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共5篇)

时间:2019-05-15 13: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

第一篇: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

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

作者:张 伟

2012-03-09 09:25:56 来源:解放军报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当前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军交运输特色文化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交运输系统先进理念、建设特色、价值导向、管理机制的具体展示,是全体官兵坚定信仰追求、践行指导理论、锤炼崇高品格、塑造精神摇篮的生动实践,是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打造军交运输特色文化,必须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新要求,注重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以“忠诚、服务、融合、先行”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业务工作建设发展为实践平台,以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为根本目的,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推动军交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以“忠诚”为核心价值

忠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也是军交运输特色文化的灵魂。以忠诚为价值核心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是在长期的军交运输建设发展实践中孕育出来的一种“铸魂文化”。它以鲜明的思想性、归属性为突出特征,以党对军交运输工作绝对领导为本质属性,以听党指挥、忠于使命作为最高政治要求,以强化精神支柱、铸牢军魂意识、弘扬奉献精神为首要功能。

忠诚作为核心价值,是军交运输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几十年来高扬在军交运输官兵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军交运输特色文化传承的本质内核。正是依靠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军交运输战线广大官兵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用简陋的运输装备保障了作战需要,为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依靠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军交运输战线广大官兵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建立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封锁破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依靠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军交运输战线广大官兵冲锋在前、争分夺秒,在应对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及时开辟通路、组织快速投送,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先后授予荣誉称号的青藏兵站部、广州军区驻港部队汽车连、空军丹东场站汽车连等军交运输战线涌现的先进典型,表现出来的也都是一种对党和军队事业无比忠诚的核心价值,其传承和弘扬的也都是一种以忠诚为标志的精神文化。忠诚是我军军交运输特色文化的精髓,是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纽带。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军人之神,文以铸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打造以“忠诚”为核心价值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就是要在继承军交运输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

应时代要求,丰富思想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的铸魂功能。一是要强化高举旗帜的坚定信念。以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广大官兵中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引领、知识文化培养中坚定理想信念、辨明是非美丑、纯洁思想道德、端正价值追求,塑造官兵的品格和魂魄,筑牢官兵的精神支柱,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强化听党指挥的高度自觉。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作用,以文化熏陶形式深化思想教育,增强官兵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的贯彻落实。三是要强化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陶冶官兵高尚情操,用实战化的训练演练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用严格的日常管理培养官兵过硬作风,把体现战斗意志、传统作风、军人荣誉、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战斗文化元素渗透到战备、训练、执勤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中,培育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确保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宗旨

服务既是军交运输的职业特色、行业精神,也是军交运输工作的根本宗旨。服务意识决定着军交运输工作的方向,服务质量决定着保障活动的成败,服务安全影响着军交运输工作的发展。打造以“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就是要突出军交运输系统“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职能,突出军交运输系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基本特征,坚持把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安全作为文化建设重点,为圆满完成军交运输保障任务提供强大动力。

以服务为根本宗旨是军交运输系统的优良传统,是军交运输始终坚持的工作方向。战争年代,军交运输广大官兵坚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克服千难万险组织运输保障,确保部队在哪里作战,运输线就向哪里延伸;部队行动到哪里,作战物资就运送到哪里,奏响了一曲曲保障作战胜利的凯歌。和平时期,军交运输官兵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基层服务,想方设法为部队排忧解难,充分利用国家交通运输建设成果改善部队运输条件,铁路军事运输距离由过去每天400公里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里,并实现全部使用客车运送部队人员;公路军事运输由过去每天30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高性能、大吨位汽车比例大幅增加;水路军事运输从近海内河保障发展到远海远洋保障,使用地方运力都按四等舱以上标准运送部队人员;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从单一运送新兵发展到运送大批人员和物资,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98抗洪、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军交运输官兵牢记服务宗旨,不负人民重托,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运送物资、组织保障,谱写了建功立业的新篇章。在长期建设发展实践中,汽车兵部队诞生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雷锋,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创造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青藏线精神,“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缺氧不缺志,山高志更高,艰苦不怕苦,苦干不苦熬”的新藏线精神等等,成为引领军交运输官兵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火炬。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对军交运输服务保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以服务为宗旨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是促进军交运输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要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以保障部队需求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服务思想,端正根本态度和工作方向,树立使命重于泰山、责任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把官兵满意、部队欢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自觉聚焦中心、服务中心、保障中心,用优质的服务、到位的保障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适应部队建设发展的更高要求,积极拓展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完成保障任务,努力为部队提供更加优质的乘行环境、更加完善的交通条件、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第三要进一步树立好中求快的安全意识。按照“迅速、准确、安全、保密”的要求,把安全工作贯穿到军交运输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实现对军交运输工作全过程、全范围、全时空的安全管控,形成重视安全、狠抓安全、确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确保圆满完成军事运输、交通保障各项任务,确保系统发展安全稳定。

