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时间:2019-05-14 18: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第一篇: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学会择业求职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

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当中,担负一些没有必要的负担,致使求职遇到困难。这些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焦虑心理。面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办法,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自由度大大增加。这导致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从而增强了大学生择业的焦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当面临择业时,一方面是渴望获得理想的职业,另一方面却是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以致心理失衡,难以自控,表现出焦虑、恐惧和烦躁。在择业时绝大部分学生的个人愿望、能力等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总会有一段距离,个人的自我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亦不完全吻合,在这种反差对比面前,心理素质就要经受考验。一般说来 , 适度的焦虑能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身惰性的进攻,它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和积极行动的能力,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焦虑不安,自己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化解这些消极情绪,它就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失败。

二是自卑心理。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在择业问题上极容易产生自卑,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在学校期间没有经过各种社会工作、社会活动锻炼的学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行动退缩不前,表面上怕别人看不起 , 实际上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所致。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没有主见,依赖心强,其结果是这些学生在择业的人生关头,不敢和不善于推销自我,丧失了许多求职成功的机会。这种心态与人才市场激烈地竞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求职活动中的一大心理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 , 自卑的实质是自我评价过低 , 自信心差。自卑的学生往往并不是真的能力不如别人,只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压制了能力的发展和表现,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克服自卑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三是自负心理。自负是自卑的反面。由于普遍受到称赞,大学生中有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择业时他们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愿望和社会需要割裂开来认识问题。由于与社会接触不多,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知之甚少,对自己在求职市场中的真实位置搞不清,把自己的学历、知识作为资本,认为如果到某个单位去求职就是 “ 屈尊 ”“ 赏脸 ”,所以常常挑剔攀比,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一不良印象成为有些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个别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缘故。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存在自负的心理。现如今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已不再是人人称赞的天之骄子,仅从工作经验这点说,众多大学生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结合,而所拥有的学历并不是决定因素。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早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 那么有些学生将会坐失择业的良机 , 耽误自己的前程。

四是急躁心理。有些大学生求职者在择业时,表现出情绪极为冲动,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挠,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的品质,心情急躁,盲目冲动。进行求职时,缺乏计划性,往往跟着感觉走,对各种信息常作出不思索的反应。面试时,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做出冲动的,事后后悔的决定。

五是盲目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在当初考大学时就初见端倪,表现在广大考生对热门专业的趋之若骛。而在大学毕业时,盲目从众心理则表现在 “ 别人如何选择工作,我也这么选择,准没大错 ” 这种思想上。很多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 主观上希望尽早地独立于学校、家长的社会之外,但客观上他们从小到大均在学校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之下,缺乏独立性。就业时,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觉得还是跟随大众保险一些,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劳心劳力,于是这种缺乏独立求职的思想观念,致使他们盲目从众。

六是嫉妒心理。在同时争取同一个职位时,有些大学生会因为竞争对手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担心自己不能赢得胜利,因而通过打小报告、贬损、讽刺、挖苦、造谣、背后使坏等手段来达到击垮对方的目的。这种心理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的持续,不但损害了多年的友谊,还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并且往往落得个 “ 机关算尽,枉费心思 ” 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

以上几种心理误区都是大学生求职容易出现的。所以在求职择业时 , 为避免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应帮助大学生做好择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工作。

首先,应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带有盲目性,因此对所学的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种朦胧感。直到临近毕业时,这种朦胧的职业意识才趋向清晰和现实,而这种转变又往往是被动、消极的。要使自己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顺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就应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和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的用人信息,以及不断调整职业意向。

其次,应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在择业时尽量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一旦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职业相去甚远,应及时采取 “ 分步达标 ” 的办法调整期望值,使职业意向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 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 避免择业的心理障碍出现。

