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意义
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意义
世界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更大需求使之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是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运动,启蒙运动把人的思想推向了更改认识。在文艺复兴精神的指引下,自然科学首先进行了一场天文学了革命,从此,把人类认识的视线引向了宇宙。近代数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电磁学的成就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时代。化学的进步使人类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生物学的硕果——进化论,将“变化”、“发展”的观点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跃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妇发现镭更是开辟了物理学的新时代。与此相伴而形成的文学和艺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念,思想、生活情调;出现了古典主义的文学、启蒙运动的文学浪漫主义的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产生了旷世绝伦的天才,但描绘和咏唱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图画和绝唱。正是这一切的近代科技文化的历史准备,才迎来今天这纷繁复杂的新世界。
第二篇: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实现中国现代化,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纪中,西方许多强国的兴起以向外扩张为常态,与扩张连在一起的是战争,世界和平进程多次被这种战争所打断。与这种大国兴起的模式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本国内在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所有变革的宗旨都在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3亿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一个突出证明。
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承载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历史传统融入现代化、本国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模式、路径和特色。中国文化的特点,如内敛、中庸、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潜在影响将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显现出来。其中一些价值和理念经过扬弃和改造后,可以转化为中国发展的创新概念。“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发展的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利益调节;社会保障,扶助贫弱;环境保护,安居乐业;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等,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在微观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国内各地区、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比较协调、比较均衡的宏观和谐,形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发展战略。这是比单纯实现经济增长更复杂更艰巨的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只有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发展,才是可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发展。
与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相互贯通,在国际上我们追求的是“和谐世界”。如果说“和平”是国与国之间各种力量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和谐”则是国际社会各种利益之间共同发展的价值尺度,是从国际关系的和平朝着“天下和谐”方向的发展和深化。当代中国人首创“和谐世界”的观念,其内涵并非来自突发奇想,也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权宜之策,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是中国参与国
际事务一贯原则的升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从文化深处向往和平,坚信和平,全力维护和平。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和利益攸关方,需要更高尚、更深入、更宽广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和谐世界”由此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今天,“和谐”理念已成为中国的基本价值观,凝聚成全体中国人的发展愿景,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指向。这些价值观和品格一旦转化为中国的国际行为,就决定了中国只能做负责任的、担当信义的大国。在地区稳定、世界和平、多边贸易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国际事务中,中国的不懈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来自于我们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来自于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原则、我们的心愿。
无需讳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利益冲突、价值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还有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在一个并不那么和谐的世界里倡导并致力于和谐,是因为我们坚信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家园中;是因为我们坚信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里,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价值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欣赏;是因为我们坚信人类有共同的未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终极关怀。
从一个不那么和谐的世界到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将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国先哲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们将弘扬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地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以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维洋
水利学院
水文0801班200827040121
第三篇:论生态自然观的树立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意义
学号:2110911333姓名:刘新梅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生态自然观的树立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意义
摘要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哲学依据, 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使得世界科技健康持续发展有了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世界科技持续发展
(一)何为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但是,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地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更高层次上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综合.只有在生态自然中,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才会和谐共存,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超越的统一,也才能真正达到马克思预言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由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生态自然观自然而然地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生态自然观不反对技术的利用,但它要求对技术的利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完善出发,注重人的生活和价值的意义,而且还要求所选择的技术要与生态环境相容.因此,“只有一个地球”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口号是生态自然观最简洁的表述.
(二)生态自然与世界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而世界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生态自然观的树立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不能不提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 1
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反对人类的绝对中心论,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致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不仅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文明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用生态文明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保持大自然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将人们从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方式下解放出来,转向生态文明方式.并且要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以放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重归自然为代价的.一个追求生态文明的社会支持鼓励经济增长,并不因为要保护环境而取消经济增长,而是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完好的世界科技体系,包括要保护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科技健康发展.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影
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人类啊,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棵小草.让天空依然明净,让河水依然清澈,让小草依然碧绿,让花朵依然鲜艳,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
(四)结论
因此说,生态文明是世界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本身的一种体现.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在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短期的、局部的发展损害长远的、全局的发展的问题.
