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论文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论文
作者:学号:单位:指导老师:
摘要:信息是21世纪的支柱,信息将取代物质和能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来源。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充满了各种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让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国内外时事要闻、各种打折促销、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等。在获取这些信息中,我们使用了很多信息设备,这些设备有的是传统媒介,有的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信息科学技术让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之中,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本文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信息设备和获取的信息,还详细地介绍了信息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 设备 教育 生活 影响
1.引言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2.生活中的信息
生活中充满了信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看看表,知道了时间,然后拿出手机,看看新闻,了解下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各种新闻。学习工作时看看书,或者坐在电脑前,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的资料,学习相关的课程。在闲暇时,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信息充斥在我们的身边。现在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视或电脑看到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美国大选、海地地震、冰岛火山喷发等,还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可爱的北极熊、呆呆的企鹅……
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述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乔治无须去办公室,他的雇主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找到他,乔治悠然自得地收看第六终端的节目。他的一个孩子在收看500个频道的有线教育电视节目。他的另一个孩子正在准备人体解剖课程的考试,他轻轻敲打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图案,显示出人体内部器官的运行情况。他的妻子将一天的销售情况以及将要做的项目全部存入笔记本电脑中,然后,她下达指令,让电脑把办公室的电子信件以及备忘录统统存储起来。随后,她与乔治一起进行了30分钟的实地旅游,他们戴着耳机和特制的眼镜,坐着“移动式的椅子”,随着“电脑电视”开始了尼罗河之行。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
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像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
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潮。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社会信息化,“每9个月互联网用户增长一倍,信息流量增加一倍,线路带宽增加一倍”。这一事实被称为新摩尔定律。电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更是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手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我们的周围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产品的平均淘汰时间不断缩短,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历史的任一时期,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秀才不出门,竟知天下事”。这一切,都在极大程度上归功于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
4.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人们将广泛地利用信息网络,自觉或不自觉地使日常生活便捷化。比如:
居家上班。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上班。在家可以随时与上司取得联系,请示汇报工作,进行理论探讨等等。在家办公省去了上下班在路上浪费的时间。
网上购物。消费者不必到商店,只需利用遥控装置从屏幕“货架”上选购各种商品,还可以将镜头推近商品,阅读其用途说明等。坐在电脑前,可以自由地从国内外购买商品,使购物更方便。
远程医疗。医生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断,使病人在家里便能及时得到医治。
网上交友。信息网络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连成一体,形成“地球村落”,通过计算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会晤亲友,交流谈心。
信息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形态、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4.1 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而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开创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率已达60%-80%的幅度。
4.2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首先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人类第一次中介系统的革命,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明,它创造了人类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导致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而虚拟则是在思维空间中
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性。虚拟这场中介革命,使人类由以前的语言符号文明进入到更高级的数字文明。其次,虚拟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对于虚拟而言,现实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可能性,在虚拟空间中,还有别的可能性,虚拟使现实中的不可能在虚拟空间中复活、再生、创造发展,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信息科学技术影响下,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即将到来。
4.3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中介系统三者社会历史地结合,构成特定时代的思维方式。在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思维主体以个人为主、以人脑为主,思维客体受思维主体及社会关系的影响,主要以现实世界为主,思维中介主要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这标志着工业社会时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思维主体则由个人为主发展到以群体为主,以人脑为主发展到以人-机系统为主,思维客体由现实性为主进入到虚拟为主,思维中介系统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转变为网络技术中介系统和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由现实性转换到虚拟性思维。
