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每个人要想是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生涯”一次,如“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生涯一词由来已久,“生”原以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结合起来就是“一生”的意思。虽然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使用生涯一词,但要给生涯下一个定义的确不易,因为每个学者因其所处的年代不同、看法不同,对生涯所下的定义也不同。如:
沙特尔: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位或职位的总称。
霍尔:生涯是指人终其一生,伴随工作或职业的有关经验与活动。
韦伯斯特:生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生发展的历程。可见,生涯概念随着定义者看法和时代的不同在发生转变。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介于“生命”和“职业”之间的概念,其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性。
生涯的发展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具有终身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生涯是个人依据他的人生理想,为了自我实现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历程,所以具有独特性;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个人在不通透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会不断地变化发展,个体也就不断地成长,所以具有发展性;生涯还具有综合性,生涯一个热事业发展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常常听到毕业班的学生说找工作太难了。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许多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十分模糊,不考虑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和社会也缺少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大学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觉得在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下,工作应“随行入市”,即以薪水多少为考虑的第一标准,来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显得很不现实。有学生自嘲地说,上小学时职业规划想当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中学时想当个风光的企业家,进大学时想进入一流的外企当个小职员,毕业找工作时只想在大城市里有口饭吃就行了。大学生对待职业规划的这种态度早在前几年就出现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谁出的价高、工作轻松就去哪儿,找工作很少与自己的理想、兴趣结合在一起。很多人在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后,就觉得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只要按部就班工作就行,自己不去努力实现原先的理想。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每一样咯大学还是呢过就业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没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歌德说过:人生大事,在于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下决心去达到它。大学生只有在学期期间建立了自己的职业意识,毕业时才能顺利地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走上职业岗位,为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和心理特征表现,我们称之为大学生择业心里。自从1994年在的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交费上学{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
发展。这种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为大学生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局限,在机遇和选择面前,大学生们择业心理较为复杂多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一些是外部客观因素,如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文化环境、家庭及朋友等;也有一些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兴趣爱好、价值观、性别、个性特征等。一些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具有很强的奉献心理;一些大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主动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趋于现实,这是一种务实心里的表现;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使竞争机制被引入大学生分配体制中来,竞争心理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还有一些大学生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只顾眼前利益、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讲求实惠,忽视个人发展;还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放弃自主择业,只有靠学校推荐、靠父母帮忙找工作;长辈的态度常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择业心理,父母从事的职业声望越高,这种影响就越大,尤其在医学、法律等领域,出现高相关作用,家庭也可以通过从小丁香培养来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
在目前大学还是呢过就业难的情况下,要想毕业顺利就业,当你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越充分越早,就业成功率就越高。我们应该在进校时就树立职业目标,在树立目标时,要注意避免只注重个人目标,要树立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向符合的目标;在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职业素质;正是社会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怯懦、自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调节,通过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呼吸放松等方式适度宣泄。学会写好个人简历对求职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未来的主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画好蓝图,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
第二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12111635226 12软本2 吴俊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
关键字: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心理 参考文献:《大学生职业规划》
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我们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涯概念随着定义者看法和时代的不同在发生转变。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介于“生命”和“职业”之间的概念,其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性。
生涯的发展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具有终身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生涯是个人依据他的人生理想,为了自我实现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历程,所以具有独特性;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个人在不通透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会不断地变化发展,个体也就不断地成长,所以具有发展性;生涯还具有综合性,生涯一个热事业发展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而现在处于大学生的我们,我们应该明确的给自己来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我也有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我的规划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近期的规划就是好好的学习好自己的技能,给自己弥补一下在自己所喜欢的安卓方面的知识。
