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直初中数学学科课改教研会感悟
市直初中数学学科现代高效课堂教学研
讨会的几点感悟
肥城龙山中学数学组杨华
3月15日下午,市教研室在实验中学召开了市直初中数学学科现代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刘庆老师主持,会上大家先集体观摩了实验中学韩英老师执教的《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一课。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改革新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展示,和谐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随后参会教师分别从导学案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作用、课堂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韩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三处学校的教研组长就本校教研组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作了汇报交流。最后刘庆老师强调了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改革的重心,然后就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会上,各学校都交流了开学以来的一些成型的做法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的成效。因此,我们应乘着这次改革的东风,继续加强对课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课改新理念,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导学案。
学案中学习目标要简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要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预习案中要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设计成有梯度和层次性的思考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要给学生提供能思考、值得交流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探究案设计时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改造、整合与拓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分配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性别差异、个体差异、家庭背景等。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并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优生拓宽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自己的书写和思维习惯,中等生能面对面的学习优生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学困生在和其他学生面对面的交往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成绩。
课堂教学改革,对我们教师而言,缺少的不是观念和技术,而是克服自身的思想惰性和行为惯性的毅力。相信经过我们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执着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开创教师尽可能少教、学生尽可能多学的良好局面,一定会完成兵教兵、兵强兵,转化差生、整体优化的改革攻坚战!
第二篇:课改十年数学教学感悟
课改十年数学教学感悟
把握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生活化
临渭区辛市镇沙王小学
孟宏进
把握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与原编教材相比,更加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更重视题材的现实性、综合性,扩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教师可支配因素增多,教材把握弹性更大。怎样用好教材,更有效地“用教材教”,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一直是笔者近几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下面就笔者自己的实践和总结谈三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让教材鲜活起来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价值取向。
1、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例如学习“笔算两位乘一位数”时,我创设了一个买东西的情境:马上秋游了,班上准备买3件矿泉水,每件14元,应付多少钱?老现当售货员,请学生上来买水付钱,并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很多学生在口头表述中体现了10元×3=30元,4元×3=12元,30元+12元=42元这一过程。学生在无意识中运用了逐位相乘的方法,只需一语点破,便突破了笔算乘法的关键。又如“基数与序数”,教材呈现的是人物排队购票的情境图,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这样的经验。我教学时让学生自己排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如自己排第几,自己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等等。这样,游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将枯燥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玩耍之中。
2、寻找生活原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具体起来。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要求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我先听取学生的汇报,并板书一些商品价格。如肥皂1.60元,橡皮擦2.00,弹子0.25元,橡皮筋0.05元等。然后提出问题:⑴在这些标价中,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⑵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没有改变。“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找到了原型,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感知。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为自己的成就而自信。
3、回归生活,是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后,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一是在操场上指出自己家的方向;二是带学生从学校走到体育场,设计一个路线图;三是让学生为一名问路的人指路。活动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投入,并且还有许多新发现,如有学生在为别人指路时,不仅用到教材中的东、南、西、北等方位词语,而且还用到前行、左拐、右拐等生动有效的生活用语。
二、实践操作,让教材灵动起来
数学学习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注重实践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构建过程的有效途径。
1、图片内容动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具体存在。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呈现了一幅公路上行人和车辆的情景图。我在教学时,用摄像机将某一交通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车辆摄制下来,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数一数1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数。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这一任务,数数能力和统计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又如“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呈现的是一幅羊群情境图。我教学时带学生数校园里树的棵数和楼梯的台阶数,学生很有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2、实验操作动起来,通过“做中学”,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知识的成就感。例如五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量长、宽均为20cm,向容器中倒入5.5L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的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为了让学生理解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等于苹果的体积,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些规则与不规则的物体分别放入一个装有水的量杯中,观察水面的上升情况,并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后,再来解答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3、数学实践动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亲历数学知识的生成。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五年级的团体操训练,当时体育教师把学生分成了5个组,每组有3人做基本动作练习。回到教室后,老师提问:你能在1分钟内算出五年级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训练吗?1分钟过去,全班学生都叫:“连加算式太长,根本完成不了任务。”在学生对简便表示方式的渴求中引入乘法,教学效果特别好。乘法知识的构建,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因矛盾而需求,因需求而产生,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
