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伊顿教育孟老师的一个案例分析
吕同学,女孩,西安中学高三文科学生,3.17号开始上课,学生刚来各科成绩较差,总分420左右,后来了解成绩有虚报。
学生刚来学习劲头足,各科代课老师反映孩子聪明,反应较快,能很好吸收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能较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慢慢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差,有退怯的心理,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一直是消极的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学校考试时有抄袭的现象,因为她不敢面对自己的分数。
在平时,每次来校时,我都会在上课前跟她交流一会,安抚她的情绪,鼓励士气,了解她在校的学习状态,或者调节她的心态,好让他在一个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慢慢的每次来校都会把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给我说一遍,而且主动要求加地理课。但随着时间越来越短,压力越来越大,她的焦虑情绪也越来越严重,我一边一直引导她放松,一边鼓励加安抚她,使她始终能意识到自己在进步,始终能看到希望。
跟家长沟通过程中,了解孩子脾气比较暴躁,一方面建议家长避免和学生直接冲突,少问孩子的成绩,多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一边告知孩子,不要把不良情绪全部转嫁给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的父母更爱你,自己找朋友排解不良情绪,可以直接给我发脾气,或多找我倾诉,后来学生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
最近,我和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利用好最后的30天时间,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每天她会在微信上给我报告自己的学习安排,宣泄自己的情绪。上周她们学校组织考试,我要求孩子自己写,不要再抄袭,孩子刚开始不敢去尝试,后来我教育他,跌倒谷底,会有反弹的机会,不把自己逼到一种境界,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后来他决定自己考试,考完后,对自己的成绩很失望,我对她说,你要做的是“浴血凤凰”,而不是烤熟的鸭子,跌倒了,爬起来,不能跌倒了,爬在那不动,这次考试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愤图强。孩子接受了我的观点。现在正按照原定的学习计划执行,希望这个孩子会更好。
后期,我会跟进每天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帮助她调整心态,协助她考个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西安伊顿教育郭同学学习案例
提分法宝------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手机更是他们最最亲密的小伙伴,对于我的学生郭同学而言,手机就是生命,什么都可以丢,唯独手机不行,因为我们要玩游戏,聊微信,刷朋友圈。家长是带着无奈和乞求找我们的,因为实在拿学生没有办法了,现在我们做题要拿手机,上课要拿手机,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得知这一情况,我第一时间建议家长给学生安排心理课,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改变,那么我们一节课相当于十节课的效果,家长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去安排,第一次课我们进行了自我的认知,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和手机的关系。慢慢的我发现学生不再是时时刻刻不离手机,甚至有时上课会主动把手机交给我保管,当学习习惯在悄悄改变时,我们的成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年级98名,数学133分。其实真正提高成绩的不是我们上了多少课,而是我们养成了什么好的习惯,这就是提分的法宝!