坚持以“融合”为发展理念

军民融合是军交运输工作的显著特征,也是军交运输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军交运输始终遵循的客观规律。以“融合”为发展理念打造军交运输特色文化,就是要继承发扬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坚持把军民融合作为军交运输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源,积极创建军民团结协作、双向互补的融洽环境,营造军民亲如一家、荣辱与共的和谐氛围,完善军民同步、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军运一体管理、设施一体建设、力量一体发展、平战一体保障”的发展格局,更加有效地把军地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整体合力。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军交运输保障的制胜法宝,国家交通运输发展是军交运输建设的动力源泉。解放战争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和渡江四大战役中,就有859万民众、13万副担架、百余万辆大小车和百余万匹骡马参与我军战场运输,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建国以后,军交运输深入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原则,依托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防交通网络布局,初步形成了纵横衔接、通达完备的战场交通体系,为部队快速机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依靠国家铁公水空运输力量,构建“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军交运输保障力量体系,为我军有效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依托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军事代表系统和交通战备系统,为使用国家运力完成运输任务,加强战备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对军民融合的方法途径进行了不断探索,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军交运输系统以凝聚军地力量、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在全国铁路水路和民航系统、全国交通战备部门和军供系统,全面开展以“结合、纳入、一道”为原则的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形成了军地双方在制度上纳入、在机制上兼容、在建设上同步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军交运输整体保障能力。

当前,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军交运输越来越紧密地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其建设发展更加需要国家经济力的支撑和社会发展的带动。打造以融合为发展理念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军地交通运输力量融合建设,有利于推动国防交通力量设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创军民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首先要有更加开放的工作思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把握时代发展节奏,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掌握国家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抓住有利时机,科学决策部署,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其次要有更加主动的进取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学习、借鉴地方交通运输行业的成功做法

和宝贵经验,充分融合军地优秀文化资源,努力拓宽军地交流渠道,构建更加有效的军地联动机制,进一步密切军地关系,搞好军地协作,促进运输力量、战备设施、科研训练等各项工作建设的深度融合。第三是要有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协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措施,形成更加顺畅高效的民用运力动员机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机制、军地运力统筹使用机制等,形成军地一体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创新力度,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以丰富多彩的行业文化活动、生动形象的行业文化作品,宣传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营造军地合心、合拍、合力促进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先行”为显著标志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行动,运输为先。先行,既是军交运输保障的基本特征、工作特色和客观要求,也是军交运输官兵奉行的一种崇高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和价值追求。打造以“先行”为显著标志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就是要着眼充分发挥军交运输在战斗力形成中的聚合转换作用、在各种勤务保障中的中心环节作用、在部队行动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增强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培育拼争第一、勇于超越的战斗精神,营造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佳绩的行业氛围,有力促进战斗力、保障力的生成与提高。

军交运输的先行地位和作用是战争实践的结论,在建设中逐步突显。革命战争年代,军交运输在无数次的大仗、恶仗中经受了考验、保障了胜利,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对革命战争有决定意义的事业”。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铸造的“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对赢得战争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成为全军的共识。和平时期,军交运输的先行地位充分体现在保障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行动中,体现在保障“两弹一星”试验、载人航天等国防科研试验中,体现在保障唐山大地震、’98抗洪、汶川地震等抢险救灾重大任务中,体现在保障国际维和、跨国机动、海外护航等境外行动中。多年来,军交运输系统着眼发挥“先行”作用、打造“先行”作风,深入开展以“两红”评比为代表的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培育能拼、敢闯、勇夺的英雄气魄,有力地促进了英雄氛围的凝聚和英雄文化的形成,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

