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学案 苏教版
一、课标导读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二、问题导思
基础问题
1、拉马克进化学说中正确的观点?错误的观点?学说的意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局限性?
3、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进化理论核心是什么?生物进化的实质?什么决定进化的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什么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
重点、难点问题
4、为什么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5、为什么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6、物种形成的典型模式有哪些?判断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例题导练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创新方案》P108例
1、变式训练P1091、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创新方案》P109例
2、变式训练P1103、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创新方案》P110例
4、课堂训练P 255——256
第二篇: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4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4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班级 姓名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选择的基础(2)----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3)----进化的内因(4)----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条件;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外因、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局限性: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生物的 个体叫种群。(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2、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包括,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基因的频率会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降低。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种群。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2)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3)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___________;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存在。不同种群间之间出现了 _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4)长期的历史年代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了,导致了新物质种的产生。但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5)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就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例如:二倍体诱导形成四倍体。(6)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 改变,进化过程中如果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8)隔离的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_ _______之间,____ ______与____ 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 __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_ 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__ _ 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
()1.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 500个人中就有一 个人患此病。若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后该夫妇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A.1/25 B.1/100 C.1/102 D.1/625
()2.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及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4.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XBXB
占42.32%、XBXb
占7.36%、XbXb
占0.32%、XB
Y占46%、XbY占4%,则该校XB
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8%、92% C.78%、92%
D.92%、8%
()5.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6.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7.(2015·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8.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致
()1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1.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
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答案:(1)基因库 多样性(2)生物进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选择 隔离(4)B(5)变异的不定向性 d
第三篇: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文档资料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的最新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8、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40%。③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查字典生物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第四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56
08届高三生物二轮巩固练习50
.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编写 周杰
审核 冯小勇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战略和保护措施的三个层次是指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3.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B.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系统学手段
4.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 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5.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6.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性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因地制宜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实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重点主要是恢复被破坏的植被 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重点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中不涉及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涉及因地制宜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9.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 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
C.实现“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
11.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2.《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3.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A.整体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工程学原理 14.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15.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说明了 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 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
16.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17.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8.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19.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
C.以高投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2.下列关于生态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可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C.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4.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产养殖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营养级高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B.“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循环系统
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当放牧 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用“退耕还林”的措施 5.下列措施中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6.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B.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7.我们的祖先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使我国的土壤维持了几千年的肥力,其实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诀窍在于
A.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 B.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 C.采集某种特殊植物,将其根茎叶加水一起捣碎榨汁,作为肥料 D.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法,把有机物转变为有机肥料 8.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A.少消耗 B.多效益 C.可持续 D.多投资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1分)
1.图A表示某种生态农业模式图,图B是某地建立的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图A
图B
(1)据图A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图A、图B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种(或主要成分)分别是
(3)两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4)从营养结构角度看,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
(5)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之一是实现了物质的___
和能量的_____
。2.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被喻为地球的“肾脏”。湿地类型众多,按照国际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都属于湿地。(1)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B.工业用水的资源,提供休闲娱乐环境 C.鸟类的栖息地 D.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2)湿地中红树林既能防护海岸、又是多种贝类、鱼类、甲壳类和水鸟的栖息繁殖场所,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 _____ 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近年来,太湖水体已出现富营养化,原因是污染物中 等元素含量过多,超过了湖泊 的限度,使其稳定性破坏。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等。
(5)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体现的原理有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3.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4)右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 义是,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1.(1)ABD(2分)(2)农作物、桑树、甘蔗(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4)食物链短(5)循环再生
多级利用 2.(1)B(2分)(2)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2分)(3)抵抗力
(4)N、P
