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1.透析患者若查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标志物阳性,应由主管医师于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需立即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阳性者必须隔离分区专机透析。
2.透析病人疑有感染者立即做血培养或局部培养,出现感染症状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以尽早确定诊断,确定动、静脉瘘感染时,及时更换瘘管,并行伤口引流和应用抗生素治疗。
3.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进行紧急处理并消毒包扎伤口,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个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者可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控科备案。
4.血液净化室工作人员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阳性者,不得在血透室工作,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5.若查反渗水、透析液入口细菌数>200cfu/ml。内毒素>2EU,必须查找原因,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6.对在我院透析室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第二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1、血液透析室发生院感的疾病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即: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2、新患者透析前应按要求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每半年监测一次。
3、发现阳性的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及相关部门(院感科、预防保健科、医务科、护理部),并按规定进行传染病登记、报告。
4、按要求处理所复用的透析器,转相应专机透析,并改用一次性透析器。
5、尽快检查所有使用复用透析器患者的相应实验室指标。
第三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2015年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对环境、治疗的操作、预防感染的监控措施都有严格的要求,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常存在着免疫功能受损,是感染的高发人群。鉴于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特点,以及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针对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因此,在本要进一步加强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院感知识培训,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双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站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可废弃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擦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区域,则应用低浓度消毒剂擦拭干净。明显被血液或液体污染的表面应用含有至少1000mg/L的含氯剂擦拭。各班严格执行透析机的消毒操作流程。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制度》的执行。
二、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每月由护士长或院感指控护士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全科人员对感控知识全面知晓,并能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提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率。
2、积极参加全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对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使院感知识在科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三、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院部,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第四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工作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工作 一:工作制度:有血透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各种消毒管理:
1、患者使用床单、被套、枕套等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2、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应配备空气消毒机,每天二次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桌面采用湿式清洁,每天二次,遇污染随时清洁和消毒。
3、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4、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根据设备要求每月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进行水质监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同时认真记录。
6、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穿工作鞋。
7、在诊疗过程中做好双向防护,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应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必须戴具有防渗透性能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应戴双层手套,用后的锐器应放人利器盒中,同时防止锐器刺伤、划伤,一旦发生刺伤、划伤,按职业暴露处理原则处理
8、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感染应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区进行专机血透、治疗区和及血透机不能混用。
9、在接诊病人时严格询问病史,对所有初次透析的病人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
对于HbSAg、HbSAb、HbcAb均阴性的患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对于HCV抗体阳性应进一步进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发生血液透析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时应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处理。
10、每月一次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培养。
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天进行化学检测,每周一次进行生物监测。
透析用水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透析液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素不能超过200CfU/ml。
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第五篇: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目的:
严格控制血液透析环节质量,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2.范围:
适用于液透析室。3.定义:无 4.内容
4.1 基本要求
4.1.1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4.1.2 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单元间距≥0.8m。4.1.3 治疗室和透析区应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干燥。
4.1.4 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每个透析单元配备方便取用的速干手消毒剂。4.1.5 隔离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应专用,且标识明显,不得和普通透析患者混用。4.1.6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滤器)。
4.1.7 使用后的一次医疗用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4.2 医务人员管理
4.2.1 上岗前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4.2.2 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所有侵入性操作时、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接触患者有戴手套指征时,均应戴双层手套。
4.2.3 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志物检查。并给予疫苗预防注射。
4.2.4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禁止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肝素封管。4.2.5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透析器、透析管路及穿刺针等。4.2.6 严格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4.2.7 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规程》处置,并向院感办报告。4.2.8 护理人员应固定,护理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4.3 患者管理
4.3.1 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检查。
4.3.2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每6月检查HBV、HCV病毒标志物1次,每年监测HIV和梅毒感染标志物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3.3 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HBV、HCV感染标志物阳性时,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HBV、HCV感染标志物检测。
4.3.4 对有HBV或HCV暴露,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输血等,如果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4.3.5 对于伴有发热的透析患者,应提供口罩、手消毒剂,尽可能安排单间隔离透析。4.3.6 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3.7 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
4.4 环境物品保洁管理
4.4.1 空气:治疗室、透析区、物体表面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Ⅲ类环境要求,并保持安静和空气清新。
4.4.2 墙面、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每日透析结束后,用清水湿式擦拭;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采取清洁、消毒处理。
4.4.3 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4.4.4 每一位患者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头,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或消毒,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或消毒。
4.4.5 隔离透析患者使用的物品应标识明确、单独使用,如透析机、治疗车、病历、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每次透析结束后,应使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
4.4.6 护士站桌面、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4.5 水处理管理要求
4.5.1 水处理间保持干燥和合适的室温,水、电分开,良好的通风;水处理设备避免日光直射。
4.5.2 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4.5.3 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4.5.4 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5.5 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4.5.6 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4.5.7 处理水细菌培养每月一次,要求细菌菌落数不超过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应不超过2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2EU/ml。
4.6 透析机维护与消毒
4.6.1 血液透析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4.6.2 血液透析机应该处于良好运行的工作状态,每一台血液透析机应当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每半年应该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技术参数的校对。
4.6.3 每次透析前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每次透析后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
4.6.4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剂浓度透析机自动检测。透析过程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后应立即对透析机消毒,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4.6.5 每次透析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纸巾擦拭消毒透析机表面,如被血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4.6.6 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拆除所有的管路系统和传感器保护罩,仔细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干净,确认无任何异物或血渍沾附在表面,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纸巾
擦拭消毒操作人员手接触的部位,如按键、旋钮、泵门等。
4.6.7 每日对机器的外部表面进行消毒时,所使用消毒剂种类及浓度需按厂家机器说明书进行,了解有关消毒剂产品用途、操作浓度、应用领域以及使用安全性方面等内容。
4.6.8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的维护与保养
4.6.8.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4.6.8.2 为保障治疗正常进行,每隔12 个月必须对机器进行技术安全性检查,其维护和维修须由厂家指定的专业工程师来完成,维护内容参见厂家说明书。
4.6.8.3 本单位专业技师可参与完成日常维护操作,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
4.7 透析液配置管理
4.7.1 浓缩液配制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周围无污染源。
4.7.2 配液前洗手,佩戴口罩、帽子;湿式擦拭桌面、台面;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4.7.3 浓缩液配制桶标有容量刻度,保持配制桶和容器清洁,配制桶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4.7.4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4.7.5 容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并在容器上标明更换日期,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
4.7.6 购进的浓缩液和干粉,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由培训合格人员实施透析液配制工作,做好配制记录,并有专人核查并记录。
4.7.7 浓缩A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7天(厂商规定)。4.7.8 浓缩B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24小时(厂商规定)。4.8 监测要求
4.8.1 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空气培养细菌≤4cfu/皿(5min),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卫生手消毒细菌数≤10cfu/cm2。有污染随时监测,并保存资料。
4.8.2 每月对反渗水和透析液细菌培养,反渗水及透析液细菌菌落数<1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内毒素检测每3 个月1 次,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
4.8.3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监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
5.相关文件:
5.1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2010年版 5.2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6.使用表单及附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