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学生的特点以及家长注意事项
高三学生的特点以及家长注意事项
一.高三学生的特点
1.生理发育的特点
高三学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完成阶段,身体发育、思维发展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学生逐步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体重、脑容量、骨骼等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2.心理特点
第一,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更多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
第二,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高三学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会成为困扰学生情绪的主要问题。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常常急于求成,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高三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处理。他们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太多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保守的心态,学习竞争激烈,恐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这样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缺乏学习激情,影响学习效率。
二.专家支招:高三学生的家长应该怎么做?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切不可唠叨,唠叨反而让孩子更烦躁,更谈不上静下心来读书;孩子在家时,要保证家里的安静。
2.合理安排饮食营养。学生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营养,对保证考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若食欲过差,可适当服些多维葡萄糖,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
3.指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是树立自信心。在考试中保持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和忧虑感,以泰然自若的心情去应付各种考卷、各道试题。
二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对于临考的学生来说,应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调配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镇定情绪,看清每个题目要求后,再动笔作答。遇到难题不必惊慌,要充满信心,冷静思考。
三是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临考前确定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实力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切勿期望值过高。
第二篇:高三学生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特点分析
一、高三学生的三种类型
1、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2、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入理想的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大学的难,对前途感到迷茫。
3、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二.心理特点
第一,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更多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
第二,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高三学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会成为困扰学生情绪的主要问 题。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常常急于求成,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高三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处理。他们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太多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保守的心态,学习竞争激烈,恐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这样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缺乏学习激情,影响学习效率。
第三篇:高三家长的注意事项
高考前的这些天,家长作为高考生最直接接触的人应该怎样做呢?临近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知道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家长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家长的注意事项
一忌贪多求全。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
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备考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
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参加高考,其负作用是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和考场发挥。
三忌白昼颠倒。
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期望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成绩和智力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忌刺激施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嘴上,无休止地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孩子从内心对高考产生恐惧,更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六忌过分干预
许多家长认为,到了高三,特别是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高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做
高考前,学生的复习量很大,每天用脑都很累。家长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补充营养。学生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补脑食物,或是补充营养的食物,帮助孩子早晚补充营养。
高考前,学生不仅有压力也会产生焦虑,适当的压力和焦虑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但是一旦压力过大或是过于焦虑,就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了。所以高考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压力,多和孩子沟通。
高考前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已经不是督促学生学习了。而是需要转变思路,需要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兴趣,考虑孩子以后的前途了。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这样省的学生成绩出来后,仓促报考影响学生前途。
最后,在高考前家长需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家庭环境。这样对于学生备考是非常有好处的。
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往往一些家长因为快要高考了,所以就给自己的孩子准备很多营养丰盛的大餐,又是鱼又是肉的,其实这样对高考生来说不仅没有帮助,还对身体有影响。
临近高考,又是夏季的开始,因此一切均应该以清淡的食物为主,营养搭配要均衡,还要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既利于考生的身体健康,又助高考生记忆力的提高。
此外,在晚上睡觉之前还可以喝一杯热牛奶,补充高考生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会帮助睡眠。
提高记忆力,促进大脑活力的水果像是香蕉、猕猴桃、苹果等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像是橙子、柠檬、或者说猕猴桃也是一样。
第四篇:高三家长会:备考家长注意事项
高三家长会:备考家长注意事项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这一百天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一忌如临大敌。
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二忌唠叨不休。
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
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四忌期望过高。
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五忌盲目攀比。
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
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
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
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九不必让考生过早的关注招生院校和志愿填报。填报志愿,现在为时尚远,这往往会干扰考生情绪,无助于学习。当然家长可以关注,但不用太早传递给考生。
十多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联系,多掌握、了解考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
总之,临考前家长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
“六忌,六要” 一、六忌
一忌贪多求全。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备考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
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参加高考,其负作用是影响孩子 1 安心复习和考场发挥。
三忌白昼颠倒。