我们常常听到毕业班的学哥学姐说找工作太难了。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许多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十分模糊,不考虑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和社会也缺少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大学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觉得在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下,工作应“随行入市”,即以薪水多少为考虑的第一标准,来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显得很不现实。有学生自嘲地说,上小学时职业规划想当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中学时想当个风光的企业家,进大学时想进入一流的外企当个小职员,毕业找工作时只想在大城市里有口饭吃就行了。大学生对待职业规划的这种态度早在前几年就出现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谁出的价高、工作轻松就去哪儿,找工作很少与自己的理想、兴趣结合在一起。很多人在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后,就觉得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只要按部就班工作就行,自己不去努力实现原先的理想。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每一样咯大学还是呢过就业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没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歌德说过:人生大事,在于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下决心去达到它。大学生只有在学期期间建立了自己的职业意识,毕业时才能顺利地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走上职业岗位,为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和心理特征表现,我们称之为大学生择业心里。自从1994年在的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交费上学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发展。这种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为大学生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局限,在机遇和选择面前,大学生们择业心理较为复杂多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一些是外部客观因素,如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文化环境、家庭及朋友等;也有一些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兴趣爱好、价值观、性别、个性特征等。一些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具有很强的奉献心理;一些大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主动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趋于现实,这是一种务实心里的表现;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使竞争机制被引入大学生分配体制中来,竞争心理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还有一些大学生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只顾眼前利益、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讲求实惠,忽视个人发展;还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放弃自主择业,只有靠学校推荐、靠父母帮忙找工作;长辈的态度常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择业心理,父母从事的职业声望越高,这种影响就越大,尤其在医学、法律等领域,出现高相关作用,家庭也可以通过从小丁香培养来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
在目前大学还是呢过就业难的情况下,要想毕业顺利就业,当你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越充分越早,就业成功率就越高。我们应该在进校时就树立职业目标,在树立目标时,要注意避免只注重个人目标,要树立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向符合的目标;在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职业素质;正是社会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怯懦、自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调节,通过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呼吸放松等方式适度宣泄。学会写好个人简历对求职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未来的主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画好蓝图,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目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日趋合理,大学生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近几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企业转制造成了劳动力过剩,经济发展速度由于通货紧缩等因素而处于缓慢回弹阶段,而用人单位又有了一定的人才基础,这导致了我国社会就业总量出现适当紧缩。加上近两年高科技IT企业不太景气,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幅缩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据报道: 2002的前10个月,北京各中介服务机构登记用人单位招聘职位需求50•7万人,登记求职人员150•1万人,供求比例为2•96∶1,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样本来自沈阳东陵区白塔大学城四个校区,按文、理、工、医学四个科类分别随机取样,样本全部由二、三年级本科生组成。共发放问卷204份,收回203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98•5%。样本包括男生112人,女生89人,涉及中医学专业、数学、信息电子、中文、新闻、旅游、建筑、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土木建设、机械等专业。
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今社会发展情况编制了一份包括择业价值取向、择业标准、择业自主性、影响因素、理想职业、工作单位及地域的选择、对专业的认同性、入世及大开发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在内的调查问卷。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知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具体结果见下表:择业趋向(地区趋向、单位趋向、个人趋向);择业标准(个人导向、社会导向、经济导向);就业单位。
纵观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大致呈现出如下倾向:
(一)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意识,认为自身素质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个体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其择业意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本次调查中居于“职业价值取向”前四位的分别是“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8•84%)、“为施展才能和完善人格”(20•90%)、“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5•92)%、“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14•93%)。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这种意识的形成受他们的文化知识的迅速增长、生活阅历的不断积累、社会接触面的日益扩大、内心萌发了强烈的成才渴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社会上虽然将他们称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可他们实际接触社会之后的经历告诉他们,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并非如此。这也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大学校园内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成才意识亦逐渐加强。由“择业自主性”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听“自己”的意见(61•19%),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的独立意识比较强。但我们也应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是不同的,男生的自主意识可达到72•
32%,而女生则只有47•19%,两者相比有一定差距。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女生由于传统思维的局限和对社会缺乏了解,面临职业选择时不知所措,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社会和学校对于女大学生如何择业缺乏强有力的影响和正确的择业指导。
(二)重视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