4.4 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校教育将只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每个人只有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生教育。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将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割、公平性等特点,使其将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因为信息产业是开发费用高、使用费用低的产品,其低廉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开发的基础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赖于信息资源,则其开发问题将制约网络化教育发展,教育的投资由过去重在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第二,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班级授课制”这种曾大大提高过教育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信息技术打破,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计算机终端设备便可上网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基础。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4.4.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正在走向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手法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主观思维活动。而现代教育通过多媒体技术,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手眼耳的协调动作,刺激大脑兴奋,从而强化记忆。因此,多媒体技术使人类获得一种与自己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状态更加一致的信息积聚与交流的方式。
4.4.2 个性化、远程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师生必须在同一教室进行教学的教育状况,为个性化、远程化的教育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从计算机网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服务,即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学校、最优秀的老师,学习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因材施教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学生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学生不离开教室,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科学馆,使学生学习费用降低,学习时间减少,但是,能多学到更多的知识。
4.5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第一,通过网络体系,人类的观念大大地流通、渗透、互相影响,这将有利于人们按照共同利益协调行为。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工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前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第三,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可能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5.总结
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之一,人类文明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信息技术被创造和发展。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参考文献:略
第二篇: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考核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读书报告撰写要求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以提交的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任选一种)作为课程考查的主要成绩评定依据。围绕专家讲座内容相关的主题,选择一个或两个主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报告。
提交时间:截止日期为第16周的周五下午4:00前,各班班长收齐后交潘中祥老师
撰写格式要求:
1、必须手写,字迹清晰,字数不少于2000。如有图、表等,可以采用复印后粘贴在文中相应
位置,或注明图号名称集中将图、表打印后附在文章最后,文章中必须指明所述的图号、表号。
2、必须在首页和最后一页都注明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以及选择的主题
《读书报告》(科技方面)的一般撰写规范:
科技方面的读书报告建议按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如下:
I.引言:说明写作的背景、理由。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对文章阐述的内容有心理准备。引言基本内容可以采用介绍研究背景、提出存在问题和阐述研究目的这三方面来说明。
II.正文主体:
1.理论与方法:说明研究的理论发展或研究的方法(技术),即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2.扩展讨论或个案分析:讨论的重点是根据你阅读或收集的资料说明你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
3.评价:在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或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等
III.结语:作者本人的主要认识或论点,总结性地阐述研究的应用或发展前景。
IV.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综述》的一般撰写规范:
前言: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著录格式同《读书报告》
第三篇:信息导论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5-2016学年《信息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集成电路与经济发展
王旭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级4班
摘要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核心产业,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集成电路半导体核心转变
引言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其战略地位日益凸现。
一、集成电路发展简介
1、关于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制作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隧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通常用“IC”(Integrated Circuit)表示。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除了包括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分支产业外,还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关键材料生产等相关支撑产业。如果按照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划分,可简单的划分为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制造业,其中制造业又衍生出代工业。
2、集成电路发展历程