还必须认识到,一种新的文明观点、文明方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之以恒、长期积累的过程.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因此,树立正确生态自然观对世界科技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历史一轮专项十六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人民版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六)
1. 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为伽利略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点拨 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彻底否定。(×)点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概括与发展,而不是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点拨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5. 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6. 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7.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艺流派,也即现代主义流派。(×)点拨 欧美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文学艺术流派。(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是真实反映现实,揭露和批判现实;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8. 一战后至二战前的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二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点拨 一战后至二战前的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二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混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关系;不能正确分析近代世界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能正确把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特征等内容;对近现代文学流派与时代背景的对应关系认识不清
1.“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赞扬爱因斯坦的主要依据是他()
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现代物理学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D.提出了相对论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的关系分辨不清。爱因斯坦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排除A;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论,B说法过于片面,排除;人们的思维模式的改变不仅仅因为相对论,排除C。答案为D。
2.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演变发展,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A项说法符合史实。20世纪初的量子论开辟了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新途径,B项不符合史实。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C项不符合史实。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的是生活于16~17世纪的伽利略,D项不符合史实。
3. 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这里的“工具机”是指
()
A.飞梭B.珍妮纺纱机
C.改良蒸汽机D.汽船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C项,错选原因在于对工业革命的起点、标志分辨不清。结合题干信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即珍妮纺纱机。
4.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时代背景,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对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记忆不清。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进程中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场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答案为C。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19世纪以来文学和艺术主要流派的辨识
5.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
ABC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该流派风格属于现实主义,A是现实主义风格,B是浪漫主义风格,C、D属于现代主义作品。
6. “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看上去是神奇的、魔幻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拉丁美洲现实的特征。”这是对下面哪部作品的评述()
A.《大卫·科波菲尔》B.《百年孤独》
C.《玩偶之家》D.《时代在改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玩偶之家》是丹麦戏剧家易卜生的作品;《时代在改变》属于美国摇滚乐的代表作,不符合“拉丁美洲现实的特征”,选B。
7. 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有“愤怒的年代”之称,这一时期,一批被称作“愤怒的青年”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称雄文坛,引人注目。他们的作品表达了战后人们普遍的幻灭感,宣泄了年轻一代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愤怒情绪。你认为从创作手法上看“愤怒的青年”的作品应属于
()
A.现实主义作品B.浪漫主义作品
C.现代主义作品D.古典主义作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注意作品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称“愤怒的青年”。
8.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可知这种文学流派关注现实,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选B。
9.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B.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
C.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就是用魔幻手法反映现实,选择C项。
10.“他的音乐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这个音乐家是()
A.贝多芬B.德彪西C.毕加索D.莫奈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音乐的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理解材料准确鉴别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归纳材料核心内容即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这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A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与材料特征不符合。C、D两项是画家不符合题意。
11.“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拒绝旧习惯”,即反传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即反理性。反传统、反理性属于现代主义文艺的特点,故选D项。
12.“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答案 C
解析 材料观点是巴尔扎克的观点,取模特的手、脚、胸等体现了写实,即现实主义,选择C项。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下列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图一 《清明上河图》
图二 《蒙娜丽莎》图三 《戴帽子的女人》
答案 图一: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风俗画。
图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勃兴,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图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着重于表现自我感受。现代派绘画常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说明:上述要点必须连缀成文,以解说词形式表达)解析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按照题目要求,从作者、时代、艺术风格等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在组织答案时应做到语言简练概括,条理清晰。
第五篇: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里,中国在曲折中发展着,前进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似乎才真正步入正轨。我们的经济迅速蓬勃,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不断进步,发展成就可谓举世瞩目。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整个世界也日益在国际政治和全球战略的主题上关切中国的发展走向,以及这种走向可能产生的诸多后果。他们不确定中国将怎样运用最先进的科技,不确定中国以后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会不会实行霸权主义等等。但是,当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展示的巨大的“和”字,以及国家领导一再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时,中国也明确地向世界宣告了它的和平主义道路以及和谐的思想,这种理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相信,中国的和平主义道路是必定会坚持下去的。这种道路,这种发展,势必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归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3亿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一个突出证明。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贫困人口大国,要发展,连人民的温饱都没有解决的话,就是无意义的发展,这一点上,中国一直做的非常好,我们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对国强必霸思想的颠覆,使某些大国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世界曾一度处于战争的纷乱之中,许多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人类其实对战争已经深恶痛绝,只是有些穷凶极欲的统治者,残忍地一次次发动着所谓正义的战争。而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坚决抵制霸权主义的思想,这将使一些大国的领导者深刻反省对历史和世界的责任。
3,中国有更高的发言权和国际地位后,可以更好的成为国际社会一支平衡强权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大国,在自己崛起的过程中,同时把对全球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对于在这一轮的大国崛起中重塑中国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4,中国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经验。第一是全面开放,开放的同时包容。第二
条是继承传统。这里面的理论基础就是制度不可随便移植。第三条是渐进改革,用中央的词来说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三条,就是基于儒家文化构建未来的发展道路。都是非常具体有借鉴意义的。
然而,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不同的国家在走出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时候,给我们人类社会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制度和文化基因,在一个和谐世界中供不同的国家相互借鉴,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