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最主要的三个参照因素是“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64•68%)、“经济收入高”(64•68%)、“能实现个人抱负”(23•88%)。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需要与性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希望尽快从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早日实现经济上的自主、自立,自己创造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并争取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不再纯粹是为社会做贡献和个人的谋生手段,其中不乏进步意义,因为它更有利于个人才智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从“职业价值取向”的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日益体现出来。他们希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对物质利益、地位、成才渴望等需求的满足,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色彩。择业时,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和人生定位。特别要指出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9%),在“职业价值取向”中排在第七位,即倒数第一位,这与我们想象中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因为从九年义务教育一路走过来的当代大学生其根本的责任就是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可悲的是,我们的调查却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是作为职业价值的最后一个选项被考虑的。在考虑到当今社会上功利思想盛行的现实之外,我们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大学思想教育的成效问题。
(三)淡化男女差异、学科差异,向综合性人才靠近
统计结果表明,排在择业影响因素前两位的依次是“个人的实际能力”(73•13%)、“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49•75%)。这说明自身素质被当代大学生认为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凭借自身实力,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市场正逐步走向公平、公正及规范化。“有无社会关系”被大学生们认为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在问及“您对那些靠社会关系取得社会职位的人的态度”时,持赞成态度的只有13•43%,这表明大学生对那些靠不正当手段择业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他们渴望公平的择业竞争。在调查时我们也发现,除了在少数几个方面(创业意识和择业自主性)上,男女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外,在其他各个方面,男女大学生都没有什么差异。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在调查中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些都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在择业中淡化男女差异、学科差异,向综合性人才靠拢。
(四)工作地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性质注重稳定性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域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和京津沪等直辖市,而选择西部大开发地区和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仅占4•98%和3•48%。这主要由于沿海城市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吸引力③。
当代大学生首选的理想职业是“企业管理人员”(54•73%)和“大学教师”(36•32%)。
“人际关系融洽”(23•39%)、“工作轻松自由”(21•39%)、“工作稳定”(16•92%)是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重要参照因素,分别列“择业参考因素”的3—5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当代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再加上当代中国社会由于经济转型所引发的就业高风险,因此把工作的稳定性看作择业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期望在现今竞争日益
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实现个人抱负。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高校及科研单位”(56•72%)、“三资企业”(56•22%)、“国家党政机关”(41•79%)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工作时的主要目标,而城市集体企业、中小学校、乡镇企业、国有小型企业倍受冷落。国家机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工作稳定,工作环境比较宽松,且有住房、医疗方面的保证;三资公司经济收入高,环境优越,物质待遇丰厚,发展机会多。而且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力度正在加大,教师、公务员待遇不断上升,因此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也就不为奇怪了。
(五)当代大学生择业的时代特点
(1)创业潮流突显
数据显示选择“自办公司”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6•37%,排“工作单位选择”的第四位。这反映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在创业的艰辛中体验丰富的人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入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本身就是人才创业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教育部已出台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文件和政策:“要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对“最低注册资本金”没有规定,这样大大降低了开办企业的难度,使创业变得更加容易。有了良好的政策,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些高素质自主创业意识强的大学生,开始创办公司。自主创业的风气正在形成,为经济急速增长的中国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在选择“自办公司”的人数中,男生的比例为31•25%,女生的比例仅为10•2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女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等等,创业的意识不如男生强烈。而且女生有一种避免成功的动机,因为一旦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则可能导致社交上的拒绝。再加上社会上的性别歧视,也影响到女士的成功创业欲,因而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如男生强。
(2)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认为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对你的择业的影响有多大”时,绝大多数同学(76•12%)认为有影响。但在“择业地域”的选项中,选择西部及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作为自己择业地域的仅占4•98%和3•48%。大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矛盾心理是值得学校及社会重视的,主观上的认同和客观上的犹豫也是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不成熟的体现。同时从另一角度来看,毕竟我们的调查对象多为生长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西部有一定畏惧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指导。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深受社会变革的冲击与震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把自身素质的高低看作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在择业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成才意识,这种务实的择业心理表明个人本位的职业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中已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与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咨询师与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资深心理咨询师,张丽十余年来一直都做着“科学+艺术”的工作。她在心理咨询师执业过程中,不断汲取着“营养”,利用持续的“充电”来稳步提升自己的实战技能水平。在谈到收获颇丰的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精品课程――中国社科院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张丽感慨万千,直言获益匪浅。“及时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一名心理咨询师来说,将会令自己体验到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体验。”
