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的数学学习与阅读理解能力
儿童的数学学习与阅读理解能力
前几日去幼儿园和老师们讨论几节数学活动,其中一节有关相邻数。谈到孩子在理解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关系时,是否需要让孩子说出“3比4少1,4比3多1.”老师们普遍反映,中班孩子们完整地说这个含“比”的句式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大多知道3、4之间的多1少1关系。进过一番讨论后,我们觉得,虽然我们并不强求孩子通过几节活动就能说出“3比4少1,4比3多1”的句式,但是,在学习相邻数时,教师需要用完整的句式给孩子们做示范。因为相邻数中蕴含的“多1少1”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当标准存在时,才有所谓的“多”与“少”。
老师们普遍觉得是这个“比”字句本身给孩子们理解“多1少1关系”带来了困难。一番讨论后,大家觉得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对其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大家还举了很多例子,如比例中的谁比谁,被减数这个数学概念中的“被”与日常语言中“被”的关系,等等。我也在琢磨儿童的数学学习与起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其中该做些什么,等等。正好这两日看脑科学的书,讲到脑的数学素养。提到脑中关于数学的两个原则。第一,数学和其他认知领域是分离的。第二,数学领域包含的能力之间也是互相分离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提供获取数学知识的多种途径很重要,如呈现和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如果没有这种灵活性,其他领域的困难可能会毫无必要地干扰数学学习。如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学习数学。他们从印刷材料上获取数学知识会有困难,那么可以把文本转化成语音或视频材料供其学习。这既能帮助这些孩子学习数学,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在呈现“谁比谁多”这个概念时,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将有助于孩子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这里讲的形式可能包括实物(3个苹果、4个橘子)、图示(3个连续的格子、4个连续的格子)等等。
第二篇:儿童学习与发展
儿童学习与发展
“教育焦虑”正在成为中国父母的流行病,学龄前幼儿的家长也难以幸免。很多父母担心幼儿园教的东西太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龄前的幼儿到底该学会些什么?怎样才能避免“揠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让孩子拥有自然健康的童年?教育部日前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这一切问题给出了答案。
该《指南》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教育途径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讲师刘巧云认为,普通家庭在运用这本《指南》时需要注意,首先,家长不要把这个当作评价孩子能力“强弱”、发展“好坏”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一些能力在1年之内有或早或晚的发展都是正常的。其次,家长可以以《指南》为参考,发展孩子的爱好,促进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健康
身心健康包括健康的体态、安定愉快的情绪,以及一定的适应能力。另外还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很少因小事哭闹不止,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能走直线、平稳双脚连续向前跳。熟练地用勺子吃饭,能剪直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玩具和图书能放回原处。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5岁: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能连续自抛自接球。用筷子吃饭、能剪图形。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5—6岁:不乱发脾气。能走斜坡、荡桥、攀爬登架、能连续跳绳、拍球。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育建议: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孩子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语言
语言能力包括了倾听与表达能力,不但能听懂大人的话,也愿意讲话,并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同时也包括了阅读与书写准备,培养读书、听故事的习惯和愿望,并且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3—4岁:别人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回应。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意思。
4—5岁: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5—6岁:能主动提问。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育建议:鼓励和支持孩子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他积极回应。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而不该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
社会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孩子应有喜欢与人交往的能力,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并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会关心尊重他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孩子要适应并喜欢群体生活,懂得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岁: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4—5岁: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5—6岁: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教育建议: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努力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
科学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一方面是科学探究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并培养出初步的探究能力,最后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另一方面是数学认知能力,要让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5岁: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教育建议:应注重引导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另外,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艺术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首先,孩子要会感受和欣赏。要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其次,孩子要会表现和创造。3—4岁: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4—5岁: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5—6岁: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教育建议:成人应对孩子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孩子,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孩子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第三篇: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摘要:本文在从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自制了多种学具、卡片,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更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让孩子快乐地接受知识,学习本领,培养各种能力,让智障儿童融入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会。