自我(动)调节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5)协调与平衡原理(或整体性原理)
专题5 生态工程
一、选择题
2.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严重之时,当地的农作物、牧草全都被毁坏,当地政府和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夏季发生虫害时,北方某地却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放养在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请以上述实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在上述简便的食物链中,鸭子属于第_____营养级,属于_________消费者。蝗虫与放养在当地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关系。
(2)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角度上看,临时把鸭子放到草上的措施,干预了草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目的是使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蝗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蝗虫的抗药性__________,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利用鸭子消灭蝗虫,除了经济上的良好效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有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荒野。现在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产重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畜枚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
1999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为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随参展物种传入我国,检疫人员运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狙击生物入侵。美国众议院于1995年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美国政府也正为此酝酿着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兔在澳大利亚属于____________,因其在澳大利亚没有经过漫长的________过程,故兔子在澳洲没有天敌,加之澳洲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使得野兔能大量繁殖。
(2)野兔的大量繁殖,也是一种生态失衡,因为它严重地破坏了澳大利亚原有的稳定______________结构。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采用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方法,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应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但要看眼前的经济效益,更应认真评估______________效益。同时,交通的发达和贸易的频繁,为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必须加强边检部门的_____________工作。2.(1)三,次级,竞争
(2)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增强,自然选择
(4)不污染环境,保护其他生物 3.(1)外来物种,相互选择
(2)群落,生物防治
(3)生物入侵,生态,生物入侵,检疫
1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能力提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
1.自然界物质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消耗,效益,持续,循环经济,生态工程
第五篇:高三生物复习课后限时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结
课后限时练(二十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1.(2014·沈阳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 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是通过对表现型的直接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 A 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与判断能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项错误。地理隔离往往会导致生殖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故C项错误。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故D项错误。答案 B 3.(2014·北京西城期末)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解析 不同物种由于生存环境相似而产生的趋同进化,可导致某些性状产生相似现象,但不同物种间其他性状不一定向相似方向发展。种群基因库由于生殖隔离存在,不同物种生物在进化过程虽然发生相互选择、相互影响,但不会导致基因库趋于相同。答案 B 4.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分别是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分别是FF(20%)、Ff(40%)、ff(40%),其中ff的雌兔不能生育。如果雌、雄兔随机交配,则子代中()A.FF基因型频率不变
B.F和f基因频率不变 C.Ff基因型频率为8/15
D.f基因频率为8/15 解析 由雄兔基因型比例,可得到雄兔中F和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5和3/5,雌兔(去除无 1 生殖能力的ff)中F和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3和1/3。据平衡定律(2/3F+1/3f)(2/5F+3/5f)可得到随机交配的结果是:4/15FF、8/15Ff、3/15ff,C项正确。答案 C 5.(2014·哈尔滨期末考试)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无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③马和驴能杂交并产生活的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④野兔伪装性较好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⑤若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A.只有④
C.②③
B.①④ D.④⑤
解析 ①中,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①错误。②中,即便无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变化。③中,马和驴杂交能产生后代,但不能繁衍后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③错。④中,野兔伪装性好与鹰锐利的目光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④对。⑤中只有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才会进化,并非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⑤错。答案 A 6.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A.甲
C.丙
B.乙 D.甲、乙
解析 两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答案 C 7.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由于环境的差异,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类型。答案 B 8.(2014·西城区期末)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的基因频率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人群中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
答案 A 9.(2013·天津理综)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某通道蛋白中只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其原因应是控制该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发 3 生了个别碱基对的替换,A项错误;据表中有抗性杂合子推测,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应为2%+20%×1/2=12%,B项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能说明抗性基因的突变率最高,而是说明乙地区的环境最有利于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生存,C项错误;丙地区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该地区环境对该基因决定的性状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 D 10.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④
C.②③⑤
B.②③④ D.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 D 11.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生殖隔离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及推理能力。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判定是否为同一物种的重要依据,特纳氏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不属于生殖隔离形成的新物种,故选D项。答案 D 12.(2014·河北省名校第二次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果蝇DNA分子中基因的缺失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D.经人工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种不一定能适应自然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基因的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故A错。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且害多利少,故B正确。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人工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 适应自然环境,故D正确。答案 A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
D.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小麦吸浆虫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是接触敌敌畏后产生了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对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起了选择作用。答案 C 14.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 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 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解析 甲、乙两瓶的差异是捕蝇纸的有无,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乙瓶中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没有捕蝇纸。答案 A 15.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析 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为现在的众多物种。答案 C 16.如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
解析 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故C项正确。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A项错误;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答案 C 17.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 A项中,b和d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B项中,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离,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与其进化而形成的 b种群不一定相同,也可能达到生殖隔离;D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同一个物种。答案 B 18.目前人类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科学家表示,人类再经过几代将会进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几种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相似
B.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 C.基因突变产生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这种变异决定人类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再加上种群基因库也不同,所以进化方向是不同的,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故C项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故D项正确。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9.(10分)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①、②、③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发生改变。
若图②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上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
-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不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4)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5)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答案(1)地雀A和B 地雀A、B与C(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3)基因库(4)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