第三,应培养自信心。自信心的来源于对自己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当一个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以及潜能的发展方向,那么对于未来就会充满信心,对于自己的发展也会充满自信。这种建立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的自信心能够消除大学生的自卑和自负心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扬长避短,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第四,应培养竞争意识。参与竞争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面临竞争就可能面临失败的打击。很多时候,大学生良好的择业机会白白错过就是因为在竞争面前犹豫了,退缩了。当你充分了解自我,拥有自信后,参加竞争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

第五,应培养变通与适应的能力。变通与适应的能力也是现代人优良的心理品质,拥有这些品质能够减轻许多的择业心理压力。比如,当你在一次激烈的竞争中失败了,你可以通过变通的能力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将坏事通过良性转换成为对自己有利的生活经历。如果一个人缺乏变通和适应的能力,一味强调个人的职业意愿,那么他很有可能因为固执和狭隘而错失其他机会。

第六,应培养决策能力。择业不良心理的产生(焦虑,急躁,盲目从众等)很多时候是由于大学生决策能力水平低的原因。加强决策能力的锻炼是消除这些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做到:一,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不要慌乱,冷静下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面对任何选择时,都要时刻紧扣住自己的现实状况,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急于作出决定。在抉择的关键时刻不手软,要知道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机会一旦溜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因此,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这将是你事业蒸蒸日上的开始。

第七,应培养豁达开朗的心境。当看到别人有好的职业选择时,与其嫉妒,还不如祝福。要知道嫉妒并不能另自己的心理平衡,反而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痛苦。不如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人有一生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更何况随着个人择业观念的不断变化,可能今天计较的这个职业并不是你最理想的选择,即便是,这个选择也不会是唯一的。当你以豁达开朗的心境对待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其实自己同样拥有广阔的天空。

思考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的择业观是什么?、择业求职要作好哪些心理准备?、在求职择业时,大学生容易出现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应怎样预防与调适这些不良心理? 心理活动 :

职业生涯规划五步法

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一种五个 “What” 的思考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

(1)What are you? 你是谁 ?(2)What you want? 你要什么 ?(3)What can you do? 你能干什么 ?

(4)What can support you? 环境允许你做什么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您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您有兴趣,现在就可以试试:先取出五张白纸、一枝铅笔、一块橡皮;在每张纸的最上边分别写上以上五个问题;然后,静下心来,排除干扰,按照顺序,独立地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

(1)“ 我是谁? ” 回答的要点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写完了再想想有没遗漏,认为确实没有了,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2)“ 我想干什么? ” 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可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想干的事,并一一地记录下来,写完后再想想有无遗漏,确实没有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3)“ 我能干什么? ” 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把确实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认为没有遗漏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4)“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 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回答要稍做分析:环境,有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和其他国家,自小向大,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搞明白后一一写下来,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5)“ 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 做法是:把前四张纸和第五张纸排开,认真比较第一至第四张纸上的答案,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条横线连起来,您会得到几条连线,而不与其他连线相交的又处于最上面的线,就是您最应该去做的事情,您的职业生涯就应该以此为方向。并在此方向上以三年为单位,提出近期、中期与远期的目标;再在近期的目标中提出今年的目标;将今年的目标分解为每季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天目标。这样,您每天睡前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目标进行反省,总结当日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修正明天的目标与方法,第二天醒过来后稍加温习就可以投入行动了!这样日积月累,没有不能实现的规划。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

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负心理

自负就是自以为了不起。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多为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较高,在求职择业上,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为:择业取向较高,择业挑三拣四,消极等待,自视清高等。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在择业时缺乏自知之明,而失去良好就业机会。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敏感多疑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般甚至曾受过处分的学生,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他们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从众心理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见解是受到别人或众人的认识和见解影响的。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采取行动策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依赖心理

大学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在择业中又缺乏自主性,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方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单位选择,等待学校安排,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加上受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景观,相当一部分