打造以“先行”为显著标志的军交运输特色文化,要以履行使命任务为牵引,按照“建设现代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强系统全面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首先要充分认清使命任务要求。引导全体官兵充分认清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周边安全环境的多变性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准备打仗的思想,毫不放松、坚持不懈地做好军事斗争军交运输准备,确保一声令下动得快、走得远、保得上。其次要着力培养敢打必胜的过硬作风。坚持用英雄文化凝神聚气,广泛开展“两红”“双争”等各种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培养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官兵,以高尚的精神激励广大官兵,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不断催生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的战斗精神,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昂扬的斗志。第三要大力提高先行先战的能力素质。坚持以投送为牵引,加强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提高军交运输综合立体保障能力,适应我军全疆域、多方向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军事行动的需要;提高军交运输远程快速投送能力,适应我军在更加广阔战略空间遂行军事任务的需要;提高军交运输应急反应能力,适应我军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军事行动的需要,以更加精确高效的全时空全过程军交运输保障,为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篇:打造特色职工文化 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打造特色职工文化 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打造特色职工文化 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摘要:徐州供电公司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更宽的视野提升谋划力、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创新力、以更精的管理提升领导力、以更实的作风提升执行力、以更优的形象提升凝聚力,公司工会创先争优要求贯穿于职工文化建设中,以创先争优引领先进职工文化建设,突出技能素质提升,突出劳模精神弘扬,突出学习氛围营造,突出文化阵地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结合工作实例阐述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职工;文化;形象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 A

徐州地处江苏北部,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楚风汉韵的浸润与熏陶,给这方水土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也给徐州供电公司职工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底蕴与养分,赋予了徐州公司企业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徐州供电公司在上级公司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先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培育时代理念、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品牌形象、陶冶职工情操为目标,以“凝聚、奋进、和谐”为宗旨,深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化软实力作用,公司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创新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夯实基点,促进职工文化传播

公司把职工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作为两个基点,有重点地整合现有阵地与资源,坚持软、硬件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通过狠抓载体工程建设推动职工文化传播。

在硬件载体方面,着力打造市、县(工区、中心)、班组三级文化建设阵地。在市公司层面,投入专项费用,建成了约300平方米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公司企业文化室和企业文化长廊,并通过“一室一廊一中心一书屋一网站”(企业文化室、企业文化长廊、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职工书屋、企业文化网站专栏)宣传载体,持续加强职工文化宣传和氛围的营造,满足员工文体活动需求;在县公司层面,加强工作的指导力度,在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室和企业荣誉室,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在直属工区(中心),以“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投入相关费用,加大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办公场所统一制作、安装和悬挂有关企业精神、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等国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内容的宣传展板,为564个主业、农电基层班组制作了“班组园地”,指导各基层班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班组精神、班组愿景等班组文化内容。

在软件载体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实践“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网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关精神和要求的宣传,努力提高员工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全员关心、关注并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已建成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互动式电子书屋8家,建成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0个,完成了职工书屋全省联网。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司新闻网页的管理,从内容到形式都精心策划,使其成为宣传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时传递文化信息,宣传文化理念,仅2011年全年,就在国家及省市级系统内外主流媒体上刊发稿件5000余篇,进一步彰显了新闻网站的文化功能,公司网络文化阵地的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放大与拓展。