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期望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成绩和智力差别。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大学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忌刺激施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嘴上,无休止地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孩子从内心对高考产生恐惧,更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六忌过分干预
许多家长认为,到了高三,特别是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二、六要
一要心平气和
最后这一百多天,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成绩下滑是由于情绪紧张,是考试题目过难,是复习计划有偏差,还是基础知识不到位?还是考试技巧不掌握?还是学习没有努力?并从中发现不足,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你越自然,孩子也越放松,越有利于孩子的复习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二要家庭和谐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静的港湾,家长应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这个阶段家里客人要少些,应酬也要适当减少。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即使有了矛盾也应该放一放,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耽误复习。多和孩子谈论愉快的话题,散散步,听听音乐,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疲劳。另外,应讲究家庭民主,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
三要缓解放松
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四要杜绝唠叨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五要经常交流
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接触与联系较少。因此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的机会和途径也少了,家长要经常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孩子的成绩在哪个层次,把握和分析孩子的各科成绩,给孩子一个可行而可靠的建议。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六要赏识信任
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才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要对孩子说你能行,你是好样的。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在乎家长给自己买了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会使他们很满足,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作为家长,严管、松管皆不是,最贵守住平常心。希望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多加动力,少添包袱,力求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备战应考。但愿家长们巨大的付出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缓解高考前的心理压力
每个孩子都得经历高考,对苦读十年进行残酷的检验。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考前压力很大。此时的父母要调整好心态,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压,要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高考只是对于你高中学习的一次检验,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不管结果怎样,爸妈都不会怪你,你自己也不应该觉得有什么遗憾。”
1、调整情绪,避免“考前综合症”。一位母亲对专家说,快一年了,高考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几乎天天失眠,总想着考不上怎么办,结果恶性循环,把焦虑传给了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正确确定目标和期望值,让孩子在已有的强大压力中寻求平衡的支点。
2、家长要当好考前“演员”,你不轻松,也要装轻松!高考前孩很多父母的压力比孩子还有大一些,内心紧张得不得了,甚至都出现失眠状态。首先父母要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尽量让自己有心态放松下来,实在还是放松不下来,在孩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很随意,无论有多紧张也不能给孩子看到。作一个有影响力的“演员”家长,用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孩子。只有你笑了,孩子才会笑。尽可能地在高考两天把家里的气氛调节好。茶余饭后常陪着孩子聊天,谈论社会时事和孩子的业余兴趣,适当帮孩子转移高考压力。这时候的孩子会明白再忙的父母也会在关键时候陪着他们,呵护他们。良好的气氛和受关爱的心情很容易让孩子把烦恼抛到脑后有个好心情应考。
3、帮助孩子完全发泄出压力!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有的孩子会因为紧张、任务重、压力大而心烦气燥,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时的你不要立即制止,而先让孩子“充分发泄”一番,然后再安慰。孩子发脾气实则是在发泄压力。高考的压力在考前几天表现最为强烈,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此时家长跟孩子太过较真,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压力更大。
4、从饮食方面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压力。营养专家提醒考试期间,孩子消耗大,需要科学合理安排饮食。考试期间,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因为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人体疲劳,考试期间蛋类、牛奶、鱼肉类和豆制品不可缺少。此外,还要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当人处在紧张状态时,维生素 C 的消耗会增加。新鲜蔬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
5、家长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和“引导者”,更多的是“倾听者”和“交流者”。对于孩子的学习,可以用“放羊式”地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要漠不关心。让孩子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关键时候父母再给一些关心和引导。特别是到考前最后一段时间,不要刻意针对高考找孩子谈心,也不要总在孩子身边反复强调“要高考了”这个话题。有时孩子也会抱怨压力比较大,这时,你一定要放下手边的事,安静地听孩子讲每一句话。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 3 帮孩子解决什么,但倾听也能够帮孩子分忧,一两句鼓励的话也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能更轻松地复习。此外,父母要学会留意与高考有关的信息,把认为重要的信息或经验跟孩子交流、探讨,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使孩子成长。
6、不要打乱孩子学习生活规律。去年的北京文科状元王璞的父亲说:“面临高考,孩子本身思想压力就不轻,做父母的应该淡化高考气氛,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自己去复习。”理科状元杨颂的母亲说:“高考之前家里和平时一样,没有紧张气氛。”她觉得家长关心太多,会让孩子产生“我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爸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其实,功夫在平时,孩子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时候没有必要打乱。就算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不要在最后阶段突然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打乱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给孩子造成压力。
家长须避免三个“过分”
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她就可以了,过问太多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是不要“过分关爱”。过分关爱反而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使他们本来就紧绷的神经更加难负其重。家长帮忙要帮到点子上,可以适当地帮孩子整理整理东西,同时多关注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二是不要“过分关注”。如果把孩子盯得紧紧的,时而问他她复习进程,时而检查他她的练习,时而出题考考他她。每考完一科家长就喋喋不休地问“考得怎么样”,这使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空间,很窒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不要“过分期待”。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考前考后一个劲地嘱咐孩子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对得起父母的辛苦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实力,过分期待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特别是考试的当天,孩子考完回家时,家长千万不要主动问小孩考得如何。第一句话可以是“回来了,累不累?先躺一会,妈妈正在给你弄吃的。”如果孩子主动说考得不太好,你就安慰说,“成绩还没有出来,不要自寻烦恼;就算考得不理想,下一门争取考好就行了。别再想了,还是准备好下一门考试吧。”
家长“禁语”容易造成孩子压力的7句话
考生上考场前,很多家长都会对子女说一句加油的话,相关心理专家建议,有些话是不适合在考生临考前说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做出的提醒和安慰动作,在无形中会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此,相关心理学家列出了7句“安慰禁用语”,家长在子女临考前注意避免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1、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2、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
3、这是专门给你买的营养液,喝了对你考试有帮助!