学生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希望通过父母的努力为自己安排一个好的单位,仿佛不是毕业生自身求职,而是父母亲属在求职。这种依赖心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焦虑。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毕业前感到烦躁、紧张、无奈和悲观的人数比分别为31.7%、33.7%、34.2%和13.4%;在“对于即将走向社会,你的感觉”一项,表现出不太适应和很不适应的学生占到75%;在“对找工作你是否有信心”一项,表现出缺乏信心的占到56.9%。另有调查发现,有88%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感觉“对未来不可知”,84%人“对步人社会感到恐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和步人社会深感焦虑。当前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也就越大。不少学生把人生的憧憬和前途的希冀都放在了毕业分配上,他们既希望能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理想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怕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有一种就业恐惧感,对走上社会感到心中无底,更有甚者竟然患了“择业焦虑症”。

求稳、求闲怕苦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求稳心态十分普遍。他们通常在用人单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自荐,对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却推说不行,怕别人嘲笑自己。而且大学生中存在着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的现象,对职业的选择崇尚“三高”标准,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缺乏同甘共苦的创业精神,对自己能为企业付出多少考虑较少,对工资待遇考虑较多。不少毕业生畏难怕苦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不愿到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行业工作,宁肯改行、待业也不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工作,而自身又缺乏管理岗位必要的实际经验和能力,结果严重影响择业的成功率。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有的大学毕业生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而往往是以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盲目攀比的结果只会是错过成功的机会。

心理误区的形成原因

客观因素

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和竞争,它唤起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实现人生价值。人们普遍认为,获得高薪的工作职位即实现了自身价值,职业待遇的高低成了衡量大学生价值的尺度,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

家庭因素,如父母的价值观、家庭经济情况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有的学生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父母把改变自己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远远高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而下岗职工则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获得一份报酬优厚、风险性较小的工作。多数家长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

为、平平庸庸。所以,这些学生在择业时必然要考虑物质利益,更重视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我国传统封建主义糟粕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拜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在择业上,必然表现出对大城市、外资企业、有权有钱的部门向往,从而把人引向自我中心主义。

另外,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而言,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学生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无法让他们从心理到能力上完全满足适应社会的要求。这也是大学生择业心态不正常的直接原因之一。

主观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点。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独立人格。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大学生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加,功利色彩日益浓厚,追求“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已经一反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争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但是,面对社会复杂环境,以及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他们有的还不善于调整自己,不善于克服“危机”,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的发生。

自我心理调试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的现实反映。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就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加之大学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自己的物质待遇,产生“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或者一味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不良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起报效祖国献身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竞争和拼搏精神,自觉地服从社会的需要,到基层去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在择业时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危机意识、社会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价值观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明确“自我实现”是一个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只有明白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摆脱“自我价值实现”的困扰,去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才能、显现青年的力量又为社会所急需的职业,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自我评价往往倾向于单维度,要么高估自己,要么低估自己,但是盲目自大和自卑都会导致择业上的失利。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

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能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大学生只有在择业过程中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调整择业期望值

择业期望值是指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大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大学生择业期望居高不下,是近年来大学生择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贾玉亭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择业地点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求职的工资底线”普遍较高,其平均值为2244.6元。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超过现实就业条件,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又不能及时调整期望值的情况。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择业的困难。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必须选择恰当的定位点,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把握就业机会,主动出击,力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充满自信

自信心强的人能对自己作出积极评价,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很少从众,从而获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热血青年就是要勇于实践,在就业过程中不害怕失败。

