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口食品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1.1、进口行业无人争锋
进口零食、进口休闲食品专卖店是近两年国内的新兴行业,进口食品以口味新奇、包装精美、口感好的优点,赢得了国人的认可,零食族队伍在不断扩大,吃零食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因此,零食专卖店越来越炙手可热。然而,由于流通渠道匮乏,目前,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至今仍与进口食品无缘!国内进口食品销售的渠道仅仅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KA国际超市(如沃尔玛、麦德龙),即便如此,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仍高达15%。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进口食品必将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对国内市场产生长期冲击和巨大影响……
令人惊喜的是,面对这座尚未发掘的金矿,虎视眈眈的对手几乎没有!虽然有KA国际超市销售,由于其仅仅在大型城市,其高昂的价格以及有限的品类限制了它成为进口食品销售的主渠道。可以说,至今中国内地没有一家形成规模的进口食品专卖销售的品牌企业,投资进口食品专卖,投资中国零售市场唯一尚未发掘的金矿必将为您带来滚滚财源!
1.2、市场容量大得惊人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结构出现整体升级的明显趋势!研究显示:中国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群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力量!他们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必将颠覆性的改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架构!以时尚、品质、美味为代表的进口食品将迎来超高速发展期。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高达4800亿人民币。21世纪属于中国,未来十年是中国进口食品“井喷式”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投资进口食品专卖=投资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必将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无限美好的前景!
1.3、盈利模式登峰造极
犹太人说:“赚女人和孩子的钱”。这一创业金言经过时间的考验屹立不倒!只赚女人钱算什么?只赚孩子钱又算什么?进口食品目标消费者“女人+孩子”,面对世界各国2200多种系列顶级美味的诱惑,女人、孩子,必将失去理智,疯狂追捧……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为如此“礼品经济”在中国一直高速增长,长盛不衰!进口食品无论在包装、口味、品种、档次等各个方面都堪称送礼佳品。走亲访友时送进口食品绝对是一种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情人节时送极具诱惑力的进口巧克力,体现出一种时尚、潮流和对浪漫爱情完美的诠释……
两大行业优势占尽,投资进口食品专卖。想不赚钱?都难!
1.4、行业暴利令人震撼
目前,中国市场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15%,零售业平均利润为20%,餐饮业的平均利润为30%。中国入世以来关税一降再降,RMB汇率一升再升,市场经济透明度越来越高!一个个利好消息使进口食品的平均利润高达40%-50%!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投资中国进口食品专卖,投资令人垂涎三尺的暴利行业,必将带给您一个高额的回报!!
业内现状
就商业结论而言,成为成功连锁加盟店母体的标准是:自有店铺超过十间以上,并且整体达到赢利标准,且净利率高于销售收入的10%为获利底线,自有店铺的知名度已经得到所在地的高度认知。在这一基础上,母体则有能力拓展加盟连锁店,将自身的成功盈利模式通过有偿商业行为拓展至他人取得成功。
然而,在这样一个标准中,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国内许多连锁加盟的母体在并未达标,甚至没有母体店的基础上盲目拓展加盟连锁店,以赚取加盟金,或者以免费加盟为诱饵,以收取保证金为本质目的、占用他人资源而获利。我们高度怀疑这一商业行为,这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加盟店的成功率低于20%,反之,80%的加盟店处于亏损乃至倒闭的边缘,而其中20%成功加盟店主的成功并非来自于母体成功经验的复制,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达到。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在休闲食品零售加盟店体系中,若每十万元为一个加盟投资单位计算,加盟店发展商的母体每拓展十间连锁店,便有八间最终倒闭,如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7万元。这样的结论是:加盟商宁可牺牲加盟者117万的经济损失来换取其6-8万不等的加盟费。
鉴于此,我们更鼓励独立创业精神,不可以盲目轻信于加盟之约。
第二篇:市2007年保健食品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市2007年保健食品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市2007年保健食品市场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及判断依据
1.1调查对象及内容对**市具有代表性的药店、商场超市、专营店按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10、3、5家, 对其经营的保健食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保健食品在经营企业的标识、广告宣传状况,在市场销售中保健功能和剂型的分布,保健食品的索证情况等。
1.2判定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保健食品标识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判。
2调查结果
2.1检查情况: 共抽取18 家企业经营的保健食品127种, 对照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依照相关法规, 判定标识合格的产品为78 种, 合格率仅为61.4%。
2.1.1标签、说明书、广告虚假宣传有21种擅自夸大保健作用, 占16.5%, 如:某健男胶囊,批准功能是抗疲劳,其宣传单中却虚假宣传能提高性功能;某羊胎浓缩液的批准功能是免疫调节,但在宣传册上却宣传可以美容、延缓衰老。
2.1.2无有效批准文号 17种保健食品无有效批准文号,占13.4%。其中一批多用有9中。如批准了洋参胶囊,则洋参膏、洋参片均用同一批文;或冒用其它产品的批准文号,有8种性保健品标识上的批准文号为伪造。
2.1.3违法加入药物 7种添加药物,占5.5%。如 3种食准字的保健食品非法加入格列本脲降糖药。
2.1.4 其它 4种超过保质期、无保质日期标识等,占3.1%。见表
1表1127种保健食品标识情况
标识内容不合格数总数比例% 占不合格总数比例%
虚假宣传2116.542.9
无有效批准文号 1713.434.7
违法加入药物75.514.3
其它43.18.2
合计4938.6100.0
2.2市场的功能、剂型的分布:
2.2.1按被批准的保健功能分布,见表2。
表2127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分布
功能品种构成比
营养素补充剂(1)34 25.4
增强免疫力 29 21.6
缓解体力疲劳 16 11.9
改善睡眠75.2
肠胃保健(2)96.7
抗衰老75.2
减肥64.5
其它(3)26 19.4
合计134(4)100
注1.包括改善生长发育2.包括促进消化、通便、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3种。3.包括调节血脂、改善记忆、耐缺氧、减肥、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调节作用, 调节血糖,美容等。4.包括两种以上功能的产品。
2.2.2按产品的剂型分布, 片和胶囊型品种占首位, 占58.3%。而传统的食品如饮料、酒类所占比例较低。见表3。
表3127种保健食品的剂型市场份额
种类 品种 种类构成比% 合格数 合格率%
片剂 39 30.7 25 64.1
胶囊、胶丸35 27.6 20 57.1
口服液 18 14.2 11 61.1
冲剂 10 7.9 7 70.0
茶 7 5.5 4 57.1
粉 6 4.7 2 33.3
其它(1)12 9.4 9 75.0
合计 127 100 78 61.4
注:1包括罐头、营养面、饮料、酒等
2.3依照《食品卫生法》第25条, 对经营企业的索证状况进行检查,13家药店、专营店、超市均建立有索证管理制度,但索取三证材料不全。有一些2家小商场超市和3家小型药店无索证制度,对索证的种类和内容不明确。
3讨论分析
3.1标签、说明书存在间题较多, 特别是广告宣传材料夸大、扩大保健功能的产品所占比例较高, 说明生产企业为谋取更多的利润, 力图扩大消费人群, 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 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利益。
建议各级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保健食品广告审批,加大对超出审批范围的广告内容企业的处罚。
3.2 从产品标注的保健功能看, 功能品种较集中, 居前3位的功能品种占总数的58.9%,分别是:改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其余18种仅占41.1%。这说明我市销售的保健食品功能分布比较单一,同时也反映出我市的消费趋势。
3.3 从产品分类看, 保健食品的包装及状态已从传统的饮料、酒类向片剂型发展。表明生产企业抓住消费者以片剂、胶囊为药剂的传统理念, 而扩大宣传保健功能, 以图高额利润。
3.4 检查结果表明大、中型药店、超市和专营店已对销售保健食品建立索证制度有一定程度认识, 而商场超市、小型药店索证制度意识淡薄, 说明这些企业的卫生法律惫识还较差。而对保健食品的相关法规及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建议应尽快建立索证管理办法, 细化保健食品的索证种类, 同时加强对经营者保健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3.5加强保健食品卫生的社会宣传教育, 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及现场咨询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法律等知识的宣传, 以增强消费者识别真假保健食品的能力, 提高合理选购的水平。
3.6 应加大对保健食品的执法力度, 进一步整顿保健食品市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卫生监督部门应和有关部门,如药品监督局、工商局等联合进行检查、齐抓共管,从而使保健食品市场健康发