4、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把握没有?
5、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6、今天发挥得怎样?考得好不好?有把握没有?
7、这道题都不会,怎么参加高考?
高考前一周 家长可以做点啥
距离高考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不妨静下心来,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调整好情绪,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备战。
睡: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
对有“挑灯夜战”习惯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前一周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因为如果睡眠时间太短,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受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习惯了 4 现有的作息时间,前夜许多考生会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考前一周家长要帮助考生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 8 个小时睡眠。
行:与孩子一起散步锻炼
每年高考前,专家都推荐考生和家长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压放松。家长可以在起床后陪考生到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内运动半小时。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运动量要依据考生的身体素质,不宜运动过量。
食:饮食均衡最适合考生
“要考试了,得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这是家长的普遍想法,于是,有家长到超市和市场买来大鱼大肉,结果发现反而容易引起考生食欲不振。清淡饮食、规律饮食是几乎所有营养专家对高三考生开出的良方,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每天要保证考生摄取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备:考前帮考生准备好用品
考试前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家长可带着考生事先做好考场的实地踏查,熟悉考场环境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家长有必要帮助考生检查和准备好考试的用品,将笔和其他考试用品事先装进考试袋里,同时根据考生平时的习惯,准备好水等备品。
考试当天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早餐的营养。
2.两科考试之间.要学会迅速遗忘上一门考试,不要对答案,调整战略,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3.注意休息与饮食(午睡很必要)
4.为下一门考试作简单准备(注意一下平时不是很重视的地方,看一些公式、定理、表格,以及一些概念,以加强记忆。)
关于家长陪考
1、在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如孩子愿意,欣然前往陪考。
2、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采取尾随的方式陪同前往,以免突发事件发生,留下遗憾。
特别需要注意的细节:
1.准考证一定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每年高考都会发生丢准考证的情况,这对考试难免产生影响。
2.文具要准备好,中性笔、三角板、铅笔、橡皮等一样也不要落下。
3.出门之前,早餐要吃好,多补充些蛋白质,如牛奶、鸡蛋,注意要清淡,要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好。
4.注意要穿透气吸湿好的纯棉衣裤,半袖衫家加一件外衣,可以应对两种天气情况。
5.此外,家长可以准备些应急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具体可找医生咨询。
6.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激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
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练,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而这三年对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三年,北京四中网校家庭教育专家刘老师指出,家长和孩子在这个阶段要共同努力,家长支持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积极的心态,对孩子顺利度过三年高中有着助推器的作用。
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此时,不管孩子就读一所什么样的高中,都有机会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在这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肯定,并且可以寻找一些其他学习方式来弥补学校本身的不足。家长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信心,因此,家长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最积极的心态和行 5 动陪伴孩子走完他们的高中生活。
家长多鼓励,切忌唠叨