知识大爆炸时代,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张丽介绍,在踏进自己咨询室的来访者中,虽然很多并不是主要带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来的,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她惊奇地发现有职业生涯困惑的个案为数还真不少。
她直言,当初选择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时,是真的考虑到该给自己心爱的职业“充电”了。“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不断学习技能方法的职业。而心理咨询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则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到各类职业的知识,对自己做心理咨询有所帮助;而且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具体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提供给急盼了解自己的来访者,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潜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在对自己的临床数据进行细致认真地统计分析后,张丽得出,有三分之一的心理困扰是因为压力引起的。“压力有情感上的原因,同时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够清晰。”
张丽介绍,在接待的许多来访者中不乏有企业优秀人才、精英,在出国读MBA或于国内深造后,发现自己的职业瓶颈依然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迟迟找不到突破瓶颈的方法,引起了心灵上的困惑、焦虑与迷茫。
“中国入世后,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都想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可是毕竟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知识大爆炸时代的竞争压力、信息量日益激增,人们仅仅运用知识也未必能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一些不能体察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的人,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在自己的职业过程中紧张不安、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选择、策划自己和他人人生的学问。”
“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张丽说,在美国,职业生涯规划从4岁时便开始了;而在中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人们对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许多事情上的规划都很模糊与被动。张丽指出,中国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主动、坚定的情况下,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许人生之路会走的顺利些,而如果学习能力差些,人生之路便会布满曲折与荆棘。
“人从一开始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至少能了解、策划自己,自我效能(社会认可度、成就感、愉悦感、接近目标的程度)也会随着规划的坚定与清晰而不断提高。像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彩虹决策分析图、自我效能分析、职业类型与社会环境和谐度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不仅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教师等可以掌握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普通人通
过学习,也将掌握到具体可行的„周密细致观察周围环境、科学挖掘直达成功资源‟的自助式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技能。”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80%的经理角色和80%的丈夫角色”
在谈到在培训班上学习到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时,张丽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彩虹决策分析图”。
接受完培训没多久,张丽便在自己的咨询室接待了这样一位来访者。“来访者是一位牢骚满腹的妻子。她一直以为自己对丈夫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而当我与她一起将彩虹图画出来之后,妻子目瞪口呆。此时的她才发现,作为职业女强人的她,实际上已经没有精力再在生活中作为妻子为她的丈夫付出很多,那些„抱怨‟其实只是空穴来风。”
“实际上,许多来访者的压力来自角色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来访者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模糊、不确定,但是这种角色冲突他们自己往往并不清晰。”
张丽还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者。
男性,处于30-35岁的创业期,他认为自己在公司里80%时间是经理角色,而在生活中80%的时间是丈夫角色。张丽在协助他做了彩虹决策分析图后,丈夫才意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创业期,即便是在回到家后,实际上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在思考着工作上的事,而丈夫角色的占比并没有达到80%。
人生的每个阶段或不同的阶段,由于精力和时间的有限,人们也不可能选择两个角色作为职业生涯的规划重头,生存在如今竞争加大的社会中的人更不例外。处于创业期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角色上的冲突会越来越剧烈时,清晰地意识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至理名言。在遇到上述职业生涯规划困惑的丈夫,要想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张丽建议可以与妻子达成共识,看是以追求事业上设定的目标作为共同目标,还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选择互相陪伴。
一个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人,和一个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走过同样的人生,成就的事业也绝对不会相同。人生如同盖房,也需要有目标,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材料,创造条件,使自己获得成功。张丽建议,当你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出现困惑时,也不必慌张,不访求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彩虹决策分析图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授的具体方法,帮助来访者很清晰地看到自己都扮演了哪些角色,那些角色的占比实际上是怎样的,该如何选择和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
[摘要]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和心理倾向。择业价值观科学评判的三条基本原则 ,即社会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透过三种择业心理误区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偏差。并且提出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三项策略 ,即加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 ,夯实择业价值观教育基础;以大学生择业心理引导为切入点 ,开展择业动机引导和择业心理调适 ,丰富择业价值观教育载体;以全程化择业价值观教育为总体思路 ,实施 “多向、导向、定向、去向” 教育 ,完善择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心理;择业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和心理倾向 ,主要涉及职业选择时的基本价值判断、权衡利弊的原则、决定取舍的标准等观念。择业价值观深刻制约着大学生的具体择业行为 ,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 ,深入研究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问题 ,显得尤为重要。
一、择业价值观的科学评判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但是对择业价值观的评判历来是个复杂的命题。所谓价值在根本上是指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因此 ,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不同的价值主体的择业价值观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倾向。但是尽管如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 ,我们认为择业价值观的评判有几条基本的原则。
1.社会性原则。在社会学的视角下 ,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形式。由于社会和人类发展 ,需要个体从事一定的工作以促进发展。也就是说职业的第一个前提是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强调要选择 “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他说: “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 ,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 ,互相冲突的。” [1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也强调指出: “要认清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前途 ,个人就决不会有出路;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国家民族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因此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光明和大有希望的 ,我们大学生一定要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要首先注重个