第三篇: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市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我国现有经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近万种,行业年总产值上千亿元,规模相当庞大。2009年为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原基于《食品安全法》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相关规定随之失效,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配套条例法规至今未重新制定,保健食品的市场营销乱象丛生,证后监管存在许多问题。现对**市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市现有注册专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92家,其中**市城区36家,占39.13%,乡镇销售单位56家,占60.87%,保健食品销售面对农民等乡镇消费群体占有很大比重。经初步调查,全市92家专营单位经营保健食品品种多达89种,其中国产保健食品品种占98.76%,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血脂三类产品占67.51%。2012年全市保健食品销售额近400万元,城区销售占68.25%。全市保健食品传统渠道销售较为规范,但是,全市2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基本都有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而取得保健食品合法销售资格的不到50家,办证率不到25%。另外,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未将药品和保健食品分区销售,以获取更大利益等不良行为依然存在。通过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入市门槛低、资金投入少;二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伪造或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1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伪造合法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未受到相关职能部门致命打击;三是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屡见不鲜,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五是电视非法直销保健食品广告层出不穷,药监和工商部门对其监管非常困难,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违法广告。六是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监管难以形成无缝监管,非法销售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
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监管体制缺陷,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加大执法力度成为口号。2009年《食品卫生法》出台后,《食品卫生法》随即作废,依据该法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也失去法律依据,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不知何日能正式实施。目前,保健食品监督管理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此外,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只是对生产经营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缺少针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网络经营等行为进行监管的条款,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盲区,执法力度难以加大。
5、机构改革步伐滞后,职能部门监管形成真空。国家相关
法律制定后相关职能部门职能划分不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职能支持,对保健食品监管形成“看似都能管,其实都不管”的监管真空。
二、思考对策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要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制定《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罚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市政府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政府规章或管理办法。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
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部门,但是,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检测设备基本为零,监测基本靠瞟。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市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
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7、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针对广大保健食品消费者,在全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保健食品消费知识,以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进合格保健食品;针对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其法规知识水平。
第四篇: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今年以来,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为此,笔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宜春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少;二是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差;三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
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0.5至3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处以货值金额的5倍以下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1至3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思考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在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要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全面负责保健食品研发、注册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广告宣传、市场监管等全方位的监管,将保健食品纳入到药品监管同一体系中来。同时,加快保健食品政策体系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步伐,借鉴国外先进保健食品监管模式,促进我国保健食品监管与国际接轨。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
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的牵头单位,各级政府对其投入非常有限,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可谓是“四个基本”: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监测基本靠瞟、投入基本最少。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各级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第五篇:对保健食品市场现状的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为此,笔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县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
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时有发生、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二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三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三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思考
针对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年7月1日施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6月1日实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施行)。这些法规是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
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由卫生部门查处。但目前出现的新动向已经使法律严重滞后。比如,《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食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按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