集成电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下以时间顺序,简述一下它的发展过程。1906年,第一个电子管诞生;1912年前后,电子管的制作日趋成熟,由此引发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918年前后,人们逐步发现了半导体材料;1920年,科学家发现半导体材料所具有的光敏特性;1932年前后,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学说建立了能带理论,并依次研究半导体现象;1956年,硅台面晶体管问世;1960年12月,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制造成功;196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使用比较完善的硅外延平面工艺制造成第一块公认的大规模集成电路。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这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的更高阶段。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它采用0.25μm工艺,奔腾系列芯片的推出让计算机的发展如虎添翼,发展速度让人惊叹不已。2009年: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和各集成电路厂商的不断竞争,使集成电路发挥了它更大的功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由此集成电路从产生到成熟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
二、集成电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集成电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
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国务院马凯副总理在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产业时强调,加快推动集成产业发展是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聚焦重点、强化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发〔2014〕4号),4号文进一步明确要做大做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提出将建立国家集成电路发展领导小组,并组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助推剂”和“加速剂”。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都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5年之后,2013年全球经济迎来了加快增长的拐点,发达国家走出低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提速,全球经济回暖,消费市场重展活力,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突破9166亿元,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第一。
2、集成电路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进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紧先进产能布局的同时,通过产业链横向与生态链纵向的资源整合,不断丰富完善企业的技术产品体系及客户资源,巩固市场主导权,提高市场集中度,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全球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并购案涉及交易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是过去三年总和的2倍,多个案例相继刷新了国际半导体并购记录。如,英特尔167亿美元收购阿尔特拉、恩智浦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安华高科技370亿美元收购博通。此外,英飞凌、Global Foudries在今年也分别完成了对国际整流器、IBM半导体业务的整合,日月光对矽品也有所动作。短期内,集成电路领域的国际大型兼并重组还将继续,并且呈现出向产业链各环节渗透的趋势,强强联合将成为国际并购新常态。
与此同时,海外龙头企业不断调整与我国的合作策略,逐步由独资经营向技术授权、战略投资、先进产能转移等方式转变。国际先进技术、资金加速向国内转移。继IBM开放Power授权、英特尔战略入股紫光之后,今年上半年我国台湾地区几大龙头企业也纷纷与大陆开展深入合作,如联电公司与厦门合作建设大陆第一条合资12英寸生产线,台积电与力晶也分别透露了拟在大陆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意愿。长期来看,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台企纷纷登陆将打乱大陆原定的技术路线布局。展望2016年,国内外产业竞争格局均面临重塑,国内企业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3、经济发展为集成电路实现新的突破提供基础
目前市场上许多可发展的经济领域已趋于饱和,在这一情况下,许多公司开始在集成电路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数据显示,2013年集成电路产业全行业销售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芯片设计业近10年年均增长超过40%,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加快追赶步伐,2013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接近20%。封装测试业稳步扩大,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融资平台和政策环境。
三、发展中的集成电路与新经济时代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国家信息安全水平的基本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产业规模达到12.4万亿元,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体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因此,向以集成电路和软体为核心的环节发展,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与此同时,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也是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强大动因。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2013年规模达916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消费,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规模将达3550亿美元,增速将达3.1%。
结语
在这个互联网统治下的时代,集成电路作为互联网发展的硬件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产业,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集成电路近几年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已逐步发展并转型,渐渐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推出表明了政府对集成电路发展的大力支持,这预示了集成电路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我相信集成电路一定会在新的时代潮流下革故鼎新,带领我国经济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第四篇:信息安全导论论文——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 论文标题:网络安全与防护
班级:1611203班
姓名:刘震
学号:16112032
4网络安全与防护
摘要: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没有了网络,人们现代化的生活将会出现很大的不便。但是网络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不禁令人担忧,对于愈发依赖于网络的人们,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呢? 提出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业的发展,Internet正越来越多地离开了原来单纯的学术环境,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用户成分越来越多样化,出于各种目的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网络应用也已经渗透到金融、商务、国防等关键的要害。因此,网络安全包括其上的信息数据安全和网络设备服务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国家、政府、企业甚至个人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所以,如何保障网络安全,俨然成为了现代计算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分析问题:
