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的方法,(积是两位数是教科书上主要学习的内容,积是三位数的情况补充习题上也有出现过),因此学生已经体会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同时教科书第85页第7题已初步接触了本单元的第一次乘法估算(积是两位数),对估算方法已基本了解。故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的算理和掌握其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复习导入的内容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积是两位数的乘法如3×18,复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其算理及笔算过程,为例题的笔算做好铺垫。在新知教学处理上,我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估算与笔算的联系。教学例题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根据教材要求先估算,估算部分教材要求达到的目的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去计算,而我在此基础上还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38×4的积到底比150大还是比150小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积的范围。紧接着提出疑问“估算的对不对?让我们用竖式计算来验证。”由此产生笔算的需求。学生尝试笔算时,我仔细观察了第一小组学生的情况,有两位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124,指名交流说算法时现在想来其实应该叫他来说,这样的话对于计算十位时不能忘记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数就更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可我当时叫了另外一位学生而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连续进位乘法笔算的过程就显得过于顺利了,如此情况也是一种遗憾。再说练习,对最后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预设不足,以往遇到此类问题解题策略是先计算再比较,而今天我们还可以先估算再比较,并且选择第二种方法更简单些,甚至还可以想280÷4=70(辆),70>69,答:装配69辆汽车够的。这题的解法是多样性的,而我在处理上还不够灵活,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二篇:《笔算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长假之后,学生第一节课的状态很不好。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上周每位同学都熟练地掌握了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今天在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进位乘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有的学生遗忘了笔算乘法的格式,将第二步乘得的结果与个位对齐,这属于不明算理的错误。有的学生计算到进位乘法时,忘记刚才乘得的积是几十,直接往下进行,这属于口算乘法尚不过关。有的学生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属于不明白进位乘法的算理,胡写一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上周我病假一天,本应在学习过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第二天,继续练习,巩固不进位笔算乘法。但是停了一天,再进行练习,效果就会打折扣。之后连续四天没有上课,部分学生遗忘笔算方法,也是很正常的事。
2、我在课堂中对关键点强调不够。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之后,结果应该是几个十,这一点还要让学困生更加明确才是。
3、知识与技能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刚刚学习过笔算两位数进位乘法,初次使用这种计算方法,由于不熟练,计算能力不够,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解计算过程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关注学困生以及易溜号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这几天的课堂上,学习过新知识之后,请这些学生上黑板前板演,共同纠正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效率提高很多。一是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明显集中,二是促使其余学生学习更加专心。
3、将学生做题中的错例作为课堂练习题。
4、请学生找出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第三篇: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三小 张春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联新,积累经验
45×9 65×4 128×3 424×3(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您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三、设疑激需,提出问题
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四、参与活动,分析问题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五、辨析交流,解决问题 生1:634×8≈4800 生2: 6 3 4 × 8 5 0 7 2 小结:观察上面的算式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总结一下笔算连续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六、达标检测,解释应用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126×8 135×7 326×7 488×6 247×6 765×7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解决问题:
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4、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解答。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13、1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三小 张春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且有叠加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营造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叠加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复习口算,竖式的书写入手为新课的内容作了个铺垫;紧接着从身边的“校运会”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不足之处。(1)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当问题一抛出我总希望马上有学生能回答,生怕冷场,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些中差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步伐是被拖着的。(2)提问还需艺术性。
2、启示。(1)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2)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如提问的技巧,表扬的技巧等等。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3、11
第四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苏莞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P49例2)。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课前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a、估算:48≈50 37≈40 50×40=2000(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48 ,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48 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 生1: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
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习。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动脑筋。□ □ □ × 2 4 × 7 □ 1 □ 2 □ 3 □ □ 2 □ □ 3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4 ×1 2 ———— 8 „„„24×2=48 4 „„„24×10=240
——---— 8 8 „„„48+240=288
□ 7 7 □ □ □教后反思
从生活中寻找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学反思 孛罗营小学
数学学科(下)三年级
苏莞
本课节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为学习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因为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在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时,讲清竖式乘法的算理和做竖式乘法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其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为了巩固知识采取练习法,使知识逐步掌握熟练:
1、4个计算
2、改错:通过改错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在计算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3、加强练习。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达到熟练生巧的目的。
4、通过应用题的问题解决让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对这堂课进行认真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发扬: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3、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4、小组合作探究有效。
5、联系方法的多样化强化了学生知识的熟练掌握。
6、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两点:
1、教学时的时间把握还有待改进。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过长,使的后面的教学时间较紧,学生当堂练习的题目较少。
2、讲完例题后,如果再叫几名学习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学校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力图从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一(下)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尝试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笔算。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用竖式计算。
+ 21 34 + 12
2.口算。+ 6 4 + 7 9 + 5 7 + 6 + 8 6 + 4 2 + 9 8 + 8 + 7 4 + 8 3 + 9 5 + 6 + 30 + 40 50 + 30 + 10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生:34 + 16。(板书:34 + 16)
师: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1)摆小棒。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2)算珠。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生3:我是这样算的,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生:(齐)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课件出示“个”)。3和1是哪一位?(课件出示“十”)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
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下面的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3.改错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毛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