提高抗挫折能力

当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为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是成功与失败俱存的共同体。参与竞争就难免遇到挫折,毕业生应当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面对现实,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一场考验。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不安情绪;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根据客观实际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努力。绝不能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在当今的竞争社会里,没有谁能够为你安排好一切,只有靠自己的脚踏实地才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目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日趋合理,大学生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近几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企业转制造成了劳动力过剩,经济发展速度由于通货紧缩等因素而处于缓慢回弹阶段,而用人单位又有了一定的人才基础,这导致了我国社会就业总量出现适当紧缩。加上近两年高科技IT企业不太景气,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幅缩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据报道: 2002的前10个月,北京各中介服务机构登记用人单位招聘职位需求50•7万人,登记求职人员150•1万人,供求比例为2•96∶1,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样本来自沈阳东陵区白塔大学城四个校区,按文、理、工、医学四个科类分别随机取样,样本全部由二、三年级本科生组成。共发放问卷204份,收回203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98•5%。样本包括男生112人,女生89人,涉及中医学专业、数学、信息电子、中文、新闻、旅游、建筑、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土木建设、机械等专业。

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今社会发展情况编制了一份包括择业价值取向、择业标准、择业自主性、影响因素、理想职业、工作单位及地域的选择、对专业的认同性、入世及大开发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在内的调查问卷。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知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具体结果见下表:择业趋向(地区趋向、单位趋向、个人趋向);择业标准(个人导向、社会导向、经济导向);就业单位。

纵观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大致呈现出如下倾向:

(一)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意识,认为自身素质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个体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其择业意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本次调查中居于“职业价值取向”前四位的分别是“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8•84%)、“为施展才能和完善人格”(20•90%)、“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5•92)%、“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14•93%)。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这种意识的形成受他们的文化知识的迅速增长、生活阅历的不断积累、社会接触面的日益扩大、内心萌发了强烈的成才渴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社会上虽然将他们称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可他们实际接触社会之后的经历告诉他们,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并非如此。这也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大学校园内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成才意识亦逐渐加强。由“择业自主性”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听“自己”的意见(61•19%),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的独立意识比较强。但我们也应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是不同的,男生的自主意识可达到72•

32%,而女生则只有47•19%,两者相比有一定差距。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女生由于传统思维的局限和对社会缺乏了解,面临职业选择时不知所措,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社会和学校对于女大学生如何择业缺乏强有力的影响和正确的择业指导。

(二)重视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

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最主要的三个参照因素是“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64•68%)、“经济收入高”(64•68%)、“能实现个人抱负”(23•88%)。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需要与性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希望尽快从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早日实现经济上的自主、自立,自己创造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并争取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不再纯粹是为社会做贡献和个人的谋生手段,其中不乏进步意义,因为它更有利于个人才智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从“职业价值取向”的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日益体现出来。他们希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对物质利益、地位、成才渴望等需求的满足,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色彩。择业时,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和人生定位。特别要指出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9%),在“职业价值取向”中排在第七位,即倒数第一位,这与我们想象中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因为从九年义务教育一路走过来的当代大学生其根本的责任就是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可悲的是,我们的调查却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是作为职业价值的最后一个选项被考虑的。在考虑到当今社会上功利思想盛行的现实之外,我们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大学思想教育的成效问题。

(三)淡化男女差异、学科差异,向综合性人才靠近

统计结果表明,排在择业影响因素前两位的依次是“个人的实际能力”(73•13%)、“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49•75%)。这说明自身素质被当代大学生认为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凭借自身实力,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市场正逐步走向公平、公正及规范化。“有无社会关系”被大学生们认为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在问及“您对那些靠社会关系取得社会职位的人的态度”时,持赞成态度的只有13•43%,这表明大学生对那些靠不正当手段择业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他们渴望公平的择业竞争。在调查时我们也发现,除了在少数几个方面(创业意识和择业自主性)上,男女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外,在其他各个方面,男女大学生都没有什么差异。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在调查中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些都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在择业中淡化男女差异、学科差异,向综合性人才靠拢。

(四)工作地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性质注重稳定性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域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和京津沪等直辖市,而选择西部大开发地区和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仅占4•98%和3•48%。这主要由于沿海城市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吸引力③。

