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必须”与“责任”
“必须”与“责任”
——读《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一)2012年的这个暑假我拿到了《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拿到时我本没多大学习欲望,为读而读。然而当我打开,阅读时,却被它吸引进而深有感触。
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为“组织注意”,书中概括了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对事物的定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书中还告诉了我们“注意一般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进而对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进行注解。这些知识、概念并不陌生,也并无多大吸引力。但是,惊奇的是,书中随后给了我们乌申斯基的一段话,话是这样说的:“当然,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会闷得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
“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这一句话似当头一棒敲在了迷糊的我的脑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有意注意的重要性,课堂中,“学生只有自主地调控和集中注意于数学学习任务,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对数学学习材料的建构”。而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我们又得面对“低年级儿童,注意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浓厚的情绪性,很容易为一些新异的刺激对象所兴奋”这一现实情况。读书前,我迷糊的是,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我懂得“营造丰富生动的数学学习环境”,“设法将教材中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材料以一种新颖、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还懂得“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精神专注、趣味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我困惑于创造无数个例题情境,更痛苦在有趣的情景创设后必然引入的数学学习,总带有一种给了学生“糖衣炮弹”的感觉,面对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无意注意占据着优势,我又忌讳着“有意注意”的过多、过早渗入,而乌申斯基“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这一句话,告诉了我,我们可以关爱学生,但是他们有着自己需要做的事,有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敢于放手、勇于让他们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但要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应当注意那些虽然没有兴趣但是必须学习的东西!”
“必须”与“责任”,将会是以后的我在教学中致力于让学生懂得的两个词语。我们可以宠爱孩子,但是切忌溺爱,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进而承担起责任,我们喜欢有担当的孩子,社会也需要有担当的人!
第二篇: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所谓在情境中作文,就是把 情境引入作文训练全程,由“情境”到“作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表达、修改,进而以“情境”促“作文”。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写、学写,这是促使学生爱写、会写、能写的又一重要举措和途径,也是我国宝贵的传统作文教学经验。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功
“放”,就是让学生不受束缚,放胆作文;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随着性情发挥;就是对作文的时间和场合,都可以不作整齐划一限定。“收”,就是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斟词酌句到布局谋篇,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认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我现在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 , 大胆尝试“以真实生活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
如,我抓住班上中队干部和班干部改选的机会,教学生办黑板报,以便让全体学生都知晓此事;接着,将班上欲竞聘班级和中队学生干部的海报张贴出来,发动学生积极竞聘,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撰写自荐书;举办就职演讲活动前,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生动、自然连贯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主动领悟写作要领,在跃跃欲试的氛围中进行愉快练笔,在主动求助指点、企盼获取成功的心境中反复修改作文。于是,学生既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了作文任务,敢想、敢说、敢为、敢闯的个性品格同时得到了培养和张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便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三篇: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课程中,如何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并结合教学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在《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课程中,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有: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
小学四年级作文——校园景物
1.谈话激趣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周围的事物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树木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2.带领学生实地观察
利用课间操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3.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4.学生完成习作
5.学生完成初稿后,同桌之间互改,指出对方的错误和优点。
6.定稿。
第四篇:儿童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征——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
儿童数学认知的基本特点:
1、儿童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2、儿童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数学活动过程。3.、儿童的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儿童的思维要经过一个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考过程。
4、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根据儿童数学认知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中把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通过尝试、探索,实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常识出发,并在自己“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儿童的数学认知发展因儿童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般的发展特征。就从儿童对概念的学习来说,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是从以获得并建立初级概念为主发展到逐步能理解并建立二级概念;概念的获得从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概念同化”为主;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从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儿童数学技能的发展是从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从外部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压缩的思维;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发展。儿童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体现在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对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对本质特征的把握;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成阶段——符号运算阶段。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我们找到规律并加以应用,任何事情都可迎刃而解。教学亦是如此,只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1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下,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教学心里: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促进和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领域。
3教学心理研究的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偏重于应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并且日益独立的学科。
4教学心理的发展史:教学技术思想的影响;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改革;教学心理学的出现。5国外教学心理研究的主要领域:教学任务分析;儿童早期教育与教学作用的关系;能力倾向与教学作用处理、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训练;阅读理解模式的探讨;教学目标制定与结果的评定。
6当前教学心理研究领域中基础问题的状况:人之表征、图示理论、认知策略。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8建构主义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假设: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9教学心理研究的模式:
(1)宏观模式:教育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又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在一些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过程。
(2)微观模式:教学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备课、执行教学设计-上课、教学后评价与反思-说课。
10教学心理的研究方式:归纳-从一般到特殊;演绎-从特殊到一般。11教学心理研究策略: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外推基础科学研究(理论推广)、应用水平研究(经验总结)。
12教师社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评价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
