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学技术简介
信息科学技术简介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篇: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院校分布(部分)
景德镇陶瓷学院。
第三篇: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考核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读书报告撰写要求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以提交的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任选一种)作为课程考查的主要成绩评定依据。围绕专家讲座内容相关的主题,选择一个或两个主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报告。
提交时间:截止日期为第16周的周五下午4:00前,各班班长收齐后交潘中祥老师
撰写格式要求:
1、必须手写,字迹清晰,字数不少于2000。如有图、表等,可以采用复印后粘贴在文中相应
位置,或注明图号名称集中将图、表打印后附在文章最后,文章中必须指明所述的图号、表号。
2、必须在首页和最后一页都注明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以及选择的主题
《读书报告》(科技方面)的一般撰写规范:
科技方面的读书报告建议按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如下:
I.引言:说明写作的背景、理由。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对文章阐述的内容有心理准备。引言基本内容可以采用介绍研究背景、提出存在问题和阐述研究目的这三方面来说明。
II.正文主体:
1.理论与方法:说明研究的理论发展或研究的方法(技术),即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2.扩展讨论或个案分析:讨论的重点是根据你阅读或收集的资料说明你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
3.评价:在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或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等
III.结语:作者本人的主要认识或论点,总结性地阐述研究的应用或发展前景。
IV.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综述》的一般撰写规范:
前言: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著录格式同《读书报告》
第四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介(范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正厅级建制,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2003年正式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同时保留了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重要功能,形成了高等教育和干部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特色。
2008年5月,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在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的共同支持下,经省政府批准,学院由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回顾发展历程,学院牢牢把握了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两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上世纪末,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学院前任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作出了建设新校区的战略决策。2001年,学院与珠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及时启动珠海校区建设。全体教职员工在资金有限、人员缺乏的艰苦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从2002年开始通过引资、贷款等方式分期建设珠海校区并陆续投入使用。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创新,学院从广州校区原有的弹丸之地一举发展成为拥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最大、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为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12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标志着学院成功完成了战略发展第一阶段的任务。
2009年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发展经验的同时,新一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及时、果断对发展战略重点作出调整,明确学院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从规模发展为主转为内涵建设为核心,并确定创建省示范和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在同年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政府表彰,至此,学院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资源与进一步发展的办学空间。
学院发展至今,现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珠海校区是学院的主校区以及学院的办公主体和办学主体,广州校区则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继续开展干部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学院以“厚德、高能、求实、创新”为校训,秉承“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的办学理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543人,占地面积2012亩,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开设专业(含专业方向)42个,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设有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和广东省人才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
学院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认定的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技人才基地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近三年学生获得各级各类比赛大奖210项,其中,国家级大赛奖86项,当中不乏耀眼金奖,如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11年安博――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亚军、“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首届中国(深圳)国际职业教育展“发明杯”大赛金奖、“张江杯”工业设计/视觉设计大赛金奖等,学生工业设计作品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同志的亲笔题词。近年来,每年近8000人的新生均以98%的比例从第一志愿考生录取,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7.5%以上。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厅领导多次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肯定学院对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家骨干校申报的成功,在给学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全体师生员工已经清醒认识到学院在专业建设、办学条件、内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及微观层面上与国家骨干校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院将努力做好各方面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高标准完成国家骨干校的建设任务。
第五篇: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简介[定稿]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创建于1979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同类系科,在全国师范类院校中最早成立。我系的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系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为四年。目前在校的本科生近900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90余人。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内的省、部级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机关、银行证券及著名计算机技术公司从事开发、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毕业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及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为国家信息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点是我国在这个专业中最早建立的博士点之一。博士点现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博士点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和地方企业的项目。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成立于1986年,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他们承担大量的本科、硕士生的教学工作,有多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育才奖”光荣称号。多年来该室教师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编写并出版了一批优秀的教材和学术论著,还承接和完成了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科研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成立于1981年,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该硕士点下有系统结构、应用软件、网络与通讯技术、多媒体与协同技术研究所等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多年来该点上的教师在本科教学和硕士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编写并出版了一批优秀的教材和学术论著。有多名教师荣获各类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光荣称号。在科研上承接了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在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项目以及研究开发的多项高科技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申请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点已获批准。现正积极准备、努力工作、引进人才力争继续申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乃至申请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积极面对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形势,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在完善研究生管理的基础上修订了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ACM/IEEE的CC2001计算教程的研讨,重新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课程简介以及教学大纲,在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重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