和设备管理(AM/FM)。

模拟仿真:在不影响现场设备情况下培训运行值班员系统操作。它能模拟监测控制事故复原处理和数据存储。在模拟时,仍然能监测和控制实际的电网。此时若发生事故,计算机可实现自动复原。

系统监测:实时监视系统上设备的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运行值班员。并完成系统:计算机操作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软件故障管理和传输部件故障的管理。

九州电力发展时间跨度长,因此设备相对老化,特别是其后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还使用1台小型机实现监视控制和显示处理。在业务处理速度上以及有台风造成的到规模灾害发生时显示速度成问题,从1998年开始以利用基于通用的高速处理工作站为核心的全WS系统。目前配电网的电压负荷管理是根据变电站送出的电压、电流、功率进行的。因此,由于特殊负荷(高压用户功率改善用电容器等)的增大,仅依靠变电站的输出来合理管理电压非常困难,因此从1999年开始引入可以测量多种信息(电压、电流、功率和故障信息)的FTU。

5.配电自动化中故障识别的方案

a.配电线路的故障点隔离

电压动作法:用RTU的功能,按照电压的有或无来接通或闭锁断路器。

电流动作法:根据RTU测得的故障电流信息、由计算机系统接通或闭锁断路器。

采用电压动作法,故障识别在当地完成,而负荷转移则依靠通讯网络,在配电营业所结合遥控开关实现故障后非故障区间的负荷转移和供电恢复。此即所谓CB(Circuit Breaker)+DM(Delayed timer magnet switch)的故障检测方式。日本所有电力公司采用此方式,并积累了五十多年的经验。

b.变电站故障的处理

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母线停电或变电所停电故障)情况下,根据停电时间将故障处理分为下述二种:

1)停电时间不超过1分钟:变电站复电后,立即由计算机发同时合闸命令,由电源侧开始序次对开关合闸操作。

2)停电时间超过1分忡:

计算机对全配电线的停电区间实行最优化的负荷转移供电。同时,在转移供电过程中变电站复电的情况下,计算机保证在不至构成环路条件的状态下发出同时合闸的指令。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配电网广泛采用架空线的接线模式。按照我国相关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则可以知道,对架空线出现的故障,由于需要考虑瞬时性故障的影响,一般需要进行简单的三相一次重合闸,以减少用户的停电。因此,采用这种方案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在小规模配电系统中,基于成本因素考虑,基于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式的电压动作法结合遥控开关的配电系统自动化方式,也是一个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配电系统,多数已采用了地下电缆构成城市配电网,在系统出现故障后必须准确识别故障点,实现故障隔离后进行送电,此种配电系统模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6.我们对配电网建设建设的几点看法

从前面介绍可以看到:日本配电网自动化的规模是十分大的,技术实用有效,整个技术的实施过程也是成功的。结合我国目前开展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我们有以下的看法:

1)

从九州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的规模建设,实施负荷开关远程控制前后电网连续供电水平对比表明:一个合理规划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缩短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质量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九州电力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中,将增加开关数量、减少区间用户数目作为改善供电水平的措施,其具体的实施原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福冈市配电自动化水平建立在负荷开关进行的3段4连接配电网供电模式的基础上,其中6.6 kV开关的数目巨大,超出了我们所预先估计的数目,我们在系统规划中必须引以注意。

2)

日本配电系统建设中,东京电力与九州电力不同,东京区与东京的周边地区也不一样。这种不同包括配电网的网架结构、配电网的电压水平以及配电系统的控制方式、建设重点等。可见配电网的模式不固定,它依据配电网现有的结构、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未来的设计规划而异。

我省沿海城市,由于受台风影响大,部分地区还饱受雷电影响,日本九州的气象信息系统和事故灾害信息系统可以借鉴。我省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在城市建设与用电水平上也相差较远,配电系统的模式上应有区别。

3)

日本配电自动化从1950年代开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其电网建设中许多设备的技术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起步晚,可以跨越部分阶段而提高自动化水平,但先进技术必须建立在配电网合理规划基础上。配网的建设是有步骤的,不合理的配电网结网结构不会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也不能保证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以及配电系统事故后的输送能力。盲目的投入可能无效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4)

配电自动化的目的在于缩短事故停电时间,提供供电可靠性与电压质量。在整个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首先保证负荷开关、FTU等设备工作正常且通信等可靠,然后才能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作为配电自动化主要环节,负荷开关与FTU的技术指标是明确的,它的应用只是生产质量的控制问题,因此,此技术应该不是配电自动化实施的难点,而配电自动化的后台管理系统,则涉及到配电网的规划、供电部门的习惯、应用系统扩充等。而必须分步实现,最后还包括系统的调试、工程服务、培训、应用软件的扩充、规模的扩充、软件的升级等,内容复杂,是一种长期、持久性的工作。配网自动化的制造商难以完成全部的工作,而必须交由专业的配网系统的集成商完成,并由此负担此系统运行的日常服务。如有可能,电力设备运行部门在系统形成的初期参与项目开发、规划并最终承担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5)