13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师范生)、角色认同阶段(新教师)、角色信念阶段(骨干教师)。
14教师的威信(1)含义: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形成: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为严格要求自我及自我批评的精神。(3)维护与发展:有坦荡的胸襟、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15师爱:(1)含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他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2)特点: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3)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4)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任、同情和理解、热切期望和严格要求。
16学习:指学习者凭借经验与相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在其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活动,这一活动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从三个方面理解: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而得以体现,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产生的。
17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三种意义:心理发展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8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转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是从认识的开始的,从掌握间接知识经验开始的;学生学习是按预定的教学目的目标系统定向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学习的主要类型:加涅分法-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我国分发-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2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含义:学习者通过知觉而将外部事物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实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通过认知表征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2)步骤:发现学习经历了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3)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展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知识的保持。2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1)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 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2)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 逻辑意义,即学习者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必须具有学习的心向和学习者必须具有适当的能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知识。(3)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2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1)含义:认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观是指个体习得和使用信息,该模型把人质学习过程看是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系统三方面协同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记忆在学习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2)条件:外部条件:原有知识技能和反省认知,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22生成学习的模式:(1)基本思想:美国维特罗克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2)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3)意义:生成学习中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有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方面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提高意义的理解水平。24学习与教学的关系:(1)区别: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学是指教师的传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教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并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2)联系:同处一个教学活动之中,教学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讲授下进行的;学生与教学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学受教的影响和作用,教受学习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并采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组织有针对行的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5知识:主题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的即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外的即为人类知识。
26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表征就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吗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的或依据一定的线索回忆出来关于事物及其相关的知识,主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和表象系统、图式。程序的知识性表征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一套行为步骤,主要形式有产生式和产生关系式。27概念:(1)定义:用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事物或特性。(2)结构: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3)功能:掌握概念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简化知识,能使学生扩充知识。概念名称是指人们用某个符号或词汇代表或命名同类事或物。概念定义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概括。概念属性是指概念的可知觉的实际例子
28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1概念形成是儿童对客观事物和现实进行反复的感知和不断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最终概括出某一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或属性的过程。(2条件:-儿童有掌握辨别正反实例变式的能力;外部条件-教师或成人对儿童分出的实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儿童从中得出反馈的信息。(3)形成阶段:抽象化阶段、类化阶段、辨别阶段。29概念同化的心理机制:(1定义:“概念同化就是把心学习的概念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使其纳入原有概念结构之中,同原有概念相互作用,融会贯通。(2)三种基本方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30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原因(1个体原因:年龄、年纪、智力、经验(2教学因素:多用变式、多用比较、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31规则学习:(1定义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表述。在小学知识学习与教学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法则远离定律定力以及公示等都是规则的学习。(2意义:是学生通过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找出规律性的关系和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队员里的学习可以简化和系统化用来指导行为并解决新问题,有助于更复杂的原理学习。
32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的发现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的,学习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其认知过程比概念形成的发现学习过程要杂得多,通过发现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规则的接受学习是通过所学规则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性的联系以后产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中起支撑点的作用。33认知技能的学习:(1定义:认知技能是人们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2分类:专门和一般的。(3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一个程序化智能操作方式。(4)学习方式:范例中学习、学习策略的选择。
34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课题的选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水平、学习提取信息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35应先知识保持的因素:学习者知识保持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学习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序、信息的组织化编码和深加工水平。
36学习策略:学习者通过而形成的,能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法方法选择运用与调节,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学习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发的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极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
37学习策略的几种观点:38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尔分类法)39元认知的结构40注意策略41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43组织策略44开展策略与原认知策略教学与调练件46元认知策略教学训练的三个条件47问题:(1)定义(2)成分(3)分类48问题解决的特点49我额外难题解决的两个理论模式50问题解决的过程5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52创造性53创造力分级:高、中、初54创造力理论55小学创造力的发展规律56小学力的特点57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58学生创造力的培训60创造力开发的几个重要模式61教学的几种观点61教学设计62开展教学设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