关键词:
智障学生
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
游戏数学
各种能力
正文: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要求人的思维能力偏高。然而我们面对的儿童存在智力缺陷即智障儿童。他们学习数学上表现在,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迟钝、刻板、理解力差,缺乏想象力合综合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更差。概念凌乱模糊,形成过程缓慢,对知识掌握的慢,遗忘的快;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等特点。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就是要帮助他们通过学习、康复、教育,克服障碍,跨越障碍,培养他们爱国、爱集体、有社会公德、法制观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自我服务技能、健康的行为习惯,即生活自理,自食其力,适应社会,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何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理缺陷得以矫正,更好地向常人迈进,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浅析。
一
加强直观教学
增加各种游戏性练习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各种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英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枯燥,但它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必须的。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始,即问题——兴趣——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知识的要求,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学起来不费力;再次还要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得;尽管智障儿童认识有缺陷,但仍具有一定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因此学习过程多给以表扬、鼓励树立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各种能力。
加强直观教学即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幻灯、图片实物等直观事物,强调课堂演示的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效果——增加感性认识,强化记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6个苹果,提问:要求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爸爸、妈妈、自己三个人吃,大家分一分,同学们高高兴兴分开了,有的给每个人分的同样多,有的不一样,为什么呢?通过提问,有的说爸爸工作辛苦该多吃,有的说妈妈操劳多所以应多分,有的说家里每个人都应该一样。我说大家说的非常好,都能想到父母,我们应该有尊老敬老,孝敬大人的良好品德,这些同学值得表扬。可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应该吃,所以今天老师要求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我们看幻灯,亮出6个大苹果和爸爸、妈妈、孩子的头像,然后移动幻灯片上的红苹果到每个人的头像下面,边移动边说,我们先给每个人分一个,若没有分完,再每人分一个,直到分完为止。看看每个人分了几个?2个。即每个人分的一样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接着出示小黑板,上面有8个梨,要求平均分给4个同学(本班4个同学的头像),轮流让每个同学上台板演,并且让同学们相互纠正,同时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习惯,老师监督,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堂游戏一:组织学生分两组做夺红旗游戏,让学生拿10个五角星的图片,要求平均分给2个同学和5个同学两种分法,分别分分看,看哪一组获胜,获胜的给以红旗表扬,差的给以小红花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培养他们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游戏二:我们再玩一个当“小老师”的游戏,就是检查某个同学“平均分”做的对不对,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去检查一下,对的划“√”号,错的划“X”号(1){O O O O O O O O O O}
↙
↘
﹛O O O O﹜﹛O O O O O O﹜
()(2){O O O O O O O O O O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
()(3){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O O}
﹙
﹚
(4){O O O O O O O O O O} ↙
↓
↓
↓
↘
﹛O O﹜﹛O O﹜﹛O O﹜﹛O O﹜﹛O O﹜
﹙ O O﹚
通过直观教具的使用和自己动手的操作以及不同形式的游戏性练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孩子们乐学,如:还有分小组抢答竞赛、邮递员送信、找朋友游戏、走迷宫等,我将这些游戏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各个教学环节中,平时多思考,多做可下功,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兴趣中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促进了记忆的发展。课后练习:回家后,有家长陪同继续玩数学游戏,加深记忆,玩中长知,趣味中培养了各种能力。
二
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叔本华说过:“天赋的才能,固然能弥补教育的欠缺,但是,却无法弥补教育才能的欠缺。”我们的智障儿童就是要通过教育来补偿其生理缺陷。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生活,改善生活,根据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课外活动即游戏活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既提高了学习兴趣,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了生活能力。当孩子们学习完“元、角、分”和“千克、克”这两部分内容时,就专门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有助于自理能力的培养。首先将活动室的一边设置成百货商店,另一边是蔬菜市场,商店、菜店的商品均由老师学生自制或从家里拿来做示范用,把每件商品上标上都标上价格,售货员和顾客均有学生轮流担任,老师充当市场管理员的角色。活动开始了,由学生拿着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学具卡,去自由购买商品,在玩的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在买蔬菜时帮助学生对秤“的进一步认识。购买物品是无论是售货员还是顾客都先算一下该付多少钱和该找多少钱。游戏结束后,我们评一下那个售货员卖的多,账算得清就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顾客呢,看谁在购物时遵守秩序,账算得清就评为“好顾客”,游戏完了再轮换一次继续玩,多次进行这样的活动,逐渐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回到家里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上街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在买东西时家长督促孩子自己算账并付款,这样进一步加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总之,就是要遵循谢静仁的《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变生活》,切实为了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核心,真正反映贴近生活的教育回归,去设置课程、设置游戏、设置活动,为提高智障孩子的生活质量,走出一条适合智障儿童的生存之道,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我们特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应用新的理念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智障儿童尽其所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创意教学拓展教程》——作者:韩汝芬