二、突出重点,增强职工文化活力

1、强化“三个建设”,激发职工文化活力。

一是强化劳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先进精神。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尊重劳动、学习劳模的良好风尚;大力培育选树了一批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模范,如荣登“全国好人榜”的道德模范吴士宣;14年如一日累计义务献血超过了1万毫升的“金牌员工”刘峰等,集中展示了徐州供电公司员工队伍的良好风貌。同时加大对公司系统18个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力度,激励广大职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是强化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司通过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和“双元制”大比武活动,选树、选拔使用先进典型与技术人才等,搭建有利于员工脱颖而出的平台,满足了一线员工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建立困难员工帮扶中心及相应机制,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通过开通“总经理信箱”、“阳光网站”等,满足了员工知情与沟通的需求等,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公司内形成了一种“公司关爱职工、职工奉献企业、公司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和谐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强化班组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职工文化落地。近年来,徐州公司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与任务要求,连续印发了《关于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意见》,根据班组文化活动具有小型化、随机化、个性化等特点,因势利导予以建设。通过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巾帼建功立业示范岗、创建模范员工小家、QC活动及员工职业技能比赛等,激发员工的“创争”意识;通过设立班组论坛、建立班组长联谊会制度、举办班组文化沙龙等,打造沟通互动平台;通过优化班组读书角、班组园地、班组网络文化等,营造班组的文化氛围;通过5 S管理方法,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启发和培养员工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使企业精神在实践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抓实活动载体 集聚职工文化活力

徐州公司紧扣中心工作,围绕服务电网建设、维护安全生产、推进优质服务、强化反腐倡廉、深化班组建设,策划开展安全歌曲大家唱、廉洁文化巡演、“95598光明服务工程”摄影大赛等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充分发挥公司12个职工文体俱乐部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感染力强、参与性广、效果好、影响大的职工文化活动,组织参加了省公司主持人大赛、省公司企业文化故事会、“我与江苏电力”职工书画摄影作品联展、女工干部红色经典朗诵、省公司2012年“两会”文艺汇演和乒乓球比赛等活动。组队参加了徐州市“颂歌献给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百万职工唱红歌总汇演暨颁奖典礼,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通过举办“永远跟党走”红歌大赛、“我身边的先进”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大力倡导“积极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公司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已于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月下旬圆满闭幕,通过广播操、太极拳、游泳、全健排舞、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比赛,全面展示了公司及广大职工的风采,满足了职工的文体活动需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读书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书香徐电”,以“读书沙龙”引导职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异彩纷呈的活动载体,如一泓清泉,蕴育了职工文化建设一片生机。

三、打造亮点,精塑职工文化品牌

徐州供电公司认真贯彻“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的管理思路,坚持从“大文化”着眼、从“小文化”着手,以“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理念与追求,高标准推进体现徐州公司传统文化和发展理念的职工文化建设。

一是实施“典型引路工程”,打造职工文化建设的亮点。创建了以践行“优质服务优秀做人”服务宗旨闻名古彭大地的“亲情天使服务队”;以供电抢修及时高效优质名扬汉王故里的徐州市“百名服务标兵”--“文旭抢修班”等享誉系统内外的标杆班组和品牌团队;培育出了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三堡精神”、“始于善小,臻于至善”的“检修风采”等企业文化之花,树立了文明和谐、诚信负责的企业公民形象,国家电网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注重创新创优,精塑职工文化建设的品牌。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十大科技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佳合理化建议”和“首席职工评选”活动,通过争创“工人先锋号”、“学习型班组”等活动,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学习探索、革新创造、求真务实的风气,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促进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的成长;定期举办文化建设成果发布会,2011全年就有37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集中展现了公司职工文化建设成效;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广泛征集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小故事和企业文化案例,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的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案例发布上荣获二等奖。

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要求,创新推进先进职工文化建设,努力在维护职工文化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积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继续开辟新路径,取得新成果,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打造特色文化、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

镇是区最为典型的山区农业镇。长期以来基础脆弱、产业单一,传统“三农”问题突出,发展压力巨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差异定位、互补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始终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地区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推动在发展方式和类型上实现由“追赶型向互补型、弱势型向特色型、缓慢积累

型向加快发展型”乡镇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掘本土文化资源,让的牌子“亮”起来

一是认识统一、定位准确。近年来,镇党委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建设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作为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把打造特色文化作为树立形象、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和工作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完善。二是决策早、目标高。早在,镇党委、政府就把打造“民间文化之乡”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作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中,我们坚持行政推动和项目运作,坚持高标准、国家级和专业化要求,不断丰富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不断增加基层党政干部抓文化工作的能力。三是内容选择“把脉”准、工作重点突出。在充分分析、掌握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民间艺术个性的“民间吹打”,尚未正式开发但具备较普遍的历史人文价值的“子如文化”作为我镇特色文化建设的切入口,以“一支唢呐”和“一个名人”为支撑,全面启动两大文化工程建设。四是尊重文化工作规律,循序渐进。努力克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人才、文化把握等困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关系,使两大文化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丰满,从乡镇到区、市及国家,逐步走出了一条“穷镇办大事”、“小乡镇办大文化”的特色文化工作路子。五是成效较为明显。去年,我镇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吹打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子如文化列入市区两级重点文化项目。两大特色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载体不断丰富,接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化作为展示发展的形象和窗口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越来越深入,助推和平台作用越来越显现。