三、整合资源,让教材厚实起来
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根据时代和科学进步、学生实际和现有数学环境,为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提供更具现实性、探索性的丰富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习整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动态、直观的数学情境,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混合”时,学生很难从静态的图片中看出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一位老师上这课时,运用多媒体创造设了一个动态的情境,学生轻松理解并列出了“4+3-2”的加减混合算式。又如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如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分析问题是相当困难和不现实的,但运用课件演示,便轻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助于学生从直观中理解和解决问题。
2、不同学习领域进行整合,有利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数学课程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几个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才能解决。所以,数学教学应对不同领域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了“统计”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居民用水情况的调查,需要收集的信息有:你生活的村组居民一共有多少户人?2011年1-9月份该村一共用水多少吨?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通过活动,把数学中的统计、实践与应用进行了整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其它学科与数学进行整合,有利于丰富数学资源,促使不同学科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给学生上了一节剪纸课,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已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数学教学进行理性提升,对两门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又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把音乐的节奏同两种图形的有规律出现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享受律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当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要全盘否认教材。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应该走出“照搬教材”和“否认教材”的误区,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既忠实教材,又超越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开发、整合和创造,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促进师生的最佳发展。
第三篇:初中物理学科课改现场会总结
初中物理学科课改小结
——初中物理教研员
李虎成
随着我旗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强力推进我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旗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于2014年12月12日顺利地召开了全旗初中物理学科课改现场会,经过紧张有序的一上午的时间,此项活动已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此,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观摩了由初三物理教师谢文珉老师的物理展示课;《19.1家庭电路》。总体上看出,本节课体现出课改模式,环节安排合理,师生关系比较和谐,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教师基本功过硬,能有效地把课本、导学案、多媒体、实验器材整合起来,使用恰当自然,教师讲点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较好。
2.讲课教师说课。谢老师的说课比较全面,能联系新旧课标对比,详细说明了教材地位、作用、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整个教学环节,反思也比较深刻,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3.各位教师点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都能畅所欲言,点评到位准确,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4.教研员对全旗物理老师进行教学常规培训与课改操作要点培训解读。
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通过本次研讨交流,与各位教师的课改的实践努力,凸显以下效果:
1.教师的课改意识逐渐加强,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能精心编写“导学案”,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教师钻研课标和教材,深入研究学情,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研究怎样将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层次化,设计学法指导,以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中的独学环节、对学环节、群学环节,教师提供时间保障,加强课堂监控,了解学习状况,给予个别指导。在学生展示环节,给予适时适度的点评、讲解。教师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行为在改变,课堂行为由“讲”逐步向“导”转变,努力练就“会导”的基本功。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到学校视导时听课中,我们看到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了。我们有时在个别班里也能看到学生4人或二人一组环坐,时而聚精会神自主学习,时而两人温故互查或四人合作交流,时而争相展示自我或评议他人,时而有人上台板演,时而将导学案在展示台展示
3.学生学习状态在发生着改变。大部分课堂睡觉的人少了,学生坐着不参与学习的没有或少了,初中时的“学困生”也能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部分问题而有成就感了,内向或不自信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了。小组实验时,没人闲着;小组同学展示时,组内关注度大增,不时给予提示或暗示。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了。
4.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
三、同时在区域课改推进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是我本人对课改存在困惑和疑问的地方:
1.导学案的编写比较随意,质量低下,运用导学案上课不顺手,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操作环节存在问题。
2.学习小组的组建、评价、激励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不明显,小组的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对组员的培训缺乏经验。
3.部分课堂改革只停留在仅有“导学案”纸质材料上的有无,课堂变化不大。“导学案”中“导”的成分缺失,仅有知识的简单“填空”和练习的呈现,将“导学案”作为学生练习或试卷的载体。
4.教师们没有真正落实个人二次备课,照搬别人的学案直接上课使用的现象较多;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不适应新的课堂教学。
5.教学各环节的操作有待优化。独学不充分;对学、群学环节开展无序、低效;展示时对所有知识重复性讲解(只是由教师讲变成了由个别学生讲,这是在高中听课中的感受)或者简单核对答案,展示方式单一;反思环节和时间基本缺失,课中没安排时间让学生反思总结,教师对反思的督促检查不够,导学案上学生反思总结栏形同虚设;课后练习量过多等。
6.小组学习活动没有达到“兵教兵”的设计目标,让讨论环节变成个别优生的舞台,个别学生发展反而被抑制,加剧了两极分化。
四、建议
1.认真有实效的精心建设、考核、激励小组,为课改打好铺垫。2.教师认真编好导学案,认真落实个人备课,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3.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多学习有关课改方面理论知识。
第四篇: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
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于会丽
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做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新课改观课、议课、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小组活动的重要性。我校的新课改推行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通过两个星期的教改实验,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首先,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教育教学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其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和交流现将我对初中数学课改的感悟和反思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并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坚持课改理念,全身心投入,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两周的评课和交流使我意识到,课改应该是教学思想,本质和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做到“有效教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满堂灌”“传输式”等的老课堂模式学生只会成为接收的机器,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教师也只能成为“课堂的保姆”。课改的着重点是抓好转变教师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着力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充分做到“以学定教,因学论教,调节教学”,要让“教”服务于“学”。而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先学后教”。教师安排给学生先学的内容和方式也要服务于学,即通常说的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联系本校学情展开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改革教学模式。