中国民主法制出
版社
《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作者:陈云英
高等教育出版
电话:*** 邮编:032300
第四篇:培智儿童数学学习
浅谈培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
培智儿童由于抽象思维、逻辑能力差,有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这就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数学层次明显,逻辑性强,思维抽象、严密,导致培智儿童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培智儿童学习数学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是否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根据培智儿童各自的特点,注重教育个别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形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 培智儿童、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激发、灵活教学 引言: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培智儿童的学习,学习兴趣更是重要。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15—25分钟,培智儿童的注意力更不集中,自控力更差,那我们应该怎样吸引培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将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几个方面来谈如何激发培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生活中多关心学生
老师关心学生,是学生对学校生活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对于老师的关心,学生往往会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特别是培智儿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往往会感到不安,会感到恐惧,这时,来自老师的关心将会是学生在这陌生环境中的依赖,他们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爱,看到希望,会信任老师,从而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老师的关心和爱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2 学习中多鼓励表扬学生
小学生学习需要的是多鼓励、多表扬,而不需要以严厉的态度严格要求他们,给学生增加压力,而且培智学生情感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最反感的就是别人说他不好,说他比别人差,说他成绩差,所以我们要尽力消除培智学生的自卑感,要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语气跟他们进行交流,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当他们说完后要多多表扬。例如:“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讲的真好”“你讲得很不错”等等。在他们讲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给以一个微笑,以示他讲的不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1.3 对学生多点耐心,多点宽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个劲的严厉批评,批评是有必要的,但要适度,老师更多的是应该要对学生多点耐心,多点宽容。特别是对培智学生,他们在智力上比正常学生稍微要落后一些,反应比较迟钝,比较散漫,如果老师过度批评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起反面作用,导致这些学生态度消极,甚至拒绝学习,所以在教学培智学生,当他们犯错的时候,老师应该更宽容,更有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以免下次再犯,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老师和谐相处,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1.4 老师走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在课后,不服培智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造成了性格的内向,甚至偏激,对陌生的一切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时,老师应主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的困难,带着学生走出一个人的世界,走向大家。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教学游戏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培智儿童由于先天的智力缺陷,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多困难,所以在给培智学生讲授数学内容时,如果将课本内容游戏化,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例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培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板一眼的讲解他们难以理解,如果将题目游戏化,选出十个学生玩老鹰捉小鸡,老鹰抓了两次、三次小鸡后,算算老鹰抓了多少只小鸡,主人还剩多少只小鸡。就这样,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理解了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不仅玩得快乐,还在玩中学得快乐,对于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易于接受,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培智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只有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讲课。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数学棋谱、拼图、数卡接龙等传统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这些教学工具中寻找学习的兴趣,在这些工具中认识数字;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例如:木棍、豆子、瓶子盖等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制作一些简单小巧的玩具,利用这些工具学会数数,学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教学自主化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态度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老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很多小学生自控力都比较差,常常都是老师、父母要我学,而培智学生因先天缺陷,在智力上不占优势,老师在教授培智学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端正“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做到学习自主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4 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层次感较强的科学,而且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想要学好数学,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培智学生虽然在智力上落后于其他正常学生,但是他本身仍然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仍然好奇,仍然想一探究竟。