第三篇: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2000字
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2000字
作者 马文超
伊顿公学,坐落于距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同时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
伊顿公学的教育非常成功,与“责任、个性、使命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对于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的生命纤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和价值感的人,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失去创造的动力,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食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一生。
中国式独生子女现象造就了大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这些孩子走向社会,也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无论是星二代官二代的李天一,还是昆明市区的飙车党,都是对社会自私以及无责任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要随时建议孩子去帮助身边的亲人,通过帮助别人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找到责任和价值,树立起责任心。而对孩子的建议,不能通过居高临下的训导,而是通过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平等的交流与谈心促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孩子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父母忍不住自己接受把事情完成,而不是要求孩子重做或继续做,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负责任。无论孩子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只要尽力了,父母都要赞美和鼓励,陪伴孩子一起解决没有做好的问题,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给予帮助孩子。
中国式家长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意识,那就是认为“好好学习,不用干活”,这绝对是错误的。家长需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并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孩子是家庭的意愿,对其他家庭成员是负有责任的,应该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家庭的负担。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可能在无聊的闲谈中、无病呻吟的歌曲中、浪费时间的肥皂剧中消耗了远远多于做家务的时间,对学习更加不利。
二、快乐教学
教育应当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应当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填鸭式的教学,在过早的架设眼镜于学生鼻梁之上的同时,也在逐渐的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无视孩子快乐与否的教育是不道德的,一个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快乐的力量,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不快乐的事情,只要回到家中,就应该得到快乐。家庭和睦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其一生都很难快乐的重要原因。
家长最好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然而我们的家长最喜欢做的恰恰就是这个。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不注意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而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孩子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
三、礼仪修为与德行教育
礼仪的培养可以美化人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家长在其中的榜样力量不可忽视。曾经我们小区有若干小孩玩滑滑梯,有个女孩子霸占在滑梯入口不肯下来,另一个男孩的父亲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解决该事件,即抱着自己的小孩强行在女孩的背后推,男孩的脚不时的踢打在女孩的背上,最终女孩哭着跑开了,男孩则胜利的玩起了滑梯。女孩纵然不对,但家长的粗暴行为则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此种榜样对礼仪修为所起到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礼仪不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傲慢自大。伊顿公学认为,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要谨守这条原则: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别人。
中国的家庭教育大多重智轻德,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伊顿公学认为:知识只能帮助孩子提高得到认识,要想让孩子做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必须进行情感培养、意志培养和行为训练的,否则就会执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
培养良好的德行,首先要使孩子说话绝对真实,其次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另外自制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当然,勇敢和坚忍是必备的美德,最后自尊心事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四、追求幸福
在伊顿公学,有一门功课叫幸福课,这门功课,不仅是让孩子从各个角度评述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真正的幸福不是你送个玩具或给孩子买最新的动画片,幸福很简单,也有着深刻的内容。它能培养孩子的精神、与世界融合的感受将是一生受用的财富。
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孩子的这种特性就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体验快乐,理解幸福。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要让孩子抽出时间放松下来。在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帮助孩子寻找快乐,感受幸福;在与孩子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与孩子共同品味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样子红持续的快乐心态。
体会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份快乐,这才是我们要给予孩子的完整的教育。
第四篇: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新三年级班。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王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王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王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王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王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王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从发育上看,王某像是4岁的孩子,头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活像一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王某在出生之前,由于脑部不发育,他的母亲提前住院观察,他是个早产儿。不久前,王某的父母又带他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不发育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给开了些补脑的营养药。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王某的症状很像少儿抽动性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
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口出脏话,咒骂不避亲疏,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撒尿,甚至有异常性行为。