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带着疑惑思考,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带着求知思考。我们应让学生看书时让他们带着求知思考、比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明确到教学上就是,学生自学环节明确读多久、读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读的同时你要思考哪些问题在读的时候如何思考,思考或联系那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三、正确认识和安排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一方面,师生合作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教师寻求指导,教师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参考、建议、讲解、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人才。这样,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全面的和最优秀的,但是合作小组表现的结果都是最优秀的,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解决知识难点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经老师同意后再进行小组讨论,避免上来就进行无目的的小组讨论。
2、明确分工,谁来主持工作、安排进度、明确时间、谁负责记录,小组长应关注每一个同学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状态。
3、做好A层次的思想工作,增加对A、B层次学生的引导,比如A组学生,告诉他们帮助C组学生对自己的好处优势是什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将成为两种思想。”
4、教师设计小组活动形式多样化,让每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比如对学形式可以采取不同形式A1-C2,A2-C1,B1-B1、A1-B2,A2-C1,B1-C2、A1-A1,B1-C2,B2-C15、数学等理科性的科目上,适合对学,静中有动,静中思考,需要群学时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目标,避免一些学生滥竽充数。
小组合作需要解决、思考的问题
1、给学生评价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小组给分以什么样的标准?全体老师最后制定统一或者大概差不多的给分标准,以方便班主任进行小组PK工作
2、理科文科中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文科理科小组合作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合适,是群学还是对学?
3、小组建设、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评比促进共同学习,促进合作还是为了竞争?当小组合作成熟以后,如何后续发展?
4、小组合作如何提高效率?怎样互学更高效?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展示
展示并不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应该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些内容简单易懂其实展示的必要不大。展示也不是读题念题而是讲题。应就题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心得和想法,总结出一类题目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展示也让我想到,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师讲的太多了,以至于学生成了做题机器,只会算却并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这样算。心里会算嘴上却说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算。这个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眼前。学生之所以不会说还是因为说的少,学生不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数学思想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田。
学生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让学生上去展示强调(针对数学学科)
①养成标图习惯,重点线段或者角用彩色粉笔标明,清晰明了
②相似图形画阴影便于观察
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拨
④讲解做题思路和关键步骤、与关键条件的点拨
⑤要求和同学互动,关注下面学生的反应
⑥仪态方面,站有站相,语速平稳,面对全体同学、放稳心态,声音洪亮,态度谦和,有说的不足的地方请同学多多指正。展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别人明白,不是老师明白
2、学生上去展示时,本小组成员应该能做适当的补充,应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小组凝聚力。老师应给其他同学或小组安排任务,请其他层次学生进行纠错或补充。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每个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其他小组学生应学会倾听学习,不应把别组同学的展示看成与自己无关。
3、学生对展示小组及同学的评价应客观。不能针对展示人本身,而应就展示人展示的题目发表见解。在课堂上不能出现“人身攻击”,而应互相谦虚学习。学生应就学习内容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地讨论,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热闹闹”,可学生并没有深入学习。
4、老师随时提问不参与展示的同学,考察他们注意力集中情况
5、分层次加分,比如A层次做出来加一分,B层次做出来加两分。C层次做出来加三分
6、学生展示应该多样化,并不一定都要上台展示
7、在让学生展示时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我需要那个层次的学生来展示,给学生已准备时间,五、注重过程的教学,课堂细节的把握
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天的听课学习中从其他老师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对课堂细节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先将几天学习的体会做简要数理“
1、老师要进行侯课准备。
2、上课明确书桌上能摆放的物品有哪些,一般只有课本、练习本、笔、工具。
3、坚持让学生用双色笔,黑色或者蓝色用来自己练习,红色进行订正,这样后续复习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是你已经会的,哪些课堂上当时没掌握,后来学习会的,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
4、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让学生减轻对老师的依赖,增加对小组的依赖和自身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
5、文科政、史、地,杜绝拿来主义,上来就抄,抄一抄速度很快但是没有进行有意记忆,实在是浪费墨水。
6、课堂抓落实、书摆放好了没,作业写了没、试卷是否白板。提醒不到位等于没提醒,落实到位才算完成。
7、习题课或者需要学生展示课,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把需要讲解用到的图形或公式写到黑板上,节约时间保证课堂高效紧凑。
8、不要为了完成预设而赶进度,要以学定教,调节教学,培养学生习惯比进度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归纳、发现、规律。
9、学生教辅资料的使用,课前课后可以用,课堂上不许用。
10、虽然课改强调不允许课前预习,但是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下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前任务,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搜集有关信息从而获得背景知识(例如范进中举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科举的知识,数学上七巧板让学生自己搜集七巧板的历史和发展状态。)
11、老师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学生一般能从老师读题中听到很多重要信息,那是因为在学生读题过程中老师已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加了着重音,或者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12、对C层次学生多给他们思考时间,以最低层次来要求他们,老师不放弃最差的学生,多给组长交流让组长带动最差的学生。
13、课堂上不要给学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多给学生鼓励性的暗示减轻孩子负担。
六、新课改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怎样保证学生看书不做题、做题不看书,强调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和训练,不理解的地方留白等待老师点拨。
2、教学环节的转换,比如从安静自学状态到活动环节转换,从学生混了的讨论环节过渡到安静的教师点拨环节怎么做才能迅速高效
3、相对比较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优秀的学生要给她找事做,别让课堂好孩子没事干,另一方面好学生变成了永远都在做后面的习题,怎样让他的思维和老师保持一致?