九州电力在重视配电自动化对缩短事故停电时间的作用时,也强调了配电设备质量品质的重要性以及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合理性。由此说明配电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与一次系统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日本配网中反复论及的三分段四连接的配电网接线方式,变电站的出线开关保护(CB)与负荷开关(DM)的配合形式,三回路备用的并列供电方式(SNW方式)以及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供电方式,正是由于它们的合理运用,才保证了日本供电网可靠性。目前,我们习惯于注重具体配电产品的质量与性能指标,但对于上所述影响配电网规划的接线和配合方式,在理论上讨论的不多,建议规划管理部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6)

配网自动化方式在日本有不少经验,但由于体系结构与我国不同,因此,有许多方面不适合我们的发展需要,如在日本配网中SNW方式,由于配网出线多、线路改造投资的规模大,可能不适合我国国情。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增多,无法消弧,我省已在部分地区该为消弧接地方式,由此而引入的单接地故障识别问题也较非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问题复杂,需要重新考虑。九州电力配网接线主要以架空为主,故障的识别通过多次重合的方式由FTU或负荷开关现场判断,但由于我们部分地区更多采用电缆出线,故障后不允许重合,这就要求配电网故障的识别必须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心控制单元利用多种FTU的通信信息进行集中判断。

参考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电网结构中,采用快速可控消弧系统的中性点接点方式,结合分布的基于残流检测的小电流检测方法,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中心控制单元相结合,则可以在健全区间完全不停电的状态下,实现故障区间的隔离和健全相的恢复供电,此种方案应该比日本现阶段的配电方案应更加完美。

7)

配电网自动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关键在于通信的可靠性。根据日本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民用设备的通信:如集中抄表,采用配电载波应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于6.6kV以上的电网,为了实现完全的配网自动化,应采用配电网设计规模,选择配电载波或光纤通讯方式。但此种选择的一个规划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电网的控制可靠、保密、实时性要求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投次资收益的平衡点。

总之,配网建设是一个至少10-20年长期规划的建设事情,系统的初期规划十分重要,规划错误可能导致投资失败,甚至前期投入完全作废。配电网的网架改造是在规划完成后下一步配电网自动化要进行的重点工作。在配电网的规划中,还必须明确通信方案的构成。实现配电网环路上各负荷开关点信息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只是配电自动化的初步实现,与配电网结构相适应的后台监控系统加上配网运用支持软件才代表了当地配电网自动化的最高水平。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还需要电网运行维护人员长期共同的参与和维护。

作者简介:

1.刘勇(1970-),男,硕士,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微机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工作。:liuyong@gzzg.com.cn

2.韩文(1968-),男,博士,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配网自动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hanwen@gzzg.com.cn

第五篇:从日本物流发展看我国仓储管理的不足

从日本物流发展看我国仓储管理的不足

日本物流的发展,是与仓储管理的变革紧密相联的。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创业初期,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着手对仓储管理进行改革。丰田在日本有许多联合生产厂家,原来每个厂家生产的零部件都存放在各自管理的仓库中,按一定时间运送到丰田汽车的总成品安装车间所属的仓库。后来,公司把仓库从单个生产厂家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仓储中心,集中存放和管理零部件,直接供应总成品安装车间。这一变革意义十分重大,它促使日本出现了专门从事仓储管理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大大推进了物流的发展。

物流中心上游联接制造企业或进出口免税仓库,下游延伸到分散的各种店铺,日本物流协会(JILS)常务理事稻束原树先生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人的心脏”。日本物流中心的设计一般强调立体化和自动化。

Aotobacks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拥有一整套自动化库存管理、高效率分拣传输设备和及时配送的物流系统,每天处理250个店铺近10万份物流配送服务订单。物流中心连老板加在一起不到100人,通常这样的物流系统在发达国家至少需要400人。Aotobacks一个重要的服务理念,就是尽可能减少店铺工作量,让店铺更加专注为顾客服务。因此,物流中心按照店铺的要求,将90%的商品包装拆开,以保证货物到店后能够迅速上货架。

我国仓库资源规模较大,仅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但我国仓库普遍功能不强,大多只有商品储存功能,很少有物流配送功能,而且分散在各个企业中,仓储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我国仓储管理落后,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还不到40%,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低下。我国商业流通环节的库存平均周期为5天;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平均周期是4天。在我国整个商品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而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为90%。因此,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对传统仓储企业进行整合和改造,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

下载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从日本下调公务员退休金看我国养老金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