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要把自身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自觉地把能否更好地为社会、人民服务放在首位。
2.适应性原则。在考虑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 ,大学生要重视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个性和能力的职业 ,这是由职业的本质所决定的。职业在本质上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 ,由于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 ,因而职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不同的职业体系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第二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特定社会位置 ,职业是包含着多种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2 ]
。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就是选择了特定的社会关系 ,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期待,遵守特定的社会规范 ,具备特定的职业技能。因此 ,大学生在择业时 ,不应将择业仅仅看成是专业选择、工资选择或机会选择 ,而要在全面认识自己和全面认识职业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发展性原则。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职业 ,往往不是一件容易说清楚的事情。很多学生是在从事了一定工作后 ,才真正明确什么是自己的理想职业。也就是说 ,择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选择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的职业是最重要的。要有长远设计 ,要把择业放在整个 “职业生涯” 中来考虑 ,以发展的眼光来择业,选择那些能够不断提供发展机会 ,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的职业。同时 ,要有基层意识 ,要敢于、肯于从基层做起 ,不能一味寻求高起点、高薪水、高社会地位。
二、几种择业心理误区折射部分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偏差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一个比较难以衡量和改变的心理品质。从择业心理角度透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 ,从而构建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择业价值观教育体系 ,是发展完善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状况表明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主流上是积极健康的 ,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地呈现出一定的偏差。
1.个人利益驱动的择业心理动机 ,反映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功利性。择业心理动机是择业价值观在择业时最为直接的体现 ,是个体择业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择业心理动机包括个人发展动机、生活幸福动机、工作成就动机、社会贡献动机等等。从近10 年的相关调研来看 ,大学生择业时的最主要心理动机是如何获得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比如 ,2000 年 ,阴国恩等对天津 7 所高校的 663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择业心理和择业价值观调查 ,结果表明 ,大学生现实的择业标准依次是收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稳定的生活保障[3 ]。2006 年 ,魏世梅对全国部分高校学生进行的择业意向调研表明:73 %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选择概括为 “新三到” ,即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最赚钱的地方去;59 %的学生认 为 ,当选择与国家需要发生冲突时 ,应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首选 ,只有 318 %的学生认为选择职业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12 %的学生选择 “尽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4 ]
。这表明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已由过去以拯救民族、改变社会、为人民服务等为主的社会导向价值观 ,转变为以注重经济价值和个人发展为主的个体导向价值观 ,择业价值观的功利性更加突出。
2.择业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 ,反映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不确定性。择业时的心理状态是透视择业价值观冲突的有效观测指标。择业时 ,大学生焦虑、紧张情绪比较明显 ,有些学生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从笔者近几年直接接待过的就业咨询学生来看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 “两怕心理” 比较严重。一怕找不到工作 ,找到工作的又怕错过了更好的工作。这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反射出大学生缺乏正确择业价值认知。一般而言 ,择业价值认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自身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二是对职业规范、地位及社会期待等的全面了解;三是对社会和职业选择复杂性的认识;四是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匹配性的评估和职业抉择。当前 ,部分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社会现实允许他做什么。因此 ,没有明确的择业方向和目标。所以经常出现 “这山望着那山高”、“前怕狼后
怕虎” 的迷茫状态。失落、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自是在所难免。究其根源就在于自身择业价值观的混乱与不确定。
3.对基层工作的排斥心理,反映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短期性。当前 ,大学生普遍希望到北京、上海、深圳及东南沿海城市就业 ,对就业岗位的期望也比较高 ,不愿意到最基层的岗位工作。对急需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岗位更是排斥 ,选择到西部就业的学生不足 10 %。很多毕业生关注和向往占企业总数不到 013 %的大型企业 ,而对于占企业总数 9917 %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全国 75 %的城镇就业岗位却很少问津[5 ]。这种对基层的排斥心理 ,是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缺乏发展性的反映。存在这种心理的学生 ,没能认识到职业的发展性 ,没把职业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看待 ,更没能看到基层大有可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到基
层就业 “可能失掉了一部分东西 ,但你们也可能得到了一部分东西。你们失掉的东西 ,经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把它继续学习下去 ,并且搞得更深。但是你们得到的东西 ,比如社会实践 ,可能对你们来讲终生受益。”
三、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对策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历时较长的过程 ,而且是 “受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等更深或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所决定和制约的。” [6 ]也就是说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 ,在横向上涉及不同层面的主题和内容 ,在纵向上 ,要考虑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笔者认为 ,从横向角度 ,要以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等教育为基础 ,以择业心理引导为切入点 ,注重教育的层次性;从纵向角度 ,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注重教育的 “全程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 ,夯实择业价值观教育基础。择业价值观并非独立存在的 ,它是深受个体核心价值观影响的 ,是个体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期待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实践层面落实、推进的自觉体现” [7 ]。因此 ,帮助学生解决择业价值观问题 ,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是要首先从根源做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人生观是制约择业观形成的深层的价值论前提 ,涉及学生追求怎样的职业价