二、以文化策划包装项目,让的发展“实”起来

一是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来抓文化,使文化工作项目化、园区化,通过丰富文化载体、物化文化成果来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刘子如故里新木村为例,通过实施子如文化项目综合开发和园区建设,新建子如公路一条,完成子如陵园一期工程,带动申报市级贫困村,争取新农村建设、国土整治、人饮工程、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社级公路改造等多个配套项目,修建水泥人行便道近50公里,四年内村级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超过6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启动民间吹打苑和吹打广场建设,既拉动了投资,又促进了地区文化发展硬件的改善,为下一步按照区委要求筹办中国(重庆)民间吹打论坛和举办相关赛事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发掘文化潜在价值和产业因素,丰富了本镇新农村建设内容,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种养、殖农业向集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农业转变,地区发展合理转型、多元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如我们把民间吹打作为湿地文化的内容,成功策划包装了青山湖湿地公园项目,得到了市湿地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与业主成功签订总投资逾10亿的框架性协议,由业主自行投资进行的项目总体规划可在本月底完成。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青山湖可望在三年内打造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我区继石林、黑山谷的又一重要景区。通过一首《青山湖之歌》,政府不花一分钱,引进业主启动了全镇首个新农村聚居点“青山湖新街”的建设。通过营销子如文化的潜在价值,引进并注册了“子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文化工作,提升了形象,扩大了影响,聚集了人气,促进了全镇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和劳务经济等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创新型工作的开展,全镇经济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四年来,全镇平均每年用于基础建设的资金超过万元。全镇注册企业由5个增加到3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1个增加为6个(其中经营蚕、菜、米的三个企业均为区级龙头企业),年地区工业产值、镇级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存款余额等主要指标与年相比均实现或超过翻番。

三、用文化育人,让人的精神“富”起来

一是从娃娃抓起。通过组建少儿吹打队、编写子如事迹乡土教材、创建唢呐制作特色学校等方式,加强青少年教育,使孩子们从启蒙起便接受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并进而影响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二是积极参加举办、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以活动育

第四篇: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我校经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批准,由常州旅游学校、常州物资学校、常州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整合组建为一所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设有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电子信息系、经济贸易系和综合基础部五个系部,在校学生5000余人。学校组建以来,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发展、创新”为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的理念,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狠抓学生常规管理,突出主题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德育工作特色。根据学校办学积淀、生源结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我校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的需求,我校把“建设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德育工作特色。经过近三年创建德育特色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一、科学规划学校德育格局,构建德育特色的坚实基础 五年制高职校的德育工作,兼有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的要求和性质,我们通过学习和探索,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和格局。我校德育工作格局,既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又推进“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学校全时间、全方位、全领域、全员性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大框架、大格局,主动适应新校区学生流动性强、活动空间大、学生角色意识淡化的实际情况。学校建设德育工作大格局,关键环节是全员育人,为此,我校设立了面向所有部门和教工的“全员育人奖”。在实施学校德育总体格局中,我们长期坚持的具体工作有“一”、“二”、“三”、“四”、“五”。即:“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级管理”,培育系部学生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德育责任,成为学生德育工作实体。“三种文化”,大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四个着力”,学生德育工作要着力于生涯设计、着力于规范管理、着力于正面激励、着力于行为引导。“五自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目的,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布局,使学校德育特色形成有了理念引领、机制保障和组织基础,同时,还需要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给予基本支撑。学校德育特色和学生常规管理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常规管理给学校德育特色提供基础和保证,学校德育特色给常规管理提供内涵和动力。我校精细化的学生常规管理为形成学校德育特色构筑了广阔而坚实的平台。我校的学生常规管理,把每天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划分为七个时段进行考核,有早锻炼、早自修、课间操、午休、卫生、晚自修、就寝,考核评分结果反馈后,由个人整改、班级整改或系部整改,注重细节管理和长效管理。校园有序、规范、稳定的学生状况,为我校德育特色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建设职业生涯、礼仪和节庆文化