一、网络发展的现状
我们幸运的生长在一个网络时代,虽然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如今不到70年的时间,但是在这短短的70年时间内,计算机的发展史超乎想象的,从最初的需要占用几个房间的原始计算机到现在随身可以携带的笔记本,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平常的老百姓家。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的历史来说则更是短的多,然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却是之前人类的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比拟的。现如今,网络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上网查询资料,看电影,听音乐,现在更是出现了云空间,可以将用户的文件上传并且存储,在需要时,只要有网络便可以轻松下载,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说,如果现在没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一塌糊涂,毕竟现在的人们太过依赖于网络。
二、信息泛滥的信息时代
俗话说的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网络上的色情内容泛滥,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利用互联网向儿童传播色情和诱导儿童犯罪等现象日趋严重。同时,网络游戏也是导致学生荒废学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所说的只是网络负面影响的一部分而已,可以说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多如牛毛,而他们的传播对象多为没有抵抗力的学生,甚至有学生在网上玩暴力游戏之后在现实生活失控的案例。
三、病毒泛滥的信息时代
网络病毒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现代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但是对它们的历史却是很少有人了解。
从1982年攻击个人计算机的第一款全球病毒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31年的时间,在这些年间,病毒的种类和破坏方式不断的翻新。
2000年,一个叫做“爱虫”的病毒就以极快的速度感染了全球范围内的个人计算机系统。这是一种蠕虫类脚本病毒,通过电子邮件附件进行传播,对电子邮件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该病毒在数小时内就感染了大量的个人计算机,几乎
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
2001年,在PC机迎来它20岁生日的时候,“CAM先生”和“红色代码”病毒侵袭了全球的计算机系统,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已经让美国损失了近20亿美元。同年,美国将近数百万的电脑被“求职信”病毒攻击导致瘫痪。
2003年,电脑病毒“冲击波”突袭,全球混乱。2004年,又出现了“震荡波”,并且由于其较大的破坏性,被人们戏称为“毒王”。
再说说国内此时的情况。21世纪初期是我国计算机用户急速增长的一个时间段,但是由于中国新增的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导致国内地域化的病毒爆发频繁。就比如2007年的“熊猫烧香”,它会使所有的程序图标都变成“熊猫烧香”,并使其不能运行,更可恶的是,该病毒还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
进入2008年,一种利用系统漏洞从网络入侵的病毒——“扫荡波”开始蔓延。它的快速传播带有一定的讽刺性,当时恰逢微软打击盗版系统的黑屏事件,大批用户关闭了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从而让该病毒有机可乘。
有金山云安全检测中心与2010年1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元旦三天,互联网新增的病毒、木马数已经接近50万。在元旦的前后一个月时间里,全球业已有7.5万台电脑感染“僵尸”病毒,还有80万电脑受到感染的“隐身猫”病毒。
四、网络隐患的原因
1.现代网络速度快并且规模大。当今的网络传播的媒介已经不像网络刚刚诞生时那样的单一,现在的网络通过光纤传播,有的容量甚至已经达到了3.2Tbps!同时,现在的网络也四通八达的,在国内任何一个网站都可以轻松的找到(国外的需要翻墙),感染病毒的概率也因此增大。
2.方案设计的问题。在实际的网络布线中,不可能像理论的那么完美,经常会出现一些为了实现某些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会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但有些特定的环境会有特定的安全需求,所以不存在可以通用的设计方案。如果设计者的安全理论与实践水平不够的话,他设计出来的方案可能会出现很多的漏洞。
3.系统的安全漏洞。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系统的安全漏洞也不可避免。就算是微软这样的国际型的公司设计出来的标志性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也必须不断的更新来弥补系统原先的漏洞,而且就算更新也不可能将系统的漏洞完全杜绝。不仅仅是操作系统,还有我们应用的软件,他们之所以在不断的更新也是为了弥补其中的漏洞。而软件或者系统漏洞的出现可能只是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小缺陷而已。
4.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因特网最初设计考虑时该往不会因局部的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因此基本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同时,作为因特网核心的TCP/IP协议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缺乏强健的安全机制,这也是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5.人为因素。计算机病毒不会凭空而生,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而人为因素也存在以下两种。
(1)人为的无意失误。比如说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者用户将自己的账号轻易借给他人或与别人共享,这些行为都有可能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黑客这个词大家想必也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他们的人也不多。在普通的计算机用户眼中,他们或许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拥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计算机技术,只是他们用他们的技术来干一些违法的事情,比如侵入别人的电脑,盗取用户信息,或者侵入公司的数据库,盗取有用资料卖给敌对的公司,更有甚者侵入国家安全部门盗取国家机密!黑客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而被动攻击则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黑客活动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等。而且黑客的攻击比病毒攻击更具有目的性,因此也更具有危害性。同时,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好,并且杀伤力强,因此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6.管理上的因素。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以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但是事实上,很多的企业、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安全方面的管理。在美国,很多公司对黑客的攻击准备不足,甚至还有可能是公司的内部人员泄露机密,这样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如果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就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
五、网络攻击常用技术
1.口令的破解。这是黑客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黑客利用系统通常没有设置口令或者口令设置的不科学、太简单,来轻易的侵入系统。具体的方法有穷举法,字典发,缺省的登陆界面攻击法等等。