值目标。荣辱观对大学生具体的择业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正确的荣辱观对学生到基层就业、避免急功近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观涉及个体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塑造 ,对职业价值观的适应性有重要影响。正确的人才观,有利于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兴趣、能力。自我实现观则是制约择业价值观实现的手段。正确的自我实现观有利于学生按照客观实际及社会道德规范来择业。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 ,就有什么样的择业价值观。因此 ,在开展择业价值观教育时 ,一定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等深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2.以大学生择业心理引导为切入点 ,开展择业动机引导和择业心理调适 ,丰富择业价值观教育载体。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在深层次上受核心价值观制约 ,在表层上表现为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因此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另一方面 ,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 ,除了受理性制约外 ,也受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制约。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除了通过理论力量进行说服教育外 ,也不能忽视择业心理教育。也就是说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择业心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择业心理预期调整、择业认知状况调整、择业心理动机引导、择业行为规范及择业情感调适等。择业心理教育形式一般可采取广谱教育与分群类教育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择业心理问题 ,通过职业指导课等形式 ,普及择业心理知识 ,讲授择业心理调适技巧。针对个别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通过面对面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予以调整。必要时 ,可以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择业心理教育。
3.以全程化择业价值观教育为总体思路 ,实施 “多向、导向、定向、去向” 教育 ,完善择业价值观教育模式。择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择业价值观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从个体择业价值观整体发展过程来看 ,经历了由幻想到现实、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等发展阶段。仅就大学阶段的择业价值观发展来看 ,一方面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便已经面临着择业价值观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年级差异 ,在不同的年级 ,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问题。因此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 ,遵循全程化择业价
值观教育思路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当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本人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笔者认为 ,应该实行 “四向” 教育。一是在大一阶段做好 “多向” 职业信息教育。其实 ,在学生高考报考时 ,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职业期待 ,但还不十分明晰。入学后 ,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经历、能力的变化 ,学生往往对职业选择越感迷茫。这时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与自己将要学习专业的相关职业信息 ,通过多向把握职业信息 ,开拓职业视野 ,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二是在大二阶段做好职业价值 “导向” 教育。大学二年级时 ,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日趋完善 ,这时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兴趣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初步确定职业价值目标。三是在大三阶段做好 “定向” 职业技
能教育。大学三年级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关键时期 ,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基本确定就业范围 ,深入了解特定职业的技能要求、职业规范、社会地位等 ,按照相对明确的职业方向完善自身素质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四是在大四阶段做好职业选择的最终 “去向” 教育。大四年级 ,学生基本完成了主要学习任务 ,这时的主要教育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 ,给学生提供最为准确全面的就业市场信息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向。这里需要特殊指出的是 ,“四向” 教育不是完全分割的 ,而是相互贯通、相对侧重的 ,其关键在于依据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
[参 考 文 献]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2 ] 我们需要怎样的择业观,人民日报[N].200608(15).[ 3 ] 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38117.[ 5 ]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 “基层” 路径的探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 6 ] 刘淑艳,吴倬.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价值论反思[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
(2):68-72.[ 7 ] 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3.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 Career Choice Psychology and V alue
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dicates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judging career choice value ,including social principle ,adaptable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al principle.Meanwhile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deviation of some student spcareer choice value by
analyzing three types of mistakes in career choice psychology and put s forward three st rategies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sp career choice.Firs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sp career choice value ,basing on the so2
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educators should enhance the education on the concept of life ,honor and disgrace and the concept
of talent and self2realization.Second ,starting f rom the guide of college student spcareer choice psychology ,educators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 s on the motivation of career choice and regulate student spcareer choice
psychology ,and at the same time
enrich the carrier of the education of career choice value.Third ,educators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educa2
tion of career choice value ,and carry on multi2directional ,leading ,orientational and targeted education ,so that the mode of
career choice value could be perfected.K 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 s;career choice psychology;education of career choice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