一个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优秀的校园文化,师生的成长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精神引领。我校在普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礼仪教育和节庆教育的基础上,积淀成果,升华精神,形成机制,把三种教育升华为旅游商贸高职校校园文化,发挥文化的渗透性、引导性、情景性、暗示性、愉悦性功能。近三年来,我们整合学校力量,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倾力打造有特色的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和节庆文化,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引导行为、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的独特作用。

1.建设职业生涯文化

我校广泛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分阶段推进职业生涯文化建设,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第一,了解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我们在新生年级举办“我的职业生涯”报告会、系部专业报告会等。在二年级举办“感受职业”企业节,开展企业一日活动;在系部和班级举行职业生涯模拟小品表演及主题班会。通过这一阶段活动,学生了解了行业发展前景,了解了企业对人才要求,了解了就业成功案例,还了解了职业进入和发展通道,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和体验了职业身涯规划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第二,学生分析自身条件,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我们开展职业意向测评,既使用心理问卷量表,又部分使用计算机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能力倾向。同时,开展职业生涯目标咨询,组织专业课、政治课、班主任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咨询,引导学生既满足本人发展需要,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己列出备选求职方案,立足自身,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学生在重新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过程中,摆脱了过去应试教育考试失败者的阴影,获得职业发展的反思策略和反思能力。

第三,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分阶段行动方案。组织每个学生填写职业生涯设计表格,写出分阶段目标,制订包括标准、办法、时间等内容的职业发展具体措施,形成学生个个设计自我、人人向往未来的文化现象和思想方法。

第四,学生明确近期目标,完成好学业生涯。开展学业生涯目标管理,结合学期初制订的学期奋斗目标,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要求,完善学业目标和措施,初步形成了热爱专业、勤练技能的学习文化。

第五,强化职业生涯实践,动态调整职业发展规划。我校的生涯管理,主要是规划星级评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推进职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证书,推进一凭多证制;鼓励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发挥学生创业园作用,孕育我校的考证文化、实践文化和创业文化。

2.建设礼仪文化

礼仪教育在我校开展历史较长,学生礼仪队也常年活跃在常州市各行各业的颁奖典礼等大型活动上,礼仪也逐渐内化为师生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行为规范。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做法:编印《学生礼仪》校本教材,人手一本,礼仪课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各专业学生都有公共礼仪和专业礼仪的训练考核。开展学生礼仪应知应会测验,学校礼仪老师指导班级学生礼仪体验,严格训练,每学年举办系部及全校礼仪大赛等。

对学生影响深的是班级重点训练课堂礼仪、实训礼仪、活动礼仪和仪表仪容,日常礼仪明查暗访学生的坐姿、站姿、走姿和问候。通过评价、劝阻、示范、体验等形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礼仪水平,目前多数学生中已形成端庄、大方、整洁的服饰文化和文明、热情、得体的行为文化。

3.建设节庆文化

节庆教育是各种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渠道,每个重大节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重现,而是一种民族情结和民族精神的再现和聚焦。我们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光荣传统教育,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育,让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自我设计、自主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我校上半年“五·四”前后的节庆系列活动,下半年“十·一”国庆及新年前后的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等,都是学生翘首以盼、乐于参加的传统节目。

我校节庆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节日,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十二·九纪念日、元旦等;二是校本节庆,如校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礼仪节、企业节、军训节、烹饪节、创新节等。我校这些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生动活泼的节庆活动,彰显了校园节庆文化的魅力,对学生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着力落实德育特色创建措施,彰显德育特色工作成效 在建设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和节庆文化,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和亮点过程中,我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让各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共同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着力落实创建德育特色的三项措施。

1.打造学校精神

通过全校师生参与的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大讨论,蕴育学校的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其中,校训:用心极致,追求卓越;校风:崇德,创新;学风:勤学,强能。既包含了学校职业生涯、礼仪文化的一些内容和具体要求,又为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并且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2.营造育人环境