2.计算机病毒攻击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攻击方法,从计算机网络诞生到现在,影响巨大的计算机病毒攻击事件不胜枚举。特别闻名的有“爱虫”,“梅丽莎”,“熊猫烧香”等等。
3.拒绝服务攻击。这是新的一种黑客攻击方法,黑客采用“无法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攻击方式,向各大网站发送了及其大量的信息(垃圾邮件),致使这些网站的计算机无法容纳,从而是用户无法进入网站。
4.网络监听。这亦是黑客们常用的工具。网络监听工具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信息已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来进行攻击。
5.特洛伊木马。这是一种将木马程序植入到系统文件中,用跳转指令来控制木马。其传播方式有e-mail传播,和将木马程序捆绑在软件的安装程序上,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安装,便可将木马程序安装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6.后门以及缓冲区溢出。任何系统都是有bug的,即使是微软的Windows。黑客会对Windows系统Cmd.exe的访问权限进行攻击,就可以获得一般用户的身份及权限。不过系统漏洞一旦被发现,生产商就会立即发补丁纠正,所以一般不会有流传很广或者能够使用很长时间的系统漏洞。
解决问题
对于上述网络安全隐患,我认为真正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完全消除网络安全隐患的方法是不存在的,除非你拔出网线,这辈子都不在与互联网打交道,否则的话,你就需要面对网络的安全隐患。但是对于安全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可以不断的优化的。
对于网络布线方案的设计,人们在不断的寻找最优解。虽然也许不存在这样的最优解,但是我想只要是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可以统筹兼顾。
至于系统的安全漏洞,我只想说,人无完人,一个庞大的系统,不出现漏洞
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机器的情况,为了适应机器,可能会不得已的使用一些算法,从而造成一些漏洞。或者是相反的情况,有的时候计算机的硬件虽然可以跟得上,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好的算法来实现某些问题,所以不得不用有漏洞的那些算法,所以说我们对于某些算法的优化做的还不是很好,在未来或许会出现很多非常优秀的算法,这样也可以避免掉一些系统的漏洞。
而对于黑客,我们可以用法律来强制性的限制他们。或者在平时加强对计算机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让黑客认识到他们所作的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损失。
但是这些都只是从主观上来降低网络安全隐患,从客观上来说,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硬件系统的安全防护。在物理设备上进行必要的设置,避免黑客获得硬件设备的远程控制权指的是安全设置安全。比如加载严格的访问列表,口令加密,对一些漏洞端口禁止访问等。
2.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访问中,有效拦截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互联网设备就是防火墙。入侵者想要侵入用户的电脑必须经过防火墙的防线,用户可以将防火墙配置成多种不同的保护级别。一个好的防火墙可以再很大的程度上阻止黑客的入侵。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好的防火墙也会有被发现漏洞的一天,所以防火墙一定要及时更新。
3.漏洞的修补。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商一旦发现自己发布的软件出现漏洞的话,应该做到对漏洞进行安全分析,并且及时发布补丁,以免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需要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并且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相关技术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对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操作能力要不断的加强。对于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各企业需要与相关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并根据公司的规定做好数据备份。最主要的是要对相关人员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鼓励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加强他们的只是储备,并强化实践学习。
总结
网络时代的网络也是日新月异。从之前的物理传输变成了现在的无线传输,wifi和平板即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潮流。网络的发展其安全问题必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未来那个wifi开放的时代,应该怎样保证网络的安全,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大概了解了我所学习的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其重要性,希望通过日后的学习能够加强我的个人能力,为信息安全作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身边的网络安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彬 李广鹏 史艳艳编著2011年出版
《网络安全》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薛伟 史达编著2002年出版
《浅谈互联网网络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网络文档
百度百科 计算机网络
第五篇:电气信息类导论论文
电气信息导论论文
学生:禇德田 学号:11107990403 班级:电气4班 专业:电气信息类
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及自动化学院
2014年4月21日
绪论:伴随着2011-2012学年《电气信息导论》课程的进行,我对电气信息类的一系列学科的认知也由浅入深,渐渐体会到它成为科技发展载体的原因及意义。电气信息类专业旗下所设的专业方向涵盖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又对人类文明社会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了16个学时的电气信息类导论的课程学习之后,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趋向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这三者专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专业的区别,以及选对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电气工程是从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开始,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而电磁理论是从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逐步发展而形成。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
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
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
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自动化”就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
能力。电气工程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已经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生命中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一门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不但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电力电子技术也成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
