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郭河镇福元小学 汪雄兵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对于计算24+6来说,难点在于算出4+6得10之后,要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接下来才能把2个十与1个十合起来。这涉及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即: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引导他们用小棒摆一摆是有必要的。)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着计算,再通过课件演示。而对于计算24+9来说,关键在于把24+6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加以明确。至于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算法,提供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如24+9,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在练习的处理上,由于在小结的时候只是强调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相加后的数合起来。这为后面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却让学生对凑十法感到陌生,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很少用凑十法进行口算。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学完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的差异什么时候都在所难免,统一的教学思路,同层次的练习,实在是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环节都很好,只是个别学生掉队,使我感到伤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看着那些吃力的孩子我心里着急难过,更为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而惭愧万分。
第二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理解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探索本课内容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笔算。但考虑到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本课之前的一些想法,上完之后,感觉没有第一次那么顺,首先是导入,因为本课的进位加需要用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因此在课的开始,就安排了这些口算,能为后面的列竖式计算做些准备。笑话大全
接着是教学新知,直接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提问列式。在探索算法时,我设计的是先通过摆小棒来计算,再过渡到拨计数器,最后是列竖式计算。摆小棒是最直观的,学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不需要多解释什么,接下来拨计数器就有些抽象了,并且涉及到了数位,初步体会个位上满了10颗珠子要变成十位上的1颗珠子,也就是满十进一,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尝试列竖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算一算。课后经其他老师提醒才发现教材上是说“先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教材的意思是从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两种方法不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应是有逐步抽象的关系。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另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其实满十进一已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时就知道了这个算理,那本课的难点就应该是十位上的数怎么算,它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的区别在哪里。事实确实如此,在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十位上都会算错。而我在处理十位上的数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突破难点。
最后是练习的处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第一题,用竖式计算,很多学生算完之后就没事做了,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其实这时可以找一些学生上黑板算一算,同桌说一说算法。学生都有事可做了,那就不会有时间做小动作讲话了。
从这节课中,我更加认识到了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很重要,只有组织好了学生的听课,课堂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网
第三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
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竖式训练。
第四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第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