学校近年较大规模地进行了环境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系部文化环境建设,包括系部简介、专业介绍、名师风采,学生喜爱格言、职业名言、名企印象、行业大师、优秀毕业生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包括班训、班级公约、专业角、文化角、表扬批评栏、励志名言等。寝室文化环境建设,包括宿舍公约、友情提醒、文化角、团组织园地、门厅文化布置等。实训楼专业文化建设,包括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专业之星、名师介绍、校企合作文化等。职业生涯、礼仪和节庆文化,成为这些项目中的具体内容,三大文化也在学校环境文化中有了生长点和展示舞台。

3.训练学生行为

职业生涯等三大文化引导学生行为,促进了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学生行为文化又强化、充实和发展了职业生涯等三大文化。我们训练学生行为文化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学生每日“三练”。即早上练晨操、早读课练晨读、晚自习练写字。第二,班主任每周“三讲”。即班主任在周一进行每周工作要求讲解、专题讲话、周末讲评。用“三讲”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行为文化。第三,系部每月“三评”。即系部领导每月评比每月之星、评出青春风云榜(先进集体)、评估班级考核状况。用“三评”对学生行为文化流行趋势,进行评价、督导和价值导向。

我校从开展建设职业生涯文化、礼仪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以来,学生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出现了重大变化和明显进步。学校德育特色创建的成效表现为:连续几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圆满成功,其中一千多师生演员参与的“颂祖国、赞改革”大合唱井然有序、精彩纷呈,奉献给了全校师生一份精神大餐。省联技院四十个分院领导到我校参观实训场所、省评估院专家组到校评估专业建设过程中,省联技院及分院校领导和专家组都对我校学生礼仪风范给予较高评价和肯定。学生进入新校区后得到严格管理,明确了学业目标,增强了学习自信,勤奋钻研的学风开始形成,受到了许多家长和市民的称赞。我校组织一千多名学生参加市13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节目《绽放》的精彩演出,荣获一等奖。17届省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荣获优秀节目奖。学校获得了“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中学团建青年志愿者活动示范基地,”、“全国文明风采暨江苏省首届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六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奖”、“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常州市首批职教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中学团建青年志愿者活动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学校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2009年、2010年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师生技能竞赛获金牌17枚,银牌24枚。师生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六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获一、二、三和优秀奖35个。丰硕的办学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第五篇: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大力提升人文气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区

开发区文化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品味:在建筑上,就是其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广场、公园、路灯、栏杆等都具有开发区的文化个性。其次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区有自己的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让文化覆盖每个角落。开发区正在加大社区图书室、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社区文化搭建平台,组织开展送书籍、送电影、送戏曲、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用颇具特色的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积极培育秧歌队、锣鼓队、居民剧团等民间艺术群体,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展风采,满足他们对艺术的追求;鼓励居民群众创作一些具有开发区特色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开发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力争利用五年时间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厚、魅力十足的城市文化特色区。

下载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特色文化 提升军事交通运输能力(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陈虹尊敬的复旦家族学校的各位领导、同仁,各位教育专家:你们好! 我来自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学校。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班级特色文化的......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赞皇中学高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纪实 学校是学生放飞梦想、自由翱翔的蔚蓝天空。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环境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土......

    打造特色(共5则)

    打造特色 助推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菡萏芬芳,香樟映秀。2000年重新组建的浠水县实验中学,承百年文脉,勇立教育改革潮头。历经十四年素质教育的艰辛探索,浠水县实验中学现已形成两大......

    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青海省高管局承担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收费等各项工作。从建局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创业和发展历程,随着高速公路......

    打造特色文化 建设一流学校

    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建设品质一流学校 钟祥市实验小学 钟祥市实验小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发祥地,极富历史底蕴的宋玉井如今还保存在学校......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

    拓展工会平台 打造特色文化

    拓展工会平台打造特色文化 积极促进企业和员工双赢互动发展 王光富企业文化是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追求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管理新......

    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孝宗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前身为漳平官立高等小学堂,创办于1906年。学校几度易名,校址也几经搬迁,199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