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
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
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
电气自动化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例如一条设备怎样运行才能保证它
能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现代工业不是全人工,靠人来操作,却是由
机器来制作,启动机器,就会自己运行下去,机器之所以能自动运行,就是电气自动化,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利用继电器、感应器等电气元
件实现顺序控制、时间控制的过程。其他如一些仪表或伺服电机,能根
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反馈到内部,从而改变输出量,达到稳定的目的。
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要求学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
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
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
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
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
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
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
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
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
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
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
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
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冲
击着所有传统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综合科学、甚至社会科
学在内的诸多领域。据统计,最近20年中的科技创造和发明超过了过
去两千年中创造发明的总和。在技术科学范围内,不少学科都 发生了
“旧貌换新颜”的变化,电子工程的巨大变化也十分显著。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
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
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
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
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
量也非常大。
三、自动化
自动化一般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
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含义一般有三种:(1)指设备、过程或系
统的自动运行或自动控制。(2)用于实现自动运行或自动控制的技术或设
备。(3)被自动控制或自动操作状态。
自动化理论的出现源于对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而自动化理论的研究
成果又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具有预见性的理论都大大促进了
两技术的发展,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动化的核心是控制、信息和系统。控制和系统不但是自动化科学
与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最大的不同点,更是自动化科学对其他许多科学
技术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所在。
控制系统主要有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
(伺服系统)三种类型:
(1)恒值自动调节系统功能是克服各种对被调节量的扰动而保持被
调节量为恒值;
(2)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则是按照预定的程序来控制被控制量,即自
动控制系统给定环节给出的给定作用为一个预定的程序;
(3)随动系统则是按照预先未知的规律来控制被控量,即自动控制
系统给定环节给出的给定作用为一个预先未知的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控制系统主要有下列7部分组成:
(1)给定环节:产生给定的输入信号
(2)反馈环节:对系统输出(被控制量)进行测量,将它转换成反
馈信号
(3)比较环节:将给定的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加以比较,产生“误
差”信号;
(4)控制器(调节器):根据误差信号,按一定规律,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核心部分;
(5)执行环节(执行机构):将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能使被
控对象的被控量变化;
(6)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生产过程,它的输出就
是被控量;
(7)扰动:除输入信号外能使被控量偏离输入信号所要求的值或规
律的控制系统内、外的物理量。
现代控制控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分支:
(1)系统辩识、建模与仿真(2)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控制器
(3)遥测、遥控和遥感(4)综合自动化
(5)大系统理论的诞生(6)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
(7)智能控制的诞生。
自动化涉及到的范围极其广阔,几乎是无所不包。而在现在,或者
是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自动化技术和更多自动化技术应用领
域的出现。
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注意一下几点:进行预习,这样在听课时就能紧
跟教师的思路,不至于因听懂的效率较差而白白浪费听课时间。其次,要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以便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传授知识的正确性,或者通过阅读参考文献来
印证知识的相互联系。完成大量练习,积极讨论问题。在试做习题之前,一定要对有关理论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不然则是事倍功半。个人的理
解有时会出现偏差,通过集体讨论可以纠正错误理解或相互补充。重视
实验课,认真准备实验,仔细操作,然后经过思考和分析,得到一个符
合科学规律的实验结果。要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自己的亲身实践
将使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要在众多的大学生中有所展现,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不仅是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礼。热爱自由,但不可随心所欲不守规矩,要张扬个性,但不可孤芳自赏不和群,要养成大家风范,但也不可不拘小节;要学会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但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要有远大抱负,但不可好高骛远,以事小而不为;要激情澎湃,但必须在理智的指导下选择行动;要甘于寂寞,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关注社会,要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但绝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心中装着多数人,但嘴上不可哗众取宠;要热爱真理,也应该尊重老师。总之,我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当精英不当乌合之众。
参考文献:
《自动控制原理》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
《自动化概论》
《电子信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