到目前为止,抽动性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器质性因素、精神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造成的。
问题的解决:
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以上理论,在对王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王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王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王某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王某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王某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教育案例《一个语文老师和她学生的故事》
教育案例:
一个语文老师和她学生的故事
事件发生的背景: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他们的语文老师
偶然的原因,我成了117班的语文老师,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117班是从其它班级分出来的。学校出于管理需要,将一个规模较大的班级分成两个班级,学校在找了好几个语文老师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我被学校领导要求代上了117班的语文课。我以为自己能力还可以,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大,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霸王班”,工作也小有成绩,自信教好117班没有问题。
问题的出现:学生并不欢迎我这个老师
第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想告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其二是,外国教育家的故事,想告诉学生,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希望老师我怎么对待你们,是亲切的笑脸,还是一脸的严肃?”可当我讲完后,学生没有想象中的安静,或者热烈的讨论,似乎我什么也没说。我从学生的反映中知道,这个班级不太好教。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以后的教学不会太顺利。
果然不出所料,接下来的课堂中,我感到非常辛苦。117班课堂纪律实在太差。无论男女生,80%的学生都有随意讲话的习惯,高兴了就说,55个人的班级,就像菜市场。尤其是后边的男生十分无理,聊天的声音时常盖过了我讲课的声音。但我还是本着耐心说服教育的原则,对他们启发开导,希望他们能够觉醒懂事,能够慢慢明白我的教育思想,学会师生合作,学会彼此尊重。但是,这一切努力收效甚微。一天上课,学生实在太过吵闹,我再也按捺不住,对他们进行大声呵斥,告诫他们,不要误以为老师的善良就是无能等。课后,我又把几个特别吵得学生留下来,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理解教师,珍视自己的尊严,也尊重别人的情感。总而言之,我想让他们懂得我的学生观:只要这个学生是正直善良的人,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成绩的高低、基础的好差,在我这儿永远都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
经过这次近距离接触,学生在课上稍稍有些收敛。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数学老师找理由“逃掉了”,其他学科的专业老师也不断抱怨,他们的班主任上英语课,课堂纪律也无法维持。班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整顿,学生基本上仍是我行我素。班主任陷入了困境,正准备全身而退。而我这个无法退却的语文老师,就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问题的症结:原来他们对学习不够喜欢
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现状呢?同时我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终于找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班级的成员较复杂。这个班级是个大拼盘,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有些学生来自普通高中,为了参加相对容易的高职考,有些来自兄弟职业学校,因慕名本校某些专业而来,还有的学校来自本校综高班,专业基础差,专业学习困难;还有一部分人,是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报的职高,学习动机不强。这样背景复杂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能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纪律吗?能,但确实很难。
其次,学习的动机不强烈。这个班级的专业难度相对较小,学习压力没有其它专业大,学生拿到专业登记证书以后,升学时可以加几十分,学生感到随便混混也能上大学。所以,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上课迟到、早退屡屡发生,作业不做更是家常便饭。学生没有学习愿望,要强迫他认真听课,自然很难。
最后,长期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基本上以往的学习失败者,普通高中考不上,只能读职高,上了普高还是被淘汰再读职中,其他好专业无力学习,勉强选择了目前的专业。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有成功的体验,长期的学习失败,逐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对学习丧失信心,自我放弃,把自己定位于差生,尚可就压抑难受,只好在吵闹中证明自己的存在。长期的学业失败,影响了他们情感的正常发展。
问题的解决:他们终于承认了我这个老师 117班的问题之严重,解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经过再三思考和比较,我决定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态度,继续与他们对话,使他们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不仅会影响升学,而且也会影响自己以后踏上社会后的工作与生活。对于这些孩子,不能直接讲道理,必须从情感入手,首先让他们在情感上接受我这个老师,而后再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最后主动接受我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还是先从那几个篮球队员入手,他们号称“四大金刚”,是班级中最捣蛋的分子。于是,我再度恢复了自己的笑容,声音也亲切起来。并且主动关心那几个篮球队员训练情况以及比赛结果,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比赛场地为他们呐喊助威。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对我还以友善的微笑。
一天课间休息,“四大金刚”中的X问我,能否帮他查一下有关土耳其的知识,我问他有什么用,他说一个朋友需要,我立即答应了,尽管我自己这段时间很忙。我帮他找好了,还打印好交给他,他很高兴,因为我使他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后来,他特意找到我表示感谢。
一次,我下课拖堂,影响了学生吃饭,有学生抱怨,X站出来帮我维持秩序,并指责那个学生。尽管那个学生也没什么大错,但我还是很自豪X能为我挺身而出。我觉得,他已经在努力体谅一个老师的苦心与好意。
此外,我还在聊天时给学生讲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但不说教,让他们自己回味其中的道理。渐渐地学生喜欢与我交谈,还帮我算什么星座之类。我欣然与之讨论,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着。
一天上完课,一位女生找我商量,她的小灵通被班主任缴了,并告诉我班主任要叫她的父母来,但是小灵通是她自己用积攒的钱所买,父母并不知道,所以他很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分析情况以后指点她,把告诉我的话直接跟班主任说,争取班主任的理解。结果班主任把小灵通还给了她。
有一位女生要参加朋友的婚礼,征求我的意见,应该穿什么衣服?要知道我的着装向来简朴。她问我,无非是信赖我而已。还有男生问我该不该去参军?有女生问我要不要放弃学业去打工?我突然之间忙了起来,突然之间,我成了他们可以信任的长辈。这真使我意外,也使我高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居然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我逐渐地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了,这使我的课堂更具有情感色彩。而我慢慢发现,语文课的纪律有了好转。尽管这离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接下来就要进行月考,上次摸底考试成绩,我所教的3个班中,117班平均分最低,但我相信,这一次,他们会有所提高,这是他们给我的信息。可是,就在今天,我听到了一个消息,117班要换班主任。在这个班级的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的情况下,再换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利吗?频繁更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不会给学生一种暗示:“你们班不行了,老师们失去了信心”。那这个班还真有彻底转好的一天吗?