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也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对多数事情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这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见孩子对学习稍有不上心就很着急,只顾寻找孩子的缺点--好动、上网、叛逆、没上进心、懒惰等等,却忽略了孩子此时处于青春期,对自身成长和学习环境双重压力下是显得无助的。喋喋不休的数落孩子,甚至与其他孩子比来比去,这些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以至于他们更加厌倦学习。作为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多理解和鼓励他们。与其指责他们,不如好好的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补习方式。
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高中三年是比拼智力和体力的三年,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孩子的营养。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锻炼,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
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通常心里素质更好的运动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也一样。学习会产生压力,这就是一种竞争意识。这种意识来自学校、老师,也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更来自学生自己。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迎接挑战、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新的学习群体中,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会让许多在高中以前是班里佼佼者的同学产生心理落差,这是正常心理,但应尽快调整。进入高中,每个人基本都是站在相同起跑线上,三年时间完全可以实现超越。需要每位同学以更积极、拼搏、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此外,要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
“为什么我的孩子平时学得很好,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孩子平时身体很好,但每逢考试就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孩子高考压力过大,这段时间看书看不进,我们怎么开导他?”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逼近,时下高三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都处于紧张状态有冲劲却不通方法,有压力却难以排解是许多考生目前的困境。
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离紧张的高考还有2个月时间,在最后的冲刺期,应怎样帮助孩子安心复习以顺利通过高考,成了很多家长心头最大的疑问。4月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赵凯应邀来到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在高考战役即将打响之际,发出“家有考生的忠告”,为焦急担忧的家长们减压、支招。
赵凯教授指出,一场考试,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动态智力、体力、考试技巧以及心理素质。这五个因素决定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高考。其中,心理素质占据着核心地位。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心理是关键。换言之,高考其实是一场心理战。实习生 颜欢 商报记者 伊臣
为什么越到最后,就越没有动力?
家长钱女士提出她困惑已久的问题:儿子在这学期的学习明显懈怠、动力不足,有时看书还能睡着,而仅剩的2个月让钱女士觉得压力迫在眉睫,不知该和儿子如何沟通。赵教授总结道,在提到高考时,学生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同学表现得紧张焦虑,压力过大导致他们身心俱疲,担心考试时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甚至身边一有人提到高考就会禁不住 6 “胡思乱想”。第二种同学则表现得茫然无措,复习到这个阶段已经实在看不进书,又担心考不上大学,对学习有莫名的厌倦情绪。还有些同学则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临近高考开始对升名校无信心,觉得前途渺茫未来没希望。
针对这三种心理,赵教授让家长和孩子都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只要我有一分的希望,我就要做百分的努力!”他还给出了“小贴士”,让家长们鼓励孩子:
(一)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三)控制学习焦虑;
(四)多对自己给予积极暗示;
(五)尽快掌握技能技巧:如向学科老师请教、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等。
讲座现场,家长姚女士坦言,每天送女儿时看到学校电子屏幕上的大字“距离高考还有××天”,心就像被提到了嗓子眼。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高压节奏,让女儿回家的脸色时阴时晴,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就怕什么话刺激了她。只要宝贝女儿在复习,家人就恨不得踮着脚尖走路,生怕打搅„„姚女士一家紧张的心理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有些家长甚至表现得比考生还紧张,更多的家长是在孩子最后复习的关键时刻感到不知所措。
还剩下2个月,家长应该做什么?