4、一节课上小组集体合作互动的次数多少比较合适?
5、理科更适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方式?展示方式?
6、学生看书怎么看?看什么、什么目标?
7、中学课堂的导课模式、结课模式、课型模式进行总结,怎样分学科细化模式内容?
8、点拨式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数学(物理)思想?领悟本质。
9、老师经常习惯性重复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和正确,这样做造成学生惰性心理,学生展示时不注意听讲,老师什么时候要重复、什么时候不重复?
10、不参与的学生老师该如何介入?
七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自我检验
对于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自己掌握了多少,哪些还不是很理解的?在课堂上(或课后)做适当的笔记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目前课改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达成率如何?每节课、每章节怎样?老师你知道嘛?应该如果解决?我觉得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当堂训练最好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下课必须教,一方面给学生造成紧张感,同时老师可以考察学生上课笔记或学习内容是否完成是否做了记录,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和本节课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到位,进而反思自己教学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改进。平时测验考试给出考纲,考课本练习、考作业、考上课老师讲的习题,从中不定性选择题目。例题习题作业都会做的学生还会是差生吗?平时测验分层次考试,比如C层次从7道题中选4,B层次7+2,A层次7+3。
八、我个人的建议和想法
1、可以分层次编写学生的学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比如,数学上的定理证明题,对B、C层次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练习指导,而对A层次的学生留白让学生直接证明。对其中不会或把握不好的地方再翻开课本进行阅读和比对,找出自己思维的不足的地方,或者自己不足之处。
2、搜集课改实验数据,学生反映情况,老师状态,课堂观察实例,经典课的录像资料以便进行观摩研究。
3、对理科整合后的教材我建议分分课时发给学生,不要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分课时发给学生的好处是:一方面减轻学生心理畏惧,另一方面便于老师对教材进行修订,同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批改。尽管教材前期老师们对教材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等到真正实施的时候难免会有新的想法或者新的安排,在进行教材修改就比较困难了。还有每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对教材理解不同,直接装订成册的话相当于教学上的“一刀切”,老师的个人发挥空间就受到限制,等上完课后老师还可以总结反思在对教材进行修订,这样等到我们学期末课程结束之时就是我们自编教材真正完成之时,教材细节将会更加完美。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校课改模式的探索和高效课堂的真正实施,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究和摸索。更多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要根据本学科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内容特征去精心地设计教学。很多东西没有先例,很多模式也不能照搬,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要实事求是地去改革,这更需要教师的智慧。随着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随着教师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高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天堂,但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其结果必定是辉煌的。我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时间仓促最最近两周的工作只是做了简要数理,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望领导指正!)
于会丽
2011-8-8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研组课改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李艳桃
课改工作已经进行几年了,做为一线的老师,都有着实践中成功的喜悦和实践中诸多疑难问题的困惑,下面就谈一谈课改中的做法、想法: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反复循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使学生的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1、新课的引入: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平行线的引入时,可以引入铁轨、滑雪、双杠等实例。
2、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新课改提倡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我们在实践中也作了尝试,深感:(1)对小组的分工与合作,要多加以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该如何与人合作;(2)对内容要进行选择,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层次,有一定的挑战性,突出方法和能力的问题作为合作的内容;(3)对合作的方式要有设计。要有独立的思考,使每个人在合作中都有话说;要有合作,使每个人在合作中都能从别人种学到东西;要有问题,是每个组合作的目的比较明确。
3、充分利用好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对于课本中的讨论、思考、探究等栏目,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想好、做透彻、议透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4、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抓住讨论、思考、探究的环节,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询问、指导,也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以向老师质疑,老师要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的时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5、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的教师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综合各种练习册,编制专题训练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如一次函数的学习结束后,我们编制了以下几个专题:①专题1: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专题2:函数的图像;③专题3:正比例函数;④专题4:一次函数;⑤一次函数的应用。详见下面训练题:
总之,课改五年来,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都在努力的尝试着、认真的总结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