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植于儿童学习的数学基本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根植于儿童学习的数学基本思想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23期
主持人语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再出发”阶段。任何改革又总在和着时代的脉搏跳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新四基”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是着力凸显的亮点之一。那何为“数学基本思想”?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为何要将之作为重要的数学课程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科学、务实、有效地达成这一课程目标……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精神,并让数学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行进。
本期专题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以厘清数学基本思想的内涵、价值等为轴心,以变革教学实践行为为重点,客观地陈述课标专家对数学基本思想的认识与思考,真实地反映一线数学教师在面对这一新的课改亮点时的感悟与实践,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迪。
第二篇:根植于企业服务于教学
根植于企业服务于教学
为了搞好我院10级市场营销一、二班《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学院工学结合的精神,在9月27日下午,管理系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邀请了广州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华南片区的销售经理普国光、负责技术的朱经理来我院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的专题培训讲座。鼓励同学们利用“国庆”假期的时间,在自己的家乡结合市场调查的课程内容进行一次实地的市场调查活动,使同学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一次有益的尝试。今后管理系还将不断的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进行各种尝试。将管理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来家建
第三篇: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思想
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思想
1、数学基本思想一般的是指数学学科赖以发展的核心思想主
要是指:数学的抽象,数学的推理,数学的模型。其核心在于数学归纳和演绎,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2、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
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归纳、演绎、抽象、转化、分类、模型、数形结合、随机等
3、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与换
元法、递归法、配方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区别。每一个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是个案,不具有一般性,将其作为一种思想掌握是不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可能就忘却了。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方法。
第四篇:把雷锋精神根植于学生心田
把雷锋精神根植于学生心田
莱芜市实验小学
又到三月“学雷锋”。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从校园走进社会,践行着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然而,当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掀起热潮之时,另一句顺口溜也同时被热传:“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种强烈的现实与情绪对比,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现实中,学雷锋之所以出现偏差、杂音,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把“学雷锋”狭隘化了,学了形式,丢了精神。一说到雷锋精神,相信很多孩子一张口就是“学雷锋、做好事”,因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所以每到3月5日,满大街都是学雷锋、做好事的,你帮别人提书包,我帮老人过马路,甚至一个老人过马路要有三个、四个、甚至多个人争相搀扶。这种形式化的学习雷锋不仅失去了学雷锋的意义,还会让人反感!
结合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我们实验小学着眼学生的发展,以把学习雷锋精神和日行一善活动有机的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活动,真正做到把雷锋精神、日行一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植在心田。
一、学雷锋精神,要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
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认为雷锋精神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爱学习、讲勤俭、乐助人等精神的集中体现。为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取得了明显效果。
1、举行“学雷锋、日行一善”启动仪式,理解精神。
新学期,新形象,新目标,新希望。2013年3月4日早晨,伴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在操场集会,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主题是倡议师生“学习雷锋、日行一善”。
学校大队部主任苏秀华倡议全体师生,在“一切以爱的名义”的校魂的感召下,去爱周围的一切,树立服务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及时记录,进一步反思提升自己。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寻找身边的感动,每天做一件让自己让别人感动的事,让感动温暖实小。