关注复习状态调节复习心理
考场如赛场。赵凯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备考心理状态,在接下来到临考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5种问题:
1、紧张心理。每年高考前,学生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对于“不紧张”的考生,他告诫可能会产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不认真投入,或还有潜能却发挥不出等后果。但“很紧张”的心理状态,也会导致学生考场上思维阻隔。临考前家长应通过疏导,协助孩子保持最好的状态“中等紧张”。何谓中等紧张?赵凯解释为“该干嘛干嘛”,该看书10分钟进入状态,该睡觉20分钟内睡着,做该时间段内应该做的事。
2、成绩波动。期中、期末及模拟考后,一些考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分数时高时低。赵凯总结了学生没考好的三个原因: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打得不牢和解题方法掌握得不够灵活。针对这些情况,他建议不仅要在思想上对该学科重视起来,还要回归课本并多做题,“只有题做多了才能熟能生巧”。
3、杂念。很多学生比较敏感,到考前更是患得患失,重复想象自己考砸了怎么办,终日沉浸在担忧中,这种问题在女生中尤为多见。赵凯劝告家长不用过度紧张,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现象,对于这些杂念,能不想就不想,如果脑海里抑制不住,干脆停下复习,用几分钟时间深呼吸或做放松操,让心情恢复宁静。
4、急躁慌张。有不少同学反映,在临考阶段每门课还没有复习到位,总为时间不够而忧愁,抓这门课就要丢另一门课,不免手忙脚乱。
现场,赵凯和一个立志要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问学生,背完一本200多页的书需要多久能完成,得到的答案是“200天”。赵凯假设,只有100天背完的学生才 7 能被录取,问其能否做到。学生坚定地答,能!“你还有日子呢,有多少天就奋斗多少天!”赵凯要求学生们要用目标激励自己,并保持坦然的心境,不骄不躁、不慌不忙按计划进行。
5、心理疲劳。有些学生在这段时间出现了看书不定心和努力复习但分数不见提高的情况。对此,家长可或陪同或督促孩子采用以下的学习法:
(一)计划学习法:把从当前到高考时每天复习哪些内容计划好,坚持按计划进行。
(二)强刺激学习法:晚自习开始时先做几道题以进入学习模式,让大脑运转起来,克服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
(三)满负荷学习法:“别心疼孩子”,平时10分钟做完的题,要求孩子8分钟做完。
(四)转移学习法:看书到晚上8点左右,可陪孩子在小区散步或跑步15分钟,既有张有弛又能锻炼身体。
配合学校形成三种意识
1、主动沟通意识: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主动沟通,保持紧密联系,既让学校及时了解孩子,也把老师提出的最后冲刺前要注意的事项记住,按照要求督促孩子。
2、积极鼓动意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让他(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3、优良服务意识:帮助孩子安心学习和备考,免去他们一切后顾之忧,不要因琐事干扰复习。同时,既要照顾孩子,又不能让他们产生被特别照顾的感觉。
帮孩子提高复习效率
“从现在开始到考试,有效学习时间已不到1000小时。”赵凯提醒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尽快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孩子复习效率。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既要考虑各科均衡发展,对于偏科的孩子,又要针对特别科目做计划,把“短腿”补上来。赵凯介绍了一套复习法宝:用好一本参考资料、备好一本错题集。他还建议,家长在节假日里要督促孩子不懈怠,多做保持性练习,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时刻保持竞技状态。
部分家长忐忑:“孩子平时成绩一般,现在才提升效率,还来得及吗?”家长对孩子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拿英语举例,现在开始起每天坚持背5个单词,3天背一篇课文,到时也将是一笔丰富的积累。
当好孩子的“后援部队”
首先要学会艺术性的沟通技巧。赵凯认为,家长要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张“小嘴巴”。临考前,要睁大眼睛,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作出反应。再者,不能对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更不要因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孩子产生争执,让孩子保持一份备考的好心情。
在生活方面,要适当加强营养,不要在临考前随意更换食谱,以免孩子由于肠胃不适而影响考场发挥。还要注意的是,考前一周帮孩子理顺生物钟。考试时间为上午9点,建议7点半吃好早饭,不要让孩子过早起床复习,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调整午休时间,保证有半小时左右;晚上在10点到10点半之间入睡。在白天的学习中,孩子可对应着高考时间段做相关试题,让大脑适时兴奋。
家长王女士问出了不少家长的疑问:现阶段孩子应复习到几点睡?赵教授认为,不同的孩子情况不一,没有固定时间,但晚睡要保证晚上看书有效率,且第2天上课不受影响,如果不能做到,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
家长陈先生也很忧虑:儿子是南通某校的寄宿生,每逢放假回家却心思散漫,总是看不进书。赵教授表示理解学生在学校压抑的“玩心”,也理解家长们又心疼又焦急的矛盾心理,他建议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回家第一晚的“放松懈怠”,第二天早上也可稍微晚起,但要保证6小时的有效做题时间,不能让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因回家而改变。
在某种意义上,高考既是对学生十几年学习成果和整体素质的检验,也是对家长的心理考核。家长为孩子营造安心的备考氛围,以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家有考生,家长不难当”。相信家长和孩子们都会做一百分的努力共同“战斗”,通过合理调整备考状态、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合理统筹学习和生活,一定可以赢得这场“持久战”。让陪伴孩子高考的历程,成为家长和孩子生命中最精彩、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第五篇:高三家长会:备考家长注意事项
高三家长会:备考家长注意事项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这一百天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一忌如临大敌。
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二忌唠叨不休。
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
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四忌期望过高。
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五忌盲目攀比。
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
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
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
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九不必让考生过早的关注招生院校和志愿填报。填报志愿,现在为时尚远,这往往会干扰考生情绪,无助于学习。当然家长可以关注,但不用太早传递给考生。
十多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联系,多掌握、了解考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
总之,临考前家长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
“六忌,六要” 一、六忌