当代大学生首选的理想职业是“企业管理人员”(54•73%)和“大学教师”(36•32%)。

“人际关系融洽”(23•39%)、“工作轻松自由”(21•39%)、“工作稳定”(16•92%)是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重要参照因素,分别列“择业参考因素”的3—5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当代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再加上当代中国社会由于经济转型所引发的就业高风险,因此把工作的稳定性看作择业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期望在现今竞争日益

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实现个人抱负。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高校及科研单位”(56•72%)、“三资企业”(56•22%)、“国家党政机关”(41•79%)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工作时的主要目标,而城市集体企业、中小学校、乡镇企业、国有小型企业倍受冷落。国家机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工作稳定,工作环境比较宽松,且有住房、医疗方面的保证;三资公司经济收入高,环境优越,物质待遇丰厚,发展机会多。而且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力度正在加大,教师、公务员待遇不断上升,因此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也就不为奇怪了。

(五)当代大学生择业的时代特点

(1)创业潮流突显

数据显示选择“自办公司”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6•37%,排“工作单位选择”的第四位。这反映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在创业的艰辛中体验丰富的人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入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本身就是人才创业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教育部已出台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文件和政策:“要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对“最低注册资本金”没有规定,这样大大降低了开办企业的难度,使创业变得更加容易。有了良好的政策,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些高素质自主创业意识强的大学生,开始创办公司。自主创业的风气正在形成,为经济急速增长的中国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在选择“自办公司”的人数中,男生的比例为31•25%,女生的比例仅为10•2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女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等等,创业的意识不如男生强烈。而且女生有一种避免成功的动机,因为一旦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则可能导致社交上的拒绝。再加上社会上的性别歧视,也影响到女士的成功创业欲,因而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如男生强。

(2)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认为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对你的择业的影响有多大”时,绝大多数同学(76•12%)认为有影响。但在“择业地域”的选项中,选择西部及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作为自己择业地域的仅占4•98%和3•48%。大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矛盾心理是值得学校及社会重视的,主观上的认同和客观上的犹豫也是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不成熟的体现。同时从另一角度来看,毕竟我们的调查对象多为生长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西部有一定畏惧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指导。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深受社会变革的冲击与震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把自身素质的高低看作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在择业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成才意识,这种务实的择业心理表明个人本位的职业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中已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31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给毕业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尽快实现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通过有着调查资料分析,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认知状况有以下一些现象:

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

二是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其社会经历主要是在学校,因而了解职业的机会和可能性委小,直接的亲身感觉就更少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因此,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职业,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三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象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因此,在择业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面对当前的状况,我总结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身的逐步调整与完善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此,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俗所说的“职业规划”。对现在“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所准备。职业规划强调的是,要从填报高考志愿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规划。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4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4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4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4

(四)依赖心理重………………………………………………………4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5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5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5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5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5 参考文献…………………………………………………………………7

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愈演愈烈,大学生择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如何助其解决就业时候心理上的困扰,通过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好即将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关键词:就业,形势,心理问题,解决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遭遇“寒流”,在毕业之后选择一份怎么样的职业成了他们的难题。面对势不可挡的挑战,难免在择业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即择业挫折,具体的解释就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此心理问题,有如下几点分析: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

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

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

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

心理调适是指毕业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解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J]。如果常常出现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定的心态,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舒缓不良情绪。第一,自我转化法。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第二,自我宣泄法。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

满和委屈,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第三,自我慰藉法。这实质上是自我排解。就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总之,大学生要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远大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面对就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就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态,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从而达到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5-26.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太学出版社.2007:33.

[3]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o4:97.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5]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29

下载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

    大学生的就业的心理误区

    大学生的就业的心理误区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大学生们就业......

    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把好事做坏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下面的心理误区:求败的性格 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12111635226 12软本2 吴俊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 [摘要]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比较稳定的认识、 评价、 态度和心理倾向。择业价值观科学评判的三条基......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7-11-02 19:38:17作者:Internet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报告(推荐五篇)

    选题领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报告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会计分院王信满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合集五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 每个人要想是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