接着,学生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倡议大家“日行一善”,不随地吐痰,弯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课间轻声细语,不追逐打闹,在校园内主动排队走路等。只要坚持下去,每一个同学都会是阳光优雅、健康文明的好少年,在下午的班队会时间,各班认真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并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细则进行了认真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多种方式宣传雷锋精神、日行一善,深化内涵。我们以“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为活动主题,开展了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传唱雷锋歌曲、诵读雷锋箴言、讲雷锋故事以及雷锋精神主题演讲、报告座谈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班日、队日等活动。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学雷锋网上系列活动,学校网站上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和微博,搭建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以“学习雷锋、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与“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社会敬佩的校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相结合,着力弘扬和实践雷锋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和感化学生,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3、设立《日行一善》记录本,让爱留下足迹。
我们专门设计印制了实验小学《日行一善》记录本,勉励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并且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去感受自己做好事为别人带来的方便的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去引导,让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雷锋精神,要把雷锋精神外化于行。
1、学雷锋精神要从身边做起。⑴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光在心里想,要落实在行动上。帮助你的同学捡起一枝铅笔就是学雷锋;帮助同学解决一个把难题就是学雷锋;在学习上有钉子精神就是学雷锋;勤俭节约、不浪费就是学雷锋:随手关闭教室的电灯就是学雷锋;珍惜你碗中的每一粒粮食就是学雷锋;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不乱削铅笔就是学雷锋;爱护班级的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设施就是学雷锋;做好每一次班级值日就是学雷锋;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用品就是学雷锋;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就是学雷锋……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⑵在班级中开展“小天使互助活动”,每个学生确定帮扶对象、帮扶目标、开展互助活动。根据活动效果,每学期进行“小天使”评选,从而在学生中倡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2、学雷锋精神要服务社会。
⑴每个月开展一次“小孝星”评选表彰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孝敬长辈、关心他人、自理自立的好少年,并在学校宣传栏宣传其事迹。
⑵为践行我校“学习雷锋,日行一善”活动的倡议,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提高社会实践能力,3月15日,我们组织五
(四)和五
(七)两个中队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和慰问品走进城区敬老院,温暖和煦的阳光下,火红的队旗高高飘扬,百名孩子的爱心在这里尽情绽放。
孩子们为老人献上了自编自演的节目,京剧《沙家浜》选段唱得有板有眼,女声独唱《我的祖国》声情并茂,还有充满活力的现代舞,清新典雅的古筝曲,热情欢快的二胡独奏,悠扬动听的小提琴演奏……为平日清静的敬老院带来了阵阵欢笑声,整个敬老院洋溢着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表演结束后,队员们有秩序地围在老人们身边,有的捶背,有的递水果,有的则与老人们亲切交流,闲话家常,比较细心的小队员一改平时流利的普通话,用莱芜方言与老人交流,老人们听得清楚、听得快活!看着老人们一脸的赞意,小队员们心里乐滋滋的。在温暖的阳光下,敬老院里春意浓浓,其乐融融。
这次慰问活动虽然短暂,却给长日孤寂的老人们带去了难得的快乐。同学们纷纷表示应该在平时多关心老人、陪伴老人,让童年闪光、让夕阳更美。面对记者,敬老院负责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平日里敬老院的老人都非常寂寞,有的老人腿脚不利索,很长时间不出门活动。孩子们的到来让老人们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人也精神了,真是太好了。大队部苏秀华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活动既是为了丰富敬老院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心,鼓励他们的善行,将爱心传递下去。
本次走进敬老院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尊老敬老奉献爱心的热情,掀起了“学习雷锋,日行一善”新热潮。莱芜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3、学雷锋精神要造福社会。
2013年3月11日清晨,早春三月,乍暖还寒,但牛泉镇云台山西麓却是红旗飘飘,歌声阵阵,一派热烈繁忙的美好景象,在家长委员会组织带领下,实验小学三年级十班小草之家中队的学生和家长在这里举行“植树造林,爱护环境”社会实践活动。
在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红旗飘万代”纪念碑前,家长和师生们展开队旗,拉起标语,举行了“植树造林,爱护环境”简短动员仪式。家长代表作了发言,耿佃文副校长作了讲话,护林员做了护林防火现场演练。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迅速奔赴植树地点,大家敞开热切的胸襟,挥动有力的臂膀,家校齐努力,师生齐动手,老少齐上阵,掀起了一个植树造林竞赛高潮,你挖坑,我栽苗,你培土,我浇水,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歌声、笑声、劳动号子声响成一片。转眼间,整整500棵松树苗就栽植完毕了。掸掸衣角的土,擦擦额头的汗,看着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苗在春风里快乐舞蹈,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
植树完毕后,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迎风飘扬的红旗,抖擞精神向着第一届莱芜县委诞生地“和尚洞”进发。在刘仲莹烈士塑像前,镇文化站的张科长亲自为同学们讲解先烈的革命业绩。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无私无畏,为革命理想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仰望先烈,同学们激动不已;仰望先烈,同学们献上最崇高的队礼;仰望先烈,同学们重温入队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响亮的誓言声在青山绿水间久久回荡。在张科长指引下,同学们拾级而上,迤逦前行,终于来到了和尚洞。眼前的和尚洞,寒冰倒挂,险峻窄小,环境简陋而恶劣。遥想80年前,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亿万人民求幸福的曙光就从这里点燃,同学们的心又一次被深深震撼,面对相机,同学们郑重展开队旗,留下这深深地纪念。
活动结束了,就要离开了,回望巍巍青山,追思烈烈英魂,作别春风中刚刚栽下的小树苗,同学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再见,云台山,你必将会迎来更加美丽的春天;再见,和尚洞,你必将会迎来更多人的探访与溯源;再见,小树苗,你必将会健康成长,大木参天。云台山,和尚洞,小树苗,我们明年再相见!