一忌贪多求全。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备考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
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参加高考,其负作用是影响孩子 1 安心复习和考场发挥。
三忌白昼颠倒。
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期望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成绩和智力差别。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大学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忌刺激施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嘴上,无休止地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孩子从内心对高考产生恐惧,更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六忌过分干预
许多家长认为,到了高三,特别是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二、六要
一要心平气和
最后这一百多天,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成绩下滑是由于情绪紧张,是考试题目过难,是复习计划有偏差,还是基础知识不到位?还是考试技巧不掌握?还是学习没有努力?并从中发现不足,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你越自然,孩子也越放松,越有利于孩子的复习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二要家庭和谐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静的港湾,家长应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这个阶段家里客人要少些,应酬也要适当减少。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即使有了矛盾也应该放一放,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耽误复习。多和孩子谈论愉快的话题,散散步,听听音乐,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疲劳。另外,应讲究家庭民主,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
三要缓解放松
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四要杜绝唠叨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五要经常交流
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接触与联系较少。因此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的机会和途径也少了,家长要经常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孩子的成绩在哪个层次,把握和分析孩子的各科成绩,给孩子一个可行而可靠的建议。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六要赏识信任
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才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要对孩子说你能行,你是好样的。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在乎家长给自己买了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会使他们很满足,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作为家长,严管、松管皆不是,最贵守住平常心。希望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多加动力,少添包袱,力求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备战应考。但愿家长们巨大的付出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缓解高考前的心理压力
每个孩子都得经历高考,对苦读十年进行残酷的检验。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考前压力很大。此时的父母要调整好心态,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压,要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高考只是对于你高中学习的一次检验,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不管结果怎样,爸妈都不会怪你,你自己也不应该觉得有什么遗憾。”
1、调整情绪,避免“考前综合症”。一位母亲对专家说,快一年了,高考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几乎天天失眠,总想着考不上怎么办,结果恶性循环,把焦虑传给了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正确确定目标和期望值,让孩子在已有的强大压力中寻求平衡的支点。
2、家长要当好考前“演员”,你不轻松,也要装轻松!高考前孩很多父母的压力比孩子还有大一些,内心紧张得不得了,甚至都出现失眠状态。首先父母要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尽量让自己有心态放松下来,实在还是放松不下来,在孩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很随意,无论有多紧张也不能给孩子看到。作一个有影响力的“演员”家长,用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孩子。只有你笑了,孩子才会笑。尽可能地在高考两天把家里的气氛调节好。茶余饭后常陪着孩子聊天,谈论社会时事和孩子的业余兴趣,适当帮孩子转移高考压力。这时候的孩子会明白再忙的父母也会在关键时候陪着他们,呵护他们。良好的气氛和受关爱的心情很容易让孩子把烦恼抛到脑后有个好心情应考。
3、帮助孩子完全发泄出压力!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有的孩子会因为紧张、任务重、压力大而心烦气燥,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时的你不要立即制止,而先让孩子“充分发泄”一番,然后再安慰。孩子发脾气实则是在发泄压力。高考的压力在考前几天表现最为强烈,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此时家长跟孩子太过较真,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压力更大。
4、从饮食方面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压力。营养专家提醒考试期间,孩子消耗大,需要科学合理安排饮食。考试期间,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因为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人体疲劳,考试期间蛋类、牛奶、鱼肉类和豆制品不可缺少。此外,还要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当人处在紧张状态时,维生素 C 的消耗会增加。新鲜蔬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
5、家长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和“引导者”,更多的是“倾听者”和“交流者”。对于孩子的学习,可以用“放羊式”地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要漠不关心。让孩子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关键时候父母再给一些关心和引导。特别是到考前最后一段时间,不要刻意针对高考找孩子谈心,也不要总在孩子身边反复强调“要高考了”这个话题。有时孩子也会抱怨压力比较大,这时,你一定要放下手边的事,安静地听孩子讲每一句话。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 3 帮孩子解决什么,但倾听也能够帮孩子分忧,一两句鼓励的话也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能更轻松地复习。此外,父母要学会留意与高考有关的信息,把认为重要的信息或经验跟孩子交流、探讨,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使孩子成长。