例如:当老师讲到圆、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内容的时候,就应该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具有这些图形的物体,像球、桌子、黑板、镜子等等物体,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数学的影子,渐渐培养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 组建活动小组,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学生学习数学亦应该学以致用,不能只从课本中学习理论而不能加以应用,在教授培智学生时,老师更应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例如:当老师教学生认识时间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准备几块时间模型,每组一块,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及其功能,转动时间模型,告诉学生最短的时针转动一圈是一天,12个小时;而最长的秒针转动一分钟是一分钟,60秒;剩下的是分针,转动一圈是一小时,六十分钟。而且时间模型上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分成了五段等等,在讲课结束后,分别问问各组的学习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老师在讲授数学课时,应多多准备些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帮助培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2 开展数学比赛活动,在数学中寻找快乐
在学生的有趣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仅仅只是学习,未免有些枯燥,而想要教好培智学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在游戏中学习,所以可以偶尔的举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比赛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将学生带到一块空地上,在地上放一些带有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各种颜色的小球,老师说出某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那些球中找出通过运算能得到这个数字的几个球,所用时间少的,找出运算式多的获胜,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4.1 排除学生的精神压力
对于培智学生,他们的情感是十分敏感的,由于智力的缺陷,在他们的心理上都是有自卑感,精神上也是有压力的,有些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老师要教好这些学生,首先就应该帮助学生排除这些心理、精神的压力,老师要轻声告诉他们,“错了没关系”,“慢慢来,你行的”,要尽量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对于他们的错误要表现出适当的宽容和谅解,不能给他们增加太多压力,要适时地关心爱护他们,鼓励表扬他们。
4.2 帮助培智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智学生由于先天的缺陷,导致他们思维能力及适应能力普遍较低,对任何事情的缺乏信心,遇到事情首先就会说“我不会”、“我不敢”等等,已经忘了其实很多事自己也会、也能,只是被自己的缺陷蒙蔽了,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老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学会自我欣赏。当学生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因为自己的缺陷,就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不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要求一定要学生做完才下课,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题,那么,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那一道题,这时老师就应顺势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他们也一定行。所以,信心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应尽自己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3 教学时注意个别化
同属培智学生,但是他们的生理障碍可能也不尽相同,有的表现在注意力、有的是记忆力、有的是自控力、有的是语言能力,对这些不同障碍的培智学生,老师就应该进行个别化教育,针对这些学生各自的特点,在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弥补缺陷,根据学生智商、能力和性格的各不相同,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对他们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和劳动分配都因人而异,尽量做到对培智儿童的一对一教育和培养,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捕捉培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并鼓励,根据个体差异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结论:
数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双重结合,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思维,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培智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培智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这种积极性带到其它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还能促进国家教育计划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洪菊,《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11期,弱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2】 赵一芳,《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7期,培智学校美术活动中精神环境的创设。
第五篇:作为留守儿童如何学习数学
作为留守儿童如何学习数学
上过的内容,包括笔记,包括概念,还有配套的练习。对于做作业方面我也就不提了,一定要在抓紧每一分钟,提高做作业的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自学。
4、相信你们学校的试卷也是有一个模式的,第几大题一般是考什么类型的,比如数 与代数哦与图形、的训练。绝对能够提高你考试时候的效率。轶士余试说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留下许多问题。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有的就寄宿到学校。这些留守儿童是学生之中的一大群体。那他们又如和学习数学呢?
1、学习一定要预习。有很多同学一直都不注重预习,认为反正上课还要再上一遍,没有必要前面再自己读。但是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课程内容也会越来越难。但是如果你每一天都是先别人一步,比如大家在上1.2的时候,你已经预习完了1.3,就算这一个微弱的差距,但是每天都有这样的维持着,成绩绝对能够有所提高。在课上的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一点。(预习是比较考验你的自学能力的。)
2、上课的时候要记笔记,但是不要死记。全部的东西都记下来往往会让你来不及思考,上课的过程中如果你一直是在一点都不动脑筋的死记,对你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成绩也随之无法提高。给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你把题目记完了以后,不要先急着把完整的过程全部写下来,写个简单一点的推断的式子,把大致的概念和思想记下来以后,就可以了。然后听老师是如何讲解题目的,与你的思路有什么出入。
3、每天回家都要复习今天上课
5、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如果你每一次好不容易会了一道题之后,把里面的数据换掉了,就又不会做了的话,那等于白会。也就是说,学习一定要注重方法和“公式”。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少少根据这些建议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地提高你的学习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在生活中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些建议简单,希望你能够从中得到你想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