莱芜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活动进行了全程采访。
三、学雷锋精神,要把雷锋精神根植于学生心田。
翻开雷锋一生的履历,我们看不到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所做的就是给灾区捐钱,替炊事班洗菜,帮战友补被子……与你所崇敬的千古风流人物相比,雷锋是一个常人,是一名普通的军人,但他在极其短暂的一生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帮助他人,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人,以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社会对他的帮助,以自己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就是:“为自己和他人做好每一件小事”,他凭借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将这些琐碎小事一件件办好,最终“积沙成塔”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雷锋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人类自身就具备的本质和天性——感恩!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也理所应当回报他人。实际上,我们只需在生活中多一点对自己的要求,只要给你周围的人多付出一点善良与感恩,那么你就是雷锋!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许多多的雷锋,他们伸出勤劳的双手在课间清理讲台;将遗留在地上、路边的废纸,果皮捡起扔进垃圾箱;他们伸出节俭的双手,主动关掉了教室里、走廊上的“长明灯”,积极回收塑料瓶废纸变废为宝。他们伸出灵巧的双手,认真修理着教室里损坏的公物。他们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关爱他人。这些点滴小事都折射出我们同学的闪光心灵,彰显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聚在一起,创造了美好的和谐。
学雷锋活动不是搞形式,不是单纯的搞卫生,不是简单的在公车上让座,更不是在3月5日这一天“作秀”,它是一种自发的长期的行为。雷锋生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天好事也容易,但天天做好事却很难。雷锋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坚持了一生。当前我校“学雷锋、日行一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为将“学雷锋、日行一善”长期持久的开展下去,我们专门印制了《日行一善》记录本,要求全校师生把每天做的好事随时记录,学校随时抽查,及时评比。力争通过我们的工作让雷锋精神常驻我们美丽的校园!让雷锋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2013年3月27日
第五篇:东方管理思想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
小组成员:庄操、袁杰、张杰、马原
东方管理思想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汇集了东方各族人民的智慧,其研究范围覆盖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它是东方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极大的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东方管理思想以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古典管理哲学为渊源,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本质特征,形成了以治国学、治生学、治家学和治身学为核心,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贵、和合、和谐的目标的东方管理思想体系。
东方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支撑的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从大处说,东方管理思想提倡的“以德为先”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内在统一
在探讨关于“人为”管理思想时,首先涉及到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荀子的观点与西方近代管理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我们在研究行为科学时,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存在“行为科学”的雏形。“人为为人”从哲学观点看是义与利、激励与惩罚、人为与为人的统一,是人的心理、行为、方法的统一,是管理学本质的核心问题。每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的处于激励状态下从事工作,并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信息时代强调双赢竞争、超越竞争,也是“人为为人”思想的体现。
儒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财富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达到善的目的。
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荀子不是和孟子进行争论,而是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人的性是恶的,所以,作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就会去追求,追求就会引起争夺,争夺就会引起混乱,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真是有理有据!
二,儒家的“为政以德”和“仁政思想”
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
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和推行“仁政”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凡事以民生安定为第一位,这是实行王道政治的第一步,只有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才会稳定。王道上位者本身具备“德”,再将“德”推广,教导每个老百姓的方式,也就是说与国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管理模式。
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之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就像将“德”放在北极星的位置上,其他的人都是围绕着它而运转的。因此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
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这样,天下无不心服地归顺于王者。这是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不是通过外在的而是通过内在的把人性中的最积极的东西调动出来,实行内在的管理自我控制,来达到管理的目标。
儒家的管理规则是“礼”,即所谓的“齐之以礼”。所谓的“礼”就是:先王秉承上天的意志而指定,目的是为了治理人间的事情。“礼”实际上是社会各种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管理的终极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仁”即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学精义的所在,而《论语》中“仁”是商人视为经营管理的“黄金法则”,“终身行之”可以掌握自己经营的命运,并且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反之会遭受失败,所以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仁爱,体现的是人道原则。任何一种有生命的管理理论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儒家思想里面有句话这样说的“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企业领导者爱惜员工,赢得员工的尊重,使得他们忠于职守,忠于企业,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企业内部容
易协调一致,能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整体力。
“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儒学中有等级思想,但儒学思想其中也有强调民本的。《尚书》中有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在谈治国之道时说:“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证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儒学这种以民本得民心,从而达到稳定、兴旺发达的思想,我们抽去其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这一消极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做到“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有所发展。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激励人们要向日月星辰永远运转那样,要刚健有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关键在于“自”,强调自立、自爱、自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常会面临挫折与困境。对此,管理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以求再发展。
“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论语》中多处讲到“信”,《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有信用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戴。企业在处理与外部关系时,也要强调信誉,企业信誉是一项无形的资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在处理内部人际关系时,也要强调信誉,主要是管理者要守信,一旦失信于民,就会失去了威信,管理便难以实施。因此,管理者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
“和义取利”的价值观。在后人的眼里,孔子只讲“义”而不讲“利”。其实,孔子也讲“利”,只不过孔子讲的“利”是“义”的基础上的“利”,并不是见利忘义,而是见利思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利义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企业是经济组织而非慈善机构,企业必须旗帜鲜明地去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而无需毫不言利。儒家思想在此给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的正确思想指导。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通过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组织、协调、运用等以期获得最终的利润目标。管理在企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条件的最根本的因素则是管理的内部环境,意即企业内部对管理活动发生影响,的诸因素的总称,包括管理的主客体、组织气氛等,也就是指企业的内因。儒家的“仁”、“中庸”思想对于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增加企业竞争的内在实力有着积极重要意义。