反思与讨论:真诚与忍让使我站住了脚跟
我与117班的学生相处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们逐渐地接纳了我。虽然我为自己被他们接受而高兴,但毕竟宝贵的两个月消失了,而且117班的课堂纪律依然散漫,有不少人对语文学习依然没有什么兴趣。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前面的路依然困难重重。但是,这已经过去的两个月工作,确实给了我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即时的总结与反思,一定会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首先,作为个人而言,我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年级的课任老师,思想与经验的准备都不充分,不管怎样设想高三学生情况,还有有点猝不及防。教优秀教师的班级自然障碍少许多,教松散的班级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高
一、高二的学生毕竟好教,尤其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学生一开始就认可了你,自然一切都较为顺手。到高三去接任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接触完全陌生的学生,自然很难。学生对你会比较冷漠和挑剔,会同他们先前的老师相比,排斥和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职高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与同龄的普高生还是有差距的。另外,由于升学的压力,自己的情绪也有一点紧张,势必影响到师生的相处。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以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一直较高,自己就有点满足,有些大意,对困难的准备不够。没想到迎面碰上高三年级的刺头班,就是软硬不吃,让我无从着手。再三碰壁后,只好回到教育的起点,从人开始,从认识学生与学生教朋友做起。教育工作真是半点偷懒不得,半点省略不来。我的大意,让自己无端地兜了一个圈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真是永无止境,教到老,学到老。
其次,作为学校管理工作来说,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从一开始学校就应该按照专业分班,那样就没有了先前的混乱,以致延及到后来分开的两个班级。学校对课任老师与班主任的配备也应该谨慎,中途最好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影响学生情绪的稳定和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能逐渐适应学生,并为学生所接受,我以为还是得益于这几年自己的学习,包括教育硕士的学习、省级名师班的学习,以及自己爱好看书的好习惯。理论知识的掌握,使自己在碰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会让问题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面临问题时,自己也能及时反思,转变想法,能从改变自己做起调整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怪责学生,那样也只能于事无补。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动权,支配着相互关系的发展,教师适当的忍让是必要的,这意味着老师的真诚与善良,而不是软弱。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学生的问题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不果断中止说教,不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并为学生所了解,那么我的困惑始终不能解决。我哪怕再投入心血于教学也没什么用处,因为有的学生不要学,想学的学生也没有好环境,教师教得再精彩又怎么样呢?教学与教育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育人,有时你欲教书而不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不断变化的人,而不是待装知识的娄子,哪怕是高三的学生。
当然,117班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个科任老师的影响再大也是有限的,我非常愿意与即将接任的班主任合作,彻底扭转117班的风气与学风,树立一个崭新的117班形象。相互的支持,任何时候都比一个人埋头努力更有成效。
目前,我最大的遗憾和困惑是117班的学生不以学习为乐,他们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考上大学,知识的魅力、求索的趣味,他们似乎体会不到。这样的学习境况,让人格外感到辛酸和同情,这样的学习一定像一座大山似地压着学生。我想,我能否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体验,能否对此有所作为,对我的学生有所帮助呢?另外,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被他们爱戴的老师。
[案例评析] 符合案例格式要求; 案例标题富有吸引力; 案例背景提供了框架性认识;
案例的事件描述带给读者悬念与思考;
案例的反思与讨论较为丰富、详尽、深刻; 案例不足表现在背景部分交待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