6、不要打乱孩子学习生活规律。去年的北京文科状元王璞的父亲说:“面临高考,孩子本身思想压力就不轻,做父母的应该淡化高考气氛,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自己去复习。”理科状元杨颂的母亲说:“高考之前家里和平时一样,没有紧张气氛。”她觉得家长关心太多,会让孩子产生“我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爸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其实,功夫在平时,孩子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时候没有必要打乱。就算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不要在最后阶段突然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打乱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给孩子造成压力。
家长须避免三个“过分”
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她就可以了,过问太多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是不要“过分关爱”。过分关爱反而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使他们本来就紧绷的神经更加难负其重。家长帮忙要帮到点子上,可以适当地帮孩子整理整理东西,同时多关注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二是不要“过分关注”。如果把孩子盯得紧紧的,时而问他她复习进程,时而检查他她的练习,时而出题考考他她。每考完一科家长就喋喋不休地问“考得怎么样”,这使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空间,很窒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不要“过分期待”。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考前考后一个劲地嘱咐孩子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对得起父母的辛苦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实力,过分期待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特别是考试的当天,孩子考完回家时,家长千万不要主动问小孩考得如何。第一句话可以是“回来了,累不累?先躺一会,妈妈正在给你弄吃的。”如果孩子主动说考得不太好,你就安慰说,“成绩还没有出来,不要自寻烦恼;就算考得不理想,下一门争取考好就行了。别再想了,还是准备好下一门考试吧。”
家长“禁语”容易造成孩子压力的7句话
考生上考场前,很多家长都会对子女说一句加油的话,相关心理专家建议,有些话是不适合在考生临考前说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做出的提醒和安慰动作,在无形中会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此,相关心理学家列出了7句“安慰禁用语”,家长在子女临考前注意避免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1、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2、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
3、这是专门给你买的营养液,喝了对你考试有帮助!
4、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把握没有?
5、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6、今天发挥得怎样?考得好不好?有把握没有?
7、这道题都不会,怎么参加高考?
高考前一周 家长可以做点啥
距离高考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不妨静下心来,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调整好情绪,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备战。
睡: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
对有“挑灯夜战”习惯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前一周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因为如果睡眠时间太短,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受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习惯了 4 现有的作息时间,前夜许多考生会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考前一周家长要帮助考生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 8 个小时睡眠。
行:与孩子一起散步锻炼
每年高考前,专家都推荐考生和家长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压放松。家长可以在起床后陪考生到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内运动半小时。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运动量要依据考生的身体素质,不宜运动过量。
食:饮食均衡最适合考生
“要考试了,得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这是家长的普遍想法,于是,有家长到超市和市场买来大鱼大肉,结果发现反而容易引起考生食欲不振。清淡饮食、规律饮食是几乎所有营养专家对高三考生开出的良方,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每天要保证考生摄取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备:考前帮考生准备好用品
考试前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家长可带着考生事先做好考场的实地踏查,熟悉考场环境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家长有必要帮助考生检查和准备好考试的用品,将笔和其他考试用品事先装进考试袋里,同时根据考生平时的习惯,准备好水等备品。
考试当天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早餐的营养。
2.两科考试之间.要学会迅速遗忘上一门考试,不要对答案,调整战略,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3.注意休息与饮食(午睡很必要)
4.为下一门考试作简单准备(注意一下平时不是很重视的地方,看一些公式、定理、表格,以及一些概念,以加强记忆。)
关于家长陪考
1、在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如孩子愿意,欣然前往陪考。
2、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采取尾随的方式陪同前往,以免突发事件发生,留下遗憾。
特别需要注意的细节:
1.准考证一定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每年高考都会发生丢准考证的情况,这对考试难免产生影响。
2.文具要准备好,中性笔、三角板、铅笔、橡皮等一样也不要落下。
3.出门之前,早餐要吃好,多补充些蛋白质,如牛奶、鸡蛋,注意要清淡,要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好。
4.注意要穿透气吸湿好的纯棉衣裤,半袖衫家加一件外衣,可以应对两种天气情况。
5.此外,家长可以准备些应急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具体可找医生咨询。
6.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激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