首先“仁”的关爱思想具体到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关心爱护企业的职员,不论贫富贵贱,对待职工要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而且要着重于真正把他们当作组织和社会的主人,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仁”的人本观、人才观在现代社会,不仅未过时,与现代化矛盾对立,相反却是现代企业管理充分重视的重要思想。人本观要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职工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纵观中外企业在管理中取得惊人成功的原因,立足于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对现代企业如何用人,选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发挥出企业员工最大的潜能,创造企业辉煌。
儒家的中庸思想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处理事情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不偏不倚、恰当适度,避免偏激、矫枉过正,确保人心稳定。另一方面,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对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中的组织气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企业而言,则要求管理层正确处理及调和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要“以和为贵”,管理者与职工要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职工之间要达到相互关心、和睦相处。认真领会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精神,创建良好的企业组织气氛,构建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这是关系到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现代化并存,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
要的现代价值。
三 儒家思想的“礼”为企业提供生存的力量
(一)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以“礼”为核心理念,用礼制、礼乐追求企业体制的合理化,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性,以富于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和礼乐来规范企业秩序;用礼制约束人,用礼乐营造敬业、敬人的企业氛围,激发人们的逻辑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人们能够自觉地从理智上求真;各司其职,使企业上上下下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与其角色、职务相称,做到其“实”与其 “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防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样的角色或职司的紊乱,用完善的层级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围来约束企业成员。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意即用礼制来约束之,犯错误的人就少了。孔子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样必造成治理体制的紊乱。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乐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敬”的企业氛围:敬重自己的角色或职司,敬重上司,尊重下属,使企业内秩序井然,这样企业就能成大事。可见孔子的治道决不是人们所附会的随意性极大的所谓“人治”。可见,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取得可观的利润。
(二)“礼”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礼”既是一种内在管理,也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竭诚为公众服务,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企业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对用户采取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提供服务,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换句话说,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儒家思想中“礼”的引导。
三, “天人合一”能成为现代企业的文化根基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之一,是维系企业内部团结的重要因素,能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既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如此重要,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可以现代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借鉴,最终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作用,能在企业中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企业管理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二)“天人合一”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要顺应而不违背自然规律。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这些儒家思想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关系,强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有为的思维方式: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把天地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起来,与天地一同合理地运转。“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在有为的时候,要爱天爱地爱人,做到既有所作为又与之和谐相处,不损害天地和他人,达到人与天地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德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对于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庸之道
它能“致中和”,达到中正和平,而“使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历史经验证明,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
理。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有此等信念下,松下的发展循序渐进,最终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
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之状况,由于缺乏中庸之道,所以社会的发展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也由此常常朝令夕改;由于缺乏中庸之道,给了左派和右派极大的空间,这种空间超越了宽容的尺度;由于缺乏中庸之道,我们的社会就缺乏宽容。由此这个社会也总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到头来倒霉的总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照时下的说法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其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中庸之道」,有四点意见: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没有工作,因此每个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当然要勤劳,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做事就畏难、畏苦,就不能长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现在的公司行号大都制定八小时上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有一个时间性;甚至每个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现在还实施「周休二日」,这就是要我们不要太辛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有的人享用过度,过份的放纵五欲之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高楼大厦,出门要开高级轿车等。过份的追求物欲之乐,甚至浪费无度,则如银行里的存款,用得太多,总有一天会负债,所以福德因缘还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与人相处,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设想。尤其身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如果待人严苛,或者是过份放任,都不是处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荣:对于日常用物,有的人好买,平常没事就喜欢逛街购物,并且乐此不疲,有的人则非名牌不用。其实东西能用、够用就好,不要太过豪华、奢侈,物质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谓「人为物役」,物质太丰,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中庸并不等于碌碌无为也不等于毫无原则的退让,更不等于人前人后两个样,趋炎附势、狗眼看人低。人一向说起中庸之道很容易,但要做起来却真的很难很难!
四 总结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最终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强化对人的内外控制企业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品德修养。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可尝试以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为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要把儒家思想中的传统优秀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起优秀的管理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杰出代表。